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历史下学期高考临考信息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绝密★启用前2023高考临考信息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殷商甲骨文中已出现象形字“册"(如下图),像一捆竹木简编连在一起的形状,有时加“示”旁,有用作祭祀之意,在已出土的甲骨中至少有20片出现用毛笔蘸朱砂或墨描写过的痕迹。该学者旨在说明,商代A.甲骨是最重要的书写材料B.甲骨并非唯一的书写载体C.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D.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祭祀2.2023年1月秦始皇陵博物院发布秦兵马俑第三次发掘成果,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籠3处;兵器秘(柄)多处、弓弩箭館多处,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千余件(组),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件。这一考古发掘A.反映了当时部分历史面貌B.明确了武器种类与配属C.展示出秦朝强大军事实力D.弄清了陶俑的制作程序3.唐代选官,五品以上由皇帝敕授,六品以下经由吏部考询后奏授,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多为敕授;唐代一般官员,一任须经四考方可迁转,而御史三考即可升迁,一般御史迁到尚书省即为员外郎等清要官职。这表明唐代A.官员考选体系严密B.监察官员地位显要C.科举取士有待完善D.官僚政治趋于成熟4.宋代投壶(如图所示)盛行,士大夫家中陈设常有投壶的壶与矢。吕大临在《礼记传》中写道:“投壶,射之细也。宴饮有射以乐宾。"司马光则认为“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宋代投壶A.反映了民族交流加强B.凸显了儒学价值取向C.体现了门第观念淡化D.折射出教育的平民化5.明朝时期实行的朝贡贸易,诸国进贡携带的物品分为三类:一是国王贡献方物,名曰正
贡;二是国王附搭品,名曰附来货物;三是使臣自进贡物。贡船附载来华的货物,不论在会同馆或市舶司所在地出卖,多不向外商征税,而且还大加赏赐。这种“贸易"形式的影响是A.阻止了西方的经济侵略B.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C.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6.下表为1858-1866年中外部分条约文本所用的法定文字情况统计。据此可推知A.《万国公法》在士人中风行B.同文馆的建立应实务所需C.中体西用的局限得以突破D.瓜分危机刺激了民族觉醒7.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政制既已一切非我之故常,其政制背后支撑之理论,亦必随之动摇,则一变而惧不能不变……故而文化革命之口号有“礼教吃人”“非孝”“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材料旨在说明A.新文化运动有历史虚无主义色彩B.向西方学习从制度转到思想C.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上得到延续D.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被动摇8.下图是刊于《红色中华》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出当时A.官僚资本利用金融手段搜刮民财B.民族工业的生存环境恶劣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加重财政负担D.国民政府为内战开辟财源9.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设计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蓝图。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形式具体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决心打倒国民党解放全中国C致力于探索中国的民主制度D.为建立新中国进行理论准备10.1950年,根据全国公粮调拨计划,湖南省运粮司令部协调工商、税务、铁路、公安等部门,发动民船联运社和航业公司,将大量的死角粮、难运粮有序调运出来,在保证本省供给的同时,也有力支援了两广、华东、华北、西北等地。这A.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B.恢复了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C.加速了抗美援朝的胜利D.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1.在中世纪城市存在的五六个世纪中,无论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都没有公开张扬要建立等级制度,在法理上规定社会等级。城市即使呈现出等级分层,也是以财富为基础的,
理论上,人人都可通过发家致富而进入城市上层。这一现象A.实现了社会成员的平等B.体现了社会契约理念的普及C.反映了阶级结构的改变D.得益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12.1618-1648年,欧洲“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之间爆发“三十年战争”。战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神圣罗马帝国诸邦的“国家主权”,规定荷兰(联合省共和国)和瑞士获得独立地位。这表明该和约A.有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发展B.推动了欧洲均势局面形成C.促进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D.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13.18世纪,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受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以自然的权威取代上帝的权威,以人的科学改造传统文化,以科学理性建构新的社会政治体制。材料旨在说明A.近代科学体系形成B.牛顿力学得到普遍认同C.教会失去原有权威D.科学革命促进思想解放14.据统计,印度在1860年只贡献了英国原棉进口量的16%,贡献了1857年法国原棉进口量的1.1%,而到1862年,印度贡献了英国原棉进口量的75%,法国的70%。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美国内战影响原料供应链B.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C.工业革命开始增加了需求D.欧洲国家丧失国际贸易主导权15.1927-1928年,苏联同西方国家签订了不同类型的技术转让协定。苏联“一五”时期的第聂伯河水电站、哈尔科夫拖拉机制造厂、下诺夫哥罗德汽车厂、顿巴斯煤矿等工程,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从西方引进的新技术。这说明A.西方对苏联的外交孤立被打破B.经济危机成为苏联发展的机遇C.技术交流促进了苏联经济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显著优越性16.美国艾森豪威尔第一届政府时期对外援助并不积极,但基本上维持了杜鲁门执政时期经济、技术援助规模。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即第二届政府时期,开始更多地关注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由强调军事援助,逐渐演变为突出经济援助和经济建设。这些变化A,反映出美苏由对抗走向缓和B.说明美国改变了冷战的思维C.加重了美国冷战的经济成本D.旨在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北宋经济发达并拥有先进的印刷技术,朝廷大力扶持书院,佛道二教为书院的选址以及讲说形式提供了经验,这些有利条件促使书院在宋代进入“黄金期宋代书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幽美的学习环境。