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浙北G2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浙北G2期中联考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2022年浙江省有多所重点中学都举办了120周年的校庆活动。下列事件与这些学校的建立最有可能相关的是()A.戊戌变法B.清末新政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浙江省有多所重点中学在2022年举办120周年的校庆活动,可推知这些学校在1902年建校,结合所学,1901年初,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清末新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兴办近代学堂,因此一批学校在1902年建立,B项正确;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广义上的辛亥革命可以指自十九世纪末迄辛亥年之后推翻清朝统治这一时间段内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下列事件,属于这一范畴的是()①保路运动②武昌起义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④护国战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前期(中国)。据题干对辛亥革命的广义解释可知对应时间1899年至1912年。据所学可知,保路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护国战争发生在1915年,因此④护国战争不符题意,A项正确;BCD中有④项,排除BCD项。故选A项。3.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时绘制的一张示意图,并且在图下标注了各阶段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事件,在时间点D至E之间他列举了以下几个事件,错误的是() A.“中日民四条约”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第一次世界大战D.“华北自治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图可知,材料中D至E阶段是从1912年至1919年,“华北自治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20世纪30年代,时空出入大,D项符合题意;据所学,“中日民四条约”是袁世凯政府用户日本在1915年签订的条约,时间在DE之间(1912-1919),符合史实,不符题意,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时间在DE时间段内,不符题意,排除B项;据所学,一战起止时间是1914至1918,显然在DE时间段内,不符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4.历史上的国民政府曾经数易其所在地,每一次的变动,其背后都折射出丰富的历史意义,观察如图,在②处发生的事件,标志着()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C.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D.抗日战争的胜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27年(中国)。据 题干信息可知②处的事件指的是国民政府从武汉迁到南京,结合所学,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B项正确;第一次国民革命期间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北伐军胜利进军,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与题干中①相关。全面抗战开始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丧师失地,南京被日军占领后,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与题干中③相关,排除A项;1928年底,张作霖之子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这期间国民政府并未迁移首都,排除C项;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排除D项。故选B项。5.如图是《西北文化日报》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报道的照片,下列关于图中所报道的事件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在公元1937年12月12日B.其顺利解决主要依靠英美调停C.此事件后国共内战基本结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也即1936年12月13日,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当天的报纸报道了“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的消息,结合所学,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C项正确;“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排除A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主要依靠中国共产党调停,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在全面抗战开始后的1937年9月,排除D项。故选C项。6.1946年冬,由于美国在北京的驻军军纪败坏,爆发了“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一个以反对美蒋为中心 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迅速发展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下列口号符合这一运动特征的是()A.“打倒列强,除军阀”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46年(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解放战争期间在国统区发生了反对美蒋的爱国民主运动,发展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结合所学,这一运动的口号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也即反对国民政府发动内战、迫害民主进步力量和国统区的经济危机,D项正确;“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革命的口号,排除A项;“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排除B项;“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一二·九运动的口号,排除C项。故选D项。7.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下列史实属于“这十二年”成功经验的是()A.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C.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的开展D.“三线建设”开发西部地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49-1961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这十二年”指的是1949-1961年新中国建设的十二年,“有两方面的经验”指的是新中国建设中有成就也有失误,有成功经验也有教训。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A项正确;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排除B项;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使党的指导思想开始出现“左”的偏差,排除C项;“三线建设”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不属于材料所述“这十二年”的范围,排除D项。故选A项。8.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 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四个‘互’字,一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A.使新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B.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C.体现“一边倒”的和平外交方针D.取代国际法在世界上的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结合所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包括采取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其包容性和开放性,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得新中国迎来了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的第二次建交高潮,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主张与采取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平共处,与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不同,排除C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也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而非“取代”国际法,排除D项。故选B项。9.某同学在学习完某单元知识后,制作了学习大纲(见下表)。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主题:一、毛泽东思想二、邓小平理论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科学发展观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C.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D.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主题:一、毛泽东思想二、邓小平理论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科学发展观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探索和发展历程,D正确;材料未涉及马克思主义传播,A错误;材料反映的思想更多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故B不符题意;材料为直接涉及改革开放的内容,故C错误。 