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夏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度(下)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45分)1.图1为2009年山东高青陈庄出土的西周中期偏晚的青铜“引”簋,簋上铭文记录了周王派官员去承继其祖父管理齐国军队。该内容可以佐证(  )A.各诸侯国军队由周天子控制B.以血缘亲疏与嫡庶进行分封C.诸侯并非完全独立于周王室D.西周中晚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图1为“引”青铜簋2.有学者研究简牍发现,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别要求“别书相报……”,汉代同类文书则不再额外强调。这说明(  )A.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B.汉代官吏管理水平提高C.汉代交通利于文书传递D.秦汉治国思想发生转变3.图2为汉代画像砖图“二桃杀三士”,齐景公与晏婴合谋,馈二桃于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由他们“计功而食桃”。三人述说了各自的功绩,公孙接、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事迹,认为“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遂拔剑自刎。古冶子耻于自己的言行,自认不仁、不义,也拔剑自刎了。据此可知,该画像砖(  )图2A.反映出汉代思想文化多元化B.有利于推动儒学的社会教化C.是研究秦汉历史的二手史料D.再现了齐国尚武的社会风貌4.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南齐派使节北上,恰逄冯太后丧事,齐使欲以朱衣入见,北魏派人四次往返劝阻,皆不肯更衣。后北魏以精通礼学的名士成淹与之辩论,齐使不敌,只得以丧服入见。这一材料可用于研究(    )A.南北文化差异的原因B.礼乐制度的历史延续性C.南北政权的隶属关系D.北魏封建化改革的影响5.东汉末年,孔融和陈群就“汝、颍人物孰优孰劣”的问题进行了论争。孔融列举了多位汝南历史上的名人,并对他们进行品评,或凸显其功业,或凸显其德行名节。陈群则以颍川大族的当世功勋为例回应孔融。这种评价人物的现象在汉末较为普遍。这表明当时(  )A.官员考核注重德行与功业B.士人具有激浊扬清的风貌C.门第成为选官主要依据D.社会动荡亟需儒学复兴6.唐代尚书省实行制敕、管理行政的会商制度,尚书省的首脑机构都省有都堂会议。六部尚书每天上午都前往都省,有事则开会商讨,午时则在都堂会食,下午仍回本部处置都务。这一会商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决策效率B.对宰相政务工作有监督作用C.有助于权力的制约和平衡D.有利于行政部门的分工协作7.下表为史书所载宋代矿冶业发展状况徐州地区徐州利国……冶各百余人,采矿伐炭,多饥寒亡命、强力莺忍之民也江西信州铅山铜坑……故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广东韶州韶州四方之人,弃农亩、持兵器,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雇佣劳动日益普及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地方治安秩序紊乱D.社会经济活力增强8.明中后期,巾帼英雄形象开始普遍流传。《杨家府演义》中和男性一样保家卫国、敢于反抗奸臣当道、追求婚姻自主的杨门女将,《说唐三传》中挂帅出征平定边患、敢爱敢恨的樊梨花,都是杰出的代表。这些巾帼英雄形象的塑造反映了(  )A.主流价值观变化影响生活观念B.商品经济促进文化形式世俗化C.社会危机下人们对英雄的期待D.文人借女性英雄题材抒发抱负9.乾隆《汉阳府志》记载,汉阳所产棉布“四方来贸者辄盈千累百捆载以去”,销售范围远至秦晋、滇黔;孝感、应城等县为又一棉布产区,“四时舟车负贩不绝”;荆州府监利等县所产布匹则“西走蜀黔,南走百粤”,主要销往西南。这一现象表明,清代湖北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趋势B.商品区域化生产的特征明显C.长途贩运得到快速发展D.区域间存在不同的市场需求高二期末历史试卷第5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鸦片战争后,魏源将西方的强大归于兵工,主张师夷兵工以筹海,可谓睁眼看世界之“近谋”;徐继畲则更深入探究西方兵工赖以产生的制度基础,提出师法泰西文明以自强,可谓睁眼看世界之“远略”。这说明(  )A.根深蒂固的华夷观念得以转变B.外来侵略促进民主意识增强C.中体西用的价值理念付诸实践D.民族危机引发士人思想嬗变11.1860~1862年,清朝地方16个乡试中停科者达12个,为庚子事变前乡试停科最多的时期。1864年,清廷下诏恢复正常科举考试并扩大捐输及乡试中举名额。此举反映出清廷(  )A.着力培养新式人才B.拓宽政府税源C.意图笼络汉族地主D.示好西方列强12.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十八日,军机处呈递奏片:“查向来钦奉谕旨及批折内交各部院衙门会议、速议、核议、议奏等件,该部院于议奏后并不知照军机处……谨公同商酌拟交片各部院衙门嗣后遇有各项交议折件,于议奏奉旨后,将原奏及如何奉旨之处一并抄录知照军机处备查。”该奏片奉旨依议。这说明(  )A.军机处职权有所扩大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中央集权出现了危机D.行政效率不断提高13.19世纪中后期,上海、天津、汉口等地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货币特色的“虚银两”,从货币信用与运行机制上看,“虚银两并无实物存在,仅作为实物银的价值符号和折算标准而存在,代表白银发挥货币职能”。由此可知,“虚银两”的形成(  )A.反映了清政府经济主权受损B.适应了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C.说明白银实物不被市场认可D.因太平天国运动被政府默许14.