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2023届新高考语文冲刺压轴联考卷(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全国新高考冲刺压轴卷(二)语文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城内。写在试题卷、苹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的诗、歌、舞与书画素有抒情传统,皆重于通过艺术堞介表达、显现主体的情感与心性。较之诗、歌、舞,书画艺术的抒情观念相对晚出。然而,当抒情观念被引入书画艺术之后,旋即便成为书画艺术的重要美学追求之一。书画抒情观萌生于西汉时期,其标志是扬雄的“书为心画”说。然而在书法艺术并未真正自觉的西汉时期,扬雄“书为心画”说对于书法艺术抒情性问题的阐发仍然是较为笼统的,其仅是基于此前“言”“象”“意”的哲学思辨而做的发挥。虽然已经点明了书法艺术的抒情功能——“动情”,但是仍未将“情”作为书法艺术的重要美学特质来看待。事实上,是否将“情”真正作为书法艺术的核心旨要,不仅与书法艺术自身的发展相关,更与个体意识的自觉相关。对于“情”的认识是个体意识自觉的关键性要素之一,正是在这种个体意识的自觉体认中,“情”自然地并真正地进入了作为个体人格表现的书法之中。东汉是个体意识自觉的时期,也是“情”作为书法艺术重要美学特质确立的时期。东汉时期个体意识的自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情”的自觉,这在汉末魏初刘劭的《人物志》中表现得十分明晰,如其云:“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刚柔明畅贞固之征,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征神见貌,则情发于目。”在这种对于“情”的高度关注中,书法艺术便将“情”确立为重要的美学特质。“情”在魏晋时期是哲学、美学的中心概念之一。刘勰“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说法,可以看作是对于魏晋以来,乃至自古以来,文艺活动抒情传统的高度概括。在这样一种重“情”的思想、审美氛围中,书法艺术对于“情”的重视便是题中之意。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已经全面成熟,实践经验的成熟不仅使得书法艺术中更加自觉地意识到“情”的地位与作用,更对于书法美学领域中“情”的酝酿、表达进行了步骤式的阐发。在魏晋书论中,诸如“心”“意”“心意”“思”“胸中”范畴等都与“情”的内涵基本一致,皆表达了书法艺术乃是因情而动、缘情乃发的抒情艺术。书法艺术中“情”的抒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情”的酝酿,所谓“心存委曲”“敏思藏于胸中”,这是对于感情的把握与斟酌。其次是依据“情”来凝想书法意象,所谓“各象其形”“忖度寻思”。最后是在“手”与“心”的协调运作下,将此前凝想的书法意象表达出来,所谓“手从心麾,毫以手从”。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情”受到了秩序化、理性化,但是并没有彻底改变“情”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情”的主导地位。换言之,整个书法创作既是以“情”的引发开始的,也是以“情”的抒发为指归的。(摘编自季旭东、蔡志伟《论书法抒情观的文化渊流及其历史建构》)材料二:古人认为,书法的抒情,首先出自天然,正如万物有灵。孙过庭《书谱》云:“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在书法的横平竖直、撇捺点画之间,以自然为参照,体现天地之心,表达风骚之意。这可以算作书法抒情的第一重境界。书法的抒情,还应遵循秩序,有所节制。这表明书法抒情要以伦理为依托,是一种外在的规约,可算作书法抒情的第二重境界。明代书法家项穆主张书法应如《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达性抒情而有所节制。书法抒情还产生于书者的主动而自觉的表达,这是以人的道德、格次、情感等为底色的书法创作,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与自我实现,是主动而非被动的,可算作书法抒情的第三重境界。东汉蔡邕《笔论》云:“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其所言“任情恣性”,讲的是书法抒情,正如《笔意赞》讲“心手达情”一样。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书法是体现作者感情的,但不能把自己束缚住了。因此,作书前,要“先散怀抱”,首先要让自己胸无杂念,神思飞越,做好精神准备,进入一种可以纵情抒发内心情感的状态,然后才落笔书写。此外,孙过庭《书谱》认为:“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孙的意思是说,只有掌握各种书体的基本要领,然后变化润饰,才可抒情。抒情与书法的体式有关,大概是喜楷体者好抒耿正之情,喜隶体者好表圜润之意;喜草体者好达狂放之志等。 中国的书法,不单单是写字的技法,更是表达内心情感的载体,这种内心情感的表达,提示了书法作为艺术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契合关系。书法的本旨,是通过艺术的书写,在点画篇章之间,蕴藏气韵,荟萃风神;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性格、志趣、情绪等多种精神要素,从而抒发感情,陶冶性灵,启迪智慧。(摘编自李晓琳《书法之点画抒情略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抒情观念是书画艺术的主要美学追求,书法抒情观也是中国文艺抒情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B.扬雄基于“言”“象”“意”的哲学思辨提出“书为心画”说,确立了书法与“情”的美学关系。C.刘勰认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说明他已意识到“情”在书法艺术中的作用。D.中国的书法既是写字的技法,更是抒情的载体,书法艺术与其创作主体之间有一种契合关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到东汉时期,“情”作为书法艺术的重要美学特质才随着个体意识的自觉体认得以确立。B.汉末魏初刘劭的《人物志》表现出对“情”的高度关注,意味着“情”已真正进入个体书法中。