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夏银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银川一中2021-2022学年度(下)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排兵布阵的方法,孔子回答说:“俎豆(古代盛肉食的器皿,用于祭祀)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这反映出他们(  )A.主张维护西周礼乐制度B.迎合诸侯争霸政治诉求C.反对诸侯不义攻伐战争D.关注民众生命与财产权【1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俎豆(古代盛肉食的器皿,用于祭祀。)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材料中老子认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和孔子“军旅之事,未之学也”的主张都强调反对使用武力,说明他们反对当时诸侯之间的不义攻伐战争,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老子、孔子反对战争的观点,没有体现主张维护西周礼乐制度,并且老子作为道家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而治,不主张维护礼乐制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主张仁、礼和以德为政,没有迎合诸侯争霸政治诉求,排除B项;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反对不义战争,不是关注民众生命与财产权,排除D项。故选C项。2.公元前544年,地处江南被视为“文身断发”蛮夷之地的吴国派公子季札出使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这表明当时A.文化中心开始逐步南移B.吴国深受儒家礼仪影响C.华夏文化认同趋向加强D.礼乐制度得到各国维护【2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皆能一—点评,得其精髓”可知,季札熟知当时中原诸国的礼乐文化,表明中原文化已传播到江南, 而季札也改变了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华夏文化认同,C项正确;此时为春秋时期,文化中心并没有开始逐步南移,排除A项;吴国深受儒家礼仪影响,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礼乐制度得到各国维护,与春秋时期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刘邦晚年与心腹之军功大臣订立了“白马之盟”。一方面保证了刘氏皇室独享王位的权力,另一方面,军功大臣因功而侯,因侯而相,形成了以丞相为核心的政府权力机构,事实上造成了政府权力对皇权的分割。这表明汉初政权A.形成了郡国并行的政治局面B.实现了权力分配的政治妥协C.践行了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D.优化了中央各部门相互关系【3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刘邦晚年与心腹之军功大臣订立的“白马之盟”,一方面保证了刘氏皇室独享王位的权力,另一方面形成了以丞相为核心的政府权力机构,事实上造成了政府权力对皇权的分割。这表明西汉初期,汉高祖与开国功臣相互盟誓,加强互信,旨在实现权力分配的政治妥协,巩固新生政权,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郡国并行”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汉初的政治局面,并非黄老思想等治国理念,排除C项;“优化了中央各部门相互关系”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4.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重要科目之一。汉朝规定各郡国每年须按规定入数向朝廷举荐人才。其中被推选为孝廉的人,不仅“德行高妙”而且“学通行修”。这客观上A.提升了官吏整体素质B.打破了门阀对政权的垄断C.解决了阶层固化的问题D.动摇了郡县制的政治基础【4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推举为孝廉的人不仅要德行高妙,还要求具有较高的学养素质,这有助于提高官员的整体素质,A项正确;当时门阀政治尚未出现,排除B项;孝廉制度并不能彻底解决阶层固化的问题,排除C项;郡县制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5.北魏时,朝廷专门在洛阳设归正里接收南朝人,设归德里接收北方各族人,设慕化里接收"东夷"来人,设慕义里接收"西夷"来人。这反映出当时A.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B.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 C.北魏正统地位得以确认D.北方经济水平仍超过南方【5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政府在首都分区安置、接收各族人民,体现了德政与民本,反映出当时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B项正确;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与专门划定区域接收流民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北魏正统地位得到了被统治者的确认,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南北方经济水平的比较,排除D项。故选B项。6.下图分别为唐朝贞观十道和开元十五道划分示意图,从其变化可知A.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藩镇割据局面开始形成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6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贞观初年到开元二十一年增设道,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力度,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排除A项;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局面开始形成,排除C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D项。故选B项。7.如表是五代时期的政权更替情况。据此可以推知当时政权存在时间都城建立者建立者身份 后梁907—923年开封朱温宣武节度使后唐923—936年洛阳李存勖沙陀族,河东节度使后晋936—946年开封石敬塘沙陀族,成德、天平军节度使后汉947—950年开封刘知远沙陀族,天雄军节度使.枢密使后周951—960年开封郭威忠武军、河东节度使A.定都开封成为统治者的共识B.节度使的权力进一步扩大C.