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浙北G2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浙北G2期中联考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I(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山水画的真正独立,似应在中唐前后。随着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和宗教意识的逐渐衰淡,人世景物从神的笼罩下慢慢解放出来,日渐获有了自己的现实性格。正如人物、牛马从宗教艺术中分化出来而有了专门画家一样,山水、树石、花鸟也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被抒写赞颂。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由具体人事转到自然山水,当然不是一件偶然事情。它是历史行径、社会变异的间接而曲折的反映。与中唐到北宋进入后期封建制度的社会变异相适应,地主士大夫的心理状况和审美趣味也在变异。经过中晚唐的沉溺声色繁华之后,士大夫们一方面仍然延续着这种沉溺,同时又日益陶醉在另一个美的世界之中,这就是自然风景山水花鸟的世界。自然对象特别是山水风景,作为这批人数众多的世俗地主士大夫居住、休息、游玩、观赏的环境,处在与他们现实生活亲切依存的社会关系之中。而他们生活的时代既不再是在门阀士族压迫下要求奋发进取的初盛唐时代,也不同于六朝贵族的掠夺开发。他们的现实生活反映了一种满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长久保持和固定,从而将整个封建农村理想化、牧歌化的心情、思绪和观念。门阀士族以其世袭的阶层地位为荣,世俗地主则以官爵为荣。这两个阶级对自然、农村、下层人民的态度并不完全一样。不同于少数门阀贵族,经由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常由野而朝,由农而仕,由地方而京城,由乡村而城市。这样,丘山溪壑、野店村居倒成了他们的荣华富贵的一种心理需要的补充和替换,一种情感上的回忆和追求,从而对这个阶层具有某种普遍的意义。除去技术因素不计外,这也正是为何山水画不成熟于庄园经济盛行的六朝, 却反而成熟于城市生活相当发达的宋代的缘故。这正如欧洲风景画不成熟于中世纪而成熟于资本主义阶段一样。中国山水画不是门阀贵族的艺术,而是世俗地主的艺术。这个阶层不像门阀贵族与下层人民那样等级森严、隔绝严厉,这种社会阶层的特征也相当清晰地折射在中国山水画上:人与自然那种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为它的基本音调。即使点缀着负薪的樵夫、泛舟的渔父,这也依然只是一幅掩盖了人间各种痛苦和不幸,懒洋洋、慢悠悠的自然经济下农村的理想图画。与现实生活相适应的哲学思潮,则可说是形成这种审美趣味的主观因素。禅宗从中晚唐到北宋愈益流行,其教义与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对自然的态度有相近之处,它们都采取了一种准泛神论的亲近立场,要求自身与自然合为一体,希望从自然中吮吸灵感或了悟,来摆脱人事的羁縻,获取心灵的解放。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高于转瞬即逝的人世奢华,顺应自然胜过人工造作,丘园泉石长久于院落笙歌……它们构成了中国山水画发展成熟的思想条件。(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宋元山水意境》)材料二自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最古老的山水画——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开始,中国画家就没打算规规矩矩地画山。中国画里的山,像佛塔,像蘑菇,像城堡,也像教堂。古人画山,表现出充分的任性,所以中国山水画,从来不是客观的地貌图像,即使作者为他的山水注明了地址,也几乎看不出是什么地方。中国古人从来不以一种“客观”的精神对待山川河流、宇宙世界。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没有像西方那样,经历过“主”“客”二分,世界没有分裂成“主体”和“客体”两个部分,而外部世界(自然)也没有成为与主观世界(自我)相对(甚至对立)的概念,不是一个独立于自我之外的“他者”,因此也不仅仅是一个“看”的对象。自然就是自我,二者如身体发肤,分割不开,如庄子所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一滴水、一粒沙、一片叶、一只鸟,其实都是人类感觉器官的延伸。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几乎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和艺术的核心观念。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里说“中国的风景画较西方风景画早出现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相信这只是一种大而化之的说法,实际上,古代中国没有风景画——在古代中国人的心里,山水不只是风景,山水画也不是风景画。风景是身体之外的事物,是“观看”的对象,山水则是心灵奔走的现场——山重水复中,既包含了痛苦的体验,也包含着愿望的实现。人不是外置于“风景”,而是内化于“风景”,身体是“风景”的一部分,“风景”也是身体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因此,“风景”就不再是“风景”,中国人将它命名为:山水。 山水不是山和水的简单组合,或者说,它不只是一种纯物质形态,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正因如此,在千年之后,我们得以透过古人的画卷,看见形态各异的山水,比如董源的圆转流动,范宽的静穆高远,王希孟的青春浪漫,赵孟頫的明净高古。(摘编自祝勇《故宫的古物之美》)1.下列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表述,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唐前后,社会生活发生重要变化,宗教意识逐渐衰淡,人世景物日渐有了自己的现实品格,山水也成为了独立的审美对象。B.山水画契合了当时地主士大夫们的思绪和观念:满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长久保持和固定,从而将整个封建农村理想化、牧歌化。C.在宋朝,大批士大夫由野而朝,自然山水满足了他们心理和情感上需要,这是山水画成熟于城市生活发达的宋代的全部原因。D.审美趣味的变化是社会变异的反映,与现实相适应的哲学思潮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观因素。