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受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然能表现本国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可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就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但现在许多建筑却片面地求新求异,照搬照抄西方建筑,完全失去了传统精神。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地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今后为适应科学动向,我们在建筑上虽仍需采用西洋方法,但一切为自觉的建设。世界建筑工程对于钢铁及化学材料之结构愈有彻底的了解,近来应用愈趋简洁。形式为部署逻辑,部署又为实际问题最美最善的答案,已为建筑艺术的抽象理想。今后我们自不能同这理想背道而驰。我们还要进一步重新检讨过去建筑结构上的逻辑;如同致力于新文学的人还要明了文言的结构文法一样。表现国家精神的途径尚有许多,“宫殿式”只是其中之一而已。要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必须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构架的纵横承托或联络,常是有机的组织,附带着才是轮廓的钝锐,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的分配诸点。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的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许多平面部署,大的到一城一市,小的到一宅一园,都是我们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们重新剖视。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现在我们不必削足就履,拿自己的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或张冠李戴,颠倒欧美建筑的作用。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较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且那 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因为一切有传统的精神,欧美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是由希腊而罗马而文艺复兴延续下来的血统,魄力极为雄厚,造诣极高,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幢、明清的牌楼以及零星碑亭、泮池、影壁、石桥、华表的部署及雕刻,加以聪明地应用。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用此驾驭材料,不论是木材、石块、化学混合物或钢铁,都同样地可能创造有特殊富于风格趣味的建筑。世界各国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所谓“国际式”建筑,但每个国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现。英、美、苏、法、荷、比、北欧或日本都曾造成他们本国特殊作风,适宜于他们个别的环境及意趣。以我国艺术背景的丰富,当然有更多可以发展的方面。(节选自梁思成《我国建筑今后新表现的趋势》,有删改)材料二: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还由于其人文和历史环境的独特,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近些年来西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而中国建筑出现伊始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早在六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先民们创建的木屋,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就能抵御地震的灾害,从而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先民;而丽江和汶川的大地震,也印证了中国木结构房屋的减震效果。可是,我们现在都丢弃了,现今学建筑的学生也很少有人去学习和研究木结构的技术了。如果说中国的皇家宫殿以及寺庙形式都有些相像,那么,各地的民居则特别丰富多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中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江南的厅堂以至上海的石库门,它们的平面布局,都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堂屋是不放床的,是礼仪和会聚的场所,这是阖家团聚的需要。住房中都有天井,讲究上有天,下有地,房屋用墙围合起求得安全,但不能没有天地。西方人所追求的是物化了的概念——“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中国人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四合院相连而成胡同,宅院组合有街巷,上海的石库门排列在一起就是里弄。它们虽然没有间距、密度、绿地率等的指标,在过去人口不是那么膨胀的情况下,却能让入住者安居乐业,邻里融洽。四合院的温馨、街巷风情以及里弄亲情,住过这些老居民区的人们会有那些美好的回忆。而现在套用西方模式建造的新公房、居住小区、别墅群,似乎很先进、很科学,邻里关系却要冷漠和功利得多。这些年,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的技术和艺术中的精彩似乎逐步被人们遗忘。所以,我们要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在这些年造了这么多房屋之后,本也该好好地反思一下。(节选自阮仪三《呼唤中国建筑内涵的回归》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无论何种材料都可能创造出富于风格趣味的“国际式”建筑。B.