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6
2
/16
剩余1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我国传统的媒体媒介方式大多为报纸、电视、书刊等等,随着经济能力的提升,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逐渐受到电子科技的影响,开始使用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等进行信息的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协力合作,通过双方的优势互补,来提升整体的适用能力。当前,我国存在的各类媒介自身的发展边缘已经相继模糊,这也足以证明当前媒介的融合发展巧妙地提升了整体运营合作的水平,其“整体划一”的合作理念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信息的传播工作。各类新型技术要学习传统媒体的语言魅力和发展优势,传统媒体也应该打开思路完成自身发展的相应改革,只有两者协调合作才是当前社会应用的新型目标,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媒体综合运营的发展。(摘编自郭磊《浅析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介融合》)材料二:人类文化和媒介素养发展过程历史阶段传播环境新技能社会文化结果古代口头传播、肢体语言传播、手写文字传播口头表达技能、肢体语言的掌握、识文断字知识系统的建立和保护、哲学和科学的起源第一次工业革命印刷技术发明、报业出现文字素养、报刊素养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子媒介出现影视素养、广播素养媒介社会的形成、消费文化的流行信息社会数字媒介、互联网数字素养、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全球信息化、知识爆炸、知识社会 (摘编自张开《媒介素养理论框架下的受众研究新论》)材料三: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以媒介为载体的信息交互网络正联结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阅读文本的生产、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平面纸质阅读到手机阅读、社交阅读等网络阅读,阅读媒介多样化趋势不可阻挡,这一发展趋势给传统的以纸质文本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应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加入学习任务群,使之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媒介”一般指传播介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既包括静态的纸质文本、图片,也包括动态的声音、动画、视频等电子文本。由于文本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阅读”的内涵不再局限于对书面文字的识记、理解、鉴赏、评价,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对图片、表格、声音、视频等多元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事件的发现者、记录者、写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跨”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求同存异,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可以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围绕言语活动开展。阅读以不同媒介为载体的信息,首先应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运用对语言的影响,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而非目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应整合丰富的语料,锻炼学生在多样的信息来源中去伪存真、辨识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从本质上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但这里所说的“媒介素养”不是新闻传播学范畴的,而是语文学科范畴的“媒介素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反思并适应媒介技术对母语习得的影响,在不断接触、分析、判断、评价的过程中实现媒介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融合。“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聚焦时代发展的前沿,彰显语文学科的自我成长,意义重大,但在当下的教育情境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的开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如何抵御多元媒体对教学的干扰问题。新媒介的引入可以增加信息容量,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拓宽学生的阅读与交流空间,但集文字、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的超文本,也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如果一味追求媒介的丰富,追求声、光、电的交响,而忽略了阅读的主体内容,则得不偿失。“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目前虽然还面临很多挑战,但只要广大师生能积极面对时 代发展给语文的“教”与“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拓宽跨媒介视野,创造性地开展“教”与“学”的实践,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摘编自任明满、郑国名、王彤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与挑战》)材料四:跨媒介阅读背后实质是思维的表达,一个成功的、良性的跨媒介阅读活动,植根于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跨媒介阅读不能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形态改变。