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第05卷-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适应卷(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
第05卷-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适应卷(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绝密★考试结束前第05卷2023新高考语文调研试题(适用于新高考地区)本试题共8页,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逸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今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社会”转变的过程中。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市场经济的发展赋予人的自由、独立、平等品格以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契约的普遍建立和契约精神在全社会的被尊崇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固守传统的乡村生活和熟人圈子,而是走进城市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探寻新的生活世界。在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中,人与人之间也由封闭的熟人关系转向了开放的陌生人关系。在“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的过程中,自由受到越来越充分的重视和强调。“陌生人社会”是一个以陌生人关系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彼此陌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而“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位置,这就是自由”。因每个人都是自由者,所以就注定了人与人之间必然选择无差别的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 但陌生人之间因自由而生的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彼此信任。信任通常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确定性关系的基础之上。确定性意味着可预期性,而信任则是可预期性的“自然而然”的结果,这在环境相对稳定和流动性较弱的“熟人社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熟人社会”中,失信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将“信”作为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亦不为过。而在“陌生人社会”中,这种信任得以确立的确定性客观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者说根本不复存在。陌生人的自由是以牺牲其完整人格为代价的,而“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正是建立在对彼此完整人格较为熟悉的基础之上的。自由增加了人的流动性,“从社会学上解释,流动性造成了人的存在的碎片化,使每一个人与不同的人交往时所展现的都只是自己的某一个或某一些方面,从而使他们根本不具有相互熟悉的基础”,因此,要在陌生人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无疑面临诸多挑战,其首要挑战来自人作为自由的存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的增加。然而,“不确定性增加了信任的难度,并未消除信任的意愿”。没有人愿意因自身的自由导致人与人之间相互否定、相互异化。(摘编自冯庆旭《自由与信任:“陌生人社会”的伦理视点》)材料二: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描述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形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正是对中国传统熟人社会的完美诠释。在陌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置身于更开放的现代社会中。“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对疫情期间的公众心理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法律在熟人社会中多是作为一种潜在威慑而存在,个体的行为更多地受道德约束。然而,在向陌生人社会转型时,道德、价值观、伦理等结构要素逐渐衰落,陌生人社会背景下疫情控制更多依靠法律。熟人社会中,人们获取的信息多是源于自身所处的熟人圈内,信息有限且容易验证。如今,互联网成为陌生人社会主要的沟通渠道,公众接触的信息繁杂且真假难辨,加剧了公众的心理负担。疫情发生后,熟人社会的情感信任能够给成员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和传播。陌生人社会则完全不同,排斥、猜疑、缺乏信任会让身处疫情中的公众情绪变得更加焦躁。诸多研究表明,焦虑、恐惧、疑病等负性情绪在陌生人社会的疫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焦虑是个体因对未来事件潜在的负性结果过度担心而伴随的生理上的过度唤醒和躯体的紧张状态。恐惧情绪主要源于对实存危机的本能反应,以及对群体性的盲从。在疫情的高传染性以及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的共同作用下,疑病心理也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现代化进程中,陌生人社会已经建立了基本的生活秩序,来满足人们对日常生活的确定性需求。