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宜宾市四中2023年春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4页,1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古代雅典的官职津贴来自于城邦的库藏,但很多情况下,雅典的库藏不足以支付这种津贴。于是政治领袖们为了保证津贴,常常凭借民众法庭之力没收私财以充公,故没收富室财产的法案时有提出。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雅典()A.法律服从全体民众意愿B.经济基础难以支撑民主政体C.公民参政热情并不高D.直接民主存在非理性的漏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政治领袖们为了保证津贴,常常凭借民众法庭之力没收私财以充公,故没收富室财产的法案时有提出。”可知,古代雅典为了应对财政困难,经常以法律判决的形式没收富人财产,这反映了雅典的直接民主下,多数公民容易做出不理性的判决,D项正确;材料中的判决服从多数雅典公民意愿,违背了少数富人民众的意愿,排除A项;雅典奴隶制工商业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经济基础,排除B项;雅典发放官职津贴以致出现财政困难,这反映了公民参政热情很高,排除C项。故选D项。2.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由此可以推知,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A.不同种姓的职业存在世袭B.刻意宣扬君权神授观念C.社会阶层的流动严重受阻D.妇女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由材料“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可知古代印度存在等级差异,由此可以推知,古代印度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社会阶层的流动严重受阻,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职业传承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等级,说明不了君权神授,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妇女社会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3.中世纪的西欧音乐多以宗教目的为主,其内容主要为诵经祈祷和礼拜歌唱。但创作于13世纪的戏剧《罗宾与玛丽昂》则以旋律自然的对话形式,歌颂了民间爱情的忠贞,嘲弄了封建骑士的卑劣。据此可 知,该剧的创作A.摆脱了宗教文化的束缚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C.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的音乐的主要内容是诵经祈祷和礼拜歌唱;但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也出现“歌颂了民间爱情的忠贞,嘲弄了封建骑士的卑劣”的音乐,迎合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项正确;该时期的音乐创作无法摆脱宗教文化的束缚,因为神学世界观占据主导地位,排除A项;资产阶级的文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推崇个人的成功和价值实现,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成为英国国王。此后,他把西欧大陆的封建制度带到英国,但是,他将封臣们的封地分散到全国各地,还强迫所有封臣向他宣誓效忠。同时,还将未分封的荒山、森林等都归王室所有。这表明()A.英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B.国王强化了自身的权力C.封建社会秩序需要调整D.英国模仿了法国的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法国诺曼底公爵通过层层分封,金字塔式的封建社会结构建立起来,国王位于金字塔的顶端,其下是大大小小的各级封建主,国王强化了自身的权力,B项正确;英国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封建社会秩序需要调整,而是强调法国诺曼底公爵在英国推行的封君封臣制度,排除C项;英国是借鉴诺曼底封建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5.卢梭认为,“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且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据此可知,卢梭主张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C.天赋人权D.主权在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可知,卢梭认为人民有权打破桎梏,这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卢梭主权在民思想的核心是,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剥夺时,人民就有理由推翻当权者,故D项正确;三权分立指的是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相对独立,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反对君 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天赋人权指的是人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人生而享有生存、自由、追求财产和幸福等权利,这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6.下图描绘了欧洲航海家到达美洲大陆时,宣称将“福音”带到美洲,并通过新旧世界对比的方式,描绘了文明欧洲与原始美洲相遇的场景。作品旨在A.掩盖自由资本主义的罪恶B.推动新教在美洲大陆传播C.宣扬欧洲殖民扩张正当性D.说明工业文明传播到美洲【答案】C【解析】【详解】这幅画作宣称欧洲航海家抵达美洲大陆是为了传播“福音”和传播文明,由此可知该作品是为了宣扬欧洲殖民扩张的正当性,故选C;这幅画作是为了宣扬欧洲殖民扩张的正当性,此时尚未兴起自由资本主义,排除A;欧洲航海家抵达美洲大陆时新教和工业文明尚未兴起,排除BD。7.意大利哲学家米兰多拉指出:“这是人类最高级且最不可思议的幸福!他可以拥有他所选择的一切,成为任何他想成为的人。”由此判断米兰多拉推崇的是A.人文主义B.城邦自治C.因信称义D.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是人类最高级且最不可思议的幸福!他可以拥有他所选择的一切,成为任何他想成为的人”可知,米兰多赞扬了人类的自主性,这体现了人文主义,A正确;城邦自治与题无关,排除B;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的主张,排除C;君主专制与题意无关,排除D。8.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答案】C 【解析】【详解】“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是16世纪德国社会流行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德国民众对基督教会腐败的痛恨,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A项错误,C项正确;欧洲首次思想解放是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9.1861年林肯在首次就职演说里提到“我无意直接或间接干扰奴州奴隶制度”,而在1863年发表的《解放黑奴宣言》中,却要坚决废除奴隶制。林肯态度的转变体现了A.南北矛盾冲突的逐步升级B.林肯欲消除种族主义观念C.奴隶制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D.棉花产业发展影响奴隶境况【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围绕着奴隶制的废存问题,美国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开始北方的林肯政府节节失利,国家面临分裂,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参战热情,叛乱地区的奴隶纷纷倒戈参加到北方队伍中,使战局发生了有利于北方的变化。选项A符合题意;消除种族主义观念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C项是根本原因,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旨,排除C;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0.