中国讲究个人的安居和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不同于西方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C.中国建筑比西方建筑更抗震,是因为中国人造房子用的卯榫结构具有减震功能。D.现在用西方模式建造的许多民居虽然很先进、很科学,但没有了温馨融洽的邻里关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运用多种论证方法,采用举例论证、假设论证等手法,论证具有说服力。B.我们的传统习惯和趣味有很多表现方式,这些表现方式可以在建筑上呈现出来。C.材料一既驳斥了现在许多建筑片面模仿西方的错误做法,又强调了应该坚持传统精神。D.只要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就能提炼其中包含的中国质素。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天都城是一处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房地产小区,内有按照1:3比例缩放设计建造的埃菲尔铁塔。此外,“法国小镇”内还设计有仿建的“香榭丽舍大街”和“巴黎式花园”。B.广东省开展不规范建筑名称清理整治工作,要求去洋名。如“保利拉菲小区”“圣地亚哥公馆”等都在要求整改之列。C.广西玉林境内,有座宫殿名叫云天文化宫。在很多细节方面,都是很讲究的。以珍宝、雕塑和民俗为特色。还有不少的罗汉松等,配合宫殿的形状,营造出一种神奇的景象。一草一木。连石头的摆放,都有讲究。D.山西临汾斥巨资修建了外貌逼真的“天安门”,还在尧庙广场建造了高50米的华门,当地人称之为“天下第一门”。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行文脉络。5.为发展旅游业,当地政府想要打造一个特色建筑群,请你为政府出谋划策,结合两则材料和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D3.C4.①首先,文章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建筑独具特色,与西方的体系和类型完全不同。②接着,从尊重自然的角度指出西方是近来提倡而中国是自古便有,并指出现今中国建筑丢弃了传统木结构技术的问题。③然后,通过对中国传统民居与西方或套用西方模式的民居的建造理念和形制的比较,再次强调中国建筑的人文关怀。④最后,说出了现今中国建筑的困境,呼吁中国建筑内涵的真正回归。5.①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优秀传统。如以木料为主要构材,以斗拱为结构之关键来打造特色建筑群。 ②立足本来,保持特色:中国建筑独具特色,历史悠久,人文和历史环境独特,各地民居丰富多彩,具有独特优势。如北方的四合院、江南的厅堂以及上海的石库门,可以在特色建筑群中加入各地特色民居的元素,不可盲目模仿而丢了特色。③以人为本,文化底蕴:充分挖掘中国建筑的人文内涵,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不能丧失了人文关怀。特色建筑群的建造要充分挖掘中国建筑的环境思想等人文底蕴,并从游客的角度思考,真正将人文关怀落到实处。【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无论何种材料”错误,原文是“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用此驾驭材料,不论是木材、石块、化学混合物或钢铁,都同样地可能创造有特殊富于风格趣味的建筑”,扩大范围。C.“中国建筑比西方建筑更抗震”于文无据,原文是“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早在六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先民们创建的木屋,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就能抵御地震的灾害,从而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先民;而丽江和汶川的大地震,也印证了中国木结构房屋的减震效果”,没有同西方比较。D.“虽然很先进、很科学”错误,原文是“似乎很先进、很科学”,且“没有了温馨融洽的邻里关系”言过其实。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只要……就”错误,原文是“要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必须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说法绝对。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生硬模仿西方建筑。B.名称的整改与建筑内涵无关。C.“以珍宝、雕塑和民俗为特色”“连石头的摆放,都有讲究”与材料二的观点“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相符。D.生硬模仿传统建筑,不符合当地风格。故选C。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第一段开头“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还由于其人文和历史环境的独特,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文章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建筑独具特色,与西方的体系和类型完全不同。第一段“近些年来西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而中国建筑出现伊始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可是,我们现在都丢弃了,现今学建筑的学生也很少有人去学习和研究木结构的技术了”,接着,从尊重自然的角度指出西方是近来提倡而中国是自古便有,并指出现今中国建筑丢弃了传统木结构技术的问题。第二、三段“……各地的民居则特别丰富多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中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江南的厅堂以至上海的石库门,它们的平面布局,都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西方人所追求的是物化了的概念——‘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而现在套用西方模式建造的新公房、居住小区、别墅群,似乎很先进、很科学,邻里关系却要冷漠和功利得多”,通过对中国传统民居与西方或套用西方模式的民居的建造理念和形制的比较,再次强调中国建筑的人文关怀。