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学年第二学期浙江强基联盟高二5月统测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为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西方现实主义文论的照搬,也不是中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思想的直接延伸,而是西方文化与文学、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和中国社会现实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由此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中国现实主义一直带有浓厚的浪漫因素,与浪漫主义在纠缠中发展。西方文学思潮大举进入中国的时候,作为流派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都已退潮,自然主义与早期现代主义则正强劲。作为思潮与创作方法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是与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同时涌入中国的。但中国文坛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梁启超提出小说有“理想”和“写实”两派。王国维也认为文学有“理想与写实二派”,但又认为“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五四时期,陈独秀、胡适、茅盾等人提倡的“写实主义”有自然主义倾向,浪漫的因素较少。但创造社的兴起,却将中国的浪漫主义推向高潮。20世纪20年代后期,文学研究会的骨干成员茅盾转变立场,不再坚持纯客观的描写,而是强调要有“明确的文学观”,强调“文学须以表现人生为首务,须有个性”。他193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子夜》带有明显的主观意识,甚至被人批评为主题先行的作品。这里所谓的“主题先行”主要是指作者的主观意识过于明确,影响了现实描写的客观性,实际上是在现实主义表现中掺杂了较浓厚的浪漫因素。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围绕“新写实小说”和“现实主义冲击波”的讨论再次强调、突出了纯客观描写,冲淡了中国现实主义的浪漫色彩。但由于本身的局限,新写实小说和现实主义冲击波作为一种现象或者流派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其理论主张也没有成为文学界的共识。21世纪的主流现实主义(以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为代表)、网络现实主义、后现代现实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异流“神实主义”等,都没有采用纯客观描写的方法,而是在客观描写中加进了较多的主观因素。在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辩护时,人们经常引用高尔基的一段论述。高尔基说:“在谈到像巴尔扎克、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这些古典作家时,我们就很难完全正确地说出——他们到底是浪漫主义者 还是现实主义者?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像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高尔基的这一论述有一定的文学现象作为支撑,但总体上是可以商榷的。创作方法是复杂的,至少可以分为创作原则和创作手法两个部分。在创作原则上,现实主义主张描写现有的世界,浪漫主义主张描写理想的世界,由此衍生出现实主义重客观、重生活真实;浪漫主义重主观、重理想抒发。在创作手法上,现实主义重写实、重白描、重符合生活逻辑、重作家主观因素通过情节事件人物自然流露;浪漫主义重强烈情感、重工笔、重奇特想象、重极度夸张、重直接的抒情议论。支撑高尔基论述的文学现象主要是在创作手法和衍生原则的层面,实际上是无法作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充分依据的。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纠缠,主要也是在创作手法的层面,少数进入了创作原则的衍生层面,但在创作原则的基本层面,二者还是泾渭分明的。(摘编自赵炎秋《现实主义:中国文学理论的独特底色》)【材料二】黑格尔认为有限的感性形式容纳不住无限的理念内容,因而引起感性形象的变形和扭曲,显示了有限形式中理性的无限力量,从而引起崇高感。在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中,如何通过浪漫主义写法,将现实主义的文学责任呈现得更为直观,曹雪芹在努力地尝试。在塑造典型人物时,有意地突破了“人”这种感性形式的束缚,使这种形式扭曲、变形,从而以“神”的形态显示出来。天国是人间的摹本,也是人间的理想化。神灵是人的摹本,也是人的理想化,曹雪芹这种将人“神化”的艺术构思,正是他以澎湃的激情对主人公歌颂、对罪恶势力鞭挞的极端形式。《红楼梦》中的爱情,不同于历史上那些轻飘飘甜腻腻的爱情,优美的花娇月媚文字,概括的却是凝重、庄严的悲剧内涵,以“儿女之情”为题材的《红楼梦》,却“不是绮罗儿女言”,具有和历史上其他类似题材迥然不同的美学风貌。无疑,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写作手法,会大大增强自己作品的崇高美。(摘编自刘宏彬《现实主义图画的虚幻外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基于西方现实主义文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与之碰撞与融合,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风格。B.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差异认知上,梁启超与王国维存在着共性理解,不同的是,王国维认为二者共存,难以区分。C.