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浙北2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浙北2校期中联考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一部文学作品,在写作时,一边写,一边就有人阅读,并在旁边写上评语,犹如旧时在私塾中读诗写文,塾师给作文写评语一样,这种情况,在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而《红楼梦》却是如此,在创作的同时,就有评书的人随时评阅。“甲戌本”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的话,说明“甲戌”是“再评”。既是“再评”,自然有“初评”。“甲戌”是1754年,那么“初评”是哪一年呢?起码退回半年、一年,甚至两年,正是曹雪芹三十来岁的时候,也正是创作《红楼梦》的主要原稿时期。“乙卯本”“庚辰本”所记,都是“脂砚斋凡四阅评过”。也就是说自“甲戌”前一二年到“己卯”“庚辰”,这八九年间,“脂砚斋”评阅过四次。而这个时期,曹雪芹一定也一再修改自己的原稿,或者续写自己的作品。悬想曹雪芹当年写《红楼梦》时,虽然“举家食粥酒常赊”,日子不十分富裕,但一定颇得志同道合者切磋之乐。可惜全书没有写完,他就过早地去世了。说是“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其实在当时也不只是脂砚斋一个人阅评,从最早就有别人参与阅评。“甲戌本”即有脂砚斋一条评语道:余批重出。余阅此书偶有所得,即笔录之,非从首至尾阅过,复从首加批者,故偶有复处。且诸公之批,自是诸公眼界;脂斋之批,亦有脂斋取乐处。后每一阅,亦必有一语半言加于侧,故又有于前后照应之说等批。从这段“脂评”中,可以看到两点主要的问题。一是“脂砚斋评阅”的方法,即随意看,随意批,看了一遍又一遍,批了一次又一次,他以此为“乐”,有前后照应的评语,也有前后重复的评语,或者自己后来否定自己从前的批语等等。因为是“偶有所得”的批语,就不同于反复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二是除他评阅之外,还有“诸公”,即除他之外,还有别人也在阅读时加批,而且别人不是一人,是“诸公”,是好几人。据现在十几种传世的抄本看,在这些眉批、夹批、旁批、总批等等纷繁的批语中,署名除“脂砚斋”外,还有“畸笏叟”“松斋”“梅溪”“常村”等人,在评语中还提到“堂村”“杏斋”“煦堂”等名字。这些评者的批语,虽然不少都署了名,但究竟是谁,和曹雪芹有什么关系,却都不得而知。但又有不少蛛丝马迹,供人猜想。作为研究考据的科学证据则不足,作为引起怀疑想入非非的因素则有余。这样就众说纷纭,十分热闹,莫衷一是了。 “脂砚斋”姓甚名谁,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与曹雪芹是什么关系,虽然不少人解说过,甚至说就是《红楼梦》故事中的史湘云等等,但都不足为凭,因为均无科学论证,大都是臆断之词。但有几点却可以肯定:一是脂砚斋是极熟悉曹雪芹所写故事背景及曹雪芹家庭历史的人。至于是男是女、长辈平辈,是族人还是亲戚,都无法肯定。二是死得也较早,在曹雪芹去世之后,不久也就去世了。有一条畸笏叟的批语证明此点。批语云:前批者寥寥。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老朽一枚,宁不痛杀。在“靖藏本”“庚辰本”第二十二回凤姐点戏一段均有此批。“畸笏叟”不少批语都注明“丁亥夏”,此批虽未注明“畸笏叟”,但据研究,肯定是“畸笏叟”的批。据研究者考证,“脂砚斋”早在甲申前已去世。“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即曹雪芹去世后,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脂砚斋”也去世了。“壬午”是乾隆二十七年,公历1762年,“丁亥”是乾隆三十年,公历1767年,前后差五年,“畸笏叟”还在批书。(摘自邓云乡《红楼梦导读·“脂评”简介》)材料二:脂砚斋究竟是谁?《红楼梦》的批者“为作者之叔”和“书中宝玉乃雪芹叔辈”这两个消息,是裕瑞的批语中首先透露的。雪芹的好友明义和明琳,都是裕瑞的舅父,雪芹曾把《红楼梦》稿本送给明义看,明义题了二十首诗。雪芹有一次在明琳的“养石轩”高声谈笑,敦敏有诗记其事。裕瑞的消息既从其舅父处得来,应可信为真实。裕瑞批曰:闻其所谓宝玉者,尚系指其叔辈某人,非自己写照也。所谓元、迎、探、惜者,隐寓“原应叹息”四字,皆诸姑辈也。曹寅(曹雪芹的祖父)有一首诗题说:“辛卯三月二十六日,闻珍儿殇,书此忍恸,兼示四侄,及西轩诸友三首。”这位“四侄”能作诗,他的伯父还居然与他唱和。这个“四侄”也不知其名,只知其字或号是“竹礀”。我们知道曹家这一辈的名字,如颙(曹雪芹的父亲,一说曹頫)、颀、頫都从“页(頁)”字旁,则“竹礀”之名,亦必从“页”。鉴于曹家二代的名和字,皆从《书》《诗》成语而来。但“礀”字不见于经籍,始见于《玉篇》,据《正字通》乃“涧”之或体,则《卫风·考槃》是其出处无疑。诗云“考槃在涧,硕人之宽”,则竹礀或名“硕”,正与颙、颀、頫排行相同。 我们现在不妨推测一下:如果曾寅的四侄竹礀,名“硕”,那么他即是脂砚。因为:首先,“硕”字从“石”从“页”,“页”为颙、颀、頫各名的共同偏旁,也指出他们都是同辈,在《红楼梦》前部,宝玉的主要模特儿是曹硕(即脂砚斋),所以在第一回中,书中主角原来是一块“石头”:第五回《红楼梦引子》曲中的“情种”不是作者,而是“石头”。正是脂砚自己,坚持要称此书为“石头记”。其实,“砚”字从“石”从“见”,在篆文中,“页”“见二字颇为相似。“脂砚”之“脂”,无疑是从宝玉前生在太虚幻境中的道号“赤瑕宫神瑛侍者”暗示而来,因为胭脂是红色,正与赤瑕相应。可见在“脂砚”这一笔名中,包含着他的真名“硕”也暗示着书中主角“前生”的道号。