然而,疫情爆发后,其不确定性、不可预知性等扰乱了公众“例行化”的日常生活模式,原本有序的生活陷入混乱,使个体产生严重的挫败感。疫情居家使得生活、学习、工作融为一体,生活的无序使人丧失控制力,从而产生负性情绪。负性情绪感染是重大疫情中负性情绪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个体感染和群体感染。个体间感染通常在个体或小群体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将负性情绪感染给其他人,熟人社会情绪传播正是以此模式进行。随着陌生人社会的到来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辐射面广、速度快捷的“虚拟群体”为中介进行负性情绪传播变得更为广泛,个体受到他人情绪感染后,形成循环反应,进一步强化他人情绪。(摘编自向利君、杨秋玲、甘俊伟《“陌生人社会”背景下重大疫情中负性情绪应对:基于公众心态的角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场经济冲击下,人们离开乡村走进城市,乡村原有的熟人圈被打破,传统的乡村生活关系逐渐被新的人与人关系所取代。B.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向中,自由这一伦理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强调,意味着人与人关系中不确定性增加,信任难以建立。C.熟人社会受到地方性限制,信息可验证程度高,社交范围有限,情绪影响范围小,与陌生人社会相比,更不容易传播负性情绪。D.疫情冲击了“例行化”的有序生活,公众日常生活模式被扰乱,无序状态中的人们容易因此产生严重的挫败感、丧失控制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陌生人社会是一个封闭的熟人关系和开放的陌生人关系都存在的现代社会。B.人们在社会上的位置决定了他们是否自由,自由者之间享有无差别的平等。C.逐渐衰落的道德、伦理等要素对疫情期间的公众行为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D.即使没有直接接触,疫情期间过度关注体温的疑病心理也会发生群体感染。3.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选项中的现象与相应结论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A.过去在农村,人们会帮做农活,帮忙照看别家幼小的孩子、生病的老人,体现了熟人社会中道德约束胜于法律约束。B.电影《十字街头》中,赵丹和白杨有交往,却不知彼此是一墙之隔的邻居,说明在陌生人社会中,人有可能隐匿自我。C.幼儿园教育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给的糖果”,家人叮嘱老人“不要接陌生号码”,这是一种负性情绪的社会化群体感染。D.小王做饭时急用葱姜蒜,在社区微信群中一呼唤,就有热心邻居送上门,说明互联网让陌生人社会中的个体互相信任。4.“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在现代城市中成为了一个问题。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5.如何应对突发重大疫情背景下陌生人社会中的公众负性情绪?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案】1.A2.B3.B4.①现代城市已进入陌生人社会,更多依靠法律约束,而不是“道德”约束,“扶老人问题”属于道德讨论;而陌生人社会中,人们难以建立信任关系,会产生“扶老人可能会被讹诈”的担忧。②人们讨论“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说明现代社会并不是完全丢弃了道德,人们并没有互相否定和异化。 5.①依法防控,为疫情防控提供法制保障。②舆论引导,媒体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③专家从专业角度科普疫情防控知识。④稳妥推进复工复产,使生活逐步进入正轨。⑤加强心理咨询和干预工作的展开。⑥加强网络管理,规范疫情信息在互联网中的传播。【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传统的乡村生活关系逐渐被新的人与人关系所取代”错误,由原文“人们不再固守传统的乡村生活和熟人圈子,而是走进城市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探寻新的生活世界。在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中,人与人之间也由封闭的熟人关系转向了开放的陌生人关系”可知,原文说的是“人与人之间也由封闭的熟人关系转向了开放的陌生人关系”,并非是“传统的乡村生活关系逐渐被新的人与人关系所取代”;“市场经济冲击下”错误,原文并未认为市场经济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转变是冲击作用,感情色彩错误。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人们在社会上的位置决定了他们是否自由”错误,由原文“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彼此陌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而‘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位置,这就是自由’”可知,原文说的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位置,这就是自由”,并非位置决定了自由。“自由者之间享有无差别的平等”错误,自由者之间是无差别的平等相待,并非享有无差别平等。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说明熟人社会的道德伦理强,具人情味,不可说明优于法律约束;C.说明陌生人社会的不信任感,且警惕陌生人并非负性情绪;D.互联网沟通说明陌生人社会的人与人交往是与时俱进,信任感来自对彼此完整人格的熟悉,网络的交往并不能建立确定的信任感。 