10.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走出去”和“引进来”开放战略B.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中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项类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8年(中国)。据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1988年中国的街道和服装折射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企业有所发展,据题干时空1988年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中国城市、农村方方面面的变化源于中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B项正确。“走出去”和“引进来”开放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的时间是21世纪初,与题干时空1988年不一致,排除C项;中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不管是时间还是特征都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列图片反映古代两河流域地区文明成就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图可知,B项绘制的是苏美尔人的战车,显然对应两河流域文明,B项正确。A项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成果,排除A项;C项是古埃及金字塔,排除C项;D项描绘的是中古时期西欧农耕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 12.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中国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罗马帝国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古代世界的大国都要修大通道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帝国内部的联系B.加强君主专制C.发动战争并宣扬国威D.促进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古代世界的大国如波斯帝国、中国秦朝、罗马帝国都修筑道路,结合所学,修建道路是为了便利物资运输和军队调动,方便信息沟通和政令传达,加强了帝国内部的联系,A项正确;道路的修建是巩固国家统治的需要,不仅仅为加强君权,排除B项;若为发动战争则只需修建通往战场的道路即可,而实际上修建的道路通往国家各地,是为了加强与各地的联系,排除C项;促进经济发展,只是国家主持修建全国性道路的客观影响,并非目的(与题型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3.依据下列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卡片描述的是()A.阿拉伯帝国B.奥斯曼帝国C.俄罗斯帝国D.拜占庭帝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亚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16世纪后期,奥斯曼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在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B项正确;阿拉伯帝国的首都是大马士革和巴格达,排除A项;俄罗斯帝国信仰东正教,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信仰基督教,排除D项。故选B项。14.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始创于11世纪末,被称为欧洲所有大学的母校。12—13世纪,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相继出现。这些大学的成立主要得益于() A.国家统一的实现B.资本主义的发展C.城市自治的发展D.人文主义的复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10世纪起,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C项正确;中世纪的意大利并未实现统一,但却有博洛尼亚大学,排除A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在14世纪以后,排除B项;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是在14-17世纪,排除D项。故选C项。15.基辅,今乌克兰首都,俄罗斯历史即发端于基辅罗斯。基辅罗斯()A.起源于13世纪的留里克王朝B.深受拜占庭帝国政治文化影响C.曾长期处于匈奴人的统治之下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中古时期(欧洲)。结合所学,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B项正确;基辅罗斯起源于9世纪的留里克王朝,排除A项;基辅罗斯曾长期处于蒙古人的统治之下,排除C项;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排除D项。故选B项。16.有学者认为:“在15世纪80年代,欧洲人可能已经在纽芬兰岛周围捕鱼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哥伦布的远航不是第一次,而是最后一次对美洲的“发现”。……哥伦布的重要性首先可归因于欧洲形势的改变,而不是他到达了一个‘新’大陆。”该学者强调的是()A.哥伦布之前就已经发现了新大陆B.哥伦布航海活动的深远影响C.哥伦布并不知道他发现了新大陆D.哥伦布航海活动历史条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80年代(欧洲)。据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哥伦布远航改变了欧洲的形势,据此可知,这是在强调哥伦布远航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中虽然有哥伦布不是第一次到达美洲大陆的信息,但材料重点是“哥伦布的重要性首先可归因于欧洲形势的改变”,可见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哥伦布远航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哥伦布并不知道他发现了新大陆的信息,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哥伦 布远航的影响而不是条件,排除D项。故选B项。17.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虽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但并未将其转化为资本积累,而是将之应用于向英、荷等国购买昂贵的奢侈品,排除B项;金银大量输入,导致“价格革命”,即金银价值下降,物价暴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故本题选择D项;17、18世纪的世界霸主分别为荷兰和英国。故排除A项;C项应为荷兰和英国。与题目中的国家“西班牙”不符,故排除。【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18.如图是16世纪马尼拉大帆船的版画。画中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通过小船接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对该版画表述正确的是()A.能够证明葡萄牙是航海贸易强国B.可用于研究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C.能够反映菲律宾独立斗争的史实D.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海上贸易【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马尼拉大帆船”主要用于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这种贸易主要在西班牙的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所以材料中的版画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海上贸易,D项正确;马尼拉大帆船体现的是西班牙的海外贸易情况,无法证明葡萄牙是航海贸易强国,排除A项;这种贸易主要在西班牙的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与黑人奴隶无 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跨太平洋贸易问题,与菲律宾独立斗争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9.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A.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B.深受古希腊罗马人文主义影响C.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D.导致基督教世界的又一次分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6世纪(德国)。题干引用的谚语抨击教士的贪婪和教徒的堕落,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A项正确;材料引用的谚语内容主要是抨击教会的腐化,而非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看不出受人文主义影响,排除B项;对于教会的抨击促进了思想解放,但并未完全否定宗教,西欧人多数人仍然是基督徒,排除C项;宗教改革导致新教与天主教的并立,被视作基督教世界的又一次分裂,但材料所述仅能体现对教会的不满,未直接提及宗教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20.“在这样的一个工作场所中,工人们听从机器指挥,随机器的转动有节奏地劳动。工人们必须是守纪律的,按固定的工作时间上下班,一个工人不按时就会延误整个工序,因此他们必须养成集体劳动的习惯,不可以自由散漫。”上述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引起了()A.生产力前所未有的大发展B.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C.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D.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期间(欧洲)。据题干“工人们听从机器指挥,……工人们必须是守纪律的”可知工业革命推动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工业革命对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影响,而非对“生产力发展”“社会生活”“经济运行规则”的影响,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21.