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湖北省2023届高三历史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2023届高三历史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历史试题(七)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分封制的概念理解及其阶段特征。2.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竞习老庄。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这话在当时是有代表性的。由此推断出A.“三教合归儒”现象出现B.儒家思想遭到冲击 C.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D.道家思想成为正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魏晋时期道教流行,儒家思想遭到冲击,故B正确;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只体现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没有反映出信仰多元化倾向,排除C项;道家思想受到重视,但并没有成为正统,排除D项。故选B。3.如表所示是某学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整理的材料,据此可以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地区措施东南地区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东北地区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蒙古和新疆地区平定准噶尔部、大小和卓的叛乱西藏地区1727年派驻驻藏大臣A.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B.捍卫国家统一的康熙帝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本质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边疆地区。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涉及的地点多为边疆或者少数民族地区,治理措施有设置机构、打击侵略者、平定叛乱等,由此可知,这一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项正确;台湾地区不涉及民族关系,排除A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乾隆皇帝,排除B项;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与中央集权强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近代中国实业教育是伴随着洋务运动而兴起的,从“洋务教育”到“戊戌教育”,清政府在大、中、小学堂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但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被时人戏为“失业教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业发展缓慢B.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C.缺乏相应社会环境D.学习西方层次过浅【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缺乏相应的社会环境,故C项正确;AB项是C项具体表现,排除;近代实业教育发展困难与学习西方的层次不同,故D项排除。5.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些现象反映了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C.中国近代服饰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发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体现辫子已经成为封建专制的象征,辫子的“剪”与“戴”体现了民主与专制的较量,其过程是艰难曲折的,D选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胜利最大的标志就是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选项排除。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C选项排除。6.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学习民主共和,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这些都反映出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的趋势,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转型,排除A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制度层面,并没有体现技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经济上的转型,排除C项。故选D项。7.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某一时期处理农民与地主的关系时,采取了以下三种方法:上表反映出当时中国() (1)凡地主土地在苏维埃时代未被没收的,不再没收,土地所有权仍属地主(2)已被没收了土地和房屋的地主回到边区来,可由政府分给予一般农民一样的一份土地和房屋,并享有公民权(3)出租土地给农民,只要地租不苛刻,政府不加任何干涉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B.民族革命战争的发展出现新形势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已建立D.抗日民主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抗战时期,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为团结开明地主、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调整了土地政策,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反帝反封建,抗日战争形势下中共土地政策进行调整,有意团结地主阶层抗日,并非旨在推广新民主主义理论,排除A项;“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已建立”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抗战期间,中共土地政策的调整是为了巩固抗日民主政权,性质“根本改变”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8.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记录了中国革命征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堪称诗史。下列诗词与地图形势相对应的是A.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B.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C.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答案】D【解析】 【分析】【详解】根据所学,材料反映的是渡江战役,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是毛泽东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项正确;A项是秋收起义,B项是井冈山斗争,C项是长征,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9.《人民日报》在某一时期曾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B.农村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题干材料可知,这些现象发生在“大跃进”时期,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是导致“大跃进”运动的重要原因,故A正确;农村生产合作社的建立是在“三大改造”时期,“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故B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变革的主要是生产关系,而“大跃进”运动调整的是生产力,故C错误;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阶段,即1949~1953年,而“大跃进”运动发生在1958年,时间不符,故D错误。