C.魏晋时期,书法在实践上获得全面成熟,并对书法艺术就是抒情艺术进行了理论阐发。D.按照蔡邕的观点,若心里有事而心怀焦急或压抑,即使再好的笔也写不出好的书法作品。3.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中“书法艺术乃是因情而动、缘情乃发的抒情艺术”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卫铄《笔阵图》)B.“敏思藏于胸中,巧态发于毫钻。”(庾肩吾《书品》)C.“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蔡邕《九势》)D.“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故意得谐称。”(张彦远《法书要录》)4.在书法创作中抒发性情有哪些要求?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5.我们常常说“字如其人”,书法抒情论带给我们哪些启示?请分别从书法创作、书法欣赏、书法教育三个层面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2.B3.C4.①出自天然,正如万物有灵。②书法的抒情,还应遵循秩序,有所节制。③书法抒情还产生于书者的主动而自觉的表达。 5.书法创作:首先,要让自己胸无杂念,神思飞越,做好精神准备,进入一种可以纵情抒发内心情感的状态,然后才落笔书写;其次掌握各种书体的基本要领,然后变化润饰,才可抒情。书法欣赏:首先可以欣赏写字的技法,其次还可以关照到书写者的内心情感。书法教育:通过书法教育,可以使得书写者抒发感情、陶冶性灵、启迪智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主要美学追求”错误。由原文“当抒情观念被引入书画艺术之后,旋即便成为书画艺术的重要美学追求之一”可知,原文是“美学追求之一”,选项以偏概全。B.“确立了书法与‘情’的美学关系”错误。由原文“但是仍未将‘情’作为书法艺术的重要美学特质来看待”可知,选项曲解文意。D.“书法艺术”错误。由原文“这种内心情感的表达,提示了书法作为艺术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契合关系”可知,是书法和创作主体之间的契合关系。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意味着‘情’已真正进入个体书法中”错误。由原文“东汉时期个体意识的自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情’的自觉,这在汉末魏初刘劭的《人物志》中表现得十分明晰”可知,是“某种程度”上是“情”的自觉,所以不能意味着“情”已真正进入个体书法中。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强调的是书法的技艺,而不是强调情感。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古人认为,书法的抒情,首先出自天然,正如万物有灵”“在书法的横平竖直、撇捺点画之间,以自然为参照,体现天地之心,表达风骚之意。这可以算作书法抒情的第一重境界”可知,书法创作中抒情要出自天然,正如万物有灵。由原文“书法的抒情,还应遵循秩序,有所节制。这表明书法抒情要以伦理为依托,是一种外在的规约,可算作书法抒情的第二重境界”可知,书法创作抒情还应遵循秩序,有所节制。 由原文“书法抒情还产生于书者的主动而自觉的表达,这是以人的道德、格次情感等为底色的书法创作,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与自我实现,是主动而非被动的,可算作书法抒情的第三重境界”可知,书法创作中抒情还产生于书者的主动而自觉的表达。【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书法创作:由原文“作书前,要‘先散怀抱’,首先要让自己胸无杂念,神思飞越,做好精神准备,进入一种可以纵情抒发内心情感的状态,然后才落笔书写”可知,要让自己胸无杂念,神思飞越,做好精神准备,进入一种可以纵情抒发内心情感的状态,然后才落笔书写。由原文“孙的意思是说,只有掌握各种书体的基本要领,然后变化润饰,才可抒情。抒情与书法的体式有关,大概是喜楷体者好抒耿正之情,喜隶体者好表圜润之意;喜草体者好达狂放之志等”可知,要掌握各种书体的基本要领,然后变化润饰,才可抒情。书法欣赏:由原文“中国的书法,不单单是写字的技法”可知,在书法欣赏的过程中可以欣赏写字的技法。由原文“更是表达内心情感的载体,这种内心情感的表达,提示了书法作为艺术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契合关系”“抒情与书法的体式有关,大概是喜楷体者好抒耿正之情,喜隶体者好表圜润之意;喜草体者好达狂放之志等”可知,书法欣赏还可以关照到书写者的内心情感。书法教育:由原文“书法的本旨,是通过艺术的书写,在点画篇章之间,蕴藏气韵,荟萃风神;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性格、志趣、情绪等多种精神要素,从而抒发感情,陶冶性灵,启迪智慧”可知,通过书法教育,可以使得书写者抒发感情、陶冶性灵、启迪智慧。(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入住土屋的老人(节选)①武俊岭近来,良全老汉心里很烦。烦劲上来,他就背着双手,到祖坟上看一看。九岁的老绵羊像是一个忠诚的卫兵,在后面紧紧跟随。过了春节,良全老汉就整整八十岁了。他的关节一屈伸,就会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近来,良全睡得很不踏实,梦特别多,梦见妻子,梦见儿子,在美国的儿子、在青岛的儿子。梦醒后,良全能听到树上的鸡在“咕咕”,能听到鸟巢里的鸟儿细细地叫。那天一早,良全在煤气炉上熬了两碗玉米糊糊。一碗自己喝,一碗给老绵羊。然后, 良全手端葫芦瓢,瓢里盛着玉米、高粱粒儿,走到院子东南角的鸡窝前面。良全手抓粮食,往栅栏里撒去。粮食落地,鸡们开始急速地点头。良全把鸡喂完,去灶房,找到几片白菜叶子,在案板上用菜刀切断几截,送给紧挨鸡窝的兔子。兔子不多,三只,都是公的。三只公兔,全身雪白,眼睛通红,十分好看。良全把白菜叶子抛进栅栏。立即,三只兔子一蹦一蹦到菜前,一嘴一嘴地吃起来。然后,良全走到西墙根下,摘下三根丝瓜。看看丝瓜北面茁壮生长的红豆角子,良全欣慰地一笑。这红豆角子也怪,天越冷,结得越多,一直结到霜降。良全看看村子西边,一大片二层小楼快要盖好了。到时候,他这个孤老头子就要搬进一处二层小楼的院子。村干部早就说了,在新楼的西面盖几排猪舍,一家一个。除猪之外,羊、鸡、鸭、鹅、兔等,都不能养了。良全的心里直犯堵:这算什么事呢?住了几十年的院子,不能住了。主要是羊、鸡、鸭、鹅、兔也不养了。