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上述言论反映马克思的观点是()①肯定了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客观上的进步作用②认为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③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具有双重影响④肯定殖民掠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掠夺’”可知②正确,根据“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可知④正确,故答案为D项;在材料中马克思并没有论述西方列强殖民扩张对殖民地产生的进步作用,因此也不涉及双重影响,①③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①或③的A、B、C项。1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纺纱工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了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据此可知A.工业革命的发生局限于纺织行业B.工业革命与生产实践密不可分 C.大机器生产促进了工业革命发生D.工业革命发明创造只属于英国【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了生产熟铁的搅拌法”体现的是工业革命中的成果主要来源于生产实践,B正确;工业革命并非局限在纺织业,如交通运输业,A排除;是工业革命促进大机器生产,C排除;D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选B。1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A促进信仰自由B.巩固君主立宪C.强化专制统治D.落实《权利法案》【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进而达到君主专制的目的,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信仰自由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君主立宪制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BD选项排除。13.美国制宪会议就众议院议员席位分配问题曾出现三个建设方案:方案一,(马里兰州)将奴隶也算入州人口数;方案二(密歇根州)只将自由人算入州人口基数;最终方案,奴隶按五分之三的比例加入州人口基数。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说明了A.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策略B.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C.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D.奴隶是民主选举的重要力量【答案】A【解析】【详解】“奴隶按五分之三的比例加入州人口基数”说明政治的妥协策略,A正确;B和C属于中央政府运作程序;D说法明显不符合事实。14.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中指出: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这一历史现象发生时,美国A.出现了操控行业的垄断组织 B.垄断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摧垮了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D.轻工业仍占工业生产主导【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故A正确;B表述夸大其词,不符合史实,排除;C不符合史实,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主导,D错误。15.据网络统计,中国加入WTO最初五年中,“民族”“国家”“主权”等出现约10000次。后来,这些情感浓厚的词汇很少使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却大量频繁使用。上述词语使用频率对比变化说明了A.加入WTO使国人逐渐认识到中西方差距B.全球化日益加深人们对世界的理性认识C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中外交往逐渐平等D.发展中国家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高频词从“民族”“国家”“主权”转变为“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这说明加入WTO使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理性。故答案为B项;近代以来,而非始于WTO,国人已经逐渐认识到中西方差距,排除A项;加入WTO促进了思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中外交往实现了平等,排除C项;材料信息只涉及中国,没有涉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排除D项。第II卷(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伏尔泰对英国十分倾慕。最令伏尔泰称羡的是它的宗教自由、它对不同看法和科学探索的宽容、它相对而言的出版自由和它给予像他这样的文人的高度尊敬。伏尔泰不仅激烈抨击天主教教会,而且还激烈抨击整个传统的基督教世界观。他坚决认为,除了理性之外,任何超自然天启都不称心,都没有必要。他不在乎政府的权力有多大,但他心目中的文明大国近似开明的或理性的专制国家。——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二孟德斯鸠于1748年发表《论法的精神》,他首先从理性的观点解释了法的概念,提出人的法 就是人的理性,而理性就是奠基在人的权利之上的合理的理论。在书中他提出了政体分类的学说。认为专制政体是根本违反人性的,应予摒弃。共和政体虽然建立了平等关系,但是君主政体比它更具优点。君主应该温和、明智,法律要轻刑宽和。——摘编自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为更好地实现君主政体提出的政治主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与孟德斯鸠二人思想的共同意义。【答案】(1)思想主张:提倡自由;反对天主教会;倡导理性:认同开明君主制。(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2)政治主张: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且相互制衡。(3)意义: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对其他国家的思想解放起了催化作用。【解析】【详解】(1)思想主张:根据材料“最令伏尔泰称羡的是它的宗教自由……出版自由和它给予像他这样的文人的高度尊敬”可概括出提倡自由;根据材料“伏尔泰不仅激烈抨击天主教教会,而且还激烈抨击整个传统的基督教世界观……除了理性之外,任何超自然天启都不称心”可概括出反对天主教会和倡导理性;根据材料“但他心目中的文明大国近似开明的或理性的专制国家”可概括出认同开明君主制。(2)政治主张:根据所学可知孟德斯鸠主张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且相互制衡。(3)共同意义:本题其实是让考生回答启蒙运动的意义,考生可结合启蒙运动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等角度作答。17.茶叶的故乡在中国,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茶叶逐渐被世界所共享,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酝酿了不同内涵的茶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中国俗语中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食品。陆羽在《茶经》里曾对茶具中颇为知名的“三才杯”做过描述,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其寓意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以茶敦亲、以茶为媒、以茶敬客、以茶睦邻、以茶交友均在社会中影响甚广。——摘编自宋时磊《唐代茶史研究》材料二17世纪之后,茶叶开始了大规模的西行之旅。166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对华茶叶贸易专营权,自此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与此同时西印度群岛糖业的发展为英国饮茶习惯的形成提供了条件。1730年,苏格兰医生托马斯·肖特发表论文称“糖不但可以遮掩苦涩之味道,使茶水更为适口, 而且有清肺之良效,亦能增益肾脏功能”。1774年,茶叶成为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购买的最主要商品,茶叶走私贸易亦非常盛行。