北方民族矛盾日益尖锐D.统治者缺乏稳固政权的有效举措【7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五代的开国君主原来的身份基本都是地方节度使,由此可以说明五代时期的政权实际都是藩镇割据的延续,缺乏稳固政权的有效措施,D项正确;结合材料后唐都城在洛阳,定都开封成为统治者的共识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节度使权力扩大,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民族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8.宋代饮食行业中的劳务雇佣现象日益普遍,除酒楼店肆之外,中产之家的宴饮活动雇佣厨师、杂役也十分常见,市镇居民饮食生活所涉及的劳务雇佣同样十分盛行,市镇饮食行业中出现了较为专业的服务分类。材料说明宋代A.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社会人口流动性强C.社会分工格局被打破D.市民注重生活享受【8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宋代饮食行业中劳务雇佣现象的发展和繁荣。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宋代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宋代饮食业的发展,饮食行业中的劳务雇佣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劳动力和货币的交换关系,是社会人口流动性强的体现,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是在明朝中后期,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了饮食行业,不能体现“社会分工”,排除C项;“市民注重生活享受”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9.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都一心一意向往着王安石的“得君行道”,在皇帝面前也侃侃而谈,俨然以政治主体自居,充分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对照之下,王守仁除了正德元年《乞宥言官去权妊》一疏,因而被放逐龙场之外,其余奏疏多关具体事务,极少涉及朝政。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A.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B.致良知以达圣贤之道C.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D.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9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宋代的政治生态比较宽松和谐,宋王朝以文治国,对士大夫也特别优容,甚至表现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共定国是"的雅量,在这一政治背景下,士大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特别高涨,士大夫也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得君行道”的可能性。然而,到了明朝,皇帝的权力空前膨胀,明朝的士大夫就不可能再像宋朝-样向往”得君行道”乃至与皇帝”同治天下”,而是不太关心宏大的朝政,转向从个人受用的角度,探讨性命理气的内圣之学。因此,宋明士大夫的这种变化实际上受到宋明社会政治环境变迁的影响,A项正确;B项是这种变迁造成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D项的社会矛盾是指人民大众与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认为,“彼其贸易往来,籴谷他处以有余济不足,皆小民生养所需,不可因刖而废屦者也。不若明开市舶之禁,收其权而归之上,有所予而有所夺,则民之冒死越贩者,固将不禁而自止”。由此可知,他主张A.合理引导来华外商的行为B.支持和发展私人海外贸易C.设官方机构管理对外贸易D.开海贸易以促进国计民生【10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彼其贸易往来,籴谷他处以有余济不足,皆小民生养所需,不可因刖而废屦者也。不若明开市舶之禁,收其权而归之上,有所予而有所夺,则民之冒死越贩者,固将不禁而自止”可得出材料强调开海有利于沿海居民的生活,而海禁则会让民众违法走私,因此他主张开海贸易以促进国计民生,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商,排除A项;他并不是主张支持,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1.督抚是清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也是各省最高监察官。时人指出:“(督抚)所劾不过小官,苟且塞责,大贪大恶反多徇纵”。有些钻营贪赎官员,“遇清介督抚,此辈立挂弹章;遇要钱之督抚,无不适逢其所好”。这反映了当时A.地方官员贪腐之风盛行B.地方监察制度存在弊端C.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国家行政体制遭到破坏【1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督抚)所劾不过小官,苟且塞责,大贪大恶反多徇纵”“遇清介督抚,此辈立挂弹章;遇要钱之督抚,无不适逢其所好”可知,督抚作为各省最高军政长官和最高监察官,不能独立行使监察权力,反映了当时地方监察制度存在弊端,B项正确;材料强调地方监察制度存在弊端,未体现地方官员贪腐之风盛行,排除A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监察制度,未体现国家行政体制遭到破坏,排除D项。故选B项。12.《历史的终结》一书的作者福山指出,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先于欧洲1800年。“现代”是指A.严密的法律体系B.精细化的基层管理C.理性化官僚体系D.大一统的儒家政治【12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我国已建立起理性化的官僚体系,使古代中国具有了“强大的国家能力”,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C项正确;仅有法律体系不能说明秦汉政治制度具有“现代”特征,排除A项;秦汉时期的基层管理并未实现精细化,排除B项;大一统的儒家政治直到西汉汉武帝时才建立,并非秦汉时期一开始就具备的,排除D项。故选C项。13.地处雅典卫城最高处的帕特农神庙四面有挺拔高峻的多立克柱(一种圆柱)环绕。每根柱子间的间距随着视觉的不断位移而调和。神庙各个部分都透露着毕达哥拉斯提出的黄金比例。这种庙宇形制广泛分布于希腊各城邦。这反映出古代希腊 A.应用毕达哥拉斯定理于实践B.强调神权统治的地位C.彰显理性主义的主流价值观D.