曹竹礀十四五岁即能作上已诗,其伯父曾和他的韵,也和小说中宝玉十三四岁即能作诗,大致相符。(摘编自吴世昌《红楼梦探源》)1.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就有多人对原稿随时阅览批注,曹雪芹也一定一再修改或续写作品。B.《红楼梦》脂评本有眉批、夹批、旁批总批等多种形式,很多评点者在作批语的时候署了名。C.学者对“脂砚斋”身份的探究,都苦于缺少直接证据,且都流于主观臆断,无法形成确凿的共识。D.可以确定的是,“脂砚斋”和“畸笏叟”是两个不同的人,他们都对《红楼梦》原稿做了大量的批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则材料中都提到了“脂砚斋到底是谁”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红学研究中至今未破解的重大谜题。B.“脂砚斋”写评语相当谨慎,阅读了别人的批语后,广泛采纳别人的意见综合作评,避免了重复。C.探究“脂砚斋”的真实身份,要寻找大量资料,考查其源出处,结相关背景,进行科学论证。D.两则材料都努力通过批者评语原文去发掘和“脂砚斋”有关的信息,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直接性。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脂砚斋可能叫曹硕”观点的一项是(3分)A.明义的外甥裕瑞透露了脂砚斋“为作者之叔”和“书中宝玉乃雪芹叔辈”,这两个消息应可信真实。B.《诗经·卫风·考槃》中有“考槃在涧,硕人之宽”,而竹礀(涧)的名字可能是诗句中提到的“硕”。C.“硕”字从“石”从“页”,“页”为曹家三子曹颙、曹颀、曹頫各名的共同偏旁,也指出他们都是同辈。D.贾宝玉主要原型“脂砚斋”的“砚”字从“石”从“见”,而在篆文中,“页”和“见”二字颇为相似。4.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明显可分为两大块,两大块各自讨论什么问题?(4分)5.《红楼梦》中提到宝玉三四岁时,元春曾教他认字、读书,脂砚斋在“其名分虽系姐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这句的行间批了一句:“批书人领到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脂砚斋何以下此评语?请结合材料试做推论,并说明理由。(4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呼兰河传(节选)萧红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听了这笑话,我略微笑了一会工夫,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夜里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每当祖父教我一个新诗,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不学这个。”祖父于是就换一个,换一个不好,我还是不要。“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一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第二句,“处处闻啼鸟”那“处处”两字,我就高兴起来了。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好,真好听。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为明月送将来。”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客人来了,祖父总是呼我念诗的,我就总喜念这一首。那客人不知听懂了与否,只是点头说好。就这样瞎念,到底不是久计。念了几十首之后,祖父开讲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祖父说,“这是说小时候离开了家到外边去,老了回来了。家乡的口音还没有改变,胡子可白了。”我问祖父:“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祖父说:“好比爷爷像你那么大离家,现在老了回来了,谁还认识呢?小孩子见了就招呼着说:你这个白胡老头,是从哪里来的?”我一听觉得不大好,赶快就问祖父:“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心里很恐惧。祖父一听就笑了:“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祖父说完了,看我还是不很高兴,他又赶快说:“你不离家的,你哪里能够离家……快再念一首诗吧!念‘春眠不觉晓……’”我一念起“春眠不觉晓”来,又是满口的大叫,得意极了。完全高兴,什么都忘了。 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的,讲过的也要重讲。似乎那大嚷大叫的习惯稍稍好了一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首诗本来我也很喜欢的,黄梨是很好吃的,经祖父这一讲,说是两个鸟。于是不喜欢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祖父讲了我也不明白,但是我喜欢这首。因为其中有桃花。桃树一开了花不就结桃吗?桃子不是好吃吗?所以每念完这首诗,我就接着问祖父:“今年咱们的樱桃树开不开花?”除了念诗之外,还很喜欢吃。