禅宗的流行带来了山水画的成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阀贵族不同于由乡村而城市的地主士大夫,他们与下层人民隔绝严厉,乡村并未成为这一阶层普遍的情感寄托。B.中国山水画追求主客一体,西方风景画主客二分,在西方画家眼中,风景只是他们观看的对象,并不寄予主观感情。C.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特色,画家的精神内化于自然山水之中。D.董源、范宽、王希孟、赵孟頫画作中的山水形态各异,画作风格不一,作品中的山水体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3.下列题画诗,与材料一画线句中的“基本音调”最契合的一项是()A.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B.寒玉萧萧风满枝,新泉细火待茶迟。自惊岁暮频临镜,只恐红颜减旧时。C.水影山光翠荡磨,春风波上听渔歌。垂垂烟柳笼南岸,好着轻舟一钓蓑。D.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试君眼力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4.材料一提及“欧洲风景画”,材料二提及“西方风景画”,在文中各有何作用?5.游客在故宫参观时,发现中国山水画与现实风景并不完全吻合。根据材料一、二,解释形成这一艺术特点的原因。 【答案】1.B2.B3.C4.将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类比,阐明两者的成熟都是社会变异的曲折反映;引出“风景”与“山水”的比较,指出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将自然与精神相结合的特点。5.①中国山水画反映的是士大夫阶层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图画,不是写实的风景;②中国山水画受“天人合一”的哲学影响,是人的精神的体现,不是客观的地貌图像。【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中唐前后”错,原文“似应在中唐前后”,选项说法过于绝对。C.“这是……全部原因”错。根据原文“除去技术因素不计外,这也正是为何山水画不成熟于庄园经济盛行的六朝,却反而成熟于城市生活相当发达的宋代的缘故”可知,还有技术因素。D.“禅宗的流行带来了山水画的成熟”错,原文是“禅宗从中晚唐到北宋愈益流行,其教义与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对自然的态度有相近之处……它们构成了中国山水画发展成熟的思想条件”,可见老庄哲学也是原因之一。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并不寄予主观感情”错。根据原文“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没有像西方那样,经历过‘主’‘客’二分,世界没有分裂成‘主体’和‘客体’两个部分,而外部世界(自然)也没有成为与主观世界(自我)相对(甚至对立)的概念,不是一个独立于自我之外的‘他者’,因此也不仅仅是一个‘看’的对象”可知,选项中“并不寄予主观感情”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这样的表述。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基本音调”是“人与自然那种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A.“乞求无得”是归的原因,“满面风霜尘土气”是归的状态,由此可知,应是失意而归,一生偃蹇的遭遇写照。不合要求。B.由“临镜”“红颜”可知,诗歌的主人公应为女子,“自惊岁暮频临镜,只恐红颜减旧时” 展现的是时不我待、红颜易逝的担心。不合要求。C.“水影山光”“春风波上”“垂垂烟柳”展现画面美好的景物,“听渔歌”“好着轻舟一钓蓑”则体现了诗人对渔人寄情山水的快活、自由之情的向往。与“基本音调”的内涵相合。D.丑石半蹲如猛虎下山,长松倒卧如同水中游龙,是豪放的气概,与“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不合。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论证方法作用的能力。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中心话题是中国山水画,提及“欧洲风景画”“西方风景画”应该是为阐述中国山水画服务。材料一第三段提到“欧洲风景画”。由“这正如欧洲风景画不成熟于中世纪成熟于资本主义阶段一样”可知,这是说欧洲风景画成熟与资本主义的原因,而“如”意思是“像”,“这”指的是前面所说的“中国山水画”,由此可见,“中国山水画”和“欧洲风景画”二者在成熟方面是有相近性的,二者放在一起构成类比;结合“这也正是为何山水画不成熟于庄园经济盛行的六朝,却反而成熟于城市生活相当发达的宋代的缘故”“这正如欧洲风景画不成熟于中世纪成熟于资本主义阶段一样”可知,无论是“中国山水画”,还是“欧洲风景画”,它们的成熟都社会经济生活改变的反映。材料二第三段一开始提到“西方风景画”,“中国的风景画较西方风景画早出现一千三四百年之久”,接着下文说“相信这只是一种大而化之的说法,实际上,古代中国没有风景画……”,由此可知,因为这种“大而化之的说法”引出了下文“风景”和“山水”的比较,如“风景是身体之外的事物,是……山水则是心灵奔走的现场……”,以此说明古代中国只有山水画而没有风景画。【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中国山水画与现实风景并不完全吻合”的原因,然后分点作答。由材料一第二段“将整个封建农村理想化、牧歌化的心情、思绪和观念”,第三段“经由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常由野而朝,由农而仕,由地方而京城,由乡村而城市。这样,丘山溪壑、野店村居倒成了他们的荣华富贵的一种心理需要的补充和替换,一种情感上的回忆和追求”“这种社会阶层的特征也相当清晰地折射在中国山水画上:人与自然那种娱悦亲切和 牧歌式的宁静,成为它的基本音调”“懒洋洋、慢悠悠的自然经济下农村的理想图画”可知,这些士大夫在山水画中所描述的画面是他们理想的田园牧歌式的画面,与现实生活、场景是有距离的,并非写实。由材料二“中国山水画,从来不是客观的地貌图像”“中国古人从来不以一种‘客观’的精神对待山川河流、宇宙世界”“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几乎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和艺术的核心观念”可知,因为受到“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中国的山水画体现的是人的精神,而非客观的地貌图像。所以中国山水画与现实风景并不完全吻合。(二)现代文阅读II(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吝啬鬼莫里哀阿巴贡瓦赖尔,过来帮我一下。