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一天也能喝上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饮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材料三据统计,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茶叶出口大国,但中国茶叶贸易,特别是高端红茶贸易的世界市场份额却远低于英国。英国虽然不直接生产茶叶,但英国的红茶出口贸易额却居于世界前列。英国进口茶叶的20%以上用于加工再出口,出口价格是进口价格的2倍以上。英国红茶以先进独特的加工工艺、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和文化底蕴厚重的品牌(如立顿红茶)而享誉世界。——摘编自英国麦克法兰《绿金:茶叶帝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茶叶在英国社会逐渐普及的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在现代国际市场上如何提高中国茶叶经济竞争力?【答案】(1)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历史悠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儒、道等思想交融;颐养心性,侧重于追求精神享受;成为中国人交往沟通得媒介。(2)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茶叶贸易的垄断权,大量茶叶进口到欧洲市场;茶叶的补养功能和保健功能被认可;美洲殖民地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糖业促进了饮茶推广;茶叶走私贸易盛行;工业革命推动。(3)重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并应大力宣传;虚心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与经营水平;大力研制新品种,尤其是中高端产品,提高制茶工艺水平;树立民族企业品牌,政府应给予足够重视与保护;努力营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等。【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食品。”、“……其寓意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以茶敦亲、以茶为媒、以茶敬客、以茶睦邻、以茶交友均在社会中影响甚广。”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历史悠久、与儒道等思想交融、追求精神享受、交往沟通媒介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2)原因:依据材料二中“……自此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与此同时西印度群岛糖业的发展为英国饮茶习惯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糖不但可以遮掩苦涩之味道,使茶水更为适口,而且有清肺之良效,亦能增益肾脏功能”、“……茶叶走私贸易亦非常盛行。”、“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饮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等信息结合所学从茶叶的大量进口、茶叶的功能获得认可、糖业发展的促进、茶叶走私贸易的盛行和工业革命的推动等方面分析原因。(3)依据材料三中“但中国茶叶贸易,特别是高端红茶贸易的世界市场份额却远低于英国。”、“英国 红茶以先进独特的加工工艺、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和文化底蕴厚重的品牌(如立顿红茶)而享誉世界。”等信息结合所学从重视传承和宣传、学习外国经验、提升管理经营水平、研制新品种、提升工艺水平、打造品牌、政府重视和保护、营造国际经济新秩序等方面进行说明。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过去认为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的论述,曾经出现在不同时期。比如1997年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拉美金融危机后,出现过经济全球化“高峰期”已过的判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一些人认为全球资本主义模式存在根本缺陷,国家干预的发展模式处于上升阶段,因此他们认为全球化时代已失去。有的西方学者最近宣称,全球化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其论据是:美国领导人的更迭;英国退出欧盟.与此同时,民族主义与地缘政治危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我国的学者并不认为全球化趋势已停止,而认为经济全球化当前处于深度调整期,出现了“新常态”。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表征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说,欧洲难民潮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现象。经济全球化遭遇到国内保护主义上升、民族主义抬头、宗教冲突与地缘政治危机扩大等挑战,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经济整合速度放慢,甚至局部倒退,这些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失衡发展的反映,同时也有发达国家侦测失误造成的弊端,经济全球化管理决策失误较集中体现于中东地区。——摘编自王勇等《“全球化”并未结束正进入深度调整期》评述材料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事例一:不认可西方学者关于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的观点.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特别以高科技为支持的经济全球化依然迅猛发着着.尽管目前出现了一系列反全球化的现象,但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去向未改变.目前各国经济的关联性、全球经济的依赖性仍然很强,世界性全球大市场仍然存在,跨境资本与人的流动继续存在,互联网对全球化的支撑与影响更加明显.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和范围还在扩大,也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系列跨国公司和世界经济组织仍然发挥着影响.西方一些国家采取的政策只是调整,并未改变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事例二:同意全球化的趋势已经减弱的观点.全球化并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不断爆发的经济危机,迫使各国采取关税壁垒政策,这势必减弱全球化的趋势.国家垄断主义的发展,国家干预功能加强,也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国家领导人采取了阻断全球化的措施,如美国总统特朗普抢修美国边境的隔离墙,英国退出欧盟,西方也采取措施限制人口流动.连绵不懂的局部战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务、劳务人员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不利于全球化的发展.总之,限制全球化的高峰时期已经过去了【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趋势,但对于全球化的定义和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经济全球化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西方学者根据某些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出现而判断经济全球化已经结束,而我国学者则认为经济全球化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出现了“新常态”。由此可知对经济全球化认知的差异主要是看待问题的角度的差异。所以在评述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观点时一定要注意所处的立场和角度。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选定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7-17 04:40:02 页数:10
价格:¥2 大小:759.5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