最后一段,“这些年,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的技术和艺术中的精彩似乎逐步被人们遗忘。所以,我们要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在这些年造了这么多房屋之后,本也该好好地反思一下”,说出了现今中国建筑的困境,呼吁中国建筑内涵的真正回归。【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要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必须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我们要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早在六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先民们创建的木屋,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就能抵御地震的灾害……”,《中国建筑的特征》中“以斗拱为结构之关键,并为度单位”可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优秀传统。如以木料为主要构材,以斗拱为结构之关键来打造特色建筑群。根据“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还由于其人文和历史环境的独特,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各地的民居则特别丰富多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中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江南的厅堂以至上海的石库门,它们的平面布局,都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堂屋是不放床的,是礼仪和会聚的场所,这是阖家团聚的需要。住房中都有天井,讲究上有天,下有地,房屋用墙围合起求得安全,但不能没有天地”可知,立足本来,保持特色:中国建筑独具特色,历史悠久,人文和历史环境独特,各地民居丰富多彩,具有独特优势。如北方的四 合院、江南的厅堂以及上海的石库门,可以在特色建筑群中加入各地特色民居的元素,不可盲目模仿而丢了特色。根据《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属于环境思想方面,与其它建筑之历史背景迥然不同者,至少有以下可注意者四……”可知,以人为本,文化底蕴:充分挖掘中国建筑的人文内涵,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不能丧失了人文关怀。特色建筑群的建造要充分挖掘中国建筑的环境思想等人文底蕴,并从游客的角度思考,真正将人文关怀落到实处。(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烛焰(节选)台静农晚春的一个早晨,早餐以后,大家都期待着吴家的少爷出殡。妇女们盼望更切,在后街住的,却早到认识家的店铺里等着。这些人好像上元节看春灯似的,然而大家的心情却不是那样的愉快。有些人家将表示哀悼的门灯已经挂在门口了,虽然烛犹未燃。“说是辰时,现在应该发引(俗称发殡)了。”天宝号的东家王华亭向他对门糖号的管事江仲和说。“吴三爷家近几年命运实在坏,这样好的少爷居然不在了,没想到将媳妇娶到家冲喜也无用。”“按理冲喜是见效的;不过新人一到家,病人即有起色才好;要不然,是不好的。吴家少爷当喜轿到时,还在床上发烧得人事不知呢。”王华亭有经验似地说。这时候开路铜锣的声音,镗镗地响起来,大家都知道吴家的灵柩是快到了,于是都伸了头向南望。不久,棺到了,在棺的最后,一群妇女们拥了一个白服啜泣的少妇,头下低着,走路好像一点力气都没有,伊(她)的哀伤不胜的样子,使大家更敛容地注视。棺渐渐地远了,伊也随了棺渐渐地离开了人们的注视,有些妇女们依旧含了眼泪向伊的背影怅望。“姑娘是这样的漂亮,婆家和妈家,又有钱又有势,偏偏命薄!”“吴家少爷并未听说有病,居然一病就去世。”“为什么冲喜也无用呢?”“是呀!去年张家二少爷不是冲喜冲好的么?”妇女们都是对于命运不可挽回的太息,纷纷地议论起来。一天,伊的一个远亲表叔来,——便是伊的媒人,他是受了吴家的托,来要求伊早日出嫁。他曾表示吴家少爷是在病,但病却不是如何厉害,据吴家双亲的意思,是希望伊能过去冲冲喜。当时伊的父亲听了,便有些踌躇,于是模糊地回答了他,就是说嫁妆恐预备不及,等想一想才决定。当晚伊的父亲便同了伊的母亲商议: “吴家要翠儿去冲喜,到底要不要答应他呢?”“我想还是迟迟,现在什么也预备不及;吴家少爷病既不厉害,何妨跟他说,等一等,两家都从容些。”伊的母亲说。“究竟吴家孩子病得怎样并不清楚,也许病得厉害。”“啊!”伊母亲很惊异地表情,“既然是这样,那么,还是迟一迟再说。”“女儿毕究是人家人,你不答应也不成话。”“那么,”伊的母亲深深地叹了气,“或就答应吴家,我想,当不会有什么——”第二天伊的事便决定了。又过了几天,伊的母亲便告诉了伊,但没有说到冲喜。伊很羞涩而且茫然,好像感觉到将孤零地向另一个的世界走去。“那么就要预备。明天就可以回人家的话。”伊上轿的时候到了。母亲自己很严肃地在神灵和祖宗的面前烧了香,然后将两只深色红烛燃起。女仆们在地下铺好了红毡。伊已妆扮齐备,于是由姑母和姨母引到堂屋,行辞家的礼仪。在奏乐与爆竹的声中,伊是辞开了二十年来朝夕不离的双亲。伊的啜泣的声音,使大家顿时变成了静默。母亲更是怅然了,好像是一只可爱的鸟从伊的怀中飞去,不由地落下了眼泪。“翠儿这婆家、我也倒放心,不过吴家孩子在病着——”母亲含了眼泪说。“太太还不知道,昨天吴家听差来,他说少爷听小姐去,病早好了呢。”老仆妇李妈站在一旁,突然憨笑着接了说。“这老东西,说话不三不四的!”姑母笑了申斥她。母亲也微笑对着姑母。虽然是觉得李妈的粗野,但话是吉利,却也很安慰。在香案上,左边的烛焰,竟黯然委谢了,好像是被急风催迫的样子;至于右边的,却依然明闪地发光。母亲的颜色惨白了。大家也凄然地对着。这右边的烛焰,愈颤动了,烛泪不停地流满了烛台。大家都感觉着,不幸将即刻来到。终于姑母在惊慌中想起了:悄悄地走到神灵的眼前,将双烛吹熄了。从此以后母亲的心中,时时刻刻,都不曾忘记伊的不幸的预兆。虽然伊出嫁才三四日,却以为是很久很久了。伊的哭声,在伊上轿时痉挛得尤其厉害,所以母亲的耳边,仿佛还听着那哭声。好像那盛礼,并不是喜事,是将女儿拖送到恶命运的领土去。 一天晚间,母亲同父亲说:“翠儿嫁了这几天,我的心神总是不安——好像就觉得吴家少爷的病很厉害。”“这不过是心里的疑惑,哪有的事?我们一生没有做过亏心事,难道只一个女儿就是这样不幸么?”父亲自信地说。这时候隐隐听着外面大门,有人紧急敲着,这声音是冷峭而且锐利,刺进伊的双亲的心中,都战栗了。不久,李妈没有表情地从外边来,蓦然地说:“吴家派人来送信,说新姑爷——申时去世了!”伊的双亲的心,是碎裂了。昏昏的灯光,笼罩了全室,好像有无数阴灵隐伏在这昏沉的阴影里。