雅克厨师,过来,我最后来分配你的任务。雅克师傅敢问老爷,我目前具有双重身份,您是要跟您的马车夫说话,还是厨师说话,我干两份差事。阿巴贡我两个都说。雅克师傅那您先跟谁说?阿巴贡(捶桌子)先和厨师说。雅克师傅那您等会儿啊。(他把车夫制服脱去,剩下一套厨师的衣服)阿巴贡雅克厨师,我答应今天晚上请人来吃饭。雅克师傅这可是一件稀奇事儿!阿巴贡你跟我说说,你能够做点什么吃的吗?雅克师傅可以,只要您给我钱。阿巴贡噢,真见鬼!你总是要钱!(捶桌子、握拳)他们不会说别的,一天到晚就只知道要钱,钱,钱,啊!他们就会说钱,钱就是他们的防身武器,没完没了的要钱,钱!瓦赖尔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无知的回答,要花很多的钱才能做出美味佳肴。作为一个有本事的人,应该能用最少的钱做出美味佳肴。阿巴贡是的呀。雅克师傅我的天哪,说实话,总管先生,如果你要能把这个秘诀教给我的话,你来做厨师,我就太感谢你了,这没你不管的事。 阿巴贡你闭嘴!我们该做些什么吃的?雅克师傅您的总管先生,他能用很少的钱做出美味佳肴。阿巴贡(捶桌)啊啊啊!我是要你来回答我!雅克师傅您想要多少人来吃饭?阿巴贡大概十到八个人,不过有八个人就够了,八个人的饭菜足够十个人吃的了。雅克师傅那好吧!四大盆汤,五大盆菜,先上汤,然后再上菜。阿巴贡(惊讶)见鬼!这已经足够全城人吃的了!雅克师傅还有烤肉……阿巴贡(急忙捂住了他的嘴)我的天!你这混账,你想让我倾家荡产吗?雅克师傅还有甜食……瓦赖尔雅克先生,你和你的同行要记住,摆满菜肴的宴席是会要人命的。要想对邀请的客人表示友好,就得用最俭朴的饭菜来招待他们。因为古人曾经说过,“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阿巴贡(音乐,怔住,双手向上聆听福音)这句话说得太好了!过来,我要为这句话拥抱你,这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好的一句话了!“活着是为了吃饭,而吃饭不是为了……”不,不是这样的,你是怎么说的?瓦赖尔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阿巴贡别忘了把这句话写下来,我要用金字把这句话刻在客厅的壁炉上面。瓦赖尔我一定做到。至于你的晚餐就交给我来办吧!我会把一切办得恰如其分的。阿巴贡去办吧。雅克师傅太好了,我就不用操心了!阿巴贡(对雅克)要准备客人不能多吃的东西,比如说那种肥腻的豌豆羊肉,不,还有,再做上一大碗肉酱,肉酱,不,再多放一些栗子,越密越好。瓦赖尔就交给我来办吧!阿巴贡(拍掌)现在,雅克师傅,你要把我的马车清洗干净。雅克师傅等一下,这是对车夫发话,我先换上车夫的衣服,(他又穿上了他的罩褂)说吧……阿巴贡(生气,握拳)你必须把我的马车冲洗干净!把马配好,我要去集市!雅克师傅您的马?老爷,您指的是那些吗?您过来看看您的马吧,它们根本走不了路了。我不是说它们倒在了干草垛上,因为那些可怜的马,它们根本没吃的。可是您呢,还这 么严厉地让它们节食,它们现在已经变成了幻影,或者是幽灵,已经徒有其名了。阿巴贡它们没干什么怎么会病得这么厉害?雅克师傅就因为没干什么就不给吃的了?您看看这些可怜的牲口,最好是干得多吃得也多。您看它们现在饿得这个样子,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心疼这几匹马,就好像看见我自己在消瘦,我每天从自己的嘴里省下吃的来喂它们。阿巴贡(走向雅克)去一趟集市并不是很累的活。雅克师傅不,老爷,我没有勇气,没有勇气使唤它们,它们变成这个样子,我不忍心用鞭子去抽它们,您让它们拉车,它们连自己都拉不动。瓦赖尔先生,我会请邻居皮卡尔先生来赶马车的。雅克师傅好吧,我宁愿马死在别人手里也别死在我的手里。瓦赖尔噢,雅克先生也讲大道理了。雅克师傅噢,总管先生还真会讲话。阿巴贡(握拳,生气)住嘴!雅克师傅不不不,我受不了溜须拍马的人。不不,我每天看见他干事我就生气。他没完没了的检查面包、油、木柴、盐,还有蜡烛,这些都是为了拍您的马屁!他为了讨您的喜欢,我就是受不了!我生气每天听到别人对您的评价,因为我对您还是有感情的,尽管我也说过您,但是除了那几匹马,您是我最喜欢的人了。阿巴贡(对瓦赖尔挥手)去。阿巴贡雅克师傅,你能告诉我,别人都说我些什么吗?雅克师傅请原谅,先生,我知道您肯定会发火的。阿巴贡绝对不会!相反我会很高兴的,我会很高兴,我想知道别人是怎么评论我的?雅克师傅老爷,既然您愿意听,那么我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您好了。他们从各方面挖苦您、讥笑您,他们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说您的坏话。没完没了的编造您吝啬的故事。有人说,您让人印刷了一个很特别的日历,把每个季节的守斋期延长了一倍,为的是强迫您的家人多吃几天斋;有人说,在年底发赏金的时候,或者您要辞退仆人的时候,总是要跟仆人找碰吵一架,为的是找个理由,不给他们一分钱;还有人说,您曾经把邻居的一只猫告上了法庭,那是因为这只猫偷吃了您家里未吃完的一块羊腿肉;还有人撞见您,在半夜跑到自家的马厩里,偷吃自己家马的燕麦,结果被在我之前的那个车夫痛打了一顿,而您在黑夜里只得自认倒霉,自讨苦吃。您还让我说吗?您愿意听我说吗?您想让我说吗?不管到什么地方,您都成了大家的笑料和话柄。大家说您的时候都用您的外号,什么吝啬鬼,守财奴,刻薄鬼,还 有吸血鬼。阿巴贡(狠狠地揍他)你这个蠢货!笨蛋!下流坯!6.对文中划线句潜台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可是一件稀奇事儿”是指阿巴贡平时不怎么请客,凸显其小气吝啬。B.“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对这句的认可体现了阿巴贡的无知。C.“噢,雅克先生也讲大道理了”是指雅克师傅用夸张、幽默的语言耍弄阿巴贡。D.“噢,总管先生还真会讲话”是讽刺瓦赖尔能言善辩,费尽心机讨好巴结阿巴贡。7.下列选项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曾说,喜剧就是将社会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莫里哀将阿巴贡痴迷金钱的丑陋本质展现给人看,使人们在厌恶、否定丑陋之中获得审美的精神愉悦。B.文章所选段落从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等方面充分描写了主人公阿巴贡嗜钱如命、生性多疑、虚伪丑陋、贪婪狠毒、极端吝啬的典型形象。C.选文中阿巴贡的吝啬不仅表现在他对朋友的小气上,甚至还体现在他与动物猫、马的争斗中,其吝啬的根源无疑是对金钱的强烈的操控欲望。D.选文中阿巴贡自己爱钱如命,却不允许雅克师傅提钱,暴露出了他的虚伪。想从雅克师傅那里听到别人对他的评论,听完又暴怒,也验证了这点。8.雅克师傅的一脱一穿,有什么表达效果,请分析。9.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塑造吝啬鬼形象以达到喜剧效果?【答案】6.C7.B8.①表达了他对阿巴贡让自己一个人干两份差事不满。②间接讽刺了阿巴贡的贪婪吝啬,令人发笑,有很好的喜剧效果。9.①制造自相矛盾的行为:文中阿巴贡众多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构成了富有喜剧的冲突,形成了荒诞的喜剧效果。