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长春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2023年5月本试卷分四部分,共150分,共5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人画是具有“文人气”的画,它具有人文价值的追求,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中国传统顶尖大师的文人画,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现的纯粹美,在这个世界上,或许只有宁静高贵的希腊雕塑、深沉阔大的欧洲古典音乐才能与之相比。推动传统文人画发展的根本因素,在于“真”:一种是外在形象的真实,一种是生命的真实。画家将笔墨、丘壑、气象三者融为一体,使之呈现出一种超越形式的思考,变形似的追求。画作是重视性灵传达的文人画家间“交谈”的“语言”。这套语言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题材语言,一山一水就是他们的语言,莽莽的历史中蕴藏着的无限的人和事也成为他们的语言;二是笔墨的程式化,如董源模式,是一套裹孕着披麻皴、江南山水特征、空灵的世界等内容的传统模式,米家山水又是以水晕墨染、体现空蒙迷离视觉效果的一套模式;三是境界的程式化,如画境的荒寒,自北宋以来便成为文人画着力表现的气韵特点,云林的寂寞,也成为明清画人效仿的程式。文人画不是对“目”而是对“心”的,也就是说,它不是画给你看的,而是让你融入其中而获得生命的感悟。视觉性使人容易停留在具体的图像世界里,这与文人画所主张的境界创造、生命呈现的观点不合;视觉性的空间容易启发人由具体的事象引起想象活动,使人受到情理世界的裹挟,这也与文人画追求的超越境界不合。文人画致力于创造一种“生命空间”,“生命空间”是一种绝对空间形式,“惟恐有画,是谓能画”就是对空间性的超越。物理学上也有“绝对空间”的概念,但“绝对空间”仍然是一种具体空间形式,只不过是一种永恒存在、处处均匀、永不移动的空间。文人画的根本旨归在于脱略具体空间,反映内在生命的逻辑。为了追求永恒的真实,对时间性的超越是其必然路径。非时间性,并不代表对历史的忽略,正相反,文人画有一种强烈的“历史感”,一种超越历史表象的深沉历史感受。文人画从总体气质上可以说是“怀古一何深”。文人画推重的“无画史纵横气息”,就是强调绘画的根本在于创造,而不在于记录。文人画家要到历史表象的背后去发现真实,发现真正的“历史”——一种深沉的“历史感”。 总之,文人画是一种超越形式的绘画,画家通过程式化、非视觉性、非时间性等文法显现出其生命真实的人文价值。有些作品即使不再存世,所包含的创作者和接受者的生命省思依然可以给人以生命启发。(摘编自朱良志《传统文人画的人文价值》)材料二:宋画无论内容或形式,都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美学传统。诗意追求和细节真实的同时并举,与诗文发展趋势相同,日益成为整个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准则。元画却与宋画有极大不同,最明显的是社会急剧变化带来的审美趣味的变异。蒙古族进据中原,一部分士人放弃“学优则仕”的传统道路,把时间、精力和情感寄托在文学艺术上,山水画也成为这种寄托的领域之一。随着赵宋王朝的覆灭,山水画的领导权终于落到在野士大夫手中,自此“文人画”正式确立。所谓“文人画”,当然有其基本特征。首先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可说是形似与神似、写实与诗意的融合统一。但形与神、写实与诗意这对矛盾的继续发展,在元代这种社会氛围和文人心理的条件下,便使后者绝对性压倒前者而直接表露,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次要地位,更强调主观的意兴心绪。中国绘画中一贯讲求的“气韵生动”的美学基本原则,到这里不再放在客观对象上,而完全是放在主观意兴上。对笔墨的突出强调,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更在于描画的线条、色彩,亦即笔墨。笔墨不仅是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和兴味。任何逼真的摄影之所以不能替代绘画,其实正在于后者有笔墨本身的审美意义在。它不是自然界所具有,而是经由人们长期提炼、概括、创造出来的美。赵孟頫说:“石如飞白木如籀[注],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画师、书家兼诗人,一身三任焉,自兹成为对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基本要求和理想。从元画开始的另一中国画的独有现象是画上题字作诗,以诗文来直接配合画面,相互补充和结合,这是唐宋都没有的。唐人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一线细楷,但决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影响对画面的欣赏。元人则大不同,画面上的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了很大画面,画家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既是使书、画两者以同样的线条美来彼此配合呼应,另一方面又是通过文字所明确表述的含义来加重画面的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因之“元人工书,虽侵画位,弥觉其隽雅”。与此同时,水墨画也就从此压倒青绿山水,居于画坛统治地位。虽然早有人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粹,是故运墨而五色俱,谓之得意”(《历代名画记》),但真正实现这一理想的是讲求笔墨趣味的元画。正因为通过线的飞沉涩放,墨的枯湿浓淡,点的稠稀纵横,皴的披麻斧劈,就足以描绘对象,托出气氛,表述心意,传达兴味观念,从而也就不需要也不必去考虑如何真实于自然景物本身的色彩的涂绘和线形的勾勒了。 《渔庄秋霁图》倪瓒既然重点已不在客观对象的忠实再现,而在精炼深永的笔墨意趣,画面也就不必去追求自然景物的多样或精巧,而只在如何通过某些自然景物以笔墨趣味来传达出艺术家主观的心绪观念就够了。画面景物可以非常平凡简单,但意兴情趣却很浓厚。(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注]籀(zhòu),大篆的一种,和“飞白”“八法”同为书法用语。