崇尚和谐的美学思想【13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神庙的各个部分都透露着毕达哥拉斯提出的黄金比例”并结合所学可知,毕达哥拉斯的黄金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由此可见反映出古希腊崇尚和谐的美学思想,故D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希腊的庙宇透露着毕达哥拉斯提出的黄金比例,但不能说该定理应用于实践,故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神权的统治地位,故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理性主义的主流价值观,故C错误。故选D。14.罗马的裁判官由民选产生,主要从事私人诉讼案件的裁判,并通过颁布告示来对公民法进行“辅助、补充或矫正”。129年,法学家尤利安受皇帝委托,将历来的裁判官告示汇纂为《永久成规》,以取代十二表法作为民法的标准。《永久成规》的产生A.是民主法治发展重要成果B.回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C.适用于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D.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14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永久成规》涉及的内容主要和私人诉讼案件有关,是对公民法进行辅助、补充或矫正,都是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当时还没有形成民主法治,排除A项;“适用于……一切”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永久成规》的产生是为了迎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不能说明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15.有西方学者指出,“文艺复兴首先得花钱,这些财富来自危险的东方航程,来自计算、投资、贷款、利息和分红——直到盈余足够买下议院、政府而有余,他们便聘请一位米开朗琪罗"把金钱美化成‘美’,使财产带着艺术的芳香。”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文艺复兴A.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C.肯定人价值与尊严D.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15题答案】【答案】B【解析】 【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结果,是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名义下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材料“文艺复兴首先得花钱,这些财富来自危险的东方航程,来自计算、投资、贷款、利息和分红”强调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新航路开辟及对欧洲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AD项;材料未涉及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肯定,排除C项。故选B项。【点睛】16.下列左图是1509年出版的算术和代数学教科书《神圣的比例》中,达·芬奇所作的数学图解插画;右图为解剖学家安德烈亚斯·维萨留斯于1543年出版的《人体的构造》中,著家提香的学生卡尔卡刻制的版画。这些插图反映出A.绘画领域人的创造力以及主体作用B.图像成为科技知识表达的主要方式C.自由的学术环境推动了科学的发展D.近代科学发展促进了人文主义兴起【16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达·芬奇所作的数学图解插画;右图为解剖学家安德烈亚斯·维萨留斯于1543年出版的《人体的构造》中,著家提香的学生卡尔卡刻制的版画”可得出文艺复兴中的作品,强调真实的人体构造和人体比例,体现的是人文主义色彩,反映出绘画领域人的创造力以及主体作用,A项正确;没有比较,不能得出“主要”,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当时是自由的学术环境,排除C项;人文主义早已兴起,而不是自然科学发展引起的,排除D项。故选A项。17.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的读书卡片。 (1)开通大洋航道后,欧洲从海外掠取巨大财富,刺激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2)欧洲找回了古典时代的知识,城市开设许多大学;一群新的知识分子主张无论人类或个别的个人都是蒙受神恩,直接由上帝决定其命运。(3)各地势力不甘承受神圣罗马帝国的霸权,寻求自主机会。据此可知,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A.地理大发现影响世界格局B.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性C.启蒙时代与大革命的来临D.文艺复兴引发科学革命【17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开通大洋航道”指的是新航路开辟,结合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获取了大量财富,城市得到了发展,知识分子反对教会权威,地方势力寻求自主机会,这意味着随着社会发展,宗教改革发生具有了必然性,B项正确;材料内容仅仅涉及的是欧洲地区,无法看出世界格局的变化情况,排除A项;通过材料可知,这里描述的依然是宗教改革之前的历史,启蒙时代尚未到来,排除C项;科学革命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8.卢梭说:“一个孩子命令着老人,一个傻子指导着聪明人,一小撮人拥有许多剩余的东西,而大量的饥民则缺乏生活必需品,这显然是违反自然法的,不管对自然法下什么样的定义。”这一论述,意在A.批判封建专制制度B.揭露社会道德沦丧C.号召完善法治建设D.主张废除私有制度【18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一个孩子命令着老人,一个傻子指导着聪明人,一小撮人拥有许多剩余的东西,而大量的饥民则缺乏生活必需品”这种情况只有在封建专制的情况的下才会出现。卢梭显然是在对这种现象进行批判,说明他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A项正确;卢梭是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并不是在揭露社会道德沦丧和号召完善法治建设,更不是主张废除私有制,排除BCD项。故选A项。19.下图为16世纪至17世纪《西欧小麦价格指数变化曲线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这一 变化原因的是A.早期殖民扩张白银流入西欧B.