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十九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所描绘的乡土,是一个隔绝的、蒙昧的病态乡土,台静农始终在批判与怜悯的“矛盾”中艰难创作。B.小说开头,在期待着吴家少爷出殡的人群中,有些妇女“含了眼泪”怅望,同情怜悯着新寡妇的遭遇,这些人与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是有本质区别的。C.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先叙述吴家少爷出殡的场景,改变了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巧妙地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D.小说以乡风民俗为叙述主线,以场景展示为叙述模式,展示了吴家少爷出殡、翠儿婚事的商定、翠儿临嫁辞家和出嫁后父母的交谈等主要场景。7.文中画线处都写到“烛焰”,请结合小说内容理解其意蕴。8.简要分析“冲喜”这一习俗在小说中的作用。【答案】6.B7.①左边烛焰的委谢预示着吴家少爷生命将逝,右边明闪发光的烛焰则象征翠儿蓬勃鲜活的生命;②这颤动的不停流泪的烛焰暗示翠儿丧夫后的凄惨人生;③双烛的吹熄暗示翠儿的希望之火被“冲喜”这一封建陋俗残忍的人为扼杀了。8.①从情节来看,“冲喜”是小说的线索:吴家少爷身患重病要冲喜,翠儿父母商议女儿婚事为冲喜,翠儿出嫁完成冲喜,吴家报丧、少爷出殡意味着冲喜失败。②从人物来看,小说通过“冲喜”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被操控陷入绝境的可怜少女翠儿,固守礼教的家人,自私的吴家人,愚昧麻木的小镇人们。③从社会环境来看,“冲喜”反映了当时社会一种蒙昧、野蛮的风习。“冲喜”的不仅有吴家少爷,还有张家二少爷等等,人们将其视为“起死回生”的一味灵丹妙药。④从主题来看,“冲喜”陋习揭露了在父权、夫权封建宗法制度下,旧中国广大妇女毫无人身自由和尊严,被践踏,遭压迫的黑暗现实。 ⑤从艺术效果来看,“冲喜”以乐写悲,充满了讽刺意味。“冲喜”是一出让人肃穆凄楚的悲剧,反映这个社会的荒谬和悲哀。【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有本质区别”错,妇女们对翠儿的悲剧虽然也有哭泣,不过就是像祥林嫂同旁人讲阿毛的故事旁人陪着掉一把眼泪一样,依旧改变不了她们看客的本质,更何况前文还有“妇女们盼望更切”“上元节看春灯似的”。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烛焰”的丰富意蕴,注意结合其特征,由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进行分析。这里的“烛焰”具有象征意义。“左边的烛焰,竟黯然委谢了,好像是被急风催迫的样子”结合原文可知,这里的“烛焰”象征吴家少爷的生命,“黯然委谢”预示着吴家少爷生命将逝;“右边的,却依然明闪地发光”右边的“烛焰”象征着翠儿的生命,“明闪地发光”预示着年轻而鲜活的生命活力。“右边的烛焰,愈颤动了”“烛泪不停地流满了烛台”这“颤动”的烛焰,流淌的烛泪,象征翠儿即将年轻丧夫守寡的凄惨命运。“将双烛吹熄了”象征了吴家少爷生命逝去,同时随着丈夫的死去,被用来冲喜的翠儿的生活希望也落空了,年轻的生命面对的是凄惨的人生。【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冲喜”在小说中是指吴家少爷身患重病,按照习俗,吴家让翠儿出嫁,以这样的喜事来冲掉不好的运气。从情节结构看,“没想到将媳妇娶到家冲喜也无用”“按理冲喜是见效的”“为什么冲喜也无用呢”“去年张家二少爷不是冲喜冲好的么”“没有说到冲喜”,小说从吴家少爷去世写起,引出人们对“冲喜”的议论,再回笔写翠儿的出嫁,其间多次提到“冲喜”,可见,“冲喜”是小说的线索,串联了小说的情节,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塑造人物看,翠儿是为了给吴家少爷“冲喜”才急急忙忙出嫁,翠儿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匆匆出嫁,可见其可怜;吴家人以翠儿的出嫁改变自己儿子的命运,可见其自私;翠儿的父母谨守婚约,不顾女儿的命运,可见其保守;小镇上的人们作为出殡时的看客,可见其愚昧麻木。 从反映的社会环境看,“没想到将媳妇娶到家冲喜也无用”“吴家要翠儿去冲喜,到底要不要答应他呢?”“去年张家二少爷不是冲喜冲好的么?”小说所写的“冲喜”是当地一种流行的习俗,希望用这种方式改变命运,甚至起死回生。可见其社会风气落后、愚昧。从主题看,有着最为悲惨的人生命运的是被作为“冲喜”的翠儿,她没有知情权,没有反抗权,只能任由夫方和父方做主,揭示了女性的低下的社会地位和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暗现实。小说具有广阔而深刻的社会意义。从艺术效果看,“冲喜”最终演出了一场悲剧,“喜”与“悲”反差强烈,加重了悲剧的效果,使小说主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性。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进之楚王,闻其不宜子,恐又无宠。李园求事春申君为舍人。已而谒归,故失期。还谒,春申君问状。对曰:“齐王遣使求臣女弟,与其使者饮,故失期。”春申君曰:“聘入乎?”对曰:“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见乎?”曰:“可。”于是园乃进其女弟,即幸于春申君。知其有身,园乃与其女弟谋。园女弟承间说春申君曰:“楚王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今君相楚王二十余年,而王无子,即百岁后将更立兄弟。即楚王更立,彼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非徒然也,君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奈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之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心幸妾。妾赖天而有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封尽可得,孰与其临不测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园女弟谨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为太子,以李园女弟立为王后。楚王贵李园,李园用事。李园既入其女弟为王后,子为太子,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欲死春申君以灭口,而国人颇有知之者。春申君相楚二十五年,考烈王病。