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人画的“非视觉性”使欣赏者不易受现实世界和情理世界裹挟,从而领略其“生命空间”。B.中国传统文人画表现出了宁静高贵、深沉阔大的纯粹美,呈现出超越外在形象的人文价值。C.宋画丰富了民族美学传统,诗意追求和细节真实并举日益成为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准则。D.唐宋画作虽有题款或细楷,但有意识地使字和诗成为整个构图的重要内容却自元朝开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人画“非时间性”的特点是由其追求真性的思想决定的,为追求永恒的真实,超越历史是必然路径。B.文人画在题材等方面要有一定的程式化,方能满足画家之间的性灵的传达,否则就无法完成思想的交流。C.北宋《千里江山图》于青绿中间以赭色,表现了山水的秀丽壮美,实现了“运墨而五色俱”的创作 理想。D.受政治环境影响,山水画领导权元时落入在野士大夫手中,自此“文人画”才正式确立,这和材料一的说法并不矛盾。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白阳说:“山水作正艰,变幻初无形。闭户觅真意,展转复失真。”B.倪瓒说:“爱此风林意,更起丘壑情。写图心闲咏,不在象与声。”C.陈师曾说:“文人画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D.唐志契说:“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4.请分析材料中两处画线部分的论证效果。5.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而尤以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最负盛名。《渔庄秋霁图》是倪瓒五十五岁时的代表作品,充分展现了他成熟时期的典型画风。请根据材料二,简析该图所体现的元代文人画典型特色。【答案】1.B2.D3.C4.①第一处:对比论证,将文人画创造出的“绝对空间”和物理学“绝对空间”概念进行比较,鲜明论证文人画的旨归在于脱略具体空间,反映内在生命逻辑、获得生命感悟的观点。②第二处:引用论证,通过引用赵孟頫的诗,论证了绘画的美更在于描画的线条、色彩的观点,极具权威性、说服力。5.①文学趣味异常突出,更强调主观的意兴心绪。(可根据第二段,从神似、诗意、强调主观的意兴心绪等角度分析)②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可根据第三段,从画面角度分析,如画面构成等)③画上题字作诗,以诗文来直接配合画面。【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中国传统文人画表现出了宁静高贵、深沉阔大的纯粹美”错。由材料一第一段“中国传统顶尖大师的文人画,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现的纯粹美,在这个世界上,或许只有宁静高贵的希腊雕塑、深沉阔大的欧洲古典音乐才能与之相比”可知,“宁静高贵”指的是希腊雕塑,“深沉阔大”指的是欧洲古典音乐,不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特点。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A.“为追求永恒的真实,超越历史是必然路径”错。由材料一第四段“为了追求永恒的真实,对时间性的超越是其必然路径。非时间性,并不代表对历史的忽略,正相反,文人画有一种强烈的‘历史感’,一种 超越历史表象的深沉历史感受”可知,“追求永恒的真实”,其必然路径不是超越历史,而是对时间性的超越,它是有强烈“历史感”的。B.“在题材等方面要有一定的程式化,方能满足画家之间的性灵的传达,否则就无法完成思想的交流”错。由材料一第二段“画作是重视性灵传达的文人画家间‘交谈’的‘语言’。这套语言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题材语言……二是笔墨的程式化……三是境界的程式化”可知,题材语言等方面的程式化是“画家之间的性灵的传达”呈现出来的不同层次,这里条件关系错误,“否则”一词表述绝对。C.“表现了山水的秀丽壮美,实现了‘运墨而五色俱’的创作理想”错。北宋的《千里江山图》是青绿山水画,由材料二第五段“但真正实现这一理想的是讲求笔墨趣味的元画”可知,实现“运墨而五色俱”创作理想的是“元画”,而不是北宋《千里江山图》。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文人画是具有‘文人气’的画,它具有人文价值的追求,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C.“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强调了书法对文人画的价值。不能支持材料一的观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第一处:“文人画致力于创造一种‘生命空间’”“‘生命空间’”是一种绝对空间形式,将两种形式的概念进行对比,所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鲜明准确地论证了文人画旨归在于脱离具体空间,反映内在生命逻辑、获得生命感悟的观点。第二处:引用赵孟頫所说的名言,这是采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主要论证的是本段开头“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更在于描画的线条、色彩,亦即笔墨”的观点。引用名人名言使得文章更具权威性,极具说服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能力。“文人画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气韵之间”这两句话是在强调文人画主要以气韵为主,着力表现气韵。材料二第三段“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更在于描画的线条、色彩,亦即笔墨。笔墨不仅是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和兴味”可以看出“气韵”是文人画笔墨精神的境界和兴味。材料二第二段“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次要地位,更强调主观意兴心绪。