鸡、鸭、鹅、兔倒不十分在意,只是老绵羊已是一个伙伴,不能养,还不要了我老汉的命!良全老汉重重地吐出一口气,一口浊气,抬头望着并不湛蓝的天空。伙计,去祖坟!这一次,老绵羊不再跟随良全,而是并排往前。老绵羊在良全走累的时候,主动止住脚步。这样,良全就能扶住老绵羊的两只大角,歇息一会儿。良全看着老绵羊的两只大角一阵感激涌出,差点落下泪水。良全一下一下地抚摸硬硬的、像是石头的羊角。老绵羊仿佛感受到老人的爱意,抬起头来,用潮湿温驯的眼睛表示感激。稍后,老绵羊用嘴拱一拱良全的腿。良全明白,老绵羊这是在催促他快走。良全不由得滋生出对两个儿子的怨恨。什么东西呢,山马喳②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有了前程呢,忘了爹。大儿子在美国,说是成了科学家。二儿子在青岛,当上了副省级官员。老伴去世,大儿子没有回家,事后汇来两千美元。老伴去世三周年时,二儿子没有回家,说是工作忙,往南方考察去了。两个浑蛋儿子,还不如老绵羊呢。老伴去世、三天圆坟、三年祭日,老绵羊都是痛哭流涕。特别是前段时间,老伴三年祭日,亲戚朋友都来了。老绵羊的哭声,把参加三年祭日的人全都震呆了。大外孙有心,把老绵羊的哭声录了下来。良全知道后,对外孙说,发到你两个舅舅的手机上。说上一句话,就说你们还不如老绵羊呢,你们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就说我说的。祖坟离得不远了,还有三十多米吧。良全看着一个坟头,土色尚新。那是三年祭日时女儿为老件添的新土。想到老伴埋入地里已是三年多了,良全的心一疼。从19岁开始,老伴就陪伴自己,一直到77岁。忽然,说没有就没有了,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平时,老伴连个头痛脑热都没有,这下把良全老汉抛闪得不轻。丧事过后,良全像是掉了魂似的;在屋子里;看看这里,看看那里,却是什么也没有看进眼里。只是觉得房子大,空。良全凝想之间,已是来到祖坟。 良全看着四座坟茔,虽然都不大,但浑圆,排列有致。都说,祖坟上冒出青烟,能够佑护后代兴旺发达。两个儿子读书都不费劲,都考上了名牌大学。大儿子在上海读了四年大学,然后去了美国。二儿子也不差,大学毕业后到一个机关,从办事员起步,慢慢地熬成了大官。这几年,二儿子经常在电视里露面,人五人六的。前几日,浑蛋二儿子在电话里废话。良全老汉一听,急了眼,说,天王老子说也不行,祖坟,哪能随便迁?你说,让活着的人搬到水泥钢筋楼里也就罢了,死人住的地方,也得搬家。这算什么事呢?我可以搬到小楼,祖坟坚决不能迁。谁敢硬来,我良全老汉就与他拼命。谁来做工作,也是没用。这书记、那主任,都不管用。在地头,良全看见比自己小三岁的良欣,正费力地往地里拉车运肥。只见良欣的身子往前一拱一拱的,车子慢慢向前。田野里,只有两条一米多宽的运肥小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看到良欣拉车,良全想到良欣的早逝的两个儿子,想到他的孙子、孙女们全都外出打工,他一人侍候家里的十几亩地,良全不由得心生同情。第一书记、村书记动员他迁移祖坟,就是为了修建运肥道路,说是宽三米,好让小型拖拉机通过。良全对老绵羊说,去,咱们帮良欣一把!良全带着老绵羊往前追上良欣的车子,老绵羊用大角顶住车尾。这样,良欣的车子水平着,前进的速度加快。良欣扭头一看,是老绵羊。再一看,看到了良全。良欣心里一热。良全走到祖坟,在妻子坟前蹲下,把火纸摊开,划着火柴,点燃火纸。火纸发出的气味,一下子把良全的悲切思念激发出来。良全就纳闷了,火纸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其他的纸,烧得再多,也勾不起伤悲。(选自《短篇小说》2021年第10期,有删改)【注】①故事的最后,良全听命于内心,听命于死去老伴的感应,同意拆屋迁坟。良全老汉拆屋迁坟的条件是,必须在新坟前给盖上两间土屋。从此他便搬进土屋,在老绵羊的陪伴下,以与老伴梦里说话为慰藉,仍然继续着喂鸡、剪羊毛、摘丝瓜、熬玉米糊的生活。②山马喳:喜鹊。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熬玉米糊、喂鸡、喂兔子、摘丝瓜等看似琐碎的细节,营造出浓郁的传统乡村生活气息。B.搬进小楼后只许养猪,其他一概不能饲养,这个规定完全不近人情,良全老汉无法接受。C.良全的两个儿子都学有所成,但一个远在美国,一个忙于公务,连母亲去世都没能回来。D.第一书记、村书记动员良全老汉迁坟,但良全老汉仗着二儿子在省里做官,都不予理会。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生动形象,如良全老汉用农村俗语“山马喳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骂两个儿子。B.良全老伴的形象虽然没有正面出现,但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良全跟老伴之间深厚的感情。C.小说力避平铺直叙,通过补叙两个儿子的相关情节,丰富了文本内容,丰满了人物形象。D.良全让老绵羊给良欣帮忙这一情节,闪现着人性的光芒,并自然引出迁坟的必要缘由。8.试分析小说塑造“老绵羊”这一形象的用意。9.有评论说,这篇小说“写当代之人、当下之事,以简单的情节透露出厚重的时代变迁感”,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6.A7.C8.①写羊,主要是为了写人,通过写老人对老绵羊的感情,突出老人在老伴去世后的孤独;通过写老绵羊在“三年祭日”上的表现,突出老人对两个儿子的埋怨。②“老绵羊”的形象,贯穿全文,对情节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9.①小说写的是当代之人,一位普普通通的当代农村老汉:小说写的是当下之事,是新农村改造大背景下空巢老人面临的人生困境。②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写的是儿女不在身边、老伴去世后与一只老绵羊为伴的良全老汉,在新农村改造过程中,面临老宅拆除、祖坟迁移等窘况的坚守。③良全老汉对老宅、对祖坟、对死去的老伴、对老绵羊、对老式生活的留恋,显示出他对传统农耕文明的坚守,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新农村改造中,良全老汉的坚守显示出在社会的变迁和新时代发展过程中人们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完全不近人情”错,根据原文可知,新修的小楼旁边还盖了猪舍,可见在新农村改造过程中,还是保留了一部分农村人习惯的生活生产方式。C.“连母亲去世都没能回来”错,小说中只是说良全老伴去世时,老大没有回来,三年祭日时,老大老二都没有回来。D.“但良全老汉仗着二儿子在省里做官,都不予理会”错,小说中良全老汉的二儿子也在劝说父亲同意迁坟,不存在良全仗着二儿子在省里做官就拒不迁坟的事情。