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海省海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海东市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测试高一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念珠蓝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颤蓝细菌细胞内含有中心体和核糖体C.大肠杆菌的DNA主要分布在拟核D.蓝细菌细胞内不存在染色质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原核细胞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详解】A、念珠蓝细菌为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A正确;B、颤蓝细菌为原核细胞,原核细胞无中心体,B错误;C、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其DNA主要在拟核,C正确;D、蓝细菌为原核细胞,原核细胞无染色质,D正确。故选B。2.下图是小明同学绘制的细胞核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①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结构②是基因复制与转录场所C.结构③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D.结构④是核质间信息交流的通道【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①是染色质,②是核仁,③是核膜,④是核孔。,【详解】A、结构①是染色质,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A正确;B、结构②是核仁,基因复制和转录发生在染色体上,B错误;C、结构③为核膜,生物膜都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C正确;D、结构④是核孔,核孔是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D正确。故选B。3.某生物实验小组制作了如下渗透装置,在用鱼鳔(半透膜)制成的小球中装入溶液②,在烧杯中加入溶液①,开始现象为图甲,一段时间后出现图乙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将鱼鳔换成纱布,实验结果与图中的相同B.若溶液①为清水,则溶液②可为蔗糖溶液C.水分子运动的方向只能由溶液②→溶液①D.在乙的溶液①中加入清水,鱼鳔体积可能会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当其两侧出现浓度差时,可发生渗透作用。【详解】A、是全透结构,将鱼鳔换成纱布,实验结果与图中的不同,A错误;B、若溶液①为清水,溶液②为蔗糖溶液,则不可能发生图示鱼鳔体积变大的现象,B错误;C、水分子的运动是双向的,C错误;D、在乙的溶液①中加入清水,则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会减小,鱼鳔失水减少,故鱼鳔体积可能会增大,D正确。故选D。4.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在肌细胞中的储存量较高B.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D.ATP与DNA的化学组成元素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远离A的“~”在一定条件下容易水解释放能量。【详解】A、ATP在肌细胞中储存量很少,可通过ATP和ADP之间快速的转化来满足细胞对能量的需求,A错误;B、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B正确;C、ATP的合成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C正确;D、ATP与DNA的化学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O、N、P,D正确;故选A。5.“掌控着道道闸门,驱动着各式舟车,输入输出中忙碌,主动被动中选择”。在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协助扩散区别于自由扩散的是()A.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B.由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C.需要载体蛋白D.需要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1.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特例...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详解】A、协助扩散区和自由扩散都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A错误;B、协助扩散区和自由扩散都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B错误;C、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自由扩散不需要,C正确;D、协助扩散区和自由扩散都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C。6.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自由基积累和端粒变短,都能导致细胞衰老C.细胞凋亡受到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D.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多,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生物体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A正确;B、端粒学说和自由基学说是解释细胞衰老的主要学说,即端粒受损或自由基积累都可能导致细胞衰老,B正确;C、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是一种程序性死亡,C正确;D、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D错误。故选D。7.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基因重组发生在(  )A.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C.有丝分裂D.受精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重组: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和后期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前期和后期,故选A。8.如图所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A.缺失B.重复C.倒位D.易位【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前者包括易位、倒位、重复、缺失;后者包括个别染色体的缺失、增加及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减。