西欧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三角贸易导致黑奴涌入欧洲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食物交流【19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由16世纪至17世纪《西欧小麦价格指数变化曲线图》可知,16—17世纪西欧小麦价格直线上升,这是由于随着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引起了价格革命,造成了物价上涨,故选A项;西欧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1765年首先在英国开始)之后,与题干时间上不符,排除B项;三角贸易的结果是黑奴大量涌入美洲,而不是欧洲,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促进食物交流,并不会引发欧洲小麦价格上涨,排除D项。20.阿瑟·杨(英)在《1787—1789年的法国游记》中记述,“在克莱蒙,我和二三十个商人、小贩、官员等在旅店中吃过五六顿饭,在这个所有人的心脏都为轰动性的政治时刻(攻占巴士底狱)而狂跳的时候,竟然难以听到有关政治的只言片语。要是在英国,发生这么重大的事情,即使木匠和锁匠也会讨论一番,但在这里,事情发生一周之后仍然是风平浪静”。材料表明当时()A.英法社会变革方式存在不同B.英法民众公共意识差距明显C.法国新闻传媒水平欠发达D.法国大革命缺乏群众基础【20题答案】【答案】B 【解析】【详解】阿瑟·杨的见闻记载中,法国人对于法国大革命的反映较为淡漠,而如果换做英国人,则必然引发民众的广泛关注,这说明面对公共事件,英法两国的人民在意识上有明显的差距,B项正确;两国的社会变革方式的差异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民众对于公共事件的反映,无法得出当时新闻传媒的发展水平,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21.西方学者贝克特认为:“18世纪的英国,既不是一个自由主义国家,也称不上是民主国家,它实际上是一个帝国……而19世纪资本主义最具活力的美国南部地区,同时也是奴隶制最为盛行、最不自由的地区。”这意在强调A.资本主义可以存在于多种政体下B.国家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性C.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黑暗的一面D.从多种角度研究资本主义的历史【21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即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政治制度兼具民主制、君主制和贵族制,19世纪美国南方盛行奴隶制,其资本主义发展却是最有活力的,贝克特在此强调了资本主义可以存在于多种政体下,A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国家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性,排除B项;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黑暗的一面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从“多种角度”研究资本主义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A项。22.据下面表格信息可知,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美国1870年所有参加过叛乱的南部各州(代表种植园奴隶主利益)都已先后履行过宪法手续,重新回到联邦中来1872年联邦政府赦兔南部的叛逆领袖,恢复了他们的政治权利;之后撤销军事管制,宣传白人优越论、迫害黑人和进步人士的“三K党”得到发展1890年密西西比州宪法规定.选民必须交纳人头税和接受文化测验,宪法还对选举的资格做了明确限定 A.国内市场得到统一B.允许黑人奴隶制存在C.南部经济发展迅速D.代议制的局限性明显【22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19世纪晚期以来美国代议制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迫害黑人、对选举资格限制等均体现出这一时期美国代议制的局限性,D項正确;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国内市场统一,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允许黑奴制存在,排除B项;南部经济发展在材料中无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23.1487年,德意志巴伐利亚公爵阿尔布雷希特四世颁布《纯正啤酒法》,确保仅用未受污染的洁净水酿造啤酒,这一法律得到众多邦国的认同;1871年,巴伐利亚将这一法令能否被接收作为其加入新德意志帝国的条件。对“纯正啤酒”意识的强化有利于()A.促进统一进程B.强化君主权威C.推动文化融合D.增强民族认同【23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伐利亚邦致力于捍卫《纯正啤酒法》和纯正的“啤酒文化”,在德意志统一的历史背景下,体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强化民族认同的努力,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纯正啤酒”意识的强化促进了德国的统一,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纯正啤酒”意识的强化促进了君主权威的强化,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巴伐利亚和德意志文化的融合,排除C项。故选D项。24.1875年初,国民会议仅以一票的多数通过的法国《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和参议院有共同创议法律之权。内阁(即后来的总理)由总统任命。材料表明法国当时A.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B.民主政体具有落后性C.主权在民得到充分体现D.君主派力量仍然较大【24题答案】【答案】D 【解析】【详解】据材料“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和参议院有共同创议法律之权。内阁(即后来的总理)由总统任命”可知,《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权限相当大,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当时在共和派之外,君主派力量也很强大,D项正确;1875年的法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中,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排除A项;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不能推断民主政体落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人民的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25.