现实主义作品中融入了较浓厚的浪漫主义因素,源于创作者呈现出明显的主观意识,茅盾的《子夜》便是此观点下的典例。D.与现实主义相比,浪漫主义更有利于表现作者自身的价值理解和理想抒发等,常用想象、夸张等创作手法进行创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关系,两则材料的立论点并不相同。B.纯粹的“现有的世界”,在文学作品中往往难以直接呈现,浪漫主义写法于之有益。C.21世纪现实主义诸多流派,为了冲破“纯客观描写”的困境,介入了较多的主观因素。D.黑格尔定义的“崇高感”,是一种形式的突破,需要借助感性形象的变形和扭曲。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马克思:“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B.恩格斯:“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C.刘勰《文心雕龙》:“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D.何其芳:“《红楼梦》写得人物和生活都那样真实,而又带有大胆的幻想的色彩。”4.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两则材料的论证方法。5.结合材料观点,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角度解读以下“黛玉葬花”时所吟唱的《葬花吟(节选)》折射出的现实内涵。葬花吟(节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柳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摘编自曹雪芹《红楼梦》(甲戌本)第二十七回)【答案】1.A2.C3.D4.答案示例:①举例论证。以《子夜》中体现的主观意识为例,强调了浪漫因素的介入。②引用论证。引用高尔基的文学理论观点,论证了现实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特点。③对比论证。通过《红楼梦》和历史上那些轻飘飘甜腻腻的爱情的对比,突出了浪漫主义写作手法下的崇高美。5.答案示例:①“浪漫主义重极度夸张”。作者注重绘景的铺展,如“花满天”一句,渲染了春去的大势,烘托因花落春归而生发的浓郁愁情。黛玉体质较弱更易感受到生命的凋零。②“浪漫主义重直接的抒情”。作者直抒胸臆,借“明岁闺中知有谁”来表现人如春花,飘零易逝的人生悲慨。黛玉孤身在贾府比较敏感,再加上和视为知己的宝玉有误会,未免触景伤情,自怜自叹。【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基于西方现实主义文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错误,曲解文意。原文信息“而是西方文化与文学、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和中国社会现实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选项缺失“中国社会现实”这一条件。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为了冲破‘纯客观描写’的困境”错误,无中生有。由原文“21世纪的主流现实主义(以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为代表)、网络现实主义、后现代现实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异流‘神实主义’等,都没有采用纯客观描写的方法,而是在客观描写中加进了较多的主观因素”可知,原文并未谈及“为了冲破‘纯客观描写’的困境”。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中国现实主义一直带有浓厚的浪漫因素,与浪漫主义在纠缠中发展”。A.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B.侧重于讲“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C.强调文学与社会辩证关系。D.《红楼梦》带有大胆的幻想的色彩,体现了浪漫因素,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论证方法的能力。举例论证。结合“他193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子夜》带有明显的主观意识,甚至被人批评为主题先行的作品。这里所谓的‘主题先行’主要是指作者的主观意识过于明确,影响了现实描写的客观性,实际上是在现实主义表现中掺杂了较浓厚的浪漫因素”可知,以《子夜》中体现的主观意识为例,强调了浪漫因素的介入。引用论证。结合“在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辩护时,人们经常引用高尔基的一段论述。高尔基说:‘在谈到像巴尔扎克、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这些古典作家时,我们就很难完全正确地说出——他们到底是浪漫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像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可知,引用高尔基的文学理论观点,论证了现实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特点。对比论证。结合“《红楼梦》中的爱情,不同于历史上那些轻飘飘甜腻腻的爱情,优美的花娇月媚文字,概括的却是凝重、庄严的悲剧内涵,以‘儿女之情’为题材的《红楼梦》,却‘不是绮罗儿女言’,具有和历史上其他类似题材迥然不同的美学风貌。无疑,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写作手法,会大大增强自己作 品的崇高美”可知,通过《红楼梦》和历史上那些轻飘飘甜腻腻的爱情的对比,突出了浪漫主义写作手法下的崇高美。【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浪漫主义重极度夸张”。作者注重绘景的铺展,如“花满天”一句,写花儿已经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褪尽了鲜红颜色,消失了芳香,有谁对它同情哀怜?