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C.“通过补叙两个儿子的相关情节”说法有误,小说中对两个儿子的相关情况的交代位于 全文中间,由对当下的叙述引出良全老汉对两个儿子的回忆,而后文则又回到现实叙事,故应是“插叙”。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形象的作用的能力。本文的主人公是良全老汉,而文中之所以有“九岁的老绵羊像是一个忠诚的卫兵,在后面紧紧跟随”“那天一早,良全在煤气炉上熬了两碗玉米糊糊。一碗自己喝,一碗给老绵羊”“鸡、鸭、鹅、兔倒不十分在意,只是老绵羊已是一个伙伴,不能养,还不要了我老汉的命!”这些对老绵羊的描写,其实是为了写人,通过写老人对老绵羊的感情,突出老人在老伴去世后的孤独。根据原文“两个浑蛋儿子,还不如老绵羊呢。老伴去世、三天圆坟、三年祭日,老绵羊都是痛哭流涕”“老绵羊的哭声,把参加三年祭日的人全都震呆了。大外孙有心,把老绵羊的哭声录了下来。良全知道后,对外孙说,发到你两个舅舅的手机上。说上一句话,就说你们还不如老绵羊呢,你们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就说我说的”等对老绵羊的相关描写可知,作者是为了通过写老绵羊在“三年祭日”上的表现,突出老人对两个儿子的埋怨。此外,全文发展中,老汉因舍不得老绵羊而不同意搬迁,与老绵羊一起帮助良欣老汉等情节,都与老绵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老绵羊”的形象,贯穿全文,对情节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从原文“然后,良全手端葫芦瓢,瓢里盛着玉米、高粱粒儿,走到院子东南角的鸡窝前面。良全手抓粮食,往栅栏里撒去……这红豆角子也怪,天越冷,结得越多,一直结到霜降”等可看出,文章所写的,是一个失去老伴后孤守农村,与一只老绵羊相伴的农村普通老汉的普通日子。而文中“到时候,他这个孤老头子就要搬进一处二层小楼的院子。村干部早就说了,在新楼的西面盖几排猪舍,一家一个。除猪之外,羊、鸡、鸭、鹅、兔等,都不能养了”涉及的新农村改造情节、插叙中“老伴去世,大儿子没有回家,事后汇来两千美元。老伴去世三周年时,二儿子没有回家,说是工作忙,往南方考察去了”等对两个儿子长期在外不回家的相关情节,“前几日,浑蛋二儿子在电话里废话……我可以搬到小楼,祖坟坚决不能迁”涉及的祖坟搬迁等情节,都并不复杂,都是我们所能见到的当下之事,展现的是新农村改造大背景下空巢老人面临的人生困境。在这些当下之事中,文章所展现的良全老汉却并不那么普通,比如文中“那天一早,良全在煤气炉上熬了两碗玉米糊糊。一碗自己喝,一碗给老绵羊”“鸡、鸭、鹅、兔倒不十分在意,只是老绵羊已是一个伙伴,不能养,还不要了我老汉的命!”展现的他对老绵羊(在大多数人眼里可能只是一只普通的畜生)的深厚感情,以及他最开始不同意搬迁祖坟,但后来“听命于内心,听命于死去老伴的感应,同意拆屋迁坟”却又给出条件“ 必须在新坟前给盖上两间土屋。从此他便搬进土屋,在老绵羊的陪伴下,以与老伴梦里说话为慰藉,仍然继续着喂鸡、剪羊毛、摘丝瓜、熬玉米糊的生活”所展现出的矛盾,都展现了良全老汉对老宅、对祖坟、对死去的老伴、对老绵羊、对老式生活的留恋,显示出他对传统农耕文明的坚守。由此可见,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新农村改造中,良全老汉的坚守显示出在社会的变迁和新时代发展过程中人们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而这也是文章所透露出的厚重的时代变迁感。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汉武帝元狩三年秋,上将讨昆明,以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乃作昆明池,以习水战。是时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征发之士益鲜。于是除千夫、五大夫为吏,不欲者出马。故吏弄法,皆谪令伐棘上林,穿昆明池。元鼎六年冬,驰义侯发南夷兵欲以击南越。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乃发巴、蜀罪人尝击南越者八校尉,遣中郎将郭昌、卫广将而击之,诛且兰及邛君、笮侯,遂平南夷,为群柯郡。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灭,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元封二年,初,上使王然于以破越及诛南夷兵威,风喻滇王入朝。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深、靡莫,皆同姓相杖,未肯听。劳深、靡莫数侵犯使者吏卒。于是上遣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发巴、蜀兵击灭劳深、靡莫,以兵临滇。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是时,汉灭两越,平西南夷,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南阳、汉中以往郡,各以地比,给初郡吏卒奉食、币物、传车、马被具。而初郡时时小反,杀吏,汉发南方吏卒往诛之,间岁万余人,费皆仰给大农。大农以均输、调盐铁助赋,故能赡之。然兵所过县,为以訾给毋乏而已,不敢言擅赋法矣。六年汉既通西南夷开五郡欲地接以前通大夏岁遣使十余辈出此初郡皆闭昆明为所杀夺币物于是天子赦京师亡命,令从军,遣拔胡将军郭昌将以击之,斩首数十万。(摘编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汉通西南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六年/汉既通西南夷/开五郡/欲地接以前通大夏/岁遣使十余辈出此初郡/皆闭昆明/为所杀/夺币物/B.六年/汉既通西南/夷开五郡/欲地接以前通大夏/岁遣使十余辈出此初郡/皆闭昆明/为所杀/夺币物/C.六年/汉既通西南夷/开五郡/欲地接以前通大夏/岁遣使十余辈出此/初郡皆闭昆明/为所杀/夺币物/D.六年/汉既通西南/夷开五郡/欲地接以前通大夏/岁遣使十余辈出此/初郡皆闭昆明/为所杀/夺币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兵革是兵器和甲胄的总称,“兵”与《过秦论》中的“陈利兵而谁何”的“兵”字含义相同。B.“谪”是贬谪的意思,与《琵琶行并序》中的“谪居卧病浔阳城”的“谪”字含义相同。C.“风”同“讽”,是委婉劝告的意思,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字含义不同。D.