②运用夸张诙谐的语言:文中人物阿巴贡台词运用夸张手法,产生讽刺效果,凸显其可笑形象。③运用漫画式手法,抓住阿巴贡极度吝啬这一特质,进行反复勾勒,形成喜剧效果。【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戏剧潜台词的含意的能力。C.“是指雅克师傅用夸张、幽默的语言耍弄阿巴贡”错。瓦赖尔是讽刺雅克师傅也像自己说 “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一样讲大道理。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心理”错,文章没有用到心理描写。这部戏剧中主要是人物的语言,舞台说明中有写动作表情,如“握拳,生气”“对瓦赖尔挥手”等,但是没有心理描写。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相关情节表达效果的能力。雅克师傅是阿巴贡的厨师兼马车夫,他对阿巴贡的吝啬怀有不满,文中通过他的唠叨已经体现出这一点。而阿巴贡跟他说话时,他说“敢问老爷,我目前具有双重身份,您是要跟您的马车夫说话,还是厨师说话,我干两份差事”,在阿巴贡吩咐他做厨师的事时脱掉马车夫的衣服,在阿巴贡吩咐他车夫的事时又穿上,这是以行动表达他对阿巴贡让自己一个人干两份差事的不满;雅克师傅的一脱一穿有很好的喜剧效果,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间接感受到作者对阿巴贡的贪婪吝啬的讽刺,极具舞台喜剧效果。【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的写作特色和写作技巧的能力。从情节角度看,如阿巴贡要请客,而且人不少,“大概十到八个人”,但是他又不愿意花钱,要求做八个人的食物给十个人吃,而且还“要准备客人不能多吃的东西,比如说那种肥腻的豌豆羊肉,不,还有,再做上一大碗肉酱,肉酱,不,再多放一些栗子,越密越好”;他也养着马,却不给马吃的东西,把马饿的快要死了;他也有厨师和马车夫,却只肯让一个人身兼二职。这些自相矛盾的行为构成了富有喜剧性的冲突,形成了荒诞的喜剧效果;从语言角度看,文中多运用夸张手法,诙谐幽默。如阿巴贡的语言“我的天!你这混账,你想让我倾家荡产吗?”,吃个烤肉就被他认为会倾家荡产,这是夸张手;“他们不会说别的,一天到晚就只知道要钱,钱,钱,啊!他们就会说钱,钱就是他们的防身武器,没完没了的要钱,钱!”,反复提到“钱”,用反复手法突显出他对于“钱”的看重,产生讽刺效果,凸显其可笑形象;本文还通过一系列有违常理的夸张变形的言行来突显喜剧效果。如结尾处通过雅克师傅之口说的“有人说,您让人印刷了一个很特别的日历,把每个季节的守斋期延长了一倍……有人 说,在年底发赏金的时候,或者您要辞退仆人的时候……还有人说,您曾经把邻居的一只猫告上了法庭……还有人撞见您,在半夜跑到自家的马厩里,偷吃自己家马的燕麦,结果被在我之前的那个车夫痛打了一顿……”等,这些漫画式手法超出常理,极端夸张搞笑,凸显阿巴贡极度的吝啬,形成喜剧效果。二、古诗文阅读(33分)(一)(2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缶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 兵从夏阳以木罂缶渡军/袭安邑/B.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缶渡军袭安邑/C.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缶渡军/袭安邑/D.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缶渡军/袭安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郎中,官名,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韩信担任此职时曾多次献计于项羽。B.三秦,项羽灭秦后,把秦关中之地分封给三个秦朝降将,其所辖地称三秦。后泛指关中地区,如“城阙辅三秦”。C.蜀、楚、汉均为地名。蜀即蜀地,指四川一带;楚即楚地,指项羽所统辖的区域;汉即关中一带,为刘邦所辖。D.国,本义指疆域、地域,引申为指分封的诸侯国,后多泛指国家。汉封功臣,小者侯,大者王,文中指魏豹封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品行不够好,不能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计,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不为众人所喜。B.韩信在项梁、项羽麾下,均不得重用。投奔刘邦后,萧何多次向刘邦举荐,韩信久等无果,就与数十位将领离开了汉营。C.萧何听说韩信逃走后,没来得及告诉刘邦,就亲自去追韩信了,过了一两日,萧何追回韩信后,才向刘邦提及此事。D.萧何认为,如果刘邦想要夺取天下,韩信是不可或缺的良将。若欲拜韩信为大将,则须择吉日,亲自斋戒,礼节完备方可。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14.对于韩信,萧何“奇之”,刘邦“自以为得信晚”,请概括韩信的过人之处。【答案】10.C11.C12.B 13.①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②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分宽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14.①韩信对项羽为人的分析精辟而深刻,并洞悉“秦民”对项羽所任的三秦王的不支持。②韩信对刘邦的入关是“无不欲得大王王秦”,民心所向的天下形势分析准确。③彭城之战后,与刘邦会合于荥阳,大败楚军,形成楚汉对峙局面。④韩信带兵打仗能力出众,采用故布疑阵方式平定魏地。【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疑兵”做“益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从夏阳以木罂缻”是“渡军”的地点和方式,修饰“渡军”,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蜀、楚、汉均为地名”错误,“楚、汉”为政权名。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萧何多次向刘邦举荐,韩信久等无果,就与数十位将领离开了汉营”错误。由原文“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可知,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由此可知,萧何向刘邦举荐是韩信的揣度,同时并未明言与谁一起离开。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素”,一向、向来;“慢”,傲慢;“拜”,任命;“此……所以”,这是……的原因。 (2)“无厚”,很薄的刀刃;“有间”,有空隙的骨节;“恢恢乎”,十分宽绰。