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摔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而且高兴地说“这小东西真馋”或是“这小东西吃得真快”。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样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快蘸点盐吧,快蕴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要反胃的……”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自此吃鸭子的印象非常之深,等了好久,鸭子再不掉到井里,我看井沿有一群鸭子,我拿木杆就往井里边赶,可是鸭子不进去,围着井口转,而呱呱地叫着。我就招呼了在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我说:“帮我赶哪!”正在吵吵叫叫的时候,祖父奔到了,祖父说:“你在干什么?”我说:“赶鸭子,鸭子掉井,捞出来好烧吃。”祖父说:“不用赶了,爷爷抓个鸭子给你烧着。”我不听他的话,我还是追在鸭子的后边跑着。祖父上前来把我拦住了,抱在怀里,一面给我擦着汗一面说:“跟爷爷回家,抓个鸭子烧上。”我想:不掉井的鸭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规规矩矩贴起黄泥来让烧呢?于是我从祖父的身上往下挣扎着,喊着:“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祖父几乎抱不住我了……(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表明祖父文学造诣深厚,作者借此暗示爷爷曾经很富贵。 B.初读时,把“几度呼童扫不开”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主要是因为“我”纯粹是玩耍,不认真对待。C.从大喊乱叫着念诗,到“似乎那大嚷大叫的习惯稍稍好了一点”,表明“我”学诗的心态有了细微的变化。D.“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我也要离家的吗?”等内容,表达出“我”对自己前途渺茫的忧伤。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房盖被你抬走了”,祖父的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也表现了祖父风趣幽默的性格特点。B.由“黄鹂”“桃花”想到“黄梨”“桃子”,既写出“我”喜欢这两首诗的原因,也与下面写吃烧猪肉、鸭肉的文字形成对比。C.对吃烤小猪和烤鸭子过程的描述,细致入微,饶有趣味,表现了祖父对“我”的关心和爱护。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融入了作者的生活体验,语言生动,构思巧妙,产生了动人的艺术效果。8.“我”跟祖父学诗这个过程的叙述很有层次,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9.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材料二: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窃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存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僻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 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吴王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B.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C.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D.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师说》中“位卑则足羞”的“卑”字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B.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C.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D.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的功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窃为君恐。(2)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14.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为什么?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又是什么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浪淘沙令王安石①伊吕②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①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尧舜,这首词作于作者任宰相之时。