要想读懂思维之美,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在跨媒介阅读中,比较容易形成的形态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相结合,因为很多影视作品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影视阅读成为跨媒介阅读的首选。然而,“跨”之后如何成功地阅读才是关键,要知道,语文课中基于影视作品的跨媒介阅读和一些地区开展的影视教育活动是截然不同的。思维之美的另一种体现是要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的个人阅读知识体系。跨媒介里面有很多元素,戏剧有戏剧表现语言,绘画有绘画表现元素,数字艺术更是元素众多,这恰恰是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的。这种分拆和关联背后,实际上是分类思想,先分类再建立关联,然后重新将关联以后的知识结构化,形成一种思想,让阅读成为一个体系。跨媒介阅读不止于阅读浏览不同媒介信息,更要聚合思维和思想,形成新的跨媒介阅读知识图谱。(摘编自吴钟铭《跨媒介阅读改变了什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媒体媒介主要是报纸、电视、书刊等,而新媒体媒介则包括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等,新媒介方式的产生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B.在媒介融合时代,各类媒介自身发展边缘的模糊证明了整体运营合作水平的提升,还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媒体综合运营的发展。C.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有优势,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只有双方优势互补,协力合作,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媒体整体运营能力。D.媒介素养是人类文化传播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因文字的发明传播而起,它又因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的出现而得到延伸、拓展和提升。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字媒介、互联网构成了信息社会的传播环境,促进了媒介社会的形成,同时对应具备的与之相匹配的媒介素养也提出了新要求。 B.新媒介的引入对教学造成了许多干扰,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忽略了阅读的主体内容,得不偿失。C.“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能够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D.跨媒介阅读背后实质是思维的表达,因此在跨媒介阅读中,读懂不同媒介语言间的转化过程,就能读懂思维之美。3.下列做法中,不属于“跨媒介学习”的一项是()(3分)A.图书馆引进“VR诵经典”软件,读者戴上VR眼镜在虚拟场景中进行古诗词的数字阅读互动。B.教师让学生看电视剧《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片段,再按事件发展顺序写剧本大纲。C.在教授《祝福》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木刻画作《祥林嫂》,让学生用语言描写祥林嫂。D.在学习《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后,学生分组讨论后给屠呦呦写一段颁奖辞。4.材料三从哪几方面展开论述?论述顺序可否调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5.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宝玉回至园中,袭人正惦记他去见贾政,不知是祸是福。只见宝玉醉醺醺回来,问其原故,宝玉一一向她说了。袭人道:“人家牵肠挂肚地等着,你且高乐去,也到底打发人来给个信儿!”宝玉道:“我何尝不要送信儿,只因冯世兄来了,就混忘了。”正说着,只见宝钗走进来笑道:“偏了我们新鲜东西了。”宝玉笑道:“姐姐家的东西,自然先偏了我们了。”①宝钗摇头笑道:“昨儿哥哥倒特特地请我吃,我不吃,我叫他留着请人送人罢。我知道我的命小福薄,不配吃那个。”说着,丫鬟倒了茶来,吃茶说闲话儿。 却说那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至晚饭后,闻得宝玉来了,心里要找他问问是怎么样了,一步步行来。见宝钗进宝玉的院内去了,自己也便随后走了来。刚到了沁芳桥,只见各色水禽尽都在池中浴水,也认不出名色来,但见一个个文彩闪灼,好看异常,因而站住看了一会儿。再往怡红院来,只见院门关着,黛玉便以手扣门。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正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情性,他们彼此玩耍惯了,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见是她的声音,只当别的丫头们来了,所以不开门,因而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门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她,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真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不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而了?”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原来这黛玉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正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那黛玉正自啼哭,忽听“吱喽”一声,院门响处,只见宝钗出来了,宝玉袭人一群人都送出来。待要上去问着宝玉,又恐当着众人问羞了宝玉不便,因而闪过一旁,让宝钗去了,宝玉等进去关了门,方转过来,尚望着门洒了几点泪。自觉无味,转身回来,无精打采地卸了残妆。紫鹃、雪雁素日知道黛玉的情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着什么,常常的便自泪不干的。先时还有人解劝,或怕她思父母、想家乡、受委屈,用话来宽慰。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是常常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了,也都不理论了。