中国绘画中一贯讲求的‘气韵 生动’的美学基本原则,到这里不再放在客观对象上,而完全是放在主观意兴上”可以看出中国绘画中一贯讲求“气韵动”的美学原则,淡化形似与写实,更强调主观的意兴心绪。材料二最后一段“在精炼深永的笔墨意趣,画面也就不必去追求自然景物的多样或精巧,而只在如何通过某些自然景物以笔墨趣味来传达出艺术家主观的心绪观念就够了。画面景物可以非常平凡简单,但意兴情趣却很浓厚”可知画面不追求自然景物的多样或精巧,而追求以笔墨趣味来传达出艺术家主观的心绪观念。(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快嘴王李海庆“快嘴王”这名号可不是白来的,一分钟能从他的嘴里蹦出多少个字儿来,没有人数得过来,蹦出那些字儿像珠子一样噼里啪啦地散落,纵是你多长个耳朵,也会有收不到的音儿。偌大一个说书的场子,快嘴王一出场,扇子一摇,醒木一拍,全场顿时敛起声,针鼻大的气儿都不会出了。旧社会牡丹江老道巷子这地儿,各色人等混杂其中,这说书场子更是囊括林林总总,没名没号的且不论,有头有脸的坐成了片,能把这么大个场子震得住,且让你的喜怒哭笑任由摆弄,非快嘴王莫属了。快嘴王高挑个儿,人群中一站,本是高人一头,看官们坐在台下,又会矮人一截。仰头,伸脖,目不斜视,一场下来,看官们的脖子都酸了吧唧的,怪只怪快嘴王这张嘴了得,隔着八百年的事都能说得活灵活现的,更让你听得如醉如痴。台下靠台子的地方摆了两排八仙桌,旁边摆着十来把太师椅,能坐在太师椅上听书的,自是老道巷子不一般的炮儿,是走黑道的走白道的且不论,人一屁股往那儿一坐,店伙计就会上前来,屁颠屁颠地给人家端茶倒水。大耳周就是前排听书的常客。大耳周坐下后,跷起矮粗腿,摇着纸折扇,时而喝下一口浓茶,时而冒出一句粗话,一把太师椅,硬是让他坐得地动山摇,吱吱直响。大耳周在日本关东军当差,认日本人当干爹,背上背的匣子枪,就是日本人亲手送给他的。而快嘴王一张嘴就是两样子的了,大耳周立马销了声,歪着胖脸,眯眼盯住快嘴王,竖起肥大的耳朵,生怕遗落了一个字。就有人传得非常邪乎了,快嘴王说书场子上讲过的段子,大耳周听过后,回去跟姨太太重述一遍,竟不差毫厘。大耳周这异人之处是否真实,且不去考证,有一件事是确有其事—— 大耳周充当了日本人手底下的鹰犬,支楞着大胖耳朵四处探听消息,搜罗情报,把打听到的信儿,全盘汇报给日本人,因而博得了日本人对他的信赖,让他在关东军里挂了个衔。大耳周成了老道巷子的土皇帝,只要手头一紧,随手把匣子枪往谁家的店铺柜台上一放,店铺老板就会麻溜儿地掏出银票来,且必须满脸堆笑,苦着脸还不成,啪啪两个嘴巴会让你哭不出腔来。老道巷子这地儿,活生生地被搅成了一摊烂泥。大耳周四处吃白食,偏偏独好听书这一口儿,他来听书,专挑快嘴王的场子。快嘴王随意吐出一串儿话,钻进大耳周的耳朵,就会让大耳周稀罕得不得了——这快嘴王除了银票不会印,没有他不知道的事儿啊,胸中皆智慧,腹内藏乾坤呢!快嘴王说书的时候,满眼冒光,环视四周,独独不往大耳周那儿扫上一眼,权当大耳周坐着的地儿是白地。这些天,大耳周不光自己听,还唤了自己的爪牙来听,说书场子本来就挤得慌,这一下子里三层外三层地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周遭散发着的汗臭味,久久挥之不去。有一天,《曹刿论战》《伍子胥过关》《岳飞大战朱仙镇》——接连的这三个段子,一次又一次把说书场子推向高潮,看官们直呼过瘾,全力叫好。就在看官们期待快嘴王会拿出更出彩的活儿的时候,却再未见到快嘴王的身影,竟不知其去向。一股股热浪之后,却瞬间退潮,大家未免落寞。又让人咋舌的是,自快嘴王没了身影之后,大耳周在老道巷子也消失了踪迹。老道巷子一下子没了两个人。两个消息一好一坏,让人一喜一忧。本是扑朔迷离的事儿,更添了些许虚无缥缈的猜想。有人说,快嘴王向东投奔了抗日联军,临走送大耳周上了西天;也有人说,大耳周是个耳朵贼拉灵的汉奸,探听到快嘴王和抗联军队有联系,便加紧了对说书场子的盯防,可毫无收获,未见快嘴王和任何人接触;更有人说,快嘴王把日本岗哨守卫松懈的消息在说书之时,加以描绘传递给接头人,又暗示自己身份让人怀疑,让接头人趁早脱险。人们一拍脑门,一下子领悟到快嘴王那天要选那几个段子的缘由——《曹刿论战》应是在传达彼竭我盈的信息;《伍子胥过关》在暗示接头人要金蝉脱壳;至于《岳飞大战朱仙镇》的段子,快嘴王犹似在描述小日本碉堡被端掉时的鬼哭狼嚎……解放后,牡丹江地区文化站成立,第一任站长姓王,高挑个儿。有记者采访他,当年为什么要放弃说书场子去从戎?他只说了一句:国家这个大场子危急存亡,我岂可在一个小说书场子里苟且偷安……(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文本二:小小说从民间崛起,是智慧的结晶,是艺术的精灵,是大众化的文体,是一种平民艺术。平民艺术的 质朴与单纯,简洁与明朗,加上理性思维与艺术趣味的有机融合,使小小说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亲和力,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自杨晓敏《小小说是平民艺术》,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仙镇之战中,岳家军势如破竹,击溃金兵,大获全胜,所以快嘴王选《岳飞大战朱仙镇》展现了克敌制胜的决心。B.长勺之战,鲁国士气高昂,率先出击,以弱胜强,所以快嘴王用《曹刿论战》传达“彼竭我盈”“敌疲我打”的信息。C.民间传说伍子胥在东皋公的帮助下,更衣换装,混过昭关,所以快嘴王借《伍子胥过关》提醒接头人要“金蝉脱壳”。D.“快嘴王”因国家危急存亡而不愿苟且偷安,放弃说书而从戎,所以《快嘴王》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歌颂和弘扬。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场采用渲染烘托的手法,不断蓄势,快嘴王的形象呼之欲出,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本张力。B.小说中牡丹江老道巷子、说书场的杂乱环境和各色人物,是抗战时期敌占区的生活写照,体现了故事创作的时代性。C.快嘴王在解放前突然不知去向,解放后化身文化站站长的情节,使故事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增强了艺术魅力。D.小说通过对快嘴王的外貌及其说书时动作、神态、语言的细致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丰满立体的说书人形象。8.“快嘴王”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呼,尤其是“王”字,内涵非常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9.