10.如图为1980~2020年我国工业进出口、初级产品进出口占比表。据此可知我国A.对外贸易持续增长B.工业体系日益完善C.贸易市场日趋多元D.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1980~2020年我国工业进出口、初级产品进出口占比表”中的信息,可知,1980~2020年,我国工业出口占比持续稳步增长,工业进口占比逐步下降,初级产品进口占比增多、出口占比下降。结合所学可知,图中工业进出口、初级产品进出口占比情况,反映了我国工业体系日益完善,B项正确;成立反映的是我国工业进出口、初级产品 进出口占比情况,无法体现“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到“贸易市场日趋多元”,排除C项;“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1.11世纪法兰克的安茹伯爵富尔克不仅对领地的民众百般苛待,甚至将自己的妻子们一个个杀死,担心冤魂惊扰的他因此长期失眠。1046年,富尔克携巨资前往巴勒斯坦,暂居后身心状态好转,富尔克此后多次前往耶路撒冷朝觐。富尔克的经历反映了()A.西欧的生活环境恶劣B.阿拉伯医学水平精湛C.基督教具有深刻影响D.罗马正统转移至中东【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世纪基督教影响。根据材料“巴勒斯坦、耶路撒冷朝觐”等信息可知,富尔克担心作恶多端而无法升入天堂,前往基督教圣城获得教会对其罪行的赦免,因而身心状态好转,这反映了基督教对欧洲社会的深刻影响,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西欧的生活环境恶劣,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阿拉伯医学水平,排除B项;罗马正统转移至中东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2.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A.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B.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依材料“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可知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了就业机会,没有指出提供大量劳动力,故A错误,B正确;英国的就业机会增多,并非殖民地人民就业机会增多,D错误;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故C错误。13.19世纪70年代,德国和美国的工业公司已经创立了各自的实验室,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科学家来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尤其是两国的化学公司,发展与大学的联系,为其研究工作提供资金。这反映了A.研究的普遍化和工业的普及化B.科研的个体性和合作的必要性C.资本的再生性和管理的科学性D.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看不出研究普遍化和工业的普及,故A项错误;据材料“德国和美国的工业公司已经创立了各自的实验室”可知,材料未体现两国的合作,故B项错误;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可知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与资本的再生、管理的科学性无关,故C项错误;随着19世纪下半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与技术的迅速提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欧美大型工业公司纷纷创立实验室投资研发正是这一现象的体现,故D项正确。14.作家茨威格以“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记录下曾亲历的社会政治事件。其中写道:曾经发誓要战斗到最后一息的威廉二世皇帝终于越境出逃了。那一天却给我们带来许多宽慰。因为我们——当时全欧洲的人也和我们一样——相信战争永远结束了。蹂躏我们这个人类世界的野兽都已被制伏。我们相信威尔逊的纲领,就好像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纲领似的。当俄国还在以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思想欢庆自己蜜月的日子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朦胧的曙光。下列各项中,与作者回忆直接相关的是①德国战败,德意志帝国瓦解②美国崛起,国联建立③十月革命胜利,苏维埃政权建立④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曾经发誓要战斗到最后一息的威廉二世皇帝终于越境出逃了”指的是德国战败;材料信息“我们相信威尔逊的纲领,就好像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纲领似的”指的是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材料信息“当俄国还在以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思想欢庆自己蜜月的日子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朦胧的曙光”指的是十月革命胜利,苏维埃政权建立,故①③④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美国崛起,国联建立,故②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C,ABD错误。15.据统计,1965年苏联未完成的基建工程量占投资总额的69%,1975年为75%,1978年为85%,原计划于1982年完成的“世纪工程”贝阿大铁路直到1987年还未正式投入运营。这一时期苏联的经济建设A.服从于美苏争霸的需要B.留下了苏联解体的重大隐患C.改变了重工业优先策略D.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20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苏联大量基建工程未能完成,而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这 种情况导致结果是浪费了大量国家投资,留下了苏联解体的重大隐患,B正确;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判断当时苏联基建工程建设与美苏争霸之间的关联,排除A;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依然是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基本策略,排除C;大量基建工程没有完成,浪费国家资金,使得国家投资在农业领域的经费有限,难以推动农业生产快速发展,排除D。16.21世纪初,国际形势继续走向缓和,但各种形式的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和民族主义依然存在,某些地区局势令人担忧,如中东地区的动荡。这表明A.战争和动荡是主流B.恐怖主义是最大威胁C.世界和平任重道远D.霸权主义占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题意体现了国际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世界和平仍然受到威胁,故C正确;题意强调的是动荡,故A排除;题意没有说恐怖主义是最大威胁和霸权主义占主导地位,故BD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津作为近代北方的工业与金融中心,金融领域的“斗争”异常激烈。天津近代发钞银行一览表(录)银行设立时间总部是否在天津性质津钞发行额(民国26年)银行设立时间总部是否在天津性质津钞发行额(民国26年)汇丰银行1881年否外资天津农工银行1916年是商办华俄道胜银行1896年否外资中法实业银行1916年否外资通惠银行1896年是官督商办花旗银行1919年否外资 天津官银号1902年是官办中国实业银行1919年是(后迁出)官民合办1750000横滨正金银行1903年否外资中国丝茶银行1925年是商办大清银行1905年否官办中元实业银行1925年是商办中国银行1912年否官办115161800中国农工银行1927年否官民合办1500000材料二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就先后在东北和华北建立起多家日本银行支行和日伪银行,日军依靠这些银行大量发行伪币来兑换法币和地方货币,掠夺中国人民……为稳定根据地的金融,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自己的银行,发行货币;国民党政府则在国统区严禁使用敌伪货币,并在敌占区推行地方银行纸币护卫法币,维护法币在沦陷区的流通。日伪银行还采取不合理的兑换关系,人为贬低法币,破坏正常的市场交易。为了扰乱金融秩序,日军大批伪造根据地货币,发行大量假钞。而敌后根据地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反假斗争;国民党政府下令军统局与美国合作,在重庆制造沦陷区的伪币,用于抢购物资。