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赋予人的自由、独立、平等品格以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契约的普遍建立和契约精神在全社会的被尊崇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固守传统的乡村生活和熟人圈子,而是走进城市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探寻新的生活世界。在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中,人与人之间也由封闭的熟人关系转向了开放的陌生人关系”可知,现代城市已进入陌生人社会,更多依靠法律约束,而不是“道德”约束,“扶老人问题”属于道德讨论;结合“但陌生人之间因自由而生的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彼此信任。信任通常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确定性关系的基础之上”“而在‘陌生人社会’中,这种信任得以确立的确定性客观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者说根本不复存在”可知,陌生人社会中,人们难以建立信任关系,会产生“扶老人可能会被讹诈”的担忧。结合“因此,要在陌生人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无疑面临诸多挑战,其首要挑战来自人作为自由的存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的增加。然而,‘不确定性增加了信任的难度,并未消除信任的意愿’。没有人愿意因自身的自由导致人与人之间相互否定、相互异化”可知,不确定性增加了信任的难度,并未消除信任的意愿,没有人愿意因自身的自由导致人与人之间相互否定、相互异化。人们讨论“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说明现代社会并不是完全丢弃了道德,人们并没有互相否定和异化。【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然而,在向陌生人社会转型时,道德、价值观、伦理等结构要素逐渐衰落,陌生人社会背景下疫情控制更多依靠法律”可知,依法防控,疫情防控提供法制保障。结合“如今,互联网成为陌生人社会主要的沟通渠道,公众接触的信息繁杂且真假难辨,加剧了公众的心理负担”可知,舆论引导,媒体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结合“诸多研究表明,焦虑、恐惧、疑病等负性情绪在陌生人社会的疫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焦虑是个体因对未来事件潜在的负性结果过度担心而伴随的生理上的过度唤醒和躯体的紧张状态。恐惧情绪主要源于对实存危机的本能反应,以及对群体性的盲从。在疫情的高传染性以及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的共同作用下,疑病心理也表现得尤为突出”可知,专家从专业角度科普疫情防控知识。 结合“然而,疫情爆发后,其不确定性、不可预知性等扰乱了公众‘例行化’的日常生活模式,原本有序的生活陷入混乱,使个体产生严重的挫败感。疫情居家使得生活、学习、工作融为一体,生活的无序使人丧失控制力,从而产生负性情绪”可知,稳妥推进复工复产,使生活逐步进入正轨。结合“负性情绪感染是重大疫情中负性情绪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个体感染和群体感染。个体间感染通常在个体或小群体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将负性情绪感染给其他人,熟人社会情绪传播正是以此模式进行”可知,加强心理咨询和干预工作的展开。结合“随着陌生人社会的到来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辐射面广、速度快捷的‘虚拟群体’为中介进行负性情绪传播变得更为广泛,个体受到他人情绪感染后,形成循环反应,进一步强化他人情绪”可知,加强网络管理,规范疫情信息在互联网中的传播。(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沙堆里的城隍梁衡西方的神话中都是些离人很远的女神、酒神、爱神等,哪怕帮人找对象,也是派个天使躲在暗处远远地射上一箭。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神总是在人的身旁,如影随形,朝暮不离,无时不在护佑着你。2021年9月,我到陕北采风,听说靖边县正在出土一座城隍庙,便立马赶到现场。现在正挖掘的这个堡子名“清平堡”,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周长不到两公里,里面也设了个城隍。随着历史的变迁,整个堡子渐为风沙所埋,现沙面上已固化为耕地、草坡、灌木林,间有大树,城隍爷就埋在下面。最可看的是北边的正殿,城隍爷端坐高台之上,文人而一身戎装,双耳垂肩,白脸红唇,身威而面慈。他宽袍大袖,右手握拳支膝,左手微张成接物状,目视前方,廊下的武士则高鼻深目,昂然挺身,一看就是个胡人,作狰狞状以驱恶鬼,考古人员为防风化正准备以塑料蒙面处理。我们正赶上将蒙未蒙之时,难得一见的佛光乍现的这一刻,城隍爷和众文武的红袍、黑靴、蓝袖口,甚至金腰带上的云纹都历历在目。只是犹裹沙土半遮面,有的刚露出一个头,有如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有的半边身子钻出土外,目光炯炯,刚从古代穿越而来。中国土地辽阔,各地风俗信仰不同,但城隍无分南北,是一个普遍之神。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按辖区工作,保佑百姓平安。凡神都是人造的,因此习惯上总要拿一个现实的人来做驱壳,就像写小说要有个原型。比如关公被推举来作财神,秦琼、尉迟恭被选来作门神。至于城隍的替身,并无统一规定,由当地百姓自己选举产生。比如杭州曾是南宋都城,它的城隍就是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那么,这座长城脚下的明代小城堡,该选谁来任城隍呢?这一带史上最出名的人物要数范仲淹。 北宋与长城外的西夏长年对峙,屡遭败绩,守边武将已畏敌如虎,皇帝就把文臣范仲淹派去带兵。范保家卫国真是赤子忠心,他带着自己16岁的长子,亲自上阵,一夜之间筑起了一座土城,又大刀阔斧地改革兵役制度,重用本土将领,连打了几个胜仗,终于使边防巩固,人民安居。