故俗即旧俗,“故”与《鸿门宴》中“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A.元狩三年,汉武帝打算讨伐昆明,由于昆明有方圆三百里的滇池,故而挖昆明池供士兵练习水战,但可征发服徭役的人却日益减少。B.元鼎六年冬,且兰国君担心驰义侯征发本国军队远行后,邻国会掳掠本国的老弱妇孺,于是率众反叛,杀了汉使臣和犍为郡的太守。C.元封二年,汉武帝让王然于用击败南越,诛杀平定南夷的军威,来劝告滇王入朝称臣,滇王起初不肯听从命令,最终却举国投降。D.南阳、汉中原有各郡按距离远近为新设各郡官吏士兵提供粮食马匹等物资,但因新设郡时有反叛,汉廷每两年要出动万余人镇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2)然兵所过县,为以訾给毋乏而已,不敢言擅赋法矣。14.汉灭两越、平西南夷后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治理?请简要概括。【答案】10.A11.C12.D13.(1)因此把滇国设益州郡,赐给滇王王印,依然让他做滇国国王。(2)然而军队所过之处,地方官府供应军需,只不使缺乏而已,不敢再提专有赋税的法令了。14.①设置初郡十七个,依照原来的风俗习惯治理,不用缴纳赋税。②南阳、汉中等旧有各郡为新设各郡提供粮食、钱物及交通用具。③汉朝征调南方各郡官兵前往镇压新设各郡时常发生的小规模叛乱。④打通西南夷之后增设五郡,希望找出通往大夏国的道路,所派使者从新郡出发被杀被抢后,派军前往昆明地区进行征讨。【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六年汉朝打通西南夷之后,增设五郡,希望在这一带找出一条通往大夏国的道路,每年都要派出十几批使者,从这些新郡出发,但都被困在昆明,使者被杀,财物被抢。 “汉既通西南”中“通西南夷”是动宾结构,意思是打通西南夷,“夷”后应断开,排除BD;“岁遣使十余辈出此初郡”中“出此初郡”是状语后置句,即“于此初郡出”,意思是从这些新郡出发,“郡”后应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不断打仗/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B.正确。句意:都被发配去上林苑砍伐荆棘/被贬居住浔阳江畔便一直卧病。C.“‘讽’字含义不同”错。“风”和“讽”都是委婉劝告的意思。句意:劝喻滇王归附朝廷/邹忌委婉的规劝齐王接受谏议。D.正确。故,旧/交情。句意:并且依照他们原来的风俗习惯来治理/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汉廷每两年要出动万余人镇压”错。原文“而初郡时时小反,杀吏,汉发南方吏卒往诛之,间岁万余人”,意思是由于新设各郡时常发生小规模叛乱,杀死官吏,汉朝便征调南方各郡的官吏兵卒前往镇压,过了一年达一万多人,并非“每两年要出动万余人镇压”。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于是”,因此;“复”,“依然”;“长”,做长官,此处是“使……做国王”。(2)“兵”,军队;“訾给”,军需供应;“擅”,专有。【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汉灭两越、平西南夷后采取的治理措施:第一,根据“是时,汉灭两越,平西南夷,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可看出设置初郡十七个,依照原来的风俗习惯治理,不用缴纳赋税。第二,根据“南阳、汉中以往郡,各以地比,给初郡吏卒奉食、币物、传车、马被具”,可看出南阳、汉中等旧有各郡,为新设各郡提供粮食、钱物及交通用具。第三,根据“而初郡时时小反,杀吏,汉发南方吏卒往诛之,间岁万余人”,可看出汉朝征调南方各郡官兵前往镇压新设各郡时常发生的小规模叛乱。第四,根据“六年汉既通西南夷,开五郡,欲地接以前通大夏,岁遣使十余辈出此初 郡,皆闭昆明,为所杀,夺币物,于是天子赦京师亡命,令从军,遣拔胡将军郭昌将以击之,斩首数十万”,可看出打通西南夷之后,增设五郡,希望找出通往大夏国的道路,所派使者从新郡出发被困昆明被杀被抢,派军前往昆明地区进行征讨。参考译文:元狩三年秋天,皇上将要征讨昆明,因为昆明有滇池方圆三百里,于是就造了个昆明池,来练习水战。此时法律既然越来越严酷,很多官吏被罢职免官。加上不断打仗,百姓买爵以求免赋役,大多买到五大夫一级,官府可征发的人越来越少了。于是除授有千夫、五大夫爵位的人为吏,不愿为吏的向官府交马匹求免。凡是官吏弄权玩法的,都被发配去上林苑砍伐荆棘,挖掘昆明池。汉武帝元鼎六年冬季,驰义侯征发南夷兵准备去攻打南越。且兰的国君担心军队远行,邻国会趁机掳掠本国的老弱妇孺,于是带领部众反叛,杀了汉朝的使臣和犍为郡的太守。汉朝便征调应去攻打南越由巴、蜀罪犯组成的八校尉士兵,派中郎将郭昌、卫广率领他们去攻打且兰国,杀了且兰的酋长及邛君、笮侯,平定了南夷,设牂柯郡。夜郎侯起初依附于南越国,南越国被歼灭后,夜郎侯便入汉廷朝见,汉武帝封他为夜郎王。元封二年,当初,皇上派王然于凭借打败南越以及征讨诛杀南夷的军队威风,来劝喻滇王归附朝廷。滇王,其士卒有几万人。他旁边东北方有劳深、靡莫,都和滇王同姓,相互依仗,不肯听从劝告。劳深和靡莫屡次侵犯汉朝使者和吏卒。于是皇上派遣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征发巴、蜀的军队剿灭劳深、靡莫,兵临滇国。滇王率领全国投降,请求汉朝在滇国设置机构派遣官员,滇国归附汉朝。因此把滇国设为益州郡,赐给滇王王印,依然让他做滇国国王。这时,汉朝已经消灭了两越,平定了西南夷,设置初郡十七个,并且依照他们原来的风俗习惯来治理,不用缴纳赋税。南阳、汉中等旧有各郡,则各根据距离的远近,为新设各郡的官吏和兵卒提供粮食、钱物、邮传车、马匹及配件用具。由于新设各郡时常发生小规模叛乱,杀死官吏,汉朝便征调南方各郡的官吏兵卒前往镇压,过了一年达一万多人,所需费用全部依靠大农。大农靠调剂各地的物资和盐、铁专卖的所得,补充赋税的不足,所以还可以供应。然而军队所过之处,地方官府供应军需,只不使缺乏而已,不敢再提专有赋税的法令了。六年汉朝打通西南夷之后,增设五郡,希望在这一带找出一条通往大夏国的道路,每年都要派出十几批使者,从这些新郡出发,但都被困在昆明,使者被杀,财物被抢。于是汉武帝赦免京师的死罪之徒,命他们从军,派拔胡将军郭昌率领前往昆明地区进行征讨,共斩杀数十万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夜曲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首句以“桂魄”代指月亮,“初”字点明时间,写夜幕初临,秋露微生之景。B.王诗第二句紧承上句,写主人公虽感罗衣单薄,却并未更衣,为下文抒情作铺垫。C.张诗开头两句连用“丁丁”“漫漫”两个叠词,写出了秋夜的漫长、寂静、清冷。D.张诗第三句写暗虫彻夜鸣响搅得思妇通宵难眠,表现了思妇内心的厌弃与烦躁。16.