【详解】由图可知,图中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了片段,故属于易位。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非同源染色体互换片段属于易位,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9.变色蛙是一种新物种,它与我们常见的蛙有很大差别。认定变色蛙为新物种的原因是他与原来的蛙存在()A.生殖隔离B.基因突变C.地理隔离D.不同形态【答案】A【解析】【分析】新物种形成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详解】已知变色蛙是一种新物种,那么它和常见的蛙一定存在生殖隔离,故认定变色蛙为新物种的原因是他与原来的蛙存在生殖隔离。故选A。10.遗传学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自然界的生物个体间性状的表现也有不同的。下列生物个体性状的表现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番茄的红果和黄果B.果蝇的棒眼和圆眼C.小鼠的长毛和卷毛D.水稻的早熟和晚熟【答案】C【解析】【分析】同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例如: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绵羊的毛色有白毛与黑毛、小麦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大麦的耐旱性与非耐旱性,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等都属于一对相对的不同表现类型。【详解】A、番茄的红果和黄果是番茄的颜色这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B、果蝇的棒眼和圆眼都属于眼形这种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C、小鼠的长毛和卷毛是不同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符合题意;D、水稻的早熟和晚熟都属于成熟期这一种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2022年6月5日,中国神舟十四号飞船发射成功,其中辣椒种子和甜菜种子等搭载飞船,开启太空育种之旅。航天育种利用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等因素对种子进行诱变,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航天育种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数目变异D.杂交育种,【答案】A【解析】【分析】常见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航天育种是用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等因素对种子进行诱变,该方法是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故选A。12.图表示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豌豆具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性状易区分等优点B.该杂交实验中高茎豌豆为母本,矮茎豌豆为父本C.①为去雄过程,该操作应在高茎豌豆开花前进行D.③为授粉过程,该操作完成后要对矮茎的花套袋处理【答案】D【解析】【分析】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因此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后代均为纯种(纯合子)杂交实验结果可靠。2.豌豆的不同性状之间差异明显、易于区别,如高茎、矮茎,而不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高度。3.孟德尔还发现,豌豆的这些性状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用这些易于区分且稳定的性状进行豌豆品种间的杂交,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和分析。4.因为豌豆还具有花朵大,生长周期短和产生籽粒较多等特点,便于进行异花传粉时去雄和人工授粉、便于缩短实验周期使实验更易进行和便于统计分析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详解】A、豌豆具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性状易区分等优点,是遗传学常用的材料,A正确;B、该杂交实验中高茎豌豆为母本,用剪刀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矮茎豌豆为父本,用毛笔给母本授上父本的花粉,B正确;C、①为去雄过程,由于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因此该操作应在高茎豌豆开花前进行,C正确;D、③为授粉过程,为了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该操作完成后要对高茎的花套袋处理,D错误。故选D。1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出现现象是()A.同源染色体联会B.着丝粒分裂C.同源染色体分开D.染色体交叉互换【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内;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B、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正确;C、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D、染色体互换(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故选B。14.摩尔根用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的红眼雌果蝇杂交,F1全表现为红眼,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为3:1,且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若要通过测交实验验证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下列测交组合能验证的是()A.F1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B.F1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C.F1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D.F1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答案】C【解析】【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许多生物都有伴性遗传现象。人类了解最清楚的是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的伴性遗传。【详解】A、测交为与隐性个体进行杂交,F1雌果蝇(XBXb)与红眼雄果蝇(XBY)杂交不是测交实验,A错误;B、F1雌果蝇(XBXb)与白眼雄果蝇(XbY)杂交,后代雌雄中表现型比例相同,无法验证在X染色体上,B错误;C、F1雄果蝇(XBY)与白眼雌果蝇(XbXb)杂交,后代雌性为红眼(XBXb),雄性为白眼(XbY),可以验证基因在X染色体上,C正确;D、F1雄果蝇(XBY)与红眼雌果蝇(XBXb)杂交不是测交,D错误。