请根据文本二的观点,分析文本一所体现的“平民艺术”特点。【答案】6.B7.D8.①“王”字的浅层含义是指“快嘴王”在说书界称王,他说书时“嘴快”,说书内容生动,能让听者如醉如痴。②“王”字的第二个含义是“快嘴王”机智机警。他通过说书为抗联传递消息,不但惩治了大耳周,而且打击了日本鬼子,自己还成功脱身。③“王”字的第三层含义是“快嘴王”嫉恶如仇,弃说从戎,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值得人们尊敬。9.①内容单纯、语言质朴。小说讲述的是“快嘴王”利用说书的身份为抗联传递情报、惩治汉奸大耳周的故事,内容单纯;用词准确,拟声词、口语词等的运用使语言质朴生动。②情节简洁明朗。小说主要写“快嘴王”说书、大耳周听书、二人双双消失、人们的猜测等,情节简单明快。③理性思维与艺术趣味的有机 融合,具有亲和力。如运用夸张、侧面描写等烘托“快嘴王”说书艺术的高超,富有艺术趣味;写人们对“快嘴王”的种种猜测又具有理性成分,这样写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和故事的传奇色彩,符合人们对于“故事”的期待,具有亲和力。【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鲁国……率先出击”错,长勺之战中是齐国率先出击,鲁国一直等到“齐人三鼓”之后才出击。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说书时……语言的细致描写”错,文章没有描写快嘴王说书时的语言,只有外貌、动作、神态描写,如“快嘴王高挑个儿”“扇子一摇,醒木一拍”“满眼冒光”,没有描写他说书时的语言。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王”字的浅层含义是指“快嘴王”在说书界称王。文章描写他“一分钟能从他的嘴里蹦出多少个字儿来,没有人数得过来,蹦出那些字儿像珠子一样噼里啪啦地散落,纵是你多长个耳朵,也会有收不到的音儿”“偌大一个说书的场子,快嘴王一出场,扇子一摇,醒木一拍,全场顿时敛起声,针鼻大的气儿都不会出了”“一场下来,看官们的脖子都酸了吧唧的,怪只怪快嘴王这张嘴了得,隔着八百年的事都能说得活灵活现的,更让你听得如醉如痴”,可见他说书时“嘴快”,说书内容生动,能让听者如醉如痴。“王”字的第二个含义是,“快嘴王”机智机警。文章描写他通过说书为抗联传递消息,“有一天,《曹刿论战》《伍子胥过关》《岳飞大战朱仙镇》——接连的这三个段子,一次又一次把说书场子推向高潮,看官们直呼过瘾,全力叫好”“人们一拍脑门,一下子领悟到快嘴王那天要选那几个段子的缘由——《曹刿论战》应是在传达彼竭我盈的信息;《伍子胥过关》在暗示接头人要金蝉脱壳;至于《岳飞大战朱仙镇》的段子,快嘴王犹似在描述小日本碉堡被端掉时的鬼哭狼嚎……”,最终不但惩治了大耳周,而且打击了日本鬼子,自己还成功脱身。“王”字的第三层含义是,“快嘴王”嫉恶如仇,弃说从戎,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值得人们尊敬。文章写他说书时“满眼冒光,环视四周,独独不往大耳周那儿扫上一眼,权当大耳周坐着的地儿是白地”,表现出他对大耳周这个汉奸的厌恶;“有人说,快嘴王向东投奔了抗日联军,临走送大耳周上了西天”,写出他的嫉恶如仇;“国家这个大场子危急存亡,我岂可在一个小说书场子里苟且偷安……”,写出他的深明大义,爱国情怀。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文本二说“平民艺术的质朴与单纯,简洁与明朗,加上理性思维与艺术趣味的有机融合,使小小说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亲和力”,从中可概括出“平民艺术”的三个特征:内容单纯、语言质朴;情节简洁明朗;理性思维与艺术趣味的有机融合,具有亲和力。内容单纯、语言质朴。《快嘴王》这篇小说讲述的就是“快嘴王”利用说书的身份为抗联传递情报、惩治汉奸大耳周的故事,内容单纯;语言质朴体现在如“一分钟能从他的嘴里蹦出多少个字儿来,没有人数得过来,蹦出那些字儿像珠子一样噼里啪啦地散落,纵是你多长个耳朵,也会有收不到的音儿”,“蹦”,形象地写出那些字仿佛是从“快嘴王”嘴里跳出来一样,写出他“嘴快”的特点;“噼里啪啦”是拟声词,与“像珠子一样”搭配,生动地写出“快嘴王”语速之快、声音之脆;“音儿”是儿化音,富有生活气息。情节简洁明朗。《快嘴王》这篇小说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主要描写了“快嘴王”说书、大耳周听书、二人双双消失、人们的猜测等内容,全部都是顺叙,没有多余的枝蔓,情节简单明快。理性思维与艺术趣味的有机融合,具有亲和力。《快嘴王》前半部分主要描写“快嘴王”说书艺术高超,通过侧面描写和夸张手法展现,如“快嘴王一出场,扇子一摇,醒木一拍,全场顿时敛起声,针鼻大的气儿都不会出了”“仰头,伸脖,目不斜视,一场下来,看官们的脖子都酸了吧唧的,怪只怪快嘴王这张嘴了得,隔着八百年的事都能说得活灵活现的,更让你听得如醉如痴”“一分钟能从他的嘴里蹦出多少个字儿来,没有人数得过来,蹦出那些字儿像珠子一样噼里啪啦地散落,纵是你多长个耳朵,也会有收不到的音儿”,这些描写具有艺术趣味;而后半段写“快嘴王”消失之后人们的种种猜测,又充满理性,如“人们一拍脑门,一下子领悟到快嘴王那天要选那几个段子的缘由——《曹刿论战》应是在传达彼竭我盈的信息;《伍子胥过关》在暗示接头人要金蝉脱壳;至于《岳飞大战朱仙镇》的段子,快嘴王犹似在描述小日本碉堡被端掉时的鬼哭狼嚎……”。文章写众人关于快嘴王和大耳周同时消失的种种猜想,为故事情节增添了波澜,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和故事的传奇色彩,符合人们对于“故事”的期待,具有亲和力。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 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辒辌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辄从辒辌车中可诸奏事。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B.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C.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D.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A.