这两首诗都表现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手法的异同。【答案】15.D16.(1)同: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王诗前两句写景,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字里行间隐隐流露出女主人公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张诗前两句因情取景,通过思妇失眠时的所见所闻,写秋夜之长,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成夫的时间之长。(2)不同:王诗后两句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写女主人公因心怯空房而迷恋弹筝,委婉地表达了女子思念丈夫的哀怨。张诗的后两句,运用衬托、直抒胸臆,通过虫鸣衬托思妇的寂寞,进引发向老天爷求告,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表现了思妇内心的厌弃与烦躁”错误,诗中表现的是思妇对征夫的思念之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王诗此诗前两句“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是写景,写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暗含孤独寂寞之情;末两句“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张诗的前两句中,用“丁丁”和“漫漫”这两个形容词,前者形容漏水的声音,后者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从而说明了丁丁的漏水声仿佛敲打在心上,缓缓移动的轻云、时隐时现的月亮使人感觉夜漫长的意思。但无论是形容漏水声音,或是形容轻云形状变幻,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这就是描写秋夜的时间之长。因此,这里用借景抒情手法写出了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 由此可见,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王诗前两句写景,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字里行间隐隐流露出女主人公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张诗前两句因情取景,通过思妇失眠时的所见所闻,写秋夜之长,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成夫的时间之长。王诗是直抒胸臆(或运用心理描写),直言“心怯空房不忍归”,写女主人公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夜不能寐,不愿独守空房,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寂寞的情怀。房空,心更空虚,其情悲切。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张诗中,第三句中的"逼"字下得极妙,它不仅透露了节气正在变化,深秋即将来临,对秋虫带来了威胁,冷得它们通宵哀鸣,这里环境的“冷”,更是衬托了思妇内心的冷。“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因此使用的是直抒胸臆。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因此,两者的不同在于:王诗后两句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写女主人公因心怯空房而迷恋弹筝,委婉地表达了女子思念丈夫的哀怨。张诗的后两句,运用衬托、直抒胸臆,通过虫鸣衬托思妇的寂寞,进引发向老天爷求告,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既为全诗定下基调,也交代了诗人辞官归田的原因。(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答案】①.少无适俗韵②.性本爱丘山③.奈何取之尽锱铢④.用之如泥沙⑤.嘈嘈切切错杂弹⑥.大珠小珠落玉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韵”“锱铢”“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五号“出差三人组”费俊龙、邓清明、张陆。随后,两个航夫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_______________的幸福合影。 伟大事业______________伟大精神。中国载人航天事业_______________走过三十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股精气神激励我们勇攀科技高峰、奔赴星辰大海,也给予我们十足的自信与底气。一代代航天人强化使命担当,加强技术创新和实践创造,以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成就了_______________的“大国重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可以实现都重复利用,最多可以搭乘大约7名航天员,将推动中国航天事业。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载入史册孕育栉风沐雨不负众望B.载入史册蕴含栉风沐雨不孚众望C.彪炳史册孕育风餐露宿不孚众望D.彪炳史册蕴含风餐露宿不负众望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19.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都可以实现重复利用,最多可以搭乘7名航天员,将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载入史册: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名声永留史册。彪炳史册: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根据横线前面的航天员在自己的“太空家园”合影留念具有标志性意义,可知应选“载入史册”。