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信息卷(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届高三岳阳信息卷(二)历史一、选择题1.如图为先秦时期的青铜方尊。其形制的特点反映出A.贵族阶层的旨趣一致B.多元一体的文化融合C.大一统下的整齐划一D.青铜在民间普遍使用【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三幅图是不同地区的形制相似的青铜方尊,这说明先秦时期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文化融合,B项正确;贵族阶层的旨趣一致,说法错误,排除A项;大一统是秦朝之后,排除C项;青铜在民间普遍使用,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2.东汉刘秀时期,三公高高在上,享受一万石的俸禄,却没有权力。尚书台的长官尚书令掌管朝廷大权,却没有三公的地位,俸禄只有一千石。东汉前期这一奇特局面的出现反映了A.中央机构权力制衡B.君主权力得到加强C外戚专权受到遏制D.贵族等级体系严格【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尚书令属于皇帝的亲信侍从,所以借助皇权,导致其权力较大,说明的是皇权的加强,B正确;AD与材料无关,排除;东汉时期的特征之一就是外戚和宦官交替执政,C错误。故选B。3.下表为中国古代公文演变概况。古代公文的演变时期文书概况西周周王通过诰、誓、命、训、令等文书来管理国家、秦汉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划分越未越细比例最大的有两类:君对臣 的专用文种(诏敕类):臣对君的专用文种。唐朝正式公文15种,皇帝专用文种除制、诏、令、册外,新增和变动的有批答和敕。明清皇帝专用文种10种,新增了谕旨,有宣谕、口谕、手谕。清朝谕旨保密制度化。臣子上奏的文种中,有一特殊公文“密疏”,可直达御前。A.适应了君权强化的趋势B.体现了印刷技术的进步C.反映了信息传递的迅捷D.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膨胀【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阅读表格中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周到明清,中国古代公文的名称、类型和体系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皇帝专用文种类的增和使用,适应了君权强化的趋势,A项正确;印刷技术直到隋唐时期才出现,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信息传递的迅捷,排除C项;材料与官僚机构的膨胀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如图是元朝纸币发行量统计图(单位:锭)。这一统计图反映了()A.政治统一推动了商业经济繁荣B.民族矛盾的激化制约了经济发展C.货币形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D.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政局联系密切【答案】D【解析】【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军事活动频繁的时期,发行的纸币量就大,帝位更替或军事活动较少时期,多是纸币发行量下降的时期,这反映出元朝纸币发行量的多少与政局的关系较为密切,D项正确;1279年元朝灭南宋统一了全国,而材料时间开始于1260年,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纸币的发展,并非民族矛盾制约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仅提及纸币,多元化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5.明万历三年俺答汗与三娘子所筑“大青城”(今呼和浩特)被万历皇帝赐名改为“归化城”意为“归顺朝廷,接受教化”;清朝初期,位于晋蒙边界的重要关隘“杀胡口”被康熙皇帝赐名改为“杀虎口”。两处地名变更反映出()A.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C边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D.政治智慧助推了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从明清时期对边境地区的城市及关隘名字变更情况来看,对少数民族的态度由歧视转为包容,这显然有利于民族融合,说明的是政治智慧助推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君主专制强调的是君主对臣子的控制力,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治智慧对民族交融的影响,非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排除B项;仅从城市及关隘名字的变更情况来看,是无法得出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6.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对英法等国宣战,下令各省督抚召集义民,调兵北上援京共同灭洋。然而当时李鸿章率先电奏朝廷,称此为“乱命”,“粤不奉诏”。受其影响,多数地方督抚也宣布懿旨难从,并暗中同与朝廷交战的列强接洽互保。这反映出当时()A.汉族官僚地位得到了提升B.清政府中央权威的式微C.地方督抚势力与中央决裂D.地方督抚成列强代理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对英法等国宣战,下令各省督抚召集义民,调兵北上援京共同灭洋。......多数地方督抚也宣布懿旨难从,并暗中同与朝廷交战的列强接洽互保。”可知,1900年清政府对英法等国宣战,下令各省督抚召集义民,但多数地方督抚不遵从中央命令,并暗中与列强接洽互保,说明此时清政府的中央权威受到挑战,B项正确;根据材料描述多数地方督抚不遵从中央命令,无法判定汉族官僚地位是否得到了提升,排除A项;地方督抚势力与中央决裂,说法过于绝对,而且地方督抚是在暗中同列强接洽,说明地方还是在中央统一管理之下,排除C项;根据材料描述多数地方督抚不遵从中央命令,无法判定地方督抚是否成列强代理人,排除D项。故选B项。7.如图是1928—1936年间中国海关税收总额变化表。对图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东北易帜推动关税收入增加B.中国关税斗争取得胜利C.日本侵华导致税额持续下降D.税额受到内外局势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1928-—1936年中国海关税收总额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在不同年份增减情况不同,说明这一时期的海关税收受到当时“改订新约运动”“中日民族矛盾变化”等国际国内局势的影响,D项正确;东北易帜使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但对推动关税收入增加影响有限,排除A项;中国关税斗争虽然收回了一些关税利权,但并没有真正收回关税主权,没有取得取得最终胜利,排除B项;日本侵华导致税额持续下降,与材料中1933年的关税总额增加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8.