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重庆市渝东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诊断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东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诊断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渝东九校联盟高2024届(高二下)期中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食物链和食物网属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营养级是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各种生物的总和C.在生态系统中,细菌既可以作为生产者,也可以作为消费者或分解者D.大多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详解】A、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有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如硝化细菌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A错误;B、生态学上把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食物链和食物网属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B正确;C、在生态系统中,细菌既可以作为生产者,如硝化细菌,也可以作为消费者,如寄生细菌,也可以作为分解者如腐生细菌,C正确;D、大多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成分,D正确。故选A。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的去向包括细胞呼吸散失、流向分解者和流入自身粪便等B.食物链的营养关系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C.“桑基鱼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D.生态系统正常功能的维持可以不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答案】B【解析】【分析】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为:摄入的能量有两个去向:同化量+粪便量(粪便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流 向分解者的能量)。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能量传递效率=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该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详解】A、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去向包括细胞呼吸散失、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暂时未利用)的能量,不包括流入自身粪便的能量,A错误;B、食物链的营养关系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B正确;C、“桑基鱼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一般不能提高,C错误;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D错误。故选B。3.如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是100J/(cm2·a)B.该生态系统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可以被生产者同化利用C.图中D代表的是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至少为400J/(cm2·a)【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为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B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C为第二营养级用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为第二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E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详解】A、A为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B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故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是80J/(cm2·a),A错误;B、该生态系统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能被分解者利用,B错误;C、图中D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C错误;D、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流入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是80J/(cm2·a),则流经该生 态系统的总能量至少为80÷20%=400J/(cm2·a),D正确。故选D。4.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某同学根据某湖泊的能量流动图解,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IV营养级的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B.若该金字塔表示生物量金字塔,则不会出现倒置情况C.林中的昆虫和树的数量关系可能不符合该金字塔D.图中I、II、III、IV中不只包含一条食物链【答案】B【解析】【分析】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生物量金字塔。【详解】A、在生物富集作用过程中,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的含量越高,该生态系统中处于IV营养级的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A正确;B、一般情况下,生物量金字塔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金字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B错误;C、林中的昆虫和树的数量关系可能不符合该金字塔,如松树和松毛虫的关系,可能呈现倒金字塔,C正确;D、图中能量金字塔中的Ⅰ、Ⅱ、Ⅲ、IV分别代表四个营养级,在每个营养级中都包含多种生物,因此图中I、II、III、IV中不只包含一条食物链,D正确。故选B。5.如图为碳循环的示意图,a、b、c表示生态系统中的成分,①~⑤是相关的生理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B.缺少类群c,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进行C.碳在②③④⑤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图中缺少了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①是光合作用的过程,②表示捕食关系,③表示动植物遗体流向分解者,④表示动植物呼吸作用,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详解】A、大力增强过程①光合作用可减少大气中CO2,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A正确;B、c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若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B正确;C,碳在②③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④⑤过程中以CO2的形式传递,C错误;D、大气中CO2主要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所以图中缺少了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C。6.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声音刺激可以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并促进花青素的积累,进而调控果实的成熟。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材料中的声音属于物理信息B.利用信息传递可以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D.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只能在同种生物之间传递【答案】D【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 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调节生物的之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B、利用信息传递可以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产量,如利用灯光提高鸡的产蛋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利用黑光灯诱捕害虫,B正确;C、化学信息可以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如动物间交尾和捕食,C正确;D、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既可在同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也可在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D错误。