所以也没人去理她,由她闷坐,只管外间自便去了。那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注】①前文情节;宝钗之兄薛蟠带着美食来请宝玉吃。②前文情节;林黛玉因为贾宝玉对自己说了《西厢记》中的曲词,曾说要去告诉宝玉之父贾政。 文本二: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因为中国古代小说从魏晋小说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细节描写往往失之简陋、夸张,而《红楼梦》则不然,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小说故事的主体。这些“家庭琐事,阖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深刻,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比如贾宝玉在姐妹们都在场时向林黛玉使个眼色,林黛玉马上就能会意,表现了他们两人不同一般的默契(42回);因是小老婆所生而倍感委屈的探春,洗一次脸也很讲礼数,其实是要摆小姐的谱以显示自己的身份(55回)。当我们读到这些既琐碎,又显然经过了艺术加工的细节时,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领悟人生真谛的阅读快感便油然而生。(节选自《〈红楼梦〉名著导读》)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袭人惦记宝玉去见贾政,熊玉“心中也替他忧虑”,从中可以看出她们与宝玉的密切关系,也可以看出宝玉的所作所为并不合乎贾政的要求。B.宝钗到宝玉处说话的情节,至少有三层作用:照应前文的情节,引出黛玉在门外哭泣的情节,表现宝钗炫耀家庭、想和宝玉加深关系的心理。C.文中写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听到黛玉哭声飞起远离的情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鸟不忍再听突出了黛玉哭声之悲,衬托了黛玉之美。D.倚床栏、手抱膝、眼含泪等描述,以及“好似木雕泥塑”的比喻,把黛玉描绘得生动形象,如在目前。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晴雯,是宝玉房里的四个大丫鬟之一,她在宝钗来到宝玉处之后,不敢把怒气撒向宝钗,却撒向了黛玉,很自然地促进了情节发展。B.“颦儿才貌世应稀”等四句诗,是对黛玉去寻宝玉不果而哭泣并惊走鸟儿一事的概括,它充分表现出《红楼梦》真实的生活镜像。C.魏晋小说总是“粗陈梗概”,缺少细节描写,宋元说书虽有细节描写却简陋、夸张,而且矜奇尚异,《红楼梦》与它们形成了鲜明对比。D.《西厢》即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宝玉曾以其中的曲词调笑黛玉,受到了黛玉斥责,因而对其有所怠慢。8.请简要概括黛玉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戚呜咽的原因。(4分)9.请依据文本二,简要分析文本一细节描写的主要特点有哪些。(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共5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材料二: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赊贷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壬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盖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已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第三书》)材料三: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更变。”介退谓公亮曰:“安石果大用,天下必困扰,诸公当自知之。”帝问孙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猬狭少容。必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知经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选自张居正《通鉴直解》)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安石文行甚囚高国处回侍从回献纳之职可矣目宰相自有度目安石回猬狭回少容。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介甫,王安石的字。古人的“字”一般与“名”有一定关系。王安石的字即源自《周易·豫卦》:“其介如石”。B.垂意,敬辞,用于让别人留意,“垂”的此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还有保留,像“垂询”“垂念”都是这种用法。C.但,是“只”的意思,与《短歌行》中“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但”意义不同。D.材料三加点的两个“也”字用法相同,都是表判断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司马光的指责,王安石辩解说,他可以承认自己对国家不够尽心,未能让百姓享受更多福利,但决不承认自己是无所事事,因循守旧。B.司马光认为,法度的好坏取决于人。坏的法度交由良吏执行,弊端也会去除;而好的法度交于庸官执行,也显现不出其优势。C.唐介预言,王安石虽然学识渊博,但拘泥古法,见解虚浮,不合实际,如果让他执政,一定会变换现行法度,使国家陷入困扰之中。D.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皇帝对王安石是十分了解与信任的,最终没有受唐介等人的影响,任命王安石做了参知政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4分)(2)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4分)14.“盘庚迁都”作为论据,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解读有何不同?(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小题。西江月 (南宋)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1160年,张孝祥在临安任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后被劾罢。1162年春,他被重新起用,途经三塔湖时创作此词。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东风”“杨柳”“乘船游湖”作了铺垫。B.第二句中“重来”写再次来此的欣喜,“又”字暗含对时光流逝、历经坎坷的感慨。