为套取中国外汇,日本在华北各地掀起挤兑银元的风潮,用钞票购兑中国银元,再购兑成白银运往关外,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而国民政府采取外汇管制等多种手段以粉碎敌人阴谋,稳定金融秩序。除此之外,日军还开展物资战,到非沦陷区抢购物资,引起通货膨胀,物资战也成为货币战的一种形式。敌后根据地和国民政府也采取积极措施,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摘编自王永进《抗战时期日军对中国的货币战》(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天津金融领域“斗争”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中国反击日军“货币战”的重要意义。【答案】(1)特点:参与主体多元化;主体性质多样(或类型多样);持续时间长;货币多样化(存在地方货币或发行权不统一);斗争(竞争)激烈;体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背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政权更迭,中央集权削弱;列强经济侵略加 剧(或列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的加剧);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或民族工商业对资本的需要);天津作为贸易中心、工业中心,金融需求大。(2)意义:打击了日军经济侵略;维护了金融秩序(或维护了货币的流通,或抑制通货膨胀),稳定了社会经济;减少白银外流,维护了国家利益;有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国家(或货币)主权;对以后货币的发行与管理提供借鉴。【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定位在中国近代。特点:通过观察材料一展示的“天津近代发钞银行一览表”,根据表格中具有发钞权的银行总部、性质、设立时间和数量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与主体多元化,主体性质多样,持续时间长,货币多样化;综合各家银行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津近代银行竞争激烈,中国近代金融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背景:根据天津近代发钞银行设立时间集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政权更迭,中央集权削弱,列强经济侵略加剧,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而天津作为贸易中心、工业中心,金融需求大。【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定位在抗日战争时期。意义:根据材料“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自己的银行,发行货币”“国民党政府则在国统区严禁使用敌伪货币,并在敌占区推行地方银行纸币护卫法币,维护法币在沦陷区的流通”“而敌后根据地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反假斗争;国民党政府下令军统局与美国合作,在重庆制造沦陷区的伪币,用于抢购物资”“而国民政府采取外汇管制等多种手段以粉碎敌人阴谋,稳定金融秩序”结合所学抗战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国家和历史等方面知识分析可知,中国反击日军货币战,打击了日军的经济侵略,维护了金融秩序(或维护了货币的流通,或抑制通货膨胀),稳定了社会经济,减少了白银外流,维护了国家利益,有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国家(或货币)主权,也为以后货币的发行与管理提供了借鉴。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主张人口众多以富国强兵,以增加社会财富,以承续后嗣,一直是中国社会人口观的主流。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东方杂志》从创刊之初便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据统计,涉及人口研究各个领域的文章多达111篇,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调生育控制者41篇,人口调查15篇。文章作者群体庞大,既有专门的人口学者陈长蘅、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又有气象学家竺可桢、农业学家彭家元、历史学家张荫麟。这些学者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又在人口数据、理论框架、调查方法等方面激烈论辩。 ——岳靖芝《民国时期的中国人口研究——基于<东方杂志>学界同仁论说的研究》材料二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全国迎来了第一次生育高峰。60年代我国人口总量达7.2亿,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依然无法满足人口众多所带来的粮食紧缺、受教育率低、就业率低等一系列隐患,庞大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目标产生激烈冲突。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高和荣《建立中国自己的人口学理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方杂志》人口研究文章的特点,分析民国时期人口学发展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后新中国人口政策演变的主要内容,分析影响新中国人口政策的因素。【答案】(1)特点:凸显救亡图存的色彩;观点多元,既有分歧又有共识;人口研究领域广泛;研究学者众多,跨学科学者参与;受西方人口观和研究方法的影响。背景:人口众多的社会弊端日益显露;增殖人口的传统人口观念根深蒂固;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近代西方人口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西方科学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成为学者共同的诉求。(2)政策演变:50年代开始鼓励人口增长;改革开放后执行计划生育,节制人口;21世纪后放开二孩。影响因素:人口总体结构;国民经济发展程度;意识形态色彩;人口理论。【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东方杂志》从创刊之初便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据统计,涉及人口研究各个领域的文章多达111篇”,可知《东方杂志》的人口研究领域广泛。根据材料“文章作者群体庞大,既有专门的人口学者陈长蘅、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又有气象学家竺可桢、农业学家彭家元、历史学家张荫麟。这些学者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又在人口数据、理论框架、调查方法等方面激烈论辩”,可知研究学者众多,跨学科者参与其中,受到西方人口观和研究方法的影响,观点多元,既有分歧又有共识。目的明确,为了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凸显出了救亡图存的色彩。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期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成为学者共同的诉求。根据材料“主张人口众多以富国强兵,以增加社会财富,以承续后嗣,一直是中国社会人口观 的主流”,可知增殖人口的传统人口观念根深蒂固。根据材料“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可知人口众多的社会弊端日益显露。根据材料“这些学者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可知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近代西方人口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西方科学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小问2详解】政策演变:根据材料“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全国迎来了第一次生育高峰”,可知50年代开始鼓励人口增长。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依然无法满足人口众多所带来的粮食紧缺、受教育率低、就业率低等一系列隐患,庞大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目标产生激烈冲突。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可知改革开放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少生优生,节制人口。