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崩,李园果先入,置死士,止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后入,止棘门。园死士夹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新生子者,遂立为楚幽王也。(选自《战国策·楚策四》,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奈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 B.君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奈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C.君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奈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D.君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奈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承间,意思是使离间计,“间”与“道芷阳间行”(《鸿门宴》)的“间”字含义相同。B.百岁,意思是死亡,是古代避讳用语之一,与后来用作祝福的“百岁”含义不同。C.益骄,意思是更加骄纵,“益”与“是故圣益圣”(《师说》)的“益”字含义相同。D.有身,意思是有身孕,“有身”与“且以汝之有身也”(《与妻书》)的“有身”含义相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园想把他的妹妹献给没有儿子的楚考烈王,却既担心妹妹不能给楚考烈王生子,又担心妹妹不会得到楚考烈王的宠幸,就先把妹妹献给了楚考烈王宠信的春申君。B.等到妹妹怀上了春申君的孩子,李园就和妹妹商量计谋。妹妹乘机劝春申君把自己献给楚考烈王,将来她的儿子被立为楚王,就是春申君的儿子做了楚王,春申君认可了这条计策。C.春申君把李园的妹妹献给楚考烈王后,李园的妹妹生下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她被立为王后;可李园不愿与春申君分享权力,就暗中养刺客想杀死春申君。D.楚考烈王病死后,李园率先入宫布置刺客埋伏在棘门内;当春申君来到棘门时,李园的刺客从门两边跳出来杀死了春申君,还灭了春申君的整个家族。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13.李园是怎样无所不用其极地攫取楚国权力的?请简要概括。【答案】9.B10.A11.C12.(1)春申君很担忧这件事,寻求宜于生子的妇人进献给楚考烈王,虽然进献了许多妇人,但最终楚考烈王也没能生儿子。(2)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而以羊替换牛的,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13.①李园先把妹妹献给楚考烈王最宠信的春申君。②李园和妹妹谋划,妹妹劝说春申君,把她献给楚考烈王。③楚考烈王死后,刺杀春申君,全面执掌楚国朝政。(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您担任国相的时间又长,难免对君王兄弟有许多失礼得罪之处。将来楚考烈王的兄弟如果真能登上王位,您将会身受大祸,又怎能保全相国的职位和江东的封地呢?现在我知道自己怀有身孕,旁人却谁也不知道。“君用事久”,是主谓句,结构完整,其后要断开;“多”修饰“失礼于王兄弟”,中间不能断,排除AC。“相印”是指丞相之印,做“保”的宾语,中间不能断,排除D。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承间,意思是使离间计”“‘间’字含义相同”错误。“间”字含义不相同。“园女弟承间说春申君曰”的“间”,机会;句意:李园妹妹趁机对春申君说。“道芷阳间行”的“间”,抄小路;句意:取道芷阳,抄小路走。B.正确。C.正确。“是故圣益圣”句意: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D.正确。“且以汝之有身也”句意:况且因为你有身孕了。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可李园不愿与春申君分享权力”错误。原文“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是说李园担心春申君把他的阴谋泄露了,也怕春申君更加骄纵,因而想刺杀春申君。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患”,担忧,忧虑;“求妇人宜子者”,定语后置,“求宜子妇人”;“卒”,最终。(2)判断句(非……也,表判断);第一个“爱”,动词,吝惜;“易”,替换,更换;“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句【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园乃进其女弟,即幸于春申君”可知,李园先把妹妹献给楚考烈王最宠信的春申君。从“知其有身,园乃与其女弟谋。园女弟承间说春申君曰……春申君大然之,乃出园女弟,谨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可知,让妹妹劝说春申君,把她献给楚考烈王。从“楚考烈王崩,李园果先入,置死士,止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后入,止棘门,园死士夹刺春申君,斩其头……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为楚幽王也”可知,楚考烈王死后,刺杀春申君,全面执掌楚国朝政。参考译文: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很担忧这件事,寻求宜于生子的妇人进献给楚考烈王,虽然进献了许多妇人,但最终楚考烈王也没能生儿子。这时赵国人李园想把自己妹妹献给楚考烈王,可是又听人说自己的妹妹并无生子之相,又担心将来妹妹得不到楚考烈王的宠幸。李园就请求当春申君的舍人。当上舍人不久,李园请假回家,又故意超过期限。回来见到春申君,春申君问他为什么迟到。李园回答说:“齐王派人来娶我的妹妹,我和使者喝酒,所以耽误了回来的时间。”春申君说:“送过聘礼了吗?”李园说:“还没有。”春申君说:“可以让我见一下令妹吗?”李园说:“可以的。”于是李园就把妹妹献给了春申君,她随即得到了春申君的宠爱。当李园知道妹妹有了身孕,就和妹妹商量了一个计谋。李园妹妹趁机对春申君说:“君王宠信您,就连他的兄弟也比不过您。现在您当楚国相国已经二十多年,可是楚考烈王还没有儿子,等到楚考烈王死后,必然拥立兄弟为王。假如楚王换人了,他必然重用自己过去亲信的人,您又怎么能长久得到宠信呢?