渲染了春去的大势,烘托因花落春归而生发的浓郁愁情。林黛玉身体虚弱,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生病,体质较弱更易感受到生命的凋零。“浪漫主义重直接的抒情”。作者直抒胸臆,“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写待到来年大地春回,桃树李树又含苞吐蕊。可来年的闺房啊,还能剩下谁?借“明岁闺中知有谁”来表现人如春花,飘零易逝的人生悲慨。黛玉孤身在贾府比较敏感,感到自己是贾府的寄生虫,寄人篱下的食客。骨子里既敏感又自卑,生怕被嫌弃,越是害怕,越敏感多疑,再加上和视为知己的宝玉有误会,未免触景伤情,自怜自叹。(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鹤的舞蹈张抗抗①我相信自己与鹤是有缘的。20世纪60年代末从杭州到北大荒下乡时,我报名的那个农场,就叫鹤立河农场,隶属于鹤岗市。想来在很久以前,三江平原湿地上,一定曾经自由地生活着许多许多的白鹅、灰鹤,那地方因鹤得名。②但我到达鹤立河农场的连队时,几乎已经见不到鹤的踪影了。水库边草甸深处,偶有一只白色的长脖老鹤,细脚独立,低头于浅水觅鱼。有人走近,它便伸开翅膀迅速仰天起飞,单腿忽而变成两根,垂直悬挂于身后,瘦腿伶仃,白羽飘飘,大有仙风道骨之态。那一刻我几乎惊呆,而后激动不已,从此固执地将此鸟认作白鹅,以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③但事实上,那时候三江湿地正被大规模地开发成农田,鹤立河早已徒有虚名了。④1977年,我带着关于白鹤之梦的破灭与一线尚存的人生理想,来到哈尔滨,读书后又留在那儿。有一天,在事先完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境下,白鹤突然出现了——它们以舞蹈的姿势,猝不及防地闯入我的视线。那是我生命中值得庆贺的幸运日,后来的岁月中,它们仍不断地令我陶醉与回味。时隔20余年,当时的情形仍清晰如初、历历在目。⑤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春天的清晨,我与一位邻居大姐约定去哈尔滨市动物园晨练。我们似乎是被一阵阵嘹亮的号角,或是高亢的呼唤吸引,闻声走到了一座高大的丝网笼前。那一刻,我的呼吸几乎都停止了,我看见了一群白色的和灰色的大鸟,不,是一群真正的仙鹤,正在笼中翩跹起舞——银衣白 裙飘飘,身材修长流畅,长颈长腿灵巧敏捷,灰褐色的眼睛彼此深情地凝视对方——它们几乎具备了天才的舞蹈家应有的一切优势,还有内心热烈而疯狂的激情。它们在清晨的第一线阳光中从容地展开了巨大的羽翼,然后轻盈地弹跳,凌空扑转,就像踩着音乐的节拍,一步都不会乱了方寸。伴奏的音乐流淌在它们的血液里,我们人类是听不见的。一只白鹤高雅地踮起足尖,将长喙伸向太阳的方向,一次又一次,总是与其他的鹤擦肩而过,然后一个华丽转身,在笼中奔跑翻腾,掀起一阵忧郁的尘雾——这是白鹤的单人舞,高傲而又孤独。而双人舞的风格则完全不同,那是热情奔放而又光焰四射的:双鹤颈项相绕,四足灵巧地此起彼落,任何一个动作都是互相呼应的,就像人类的拉丁舞那样配合默契;它们不停地追逐嬉戏,扇动着翅膀换位拍打,像是在拥抱与抚慰对方;鹤似以腾跃示欢喜、以展翅示仰慕、以交颈示情爱、以啄羽示亲近。那般缠绵悱恻,难舍难分;那样扑朔迷离,如影随形。鹤在舞蹈时,在天地间释放了它求偶的全部渴望与爱意,忘我忘情、如痴如醉,令观者惊美而自愧不如。当笼中所有的鹤都一同起舞时,犹如风起云涌、电闪雷鸣,一场气势磅礴而壮美的集体舞开始了,整个笼子似乎都在震撼。我听见了雄浑的交响乐,还有旷野春风的呼啸;然而,眼前白鹤的狂舞却旁若无人,依旧悄然无声地进行着。⑥那一刻,我相信天下所有见过鹤舞的人,都会为它们的真诚率性而深深感动。⑦也许再没有哪一种动物,能比鹤的舞蹈更奇妙、更精美、更富于感情色彩了。20多年前我曾见过笼中之鹤的舞蹈,从此终生不忘。但也因而有一丝悲哀挥之不去,我只能想象着那些栖居在蓝天野地的鹤群,大自然辽阔的舞台,会使它们的舞蹈更加舒畅与自由。⑧在扎龙见到一位春夏常出没于沼泽,业余拍摄野生鹤群的企业家王克举,并参观了他自费建立的扎龙梦鹤苑主题公园。前后十余年,他拍下野生鹤冬夏生活形态图片近万幅,在梦鹤苑几排红砖平房的白墙上,悬挂着几百帧扎龙丹顶鹤与大天鹅的艺术摄影图片。色彩光影、雪雾水波、鹤立鹤飞鹤鸣鹤舞,千姿百态,让人流连忘返。有人以这种方式,将仙鹤自创自演的舞蹈,在镜头中永久珍藏。⑨当然还有更为重要的另一种形式的挽留,留住湿地沼泽——适宜野生丹顶鹤居住的自然生态环境。齐齐哈尔市政府及扎龙自然保护区,在这20多年间已是竭尽所能、不遗余力。李局长告诉我,扎龙的当务之急,需要设法将苇荡中遗存的几十家农户,全部迁出保护区。北大荒是仙鹤的故乡。据悉,当年知青大量开垦的湿地,近年已陆续退耕还草。⑩我相信自己是与鹤有缘的:我的两个外侄女,公爹为她们各自起名为鹤立与鹤飞(我事先并不知情)——愿以此怀念那些美丽的白色大鸟,再不会被我们忘却或忽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下乡时来到农场连队,日常很难见有仙风道骨之态的鹤,栖息地虽然叫鹤立河,但此地几乎早已见不到鹤的踪影。B.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相信自己与鹤是有缘的”,可看出“我”与鹤似乎有夙缘,长期执着于 鹤之梦。C.文中大段对鹤的描写,生动可感,令人神往,表明“我”对鹤由衷的喜爱,用一颗诚挚的心发现、欣赏鹤之美。D.从文中“从此固执地将此鸟认作白鹤,以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可体会出,“长脖老鹤”是作者最钟情的动物。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一刻,我的呼吸几乎都停止了”“我听见了雄浑的交响乐,还有旷野春风的呼啸”,通过侧面烘托,间接强化、突出了鹤的形象和品性。B.“似以腾跃示欢喜、以展翅示仰慕、以交颈示情爱、以啄羽示亲近”是比喻、排比的手法,直接、生动、鲜活地展示出鹤的形象。C.第八段承上一段联想到的大自然中的野生鹤,同时启下一段中另一种形式的挽留—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D.“鹤”这一形象贯穿全文,围绕它串联起了鹤立河农场插队、动物园偶遇、扎龙拍鹤人等材料,它也是文章表情达意的聚焦点。8.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鹤的形象特点。9.有学者评价,张抗抗的文学气质,既温暖亲切,又理性硬朗,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答案】6.D7.B8.