C.三、四句从客观风物欢迎自己的角度下笔,寄情于物,物我合一。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厌倦官场,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16.本词的结尾两句写得精妙,请结合词句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挥霍他人点滴积累起来的财富的句子是:?(2)苏轼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用“两句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感慨。(3)《念奴娇·过洞庭》化用苏轼文词击节咏叹夜色美好的诗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18.下面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锤炼语言的两则案例,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修改后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原稿为“毫无回信”)。(《藤野先生》) (2)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原稿为“亲见”)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一件小事》)19.下列选项中的“人家”与语段中的“人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红楼梦》中探春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B.这个村子不大,也就百十户人家。C.像我们这样的人家,要讲究规矩。D.人家能做到的,你一定也能做到。(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短视频大多因其内容新奇、节奏轻快、轻松幽默,抓住了用户的兴奋点,而且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五花八门,数量非常多,极易吸引人沉迷。短视频的吸引力,成年人都难以抵挡,更不用说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了。青少年短视频上瘾的原因有很多。.①。短视频多是新奇刺激的内容,这些信息内容博眼球、吸流量,为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而创作,青少年很容易就会受到吸引。二是瞬时速览的刺激。短短十几秒的视频,通过视觉、听觉、交流等全方位模式的刺激,极其具有吸引力。三是算法推荐的诱惑。短视频传播基于大数据的推荐算法,②青少年特别容易被推荐内容带进去,沉浸其中难以自拔。青少年长时间沉迷短视频,会占用大量精力,耽误学习或睡眠。专家建议,视频平台应该设置青少年模式,包括每天的使用时间和时段,防止过分沉迷。青少年要将精力加入到更多的现实生活中,当现实社交乐趣远远大于网络虚拟乐趣的时候,沉迷就会慢慢加深。老师和家长应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谐的亲子关系,帮助他们学会分辨、学会自律。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请分别用一个问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进行怀念。它可以是个人对亲朋的怀念,是国家民族对英雄的祭奠、对过去痛苦或荣誉的铭记。比如:三月五日,雷锋纪念日;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四日,青年节;七月一日,建党节;十二月十三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于青年学子而言,纪念日不应该只是一个符号或者一个假期,而应该从中寻找意义。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高一语文试题答案1.B“还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媒体综合运营的发展”错误。2.CA“数字媒介、互联网构成了信息社会的传播环境,促进了媒介社会的形成”错误。B“忽略了阅读的主体内容,得不偿失”错误。D“读懂不同媒介语言间的转化过程,就能读懂思维之美”说法绝对。3.D知识性读物《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与“颁奖辞”同属于文字媒介,不属于跨媒介学习。4.①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为更好地应对阅读媒介多样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第二、三、四段分别阐释论述“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和面临挑战;第五段展望“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②论述顺序不可调换。各段落按照总分、事理逻辑顺序展开论述。(三方面各1分,顺序不可调换且说明原因1分。)5.①“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 求同存异,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阅读中。②“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围绕言语活动开展,阅读以不同媒介为载体的信息,首先应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运用对语言的影响。③要培养学生在多样信息中去伪存真的能力,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在接触、分析、判断、评价的过程中实现媒介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融合。④注意规避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媒介对学生的干扰,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⑤跨媒介阅读的实质是思维的表达,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不能只注重表面形态改变。⑥跨媒介阅读要注重对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的个人阅读知识体系。(答出任意3点即可。)6.B.“引出黛玉在门外哭泣的情节”错。虽然宝钗与宝玉的闲谈是黛玉哭泣的一个原因,但宝钗到宝玉处闲谈,不是推动黛玉来到宝玉门外这一情节的因素。“表现宝钗炫耀家庭”过度解读。7.BA错在“却撒向了黛玉”,依据文本一“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晴雯不为黛玉开门,是因为没有听出是黛玉,并非把气撒向黛玉。