范长年在这里风餐露宿,枕戈待旦,有《渔家傲》为证:“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他彻底实践了自己“先忧后乐”的思想。我仔细研读出土的碑文,它先交代城隍的设置:“城隍有祠,遍于环宇,非只大都巨邑而也。虽一村一井,莫不图像而禋祀之。”古代的政治家早就明白,单纯的行政管理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既要依法治国,也要依德治民。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总是让人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而在古代中国,遍布于城乡的城隍,就是这种道德普及的最后一公里。你看那些泥塑人物多么生动,600年仍衣带如水,神清目明。城隍不只是劝人行善,还导人审美,亦是一尊美神。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个周长两公里的堡子只是小小的一个点,但它是长城、塞外、沙漠的交集,代表着一种地貌、一种气候、一段自然生态的轮回,你只要看看脚下被深埋着的这一座城、一座庙、一个神,就知道这里曾经是怎样的沙尘肆虐。当地传统说书中有一个代表作《刮大风》:“刮得那个大山没顶顶,刮得那个小山平又平。千年的大树连根拔,万年的顽石乱翻滚。”40年前我在这一带工作时,一夜醒来,风刮沙壅都推不开门。可是现在呢?高处一望,绿满天涯,蓝天如镜。新华社2020年发文,宣布横跨长城内外的毛乌素沙漠已经消失,因为,这里的治沙人,一代一代数不清有多少。600年啊,城隍在深深的沙土下做了好长一个梦,直到有一天考古队员把他轻轻推醒,他朦胧中看星汉摇落,旭日东升,浩浩乎绿海无垠。走出开挖现场,我有了一个小小的遗憾,土坑旁堆着一大堆刚挖出来的老树根,虬曲缠绕,须乱如麻,根部已有一抱之粗。原来,这城隍庙里与正殿相对着还有一个戏台,这些树就长在戏台上的沙土里。清理遗址时工人嫌它们碍手碍脚,就统统锯断挖去。我扼腕顿足。古树也古啊,它们同是我们民族的记忆,更是一段乡愁!试想,当年这荒僻之地,常年草盛人稀,鸟飞兽亡,军民无以为乐,只有逢年过节时庙里才给城隍爷唱一回戏,胡汉交易,人神共乐,喧声满院。这些老树也于黄沙中吐出绿叶,抚慰着守边人苦寂的心。何不留下这些古树,把整座庙宇开辟成一个旅游场所,城隍归座,武士扬眉,绿树遮阴。让外来的游人在土堆上吼一阵信天游,再邀城隍爷同坐喝一壶马奶酒,唱一首《出塞曲》,看一出600年前的地方戏,那该多有味道!(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我”听闻出土城隍庙,“立马”赶到现场,表明“我”从未见过出土城障庙,心情十分急切。B.作者写城隍庙廊下的武士突出他胡人的特点,暗示当时边地平静,强调汉人已经彻底平息边患。C. 城隍替身“无统一规定”,由百姓自己选举产生,说明被选做城隍替身的是百姓爱戴的有德之人。D.看到清理遗址的工人挖掉了古树,作者扼腕顿足,心生遗憾,这实际是在批判工人的愚味无知。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结构清晰,“立马赶到现场”“最可看的是北边的正殿”“走出开挖现场”等句子显出行文思路。B.文章开头把西方的神话和中国的神话进行对比,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突出了中国“神”的特点。C.作者用细节描写,“握拳支膝”“作狰狞状”“金腰带上的云纹”等描写,使城隍爷和众文武形象鲜明生动。D.文章引用《渔家傲》是为了表现戍边的艰苦,引用《刮大风》是为了表现“清平堡”的环境特点。8.假如今天梁衡的梦想成真——整座庙宇真的被开辟成一个旅游场所,范仲淹当选了这里的城隍爷。请联系文本分析范仲淹当选的理由。(6分)9.梁衡在《梁衡理性散文选》自序中说:“散文美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描写叙述的美,第二层是抒情的美,第三层是哲理的美。”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的抒情美。(6分)【答案】6.C7.D8.①城隍爷作为普遍之神,他最大的特点是保佑百姓平安;而范仲淹率兵巩固边防,使百姓生活安定。②城隍爷是劝人行善、导人审美的典范;而范仲淹身上的“赤子忠心、先忧后乐、依德治民”道德光辉影响了无数后人。9.①美在情感丰富。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范仲淹身上具有的“先忧后乐”精神的歌颂,又有对当代人治理沙漠的赞美。②美在情感真挚。无论是对古人的赞美,还是对当今考古留下的遗憾,作者都是由衷而发,淳朴自然。③美在情感深刻。文章由一次考古,既展开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追溯,又展现了对当今环境、考古等问题的思考。【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表明‘我’从未见过出土城隍庙”错误,文本没有体现。文中只能看出“我”心情之急切,但不能就此推出“从未见过”这一结论。B.“彻底平息边患”理解有误,推断不出来,“廊下的武士则高鼻深目,昂然挺身,一看就是个胡人”只能说明当时边地平静。 D.“批判工人的愚昧无知”无中生有,过度解读,作者因为工人“挖掉了古树”而感到遗憾。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D.“文章引用《渔家傲》是为了表现戍边的艰苦”错误,引用《渔家傲》是为了表明范仲淹在实践自己“先忧后乐”的思想。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由第五段“城隍无分南北,是一个普遍之神。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按辖区工作,保佑百姓平安”可知,城隍爷的最大特点是“保佑百姓平安”;由第六段“他带着自己16岁的长子,亲自上阵,一夜之间筑起了一座土城,又大刀阔斧地改革兵役制度,重用本土将领,连打了几个胜仗,终于使边防巩固,人民安居”可知,范仲淹巩固边防,让人民安居。这是第一个理由。由第七段“城隍不只是劝人行善,还导人审美,亦是一尊美神”可知,城隍爷“劝人行善,导人审美”;由第六段“范保家卫国真是赤子忠心”“他彻底实践了自己‘先忧后乐’的思想”可知,范仲淹的身上拥有赤子忠心、先忧后乐等道德光辉,这种光辉影响后人。这是第二个理由。【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这是针对“抒情”设题,考生首先要明确文章写作的对象,如文中写城隍庙,写范仲淹,写当代人治理沙漠。