①高傲纯洁,鹤立独舞,举手之间尽现仙风道骨。②真诚率性,双人舞中鹤用腾跃、展翅等动作以表达内心感受,大方、毫不掩饰。③热烈高雅,集体舞中的鹤从容、奔放。9.①“温暖亲切”指的是鹤处笼中依然从容、高贵,给人以慰藉和能量,人们对鹤的保护和作者对鹤的由衷的热爱均以温暖亲切口吻描述。②“理性硬朗”是指作者直面现实,表示隐忧,鹤因人类过度开发而大量减少,不自由,被人忘却或忽视,引发作者理性思考。③温暖亲切与理性硬朗并写,鹤舞之美与护鹤呼告结合,给予作者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凸显文章主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长脖老鹤’是作者最钟情的动物”错误,“长脖老鹤”是作者精神寄托的物象,曾给予作者以极大的精神安慰,但不能说是最钟情的动物。故选D。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是比喻”错误,是以排比的手法写出了鹤的神态、动作等,没有用比喻。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原文“我看见了一群白色和灰色的大鸟,不,是一群真正的仙鹤,正在笼中翩跹起舞——银衣白裙飘飘”“一只白鹤高雅地踮起足尖,……然后一个华丽转身,在笼中奔跑翻腾,掀起一阵忧郁的尘雾——这是白鹤的单人舞,高傲而又孤独”,白鹤高雅,鹤的独舞,举手之间尽现仙风道骨,可见其高傲纯洁。原文“而双人舞的风格则完全不同,那是热情奔放而又光焰四射的:双鹤颈项相绕,四足灵巧地此起彼落,任何一个动作都是互相呼应的,……鹤似以腾跃示欢喜、以展翅示仰慕、以交颈示情爱、以啄羽示亲近”“那一刻,我相信天下所有见过鹤舞的人,都会为它们的真诚率性而深深感动”,双人舞中的鹤用腾跃、展翅等动作以表达内心感受,大方、毫不掩饰,可见其真诚率性。原文“当笼中所有的鹤都一同起舞时,犹如风起云涌、电闪雷鸣,一场气势磅礴而壮美的集体舞开始了,整个笼子似乎都在震撼。我听见了雄浑的交响乐,还有旷野春风的呼啸;然而,眼前白鹤的狂舞却旁若无人,依旧悄然无声地进行着”,集体舞中的鹤狂舞却旁若无人,从容、奔放,可见其热烈高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语言艺术的能力。有学者评价,张抗抗的文学气质,既温暖亲切,又理性硬朗。“温暖亲切”是对鹤的美极其影响而言,“理性硬朗”是针对现实中对鹤的保护问题的态度,就此结合原文分析即可。原文“那一刻我几乎惊呆,而后激动不已,从此固执地将此鸟认作白鹅,以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那是我生命中值得庆贺的幸运日,后来的岁月中,它们仍不断地令我陶醉与回味”“我看见了一群白色的和灰色的大鸟,不,是一群真正的仙鹤,……就像踩着音乐的节拍,一步都不会乱了方寸。……这是白鹤的单人舞,高傲而又孤独”“我相信自己与鹤是有缘的”“20多年前我曾见过笼中之鹤的舞蹈,从此终生不忘”“有人以这种方式,将仙鹤自创自演的舞蹈,在镜头中永久珍藏”“据悉,当年知青大量开垦的湿地,近年已陆续退耕还草”,鹤处笼中舞蹈依然从容、高贵,给人以慰藉和能量,人们对鹤的保护和作者对鹤的由衷的热爱均以温暖亲切口吻描述,可见作者的文学气质温暖亲切的一面;原文“但也因而有一丝悲哀挥之不去,我只能想象着那些栖居在蓝天野地的鹤群,大自然辽阔的舞台,会使它们的舞蹈更加舒畅与自由”“李局长告诉我,扎龙的当务之急,需要设法将苇荡中遗存的几十家农户,全部迁出保护区。北大荒是仙鹤的故乡”,作者直面现实,担忧鹤因人类过度开发而大量减少,不自由,被人忘却或忽视,可见作者的文学气质又有理性硬朗的一面。 鹤舞美丽,令人难忘;护鹤迫切,诚恳呼告。温暖亲切与理性硬朗并写,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凸显文章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十七年,夏,四月。太子承乾既获罪,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许立为太子,岑文本、刘泊亦劝之;长孙无忌固请立晋王治。上谓侍臣曰:“昨青雀投我怀云,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人谁不爱其子,朕见其如此,甚怜之。”谏议大夫褚遂良曰:“陛下言大失。愿审思,勿误也!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杀其爱子,传位晋王者乎!陛下日者既立承乾为太子宠魏王礼秩过于承乾以成今日之祸。前事不远,足以为鉴。陛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上流涕曰:“我不能尔!”因起,入宫。魏王泰恐上立晋王治,谓之曰:“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治由是忧形于色,上怪,屡问其故,治乃以状告;上怃然,始悔立泰之言矣。上面责承乾,承乾曰:“臣为太子,复何所求!但为泰所图,时与朝臣谋自安之术,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耳。今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上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上谓治曰:“汝舅许汝矣,宜拜谢。”治因拜之。上谓无忌等曰:“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议何如?”对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乞陛下试召问百官,有不同者,臣负陛下万死。”上乃御太极殿,召文武六品以上,谓曰:“承乾悖逆,泰亦凶险,皆不可立。朕欲选诸子为嗣,谁可者?卿辈明言之。”众皆欢呼曰:“晋王仁孝,当为嗣。”上悦,是日,泰从百馀骑至永安门;敕门司尽辟其骑,引泰入肃章门,幽于北苑。丙戌,诏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御承天门楼,赦天下,酺三日。上谓侍臣曰:“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则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臣光曰:唐太宗不以天下大器私其所爱,以杜祸乱之原,可谓能远谋矣!(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对应字母填写在答题卡对应处。