C错在“缺少细节描写”,不是“缺少”。D错在“受到了黛玉斥责,因而对其有所怠慢”,从小说看,黛玉并未斥责宝玉,宝玉也并未怠慢黛玉。8.①晴雯不肯开门。②自感寄人篱下,受人慢待。③听到宝玉、宝钗说笑,更感孤寂,心生嫉妒。④认为宝玉恼了自己,不理解自己。(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9.①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袭人与宝玉的对话、宝钗前来闲谈、黛玉寻宝玉、晴雯因为怄气不开门等,都是生活细节,它们构成了故事情节。②真实而丰满。文本一中的细节源自生活,真实自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且写得特别细致,让人如临其境。③ 内涵深刻,能够凸显人物个性。如黛玉扣门不开而哭的细节,就凸显了她忧郁哀婉的个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BEF11.C两句中“但”意思相同。12.A“决不承认自己是无所事事,因循守旧”错。13.(1)而我不去考虑反对者的多少,想出力帮助皇上与之对抗,那么这些人又怎么会不大吵大闹呢?(“量”、“汹汹然”各1分,句意2分)(2)他们都是一些歌功颂德、曲意逢迎之徒,介甫您可能是偶然没有察觉到吧。(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翻译通顺各1分,句意2分)14.王安石认为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而司马光认为,盘庚不忍心使用刑罚手段逼迫,所以苦口婆心反复劝说,最终还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顺从,并不是说废弃所有人的意见,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答对1方面1分,答对2方面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材料二:制订法令并交给执行部门去施行,这当然是您的权限范围的事。但是应当抓大放小,保留好的,去除不好的,不应不分巨细,只图新奇而将所有旧的法令全部改变。况且法令需要人来执行,倘若介甫您能选择良才在执行部门任职,有弊端的法令自然去除;倘若执行部门任非其才,即便每天给他们好的法令,终究无所补益。介甫您所说的先王之政是指的周朝的泉府所做的赊贷吗?我琢磨那时的赊贷,似乎与今日借贷青苗钱还是有差异的,况且先王的善政很多,反而要独独以此为要务吗?至于说到排除邪说,责难奸佞之人,果真能如此那是国家和百姓的福分。但是恐怕介甫您与变法和逐利的人走得越来越近,身边少不了那些好歪理邪说的奸佞小人。他们都是一些歌功颂德曲意逢迎之徒。介甫您许是偶然没有察觉到吧。这都是说盘庚遇到水灾而要迁都,臣民有愿意的,有不愿意的,盘庚不忍心使用刑罚手段逼迫,所以 苦口婆心反复劝说,最终还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顺从,并不是说废弃所有人的意见,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我哪里是劝您不以国事为重,以媚俗从众为荣?只是说天下有不同的 意见,也希望您能多少留意体察而已。材料三:皇帝(宋仁宗)想启用王安石,曾公亮极力推荐。唐介说:“安石很难担当大任。”皇帝问他原因,唐介回答说:“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所以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他做了,(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唐介退朝后对曾公亮说:“安石果真被重用,天下一定会陷入困顿之中,你们应该知道。”皇帝问孙固,孙固回答说:“王安石文学才能很高,处于侍从献纳的职位,是可以的。宰相自有宰相的度量,王安石气量狭小不能容人,必想求得贤明的宰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是适合的人选。”皇帝却不这样认为,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对(王安石)说:“别人都不了解你,认为你只知道经学,不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经学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事务的。”皇帝说:“这样那么你认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在的风气、礼节、习惯,公布新的法令,(这)正是现在所急需要做的事。”皇帝就采纳了(他的意见)。15.D“厌倦官场,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错。16.(1)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景。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充满蓬勃生机的画面。(2)以景结情。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含蓄蕴藉地表达出词人重被起用故地重游的愉悦之情。(观点各1分,赏析各2分)17.(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18.(1)“毫无回信”的“毫”是很少或一点儿的意思,感情色彩不浓;“寂无回信”的“寂’是空寂、没有回应的意思,表现作者内心强烈的不满与痛心,真切地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2)“亲见”表示看到,“耳闻目睹”不仅包括亲眼所见,还包括亲耳所闻,范围更广,有利于突出“一件小事”对“我”的意义。(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19.C语段中的“人家”意思是家庭。A.住户。B.住户。C.家庭。D.指自己或某人以外的人;别人。20.青少年要将精力投入到更多的现实生活中,当现实社交乐趣远远大于网络虚拟乐趣的时候,沉迷就会慢慢淡化。(改对1处1分,改对2处3分。)21.①一是新奇信息的吸引②用户越刷越能看到自己想要的内容(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6- 22.(1)短视频为什么有吸引力?(2)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对短视频上瘾?(3)如何防止青少年沉迷于短视频?(6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超出字数酌情扣分)23.略。参照2023年新高考Ⅰ卷作文评分标准。-16-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01 13:18:02
页数:16
价格:¥2
大小:162.0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