不仅仅如此,您担任国相的时间又长,难免对君王兄弟有许多失礼得罪之处。将来楚考烈王的兄弟如果真能登上王位,您将会身受大祸,又怎能保全相国的职位和江东的封地呢?现在我知道自己怀有身孕,旁人却谁也不知道。我得到您的宠爱还不算久,假如能凭您的高贵身份而把我献给楚考烈王,那楚考烈王必然会宠爱我。万一我能得上天保佑生个儿子,那岂不是您的儿子做了楚王,到那时楚国的所有不尽在您的掌握之中吗,这和面对着不可猜测的罪过相比,哪一个更好呢?”春申君认为这话很对,就把李园的妹妹迁到一个秘密的地方,并向楚考烈王说进献李园妹妹。楚考烈王把李园妹妹招来后就非常喜欢她。后来果然生了一个男孩,而且男孩被立为太子,李园妹妹被立为王后。楚考烈王也很器重李园,因而李园也就掌握了朝政。 李园已经把自己的妹妹送入宫成了王后,妹妹所生的孩子又成了太子。他深恐春申君泄露内幕或者越发骄纵,因此就在暗中养着刺客,想杀死春申君灭口,不过楚国有很多人知道这件事。当春申君做楚国相国第二十五年时,楚考烈王生病了。过了十七天,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果然先入宫中,暗中在棘门内布置刺客。春申君后入宫,当春申君停在棘门时,李园的刺客从门两边跳出杀死春申君,然后将春申君的头割下丢到棘门外。同时李园又派人杀死春申君的全部家人。李园的妹妹,开始被春申君宠幸而怀孕,后又被送给楚考烈王,所生的孩子,被立为王,也就是楚幽王。(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注】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罢居金陵时所作。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盛赞金陵的繁华,“自古”点明作为帝都时间之久,“佳气”指帝王之气。B.上片末句借用李白诗句,描摹晋代贵族化为荒冢古丘的情形,饱含历史的沧桑感。C.“恣行”即随意走动,写出诗人的悠闲自在;“回头”一语双关,既实写也有暗指。D.全词上片以时间为主线,侧重咏史怀古;下片以空间为主线,侧重写登高所见所思。15.本词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均为金陵怀古之作,请分析两首词的怀古之情有何不同。【答案】14.C15.①《南乡子》把六朝兴盛与衰亡的历史看作是人生一梦,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作者借咏史抒发退隐后的孤寂之感。②《桂枝香》借古讽今,借六朝竞逐豪奢相继灭亡的历史,劝谏当朝奋起变革,切勿重蹈覆辙,表达了对政局的关心。【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写出诗人的悠闲自在”错误。“绕水游”是排遣心中的愁绪或不平事的一种办法,在这里,作者借这种典型的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无边愁绪。好在这种“绕水游”并不受外在任何事物的限制,可以“恣行”,随意地到处走走。但是,这是一种无奈的自由。故选C。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南乡子》上片怀古,盛赞六朝古都金陵的繁华。金陵自古以来是帝王居住的州城,郁郁葱葱气象万千。四百年的繁盛如今变成旧梦,晋代显赫一时的名士高官也早已入土作古。这历史的沧桑使人悲愁,末句“晋代衣冠成古丘”借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表达的是作者面对古都金陵而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作者借咏史抒发退隐后的孤寂之感。《桂枝香•金陵怀古》下阕怀古抒情。“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紧接着一声叹息,“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此语出自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现当时隋兵已临城下,陈后主居然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的可悲。这是亡国悲剧艺术缩影,嘲讽中深含叹惋。“悲恨相续”,是指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遗恨之余,嗟叹不已。“千古凭高”二句,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六朝旧事”二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去的毕竟去了,六朝旧事随着流水一样消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然景象,更不能再见到什么。更可悲的是“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融化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此句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借六朝竞逐豪奢相继灭亡的历史,劝谏当朝奋起变革,切勿重蹈覆辙,表达了对政局的关心。(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洵《六国论》中,用精妙的比喻形象地批判了六国的赂秦行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登岳阳楼》中写诗人孤舟飘泊,老弱多病,消息也听不到的可悲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设问的形式,并用夸张的手法写经霜的树林是被崔莺莺离别之泪染红的,表现了莺莺因为张生即将远离的无限感伤的心境。【答案】①.覆压三百余里②.隔离天日③.以地事秦④.犹抱薪救火⑤.亲朋无一字⑥.老病有孤舟⑦.晓来谁染霜林醉⑧.总是离人泪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覆、隔、事、犹、薪、晓、染、霜、醉。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飞盘运动,①,也能愉悦身心;投掷跳跃简单易学,入门门槛低,无论是健身老手还是运动小白都可参与;不同于健身操“一个人的孤单”,飞盘是强调团队合作、具备社交属性的“一群人的狂欢”……如此多热门标签加持,飞盘运动不火也难。对于飞盘,有人爱,②。一方面,出圈的飞盘吸引了很多跟风参与者,有人担心飞盘运动变了味,退化成单纯的摆拍素材;另一方面,一些飞盘活动在足球场中举行,使部分足球爱好者产生了被鸠占鹊巢的不满。作为一项全民健身运动,飞盘与马拉松、徒步、足球、广场舞等竞技项目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不应留存“鄙视链”。