四大书院教育成绩突出,为宋代社会培养了众多人才,也为官学科举教育的弊端起到修正作用。除书院外,宋代在多个领域被人们视为“黄金期",如哲理性诗词创作的黄金期、民间制瓷业发展的黄金期、科技发明的黄金期等,不同的视角反映了人们探究宋代历史的不同侧面。——摘编自刘明明《宋代四大书院教育研究》围绕宋代历史,选择在宋代进入“黄金期"的任一领域(除书院外),参照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所选领域为主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一摘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2日)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简析《讲话》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4分)(2)材料二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一条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革命年画”出现的原因。(4分)(3)你要创作一幅20世纪40年代延安地区的“革命年画”,简述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4分)(要求:设计符合时代特征,结合具体史实)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老化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进程,从字形本源看,甲骨文中“老"像“老者倚仗之形"。《说文解字》记载“老,考也……言须发变白也老年的标准也体现在致仕、减免税赋徭役和嘉奖优抚规定之中,如《文献通考》记载,晋武帝、北齐武成帝时以66以上为老,隋文帝时以60为老,唐代宗时以55为老,宋太祖时以60为老。民国时期,各地养老院章程规定,年龄在50至60岁之间,以是否失去经济来源、是否晚年生活难以为继作为"老年"的标准。此外,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曾推动公务员、教师以及邮政、铁路和海关职员退休制度立法,退休年龄亦即成为老年的标准。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和知识分子穷尽语言赞美青年,抒发对个人主义的向往,批判束缚人生自由的观念和制度,青年的“他者"——老年人则成为批判话语的实际承载者。—摘编自马晓驰《后五四时期老年人家庭秩序"危机"及其价值重构的话语变迁》材料二改革开放以前,工薪劳动者退休后的生活主要由国家负责,因而退休金几乎是职工退休之后唯一的收入来源,退休工资在原单位领取,由全国总工会和各级工会按照一定比率提取调剂金。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目标,养老保险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逐渐形成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此,我国完成了工薪劳动者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转轨,养老保险体系由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三个层次构成。20世纪80年代后期,部分地区自发探索农民的养老保险机制,逐渐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市居民社会养
老保险整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养老保险体系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摘编自何文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养老保险回顾与展望》(1)结合材料一,归纳历史上影响“老年"界定标准的因素。(6分)(2)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二中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化及意义。(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材料二1945年,成立了协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时的运行机制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帮助维持黄金与美元基本固定的汇率,由此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48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开始临时运行,其主要职能是为了促进国际贸易而逐渐降低各国的关税。凭借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大量涌现、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战后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影响近代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6分)(2)20世纪50-70年代初被称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这一现象。(8分)
2023高考临考信息卷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BABBCBCDCADADACD1.B解析:根材料“殷商甲骨文中……像一捆竹木简编连在一起的形状”可知,甲骨和竹简在商朝时期都是文字的书写载体,B项正确。商朝时期可作为书写的材料除了甲骨之外还有青铜器和竹简,没有对比,不能得出“最重要”的结论,排除A项;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虽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A解析:据材料可知,秦兵马俑第三次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中,“陶俑”“陶马”“战车”代表了军事作战的士兵和工具,“鼓”和“鼓槌”代表作战指挥,“漆盾”可用于防御,“弓弩”可用于远距离攻击等,这些反映了一定的历史面貌,A项正确。“明确武器种类与配属”不能体现考古发掘中“陶俑”“陶马”“战车”等内容,排除B项;材料只有秦军武器等信息,至于其军事实力是否强大,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了发掘陶俑数量较多,没有体现陶俑的制作程序,排除D项。3.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御史“多为敕授”“三考即迁”、转任多为要职等,可知唐朝监察官员品级较高,受皇帝重视,说明监察官员地位显要,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监察官员的地位,得不出监察考选体系严密,排除A项;监察官属于监察制度,而科举取士来自科举制,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监察官员,不足以说明官僚政治趋于成熟,排除D项。4.B解析:根据材料“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可知,宋代将投壶活动与儒家思想相结合,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少数民族的信息,排除A项;仅从投壶,不能得出门第观念的状况,排除C项;投壶活动体现的儒学价值取向,无法得出教育的平民化,排除D项。5.C解析:据材料“明朝时期实行的朝贡贸易……贡船附载来华的货物……多不向外商征税,而且还大加赏赐”可知,明朝在朝贡贸易中采取“免征税”“给予赏赐”等优待政策,体现“厚往薄来”的原则,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C项正确。明朝为阻止西方的经济侵略采取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项;自然经济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朝贡贸易以政治目的为主,且范围小、数量少,在促进商品经济方面影响不大,排除D项。