“革命”一词在古希腊文化语境中意为政治的动荡,政体的更替。认为法国大革命过程中“革命”被赋予神圣的含义,“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对后世影响深远。革命词义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人民主权理论的影响B.限制专制君主权力需要C.革命成为时代的潮流D.理性主义学说深入人心【25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革命”一词从贬义词演变为褒义词,这是由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特别是人民主权的影响,从而使“革命”从政治动荡、政体更替的含义演变为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的含义,A项正确;“革命”一词含义的演变是因为人民主权理论的影响,并不是限制专制君主权力的需要和革命成为时代的潮流,更不是因为理性主义学说深入人心,排除BCD项。故选A项。26.英国经济史学家艾伦在提到工业革命动因时认为,新式机械设备和新技术在英国不断地被发明出来和大规模地应用,“包括蒸汽机、水力纺织机、珍妮纺织机、焦碳冶铁技术等,这些发明有一项共同的特征一对煤炭的消耗较大,且造价偏高,但对人力的耗费却不大”。这反映出A.高工资水平是推动工业革命一个因素B.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C.英国煤炭的价格高利于工业革命开展D.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纺织业领域【26题答案】【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包括蒸汽机、水力纺织机、珍妮纺织机、焦碳冶铁技术等,这些发明有一项共同的特征一对煤炭的消耗较大,且造价偏高”可知工业革命的发明都对造价偏高的煤炭有大量需求,表明高工资水平是推动工业革命一个因素,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圈地运动,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高工资水平是推动工业革命一个因素,并不是强调煤炭价格高低问题,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发生在很多领域,不仅仅只在纺织业领域,排除D项。故选A项。27.19世纪70年代初,德国铁路类型繁多,有帝国、各邦及私人、私营铁路线等,并有60多个管理机构。1873年,帝国铁路局创立,通过国家购买逐渐实现了铁路国有化。这一举措的实施,得益于A.四分五裂政治局面终结B.强有力的封建专制王权C.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政权D.国家全而直接干预经济【27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德国之所以能够将类型繁多铁路逐渐收归国有主要是得益于有了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即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终结,A项正确;当时德国建立了民主政体,不再是封建专制王权,排除B项;德国虽然建立了民主政体,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资产阶级没有能够控制国家政权,排除C项;国家干预经济出现于罗斯福新政以后,排除D项。故选A项。28.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大约260万人,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000万的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B.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C.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8题答案】【答案】B【解析】 【详解】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对外侵略扩张,故B正确;材料反映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对外侵略扩张,这有利于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A错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经济中心在欧洲,没有转移到其他地区,排除C;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并非欧洲对外移民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排除D。29.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补助法》,规定对从事危险工作的联邦雇员给予补助。在联邦政府的推动下,1909—1920年有43个州实施了《工人补偿金法》,以补偿工人因工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这说明当时美国A.改革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B.政府协调社会发展的职能加强C.社会福利保障体系逐渐完善D.垄断组织操纵了国家政策走向【29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补助法》,规定对从事危险工作的联邦雇员给予补助。“等内容可得出,政府注重社会问题的解决,反映出其协调社会发展的职能加强,B项正确;当时还没有凯恩斯主义,排除A项;当时没有建立福利制度,排除C项;材料与垄断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0.某科学史著作指出:“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符合“更为普遍的理论”特征的是A.经典力学理论B.电磁感应理论C.相对论D.量子假说【30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以相对论为考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作出合理判断能力。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将经典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宏观物体低速运动下的状态),符合材料“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C项正确;经典力学理论不符合材料中的“更为普遍的理论”,排除A项;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量子假说认为,辐射是由一分分的能量组成的.