【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由原文“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可知,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呀。但是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说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被消灭的呢?由此可知,韩信对项羽为人的分析精辟而深刻,并洞悉“秦民”对项羽所任的三秦王的不支持。由原文“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可知,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残酷苛刻的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做秦地大王的。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由此可知,韩信对刘邦的入关是“无不欲得大王王秦”,民心所向的天下形势分析准确。由原文“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可知,四月,到彭城,汉军兵败,溃散而回。韩信又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在荥阳会合,在京县、索亭之间又摧垮楚军,因此楚军始终不能西进军。由此可知,彭城之战后,与刘邦会合于荥阳,大败楚军,形成楚汉对峙局面。由原文“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缶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可知,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设立为河东郡。由此可知,韩信带兵打仗能力出众,采用故布疑阵的方式平定魏地。参考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贫穷,没有出众的德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小吏,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等到项 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下来做他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又投奔项羽,项羽任命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逃离楚军去投奔他,还是没什么名气。韩信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很佩服他。队伍到达南郑时,在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有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他。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骂道:“跑掉的军官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最杰出的人。大王假如只想长期做汉中王,当然没什么事情给他做;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于是汉王打算召见韩信任用他。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选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礼仪完成仪式,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汉王说:“丞相多次称道将军,将军用什么计策指教我呢?”韩信谦让了一番,乘机问汉王说:“如今向东争夺天下,难道敌人不是项王吗?”汉王说:“是。”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强大方面与项王相比,谁强?”汉王沉默了好长时间,说:“我不如项王。”韩信拜了两拜说:“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呀。但是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说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被消灭的呢?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残酷苛刻的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做秦地大王的。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八月,汉王出兵经过陈仓向东挺进,平定了三秦。汉二年(前205),出兵函谷关,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也相继投降。汉王又联合齐王、赵王共同攻击楚军。四月,到彭城,汉军兵败,溃散而回。韩信又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在荥阳会合,在京县、索亭之间又摧垮楚军,因此楚军始终不能西进军。六月,魏王豹以探望亲人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汉王派郦生游说魏豹,没有成功。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 水渡河,偷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设立为河东郡。(二)(7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①【元】马致远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②,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注】①元杂剧《汉宫秋》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的一段曲词。②寒螀:寒蝉,“螀”读作“jiāng”。15.下列对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曲刻画了汉元帝眷恋昭君、凄楚悲凉的心境,并把读者带进“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的悲凉境界。B.