6.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晚清与外国列强签订的条约所用法定文字基本为外文,而同文馆是1862年清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由此可知,同文馆的建立适应了当时实际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反映中外签订条约所用的法定文字,与《万国公法》无关,排除A项;中体西用的局限是只学习技术而不改变制度,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中体西用的局限性得以突破,排除C项;瓜分狂潮发生在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7.C解析:钱穆主张政治制度变化后,背后的思想文化也必须改变。结合所学,钱穆指的是辛亥革命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后,封建文化也急需被改变,因而号召“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主张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延续了辛亥革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反封建斗争,C项正确。钱穆的话是在肯定新文化运动在扫荡封建文化方面的积极影响,而非批评其局限性,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是说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起因,而非论述学习西方的深入过程,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8.D解析:根据材料“国民党1934年度统税图”“《红色中华》”可知,该漫画登载于“围剿”与“反围剿”时期,革命根据地刊登的国民党1934年统税漫画,反映出当时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围剿”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迫于继续内战的要求,而加重了税收,D项正确。官僚资本利用金融手段进行剥削,包括发行法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而材料反映的是直接征税,并非金融手段,排除A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环境恶劣”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35年,排除C项。9.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国家不断进行理论建设,说明其致力于探索中国的民主制度,C项正确。材料强调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理论,不属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A项;1940年和1945年正处于抗日战争,国共合作时期,排除B项;《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排除D项。10.A解析:根据材料“在保证本省供给的同时,也有力支援了两广、华东、华北、西北等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调拨粮食有利于保证各地粮食供应和稳定物价,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A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是在1952年年底,排除B项;材料中的粮食支援的是中国部分省份,与抗美援朝无关,排除C项;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D项。11.D解析:材料中的中世纪后期,城市出现以财富为基础的等级分层现象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的结果,D项正确。根据材料“城市即使呈现出等级分层,也是以财富为基础的,理论上,人人都可通过发家致富而进入城市上层”可知,社会成员实际是不平等的,排除A项;材料中的中世纪后期城市出现以财富为基础的等级分层现象与社会契约理念的普及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阶级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12.A解析:根据材料“确立了神圣罗马帝国诸邦的‘国家主权’,规定荷兰(联合省共和国)和瑞士获得独立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和约承认了荷兰和瑞士的独立,这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信息是确立国家主权,未涉及欧洲政治力量改变的相关内容,无法得出推动西方国家均势局面形成,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17世纪欧洲君主不满足派遣使者与他国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材料未体现相关内容,排除C项;《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排除D项。13.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部分法国人受牛顿科学思想影响形成的一些新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代表人物,他还是近代力学的建立者,因此科学革命促进思想解放的表述符合题意,D项正确。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题干涉及时间是18世纪,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牛顿力学得到部分法国人的认同,而非普遍,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科学的发展一定程度会冲击教会的统治,但是材料主要强调科学革命对人们思想的解放作用,排除C项。14.A解析:根据材料“而到1862年,印度贡献了英国原棉进口量的75%,法国的70%”和所学可知,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国内局势动荡,其出口量减少,不能为英法提供原料供应,由此印度的供应量上升,A项正确。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会减少对西方国家的原料
供应,而不是增加,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此时英国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19世纪欧洲国家并没有丧失贸易主导权,排除D项。15.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苏联通过引进并吸纳西方技术建设了一批重要的重工业企业,这说明技术的交流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期间,已通过租让制等做法与西方国家建立了联系,排除A项;经济危机开始于1929年,排除B项;苏联“一五”计划开始于1928年,当时计划经济体制还在构建阶段,其优越性尚未凸显,排除D项。16.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艾森豪威尔第二届政府时期“更多地关注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其目的是确保并扩大美国在“中间地带”的势力范围,遏制共产主义可能的“渗透”或“颠覆”,D项正确。加紧争夺中间地带,会使双方对抗加剧,双方关系进一步紧张,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无论是军事援助还是经济援助,冷战成本都很高,排除C项。17.