足球场是飞盘运动的比赛场地之一,在不影响各自活动时间的前提下各得其所、美美与共,是盘活健身场地资源的有益举措。③,很大程度源自其强大的社交和潮流属性,而这正是一项新兴运动勃发的起点。一项运动的发展,需要经历从“一拥而上”到“趋于稳定”的过程,其间离不开赛事的普及、规则的完善、产业链的发展。如今,抛向空中的飞盘,也需要经历这一“大浪淘沙”的过程,才能在离开顶点之后“接得稳”,留住“基本盘”。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飞盘与马拉松、徒步、足球、广场舞等体育运动一样,作为一项全民健身运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不应留存“鄙视链”。B.作为一项全民健身运动,飞盘与马拉松、徒步、足球、广场舞等体育运动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不应存在“鄙视链”。C.飞盘与马拉松、徒步、足球、广场舞等竞技项目一样,作为一项全民健身运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不应留存“鄙视链”。D.作为一项全民健身运动,飞盘与马拉松、徒步、足球、广场舞等竞技项目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不应留存“鄙视链”。19.“基本盘”本是经济领域术语,指公司所处的宏观经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情况。后引申指那些改不了、夺不走、丢不掉的东西。与此类似,“组合拳”源自拳击运动。请参考下面“组合拳” 运用实例,简述“组合拳”的本义和引申义。“组合拳”运用实例:减轻作业负担,点亮“多彩天地”;提供延时服务,彰显教育温度;丰富课后活动,培养健康少年。打好“组合拳”,推动“双减”落地见效。【答案】17.①既能锻炼身体②也有人很不满③飞盘之所以吸引人(或飞盘之所以迅速发展等)18.B19.示例:①“组合拳”属于拳击术语,指将不同拳法或同一拳法的不同套路组合起来,连续击打对手的一种拳法。②引申为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或实施的一整套步骤。【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从“也能愉悦身心”可知此处是说飞盘的作用,最基础的是锻炼身体,并且用“既能”与后面的“也能”呼应,可填:既能锻炼身体;②由后面的“有人担心飞盘运动变了味,退化成单纯的摆拍素材”“一些飞盘活动在足球场中举行,使部分足球爱好者产生了被鸠占鹊巢的不满”可知,有人对飞盘运动不满,可用“也”与前句承接,可填:也有人很不满;③由“源自”可知,这是在探讨飞盘吸引人或者发展迅速的原因,可填:飞盘之所以吸引人(或飞盘之所以迅速发展等)。【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不合逻辑,“徒步、广场舞”不属于“竞技项目”,可改成“体育运动”;搭配不当,“留存”改成“存在”。AC项语序不当,“作为一项全民健身运动”应放到最前面。全部改对的是B项。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先分析“基本盘”的表述,再仿照解释“组合拳”。“基本盘”本是经济领域术语,指公司所处的宏观经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情况。这是对“基本盘”本义的表述。然后分析“组合拳”,“组合拳”属于拳击术语,指将不同拳法或同一拳法的不同套路组合起来,连续击打对手的一种拳法。 后引申指那些改不了、夺不走、丢不掉的东西。这是对“基本盘”引申义的解释。分析“组合拳”的引申义,可借助所给材料:减轻作业负担,点亮“多彩天地”;提供延时服务,彰显教育温度;丰富课后活动,培养健康少年。这些是推动“双减”采取的多种多样的措施以及实施的一整套步骤。由此得出“组合拳”的引申义: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或实施的一整套步骤。(二)语言文字运用II在《红楼梦》研读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对相关回目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以贾府为主的四大家族从兴盛逐步走向衰败的过程,进而探究其衰败的原因。20.依据情节发展,将相关回目所对应的序号依次填入【甲】、【乙】、【丙】处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史太君两宴大观园②荣国府归省庆元宵③惑奸谗抄检大观园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21.对于贾府衰败的原因,探春曾言“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你是否同意探春的观点?请结合第20题相关回目中的具体内容,阐述理由。【答案】20.C21.同意。①贾府的后世子孙无法振兴家业。②贾府铺张浪费,经济问题严重。③家族内部倾轧,矛盾甚多。④家族管理混乱。【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相关情节、内容的能力。依据《红楼梦》的回目章节先后顺序,可知先是元妃省亲,再是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最后是抄检大观园。故甲处选②,乙处选①,丙处选③。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整体把握名著内容、主旨或观点的能力。 回答此题先要解释探春话的意思,即“探春认为家族不可挽回的没落,败局已定,一切都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再表明观点,结合回目章节的相关内容分析。赞同的可以从题目中给出的七个章节的内容分析原因:第一,王熙凤在协理宁国府中弄权营私,“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两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她包揽诉讼,徇私枉法以致逼死人命。“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中,探春虽然有治理贾府的才华,无奈只是一个女子,最终远嫁,而贾府其他男丁,诸如贾珍、贾琏之流,没有一个有管理家业的才华,由此可知贾府的后世子孙无法管理好家业。第二,元妃省亲和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展现了贾府繁华至极的场面,“太奢华过费了!”,连元妃都说“太奢华过费了!”,这样的铺张浪费为贾家的财尽埋下了伏笔。贾府铺张浪费,经济问题严重。第三,贾政笞挞宝玉背后的真正原因,写透了中国式家长的虚伪;探春理家时,她看出了贾府中巨大的浪费,家族内部倾轧,矛盾甚多。