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A.在伦敦了解国会议事程序B.在曼彻斯特参观工厂C.在巴黎购买火车模型一具D.在柏林觐见德国皇帝【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反向题。时空是:1866年(欧洲)。德 国统一是在1871年,晚于斌椿出访的1866年,故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是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早于斌椿出访的1866年,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英国确立工厂制度是在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早于斌椿出访的1866年,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火车出现是在19世纪上半叶,早于斌椿出访的1866年,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2.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联合的重要性;其二强调联合的阶级性,联合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要通过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体现了科学共产主义精神。因此这一变化说明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B项错误;工人运动在欧洲兴起的标志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故C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因此主要矛盾仍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故D项错误。23.19世纪后半期,欧美更多的先进企业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技术创新,并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说明()A.科学化管理日益受到重视B.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C.科技创新与生产紧密结合D.垄断组织获取了高额利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时间可知,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依据材料“欧美更多的先进企业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技术创新,并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可以 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科技创新与生产紧密结合,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不是强调“科学化管理”,排除A项;材料与社会结构变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垄断组织,排除D项。故选C项。24.一战前,德国按速决战思想制定了作战计划,提出“必须避免两线同时作战,德国必须扑在最强大最有力最危险的那个敌人即法国身上,迅速击溃它”。该“作战计划”破产的标志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时期(世界)。根据所学可知,马恩河战役德军战败,标志德国“速决战”破产,A项正确;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伤亡惨重,排除B、C项;日德兰海战德军未能突破英军的海上封锁,排除D项。故选A项。25.“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成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材料中提及的“原则”应是A.维护和平原则B.集体安全原则C.委任统治原则D.全体一致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委任统治是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而材料中的主旨即与委任统治原则相关,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26.列宁指出:“在农业与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列宁所说的“政策”()A.通过粮食税等措施建立工农联盟B.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C.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D.是战争条件下的特殊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苏俄时期(世界)。根据材料“在农业与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可知,列宁强调商品和市场的关系,为新经济政策,因此通过粮食税等措施建立工农联盟,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以公有制为基础,排除B项;斯大林模式使苏联 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争条件下的特殊政策,而材料强调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27.如图是讽刺20世纪30年代某一历史事件的漫画,漫画中戴礼帽的人物代表英法两国,后面的观看者代表美国,小旗上写的是“去东方”,盘中肉上写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据此推断,这一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B.英法等召开慕尼黑会议C.德国撕毁条约突袭苏联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英法德意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会议,英法为了实现“祸水东引”和维护短暂的和平,把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德国,是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材料体现的便是慕尼黑会议,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慕尼黑会议,和“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撕毁条约突袭苏联”无关,排除AC项;《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于1942年,和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8.以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德国入侵苏联②美国对日宣战③德国闪击波兰④《联合国家宣言》签署A.③①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史实。①德国入侵苏联是在1941年6月,②美国对日宣战是在1941年12月,③德国闪击波兰是在1939年9月,④《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是在1942年1月。时间先后顺序是③①②④,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9.2023年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80周年。有关该战役说法正确的是()A.标志着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B.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C.英法等国继续推行绥靖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重要保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世界)。据所学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是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时,英法等国不仅放弃了绥靖政策还和苏联等国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排除C项;据所学,当时苏联已经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时苏联实行的是苏联模式,排除D项。故选B项。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及结束后,世界大国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的不同之处是()①其强权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②形成了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并存的格局③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走向美苏对峙局面④以严厉制裁战败国和瓜分殖民地为目的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结束后(世界)。据所学可知,雅尔塔体系不同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了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并存的格局,雅尔塔体系下,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走向美苏对峙局面,②③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都体现强权色彩,都损害某些国家利益,排除①项,以严厉制裁战败国和瓜分殖民地为目的符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符合雅尔塔体系,排除④项,因此排除B项;C项中①其强权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的说法是两个体系的共同之处,不是不同点,排除,因此排除C项;D项中,①其强权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是两大体系的共同点,④以严厉制裁战败国和瓜分殖民地为目的符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符合雅尔塔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31.