故选D。7.重庆彩云湖原本是城市边缘的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凼,经过规划设计、生态净化水处理,人们将山地地形空间与湿地景观有机结合形成“立体湿地”,通过梯田、溪流、塘的多重水体治理净化水源,为各种鸟类昆虫等提供栖息地,对城市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彩云湖湿地公园现已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彩云湖中能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B.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C.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D.与自然湿地相比,该湿地的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弱【答案】B【解析】【分析】一般而言,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详解】A、彩云湖中细菌和真菌多属于分解者,分解者能降解有机污染物,A正确;B、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而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B错误;C、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一般而言,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C正确;D、与自然湿地相比,该湿地的生物种类相对较少,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弱,D正确。故选B。8.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A.设计实验证明雌蛾能够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配,可分成A、B两组,一组用纱窗罩住雌蛾,另一组用玻璃罩罩住雌蛾 B.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实验中可以用碘液或斐林试剂来检测因变量。C.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时,应将对照组土壤灭菌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D.“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要考虑系统内组分,若分解者数量不够则生产者最先出现营养危机【答案】C【解析】【分析】实验设计时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材料要易得,操作过程要规范。【详解】A、性外激素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要证明雌蛾能够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配,一组实验用纱窗罩住雌蛾,另一组用玻璃罩罩住雌蛾,使得性外激素无法散发到空气中,阻断信息的传递,两组实验形成对照,A正确;B、本实验中因变量为淀粉分解后生成物的量或淀粉剩余量,因而可以用斐林试剂或碘液来检测,B正确;C、该实验对照组土壤不做处理,实验组土壤进行灭菌处理,C错误;D、若分解者数量太少,则产生的无机盐少,最先出现营养危机的是生产者,D正确。故选C。9.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环境影响就越大B.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时表现为生态盈余C.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D.臭氧层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详解】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A正确;B、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承载某种个体存在的最大数量,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时表现为生态盈余,B正确;C、人口剧增以及人类活动会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加剧水资源短缺危机,C正确;D、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氯氟烃、哈龙等物质,加速了臭氧层的破坏,D错误。故选D。10.2022年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下列关于生物多样 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人们对某些生物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其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自身独立进化的结果D.栖息地的碎片化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降低遗传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易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详解】A、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A错误;B、人们对某些生物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其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B错误;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错误;D、栖息地的破碎化会形成很多小的种群,会减少个体间的交配、繁殖的概率,从而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导致遗传多样性的降低,D正确。故选D。1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是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B.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要多措并举C.“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循环原理D.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问题【答案】A【解析】【分析】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1)问题:矿区土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2)对策: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关键是植被恢复及 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3)案例: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详解】A、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A错误;B、生态工程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如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可通过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的干扰,依靠自然演替等恢复其功能,B正确;C、“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系统中的物质迁移和转化,体现了循环原理,C正确;D、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及收入等,遵循了生态工程建设的整体原理,D正确。故选A。12.下列有关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果醋发酵时必须保证氧气充足B.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腐乳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酵母、曲霉和毛霉等D.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答案】D【解析】【分析】1、果酒制作过程中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30℃,pH最好是弱酸性。2、酸奶和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3、腐乳的制作原理:参与腐乳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适宜温度为15℃~18℃;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果醋发酵的菌种醋酸菌是需氧型细菌,发酵时必须保证充足的氧气,A正确;B、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正确;C、参与腐乳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C正确;D、果酒制作的菌种为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D错误。故选D。13.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可制成固体培养基 B.