陛A下B日C者D既E立F承G乾H为I太J子K宠L魏M王N礼O秩P过Q于R承S乾T以U成V今W日X之Y祸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议大夫,官名。秦朝初设,延及后世,职能略有不同,于明朝废除。专掌议论。讽朝政之得失,谏 皇帝之功过。B.万岁,在文中表达对死亡的委婉说法。与《红楼梦》第六十三回“老爷(贾敬)宾天了”中的“宾天”,说法相似。C.御,文中意思指“驾临”,表示对帝王前往的尊称。与《过秦论》中的“振长策而御宇内”的“御”,意思不相同。D.丙戌,此处指“丙戌年”。中国古代有天干地支纪年法,将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年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承乾获罪被禁之后,太宗许诺立李泰为太子,而长孙无忌与太宗想法不同,执意立晋王李治为太子。B.褚遂良高瞻远瞩,从情理两方面劝谏。于情,父亲不会杀死自己的儿子;于理,以古鉴今,理据翔实。C.李世民心忧皇室传承,由太子李承乾被废一事,联想到另外两个儿子也难堪大用,心灰意冷,以身撞床。D.长孙无忌行事果断,当了解到太宗重新立太子的想法之后,立刻表明观点,提出对策,以宽慰君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治由是忧形于色,上怪,屡问其故,治乃以状告。(2)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14.司马光评价太宗“能远谋”,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原因。【答案】10.KNT11.D12.C13.(1)李治因为这些话满脸忧愁,太宗感到奇怪,多次问他是什么原因,李治于是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太宗)。(2)从今往后,太子失德背道,和企图谋取权位的藩王,两者都要弃置不用,这一规定传给子孙后代,永远被后代效法。14.①王室争权,皇子相互陷害倾轧,为“能远谋”提供现实背景。②忠臣们或是直谏,或是劝谏,尽职尽责,忠于君王和社稷。③唐太宗能够放下个人的私心与偏见,广听言论,从善如流。【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从前陛下已经立承乾为太子,又宠爱魏王,对他的礼遇超过承乾,以致造成了今日的灾祸。 “宠”与“立”形成对比,为下文蓄势,两个谓语动词之间应该断句,即K处停顿;“魏王”作“宠”的宾语,宾语后断句,即N处停顿;“以”引出结果,用于句首,其前断句,即T处停顿。故选KNT。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驾临;驾驭、驱赶。句意:太宗亲御两仪殿。/挥舞着长长的鞭子,让整个天下都听凭自己任驱使。D.“丙戌,此处指‘丙戌年’”错误。文中“丙戌”指“初七”,为“丙戌日”(贞观十七年四月)。依据有二,其一,天干地支不但可以纪年,同样可以纪月日时;其二,《资治通鉴》为编年体史书,年份往往以“帝王年号十年份”的形式呈现,如文首“贞观十七年”。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联想到另外两个儿子也难堪大用”错误。由原文“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可知,太宗更多感慨李承乾大逆不道,李泰居心叵测。同时,让太宗失望的,还有叛乱的弟弟李元昌。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由”,因为;“怪”,意动,以之为怪,感到奇怪;“状”,事情的经过;“治乃以状告”,省略句,补充宾语(太宗)。(2)“自今”,从今往后;“藩王窥同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窥同者藩王”;“诸”,兼词,相当于“之于”;“法”,效法。【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结合“太子承乾既获罪,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许立为太子,岑文本、刘泊亦劝之;长孙无忌固请立晋王治”“魏王泰恐上立晋王治,谓之曰:‘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治由是忧形于色,上怪,屡问其故,治乃以状告;上怃然,始悔立泰之言矣。上面责承乾,承乾曰:‘臣为太子,复何所求!但为泰所图,时与朝臣谋自安之术,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耳。今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可知,王室争权,皇子相互陷害倾轧,为“能远谋”提供现实背景。结合“谏议大夫褚遂良曰:‘陛下言大失。愿审思,勿误也!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杀其爱 子,传位晋王者乎……’”“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上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可知,忠臣们或是直谏,或是劝谏,尽职尽责,忠于君王和社稷。结合“臣光曰:唐太宗不以天下大器私其所爱,以杜祸乱之原,可谓能远谋矣”可知,唐太宗能够放下个人的私心与偏见,广听言论,从善如流。参考译文:贞观十七年,夏,四月。太子李承乾已获罪被幽禁,魏王李泰便每天进宫侍奉太宗,太宗当面许诺立他为太子,岑文本、刘泊也劝说太宗立李泰;长孙无忌执意请求立晋王李治。太宗对身边大臣说:“昨天李泰投到我怀里对我说,我到今天才得以成为陛下最亲近的儿子,这是我再生的日子。我有一个儿子,我死之日,当为陛下将他杀死,传位给晋王李治。人谁不爱惜自己的儿子,朕见李泰这么做,内心十分怜悯他。”谏议大夫褚遂良说:“陛下此言大为不妥。希望陛下深思熟虑,千万不要出现失误。陛下百年之后,魏王占有天下,他怎么肯杀自己的爱子,将皇位传给晋王呢?从前陛下已经立承乾为太子,又宠爱魏王,对他的礼遇超过承乾,以致造成了今日的灾祸。承乾谋反的事刚刚过去,足可做为今日的借鉴。陛下如今要立魏王为太子,希望先安置好晋王,只有这样政局才得稳定。”太宗流着眼泪说:“朕不能这么做。”说完站起身,回到宫中。魏王李泰唯恐太宗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对李治说:“你与李元昌关系密切,元昌谋反未成已自尽,你能够一点不担心吗?”