然后结合这些对象,分析作者对其的情感。文中所写的“城隍庙”“城隍爷”让作者热爱,如作者“听说靖边县正在出土一座城隍庙,便立马赶到现场”,但作者热爱的不是“城隍庙”这一建筑或者“城隍爷”这一形象,而是他们身上的传统文化,所以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文中所写范仲淹巩固边防,让边地百姓生活安定,体现了“先忧后乐”的精神,对此,作者是歌颂赞美的;文中写到当代人治理沙漠,让曾经的沙海变成“绿满天涯,蓝天如镜”,对此作者是赞美的。所以抒情美的第一个表现是情感丰富。作者在表达情感的时候都是真挚的,如他赞美古人“而在古代中国,遍布于城乡的城隍,就是这种道德普及的最后一公里。你看那些泥塑人物多么生动,600年仍衣带如水,神清目明……亦是一尊美神”,如他看到工人挖掉古树,直接以“我有了一个小小的遗憾”“我扼腕顿足”表达遗憾之情。所以抒情美的第二个表现是情感真挚。 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从一次考古起笔,“我到陕北采风,听说靖边县正在出土一座城隍庙,便立马赶到现场”,由挖出的城隍庙写到城隍爷,写到范仲淹,引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溯,之后联系当下的环境“40年前我在这一带工作时,一夜醒来,风刮沙壅都推不开门。可是现在呢?高处一望,绿满天涯,蓝天如镜。新华社2020年发文,宣布横跨长城内外的毛乌素沙漠已经消失,因为,这里的治沙人,一代一代数不清有多少”,最后又写到当下考古的问题,体现出情感的深度,这是抒情美的第三个表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宋祁传祁字子京,与兄庠同时举进士,礼部奏祁第一,庠第三。章献太后不欲以弟先兄,乃擢庠第一,而置祁第十。人呼曰“二宋”,以大小别之。释褐复州军事推官。有司言太常旧乐数增损,其声不和。诏祁同按试。李照定新乐,胡瑗铸钟磬,祁皆典之,事见《乐志》。预修《广业记》成,迁尚书工部员外郎、同修起居注、权三司度支判官。方陕西用兵,祁以为:今左藏无积年之镪,太仓无三岁之粟,尚方冶铜匮而不发,承平如此,已自凋困,良由取之既殚、用之无度也。调费日蹙,财穷用褊,而欲兴师远事,诚无谋矣,因疏请节三费,曰:“何谓三费?一曰道场斋醮,无有虚日,且百司供亿,至不可赀计。彼皆以祝帝寿、奉先烈、祈民福为名,臣愚以为此主者为欺盗之计尔。陛下事天地、宗庙、社稷、百神,牺牲玉帛使有司端委奉之岁时荐之足以竦明德介多福矣何必希屑屑之报哉?则一费节矣。二曰京师寺观,或多设徒卒,添置官府,衣粮率三倍他处。居大屋高庑,不徭不役,坐蠹齐民,其尤者也。而又自募民财,营建祠庙,虽曰不费官帑,然国与民一也,舍国取民,其伤一焉,请罢去之,则二费节矣。三曰使相节度,不隶藩要。夫节相之建,或当边镇,或临师屯,公用之设,劳众而飨宾也。今大臣罢黜,率叨恩除,坐靡邦用,莫此为甚。请自今地非边要、州无师屯者,不得建节度;已带节度,不得留近藩及京师,则三费节矣。”徙判盐铁勾院,同修礼书。祁所至,治事明峻,好作条教。祁卒,其子遵《治戒》不请谥,久之,学士承旨张方平言祁法应得谥,谥曰景文。(节选自《宋史·宋祁传》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牺牲玉帛/使有司端委奉之岁/时荐之足/以竦明德介/多福矣/何必希屑屑之报哉?B.牺牲玉帛/使有司端委奉之/岁时荐之/足以竦明德/介多福矣/何必希屑屑之报哉?C.牺牲玉帛/使有司端委奉之岁/时荐之足/以竦明德/介多福矣/何必希屑屑之报哉?D.牺牲玉帛/使有司端委奉之/岁时荐之/足以竦明德介/多福矣/何必希屑屑之报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褐,指平民百姓穿的粗布衣服;脱去平民衣服,意思是开始任官职。B.尚方,古代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因多以役徒服劳作,因此也可指关押罪囚之所,文中指前者。C.“社稷”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文中的“社稷”代指国家或朝廷。D.官帑,即国库里的钱财,属于国家的公共财产。帑,指贮藏的钱财或其府库,文中指前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祁才华卓著。他和哥哥宋庠同年参加进士考试,礼部评定宋祁为第一,章献太后觉得弟弟排名在哥哥之前不合适,就把宋庠提为第一,改评宋祁为第十。B.宋祁有多方面的才能,新乐的改订、钟磬的铸造都由他主持,《乐志》《广业记》和起居注等的编定或撰写他也是参与者。C.宋祁关心国事正直敢言。基于朝廷财用困窘的实际情况,他反对兴师远征,又提出从三个方面节省开支。D.宋祁有政治才能,他先后担任或代理过尚书工部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盐铁勾院判官等多个官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承平如此,已自凋困,良由取之既殚、用之无度也。(2)久之,学士承旨张方平言祁法应得谥,谥曰景文。14.宋祁上书宋仁宗,为什么建议去除京师寺观?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10.B11.C12.B13.(1)天下如此太平,国家自己已经调敝困乏,这确实是因为取用已尽、耗用没有节制造成的。(2)过了很久,学士承旨张方平说宋祁按法令应当获得谥号,(于是朝廷)赐他谥号为“景文”。14.①有的多设置步兵,增置官府,衣服粮食都是其他地方的三倍。②居住大屋高廊不服徭役,坐着侵蚀百姓,这是特别严重的。③而且又自行招募民财,营建祠庙,虽然说不花费官钱,但国家与百姓是同一的,舍国取民,其伤害是一样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祭祀用牺牲玉帛,使官吏穿着礼服恭敬尊奉,每年的季节时令祭献,足以肃敬明德、接近多福了,何必希求烦细的报答呢? “使有司端委奉之”中“奉之”是动宾结构,“之”是“奉”的宾语。“岁时荐之”中“岁时”作“荐之”的状语,所以“奉之”与“岁时”之间应断开,排除AC;“竦明德介多福”是并列结构,意为“肃敬明德、接近多福”,“德”后应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文中的‘社稷’代指国家或朝廷”错。文中第二段“陛下事天地、宗庙、社稷、百神”,意思是陛下事奉天地、宗庙、社稷、百神。可分析出,指君王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即祭社稷。