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辞楼下殿,辇来于秦B.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李牧连却之C.明法度择善而从之D.百官长皆前为寿如会同,端章甫 12.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李斯置酒于家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C.夫晋,何厌之有?D.若属皆且为所虏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是我国封建时代帝王法定继承人的称谓,有时也用“东宫”来借指太子。B.崩,古代指帝王和王后去世,也叫“驾崩”,而诸侯和大夫去世称“薨”。C.会稽,中国古代郡名,因会稽山而得名,秦朝始置。今一般为绍兴的别称。D.陛下,原来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后来借用为对帝王的敬称。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斯借秦始皇让他处理淳于越谏言的机会,促使秦始皇没收《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文章。B.李斯为秦初统治秩序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统一文字、平定四方等,他都出了不少力。C.李斯的大儿子李由请假回咸阳,在家中设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向李由敬酒祝贺,李斯慨然长叹,不知道归宿在何方。D.秦始皇死后,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没有正式确立太子,于是跟宦官赵高等人一起隐瞒秦始皇病逝的消息。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2)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16.世人认为“斯极忠”,太史公则不以为然,请分析太史公的态度并阐明原因。【答案】10.B11.C12.B13.B14.C15.(1)丞相认为他的说法是荒谬的,废黜了他的言论,就上书给皇帝。(2)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里巷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驽钝低下,于是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16.惋惜与批判。李斯能力突出,通晓儒家六艺,不致力于辅佐皇帝弥补过失,而是阿谀奉承,曲意附和;听信赵高之言,篡改诏书,废扶苏立胡亥,天下叛乱之后,才想起直言劝谏。【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一年七月,秦始皇到达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下诏给公子扶苏说:“把军队交给蒙恬,赶快到咸阳参加葬礼,然后安葬。”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沙丘”作“至”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曰”提示后文,其后要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都是名词作状语,当面/坐着辇车。句意:现在周青臣等人又当面阿谀奉承以加重您的错误。/离开自己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B.都是使动用法,使……愚昧无知/使……退却。句意: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来使百姓愚昧无知。/赵国大将李牧接连使秦国退却。C.形作动,修明。/形作名,好的意见。句意:修明法制。/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活用类型不同。D.都是名作动,上前/穿礼服。句意: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李斯于家置酒”。句意: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保民而王,莫能御之也”。句意: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他。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朝廷议法度而修之”。句意:在朝堂上公开议定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与例句相同。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夫晋,有何厌”。句意:那晋国有什么不满足的呢。D.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你们都将被他俘虏。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而诸侯和大夫去世称‘薨’”错误,大夫去世称“卒”。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文武百官都前去向李由敬酒祝贺”错误。由原文“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可知,李斯设酒宴,百官向丞相李斯敬酒祝贺,不是向李由祝贺。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谬”,认为……荒谬;“绌”,废黜;“乃”,就。(2)“黔首”,百姓;“驽下”,驽钝低下;“擢”,提拔。【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原因的能力。惋惜与批判。结合“李斯以闾阁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可知,李斯能力突出,通晓儒家六艺,不致力于辅佐皇帝弥补过失,而是阿谀奉承,曲意附和,太史公对此感到惋惜。结合“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可知,听信赵高之言,篡改诏书,废扶苏立胡亥,天下叛乱之后,才想起直言劝谏,太史公对此进行批判。