第四,抄检大观园是贾家走向穷途末路的一场“自杀式”行动,更是贾家迅速由繁华走向大厦将倾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投射出家族管理混乱。不赞同的也可以从题目中给出的七个章节的内容分析原因:第一,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表现出的精明强干,探春能够兴利除弊,这都都展现出贾府管理者精明强干;第二,元妃省亲中表现的繁华富贵、贾母两宴大观园中表现的贾家的繁盛;探春理家中表现的探春富有心机有远见的性格特征等都说明贾家内在是强盛的,人才济济、富贵繁华;第三,之所以覆灭是由于外在的原因,比如奸险小人的诋毁、元妃的突然死亡等原因。言之成理皆可。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庖丁解牛》中,庖丁遇到牛“筋骨交错”地方就避开,顺其自然,从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明知当时诸侯大都崇尚霸道,还是不遗余力地宣扬王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庖丁和孟子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安之若命,而后有为 人生常遇坎坷,唯有保持一颗处变不惊之心,于无声处沉淀磨练自己,对逆境安之若命,方能在无后有所作为。《庄子》有云“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因此他笔下的庖丁,也能顺其自然,游刃有余。这是一种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行随心动、心由境转,坦然面对人生风雨,不暗自嗟悼自怨自艾。正如苏东坡于黄州绵绵阴雨中吟唱“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正如钱锺书蹲于牛棚之中仍安然读书,甚至完成了皇皇巨著《管锥编》。古语有言“先穷后工”,这不仅适用于文学创作者,更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故当我们自觉身处生活深谷之中,无力有所作为的时候,不妨心平气和地先做好身旁小事,而不是自暴自弃,妄自菲薄。但安之若命,就真的是无所作为吗?对任何一位有志之士,都断然不是如此。尼采有言:“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看似无为者,实际正在蓄积力量,为的是将来的一鸣惊人。孟子曾言:“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仁人志士在困境之中保持着庄子所说的平静之心,以看似无为之心默默坚守正道。或如梅兰芳抗战期间蓄须而不为日伪演出,无为于艺术,有为于人格;或如董作宾在外人如火如荼抗战之际在偏远李村中完成巨著《殷历考》,无为于战斗,有为于文化;或如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在深远寂静之中为国铸剑,无为于个人,有为于国家……故曰:无为实为有为。若要有宏伟的成就,就必须有所舍弃,有所作为。庄子所言之安之若命的状态,往往意味着一种智慧的沉潜,而到了应当有所作为之时,这力量当如“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我们正立于时代的风口浪尖,强盛的国力使我们自感应有所作为。领袖的话铿锵有力——“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美好生活是干出来的”,从辽宁舰到蛟龙号,从高速铁路到神舟飞船、墨子号,中国已在国际舞台上大有所有。而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抓住机遇,以有为之心积极入世,为国家繁荣昌盛贡献一份力量。心如止水,厚积薄发,方能有为于天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共两句话,一句源于《庖丁解牛》,一句源于《齐桓晋文之事》。要读懂这两句话,应明晓两句话中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一句话中,“筋骨交错” ,是指解牛中遇到的难以分解的地方,以此喻指生活中的困难,具体而言,于个人而言,是生活成长中困难、纠结,学习上的困难,具体科目上的难题;于科研而言,是研发中的瓶颈,是技术的关卡;于社会而言,是社会中的难以处理的问题;与于国家而言,是发展中的阻碍、磨难、挫折。“避开”,是绕过难解之处,而不是一味地逃避、躲避。“顺其自然”,是遵循本来的样子,是指对规律的把握,顺应规律解牛。“避开”和“顺其自然”两者结合,可以理解为遇到困难时不蛮干,要懂得遵循规律。第二句话中的“明知”是指对事件提前的了解,知晓事件的难易程度、解决方法、价值意义,甚至是后果代价;“不遗余力”,是指全力以赴,“明知”是前提,“不遗余力”是践行过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对这句话的总结,“不可为”是达不到效果、实现不了目标,与“为之”形成对立,在对立中凸显出人的精神品质和意志:虽然明明知道自己的努力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暂时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仍然抱着飞蛾扑火的勇气,坚定地去有所作为。试题要求写作一篇议论文,写作时,要将两句话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可以侧重一方,一主一辅;也可以两者结合,分析其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果侧重一方,作为朝气蓬勃的当代青年学生,侧重于强调孟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民族精神,会使作文更大气。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比如,个人名利荣辱、生老病死,可以顺其自然,不违天命;但对事业的追求、对事关民族大义、家国命运的大事,则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因有对个人得失的顺其自然之心态,才能更专注于为不可为之事业;也正因为聚精会神于为不可为之事业,自然会看淡个人得失。立意:1.积极有为而不违背规律。2.迎难而上时要学会避其锋芒。3.面对规律要顺应自然,面对困境要“知其不可而为之”。4.处世有顺其自然之心,为国应有“有为”“敢为”之志。5.以顺其自然蓄势,方能成积极有为之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6-29 13:12:01 页数:21
价格:¥2 大小:82.8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