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绵阳南山中学2023年春季2022级6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三幅图片可用来说明中古时期A.帝国的崛起与扩张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文明交流与碰撞D.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产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流,罗马帝国促进了与秦汉之间的经贸和文化交流,第三幅图中的商路促进了亚欧非三洲的经济文化交流,因此,三幅图片可用来说明中古时期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故选C;A项不符合第三幅图,排除;B项不符合亚历山大东征,排除;亚历山大东征这幅图无法体现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排除D。【点睛】2.亚瑟王传说是公元5世纪时的英格兰国王,他是否真实存在过,至今尚有争议。但他的事迹在12世纪以后被吟游诗人不断地传颂,其中公认的集大成作品为15世纪的《亚瑟王之死》,在这些作品中他被塑造为统一不列颠群岛的具有骑士精神的完美君主。这一现象()A.反映了英国人民强化王权的愿望B.体现资产阶级的时代诉求C.适应了民族国家意识形成的需要D.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时亚瑟王被塑造为统一不列颠群岛的具有骑士精神的完美君主,主要是适应了民族国家意识形成的需要,强化王权,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的愿望,排除A项;文艺复兴体现资产阶级的时代诉求,材料主旨适应了民族国家意识形成的需要,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亚瑟王形象塑造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且文艺复兴是16世纪传播英国,排除D项。故选C项。3.1545-1560年,西班牙平均每年从美洲运回黄金5500千克,白银24.6万千克。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 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谷物则上涨了5倍。伴随着西班牙的贵金属流向整个西欧,西欧的物价随之上涨。西欧的价格波动A.促进了商业革命的发生B.导致了中国白银大量外流C.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D.引发西班牙对外殖民扩张【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考查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故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价格革命,无法体现促进商业革命的发生,故排除A选项;新航路开辟推动白银流向中国,故排除B选项;新航路开辟时,西班牙即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故排除D项。4.如表中启蒙思想家的言论都表达了人物言论孟德斯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伏尔泰我不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A.对幸福生活的渴望B.对人与社会的理性思考C.对科学研究的热衷D.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追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孟德斯鸠主张……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伏尔泰主张……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等信息可知,这些主张是理性主义的体现,表达了启蒙思想家对人与社会的理性思考,B项正确;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科学研究,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5.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票通过宪法修正案,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反映出A.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性 B.法国不适合采用共和政体C.总统行政权受到议会干涉D.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较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议会中君主派势力强大,因而宪法没有明确宣布法国为共和政体,这说明当时法国不同政治派别斗争非常激烈,故A项正确。选项B和史实不符。选项C和题目无关。法国是启蒙运动的发祥地,D项本身错误。6.下表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由此表可见,当时19世纪中期国际贸易部分情况统计表(单位:亿马克)年份世界贸易总额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85014533.8152112.8187037491.8454234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B.欧美工业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C.欧美各国经济发展趋于平衡D.英国对外贸易增速居于世界首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可以看出,1850—1870年世界贸易迅速上升。这一时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的英、法、德、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促使了这些国家的国际贸易迅速上升,而且,它们的贸易额在整个世界贸易中占据了大多数,故选B项。A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A选项错误;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英国在这期间世界贸易额比重最大,不能反映欧美各国的经济发展趋于平衡,故C项与材料不符;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英国增速低于法国,故D项错误。7.某著作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该论断A.揭露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B.阐述大工业发展的必要性C.揭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D.宣传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可知,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必将摧毁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该论断揭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C项正确;《资本论》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排除A项;材料中的论断揭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未阐述大工业发展的必要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8.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亚非拉美许多地区成为其原料产地,因而生产单一经济作物,形成单一经济,D项正确;全球商品流通只是其形成条件而非根源,排除A项;区域资源优势互补与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排除B项;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与该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和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也投入战争。导致“德皇什么都不缺,但还要打仗”的根本原因是A.奥匈帝国和德国盟友关系B.欧洲主要国家矛盾交织复杂C.避免巴尔干成为冲突的焦点D.列强间政治经济不平衡加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是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理由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故选D;ABC不是根本原因,排除。10.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其深刻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实际上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一个事件造成了另一起事件。”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A.经济危机导致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强权政治下建立的新秩序埋下了冲突祸根C.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爆发D.