下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不同时期开展面向青年的活动,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创办了《先驱》《中国青年》等通俗的革命理论读物,同时面向青年开办补习学校,创办青年团。中央苏区时期组织列宁学校、青年俱乐部;在团组织内,建立识字班、语书班以及各种研究小组;出版发行了《青年实话》《列宁青年》等。A.青年积极参与救亡图存B.中共注重对青年思想引领C.青年团的力量逐渐壮大D.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创办了《先驱》《中国青年》等通俗的革命理论读物,同时面向青年开办补习学校,创办青年团。”“ 组织列宁学校、青年俱乐部;在团组织内,建立识字班、语书班以及各种研究小组;出版发行了《青年实话》《列宁青年》等。”可得出,中共在不同时期都注重对青年思想方面的引领,使他们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救亡,第三阶段A项;材料不能说明青年壮大,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教育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图是20世纪90年代某乡镇街道上有人经营收费公用电话的照片,当时用公用电话打本地电话一分钟收5角钱。对此合理的解读是()A.城市和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B.市场经济体制在农村得以确立C.电话已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D.个体经营与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经营收费公用电话”“当时用公用电话打本地电话一分钟收5角钱”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个体经营与市场经济逐步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城市发展状况,排除A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个体经营与市场经济逐步发展,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0.伯里克利的政敌将修建大型公共建筑视为他个人意志的体现,抨击他挥霍无度,浪费公帑。民众也随声抱怨,认为开销过大。于是,伯里克利便称愿意自掏腰包修建公共建筑,但要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民众闻之立即表示,他可以随意从国库中取钱修建公共建筑,不用吝啬钱财。由此可知()A.伯里克利成功挫败政敌B.雅典民众城邦意识强烈C.公共建筑项目走出危机D.雅典保留贵族政治传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伯里克利便称愿意自掏腰包修建公共建筑,但要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民众闻之,立即表示他可以随意从国库中取钱修建公共建筑,不用吝啬钱财。”可以看出,雅典民众反对突出个人政治影响力,城邦集体意识强烈,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伯里克利和政敌斗争的最终结果,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公共建筑项目是否走出危机,排除C项;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材料也没有体现雅典保留贵族政治传统,排除D项。故选B项。 11.下表所示为9~10世纪欧洲教皇大事记。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欧洲()时间大事9世纪初版图遍及中欧和西欧的查理曼帝国建立,查理大帝把教皇当作他国土上的一位首席主教9世纪末教皇卷入意大利的政争,逐渐成为意大利贵族和罗马党派的权力斗争中的“政治足球”962年教皇把“罗马人皇帝”的称号献给了实力强大的德意志君主以寻求保护A.教权与王权合二为一B.教权依附于世俗政权C.封君封臣制走向衰弱D.基督教的影响力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查理曼统治时期,教权依附于王权,在意大利贵族和罗马党派的权力斗争中,教皇被踢来踢去,沦为“政治足球”,即教皇在意大利本土属于弱势,在德意志,教皇寻求德意志君主的保护,说明教权也依附于世俗政权,B项正确;中世纪西欧教权与王权长期并立,排除A项;材料所举事例是关于教权和世俗政权的,与封君封臣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教权依附于世俗政权,不是基督教的影响力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12.如表是1495~1785年英国户籍管理大事记(节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的户籍管理()年份大事记(节选)1495年亨利七世:不列颠臣民以家庭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子女、配偶情况,主教登记在册1593年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惰者,救济贫民1785年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贫民和失业者A.致使国家治理体系得以完善B.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变迁C.重视对基层社会的司法控制D.促进了英国人口的流动【答案】B【解析】 【详解】考查英国国家治理。依据材料可知,1495年,英国教权高于王权,所以“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1593年,宗教改革后,王权高于教权,由世俗的“治安官管理户籍”1785年,英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经议会许可征税”,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英国户籍管理反映了英国社会政治的变迁,B项正确;材料中英国户籍管理印证了英国社会政治的变迁和发展,但体现不出“致使国家治理体系得以完善”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英国户籍管理重视对基层社会的司法控制,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英国户籍管理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3.如图是一张16、17世纪《香料贸易的路线》图。据此可以推断香料贸易()A.带来了东南亚地区经济的繁盛B.推动了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发展C.造成了新老殖民帝国关系紧张D.