“梅花酒”是曲牌名,在剧中是人唱的部分,曲牌名规定了唱词所用的曲调,同一曲牌的曲词字数可以适当进行增减。C.本曲充分利用了“凉、黄、苍、枪、装、粮、场、粱、荒、阳、墙、廊、房、黄、窗”等词的发音特色,增强了曲词情感表达的力度。D.这段曲词的景物均为汉元帝所见之景,它营造了凄凉孤独的氛围,表达了主人公内心深深的郁结之情。16.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叠词、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答案】15.D16.叠词:“他”“我”叠用,生动描写了汉元帝泣不成声、哽咽难言的情状。顶真:形成回环相生的句式、抑扬顿挫的节奏,既强化了汉元帝内心深处断肠的悲痛,又增强了曲词流转如珠的音乐美,使人读来荡气回肠、余韵悠然。【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 .“这段曲词的景物均为汉元帝所见之景”分析错误。这段曲词除了所见,还有所想,也就是虚实结合。“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是汉元帝想象自己送完昭君回宫后的情景。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在这段曲词中,“他他他”“我我我”叠用,这是戏曲中常用的手法,一般表达说话者因愤怒、哀伤或者激动等情绪。本题中,“他”指王昭君,“我”指汉元帝,生动描写了汉元帝因思念王昭君而泣不成声、哽咽难言的情状。同时,这段曲词中还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顶针,亦称联珠、蝉联,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使得表达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如“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这样的手法形成回环相生的句式、抑扬顿挫的节奏,在艺术上拉长了汉元帝行为的过程,通过这一方式既强化了汉元帝内心深处断肠的悲痛,可以体会到在这一路上汉元帝度日如年的感觉。同时,这样的处理方式,又增强了曲词流转如珠的音乐美,使人读来荡气回肠、余韵悠然。(三)古诗文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诗《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描写洞庭诗词中最为宏阔的一句,千古称颂。(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登高凭吊古迹,感叹兴亡荣辱是徒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吴楚东南坼④.乾坤日夜浮⑤.千古凭高对此⑥.谩嗟荣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毋”“坼”“乾坤”“谩”。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令人__________,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在描写贾府的没落过程中,曹雪芹充分展示了贾氏几代人不同的精神面貌,并塑造了王熙凤、贾母、探春以及一大批丫环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大多性格鲜明、__________。以王熙凤为例,作者对她的描写在笔墨上不下于宝、黛、钗。她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因而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协理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当时宁国府要办一个隆重的葬礼,事务繁杂,宁国府竟无人能操办,于是不得不从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帮忙。她果然不负众望,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贴得体。她置身贾府复杂的矛盾中,更是__________,应付自如。在她的性格中,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如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尤二姐等;也有爽朗大度的一面,以其__________赢得了老少尊卑的喜悦。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65回)()。她不仅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40回中因心劳力拙而死去。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叹为观止惟妙惟肖费尽心机夸夸其谈B.登堂入室栩栩如生苦心孤诣夸夸其谈C.叹为观止栩栩如生费尽心机谈笑风生D.登堂入室惟妙惟肖苦心孤诣谈笑风生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她这样精明干练,但也难免有其艰难窘迫之处B.但就是这样一个精明干练的女人,也自有其艰难窘迫之处C.但这样一个女人也有其艰难窘迫之处,尽管她精明干练D.正因她有其艰难窘迫之处,才使她成为这样一个精明干练的女人20.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答案】18.C19.B20.A【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第一处是说《红楼梦》的艺术成就,选“叹为观止”。“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强调的是形似,意思是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栩栩如生”强调的是神似,意思是描写、刻画、创作得像活的一样,好像在动。第二处是说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所以填“栩栩如生”。“费尽心机”,指挖空心思,想尽办法;“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用以称许刻苦钻研学问、创造业绩为他人所不及者。这里强调王熙凤的“挖空心思”,不是“研究学问”,所以填“费尽心机”。“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合实际;“谈笑风生”,是指有说有笑,轻松而有风趣。按下文说“赢得了老少尊卑的喜悦”,应该填“谈笑风生”。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由前文“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所以应该紧跟“精明干练”;由后文“她不仅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再写“艰难窘迫”,故排除CD。