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2023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训练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高考考前冲刺训练(湖北适用)生物一、选择题:1.李斯特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细菌,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该菌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下列推测中正确的是()A.李斯特菌等原核生物的最外层都为细胞壁B.李斯特菌和硝化细菌都为异养型,且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李斯特菌和蓝细菌都含光合色素,且除拟核外质粒也含DNAD.李斯特菌和酵母菌都能进行有氧呼吸,都可在无氧环境中生存一段时间【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详解】A、李斯特菌等原核生物的最外层大多都为细胞壁,但原核生物中的支原体没有细胞壁,A错误;B、硝化细菌能以氧化无机物产生能量,从而合成自身有机物的生物,属于化能自养型生物,B错误;C、蓝细菌都含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说明李斯特菌是异养型微生物,不含光合色素,C错误;D、李斯特菌和酵母菌都是兼性厌氧细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都可在无氧环境中生存一段时间,D正确。故选D。2.生物体的结构对其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高尔基体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板的形成有关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多种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大肠杆菌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D.核仁是核糖体RNA合成、加工和核糖体装配的重要场所【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 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详解】A、高等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板会扩展成为细胞壁,故高尔基体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板的形成有关,A正确;B、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与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多种生命活动密切相关,B正确;C、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无线粒体,C错误;D、真核细胞的核仁与RNA的形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是核糖体RNA合成、加工和核糖体装配的重要场所,D正确。故选C。3.农事谚语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B.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C.作物秸秆充分晾晒后,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D.植物通过根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需要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详解】A、植物根系吸收的水,细胞充盈,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A正确;B、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自由水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强,B正确;C、作物秸秆充分燃烧后,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C错误;D、植物通过根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C。4.科学家麦金农测出了K+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揭示了离子通道的工作原理。下图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利用通道蛋白重吸收K+的相关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K+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C.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可以允许多种离子通过D.可通过探索通道蛋白的作用机制,研发相关药物,维护人类健康【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膜上的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类。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详解】A、该图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利用通道蛋白重吸收K+的示意图,K+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A正确;B、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包含离子通道蛋白和水通道蛋白,B正确;C、通道蛋白具有专一性,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或一类离子通过,C错误;D、可通过探索通道蛋白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探索调控的药物,维护人体健康,D正确。故选C。5.下列与农业活动相关的措施错误的是(  )A.种植水稻时苗插得越密越好,可以增加水稻植株种植数量B.收获的稻谷应在室外晒干后再放入温度较低的粮仓中储存C.雨季农田应及时排涝,避免无氧呼吸产物对植物根的伤害D.追施肥料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保障,但施肥不是越多越好【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详解】A、合理密植,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种植水稻时苗插得太密,植物叶 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不利于提高水稻产量,A错误;B、温度和水分都是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收获的稻谷应在室外晒干后再放入温度较低的粮仓中储存,可以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延长储存的时间,B正确;C、农田水淹后,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根毛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根烂掉,因此雨季农田应及时排涝,让植物的根吸收足够的氧气,维持根的正常呼吸,C正确;D、追施肥料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保障,但施肥不是越多越好,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D正确。故选A。6.无菌技术是微生物培养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内容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下列关于消毒和灭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灭菌是指用强烈的物理、化学方法杀死物体外所有微生物B.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的一部分微生物C.常用的灭菌方法主要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灼烧灭菌等D.做好消毒和灭菌工作后,要注意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用具与周围的物品接触【答案】B【解析】【分析】1、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2、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详解】A、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的过程,A正确;B、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B错误;C、常用灭菌方法主要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灼烧灭菌等。