孕育:①怀胎,生育;②比喻新事物在既存事物中酝酿形成。蕴含:包含;内含。根据横线前后的“伟大事业”“伟大精神”可知应选“孕育”。栉风沐雨:大雨洗发,疾风梳头。后用以形容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风餐露宿: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辛苦。根据横线后面“走过三十年”可知应选“栉风沐雨”。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根据横线前的“以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成就了”可知,应选“不负众望”。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语序不当,“可以实现都重复利用”中,“都”是副词,表范围,应放在“可以” 前,改为“都可以实现重复利用”;不合逻辑,“最多”与“大约”自相矛盾,删掉“大约”;成分残缺,“将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缺宾语中心语,在后面加上“的发展”。(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周,我们迎来了年度“最守信用流星雨”的极大期。但估计很多人会说:还守信用呢,_______①________?其实,这是因为,大多数人对流星雨的期待有偏颇。那么流星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想象一个这样的场景:半夜,一辆满载渣土的卡车驶入大街,盖板没盖严实,卡车一个颠簸,在大街上撒了一地渣土。流浪猫小白像往常一样在大街上漫步,踩上了那一地渣土,弄了一脚灰。这样的场景很好想象,接下来,我们把场景里角色的尺寸做一点调整,我们把运送渣土的卡车放大放大再放大,变成太阳系里飞驰的彗星或者小行星。_______②________,其表面的尘埃、气体和水分就会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蒸发出来,遗漏到太空里——就像卡车在大街上掉下了渣土。而踩到渣土的流浪猫小白,则是我们的地球。尘埃和地球大气层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发生摩擦,动能转化为热能,尘埃被点燃,发出了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流星。流星现象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天文现象,________③_______,累加起来的话,在一昼夜的时间里,全世界一共有几十吨尘埃掉进地球成为流星,只不过其中的大部分我们都看不见。偶尔,我们可以惊喜地看到个别特别明亮的流星,天文学上叫“偶发流星”。如果尘埃集中,我们就有可能看到多颗来自“同一辆卡车”的流星,这就是流星雨。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作简要分析。22.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流星雨”下一个定义,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答案】20.①我怎么从来没见过②当他们靠近太阳的时候③每天都有流星21.句中“满载渣土的卡车”比喻“太阳系里飞驰的彗星或者小行星”,“其表面的尘埃、气体和水分”比喻“卡车在大街上掉下了渣土”,“流浪猫小白”比喻“我们的地球”。原本比较抽象的流星雨出现的过程,通过打比方的说明方式,介绍得具体准确、生动形象,让我们有了比较具体清晰的了解。22.流星雨是太阳系中彗星或者小行星表面的尘埃和地球大气层发生高速摩擦而被点燃后发出耀眼的光芒的天文现象。【解析】【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根据语境“本周,我们迎来了年度‘最守信用流星雨’的极大期。但估计很多人会说:还守信用呢,_______________?”以及后文“全世界一共有几十吨尘埃掉进地球成为流星,只不过其中的大部分我们都看不见”,可知此处说明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流星,所以可填“我怎么从来没见过”。②处根据后文“其表面的尘埃、气体和水分就会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蒸发出来,遗漏到太空里”可知,此处应该填写有关太阳的内容,所以可填“当他们靠近太阳的时候”。③处根据前文“流星现象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天文现象”,以及后文“在一昼夜的时间里,全世界一共有几十吨尘埃掉进地球成为流星”,可推断出是一天中尘埃的数量,故可填“每天都有流星”。【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打比方可以使说明语言更具体准确、生动形象,可以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具有怎样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划线句用打比方的方式介绍了流星雨出现的过程。根据原文第二段的内容“我们把运送渣土的卡车放大放大再放大,变成太阳系里飞驰的彗星或者小行星。……其表面的尘埃、气体和水分就会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蒸发出来,遗漏到太空里——就像卡车在大街上掉下了渣土。而踩到渣土的流浪猫小白,则是我们的地球。尘埃和地球大气层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发生摩擦,动能转化为热能,尘埃被点燃,发出了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流星”,可看出句中“满载渣土的卡车”是比喻“太阳系里飞驰的彗星或者小行星”,“其表面的尘埃、气体和水分”是比喻“卡车在大街上掉下了渣土”,“流浪猫小白”是比喻“我们的地球”。由此看来,原本比较抽象的流星雨出现的过程,通过打比方的说明方式,介绍得具体准确、生动形象,让我们有了比较具体清晰的了解。【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的格式是“种差+邻近属概念”。“邻近属概念”是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流星现象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天文现象”中的“天文现象”是邻近属概念。