土地一直是亿万农民最关心核心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八七会议中,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他响亮地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个重要论断。毛泽东的高明之处在于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明白了中 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的思想。——刘启春《历史的选择:中共早期领导人纪实》材料二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各根据地的土改政策开始向彻底分田的方向变化,对地主不再给予照顾,并开始触动富农的土地,但各地土改的政策与方法未尽一致,迫切需要有统一的政策指导。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有各根据地代表参加的全国土地会议,9月13日,通过了《____》,明确提出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废除土改前的一切债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材料三一九五O年六月六日至九日,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土地改革的完成是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首要条件。刘少奇在会上作了关于土地改革的报告:“……过去老区的土地改革,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谁胜谁负还不明朗的条件下进行的,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尽量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动员农村的人力物力参加和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争取战争的胜利。新区的土地改革,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全国转入和平的经济建设的条件下进行的。土地改革除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尽快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这一中心任务。”——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中央在八七会议上确定的革命方针。简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贯彻这一方针的。(2)请写出材料二空格处的文件名称。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文件实施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新区的土地改革”对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1)方针: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措施: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上“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填空:《中国土地法大纲》。背景:国共全面内战的爆发,要求推动解放区加快土地改革;各地土改的政策和方法有差异,需要统一的政策指导。(3)影响: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任意三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7年八七会议。 方针:根据材料“毛泽东的高明之处在于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明白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措施:根据材料“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填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有各根据地代表参加的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背景:根据材料“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各根据地的土改政策开始向彻底分田的方向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全面内战的爆发,要求推动解放区加快土地改革;根据材料“各地土改的政策与方法未尽一致,迫切需要有统一的政策指导。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有各根据地代表参加的全国土地会议”可知,各地土改的政策和方法有差异,需要统一的政策指导。【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影响:根据材料“新区土地改革,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全国转入和平的经济建设的条件下进行的。”可知,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根据材料“土地改革除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尽快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这一中心任务。”可知,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32.欧洲是近代文明的发祥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欧洲知识界引起了一场地震。……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把握,人类就可以握住自己的命运咽喉。——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 材料三倘若读者摊开一张欧洲地图,在巴黎市立起一个圆规,然后画出一个方圆五百英里的圆圈,那就将标出一个地区,把大约1640年以来近代“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大都囊括在内了。世俗社会、近代自然科学、发达的资本主义、近代国家、议会政治、民主思想、机械工业等等,不是发端于这个地区,就是首先在这里得到充分表现的。各种最迅猛的变化都发生在圆圈内的地区。……自十七世纪以来的两百多年间,这个地区成了人类学家称为文化传播的地球核心。——改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用一个词概括材料一中“世界观”含义。近代欧洲的进步环环相扣,请指出材料一涉及哪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法国民法典》的颁布者,并分析此人对推动法国乃至欧洲历史进步作出的贡献。(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机械工业”“发端于这个地区”的标志。请你辩证地就材料三中加着重号的句子所反映的观点谈谈看法。【答案】(1)“世界观”:理性主义。联系: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2)颁布者:拿破仑。贡献: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其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也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他颁布的《法国民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3)标志: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看法:欧洲优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欧洲优势地位并非一成不变;欧洲优势地位的影响正反皆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第一小问“含义”,据材料一“物质世界有……自然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有……规律存在”可得出,近代欧洲人不再把神视为世界秩序的主宰,而是意识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其客观规律,并通过探究和利用规律来实现对事物的科学认识,体现了理性主 义。第二小问“关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促使欧洲人发现“物质世界规律”的是科学革命,科学革命使得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变化。促使欧洲人发现“人类社会规律”的是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可见材料一涉及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之间的关联。【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初(法国和欧洲)。第一小问“颁布者”,结合所学可知,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第二小问”贡献“,需要根据题目要求从对法国和对欧洲两大方面分析。对法国而言,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拿破仑颁布的《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对欧洲而言,拿破仑统治时期的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传播了革命的原则,拿破仑颁布的《法国民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标志”,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机械工业”指的是工业革命和工业化,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第二小问“看法”应当按照题目要求,从合理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辩证分析。合理性方面,近代欧洲在科学、民主法制、思想解放等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地位,这种优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有其客观条件和原因;局限性方面,上述观点片面强调欧洲的地位和贡献,忽视了世界其他地区,二战以来,非欧洲国家加速发展,欧洲优势地位并非一成不变。上述观点片面强调欧洲对世界的贡献,忽视了欧洲优势地位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资本主义剥削和殖民侵略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24 15:30: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3.8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