促进了新型殖民扩张方式产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6、17世纪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时期,殖民国家展开了殖民竞争。为了攫取更多香料贸易的利益,葡萄牙在东南亚地区建立殖民据点和商战,之后的荷兰和英国在印度成立了垄断性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以此谋取了更高的利润。因此,西欧殖民者进行的香料贸易促进了新型殖民扩张方式产生,D项正确;殖民者进行的香料贸易破坏了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不是“整个欧洲”,而是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排除B项;各殖民地帝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新老殖民帝国关系的紧张,排除C项。故选D项。14.19世纪70年代之前,英国商人要先通过中国茶栈或商人了解茶叶的行情,大概在四个月后才能将信息带回国内。而在70年代之后,英商可以随时了解中国的茶叶行情,并派人直接来华采办。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C.人口的大规模流动D.新式通讯工具的发明 【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信息“19世纪70年代之后,英商可以随时了解中国的茶叶行情。”联系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这次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电话机等新式通讯工具。因此,英国商人将茶叶信息传回国内由“四个月”变为“随时”。故D选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A选项错误;交通运输工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有变革,但做不到题干中“随时”的要求,B选项错误;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并不能随时将中国茶叶的信息传回英国,C选项错误。15.如表为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统计表。表中现象的出现()时期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4.7%4.1%20世纪60年代5.8%5.1%20世纪70年代5.3%3.2%A.改变了两极对峙的格局B.与新科技革命密切相关C.表明世界贫富差距缩小D.有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统计表”可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说明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世纪70年代受“滞胀”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这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由此可知,表中现象的出现有利于推动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D项正确;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从而改变了两极对峙的格局,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新科技革命的相关信息,新科技革命的主导者仍然是发达国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程度的数据信息,无法直接得出世界贫富差距缩小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货币在海外流传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朝鲜北部曾出土数量丰富的战国明刀和布币。秦汉以后的古钱币在日本更是大量出土,包括半两钱、五铢钱、开元通宝等,总计超过15种。越南、柬埔寨等邻国,自古以来一直使用中国钱币,越南最早铸造的“太平兴宝”铜钱,就是仿造唐宋钱币而铸成。东南亚各国,在唐宋时期也采用中国钱币作通货。公元9世纪中叶,波斯湾的锡拉夫就通行中国方孔圆钱。中国钱币在非洲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也大量出现。——据张忠山主编《中国丝绸之路货币》材料二中国近代货币统一进程大事简表时间事件1887东率先设局自铸新式银元,此后各省纷纷仿行。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定银元为国币,铸币权收归中央政府。北洋时期中央政府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铸一圆银币,但各省所铸小银币依然在流通,外国银行钞票也始终占主要地位。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8年,国民政府提出废两改元,为统一货币打下基础。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统一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后又将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解放战争时期法币因恶性通膨胀而走向崩溃,直到1949年中国货币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据冯郁《近代中国货币统一的进程》材料三2009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正式启动。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人民银行已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在全球23个国家或地区指定了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据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货币海外流通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政府统一货币的举措,并分析阻碍货币统一的因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答案】(1)特点:时间早,历史悠久;范围逐步扩大,由周边国家向海外扩散;受丝路贸易推动的影响;具有国际支付功能;影响巨大。(任答4点即可,其它表述符合题意要求可相应给分。)(2)举措:制定币制条例;集发行权于中央;以纸币取代铸币。(任答2点即可。) 因素:列强经济侵略与特权,外国银元大量流通;中央政府权威不足,信用不够;地方割据势力强大;长期的战争,导致政局动荡,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传统经济占统治地位,民族工业发展受制。(任答3点即可。)(3)意义: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公正性,稳定国际经济秩序等。