故选C。15.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应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以标记蛋白质外壳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噬菌体外壳的部分蛋白质是由大肠杆菌的基因编码的D.噬菌体外壳不进人大肠杆菌,35S标记组沉淀物中不出现放射性【答案】B【解析】【分析】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对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更具说服力的实验,即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其实验步骤是: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T2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存活,因此不能用培养基进行培养,A错误;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便于后续离心检测放射性的位置,B正确;C、噬菌体外壳的蛋白质是由噬菌体的基因编码的,C错误;D、噬菌体外壳不进入大肠杆菌,若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上,35S标记组的沉淀物中也可能出现放射性,D错误。故选B。,16.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以两条链作为模板B.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C.DNA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D.边解旋边复制不利于提高复制效率【答案】D【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是指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NA复制以两条链作为模板。【详解】A、DNA复制以两条链作为模板,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可得到两个DNA分子,A正确;B、子代DNA中一条链使模板链,另一条链为新合成的子链,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B正确;C、DNA复制的产物是DNA,DNA的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正确;D、边解旋边复制有利于提高复制效率,D错误。故选D。17.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下图是中心法则示意图,图中的数字表示过程。在心肌细胞和骨髓干细胞中,都可以发生的过程是()A.①④B.②③C.②⑤D.③⑤【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表示DNA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翻译,④表示逆转录,⑤表示RNA复制。【详解】心肌细胞是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的能力,不能进行①DNA复制,可以进行基因表达合成蛋白质,即可以进行②转录和③翻译;骨髓干细胞具有分裂分化的能力,可以进行①DNA复制,②转录和③翻译;④逆转录在被逆转录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才会发生,⑤RNA复制在被RNA复制型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才会发生,故在心肌细胞和骨髓干细胞中,都可以发生的过程是②转录和③翻译,B正确。故选B。18.某海岛上生活的海龟的分趾(H)对连趾(h)为显性,其中HH:Hh:hh=1:2:2。若该种群个体随,机交配,则产生的子代中分趾海龟所占比例为()A.64%B.60%C.40%D.36%【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方法:某种基因的基因频率=某种基因的纯合体频率+1/2杂合体频率。【详解】据题意可知,某海岛上海龟的基因型及比例为HH:Hh:hh=1:2:2,能产生配子H为1/5+1/2×2/5=2/5,配子h为1-2/5=3/5,若该种群个体随机交配,则产生的子代HH概率为2/5×2/5=4/25,Hh概率为2×2/5×3/5=12/25,hh概率为3/5×3/5=9/25,因此分趾海龟(HH+Hh)所占比例为4/25+12/25=16/25=64%,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捕食者具有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C.突变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生物进化只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选择,共同促进对方种群的发展,B正确;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C错误;D、生物的协同进化是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一个相互依赖的历程,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从而使生物不断得到进化并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故选C。20.某哺乳动物的红色皮毛和褐色皮毛受常染色体上的基因H/h控制,基因型和表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让褐色雌性和红色雄性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红色褐色雌性HH、Hhhh,雄性HHHh、hhA.基因H/h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B.F2雌性个体中红色:褐色=3:1C.F1雌性和雄性个体均表现为红色D.F2雄性个体中红色:褐色=3:1【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和表格信息可知:某哺乳动物的红色皮毛和褐色皮毛受常染色体上的基因H/h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让褐色雌性(hh)和红色雄性(HH)交配得到F1(Hh),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HH:Hh:hh=1:2:1,所以F2雌性个体中红色:褐色=3:1,雄性个体中红色:褐色=1:3。【详解】A、基因H/h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B、由于雌性个体中Hh表现为红色,所以F2雌性个体中红色:褐色=3:1,B正确;C、F1的基因型为Hh,雌性和雄性个体分别表现为红色和褐色,C错误;D、由于雄性个体中Hh表现为褐色,所以F2雄性个体中红色:褐色=1:3,D错误。故选B。21.某个动物(2n=4)的生殖器官中存在如图所示的三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B.甲、乙、丙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C.甲、乙细胞每条染色体仅有1个DNAD.