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可用干热灭菌;培养基等可用湿热灭菌如高压蒸汽灭菌;接种环等可用灼烧灭菌等,C正确;D、周围物品可能会含有杂菌,为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技术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的接触,D正确。故选B。7.羟胺可使胞嘧啶转化为羟化胞嘧啶从而与腺嘌呤配对。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一个DNA分子中有两个胞嘧啶发生了羟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后,有一个或两个子细胞中含有羟化胞嘧啶 B.该细胞产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嘧啶C.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突变位点的位置D.胞嘧啶发生羟化的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含量不相等【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一个DNA分子中有两个胞嘧啶发生羟化,若这两个发生羟化的胞嘧啶位于DNA分子的一条链上,则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后,只有一个子细胞中含有羟化胞嘧啶,若这两个发生羟化的胞嘧啶位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上,则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后,有两个子细胞中含有羟化胞嘧啶,A正确;B、由于DNA分子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若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一个DNA分子中有两个胞嘧啶发生羟化,则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一条或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嘧啶,不可能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嘧啶,B错误;C、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错误;D、由于羟化胞嘧啶依然是与嘌呤配对,因此胞嘧啶发生羟化的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含量相等,D错误。故选A。8.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科学家把蛋白质去除后,核糖体仍然能催化多肽链的合成,但去除rRNA后,核糖体却不能完成翻译。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聚核糖体,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多聚核糖体翻译过程的某时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mRNA上含有反密码子,tRNA上含有密码子B.图中多聚核糖体在mRNA上合成多条不同的肽链C.核糖体rRNA在多肽链的合成中可能起催化作用D.mRNA和tRNA的碱基配对类型是A与T、C与G【答案】C【解析】【分析】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聚核糖体,以少量的mRNA合成大量的蛋白质。mRNA上含有密码子,tRNA上含有反密码子。【详解】A、mRNA上含有密码子,tRNA上含有反密码子,A错误;B、不同的核糖体结合在一个mRNA分子上,同时进行翻译,合成的肽链氨基酸顺序相同,B错误;C、核糖体的蛋白质被去除后,核糖体仍然具备部分功能,但去除rRNA后,核糖体却不能完成翻译,说明rRNA在蛋白质的合成中可能起催化作用,C正确;D、翻译时,tRNA会携带氨基酸与mRNA配对,RNA分子中无胸腺嘧啶,所以多聚核糖体上不会发生A与T的配对,D错误。故选C。9.利用菠萝蜜制作果醋的大致流程为:先在灭菌的果肉匀浆中接种酵母菌,发酵6天后,再接入活化的醋酸杆菌,发酵5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醇既是醋酸发酵的底物,又可以抑制杂菌繁殖B.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均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C.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发酵过程中控制通气的情况不同D.接入醋酸杆菌后,应适当升高发酵温度【答案】B【解析】 【分析】1、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来源于葡萄皮上野生型酵母菌或者菌种保藏中心,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醋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是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醋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醋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当缺少糖源时,醋酸醋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同时乙醇还可以抑制杂菌繁殖,A正确;B、酵母菌为真核生物,一般以出芽的方式繁殖,醋酸杆菌为原核生物,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B错误;C、酵母菌发酵过程中先通气使其大量繁殖,再密闭发酵产乙醇;醋酸杆菌为好氧菌,需持续通入无菌氧气,C正确;D、酵母菌适宜温度低于醋酸杆菌最适温度,果酒发酵结束接入醋酸杆菌后,应适当升高发酵温度,D正确。故选B。10.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B.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C.大量消耗葡萄糖,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会大幅降低D.大量失水,从而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显著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实质: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A、大量乳酸进入血液,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pH值可以维持相对稳定,A错误;B、大量失钠,由于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因此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正确;C、大量消耗葡萄糖,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可以补充血糖,所以血糖浓度能够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大量失水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错误。故选B。11.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以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 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他的团队从化石中提取、测序并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发现除非洲人之外的欧亚大陆现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B.现代人类与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种群基因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C.欧亚大陆现代人的直系祖先曾经和尼安德特人发生过基因交流D.