李治因为这些话满脸忧愁,太宗感到奇怪,多次问他是什么原因,李治于是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太宗);太宗很失望,开始后悔说过立李泰(为太子)的话。太宗曾当面指责李承乾,李承乾说:“我身为太子,还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只是因为被李泰图谋,便常与朝廷大臣们谋求自我保存的策略,那些不逞之徒趁机唆我图谋不轨。如今若是立李泰为太子,那就正好落入他的谋划之内。”李承乾被废掉太子后,太宗亲御两仪殿,群臣都退朝,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勋、褚遂良等四人,太宗对他们说:“朕的三个儿子、一个弟弟,如此作为,我的心里实在是苦闷、百无聊赖。”于是将身体向床头撞去,长孙无忌等人争抢上前抱住他;太宗又抽出佩刀想要自杀,褚遂良夺下刀交给晋王李治。长孙无忌等请求太宗告知有什么要求,太宗说:“朕想要立晋王为太子。”无忌说:“我等谨奉诏令;如有异议者,我请求将其斩首。”太宗对李治说:“你舅父许诺你为太子,你应当拜谢他。”李治拜谢长孙无忌。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你们已经与朕的意见相同,但不知外朝议论如何?”答道:“晋王仁义孝敬,天下百姓属心很久了,望陛下召见文武百官试探问一下,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负陛下罪该万死。”太宗于是亲临太极殿,召见六品以上文武大臣,对他们说:“李承乾大逆不道,李泰也居心险恶,都不能立为太子。朕想要从众位皇子中选一人为继承人,谁可以为太子?你们须当面明讲。”众人都高声说道:“晋王仁义孝敬,应当做太子。”太宗十分高兴,这一天,李泰率领一百多骑兵到永安门; 太宗救令城门官员遣散李泰的护骑,带李泰进入肃章门,将其幽禁在北苑。丙戌(初七),太宗下诏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太宗亲临承天门楼,大赦天下,饮宴三天。太宗对身边大臣说:“朕如果立李泰为太子,那就表明太子的位置可以苦心经营而得到。从今往后,太子失德背道,和企图谋取权位的藩王,两者都要弃置不用,这一规定传给子孙后代,永远被后代效法。而且李泰为太子,则李承乾和李治均难以保全,李治为太子,则李承乾与李泰均安然无恙。”臣司马光曰:唐太宗并不将天下重任私与所偏爱的人,以此来杜绝祸乱的根源,可称得上是深谋远虑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怀王道甫①陈亮落魄行歌记昔游,头颅如许尚何求?心肝吐尽无余事,口腹安然岂远谋?才怕暑,又伤秋。天涯梦断有书不?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作计周。【注】①王自中,字道甫,是陈亮青少年时代的好友,两人志同道合。登第后,王道甫长期屈居微职,性情志趣也大异于从前。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首先回忆昔日从游之乐,再写老友久别,几历春秋,相思相忆,书信罕通,但是友情还是时萦怀抱的。B.二人昔日志同道合,岁月荏苒,韶华易逝,转眼头发已经变白,现还要追求什么,不应易志变节,随俗浮沉。C.三四句明写自己,实为写给王自中,借以正衬汲汲于利禄的行为之可鄙。表面是自述胸臆,实则意在责问对方。D.最后两句既为王道甫怀才不遇、长期官微职卑的处境抱不平,又对他背弃理想,只顾为生活的温饱处心积虑而深表惋惜。16.品味陈亮对待王道甫的态度,请结合内容概括陈亮的交友观。【答案】15.C16.①与志同道合、志向高远的人交友。②坚守初衷,矢志不渝,目光长远,为理想坚持到底,不易志变节,随俗浮沉。“大都眼孔新来浅”,“浅”是对自己的批评,不该目光短浅,希望永葆高洁和淡泊之志;③排斥汲汲利禄之友,对之语重心长责问与讽刺,指责朋友不该丧失曾经的志向和操守。【解析】【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借以正衬汲汲于利禄的行为之可鄙”错误。三四句明写自己,实为写给王自中,借以反衬汲汲于利禄的行为之可鄙。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词的上片开头两句:“落魄行歌记昔游,头胪如许尚何求。”从过去两人的游乐写到现在。过去,两人同处在落魄的境地,但行歌同游。呼号北伐,意气豪迈。而今,两人的头已经白了,尚有何求呢?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尚何求”,既有已经老了没有用的意思,也有应该求什么的意思,而这是主要的,是下文的伏笔。这两句交待了两人深厚的友谊、一致的志趣和今天的处境。陈亮对待王道甫的态度是与志同道合、志向高远的人交友。“心肝吐尽无余事,口腹安然岂远谋”转写自己,说自己多次上书言恢复大计,把心中要说的话都说尽了,尽了自己的一片忠诚,至于温饱,则不为此长计远谋。就是说,人老了还是应该不忘国家事、不忘恢复大计,而不应该改变初衷,去为“口腹安然”长计远谋。坚守初衷,矢志不渝,目光长远,为理想坚持到底,不易志变节,随俗浮沉。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突然写道:“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作计周。”人们近来大都眼孔小了,羡慕你出任小官,为自己的口腹安然打算甚周。这既是正话反说,又是借己责人。其本意只在于责怪对方新来“眼孔浅”,为了那“微官”而“作计周”。这里既有为王道甫怀才不遇、长期官微位卑的处境抱不平,又对他背弃理想,只顾为自身的温饱处心积虑而深表失望和惋惜。用反语嘲讽王道甫不为国家、社稷安危考虑,只为自己的温饱着想。和上片结句写自己“口腹安然岂远谋”作对比,认为王道甫现在的做法不对。对老朋友提出了批评、规劝,也是殷切期望。排斥汲汲利禄之友,对之语重心长责问与讽刺,指责朋友不该丧失曾经的志向和操守。(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柳永《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姜夔《扬州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虚写了扬州长街的繁华。(2)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借助诗文互证的方法。