一个细胞可能经历丙→乙→甲的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图甲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后期,乙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属于雄性动物。【详解】A、通过丙图可以,该动物属于雄性动物,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甲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甲、乙细胞染色体无染色单体,故甲、乙细胞每条染色体仅有1个DNA,C正确;D、一个细胞可能经历乙→丙→甲的过程,D错误。故选C。22.假设某噬菌体DNA含有α链和β链两条链,其中α链被32P标记(β链未标记)。该噬菌体去侵染只含31P的细菌后,共释放了n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DNA和细菌DNA碱基种类是不同的B.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构成了噬菌体DNA的基本骨架C.噬菌体在细菌中增殖时不需要细菌提供模板D.子代噬菌体中被32P标记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DNA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详解】A、噬菌体DNA和细菌DNA碱基种类都是A、G、C、T4种,A错误;B、磷酸和脱氧核糖在外侧交替连接构成DNA基本骨架,B错误;C、噬菌体增殖的模板由噬菌体自身提供,不需要细菌提供,C正确;D、DNA复制遵循半保留复制,所以新合成的子链都是含有31P,母链中只有一条链中有32P,所以子代噬菌体中被32P标记的噬菌体是1个,全部噬菌体都含有31P,因此子代噬菌体中被32P标记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1/n,D错误。故选C。23.某种昆虫的体色有灰身(A)和黑身(a)两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该昆虫的生物钟表现为无节律对有节律为隐性,受X染色体上的基因B/b的控制。某实验室让一只灰身有节律雌虫和另一只黑身有节律雄虫杂交,子代雄虫中出现黑身无节律的概率为1/4.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雄虫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B.亲本雌虫个体产生Xb配子的概率为1/2C.子代雌虫中有节律:无节律=1:1D.仅考虑体色性状,亲本灰身和F1灰身的基因型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一只灰身(A_)有节律雌虫和另一只黑身(aa)有节律雄虫杂交,子代雄虫中出现黑身(aa)无节律的概率为1/4=1/2×1/2,说明母本为AaXBXb,且有节律为显性,父本为aaXBY。【详解】A、一只灰身(A_)有节律雌虫和另一只黑身(aa)有节律雄虫杂交,子代雄虫中出现黑身(aa)无节律的概率为1/4=1/2×1/2,说明母本为AaXBXb,且有节律为显性,父本为aaXBY,A正确;B、亲本雌虫个体(XBXb)产生Xb配子的概率为1/2,B正确;C、亲本关于节律的基因型为XBXb、XBY,则子代雌虫为XBXB、XBXb,均为有节律,有节律:无节律=1:0,C错误;D、仅考虑体色性状,亲本灰身和F1灰身的基因型相同,均为Aa,D正确。故选C。24.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患者编码CFTR蛋白(一种转运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囊性纤维化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父亲和母亲B.产前进行遗传咨询不能准确筛查囊性纤维化胎儿C.CFTR基因的变化,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D.CFTR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囊性纤维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囊性纤维病的患者的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可见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CFTR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而改变了其序列。【详解】A、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为隐性纯合子,其致病基因来自父亲和母亲,A正确;B、产前进行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但不能准确筛查囊性纤维化胎儿,B正确;C、CFTR基因的变化属于基因突变,不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C错误;D、囊性纤维病发病是因为CFTR蛋白异常,体现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故选C。25.一岛屿上有某植物种群a,由于地壳运动,种群a被分割成两个不同的种群b和种群c,若干年后,植物种群b和种群c的花期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b、c花期的不同是长期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b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C.种群c与其周围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之间存在共同进化D.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地理隔离是种群b、c进化为新物种的标志【答案】D【解析】【分析】由于地壳运动,种群a被分割成两个不同的种群b和种群c,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这说明种群b和c已产生了生殖隔离,不是一个物种。【详解】A、种群b和种群c不能相互传粉,说明种群b和c已产生了生殖隔离,发生了进化,这是长期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B、种群b和种群c不能相互传粉,说明种群b和c已产生了生殖隔离,发生了进化,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B正确;C、共同(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正确;D、生殖隔离是种群b、c进化为新物种的标志,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26.沃柑果皮易剥,汁多香甜,深受喜爱。图甲表示沃柑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A~E表示物质;图乙表示光照强度对沃柑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影响。据图回答问题:(1)甲图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______反应,A表示______,A可来源于叶肉细胞的______(填细胞器)。,(2)甲图的C和[H]来源于______反应。图乙的光照强度突然从b→c,短时间内甲图C的含量______。(3)沃柑长期处于图乙中b点的光照强度下,沃柑______(填“能”或“不能”)生长,原因是______。【答案】(1)①.暗②.CO2③.线粒体(2)①.光②.增加(3)①.