就像物质是由一个个原子组成的一样,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41题25分,42题12分、43题18分,共计55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在15世纪前后突然超过亚洲大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它们共同采用了贸易开放政策。同时,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最先富裕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而是发生在欧洲人口规模相对较大的英国与后来的法国和德国,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除拥有较大的人口规模之外,还较好地将殖民地纳入本国的分工体系,而且拥有更好的市场条件、高效的法制传统和人力资本培育体系,使本国的要素结构更能支持大规模的民间技术创新,吸纳过剩资本和农业剩余劳动力,促使其经济结构从传统农业向近代工业转型。——摘编自李君华、欧阳峣《欧洲大国发展道路的经验解释》材料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其特定含义,系指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由古代传统政治、文化向近代政治、文化转化。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身经过近两千年的向前发展,至明代后期已经积累、孕育出新的社会因素,这些新因素在性质上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封建社会而与未来的近代社会相同。它们首先出现在经济领域,然后引起阶级关系、社会生活、政治关系、思想意识、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发生相应变化,传统古代封建社会已经发生局部结构性变换。新生的先进社会因素代表了社会的未来,显示了社会的新走向,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摘编自张显清《晚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大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的依据。(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社会转型的具体要素。【31题答案】【答案】(1)原因:对外殖民贸易与殖民掠夺;将殖民地卷入国际分工体系;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育;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劳动力和资本要素转化为生产力;工业革命的推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影响:催生更多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推动欧洲经济结构转型;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殖民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苦难。(2)依据: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促使白银货币化;西学东渐, 开阔了国人视野;思想领域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市民阶层壮大,文学艺术日益世俗化、平民化。(3)要素: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科学技术进步并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和素质的提高;相对稳定的国内外环境;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除拥有较大的人口规模之外,还较好地将殖民地纳入本国的分工体系,而且拥有更好的市场条件、高效的法制传统和人力资本培育体系”可知,对外殖民贸易与殖民掠夺;将殖民地卷入国际分工体系;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育;根据材料“使本国的要素结构更能支持大规模的民间技术创新,吸纳过剩资本和农业剩余劳动力,促使其经济结构从传统农业向近代工业转型”可知,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劳动力和资本要素转化为生产力;工业革命的推动;从思想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大国的社会转型催生更多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根据材料“促使其经济结构从传统农业向近代工业转型”可知,推动欧洲经济结构转型;欧洲大国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欧洲国家发展伴随着殖民扩张,而殖民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苦难。(2)依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后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促使白银货币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后期西学东渐,开阔了国人视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市民阶层壮大,文学艺术日益世俗化、平民化。(3)要素:根据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的内外环境、生产要素配置、科技发展及转化能力、劳动力、政治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等角度分析即可。具体而言,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科学技术进步并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和素质的提高;相对稳定的国内外环境;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是由很多股力量竞争或竞合前进的,一个时期并非只有一个调子,而是像一首交响曲,有很多调子同时在前行。我们书写历史,往往只着重当时的主调,而忽略了它还有一些副调、潜流,跟着主调同时并进、互相竞合、互相影响,像一束向前无限延伸的“纤维丛”。如果忽略了这些同时竞争的副调、潜流,我们并不能真正了解当时的主流。