(3点)【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依据材料一“中国货币在海外流传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朝鲜北部曾出土数量丰富的战国明刀和布币”可以得出时间早,历史悠久;依据材料一“在朝鲜北部曾出土数量丰富的战国明刀和布币”、“秦汉以后的古钱币在日本更是大量出土”、“越南、柬埔寨等邻国,自古以来一直使用中国钱币”、“东南亚各国,在唐宋时期也采用中国钱币作通货”、“波斯湾的锡拉夫就通行中国方孔圆钱。中国钱币在非洲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也大量出现”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范围逐步扩大,由周边国家向海外扩散;受丝路贸易推动的影响;具有国际支付功能;影响巨大。【小问2详解】举措:依据材料二“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定银元为国币,铸币权收归中央政府”、“中央政府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可以得出制定币制条例;集发行权于中央;依据材料二“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统一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可以得出以纸币取代铸币。因素:依据材料二中的时间和“外国银行钞票也始终占主要地位”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强经济侵略与特权,外国银元大量流通;依据材料二“广东率先设局自铸新式银元,此后各省纷纷仿行”、“铸币权收归中央政府”、“将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央政府权威不足,信用不够;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依据材料二中的时间并结合近代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可知,长期的战争,导致政局动荡,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传统经济占统治地位,民族工业发展受制。【小问3详解】意义:依据材料三中的时间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正式启动”、“人民银行已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在全球23个国家或地区指定了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并结合所学从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公正性,稳定国际经济秩序等角度分析。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学界对于大一统的认识,长期以来被学人置于专制主义进路中加以批判和解构。如梁启超认为大一统由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和文化上的意识形态专制构成,抑制了共同体演进的竞争活力,导政了现代转型期道遇列强后的不断挫。穆则认为不能“以一时进落为彼我全部历史之评价”“毁我就人”,而要对国史“探其本而揽其全”,探究“我民族数千年文化本源”。大一统至少包括了三个居面的机理, 即追求团结统一而反对分裂的国族取向、一系列旨在抟成凝聚的中心性政治安排、一个现世取向的富含韧性与弹性的文教系统(道统)。大一统不仪仅是一种国家理论,它的终极理想在于天下太平和世界大同,在于凡有血气莫不尊亲的天下。——摘编自任锋《大一统与政治秩序的基源性问题一一钱穆历史思维的理论启示》从材料中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准确。)【答案】观点:古代大一统观念以及国家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形成于延续评析:古代中国大一统观念一直存在并建立起了若干个大一统王朝。先秦时期,西周王朝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宗法分封政治体制,提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一统观念初具雏形,促进了不同民族的融合,为中华文化奠基;秦汉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王者无疆”的理念,通过郡县制、推恩令、文化统一等举措,使得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与稳固;明清时期,加强对边疆管理,同时在文化方面重视儒家文化的传承,使得这一时期民族文化进一步发展完善。综上所述,古代中国大一统观念以及国家源远流长,这种观念指导下,不同时期的王朝致力于文化传承,有助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中钱穆的观点以及对大一统内涵的解释,可以提出观点:古代大一统观念以及国家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形成于延续。关于阐释可列举不同时期大一统观念、维护大一统采取的政治文化举措以及影响,展开评析。最后结论落脚地在民族共同体意识。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18.中外粮食安全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备战备荒,于1933年10月,制定了“兴办仓储计划”,将仓储分为国立储备仓、省立储备仓和县仓、区仓。同时,明确划分国家、省级、地方不同粮食储备主体的责任。1935年,实业部制定了《农仓业法》及其实施细则,大力推动新型农仓的建设,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当时的农民银行、中国银行等均在各地设立了仓库。《农仓业法》规定:“除堆藏及保管农产品外,可以兼营受寄物调制改装及包装,或介绍借款业务,并规定农仓于收受寄托物后,应发给仓单。”但由于政府财力匮乏,导致仓储设施简陋,储粮损失较大,加之可收购粮源有限,使得粮仓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功能无法真正发挥出来。——摘编自金梅等《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的发展演变》材料二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节选)时间事件目的1947马歇尔计划 年向西欧、日本等国家运送粮食等农产品,促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巩固美国的政治领导地位1951年实行共同安全法用粮食等农产品配合军事“援助”,作为实行侵略政策的工具1954年国会通过第480号公法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粮食援助,力图使其在粮食上依赖美国,在国内外政策上受美国控制,并把它们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内1974年通过“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以削减粮食等供应相威胁,要求苏联在中东问题上让步1980年卡特总统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制裁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行为——据魏崇寿《关于美苏粮食贸易问题》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特点以及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政策。