面对俄、美、英等国不断向总理衙门提出铺设电报线的要求,清政府消极防御,造成电信主权不断丧失。1880年清政府设立津沪电报总局自主开展电报建设,逐步利用外洋电报公司的矛盾收回了淞沪陆线。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文化冲突影响政府价值观转变B.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C.近代民族企业推动了社会变迁D.列强之间的矛盾逐渐缓和15.下表是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工人地域分布情况(注:仅指工厂工人,不包括采矿业工人),这一分布状况反映了(  )地区工人人数所占比例地区工人人数所占比例上海3622047.75%天津41805.35%汉口1335017.1%福州32404.15%广州1030013.58%其他城市973412.47%A.通商口岸的开放先后的差异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D.轻重工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16.严复在1895年所写的《原强》中提出,“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下列对这段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宣传改良道路挽救统治危机B.强国救民需要全面发展的教育C.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D.批判旧礼教推动思想文化革新17.1901年,敏锐的书商们将厚重的史籍简化、重组,介绍西方历史的“史书”成为市场的“畅销书”,颇受应举“策论”士子的欢迎。据此推测介绍西方历史的“史书”畅销的原因是(  )A.近代新式教育推行B.史学价值得到重估C.人才选拔机制调整D.学习西方获得认同18.据统计,1902—1911年全国农村民变总数超过1300次。1910年农村民变次数最多,达250次。这些民变大多以“官逼民反”“官逼民变,绅逼民死”“扫清灭洋”“顺清灭洋”“灭洋仇教”“奉天灭洋”等为聚事口号。这折射出(  )A.民主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B.清政府的统治腐朽无能C.农民阶级的起义如火如荼D.义和团运动扩展到各地19.晚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在较长的时期内享有专办专营权。以下是部分有代表性的专利案例:1882年上海织布局在上海十年专利1893年重庆聚昌火柴厂在重庆、川东地区专利经营二十五年1900年浙江利用公司在浙江境内专办机器磨面、织布为期十年1908年汉口既济水电公司准其在汉口地方专办商业这反映出当时(  )A.洋务企业以官办为主B.政府保护技术发明权C.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D.近代工业难以独立发展2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但总统没有解散参议院的权力,在行使任命部分官员,对外宣战,制定官制官规,提出法律,宣告特赦、减刑等权力时,需要经过参议院同意。这些规定(   )A.有效限制了袁世凯复辟行径B.体现“三权分立”的立法原则C.说明民初法制建设缺乏经验D.彰显“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21.公元534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发布的一个敕令提到:在帝国推行成文法,但乡村地区允许例外,乡村可使用当地的自治法规,但要有7名证人,在很小的地方有5名证人就可。这表明当时的罗马(  )A.司法审判公正严谨B.保留了部分的习惯法特征C.实现了法律的公正D.忽视了对个人权益的保护高二期末历史试卷第5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2.1500年之后的10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向本国运送的白银高达200吨。同时,美洲出产的白银约有1/3都横跨太平洋流入了亚洲,当时每周运往马尼拉的白银价格还不到亚洲银价的1/3。这些白银的流动(  )A.推动了流入地工商业迅速发展B.导致美洲货币严重短缺经济停滞C.助力中国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D.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3.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的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理念受到欧洲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罗德等人的心悦诚服,这说明了(   )A.科举制为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C.启蒙思想的需求与科举制的某些原则相似D.中外思想的相互交流与互鉴24.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革命派报刊《波士顿公报》全文刊登了英国《权利法案》等法令。许多读者来信赞美《权利法案》是“英国宪法美丽而强大的顶梁柱……它肯定并维护人的自然权利,明确提出人与生俱来的任何权利都不应该受到侵犯,如自由、财产等原则”。这说明(   )A.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B.北美意图照搬英国政治制度C.英国殖民体系逐步走向瓦解D.报刊成为独立战争主导力量25.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货币是一个可靠的朋友,它虽然会由这个人转给那个人,但若能使它不流出国外,就很不容易浪费消耗掉,增加金银应当是该国政治经济的大目标。据此可知,洛克主张(  )A.推行重商主义B.发展手工工场C.抑制通货膨胀D.实行自由贸易26.