答案:示例一主题:科技发明的黄金期(2分)论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政府与士大夫阶层的关注以及儒学的复兴(尤其是崇尚思辨的理学的兴起)为科技发明的涌现提供了物质基础、政治前提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三大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沈括等文人对科技成果的总结,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世俗生活的丰富,助推了思辨哲学的发展,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8分)总之,宋代中国进入科学发展的黄金期,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长远的积极影响。(2分)示例二主题:科举取士的黄金期(2分)论述:宋廷制定崇文抑武方针,放松了对土地和人口择业的限制,官方和民间教育的发展以及门第观念的淡化,都为科举取士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期创造了重要条件。宋代科举的录取规模较之隋唐大幅扩大,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也有所减少,形成“取士不问家世”的风气,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也经过王安石变法等活动与时俱进。科举制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官员的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增强了士大夫阶层的国家认同,促进了社会读书向学风气的发展和教育的平民化。宋朝的科举取士也影响到周边民族政权选官制度的发展。(8分)总之,较之隋唐和元明清,宋代科举取士在宋代发展到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座高峰,对政治统治、阶层流动、思想文化、民族交融的发展都起了重要推动作用。(2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论证充分,言之有理即可。首先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宋代的时代特征相关知识,明确所选主题,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考虑。比如可选主题:科技发明的黄金期、科举取士的黄金期等。然后围绕所选主题的相关史实从背景、表现、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比如论述主题:科技发明的黄金期,可得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政府与士大夫阶层的关注以及儒学的复兴(尤其是崇尚思辨的理学的兴起)为科技发明的涌现提供了物质基础、政治前提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代基本成熟,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三大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沈括等文人对科技成果的总结,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世俗生活的丰富,助推了思辨哲学的发展,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最后,总结升华。宋代中国进入科学发展的黄金期,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长远的积极影响。18.答案:(1)团结文艺工作者,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政治宣传工作;促进根据地人民的思想解放,提高其政治觉悟;配合军事斗争。(4分,每点1分)(2)年画儿童的服装,形象具有民间传统色彩,与文字材料中年画“尊重民间风习道德”相印
证;木刻面内容是青年为群众修纺车,取材于日常事件,与文字材料中年画“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相印证;年画中福娃是基层人民习惯的形象,木刻画选取日常生活小事,与文字材料中“年画适合于广大人民群众”相印证。(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原因:文艺工作者受毛主席文艺座谈会的启发;延安根据地以工农群众为主要群体,艺术创作需贴合阶级特征;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走群众路线,以文艺团结民众,壮大抗日民主根据地或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便于向根据地民众宣传中共的革命思想、革命路线。(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3)示例一:设计:以延安的民主选举为场景,刻画抗日根据地民众投票选举的高涨热情。理由:“革命年画”的创作要求为选材真实、具有生活气息,而1941年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民众选举的积极性高涨。(4分)示例二:设计:以边区人民耕作、生产为场景,刻画抗日根据地民众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的精神。理由:革命年画题材源于生活,1941年,为克服敌后根据地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号召军民进行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4分)解析:(1)据材料一“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可知团结文艺工作者,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据材料一“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可知配合军事斗争;据材料一“教育人民”可知有利于促进根据地人民的思想解放,提高其政治觉悟;据材料一“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可知推动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政治宣传工作。(2)历史信息:通过观察材料二中年画和木刻画所包含的信息,然后与材料二文字材料印证。如,据材料二第一幅年画可知年画中儿童的服装,具有民间传统色彩,可以与材料二文字材料中年画“尊重民间风习道德”相印证;据材料二第二幅木刻面内容是青年为群众修纺车,取材于日常生活,可以与材料二文字材料中年画“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相印证;材料二第一幅年画中福娃是基层人民习惯的形象,第二幅木刻画选取日常生活小事,与材料二文字材料中“年画适合于广大人民群众”相印证。原因:据材料二“听了毛主席‘文艺座谈会’的报告后”可知,文艺工作者受毛主席文艺座谈会的启发;据“革命年画”的创作内容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知,延安根据地以工农群众为主要群体,艺术创作需贴合阶级特征。据材料一“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走群众路线,以文艺团结民众,壮大抗日民主根据地或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便于向根据地民众宣传中共的革命思想、革命路线。(3)在设计20世纪40年代延安地区的“革命年画”时要遵循材料二中毛泽东“尊重民间风习道德”“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年画适合于广大人民群众”三个原则,可设计如下:以延安的民主选举为场景进行设计,在年画中刻画根据地内民众投票选举的热情高涨;理由:“革命年画”的创作要求为选材真实、具有生活气息,而1941年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民众选举的积极性高涨。以边区人民耕作、生产为场景,刻画根据地民众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的精神。理由:革命年画题材源于生活,1941年,为克服敌后根据地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号召军民进行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19.答案:(1)因素:自然年龄;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解放程度;社会观念。(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2)变化:福利型向保险型转变;走向社会化;逐渐多元化;日益普及化;兼顾公平与效率。(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意义: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老,考也……言须发变白也”可分析出自然年龄;根据材料“晋武帝、北齐武成帝时以66以上为老,隋文帝时以60为老,唐代宗时以55为老,宋太祖时以60为老”可分析出政府政策;结合不同时代的界定不同可分析出经济发展水平;根据材料“批判束缚人生自由的观念和制度,青年的‘他者’——老年人则成为批判话语的实际承载者”可分析出思想解放程度;根据材料“退休年龄亦即成为老年的标准”可分析出社会观念。(2)变化:根据材料“逐渐形成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统一实行社会统