所有培养基中都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基本的物质C.培养霉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至酸性D.培养基可用于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答案】B【解析】【分析】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种和氧气的要求。【详解】A、培养基中的凝固剂琼脂,通常在98℃以上熔化,44℃以下凝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琼脂制成的固体培养基,A正确;B、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物质,但并不是所有培养基中都含有碳源或氮源,如筛选自养微生物时不需要添加碳源,B错误;C、培养霉菌时需将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是微碱性,C正确;D、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可以用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者积累其代谢产物,D正确。故选B。14.下列对常用的无菌操作的描述,错误的是()A.高压蒸汽灭菌既能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也能杀死芽孢等休眠体B.实验中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接触C.高温导致蛋白质变性,故不能用湿热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D.接种前、后都要灼烧试管口【答案】C【解析】【分析】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①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②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③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详解】A、灭菌是可以较为彻底的杀灭微生物,高压蒸汽灭菌既能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也能杀死芽孢等休眠体,A正确; B、为保证无菌操作,实验中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接触,B正确;C、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方法是湿热灭菌,通常是高压蒸汽灭菌法,C错误;D、接种前、后都要过火灼烧试管口,通过灼烧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故选C。15.科研人员尝试筛选能降解苯丙氨酸的乳酸杆菌,用于生产苯丙酮尿症(PKU)患者可安全食用的酸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筛选苯丙氨酸降解菌的培养基中应以苯丙氨酸作为唯一氮源B.为减小实验误差,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平板应涂布均匀C.本实验中还需设置不接菌种的空白对照,目的是排除杂菌污染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D.使用接种环将苯丙氨酸降解菌接种于平板,培养一定时间后统计活菌数【答案】D【解析】【分析】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1)稀释涂布平板法(间接)。①当样品的稀释庋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②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来推测样品中大约含有的活菌数。(2)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详解】A、筛选苯丙氨酸降解菌的培养基中应以苯丙氨酸作为唯一氮源,不能利用苯丙氨酸的生物不能在该培养基上正常生长,A正确;B、为减小实验误差,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平板应涂布均匀,若涂布不均匀会导致菌落重叠,导致统计实验结果误差较大,B正确;C、本实验中还需设置不接菌种的空白对照,目的是排除杂菌污染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和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C正确;D、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菌体计数,需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D错误。故选D。16.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总书记关于“大食物观”的讲话,为未来我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下列有关发酵工程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A.使用基因工程改造的啤酒酵母,可以提高啤酒的质量和产量B.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既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也可制成微生物饲料C.在食品工业中使用的酶制剂都是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D.发酵工程可生产抗生素、维生素、动物激素、胰岛素、重组乙肝疫苗等 【答案】C【解析】【分析】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安全,原料简单、污染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的产物。发酵工程在医药、食品、农业、冶金、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详解】A、转基因产品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成本,A正确;B、单细胞蛋白是指利用发酵工程获得的大量的微生物菌体,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例如用酵母菌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也可制成微生物饲料,例如在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可以提高饲料的品质,动物食用后能提高免疫力。B正确;C、在食品工业中使用的酶制剂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的,C错误;D、生产抗生素、维生素、动物激素、胰岛素、重组乙肝疫苗等属于发酵工程在医学工业上的应用,D正确。故选C。1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具有全能性,而配子不能表现出全能性B.植物体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需的全部基因,因此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随时能表现出全能性C.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表现出全能性D.花粉培育成单倍体植株、玉米种子发育成完整植株这两个过程均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详解】A、配子也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花药离体培养证明配子也具有并且能表现出全能性,A错误;B、植物体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需的全部基因,但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在离体状态下才能表现出全能性,B错误;C、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表现出全能性,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 胞中的基因会选择性表达,C正确;D、花粉培育成单倍体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但玉米种子发育成完整植株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C。18.南方水果基地为了快速培养甘蔗,拟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图是该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外植体经消毒后需用无菌水多次冲洗,以避免消毒剂长时间作用而产生毒害作用B.整个培养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营养条件,不需要光照C.B先通过脱分化得到A,再通过再分化得到CD.生根、生芽时,培养基只需要α-苯乙酸生长素类调节剂【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详解】A、外植体经消毒后需用无菌水冲洗,防止消毒剂长时间作用于外植体而产生毒害作用,A正确;B、整个培养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营养条件,其中脱分化不需要光照,但再分化需要光照,B错误;C、B愈伤组织先通过再分化得到C,再通过再分化得到A,即先诱导生芽、再诱导生根,因为先生芽有利于生根,C错误;D、生根、生芽时,培养基既需要生长素类调节剂又需要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只是不同阶段二者的比例不同,D错误。故选A。19.白菜、甘蓝均是二倍体植物。如图是“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利用离心、电融合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B.植物体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原生质体融合C.