参考译文: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在咸阳宫设宴招待群臣,博士仆射周青臣等人称颂秦始皇的威武盛德。齐人淳于越进谏说:“现在陛下您虽统一天下,但子弟却还是平民百姓,若一旦出现了田常、六卿夺权篡位的祸患,在朝中您又没有强有力的辅佐之臣,靠谁来相救呢?事情不效远古而能长久的,我没有听说过。现在周青臣等人又当面阿谀奉承以加重您的错误,不是忠臣。”始皇把这种议论交给丞相李斯处理。丞相认为他的说法是荒谬的,废黜了他的言论,就上书给皇帝,说:“我请求下令,凡藏有《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言论文章的,一律清除。”秦始皇批准了他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来使百姓愚昧无知,使天下人无法用古代之事来批评当前朝廷。修明法制,制定律令,都是从秦始皇开始的。统一文字。在全国各地修建离宫别馆。第二年,秦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都娶了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慨然长叹道:“哎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禁忌过分’。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里巷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驽钝低下,于是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为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巡行出游会稽山,沿海北上,到达琅邪山。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兼理符节玺令等事,都随同前往。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扶苏因多次直言劝谏始皇,始皇派他到上郡监督军队,蒙恬做将军。小儿子胡玄很受宠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其他的儿子都没跟着去。这一年七月,秦始皇到达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下诏给公子扶苏说:“把军队交给蒙恬,赶快到咸阳参加葬礼,然后安葬。”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书信和印玺都在赵高手里,只有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和赵高以及五六个亲信宦官知道始皇去世,其余群臣都不知道。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又没正式确立太子,所以保守秘密,把始皇的尸体安放在辒辕车里,百官奏事及进献饮食还像往常一样,宦官就假托皇帝从车中批复百官上奏的事。太史公说:李斯作为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能够游走于诸侯之间,后来入关侍奉秦国,趁机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最终成就帝业,李斯位居三公之列,可以说是很受尊敬重用了。李斯通晓儒家六艺的宗旨,却不致力于修明政治来帮助皇帝弥补过失,而是依仗自己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曲意附和,推行严厉的刑罚和法律,听信赵高的奸计邪说,废掉长子扶苏而改立庶子胡亥为太子。等到各地诸侯纷纷起来叛乱,李斯这才想要直言劝谏,这不是太晚了吗!人们都认为李斯竭尽忠诚,最后反而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实面目,就与世俗有了不同的看法。不是这样的话,李斯的功绩可以和周公、召公并列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浣花赏梅①陆游老子②人间自在身,插梅不惜损乌巾③。春回积雪层冰里,香动荒山野水滨。带月一枝低弄影,背风千片远随人。石家楼上贪吹笛④,肯放朝朝玉树新⑤。【注】①此诗于淳熙四年12月作于成都。浣花:即浣花溪。②老子:犹老夫。③乌巾,古代指隐居不仕者的帽子。④石家楼上贪吹笛:用西晋石崇金谷园旧事;石崇,富可敌国。⑤玉树新,用陈后主《玉树后庭花》之事。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抒情,叙写自己赋闲在家、不惜污损乌巾而插梅的自在生活。B.颔联写梅花生存环境:春回大地,积雪冰冻,荒山野水,仍香气四溢。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从侧面写梅花,月光下梅花低头弄影,叶片随人。D.尾联运用西晋石崇金谷园的旧事和《玉树后庭花》的典故来表情达意。 18.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答案】17.C18.①对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的肯定;②对梅花独守清贫的品格的赞赏;③对富贵糜烂生活的鄙弃。【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C.“从侧面写梅花”说法有误。诗歌颈联直接描写梅花低头弄影、叶片随人的状态,是正面描写。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诗歌首联中,“自在身”一句指心离烦恼、舒适自在的身躯。此处诗人以“老子人间自在身”的豪放之语,表明了他对自由自在、不理世事的自由状态的喜爱快乐。而结合第二句中的“乌巾”,可知诗人此时出于隐逸状态,故首联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的肯定。诗歌颔联中,诗人写了梅花“香动荒山野水滨”以突出梅花在荒山野岭仍相传千里,展现了梅花孤高自洁的状态。而颈联中,“带月一枝低弄影,背风千片远随人”描绘了梅花在夜晚无人之时,一枝在月亮下都漂亮,当花落之时,万片飞舞,落英缤纷,生机盎然的状态。诗人描写梅花,单单立足于梅花在野外和夜晚无人时独自芬芳美丽的状态,可知他也在诗中表达了对梅花独守清贫的品格的赞美。