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乐志》……等编定或撰写他也是参与者”错。文中第一段“李照定新乐,胡瑗铸钟磬,祁皆典之,事见《乐志》。预修《广业记》成,迁尚书工部员外郎、同修起居注、权三司度支判官”,意思是李照定新乐,胡现铸造钟磬,宋祁都予以掌管,事见《乐志》。他参与编修《广业记》完成,升尚书工部员外郎、同修起居注、并暂时代理三司度支判官。据此看出,没参与编订《乐志》。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承平”,太平;“凋困”,调敝困乏;“良由”,确实是由于;“殚”,尽。(2)“久之”,过了很久;“言”,说;“法”,按法令。【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宋祁上书建议去除京师寺观的原因:第一,原文第二段“或多设徒卒,添置官府,衣粮率三倍他处”,据此可概括出,有的多设置步兵,增置官府,衣服粮食都是其他地方的三倍。第二,原文第二段“居大屋高庑,不徭不役,坐蠹齐民,其尤者也”,据此可概括出,居住大屋高廊,不服徭役,坐着侵蚀百姓,这是特别严重的。第三,原文第二段“而又自募民财,营建祠庙,虽曰不费官帑,然国与民一也,舍国取民,其伤一焉”,据此可概括出,而且又自行招募民财,营建祠庙,虽然说不花费官钱,但国家与百姓是同一的,舍国取民,其伤害是一样的。参考译文:宋祁传 宋祁字子京,与兄长宋庠同时考中进士,礼部奏宋祁第一名,宋庠第三名。章献太后不想以弟在兄长之前,就提拔宋庠第一名,而置宋祁第十名。人们称呼他们叫“二宋”,以大宋、小宋来分别。宋祁被任命为复州军事推官。官吏说太常旧乐几次增损,其声律不协调,诏命宋祁一起审察调试。李照定新乐,胡现铸造钟磬,宋祁都予以掌管,事见《乐志》。他参与编修《广业记》完成,升尚书工部员外郎、同修起居注、并暂时代理三司度支判官。此时正是陕西用兵打仗,宋祁认为:现在左藏库没有积年的银子,太仓没有三年的粮食,尚方冶坑因铜缺乏而不能发展,天下如此太平,国家自己已经凋敝困乏,这确实是因为取用已尽、耗用没有节制造成的。调度费用日益紧张,财用闲乏,而想要兴兵边事,确实是没有计谋的,如是上疏请求节制三费,说:“什么叫三费?一是道场斋醮,没有虚日,而且官府供亿,至于不可计量。这些都以祝祷皇帝福寿、供奉先烈、祈求百姓福运为名,我愚蠢认为这是主持的人为欺盗之计而已。陛下事奉天地、宗庙、社稷、百神,祭祀用牺牲玉帛,使官吏穿着礼服恭敬尊奉,每年的季节时令祭献,足以肃敬明德、接近多福了,何必希求烦细的报答呢?那么一费节省了。二是京城寺院宫观,有的多设置步兵,增置官府,衣服粮食都是其他地方的三倍。居住大屋高廊,不服徭役,坐着侵蚀百姓,这是特别严重的。而且又自行招募民财,营建祠庙,虽然说不花费官钱,但国家与百姓是同一的,舍国取民,其伤害是一样的,请朝廷废除它,那么二费节省了。三是使相节度,不隶属州郡。大概节度使相的建立,或者在边镇,或者临近军队驻扎的地方,公家用度的设立,是为了慰劳众人而款待宾客。现在大臣被罢免贬退,都贪恩典除授,坐着消耗国家财用,没有比这更为严重的。请朝廷从今以后不是边郡要地、没有军队驻扎的州,不得建立节度;已经带节度,不得留在近郡及京城,那么三费节省了。”移任盐铁勾院判官,同修礼书。宋祁所到之处,治事明白严峻,喜欢制作条条框框。宋祁死后,他的儿子遵守《治戒》没有请求朝廷谥号,过了很长时间,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说宋祁按法令应该得到谥号,谥号叫景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晚归蓝田酬王维给事赠别①钱起卑栖却得性,每与白云归。徇禄仍怀橘②,看山免采薇③。暮禽先去马,新月待开扉。霄汉时回首,知音青琐闱④。 [注]①时钱起为蓝田县尉,从长安归蓝田,王维(时任给事中)曾作《送钱少府还蓝田》赠别。②怀橘,《三国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③薇:野菜名。④青琐闱:宫门上用青色装饰的连环花纹,借指朝廷、皇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下句中的“白云”与“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中的“白云”含义有所不同。B.颔联对仗工整,用典恰切,“仍”“免”二字相承,表意丰富,坐实了“卑栖却得性”这句。C.颈联上句意谓暮禽归飞,先于钱起所乘的马,用于反衬自己公务缠身不得早归的愤懑。D.前两联自抒怀抱以表心志;后两联叙晚归情景,“暮禽”“新月”“霄汉”扣题中“晚”字。16.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15.C16.①思乡孝亲之情。“徇禄仍怀橘”,写自己任职微官,求得俸禄.仍旧怀乡孝亲。②随性自适,追慕隐沦之心。自己虽“卑栖”而能恬然自得;“看山免采薇”,有美丽山居风景可赏,免遭采薇(野菜)而食之苦,暂可随遇而安。③思念朋友,珍重知音之意。晚归蓝田,而时时回首身居长安的知音,可见眷恋之深。【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用于反衬自己公务缠身不得早归的愤懑”说法错误,颈联“暮禽先去马,新月待开扉”的意思是:日暮鸟归才骑着马回去,弯弯的新月已升上来了,等待归人打开柴门。综合颈联上下句语义关系看并无反衬关系,也无愤懑之意。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颔联上句“徇禄仍怀橘”的意思是出仕在外仍然想着孝养父母。其中“怀橘”运用了《三国志·陆绩传》中陆绩怀橘遗母的典故,借典故写出了自己虽任职微官,但求得俸禄后仍旧怀乡孝亲的情感,抒发了诗人思乡孝亲之情。“卑栖却得性,每与白云归”的意思是诗人虽然官职低下却正合性情,常常飘然自在与白云一起归去。“看山免采薇”是说免遭采薇(野菜)而食之苦就能够欣赏美丽的山景。这三句写出了诗人虽“卑栖”却能随遇而安地与美景作伴,追慕隐沦之心,表现了作者随性自适,恬然自得之情。 由题目可知这是诗人回赠朋友王维的一首诗,再结合诗句“霄汉时回首,知音青琐闱”可以看出,作者时时回首遥望京都,只因为知己仍在朝廷中,表达了作者思念朋友,珍重知音之意。(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先进》中,冉有说自己去治理一个国家,三年后达到的结果是“_______”,而“_______”则不是自己的能力能做到的。(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月亮上的神仙和动物也被乐声吸引。