欧亚大陆现代人的性状与尼安德特人的相同的概率是1%~4%【答案】D【解析】【分析】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于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具有物种特异性,因此可以利用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来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详解】A、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具有物种特异性,故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A正确;B、现代人类与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种群基因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B正确;C、“发现除非洲人之外的欧亚大陆现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说明欧亚大陆现代人的直系祖先曾经和尼安德特人交配并产生后代,C正确;D、基因和性状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基因相同概率为1%~4%,性状不一定1%~4%相同,D错误。故选D。12.腺苷是一种重要的促眠物质,与觉醒神经元细胞膜上的A1受体结合,可抑制觉醒神经元的兴奋;腺苷还可以结合A2受体激活睡眠相关神经元来促进睡眠,可用如图所示的一种新型腺苷传感器检测相应活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腺苷与神经元上A1或A2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腺苷与觉醒神经元细胞膜上A1受体的结合可促进Na+通道开放C.可通过检测腺苷传感器荧光强度推测个体的睡眠情况D.检测出腺苷浓度低的失眠患者,可使用A2激动剂来改善睡眠【答案】B【解析】【分析】该图表示腺苷传感器,当腺苷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一侧的绿色荧光蛋白构象改 变并发出荧光。【详解】A、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腺苷与神经元上A1或A2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A正确;B、腺苷与觉醒神经元细胞膜上A1受体的结合可抑制觉醒神经元的兴奋,即抑制Na+通道开放,B错误;C、由题图可知,腺苷与腺苷受体结合可使绿色荧光蛋白发光,而腺苷是一种重要的促眠物质,因此可通过检测腺苷传感器荧光强度推测个体的睡眠情况,C正确;D、腺苷可结合A2受体激活睡眠相关神经元来促进睡眠,腺苷浓度低的失眠患者可使用A2激动剂来改善睡眠,D正确。故选B。13.水稻、小麦等种子没有休眠期,收获时如遇雨水和高温就会在植株上萌发,这种现象称为胎萌。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高温和雨水可能降低了脱落酸的含量,促使种子胎萌B.在胎萌过程中,种子细胞内色氨酸会转化为生长素C.发生胎萌的小麦种子中,其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会增高D.若水稻种子中赤霉素受体基因缺失,则胎萌更易发生【答案】D【解析】【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2、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详解】A、脱落酸具有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的作用,高温和雨水可能使脱落酸的含量降低,从而促进胎萌,A正确;B、生长素在低浓度促进生长,在胎萌过程中,种子细胞内的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 变成生长素,B正确;C、发生胎萌的小麦种子中,细胞内的新陈代谢增加,呼吸速率加快,其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会增高,C正确;D、赤霉素具有促进萌发的作用,若水稻种子中赤霉素受体基因缺失,则胎萌更不容易发生,D错误。故选D。14.猪瘟病毒(CSFV)蛋白质外壳上的E2蛋白,对于病毒入侵细胞至关重要。研究人员利用E2蛋白来制备抗CSFV的单克隆抗体,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①可从注射E2蛋白的小鼠脾脏中获得B.过程②可使用灭活的病毒C.细胞③均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D.此过程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CSFV的检测【答案】C【解析】【分析】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内或体外培养,获得大量的特异性抗体的技术,称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由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的特点。【详解】A、相应的B淋巴细胞是从小鼠的脾脏内提取,即细胞①可从注射E2蛋白的小鼠脾脏中获得,骨髓瘤细胞是从小鼠的骨髓中提取,A正确;B、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可使用灭活的病毒,也可用化学诱导剂PEG,B正确;C、细胞③是融合细胞,但不一定是杂交瘤细胞,故不都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C错误;D、猪瘟病毒(CSFV)的检测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抗CSFV的单克隆抗体能与猪瘟病毒(CSFV)蛋白质外壳上的E2蛋白结合,故此过程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CSFV的检测,D正确。故选C。15.在自然界,种群数量的增长既是有规律的,又是复杂多样的。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S”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B.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接近于0C.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保持稳定D.将一种生物引入一个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这个生物种群就会出现“J”形增长【答案】B【解析】【分析】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S”形增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形。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J”形增长。【详解】A、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A错误;B、自然状态下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即环境容纳量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的增长速率接近于0,B正确;C、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即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维持相对稳定的趋势,C错误;D、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若适应新环境,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会呈“J”型增长,若不适应该环境,则不会出现“J”型增长,就会发生锐减,甚至消失,D错误。故选B。16.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原始合作的关系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可体现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种间关系:①捕食:一种生物以另外一种为食的现象;②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③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④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彼此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⑤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详解】A、“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中,“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向日葵的向光性,该现象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A正确; B、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放在窝里,产卵在他们的身体里,卵孵化后以螟蛉为食,“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B错误;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中体现了“幽草”、“黄鹂”等各有不同生存环境,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D、“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说明在茂林之下草木生长不利,大土块之间苗木生长不好,充分说明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D正确。