《离骚》中屈原以香草来装饰自己,表现自己高洁的情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正印证了《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其志洁,故其称物芳”。(3)“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淡泊世事的承载,又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烟柳画桥②.过春风十里③.扈江离与辟芷兮④.纫秋兰以为佩⑤.谁家今夜扁舟子⑥.何处相思明月楼(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扈”“辟”“芷”“兮”“纫”“佩”“匏”“樽”“鉴”“琼”。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调查研究,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搞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①式调研,不能搞做指示多、虚心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不能搞调研自主性差、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不能搞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的“②”式调研。做好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必须提高问题意识,聚焦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各地区各部门作决策、干工作、解难题要坚持③,不夸大,不缩小,不弄虚作假。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养成坚持学习、深入调研的好习惯。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浮光掠影②嫌贫爱富③实事求是19.做好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必须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际工作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语境说的“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可知,此处是强调拒绝搞不深入细致的调研,故可用“浮光掠影”。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反光和一掠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第二空,根据语境说的“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 可知,此处是说调研不能只挑选问题的少的地方,而不去矛盾多的地方,故可用“嫌贫爱富”。嫌贫爱富:嫌弃贫穷,喜爱富有。指对人的好恶、取舍只以其贫富为准。第三空,根据语境说的“不夸大,不缩小,不弄虚作假”分析,此处是强调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来处理事情,故可用“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和探求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部分的语病有:一是搭配不当,“提高问题意识”搭配不当,应把“提高”改为“增强”;二是语序不当,“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语序不当,应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和“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颠倒。(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有“电场”——驱动着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有“磁场”——驱动了磁子的定向运动,还有气压“势场”——驱动了空气分子自高气压向低气压流动。人类社会也到处存在着各种“势场”,并且存在一定的高低差异,形成“势差”,②。官位“势差”驱动着谋官者由低阶向高位攀登;商品差价“势差”驱动着商品从低价区域贩运到高价地区;股票涨落“势差”吸引了多少白发翁妪捏着那点退休金凝眸于大屏幕的“绿肥红瘦”。③。电场、磁场,官场、名利场,这些“势场”都是无形的,那些为其所驱之物却都是有形的实体。它们都带有能够感应这些“势场”的因子在“势场”的作用下,都能顺应“场”的指向,自行运动。这里绝对用不着你一个一个去拨动,你所要做的只是营造好一个“势场”。20.下列各句中的“你”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坐在回来的车上我又后悔,儿子还不知道怎么样,还顾忌什么亲家不亲家?有儿子才有亲家,没儿子哪有什么亲家,鬼才跟你做亲家。B.班组长在厂里有管理小组的权力,可班组长毕竟还是工人,到外面谁也不会把你当官看待。C.他们这不是找死吗?拿了枪在大街上追人,还追到省府大院去了,虽然是假枪,可谁知道你拿的是假枪呢?D.那时候的领导只有往下分活儿的权利,却没有扣除工资奖金的权利,更没有砸你饭碗让你下岗的权利。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20.D21.①自然界的“势场”是多种多样的②驱动着人们充满欲望的行动③事物总是“无形”支配着“有形”22.①排比。句式整齐,增强语势,表达了人类社会中各种“势场”的差异及其强大的驱动作用。②引用。引用诗句,新颖别致,生动传神,形象地说明了股票的变化以及人们对它的关注,也表现了作者的调侃与幽默,有趣味性和文化内涵。【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称代词的用法的能力。波浪线中的“你”是泛指任何一个人。A.指说话人“我”。B.指“班组长”。C.指“他们”。D.是泛指任何一个人。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后文中列举的“‘电场’”“‘磁场’”“‘势场’”这些大自然中的多种势场,可知前面横线处应是对下文的概括总结,所以可填“自然界的‘势场’是多种多样的”。