(3)“沙漠”与“落日”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可使足民②.如其礼乐③.吴质不眠倚桂树④.露脚斜飞湿寒兔⑤.大漠穷秋塞草腓⑥.孤城落日斗兵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倚”“腓”。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今年42岁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国科出生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驰名中外的“中国苹果之乡”。或许已经习惯了与安静的文物打交道,陈国科不是一个话多的人。但每当谈起野外考古发掘的经历时,他的肢体动作会变得格外丰富,还会不自觉笑出声来。他总是①地带过那些外人眼里的辛苦,执着地谈论新发现带来的惊喜。“参与田野工作越深入,我越觉得考古博大精深,逐渐感觉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够用了。”陈国科说,因此他萌生了提升研究能力的想法。2008年陈国科考取了北京科技大学冶金考古方向的研究生。走上领导岗位后,陈国科一如既往坚持苦干。他带领全所就1986年以来已开展的147项考古工作进行资料梳理出版,几代人积攒的材料②,一个项目的文物资料就足以建起一座博物馆。陈国科带着同事们一个一个项目“啃”。现已出版考古报告、图录、论文集17部。同时,他还借助VR等技术手段,探索复原遗址现场,“活化”曾经存在档案里的历史数据。“历史不能锁在柜子里。”陈国科说,让当代人认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是新时代赋予考古人新的使命。十多年来,陈国科先后参与完成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50余项,在丝绸之路考古、早期矿冶考古等领域颇有建树。如今,他依然坚持每年到考古一线,动手翻土。在他的办公室,历史考古类书籍塞满了两面墙的书柜。陈国科在③告诉他们什么是当代考古人的初心使命。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案】18.①轻描淡写②浩如烟海③身体力行19.在丝绸之路考古、早期矿冶考古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十多年先后参与完成50余项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的陈国科如今依然坚持每年到考古一线,动手翻土。20.①这几句话运用比拟修辞手法。一个“啃”字,将考古项目比拟为“难啃的骨头”,既写出了考古项目的难度,也表现出陈国科及同事们攻坚克难,执着肯干的科学精神。②“活化”一词,将历史数据比拟为“生物细胞”,反映了历史数据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陈国科善于运用多种科学手段进行科学考古。【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本句的意思是每当谈起野外考古发掘的经历时,陈国科总是轻轻带过那些外人眼里的辛苦,不做过多描述。所以可用成语“轻描淡写”,解释为: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第二空,根据“几代人积攒的材料”可知,该成语的适用对象是“材料”;根据“一个项目的文物资料就足以建起一座博物馆”可知,此处指材料非常多。所以可用成语“浩如烟海”,解释为: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第三空,根据上文“如今,他依然坚持每年到考古一线,动手翻土”可知,陈国科是在用自己的亲身行动告诉他们什么是当代考古人的初心使命。所以可用成语“身体力行”,解释为: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短句变长句的能力。短句变长句,是把一组句子组合成结构复杂的单句。本题中,首先确定主干句,可将“如今,他依然坚持每年到考古一线,动手翻土”作为句子的主干句,确定句子的主语为“他”,即“陈国科”,调整后为“陈国科如今依然坚持每年到考古一线,动手翻土”; 然后将“十多年来”“先后参与完成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50余项”调整为“十多年先后参与完成50余项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作“陈国科”的定语;再把“在丝绸之路考古、早期矿冶考古等领域颇有建树”变成该句子的修饰成分,注意按一定的顺序修饰“称国科”,最后整合答案,组合成句。【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本题主要从句子的修辞角度探究表达效果,即分析“比拟”手法在句子中的运用。“陈国科带着同事们一个一个项目‘啃’”中“啃”是一点一点地咬下来的意思,句中表达的意思是“他带领全所就1986年以来已开展的147项考古工作进行资料梳理出版”,所以“啃”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将“一个一个项目”比拟为“难啃的骨头”,生动地表现了这些考古项目非常具有难度,也形象地赞扬了陈国科及同事们攻坚克难,执着肯干的科学精神。“他还借助VR等技术手段,探索复原遗址现场,‘活化’曾经存在档案里的历史数据”中“活化”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活化”常指某一物质从其无活性状态转变为具有活性状态的过程,如生物细胞或孢子在休眠后进入重新生长状态。所以此处将“曾经存在档案里的历史数据”比拟为“生物细胞”,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历史数据的特点,也表现了陈国科善于运用多种科学手段进行科学考古。(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筷子是我们的一大发明。原始人吃东西用手抓,比不会用手抓的禽兽已经进步很多,而两根筷子则等于是手指的伸展,比猿猴使用树枝弄东西又进一步。①,能夹、能戳、能撮、能挑、能扒、能掰、能剥,凡是手指能做的动作,筷子都能。没人知道筷子是何时何人发明的。如果史记所载不虚,“纣为象箸而箕子唏”,纣王使用象牙筷子而箕子忍泣吞声的叹气,象牙筷子的历史可说是很久远了。箸原是筴,竹子做的筷子;又作梜,②。象牙筷子并没有什么好,怕烫,容易变色。