②伊吕:指伊尹与吕尚。伊尹,辅佐汤王灭夏,是商朝的开国功臣;吕尚,即姜子牙,晚年辅佐武王灭商,封侯于齐。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人生遭际和名垂千载的丰功伟业,并叹息君臣相遇之难,以抒发词人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B.此词上阕以“穷”“通”两字开篇,表达词人对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受到重用的赞美,并暗含了词人对更多士人不被发现、不被赏识、不被任用的命运的同情惋惜之情。C.“风虎云龙”化用《易经》中“云从龙,风从虎”的典故,四字巧用比喻,以“风云”喻贤君,“龙虎”喻贤才,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D.整首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伊、吕的遭适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16.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兴王只在谈笑中”一句的作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非常自信,能让身处“摄乎大国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恶劣环境的一个中等诸侯国,在三年之内就有勇气并懂得礼仪。(2)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唐代杜牧《阿房宫赋》“__________,非天下也”,宋代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3)“舟”这一意象很多时候承载着文人的惆怅与黯然,在唐诗宋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中国食客们早已习惯了“中华美食甲天下”的尊荣,街边商厦的小吃店的墙上往往喜欢挂一段上逾千年的传说——虽然食客大多也不会把这些动辄与乾隆、诸葛亮、秦始皇甚至是黄帝、女娲有关的故事当真,但换个视角将华夏五千年历史视为五千年美食史,似乎也不算太夸张。然而,历史真相往往令人感到意外。中国历史虽然,但中华美食文化异常晚熟:“南食”“北食”直到唐宋时期才逐渐分野,土豆、玉米、番茄、辣椒等食材直到明代才传入中国,“四大菜系”直到清初才成型。诸如大盘鸡、螺蛳粉等为人们所的小吃美食、菜肴菜式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诞生,而“菜系”作为一个专有词条,直到1992年才被收录到《中国烹饪辞典》中,如今“八大菜系”的说法又被“34菜系”所取代。中华美食荣光背后,是其发展的漫漫长路。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动。中华美食是美好的,华丽的,精致的,同时也是坚韧的,顽强的,隐忍的;中华美食文化是古老悠远的,同时也是厚积新成的。 五千年时光仿佛是一场漫长的蛰伏,为的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爆发出最绚烂的华章。食客们在、推杯换盏之时其实不难发现,中国美食自古以来最不缺的,就是兼容并蓄的气度和能力。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林林总总源远流长津津乐道觥筹交错B.琳琅满目渊远流长津津有味杯盘狼藉C.林林总总源远流长津津有味杯盘狼藉D.琳琅满目渊远流长津津乐道觥筹交错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悟。B.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动。C.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悟。D.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动。20.文中画横线句可以改写成“中华美食美好、华丽、精致、坚韧、顽强、隐忍,中国美食文化古老悠远、厚积新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的掌火之官。①,与我国其他航天器命名思路一脉相承,例如嫦娥、墨子、悟空、北斗等。“祝融号”是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是现代科技成果。②,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从字面上来看,“祝”,表达了对人类踏进星辰大海的美好祝愿,“融”,体现融合、协作,表达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增进人类福祉的格局和愿景。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际探测的首趟征途,计划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这在国际航天界亦属创举。③,寓意点燃我国行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不断超越。21.以下各项中,最适合作为本则新闻报道标题的一项是(3分)A.中国航天日启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开幕B.