不能②.b点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为0,整株沃柑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小于整株植物的呼吸速率),沃柑不能生长【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叫做光反应,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成O2和NADPH,O2直接以分子的形成释放出去,NADPH则被传递到叶绿体内的基质中,作为活跃的还原剂,参与到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中去。图甲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A是CO2,B是C3,C是ATP,D是C5,E是(CH2O)。图乙中,a是呼吸速率,b是光补偿点,d是光饱和点。【小问1详解】甲图表示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其中A表示CO2,CO2可来源于外界环境以及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小问2详解】甲图的C(ATP)和NADPH来自光反应阶段,用于暗反应阶段;图乙的光照强度突然从b→c,光照强度增加,短时间内光反应的产物NADPH和ATP的含量增加。【小问3详解】图中的b是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此时植物叶肉细胞的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净光合速率=0),而整个沃柑植株中有些细胞(根尖细胞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对于整个沃柑植株来说,净光合速率小于零,所以沃柑长期处于图乙中b点的光照强度下不能生长。27.1957年克里克提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中心法则,后人进行了完善,如图甲所示。图乙为某RNA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丙表示中心法则中部分过程。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的①在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发生的场所有_____。,(2)图乙的RNA可参与图甲的_____(填序号)过程,此过程的碱基配对类型为_____。(3)图丙中密码子位于_____(填序号)链,该链是以_____(填序号)链为模板链合成的。若图丙中DNA片段发生基因突变,某个碱基被替换,导致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缩短,其原因可能是_____。【答案】(1)细胞核、线粒体(2)①.③⑥②.A与U配对、C与G配对(3)①.Ⅲ②.Ⅱ③.基因突变后转录得到的mRNA上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翻译提前终止【解析】【分析】甲图:①表示DNA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翻译,④表示逆转录,⑤表示RNA复制,⑥表示翻译。乙图表示tRNA。丙图表示转录,其中Ⅱ是模板链。【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①表示DNA复制,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核和线粒体都含有DNA,都可以进行DNA复制,因此图甲中的①在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发生的场所有细胞核和线粒体。【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图乙的RNA是tRNA,其作用是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运输氨基酸,参与翻译过程,图甲中③⑥表示翻译,因此图乙的RNA可参与图甲的③⑥过程。此过程的碱基配对是tRNA中的反密码子和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类型为A与U配对、C与G配对。【小问3详解】密码子是mRNA上能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图中Ⅲ表示mRNA,因此图丙中密码子位于Ⅲ链。RNA是以DNA的一条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的,据图可知,该链与DNA中的Ⅱ能碱基互补配对,因此该链是以Ⅱ链为模板链合成的。若图丙中DNA片段发生基因突变,某个碱基被替换,会导致mRNA上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翻译提前终止,从而导致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缩短。28.某种哺乳动物的毛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受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当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该动物表现为红毛,不含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白毛,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棕毛。某农业基地让两头纯合棕毛个体杂交,下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9∶6∶1。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a,B/b位于______(填“一对”或“两对”)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2)该杂交实验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3)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4)若让F2中的某红毛个体和白毛个体交配,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1∶1,则F2中红毛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答案】(1)①.两对②.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9∶6∶1,为9∶3∶3∶1,的变式(2)AAbb×aaBB(3)红毛∶棕毛∶白毛=1∶2∶1(4)AABb或AaB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_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当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该动物表现为红毛,不含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白毛,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棕毛,A_B_表现为红毛,A_bb、aaB_表现为棕毛,aabb表现为白毛。【小问1详解】F2表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9:6:1,符合9:3:3:1的变式,所以基因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两头纯合棕毛个体杂交,下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9∶6∶1该杂交实验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和aaBB。