“种差”是被定义概念的本质属性,“尘埃和地球大气层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发生摩擦,动能转化为热能,尘埃被点燃,发出了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流星”,说明了流星雨的表现特点,是种差;“我们把运送渣土的卡车放大放大再放大,变成太阳系里飞驰的彗星或者小行星。……其表面的尘埃、气体和水分就会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蒸发出来,遗漏到太空里”,由此看出“尘埃”是指太阳系里彗星或者小行星表面的尘埃。 综合以上内容,按照下定义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得出答案:流星雨是太阳系中彗星或者小行星表面的尘埃和地球大气层发生高速摩擦而被点燃后发出耀眼的光芒的天文现象。同时注意字数的限制。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周文王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商鞅继之变法促使秦国开创了中国大一统的先河;北宋王安石变法力改积弱积贫的国力;梁启超参与的“戊戌变法”,拉开了中华民族变法图强的序幕;邓小平设计的改革开放道路,使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纵观华夏5000年历史,变革与开放一直在路上;从未缺席。今天,我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更需要这种变革和开放精神。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变革与开放”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此后,从商鞅到王安石到梁启超再到邓小平,变革与开放一直在路上,从未缺席。材料告诉我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更需要这种变革和开放精神。作文要求以“变革与开放”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这是一道关系型作文题目,我们应思考二者内涵,找到二者关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信息技术革命,每一次变革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在当今时代,变革更加频繁和迅速,新的科技、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不断涌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创新。因此,变革也成为了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变革”是相对现有事物、社会制度而言的,当现有制度不能再为社会发展带来动力,甚至成为前行阻力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变革”。但变革并非易事,人们安于现状,害怕变革带来的未知变化,因而变革常常受到阻力,甚至需要流血牺牲才能推动变革。变革需要破和立,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剔除不合理因素,建立适合个人成长成才、社会发展的制度与机制。而“开放”表示张开,释放,解除限制等含义。“开放”的对象不仅 有制度等,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开放。开放意味着拥抱多样性和包容性。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开放已经成为了必要的选择。国家、组织和个人都需要开放心态和行动,才能适应新的变革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尝试新事物,接受不同的文化和思想,打破陈规和束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变革带来的挑战。而变革与开放,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改革是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开放则是改革的保障与推进器。本文适合写成议论文。首先列举从古至今的变革大事件,论述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内驱力,文明前行需要不断变革;接着可以论述要实现变革,开放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思想开放、心态开放、行动开放,才能让变革更加顺畅;然后论述为了实现变革和开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行动: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应该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尊重他人的不同看法;我们需要推崇创新和实践,只有不断地尝试新事物和思考新问题,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变革和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只有通过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交流和合作,才能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全球化带来的变革。最后分析当今时代世界发展的趋势,结合青年身份,思考我们应当具备怎样的思想、态度和能力,才能接过前辈的变革大旗,在复杂的世界形势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意:1.开放、变革,青年勇立潮头。2.变革与开放,世界发展永恒的主题。3.不惧变革,开放思想,勇毅前行。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5-22 09:36:06 页数:20
价格:¥3 大小:53.1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