法西斯的侵略导致大战阴霆再次笼罩欧洲【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而且实际上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一个事件造成了另一起事件”可得出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下隐藏着巨大的矛盾,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B项正确;材料强调一战的影响,而不是经济危机,也不是绥靖政策,排除AB;材料没有强调法西斯的侵略的影响,排除D项。11.“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不高和组织性不强,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应该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级手中。”上文中“革命的第二阶段”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促成了两个政权并存C.采取了和平方式夺权D.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应该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级手中”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俄国革命的第二个阶段是实现政权的转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故选D;AB是第一阶段革命的任务和影响,排除;“七月事件”表明和平方式已经不可能,排除C。12.宣传画在苏联政治工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下面是苏联时期的两幅宣传画,从中反映出()A.民众对和平自由渴望B.法西斯势的野蛮反动C.团结御侮的时代精神D.工业化发展的成就斐然【答案】C【解析】【详解】从宣传画中“保卫苏联”和图片中士兵形象可以推断出这是二战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资料,两幅图片共同构成了全民抗战、团结御侮的时代精神,C项正确;通过图片中士兵的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士兵对 保卫苏联的坚定,A项不能反映图片主旨思想,排除A项;材料中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我们可以感受到二战时期,苏联民众对抗战的坚定信念,不能反映出法西斯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的信息不能反映出苏联工业化发展的情况,材料只能反映全民抗战、团结御侮的时代精神,排除D项。故选C项。13.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中,中国选择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印度却选择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两国选择不同道路的主要原因是A.领导力量不同B.两国国情不同C.理论基础不同D.斗争对象不同【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和印度选择不同的道路主要与两国的国情有关,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人民的矛盾、专制统治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激烈;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与英国殖民统治矛盾尖锐,而且印度是一个宗教传统浓厚的国家,B项正确;ACD三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B项。14.在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把恢复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作为参加对日作战的先决条件和理由,违背了“为法西斯而战,为正义而战”的崇高目的。据此可知A.该会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B.二战本质是帝国主义的战争C.苏联继承了沙俄的对外政策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全无意义【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在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把恢复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作为参加对日作战的先决条件和理由,体现了苏联牺牲中国的利益,保障本国利益,这说明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A项正确;二战的本质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苏联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没有体现苏联继承了沙俄的对外政策,排除C项;雅尔塔会议对于反法西斯和二战的结束起了积极作用,“全无意义”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5.在联合国的框架中,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这一设计(  )A.有助于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B.不利于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主权与利益C.奠定了美苏主导构建的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D.削弱了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答案】A 【解析】【详解】材料“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的这一设计体现了“大国一致”的原则,有助于五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故A项正确;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重视保护弱小国家或民族的利益,故B不符合题意;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主导构建的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故C不符合题意;联合国强调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6.分析如图的变化,引起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冲突B.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的消长C.社会主义国家有显著的成就D.美苏冷战在文化领域的对抗【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战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美国认为阻碍它扩张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挑起“冷战”、企图遏制社会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并最终称霸全球。苏联也想扩大自己的影响。因此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的消长是战后美苏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B项正确;A项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有显著的成就,排除C项;两幅宣传画都是美国制作的,未涉及苏联在文化领域的对抗,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有个大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有权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他们的思想受到宗教严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摘编自勒纳等《西方文明史》材料二他们被装进条件恶劣的船舱,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运过大西洋。在这一航行中,他们死亡率极高。他们在目的地被全部卖出,之后进入种植园中工作。他们被认为是天生低劣的人,命中注定要为他们的白人主子效劳。——摘编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他们的工作时间很长,16小时工作日绝不是罕见的。他们随着汽笛声上下班。他们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控制下。他们的工作是单调多味的——拉控制杆、刷去污物、接上断线。他们的工资被雇主一再降低。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斗争。——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所处时代的基本特征。(2)材料二中"他们"的经历反映了哪一种贸易形式?有何影响?(3)根据材料三中"他们"的处境,你会用哪些关键词描绘当时的时代?【答案】(1)经济:庄园与农奴制;政治:封君封臣制;思想:基督教控制人民精神生活(2)黑奴贸易影响:欧洲获得财富,并转化为资本,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为美洲带去劳动力,促进美洲开发;非洲丧失劳动力,带来巨大灾难。(3)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蒸汽时代)、工厂制度(生产组织形式)、工人运动(阶级矛盾、贫富分化)。