【小问3详解】F1(AaBb)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所以表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1:2:1。【小问4详解】若让F2中的某红毛个体基因型为A_B_,和白毛aabb个体交配,所得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1:1,符合测交比,则F2中红毛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29.野生罗汉果(2n=28)的果皮、果肉中含有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罗汉果甜苷,但有种子的罗汉果口感很差,人们日常食用的罗汉果多为三倍体无子罗汉果。下图是无子罗汉果的育种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野生罗汉果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若对野生罗汉果进行花药离体培养,与二倍体植株相比,所得到的植株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2)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四倍体罗汉果与野生罗汉果之间____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生殖隔离,最终得到的三倍体无子罗汉果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新物种。(3)培育三倍体无子罗汉果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三倍体无子罗汉果植株不能产生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案】(1)①.14②.植株长势弱小,且高度不育(2)①.存在②.不是(3)①.染色体(数目)变异②.三倍体无子罗汉果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几乎不能形成可育配子【解析】【分析】图示为三倍体罗汉果的形成过程,先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二倍体的罗汉果形成四倍体,以四倍体做母本,二倍体做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三倍体的种子,然后种植三倍体的种子获得三倍体植株,授粉期让二倍体的花粉进行刺激,可获得没有种子的三倍体罗汉果。【小问1详解】二倍体的罗汉果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4条染色体。若对野生罗汉果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与二倍体植株相比,所得到的植株的特点是植株长势弱小,且高度不育。【小问2详解】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四倍体罗汉果与野生罗汉果杂交形成三倍体,三倍体不可育,故两者存在生殖隔离,最终得到的三倍体无子罗汉果不是新物种。【小问3详解】二倍体的罗汉果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四倍体的罗汉果的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而获得的三倍体罗汉果的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所以培育一倍体无子罗汉果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三倍体无子罗汉果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几乎不能形成可育配子,故三倍体无子罗汉果植株不能产生种子。30.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受基因A/a的控制。研究发现,患者的血红蛋白的某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突变除了图甲所示的类型外,还有碱基的_____。(2)除了图中所示的血红蛋白突变类型外,人群中还有许多不同突变类型的血红蛋白,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的特点。(3)若要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_____(填“患者家系”或“人群”)中调查。据图乙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遗传方式是_____,若该病在某地的发病率为1/10000,II3和正常女性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_____。【答案】(1)增添和缺失(2)多方向性(3)①.人群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③.1/303【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点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2、调查遗传病一般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病率在大人群中中调查,调查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小问1详解】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根据图示发生异常后,DNA的其中一条链碱基序列为GT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可得知互补链的序列为CGA,由此推测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的替换:T-A被替换成了A-T,基因突变的类型除此之外,还有碱基的增添和缺失。【小问2详解】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所以除了图中所示的血红蛋白突变类型外,人群中还有许多不同突变类型的血红蛋白,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小问3详解】若要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调查;图乙中双亲正常却生出了患病的女儿,由此推测镰状细胞贫血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镰状细胞贫血受基因A/a的控制,那么I-1和I-2的基因型为Aa,,II-3不患病,那么II-3的基因型可能是1/3AA或2/3Aa;若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aa)为1/10000,则a的频率为1/100,A的频率为99/100,人群中正常女性基因型为AA或Aa,为Aa的概率为2×99÷(1-1/10000)=2/101,因此人群中正常女性与II-3婚配,后代患病(aa)的概率为2/101×2/3×1/4=1/30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6-21 02:00:02 页数:21
价格:¥2 大小:445.6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