第二处,根据后文“官位‘势差’驱动着谋官者向高位攀登;商品差价‘势差’驱动着商品贩运到高价地区;股票涨落‘势差’吸引白发翁妪凝眸于大屏幕的‘绿肥红瘦’”,可知这些“‘势差’”显示着人们的欲望,驱动着人们的行动。所以可填“驱动着人们充满欲望的行动”。第三处,横线处应为总领句,根据后文“电场、磁场,官场、名利场”都是无形的,“为其所驱之物却都是有形的实体”是指无形的驱使有形的实体,所以可填“事物总是‘无形’支配着‘有形’”。【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官位‘势场’驱动着谋官者由低阶向高位攀登;商品差价‘势场’驱动着商品从低价区域贩运到高价地区;股票涨落‘势场’吸引了多少白发翁妪捏着那点退休金”运用排比的手法,分别从“官位‘势场’”“"商品差价‘势场’”“股票涨落‘势差’”三个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人类社会中各种“势场”的差异及其强大的作用,结构整齐,增强了气势。“凝眸于大屏幕的绿肥红瘦”,化用李清照的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新颖别致生动传神,增加了文段的文化内涵及趣味性,容易引起读者的共情。“白发翁妪捏着那点退休金,搬个小板凳,凝眸于大屏幕的绿肥红瘦”,形象地说明了股票的变化,以及人们对它的关注,也表现了作者的调侃与幽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孝经》有言,“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当今时代,青年学子在爱亲与爱他人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值得深思。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孝经》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爱自己的父母,而去爱他人的父母,这就叫做违背道德。这句话很好理解,观察一个人品德的好坏,不只是看他对自己如何,还要看他对亲人、对别人如何。换句话说,如果一个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敬爱,甚至还辱骂殴打的人,你能奢望他对别人充满爱心、对社会担负责任吗?即便有,也只能理解为一种虚伪的作秀。由此看来,“爱亲”应当是为人的基础,也是“爱人”的基础。敬爱父母,是广大青少年道德完善的起点;敬爱父母,也是青少年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孟子的话意思是,尊重自己的长辈,由此而推及尊重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由此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孩子。首先,“老吾老”“幼吾幼”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是提升自身修养的基本条件。敬爱自己的父母长辈是作为一个子女理所当然做的事情;爱护自己的孩子更是自然的天性。然而孟子并未止于自己的小家庭,而是主张将这种对亲人的爱推广出去,用同理心对待其他的老人和孩子。在当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对于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发展均有无可代替的作用。能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将更加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密切。作文要求当代青年思考在“爱亲”与“爱他人”之间如何取得平衡。首先,大多数情况下,“爱亲”与“爱他人”并不矛盾,二者是同向的,可以说,“爱亲”是“爱他人”的基础,一个连自己的父母亲人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爱他人?首先爱亲人,推广到爱他人,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其次,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爱亲”与“爱他人” 可能出现冲突,如革命战争年代,革命者如果只为了自己的小家,则不会参加革命、流血牺牲,因为这对父母亲人是很大的打击;然而他们选择了爱更多的人,牺牲自己的小家庭的幸福,这样的爱是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爱。在当今时代,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比如遇到有人落水,要不要去救,就涉及到“爱亲”与“爱他人”的选择,那些选择救人的人,他们的爱也是更高层次的爱,超越了个人的幸福,而为他人带来幸福;还有像于敏等隐姓埋名为国奉献的人,也是“爱他人”胜过“爱亲”,这样的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后者的选择也是“爱亲”的升华。写作时可以阐述“爱亲”与“爱他人”的不同情况,分析哪种情况下的选择才是最好、最正确的,从而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可以通过具体的人物事例论述其中的道理,避免泛泛而谈。作文要展现出当代青年应具备的品德,即不能过于自私,不能只爱自己,要从“爱亲”做起,进而“爱他人”,培养崇高的人生品德。立意:1.爱亲,进而爱他人。2.爱他人是爱亲的更高层次。3.用爱让家庭和社会更美好。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2月统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5月统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5月统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7-12 07:30: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3.8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