【解析】【小问1详解】经济:根据“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可得出是庄园与农奴制;政治:结合中世纪的内容可得出是封君封臣制;思想:根据“他们的思想受到宗教严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得出基督教控制人民精神生活【小问2详解】根据“他们被装进条件恶劣的船舱,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运过大西洋。”可得出是黑奴贸易。影响:结合所学可得出欧洲获得财富,并转化为资本,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为美洲带去劳动力,促进美洲开发;非洲丧失劳动力,带来巨大灾难。【小问3详解】根据“他们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干在场监工的严格控制下。”可得出是工业革命时代,因此关键词是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蒸汽时代)、工厂制度(生产组织形式)、工人运动。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目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罗斯福材料二1941年5月6日,罗斯福正式宣布,《租借法案》亦适用于中国,到1945年9月3日止,美国给予中国的援助为845亿美元。——吴景平《抗战时期中美租借关系述评》二战后杜鲁门政府一再延长《租借法隶》,来满足蒋介石的物资需要。自日本投降日至1946年10月31日。美国给国民党的租借物资已达七亿八千多万美元。——王伟《论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援助(1945—1949)》注:《租借法案》是美国国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通过的一项法案,目的是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材料三材料四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1)抗战期间和抗战结束后美国《租借法案》均对华适用,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国这么做的目的及对中国的影响。(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格局所呈现的特点及其影响。(3)根据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贡献。【答案】(1) 抗战期间:目的:牵制日本法西斯势力,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影响:极大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战,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抗战结束后:目的:扶蒋反共,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影响:在美国支持下,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再次陷入战乱。(2)特点: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3)贡献: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尊重国家主权;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解析】【小问1详解】目的: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战期间和抗战结束后(美国和中国)。根据材料“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目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可以看出,抗战期间目的是牵制日本法西斯势力,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根据材料“二战后杜鲁门政府一再延长《租借法隶》,采满足蒋介石的物资需要”可以看出,战争结束后美国的目的是扶蒋反共,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战期间和抗战结束后(美国和中国)。根据材料“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目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牵制了大量日本军队,抗战期间美国《租借法案》对华适用,极大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战,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根据材料“二战后杜鲁门政府一再延长《租借法隶》,来满足蒋介石的物资需要”和所学知识可知,抗战结束后美国《租借法案》对华适用,其目的在于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美国支持下,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再次陷入战乱。【小问2详解】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三漫画及所学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的知识可知,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所学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知识,可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等方面分析。【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四“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可知,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尊重国家主权;根据材料三“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可知,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知识可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19.文明的交流与碰撞。第八编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第36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第37章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第38章198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第39章五年计划和大萧条第40章走向战争1929——1939年第4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2007年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914年至1945年西欧历史发展的趋势,并运用相关史实对该趋势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语句通顺)【答案】趋势:1914年以来,西欧资本主义逐渐走向衰落。说明:一战以来,西欧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殖民体系、国际地位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改变了世界格局,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社会,与此同时,苏联计划经济取得重大成就,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受到质疑;十月革命期间,列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础上提出列宁主义,并得到广泛传播,冲击了西方价值观;受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了独立运动的高潮,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拉美的民主革命和改革等,这些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使西欧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综上所述,受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经济大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西欧资本主义此前构筑的看似牢不可破的体系日益走向瓦解。【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14年至1945年(西欧)。据材料“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趋势:1914年以来,西欧资本主义逐渐走向衰落。阐释:结合所学知识,从一战对西欧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打击、苏联计划经济取得重大成就、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的独立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角度分析阐释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7-17 03:56:03 页数:11
价格:¥2 大小:1.4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