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分析出福利型向保险型转变;根据材料“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整合起来”可分析出走向社会化;根据材料“部分地区自发探索农民的养老保险机制”可分析出逐渐多元化;结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普及可分析出日益普及化;根据材料“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养老保险体系的运行效率”可分析出兼顾公平与效率。影响: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可分析出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根据材料“逐渐形成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分析出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根据材料“逐渐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整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分析出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可分析出有利于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20.答案:(1)因素:13世纪,英国确立“王在法下”的传统,在与国王的斗争中,议会权力逐渐扩大;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并不断完善,议会成为权力中心;19世纪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了议会改革;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以及斗争,也推动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文官改革提高了官员素质,为英国政府提供了专业性人才,也有利于完善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2)评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的调整等措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借助着二战后的国际经济组织的调节,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进步与新兴产业的崛起(第三次科技革命)西方主要资本主要国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分)具体表现为:战后20世纪50—70年代初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现象,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其中美国取得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经济和军事实力独占鳌头,德国和日本得益于战后民主改革,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得到快速发展。因而这一阶段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2分)经济的快速增长改善了底层人民的生活,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资本主义乃至世界保持了相对的和平;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分化加剧,繁荣的背后潜藏着危机,1973年因石油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局面,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2分)总之,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继续发展。(2分)解析:(1)因素:根据材料“1215年,国王签署《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可知13世纪,英国确立“王在法下”的传统,在与国王的斗争中,议会权力逐渐扩大;根据材料“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可知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并不断完善,议会成为权力中心;根据材料“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可知19世纪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了议会改革;根据材料“1836—1848年,宪章运动;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可知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以及斗争,也推动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改革提高了官员素质,为英国政府提供了专业性人才,也有利于完善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评析:根据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相关知识,从国家干预经济、科技革命、70年代出现“滞胀”等角度分析,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的调整等措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借助着二战后的国际经济组织的调节,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进步与新兴产业的崛起(第三次科技革命)西方主要资本主要国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为:战后50—70年代初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现象,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其中美国取得世界霸主地位,经济和军事实力独占鳌头,德国和日本得益于战后民主改革,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得到快速发展。因而这一阶段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经济的快速增长改善了底层人民的生活,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资本主义乃至世界
保持了相对的和平;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分化加剧,繁荣的背后潜藏着危机,至70年代出现“滞胀”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总之,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继续发展。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