上述过程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得到的“白菜—甘蓝”幼苗具有可育性D.与传统的有性杂交相比,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等障碍【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等)和化学法(聚乙二醇等)。【详解】A、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融合等,也可用化学试剂如聚乙二醇进行诱导融合,A正确;B、植物体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形成新的细胞壁,B错误;C、最终得到的植株相对于白菜、甘蓝,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异源四倍体,由于染色体数目是偶数,故“白菜—甘蓝”幼苗具有可育性,C正确;D、有性杂交不能突破生殖隔离,通常需在同一物种之间进行,与传统的有性杂交相比,细胞融合技术优越性在于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D正确。故选B。20.植物细胞工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①脱毒苗是利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而获得的抗病毒植株②利用花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可作为研究遗传突变的理想材料③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紫草宁时,不必把外植体培养成完整的紫草植株幼苗④同一植株的不同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新个体一定是同物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详解】①植物茎尖没有病毒,脱毒苗是利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而获得的无病毒植株,非抗病毒植株,①错误;②由于大多数单倍体植株的细胞中只含有一套染色体,染色体加倍后得到的植株的隐性性状容易显现,因此它是研究遗传突变的理想材料,②正确;③在工厂化生产紫草宁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培养出愈伤组织,再对愈伤组织进行培养,不需要培养出完整的紫草植株,③正确;④同一植株的不同细胞如花粉细胞与体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新个体存在生殖隔离,是不同物种,④错误。综上,①④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21.忠县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由皇华岛、钟溪河、甘井河组成,公园内有苏铁、银杏、水杉、金养麦等湿地水生植物,还有中华鲟、达氏鲟、胭脂鱼、普通游隼、红腹锦鸡、红嘴鸥等动物,三峡水库蓄水后这里已是鸟类越冬乐园。回答下列问题:(1)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群落,食物网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红嘴鸥在忠县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越冬的过程中,同化的能量部分用于自身__________,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进行的。若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能力。【答案】(1)①.不能②.分解者③.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生长、发育和繁殖(3)①.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②.食物链、食物网③.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分析】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小问1详解】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小问2详解】生物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小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小问3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在遭到破坏后能自行恢复。22.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应采取节约使用、综合利用,避免浪费和破坏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桑基鱼塘是珠三角地区人民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将种桑和养鱼配合生产而形成的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模式。图1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图2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图1中D可表示为__________的能量。(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来看,图2中乙、丙都属于__________,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3)假设图2中丙的能量4/5来自甲,1/5来自己,那么丙每增加2Kg,至少需要消耗甲__________Kg。(4)该生态工程将植物残渣、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充分利用,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桑树经常发生虫害,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杀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适宜光周期的刺激下,鱼塘中某些浮游植物会开花,光照对这些浮游植物来说是一种__________信息,该实例体现的信息传递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②.流向蚕的能量 (2)①.消费者②.捕食和种间竞争(3)18(4)①.循环②.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5)①.物理②.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和异种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小问1详解】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总光合作用固定的A;图1中D可表示为流向蚕的同化量。【小问2详解】图2中甲为生产者,乙、丙为消费者;乙、丙都捕食甲,为种间竞争关系;丙捕食乙,为捕食关系。【小问3详解】假设图2中丙的能量4/5来自甲,1/5来自乙,那么丙每增加2Kg,按照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消耗甲为2×4/5÷20%+2×1/5÷20%÷20%=18Kg。【小问4详解】该生态工程将植物残渣、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充分利用,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杀虫的目的是使生态系统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减少向害虫的输入。【小问5详解】光照是一种物理信息;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影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23.某兴趣小组为寻找在土壤中能降解有机化合物X(仅含C、H、O三种元素)的细菌,先将有机化合物X埋到土壤中,一段时间后,在埋填物附近取土壤,做成浸出液,按如下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1)微生物实验中,为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实验培养基的配制中,需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3)若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在进行下一区域划线前要将接种环__________。操作时,在第二 次及以后的划线,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小组在5个平板培养基上用另一种接种方法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浸出液0.1mL,其菌落数依次为215个、237个、184个、196个、321个,则1mL该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的活菌数大约为__________个。(5)实验中是用菌落数来代表活菌数,但其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小,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2)有机化合物X##化合物X(3)①.灼烧并冷却②.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4)2.08×109(5)当2个或多个细菌连接在一起时在培养基上形成的是一个菌落【解析】【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寻找在土壤中能降解有机化合物X的细菌,所以需以有机化合物X作为唯一碳源。