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C.首辆火星车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D.“祝融号”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表达连贯。要求: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朱光潜先生在其《无言之美》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所居的这个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就“缺陷与完美”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浙北2校期中联考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答案1.C。原文中说的是“大都是臆断之词”,不能认为“都流于主观臆断”;原文中也提到了“有几点却可以肯定”,说明还是有一些共识的,不能说“无法形成确凿的共识”。2.B。“综合作评”无依据,“避免重复”与原文“也有前后重复的评语”不符。3.A。A项只能证明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叔辈,不能得出姓名是什么的结论。4.(4分)①首先提出了《红楼梦》是边创作边批阅的,而且是多人参与了阅评。(2分)②然后聚焦到“脂砚斋姓甚名谁”的问题,指出脂砚斋身份目前可以确定的两点。(2分)【评分标准】按点给分。5.(4分)①结论一:因为脂砚斋是宝玉的原型,元春的原型和脂砚斋有姐弟名分。(2分)②结论二:因为《红楼梦》中的元春教弟的相关情节勾起了脂砚斋相关经历的回忆,对亡姐充满了伤痛之情。(2分)。【评分标准】按点给分,大意相符即可。6.C(A项中“表明祖父文学造诣深厚,作者借此暗示爷爷曾经很富贵”分析有误。B项中“纯粹是玩耍,不认真对待”分析有误。D项中“表达出‘我’对自己前途渺茫的忧伤”分析有误)7.B(“也与下面写吃烧猪肉、鸭肉的文字形成对比”分析有误。)8.①念诗背诗:口头传诵,大声念诗,培养兴趣,在客人面前背诗。②讲解诗歌:对念过的诗歌进行讲解和讨论。③先讲后读:再讲新的诗歌时,先讲解再读诗。(本题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9.①“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变,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体现了儿童的活泼好动。②“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透露了儿童天真的心思和担心。③“我”因“桃子”好吃而喜欢“人面桃花相映红”那首诗,体现出儿童真实有趣的馋嘴贪吃心理。④“不掉井的鸭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规规矩矩贴起黄泥来让烧呢?”是儿童的独有思维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单纯。(本题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10.(3分)D(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11.(3分)B(“枉用相存”的“存”是问候、探望)12.(3分)C(“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错,先用齐国、晋国消耗吴国,如果吴国仍没有败,就越国和晋国共同出兵)13.(8分)(1)(4分)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要占有只有千辆战车的鲁国,却与吴国争强,我私下里替您担忧。(“乘”“私”“恐”一处1分,译出大意给1分。)(2)(4分)如果他打仗却打不胜,那就是您的福分。如果他打仗胜利了,一定会用剩下的部队去攻打晋国。(“而”“福”“临”一处1分,大意1分)14.(3分)(1)①诸侯相伐,不符合孔子的主张,孔子主张为“为国以礼”,礼乐教化,反对武力征伐;②鲁国是孔子的父母之邦,鲁国即将遭遇战争,是弟子们“义”的行为,也是受到孔子“仁”思想的影响。(答对任意一点,1分)(2)① 子贡善于言辞,颜渊、子路长处不在此;②出使四方诸侯之事,在子贡向孔子请教学业的过程中曾涉及过。③孔子因材施教,并人尽其才。(一点1分,最多2分。)15.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项“以‘风云’喻贤君,‘龙虎’喻贤才”错误,应该是“以‘风云’喻贤才,‘龙虎’喻贤君”。故选C。16.①承上启下。承接上句写商汤王、周武王起用贤臣,贤臣与君主合作无间,为后句写诗人对其的赞美做铺垫。②对比衬托。古今对比,遇和不遇明君对比;以史托今,既强调了君主开创基业的重要性,也强调了臣子辅佐君王的重要性,振聋发聩。③突出主旨。突出了词人对圣明君主的渴求,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在谈笑之间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17.(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2)族秦者秦也弊在赂秦(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桂枝香▪金陵怀古》)/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念奴娇▪过洞庭》)不得分。