但陆游喜欢梅花,不是那种文人清赏的小感觉,他本身就是生活在北宋南宋交界时段的特殊乱世,使他萌发最深沉浩大的爱国心,那就是山河统一,他一生都在致力于收复失地的统一大业。他对于梅花孤高自洁的赞赏,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暗含了他自己的心志。因此,他在尾联中所用的“石家楼上贪吹笛”和“玉树新”的这两个典故,其实不仅仅是讲述这两个事件本身,而是为了借此讽刺那些夜夜笙歌,“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人,所以,这里诗人也借对梅花的正面赞扬和典故中奢靡生活的反讽,表达了对富贵糜烂生活的鄙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两句既强调了写作要有现实针对性,又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和时代责任。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写于唐王朝国力上升的阶段,作者用“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两句以水舟喻君民关系,强调竭诚待下的重要性;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写于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时代,作者用“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两句指出变法有例可循,目的不是“生事”;杜牧的《阿房宫赋》写于唐朝日渐衰落之际,作者用“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的覆辙;苏洵 的《六国论》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割之时,作者用“⑦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诸侯国割让土地不能满足秦国的贪欲,却换来更加急迫地侵犯。(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的句子是:“⑨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载舟覆舟②.所宜深慎③.举先王之政④.以兴利除弊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⑥.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⑦.奉之弥繁⑧.侵之愈急⑨.以吾一日长乎尔⑩.毋吾以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覆”“慎”“弊”“哀”“毋”。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不同的书,会散发不同的馨香,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淡雅的康乃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可以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会让我们的心灵充满了生命的热情;______________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高下,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神秘的幻想;优美的诗歌,是清丽的茉莉,读过之后连鼻尖似乎都带着墨香,仿佛我们的身心都沐浴在清香之中……这些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陪伴着我们闲暇的每一段时光,那些入心的文字辗转在五脏六腑之中,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读书,只有读好书,才能闻得______________的书香。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书,错字连篇,粗制滥造,就像石楠花一样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有些书商,为了节省成本,谋得高利润,便会采用盗版的方式印刷书籍。那样的书,不仅谋取了创作者的权益,也损害了读者的利益。千万不要让这种书进入我们的视野,腐蚀我们的心灵,从而影响我们美好的心情。书香默默入心来,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我想说,“你的气质里藏着那一缕缕书香”,每一缕书香,都会遍历你全身的经脉,让你的气质散发着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爱读书的人,能从_______________之中获得一种优雅感,身上散发着清淡的书卷味,灵魂里沐浴着浓郁的书墨香,有一种气质,会从书韵中获得升华,成为身体的一部分。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气吞山河引人入胜沁人心脾一颦一笑B.气贯长虹娓娓动听感人肺腑举手投足C.气吞山河引人入胜沁人心脾举手投足D.气贯长虹娓娓动听感人肺腑一颦一笑 21.下列各项中,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B.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C.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D.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陪伴着我们闲暇的每一段时光,让那些入心的文字辗转在五脏六腑之中,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B.这些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陪伴着我们每一段闲暇的时光,让那些入心的文字辗转在五脏六腑之中,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C.