由原文,作者是要强调王熙凤的“精明强干”而遭暗算,而不是强调“遭暗算”,所以转折词“但”应该放在“精明强干”前,排除A。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原文画线句“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是比喻。用“火”比喻对人热情;用“刀”比喻对人狠毒。A.是比喻。B.是拟人。C.是借代。D.是夸张。故选A。21. 二难推理适用于一件事情有诸种可能,而诸种可能都会导致同一种情况的情形。请补全下列二难推理。有一位青年拜当时著名的辩者普罗塔哥拉斯为师学习法律,就学费给付事宜,两人达成协议:毕业时先给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待该青年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后付清。但毕业后此君一直未出庭打官司,也不肯给付另一半学费。普罗塔哥拉斯无奈,只好将其告上法庭。在法庭辩论时,普罗塔哥拉斯提出以下二难推理:如果____________,那么按照协议约定,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无论学生的这场官司输还是赢,____________。【答案】①.学生胜诉/我败诉②.他必须付清下一半学费③.学生败诉/我胜诉④.按照法庭判决⑤.他必须付清另一半学费⑥.他都应当支付另一半学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二难推理是由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判断为前提构成的推理。之所以称为“二难推理”,是因为在宣传中反驳对方的观点,人们常常运用这种推理逼使对方在两种情况下作出选择,不管选择哪种情况,都令人难于接受,这就使对方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首先分析情景的协议:毕业时先给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待该青年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后付清。然后分析其二难结果:无论学生的这场官司输还是赢,都得支付另一半费用,也就是无论怎样选择,结果都是青年难以接受的。再分析推理的条件,条件一:毕业后此君一直未出庭打官司,也不肯给付另一半学费;条件二:普罗塔哥拉斯无奈,只好将其告上法庭。这就必须打官司,如果他输了与普罗塔哥拉斯的官司,按照法律规定,他需要支付普罗塔哥拉斯讨要的另一半学费。如果他打赢了这场官司,按照协议约定——另一半学费待该青年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后付清,他需要支付普罗塔哥拉斯讨要的另一半学费。据此填空即可。22.下面这幅漫画是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漫画评选出的优秀漫画,请简要描述漫画内容(80字以内),并用对偶句给漫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 (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内容:一位医护人员正左手叉腰,右手执一支戳着病毒的针筒昂首挺胸立于镜前,而镜中对应的影像则是手执长缨的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花木兰。②.标题:英姿飒爽战病毒医者仁心护平安/古有花木兰征战沙场,今有逆行者守护家园/身着一件白衣,心有万丈豪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1)此幅漫画由画面构成,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画面,不放过一丁点文字,然后看图画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概括即可。画面的内容有:右手执一支戳着病毒的针筒昂首挺胸立于镜前的医护人员,镜中则是英姿飒爽、手持红缨枪的巾帼英雄花木兰。(2)给漫画拟定标题,需结合漫画中出现的要素,并结合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出漫画的主题,也就是寓意,从而概括出来。本幅漫画中的要素有三个,即手执针筒的医护人员、镜子、镜中花木兰。结合整体内容分析可知,漫画把医护人员比作守护家园巾帼英雄花木兰。据此进行拟定标题即可。可以借助对偶(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23.根据下面的文字和图表提供的信息,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文字。 心理学家将学生分为A、B两组作为实验对象,在前九天,A组知道自己的成绩,B组不知道。从第十天起,再用相反的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结果证明(1)__________,可见,(2)__________。【答案】①.知晓自己成绩的一组,效果高于不知晓自己成绩的。(学生知道自己成绩后学习效果变好,反之变差。)②.知道个人的成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知晓自己成绩的学生更有学习动力。)【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以及情境补写的能力。该图的横坐标是天数,纵坐标是学习成绩,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在前九天,A组知道自己的成绩,B组不知道,A组学习成绩高于B组;从第十天起,A组不知道自己的成绩,B组知道,A组学习成绩程下降趋势,B组学习成绩成上升趋势,在第十二天之后,B组学习成绩超过A组。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是否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学生知道自己成绩后学习效果变好,反之变差。知道自己成绩后的学习效果明显比不知道自己成绩时的学习效果要好。第一空由“结果证明”可知是填实验结果,即知晓自己成绩的一组,效果高于不知晓自己成绩的或者学生知道自己成绩后学习效果变好,反之变差。第二空由“可见”可知应填基于实验结果的推论,结合前面“知晓自己成绩的一组,效果高于不知晓自己成绩的”可推出知道个人的成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结合前面“学生知道自己成绩后学习效果变好,反之变差”可推出知晓自己成绩的学生更有学习动力。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当前正处于一个“信息碎片化”时代。