根据材料“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可知21世纪后放开二孩政策。影响因素:国民经济在当时的发展状况,人口的总体结构,国家的意识形态色彩和人口理论都是影响中国人口政策的因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4年以前,欧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些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已波及全球各个角落。然而,战争的浩劫却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1918年12月,当威尔逊(时任美国总统)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宏伟的五年计划。欧洲大多数人士认为,这一计划是不切实际的,注定要失败的。然而,30年代初期,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改变前俄罗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的剧变是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是对自由社会的价值和制度的挑战,并且似乎表明了它作为社会和政策体系的可行性。甚至部分追求进步的人们,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民众情绪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人士对“苏联模式”态度的转变,并说明其影响。【答案】(1)原因:一战严重破坏了欧洲的社会经济;一战使民众对于欧洲的政治经济制度失去信心;美国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 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答出任意3点即可)(2)态度:由怀疑到认可。影响:为欧洲一些国家解决经济危机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1914年以前,欧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战争的浩劫”可知,一战严重破坏了欧洲的社会经济;一战使民众对于欧洲的政治经济制度失去信心;根据“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2)转变:根据材料二中“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宏伟的五年计划。欧洲大多数人士认为,这一计划是不切实际的,注定要失败的”“30年代初期,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改变前俄罗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的剧变是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可知,由怀疑到认可。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它作为社会和政策体系的可行性。甚至部分追求进步的人们,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可知,为欧洲一些国家解决经济危机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20.我国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可以从以下要素给历朝历代打分。考察一个王朝,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素一、政治(清明的时间长短、政局的稳定性)二、文化(思想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朝气、活力)三、风俗(即民德,基层民众的素质、社会主流道德风尚如何)四、经济(民众的生活、商业是否发达,是否按照历史的惯性自然发展)五、国防(是否有强大的武装抵御外来侵略,对外战绩)六、教育(国民教育程度,人才培养)七、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八、领土(直接治理面积以及表示臣服的属国范围)九、科技(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水平) 十、国际地位(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同时期各国的综合国力比较)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分别打分,其中“经济”是必选要素)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宋朝得分:制度;科技;经济。说明:北宋初期实行一整套制度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如设置转运使将财权收归中央,但也压抑了地方的自主能动性。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极大发展,实行糊名誊录法,扩大了科举录取官员规模,官制复杂,形成冗官局面。北宋在科技上有大发展,新式火药武器层出不穷,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将指南针用于航海,促进了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货币方面开始出现纸币,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经济重心于南宋时期完成南移。政府财政来源中商业税成为重要部分。城市经济功能凸显,出现瓦肆勾栏等娱乐场所。【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明确题目要求“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分别打分,其中‘经济’是必选要素”,可以选取宋朝,选取制度、科技、经济三个要素。论述:根据所学,分别从宋朝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特征等角度分析说明,如,北宋初期实行一整套制度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如设置转运使将财权收归中央,但也压抑了地方的自主能动性。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极大发展,实行糊名誊录法,扩大了科举录取官员规模,官制复杂,形成冗官局面。北宋在科技上有大发展,新式火药武器层出不穷,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将指南针用于航海,促进了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货币方面开始出现纸币,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经济重心于南宋时期完成南移。政府财政来源中商业税成为重要部分。城市经济功能凸显,出现瓦肆勾栏等娱乐场所。选取其它朝代,注意史实正确,逻辑清晰即可。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北省2022届高三历史新高考信息卷(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名校2023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2023届高三历史考前冲刺训练试卷(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2023届高考地理冲刺模拟试卷(二)(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2023届高考地理冲刺模拟试卷(三)(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2023届高三历史冲刺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下学期高考冲刺卷(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2023届高三地理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试卷(八)(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2023届高三生物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试卷(八)(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2023届高三政治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试卷(八)(Word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3-06-08 12:56:02
页数:14
价格:¥3
大小:437.5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