麦哲伦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达·芬奇通过解剖了解了人体结构,伽利略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了“地心说”的谬误,牛顿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发明了“微积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文艺复兴波及范围日益广泛B.地理大发现推动了思想解放C.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D.欧洲社会孕育了转型的力量27.18世纪在活跃的伦敦证券市场中,英国国家财政通过股份公司开始与私人资本和伦敦证券市场联系起来,政府通过发行国债获得了大量资金。这一状况(  )A.体现政府掌控资本的情形B.形成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C.表明国家融资渠道的灵活D.促成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28.下图某一时段英国城镇人口增长信息表(a和b年的时间间隔为50年)城镇类型a年平均人口数b年平均人口数年增长率(%)伦敦95900013620001.82郡城6000140001.61滨水城镇(港口与海滨胜地)5000190002.56海港16000490002.19制造业城镇14000460002.38矿业与五金城镇13000420002.34判断a—b时段处于(  )A.17世纪下半期B.18世纪上半期C.19世纪上半期D.19世纪下半期29.1862年,俾斯麦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其后数年,他都成功解决了军队的资金问题,但其方法时常违宪。1867年俾斯麦对议会做出让步,同意1871年之后将每年制定军队预算的权力让给议会,但俾斯麦实现了议会7年才审查一次军费预算的目标。这一转变(   )A.根植于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B.推动了德意志国家统一进程C.使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D.有利于民主共和体制的完善30.有学者指出:“1871年公社之所以能够夺取政权,是因为刚在德国人手中吃了败仗的法国政府为了顶住一波对巴黎的围攻而武装了这座城市,但又无法解除武装,同时也因为这场败仗令很多巴黎人怒火中烧,认定政府是失败的罪魁祸首。”该观点(  )A.肯定了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B.承认巴黎公社出现的必然性C.忽视了法国自身的社会问题D.否定资产阶级政府的合法性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海路开通后,西方人在丝绸贸易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在旧有的丝路外,更新了若干新卖区。在亚洲方向,葡萄牙自1557年占领澳门后,便操纵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蚕丝贸易将近一个世纪;在美洲方向,西班牙殖民者扮演了重要角色。1565年,“圣巴布洛号”从宿务驶往墨西哥,标志历时250年之久的“大帆船贸易”启航,此洲际贸易是以马尼拉为转运站,西连美洲、东接中国,并延伸及欧洲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国际商道。由于美洲和欧洲市场的需求,中国丝品脱颖而出,与美洲白银一并成为转运货物的最大宗,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演出了一幕丝绸流向世界,白银流向中国的货物对流的大剧,被学者称为“丝银之路”。材料二高二期末历史试卷第5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纺织是最早实现全球化的制造业,除了中国棉业的兴起外,棉花的普及可谓世界性,既有南亚次大陆古老棉区的新发展,又有加勒比海和北非棉区的崛起,再有美利坚“棉花王国”的诞生。18世纪初,英国的原棉进口量不足500吨,到1800年突破25000吨,再到1860年,超过50万吨。这就造成了棉丝地位的互换,棉花的份额居重,丝绸的地位下降。在前工业革命时代,因为经济的不发达和交通工具的低劣,能够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很少,而那些主打产品总能因此对贸易国发生重大影响。如果说,主要供达官贵人享用的丝绸是古代国际贸易的产品,而供普通大众消费的茶叶和棉花则是近代国际贸易的产品。棉花对丝绸的易代,也因此具有了历史转型的标志意义和符号象征。——以上均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国际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9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19世纪初,德意志地区纷纷开始改革,系统的资本主义进程正式开启。在这一过程中,第二产业从业者占比越来越大。1875年,普鲁士“矿业、冶金业与盐业”部门便有105家企业为工人开设培训课程、教育课程及讲座。19世纪末,凯兴斯泰纳等认为“职业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公民义务实施的国民教育。至此,职业教育实践开始进入国家层面。《工商条例》《进修学校条例》等使工商职业教育逐渐成为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城市也通过地方法规,从法律上规定进修学校的义务教育性质,按职业分类的进修学校开始在全德试行。——摘编自李超《德国职业教育历史源起与勃兴——以19世纪为考察对象》材料二  伴随着洋务运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拉开序幕。