假象牙筷子颜色不对,没有纹理,更容易变色,而且在吃香酥鸭的时候,拉扯用力稍猛就会咔嚓一声断为两截。倒是竹筷子最好,湘妃竹固然好,普通竹也不错,髹油漆固然好,本色尤佳。作祖父母的往往喜欢使用银箸,通常是短短细细的,③,这只为了表示其地位之尊崇。金箸我尚未见过,恐怕未必中用。箸之长短不等,湖南的筷子特长,盘子也特大,但是没有长到烤肉的筷子那样。21.下列句子中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有理。B.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的笔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后人广为传诵。C.若“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或“原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了。D.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答案】21.B22.①筷子运用起来可以灵活无比②木头做的筷子③怕分量过重【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引号的作用,引号一般有以下作用:一、表示引用的部分;二、表示特定的称谓;三、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四、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五、表示讽刺或否定的。例句中引号的作用是表引用。A.表着重强调。B.表引用,与原文相同。C.表特殊含义。D.表讽刺、否定。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能夹、能戳、能撮、能挑、能扒、能掰、能剥,凡是手指能做的动作,筷子都能”可知,此处是表示筷子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灵活,据此可写“筷子运用起来可以灵活无比”;第二空,首先要关注句子中分号的使用,表明前后是并列分句;然后根据前文“箸原是筴,竹子做的筷子”可知,筷子的材质与“筴”的形旁有关,所以“梜”字表明筷子的材质是木材,据此可写“木头做的筷子”;第三空,通过前文银箸的特点“短短细细”可知,此处应填的内容是将它做成又短又细的原因,“银箸”属于金属制品,分量重,做成筷子使用不方便,这就是做的“短短细细”的原因,据此可写“怕分量过重”。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到2022年,三年时间,从武汉的“封城”到“国九条”的出台,新冠疫情防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新形势,同学们议论纷纷,态度各不相同。有的说:“反正要阳,不如早阳。”有的说:“科学防控,希望永远不要阳。”也有的说:“没有了免费核酸检测,我要‘躺平’。”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以上材料颇具启示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介绍了近三年的疫情防控措施,然后引入情境,再引出三种不同的防控态度,实际也就是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虽然新冠疫情防控发生变化,每个人都可能会“阳”,但我们不能就此放弃防控,所以第一种和第三种显然不是材料肯定的态度;第二种“科学防控,希望永远不要阳”体现出的是积极应对的态度,是我们写作时应该认可的。材料意在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让考生把对疫情的不同态度,升华到对人生的不同态度;考生可以据此引申到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从写作任务来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明确了考生的身份,暗示了考生应该选取的正确态度;从“感悟和思考”可知,文体应该是议论文。行文构思上,可以概述材料,列举对于材料中疫情防控政策变化的不同态度,以此引出自己的观点,如使用“而我认为……”这样的句式体现“有我之境”;接着使用“疫情防控如此,……亦如此”这样的过渡句由疫情防控过渡到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先从正面列举事例肯定积极应对态度的价值,再从反面列举事例展现躺平摆烂会带来的影响,二者形成正反对比;最后联系自身,明确当代青年该有的姿态,并发出呼吁。立意:1.科学防控不松懈,积极应对是良方。2.向“躺平”说“不”。3.拒绝“躺平”才是时代青年该有的样子。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第02卷-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适应卷(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
第02卷-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适应卷(新高考地区专用)(原卷版)
第03卷-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适应卷(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
第03卷-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适应卷(新高考地区专用)(原卷版)
第04卷-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适应卷(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
第04卷-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适应卷(新高考地区专用)(原卷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3-08-01 11:33:01
页数:19
价格:¥3
大小:43.53 KB
文章作者:王贵娥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