18.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林林总总,形容众多纷繁。琳琅满目,比喻面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原文强调小吃店数量种类之多,选用“林林总总”更恰当。②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的行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渊远流长,一般指事物的内在有很深的积蕴。结合语境,“中国历史”是指时间长久,选用“源远流长”更合适。③津津乐道,饶有兴味地谈论。津津有味,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结合语境,大盘鸡、螺蛳粉是人们常谈论的美食,选用“津津乐道”更合适。④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相聚宴饮的欢乐。杯盘狼藉,形容宴会时或宴会后筵席上的杂乱情景。结合语境“推杯换盏”等,选择“觥筹交错”更合适。19.C解析:原句存在三处语病:其一介宾短语残缺,“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作状语,应该补齐介宾短语,即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前加“在”,构成介宾短语“在……里”;其二,主客颠倒,“食客们”是施动者,“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是受动者,应该是“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悟’”;其三,用词不当,“感悟”主要强调心理上的妙觉、顿悟,而“感动”是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这里选用“感悟”更合适。20.①节奏上:改句急促压抑,原句明快优雅。改句只是直接地把中华美食和中国美食文化的特性给罗列出来,节奏较为急促压抑。(2分)②逻辑上:改句只平行罗列,原句逻辑层层递进。原句中第一个分句先是点明了中华美食的外在特点,再进一步阐述了中华美食的内在特点;第二个分句再更深层次地说明了中华美食文化的特性。原句表达内涵、逻辑层层递进,且节奏上更为明快优雅,故原句表达效果更好。(3分)21.B。(3分)22.示例:①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给首辆火星车命名②以火神的名字命名③将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6分,每句2分。若有其他表达,只要语意正确,前后连贯,表达正确,可酌情赋分。]23例文: 残缺之美我们爱圆月,也爱残月,因为圆月残月本是同一个月亮。残月在经历一个个凄风冷雨的轮回之后终于孕育出圆月,虽然圆满的时间很短暂,但有谁能够否认这也是一种美呢?月圆为美,月缺亦美!人生的缺陷与苦难就如残月之美。残缺,于失意中抗争,于苦难中奋进,于逆境中孜孜不倦地创新,这更是一种无与伦比之美。残缺也是一种美,虽不如火树银花那样璀璨夺目,却亦是一种高洁的独奏,余音绕梁。乔布斯的命运,让许多人羡慕不已,可谁又能想得到,正是因为残缺,他的人生才会如此美丽。因为家庭的残缺,他不得不辍学,自己钻研学问;因为公司的残缺,他不得不创新来发现商机;因为身体上的残缺,他不得不珍惜光阴来书写辉煌。残缺,造就了乔布斯。正如那个苹果,残缺不全,却给人以震撼之美,因为残缺的人是最美好的苹果,却被上帝多咬了一口,从而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思索与考量。残缺也是一种美,虽不如阳春白雪一般高雅无瑕,却亦是一段诗意盎然的旅程,平仄悠扬。季羡林说:“每个人都期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一件东西是完美的,所以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这也正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十年劳改,严重的摧残了季羡林的身心,从学师沦为阶下囚,使他从巅峰落到谷底。但他在残缺中探索,在黑暗的岁月里,他失去了自由,然而他却用笔墨唤醒了沉睡的灵魂。正是由于残缺,正是由于磨难,他才得以锻炼,促使升华自己的学术思想成为人生的思想,成为一代人对后人的警示,成为历史中不屈于命运抗争的楷模,成为真正的人生大师。美满之美,美得光鲜夺目,众所周知。残缺之美,美得低调含蓄,常被遗忘。水初静,风过,吹皱一池春水。花本艳,雨下,零落成泥碾作尘。风本无心,雨本无形,却带来了缺陷之美。残缺的美,想必是在地坛中冥思的史铁生,用残缺书写美丽;或者是在琴声中升华的贝多芬,用残缺奏响的绝唱!孙子膑脚,却写出了兵法;霍金身残,却探索出宇宙最深处的奥妙;邰丽华视力不好,千手观音却令世人刮目相看……怀想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一切,无不说明:残缺也是一种美!人生多姿,有很多美丽。但残缺,必然是一脉悠悠岁月,一份缕缕年华,一段美妙绝伦的笛声,平平仄仄不断。我们爱那轮圆月,在寂静中独行,月光燃起片片希望的绿叶,燃起跃动的灵魂,照亮古人与今人。而今日,我只听到了来自苍穹的洪钟之声:残月,亦是一种美!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5-22 07:39:03 页数:13
价格:¥2 大小:69.0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