民国初年,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但1913—1917年却又停滞不前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职业教育又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近代职业教育的倡导者认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此,很多职业学校的招生原则是“应收寒素子弟求学,费用务使减轻”。为培养工商界的管理人才与中等技术人才,很多职业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实习,力求使学生掌握“纯熟之技能”,所学知识真正能“学以致用”。同时,职业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勤勉诚实克己公正诸美德”,以使学生成为“立身社会”的“善良之公民”。——摘编自徐东《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德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及意义。(8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德近代发展职业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围绕特定主题,将分散在不同学科的内容整合探究,并借助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域相关课程内容历史地理道徳与法治科学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私人海上贸易海洋知识气象知识地图绘制政治制度综合国力商品经济风力罗盘造船技术晚清民国时期火车、铁路、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与设施的引入传统交通路线的改变绘图技术现代化地球知识的更新民主与科学的建设蒸汽机传动装置钢铁冶炼大航海时代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地奴隶贸易地球知识的更新地图绘制交通路线文化传播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追求商业利润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风力工业革命火车、轮船、汽车的发明与使用交通路线的丰富和扩展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消耗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科技也是生产力蒸汽机传动装置钢铁冶炼电力——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依据材料并结合各学科知识,从表中任选一例,以历史学科方法为主。融合相关学科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释。(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史学家刘知几(661-721年)撰写了《史通》,他第一次系统考察了中国史学的产生、发展历程。对于司马迁,他高度评价了其立言不朽、纪传体的开创以及广博的史料功夫,同时,也对其《史记》进行了广泛批评。指出纪传体“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帙”。并进一步批评“《史记》疆域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每论家国一政,而胡越相悬;君臣一时,而参商是隔。”他反对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理由是:“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至如陈涉起自盗贼,称王六月而死,子孙不嗣,社稷靡闻,无世可传,无家可宅,而以世家为称,岂当然乎?”司马迁的评论有许多天命思想,刘知几提出:“夫论成败者,固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摘编自徐兴海《刘知几对〈史记〉的批评》材料二  (民国)史学的面目,是颇为新颖的。它所以比前期进步,是由于好几个助力:第一是西洋的科学的治史方法的输入,尤其是考古学上的贡献,新的考据论文,史料的整理,也比从前要有系统得多。第二是西洋的新史观的输入。过去人认为历史是退步的,愈古的愈好,愈到后世愈不行;到了新史观输入以后,人们才知道历史是进化的。后世的文明远过于古代。还有自从所谓“唯物史观”输入以后,更使过去政治中心的历史变成经济社会中心的历史。还有新史料的发现、欧美日本汉学研究的进步、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也都是重要助力。——摘编自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1945年)(1)高二期末历史试卷第5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知几的历史时间观,并归纳刘知几研究历史的基本态度。(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民国建立以来经济社会史研究得以发展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历史学习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4分)高二期末试卷答案(2023下)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23456789101112131415CABDBDDCBDCABAB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BCADCBDCAADCCBC二、非选择题31、【答案】(15分)(1)特点:西方主导;传承与更新并存;全球性(世界性)贸易;以澳门、马尼拉为枢纽;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变化:贸易商品的变化(棉花取代丝绸);主要服务对象的变化(从服务达官贵人到普通大众);贸易区域的扩大;贸易量的大幅增加。