【答案】(1)特点:粮食仓储制度化、法制化;确立三级管理制度;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建仓主体多样化;农仓功能多样化,业务范围扩大。原因:政局混乱、外来侵略、政策不稳定;生产力低下、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导致收购粮源有限、自然灾害、仓储设施简陋、政府财力匮乏。(2)评述:对西欧、日本等地运送粮食,巩固美国政治领导地位;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粮食援助,使之受制于美国并纳入其势力范围内;对苏联粮食禁运,遏制苏联军事行动。可见,二战后美国利用粮食作为重要武器,为其战略利益服务,巩固世界霸主地位。【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兴办仓储计划”得出粮食仓储制度化、法制化;根据“同时,明确划分国家、省级、地方不同粮食储备主体的责任。”得出确立三级管理制度;根据“大力推动新型农仓的建设,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得出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根据“当时的农民银行、中国银行等均在各地设立了仓库。”得出建仓主体多样化;根据“除堆藏及保管农产品外,可以兼营受寄物调制改装及包装,或介绍借款业务,并规定农仓于收受寄托物后,应发给仓单。”得出农仓功能多样化,业务范围扩大。原因:根据”―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备战备荒“得出政局混乱、外来侵略、政策不稳定;结合所学可从生产力低下、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导致收购粮源有限、自然灾害、仓储设施简陋、政府财力匮乏等方面概括。(2)评述:根据“ 向西欧、日本等国家运送粮食等农产品,促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巩固美国的政治领导地位”及”马歌尔计划“可得出对西欧、日本等地运送粮食,巩固美国政治领导地位;根据“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粮食援助,力图使其在粮食上依赖美国,在国内外政策上受美国控制,并把它们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内”得出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粮食援助,使之受制于美国并纳入其势力范围内;根据“制裁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行为”得出对苏联粮食禁运,遏制苏联军事行动。可见,二战后美国利用粮食作为重要武器,为其战略利益服务,巩固世界霸主地位。19.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政策的演变(1949—2001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美国总统任期起止对中国的政策哈里·S.杜鲁门1945~1953对新中国实施“威慑”战略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953~1961对华政策为全面遏制思想所主导。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1961~1963继承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制定的“遏制并孤立”中国的政策。林登·贝恩斯·约翰逊1963~1969提出“遏制但不孤立”政策:在政治遏制的同时,在人员、信息和物资的交流方面放松限制。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1969~1974调整美国对华政策:打开通向北京之路。逐步取消了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1974~1977多次表示将继续推进中美关系向前发展,努力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詹姆斯·厄尔·卡特1977~1981把与中国建交列入了议事日程。罗纳德·威尔逊·里根1981~1989强调与中国“长期、持久和建设性关系”,更加注重发展“全面关系”,包括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等。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1989~1993保持接触和合作的美中关系,但以总统行政命令形式宣布了一些制裁。威廉·杰斐逊·1993~2001“接触”与“遇制”交替使用,合作与竞争并行。 克林顿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中美关系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答案】一、对抗时期(1949—1969年)二战结束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出台杜鲁门主义,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政策,遏制孤立新中国。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二、缓和、正常化时期(1969—1989年)这一时期美国在越战中严重耗费了国力,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迫使美调整战略和对华关系。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三、紧张、缓和并存时期(1989年代以来)美国加紧对中国“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和国际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中美经济交流日益加深。【解析】【详解】本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对抗时期(1949—1969年)、缓和、正常化时期(1969—1989年)、紧张、缓和并存时期(1989年代以来),划分依据可结合这三个阶段中美关系发展的史实进行作答,要言之有理,史实准确。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6-02 02:00:02 页数:15
价格:¥3 大小:983.1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