——摘编自王汎森《执拗的低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近代史的某一历史时期,自拟论题,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33题答案】【答案】示例:工业革命后的进步历史潮流工业革命使得19世纪中期形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以及民族解放运动三大潮流,其中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日益显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早期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进行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深重灾难,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代表的亚洲革命风暴是民族解放运动的典型代表,反侵略求民主,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综上所述,工业革命极大的加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析】【详解】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世界近代史进行阐述即可。根据材料“历史是由很多股力量竞争或竞合前进的,一个时期并非只有一个调子,而是像一首交响曲,有很多调子同时在前行。”可分析出,历史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材料“我们书写历史,往往只着重当时的主调,而忽略了它还有一些副调、潜流,跟着主调同时并进、互相竞合、互相影响,”可分析出研究历史应该注意次要因素的作用。如论题:工业革命后的进步历史潮流阐述:工业革命使得19世纪中期形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以及民族解放运动三大潮流,其中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日益显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早期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进行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深重灾难,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代表的亚洲革命风暴是民族解放运动的典 型代表,反侵略求民主,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综上所述,工业革命极大的加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华民族是多元部族文化和多元区域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在中国历史上,整个的统一运动非常像滚雪球-现在我们需要稍作修正的是,这种雪球不是一个,而是好多个,东南西北中都有一但相当长时期内,中原始终是最大、最有活力的一个。其中以商周之际、春秋战国之际、魏晋南北朝、宋元之际和清前期为最甚,至少有过五次高潮。作为这种历史运动的总结,统一的民族称谓看起来还是应该称“中华民族”。——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14至15世纪,大西洋沿岸的经济开始活跃,并引起系列的社会变化,以英国为例,玫瑰战争从根本上削弱了封建势力,实现了国内政治的统一,伦敦成为国内统一市场的中心,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通用。1485年开始的都铎王朝非常注意强化王权势力,这些都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从1337年到1453年,英法爆发了百年战争,战争强化了正在生长的民族意识,也使两国的疆界逐渐明确,由此诞生了最初的民族国家。——钱乘旦《欧洲文明:民族的融合与冲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形成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34题答案】【答案】(1)特点:起源早;多元一体;具有阶段性;中原地区具有重要地位;分裂时期是民族融合重要时期。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推动了边疆的开发;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促进中原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统一推动国内各地联系日益密切;王权加强凝聚了民族力量;战争刺激了民族意识;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推动。影响: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民族国家间竞争日益激烈,新的世界格局逐渐形成。【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特点:由材料“中华民族是多元部族文化和多元区域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可知,中华民族形成 的特点是起源早,多元一体;由材料“在中国历史上,整个的统一运动非常像滚雪球,现在我们需要稍作修正的是,这种雪球不是一个,而是好多个,东南西北中都有一但相当长时期内,中原始终是最大、最有活力的一个”得出,具有阶段性,中原地区具有重要地位;由材料“其中以商周之际、春秋战国之际、魏晋南北朝、宋元之际和清前期为最甚,至少有过五次高潮”得出,分裂时期是民族融合重要时期。作用: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的形成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推动了边疆的开发;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促进中原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小问2详解】原因:由材料“14至15世纪,大西洋沿岸的经济开始活跃,并引起系列的社会变化”得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由材料“以英国为例,玫瑰战争从根本上削弱了封建势力,实现了国内政治的统一,伦敦成为国内统一市场的中心,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得出,政治的统一推动国内各地联系日益密切;由材料“1485年开始的都铎王朝非常注意强化王权势力,这些都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得出,王权加强凝聚了民族力量;由材料“从1337年到1453年,英法爆发了百年战争,战争强化了正在生长的民族意识,也使两国的疆界逐渐明确,由此诞生了最初的民族国家”得出,战争刺激了民族意识。影响:由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民族国家间竞争日益激烈,新的世界格局逐渐形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5-10 16:44:04 页数:20
价格:¥3 大小:514.9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