(每点2分,共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原因:工业革命的兴起与扩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交通工具的改进;棉花物美价廉,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需要;棉区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大。(每点2分,共5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2、【答案】(16分)(1)原因:①新兴工业就业人口的增加。②工业革命进程中工业化发展的需要。③有识之士的推动。④国家立法的保障。⑤职业学校的发展。(6分,每点2分)(2)特点:①发展的不稳定性。②目标的平民性。③注重实践性。④强调育人性。(6分,以上共4点,任答3点即可。答案要体现出概括性,每点表述基本到位或类似表述即可,但完全摘抄材料不给分。)意义:①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或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②缓解了近代社会的生计问题。③改变了国人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或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④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等。(2分,一点1分)(3)启示:①社会稳定及国家立法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前提。②发展职业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③发展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④职业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工业经济的发展。⑤发展职业教育既要吸收传统又要学习外来经验等。(2分)33、【答案】(8分)论题: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历史前进论述:明清时期,航海用罗盘,动力是风力,郑和七下西洋,扩展了当时人的视野,私人海上贸易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西方开始了新航路开辟,发现了新大陆,开始了海外殖民,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蒸汽机,火车,轮船相继出现,速度加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总之,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历史前进。【解析】首先需要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观点,自拟论题。据材料“郑和下西洋、私人海上贸易”、“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地、奴隶贸易”“火车、铁路、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与设施的引入”可得观点: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历史前进。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可以结合郑和七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知识进行论述,如:明清时期,航海用罗盘,动力是风力,郑和七下西洋,扩展了当时人的视野,私人海上贸易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西方开始了新航路开辟,发现了新大陆,开始了海外殖民,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蒸汽机,火车,轮船相继出现,速度加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总之,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历史前进。34、【答案】(16分)(1)时间观:按照时间顺序建构历史的前后关联;建立更长的时空框架,理解历史变化与延续;史事要与特定的时空相联,而不应该分散割裂。(2分)史学态度:(史料实证)实事求是,言之有据;(历史解释)客观公正,分析一分为二;(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正确的历史观,充分肯定人对历史的重要作用。(4分)(2)原因:唯物史观、发展史观的影响;科学的治史方法的引进;大量社会和经济的史料发现与整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关注社会;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后,经济与社会研究成为重中之重。(6分)(3)原则:具有清晰而又灵活的时空观念;坚持以生产力为着眼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掌握并辨析客观的历史事实,充分重视人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要有理性客观的分析与联系,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4分)高二期末历史试卷第5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7-05 12:33:01 页数:5
价格:¥2 大小:140.6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