这些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陪伴着我们闲暇的每一段时光,由于那些入心的文字辗转在五脏六腑之中,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D.这些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陪伴着我们每一段闲暇的时光,由于那些入心的文字辗转在五脏六腑之中,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答案】20.C21.B22.B【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处,“气吞山河,指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宏伟豪迈;”气贯长虹,形容正气旺盛,精神崇高。这里形容历史书的气势,应用“气吞山河”。第二处,”引人入胜,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娓娓动听,是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生动,使人爱听。结合语境,“娓娓动听”不适合用来修饰“小说故事”,与后文“充满神秘的幻想”相照应,应使用“引人入胜”。第三处,“沁人心脾,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畅,多用于比喻文艺作品或乐曲清新、爽朗给人以美好的感受;”感人肺腑,指使人内心深受感动。根据语境,此处形容“书香”,应用“沁人心脾”。第四处,“举手投足,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也可以用来形容仪表仪态;”一颦一笑,指忧和喜的表情。这里形容读书人的仪表仪态,应用“举手投足”。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比喻修辞,把“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比作“淡雅的康乃馨”。A.用了对比,将战士在外拼死作战和将军在营帐内花天酒地进行对比。B.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絮”喻“云”,以“钲”喻“日”。 C.用了拟人,以“倚恨”“回首”来写“绿荷”,赋予其人的特点。D.用了夸张,“千寻”言高,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我们闲暇的每一段时光”语序不当,应该为“我们每一段闲暇的时光”排除AC;第二处是全句前后主语不一致,主语为“书香”,前后分句应保持一致,所以要在“那些入心的文字”之前加上介词“让”。排除D。全部改对的是B项。故选B。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有人说:“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有人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以上材料引发你怎么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此处的“老人言”应理解为长辈、前辈们所积累的人生经验及对人生的独到见解。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尤其是前辈们的建议与教诲,如此才能在人生之路上少走弯路,少吃亏。但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论,也许有些“老人言”也只是一家之言,不能偏听偏信,对此我们应辩证分析。第二句话是“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难发现,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在于只是“听”了很多道理,但并没有付诸实践。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人生终究是虚妄的,唯有将“听道理”与“付诸行动”结合起来,方能过好这一生。第三句话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意在告诉我们,坚持做自己,不在意外界的眼光和评价,不 要因他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初心,如此才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人生。材料围绕着“听老人言”“听道理”和“走自己的路”展开,意在启示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若想过好这一生,理应将“听老人言”“听大道理并付诸行动”“走自己的路”结合起来,辩证看待,兼而有之,进而走出坚实的人生之路。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听老人言”和“走自己的路”的内涵,为何要“听老人言”,如何“走自己的路”,二者的内在联系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行文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新中国成立之初,听取并借鉴了许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如此才能避免走弯路,迅速站稳脚跟的事例,论证善于“听老人言”的重要性。也可以选择北师大研究生黄文秀毕业后,不顾他人的劝阻与反对,毅然返回家乡进行扶贫建设,最终成就了人生价值的事例,论证“走自己的路”的意义。在素材的选取上,可以引用史铁生“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自己的夜路。”作为道理论据。也可以列举曹丕不听从其父亲曹操的嘱托,提拔重用司马懿,最终失去曹魏大权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体现论据的丰富性。立意:1.善听经验之谈,助力人生圆梦2.但行己路,无问西东。3.兼听老人之言,走内心坚定之路。4.拒绝纸上谈兵,实干成就人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6-27 09:30:02 页数:21
价格:¥2 大小:472.9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