图中所示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小问1详解】微生物实验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无菌操作,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小问2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寻找在土壤中能降解有机化合物X的细菌,所以需以有机化合物X作为唯一碳源。【小问3详解】平板划线的方法接种时,在进行下一区域划线前要将接种环灼烧并冷却。操作时,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可以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小问4详解】该小组在5个平板培养基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浸出液0.1mL,其菌落数为215、237、184、196、321,30~300的符合要求,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C÷V)×M,则1mL该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的活菌数大约为(215+237+184+196)/4×10×106=2.08×109个。【小问5详解】由于2个或多个细菌连接在一起时在培养基上形成的是一个菌落,因此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24.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40%~60%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已知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葡萄糖等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 时,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而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这些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表)。回答下列问题:酵母膏无机盐淀粉纤维素粉琼脂刚果红溶液水培养基甲+++++++培养基乙+++-+++注:“+”表示有,“-”表示无(1)据表判断,培养基__________可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纯培养,制备培养基要进行倒平板操作,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①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②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与__________试剂产生__________的颜色深浅可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葡萄糖的生成量可表示酶活性大小。③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B、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浓度相同。④实验步骤:a.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2、3、4;b.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管号试剂/mL1234蒸馏水1.41.41.41.5pH为7.5的缓冲液0.20.20.20.2纤维素悬浮液0.30.30.30.3微生物A提取液0.1———微生物B提取液—0.1——微生物C提取液——01— 总体积2.02.02.02.0c.将上述四支试管在适宜温度下水浴保温lh;d.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检测试剂摇匀后,将试管在50~65℃水浴中加热2min;e.观察比较四支试管的颜色变化及其颜色深浅。⑤实验结果:项目微生物A提取液微生物B提取液微生物C提取液颜色深浅程度++++++⑥分析讨论: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甲②.其含有纤维素粉和刚果红溶液,可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时,红色复合物消失(2)防止培养皿盖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3)①.斐林试剂②.砖红色沉淀③.微生物B④.微生物B提取液对应的颜色程度最深,说明其产生的酶的活性最高【解析】【分析】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实验原理:①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小问1详解】由表可知,培养基甲含有纤维素粉和刚果红溶液,可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后红色复合物消失,所以其可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小问2详解】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防止培养皿盖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小问3详解】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斐林试剂能与葡萄糖产生砖红色反应,用颜色的深浅可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微生物B提取液颜色最深,说明其催化产生的葡萄糖最多,可推知对应的酶活性最高,其最有开发价值。25.科学家设想培育出种地上能结番茄、地下能结马铃薯的作物。有人运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设计了育种新方案(下图)。(1)在自然状态下不能通过杂交育种获得番茄马铃薯的原因是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上述培育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植物细胞工程技术?__________,涉及的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关上述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①过程的目的是去除细胞壁,采用酶解法B.②过程可以采用灭活的病毒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C.④⑤过程均需要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下培养D.⑥过程获得的杂种植株同时含有番茄和马铃薯的遗传物质(3)植物体细胞杂交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生殖隔离②.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组织培养③.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2)AD(3)培育出杂种植株【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去壁所用的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原生质体融合所用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再生细胞壁形成杂种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番茄-马铃薯”幼苗。【小问1详解】由于番茄和马铃薯不是同一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远缘杂交不亲和,导致自然状态下不能通过杂交获得番茄马铃薯。在“番茄-马铃薯”的培育过程中,运用了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小问2详解】A、由图可知,①过程的目的是去除细胞壁,采用酶解法,去壁所用的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A正确;B、②表示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激等,化学法一般 是用聚乙二醇,B错误;C、④表示脱分化,⑤表示再分化,需要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其中脱分化不需要光照,C错误;D、⑥过程获得的杂种植株是通过体细胞杂交获得的,其同时含有番茄和马铃薯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AD。【小问3详解】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重庆市渝东六校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联合诊断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东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带解析)
重庆市渝东六校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带解析)
重庆市渝东六校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带答案)
重庆市渝东六校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PDF版带答案)
重庆市渝东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联合诊断试卷(Word版含解析)
重庆市渝东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东六校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东六校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高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6-28 05:30:02
页数:21
价格:¥2
大小:360.5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