阅读各种各样的碎片信息,成了很多人的日常行为,而传统意义上的整本书阅读,似乎日渐淡出他们的生活。新课改以来,《乡土中国》《红楼梦》等经典进入高中语文教材,也出现了读不进,或因太费时而不愿读的现象。为推动整本书阅读,校刊《飞鸿》将举办“寄语新生”的征稿活动。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读过的《乡土中国》或《红楼梦》写一篇文章,向即将迈入高中的学弟学妹分享你的阅读故事,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或者谈谈你对整本书阅读的心得体会,以说服他们认真阅读。要求:选其中一个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中学生为什么要读整本书学弟学妹们:你们好!听说你们初中时,很多同学就对“整本书名著阅读”头疼不已,不少同学产生了“厌名著”“弃名著”的想法。但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你们还没意识到阅读整本书的重要性。而且,进入高中以后,“整本书阅读”将是你们更为广阔的天地。所以我认为,我们非常有必要读整本书,比如《乡土中国》一书,其理由如下:读好《乡土中国》这一整本书,可以让我更了解我们这个民族、我们的文化,更了解我自己。我们知道,费孝通以无比平和、静穆、亲切、自然的方式,一如长辈一般娓娓道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特性和伦理道德观念,可以说,这是他主张“学者要用老百姓明白的话告诉他们还不明白的道理”的一种文化自觉。但你还得再往深处想:这难道不是他对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人们的深情凝视?我们仅看《乡土本色》一篇,就有很多这样的语句:“我遇着一位到内蒙古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我记得我的老师……”“我初次出国时……”“我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看到……”“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并不是说……”“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在云南,我看见过……”“我想我们很可以说……”“我以后还要详细分析……”“我想说明的是……”“我读《论语》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等。这种看似“小我”,实则关乎家国、民族“大我”的亲闻、亲见、亲历和亲悟的语句,我们在其他学人的论著中很难发现。而这样的表述句式,在《乡土中国》中随处可遇,数不胜数。 深入阅读《乡土中国》后,我还对费孝通这个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他的人生经历进行了专题研究。据不完全统计,他“三访赤峰,四访贵州,五下沧州,六上瑶山,六访河南,八访甘肃,北上内蒙古,足涉东北,像个‘行者’奔走于大江南北”。除《乡土中国》这本书之外,他还研究中国的农民如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他还关心中国农村和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他也关注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的增收问题。他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个学者,一生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坎坷和磨难。但毕其一生他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志在富民”。这就践行了他说的“我一生的目标,唯一的目标,就是了解中国和中国人”这句话。正是在了解费孝通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和思考的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认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所以,对《乡土中国》这样的经典学术著作,不读,仅读上一个节选,或仅“读懂”语言、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古人说“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读《乡土中国》,我们应努力读懂乡土里的中国;读出费孝通文字“背后”的情怀,那就是,对斯土斯人殷殷回望的深切关怀,对吾国吾民舍我其谁的责任与担当;更要读出属于我们的时代任务。让我们走进乡村,去看望那棵立在原野之上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参天大树,去触摸那片“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土地吧!请诸位打开《乡土中国》。祝安!学长:某某2022年某月某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以“碎片化阅读”和新课改推行“整本书阅读”的背景展开,指出了教学中学生对整本书读不进、不愿读的问题。由此,试题给出了写作任务:结合《乡土中国》或《红楼梦》中的其中一本,以此为载体,或向学弟学妹分享阅读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或谈论自己的心得体会,让他们体会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写作时,针对第一个任务“激发阅读兴趣”,重在记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和收获,比如制定阅读计划的乐趣、与同学一起阅读的兴趣,自己从中获得启发的乐趣等,重在以“乐”启读。而对于第二个任务“感知阅读意义”而言,可强调名著的现实作用,即寄寓作者对社会人生的透彻观察和深刻思考,吸引读者一读再读。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分析,应注意 以《乡土中国》或《红楼梦》为例,具体展示这本书让自己感知到的现实人生哲理和启发。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强调名著阅读方法,即不能仅把名著当作知识来看,还要与修身养性相结合。立意:1.从《乡土中国》中了解家乡。2.我从《红楼梦》中看到服饰之美。3.从《红楼梦》中领悟为人处世之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4 00:44:02 页数:25
价格:¥2 大小:95.5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