故选B。17.芨芨草是内蒙古草地广泛分布的一种高大草本,其中栖息在芨芨草上的伯劳鸟主要以布氏田鼠为食,布氏田鼠不采食芨芨草。科研人员研究伯劳鸟、布氏田鼠对芨芨草盖度(反映繁茂程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芨芨草、伯劳鸟和布氏田鼠构成了生物群落B.在有伯劳鸟区域,布氏田鼠会显著降低芨芨草的盖度C.布氏田鼠通过破坏芨芨草,降低被伯劳鸟捕食的机率D.芨芨草、伯劳鸟与布氏田鼠之间通过自然选择协同进化【答案】A【解析】【分析】群落是指某一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不是各种生物的简单堆积,而是在长期的相互选择中形成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当地的环境有适应性。【详解】A、生物群落指的使某一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称,而芨芨草、伯劳鸟和布氏田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而不能构成了生物群落,A错误;B、图中实验数据显示,在有伯劳鸟区域,布氏田鼠会显著降低芨芨草的盖度,B正确;C、栖息在芨芨草上的伯劳鸟主要以布氏田鼠为食,布氏田鼠不采食芨芨草,据此可推测,布氏田鼠通过破坏芨芨草,降低被伯劳鸟捕食的机率,C正确;D、芨芨草、伯劳鸟与布氏田鼠在相互选择中实现了协同进化,因而通过自然选择形成了对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征和生活习性,D正确。故选A。 18.下列是通过基因工程对生物体遗传物质进行改造的实例,其中子代不会遗传获得该性状的是()A.将干扰素基因表达载体导入酵母菌,筛选获得的干扰素工程菌B.将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烟草体细胞,最终获得的转基因烟草C.将抗凝血酶基因导入羊受精卵,培育出作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奶羊D.以修饰的腺病毒为载体,将治疗囊性纤维化病的正常基因导入患者肺组织中【答案】D【解析】【分析】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需要将药用蛋白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通过显微注射等方法,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然后将受精卵送入母体内,使其生长发育成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进入泌乳期后,可以通过分泌的乳汁来生产所需的药物。【详解】A、将干扰素基因表达载体导入酵母菌,筛选获得的干扰素工程菌,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子代能遗传获得该性状,A错误;B、将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烟草体细胞,最终获得的转基因烟草,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子代能遗传获得该性状,B错误;C、将抗凝血酶基因导入羊受精卵,培育出作乳腺生物反应器奶羊,这是基因工程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该过程中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故可以遗传给后代,C错误;D、以修饰的腺病毒为载体,将治疗囊性纤维化病的正常基因导入患者肺组织中,由于导入的是体细胞,不能遗传给子代,故子代不会遗传获得该性状,D正确。故选D。19.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制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让农田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从生态学角度对“零废弃生态农业”的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B.酶制剂能够完全代替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C.酶制剂处理后的废弃物能更好的为农作物提供能量D.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遵循生态工程中的循环原理【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详解】A、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所以“零废弃”充分利用资源,并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A错误;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一定范围内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酶的使用受到温蒂、pH,用量等的限制,不能增殖,所以酶制剂并不能代替分解者发挥作用,B错误;C、酶制剂处理后的废弃物不能为农作为提供能量,为农作物提供矿质元素,C错误;D、、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零废弃生态农业”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遵循生态工程中的循环原理,D正确。故选D。20.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a对正常基因A为隐性,该病在女性中发病率为1%。图乙表示甲家系部分成员相关基因电泳后结果(不同长度片段分布位置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位于X染色体上,若6号个体含a,不可能来自1号B.3号与一正常女性结婚,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11C.若4号再次怀孕,可通过产前诊断判断胎儿是否携带aD.该遗传病可能由正常基因A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和题图:人类某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是a,因此该遗传病为隐性病,1号只含有A基因,为显性纯合子,2号只含有a基因,为隐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的后代应全为杂合子,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3号应同时含有A、a基因,与基因检测结果不符,说明该对等位基因不位于常染色体上。【详解】A、该遗传病为隐性病,1号只含有A基因,2号只含有a基因,3号只含有A基因,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3号应含有A、a基因,此外,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男性都只含有该对基因中的一个,因此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5号基因型为XAY,若6号个体含致病基因a,其必然来自4号,1号基因型为XAXA,2号基因型为XaY,说明4号的致病基因必然来自2号,A正确; B、女性群体中该病的发病率为1%,因此女性中XaXa的概率为1/100,Xa的概率为1/10,XA的概率为9/10,计算出XAXa的概率为18/100,XAXA的概率为81/100,则正常女性基因型为XAXa的概率为18/100÷(18/100+81/100)=2/11,3号基因型为XAY,生患病孩子(XaY)的概率为2/11×1/4=1/22,B错误;C、4号基因型为XAXa,5号基因型为XAY,可能生出患病男孩,可通过产前诊断判断胎儿是否携带a,C正确;D、等位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a可能由正常基因A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21.研究人员以大豆、甘薯、花生、水稻、棉花作为实验材料研究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分别进行三种不同实验处理,甲组提供大气CO2浓度(375μmol·mol–1),乙组提供CO2浓度倍增环境(750μmol·mol–1),丙组先在CO2浓度倍增环境中培养60天,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浓度。整个生长过程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选择晴天上午测定各组的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μmol·m–2s–1)大豆甘薯花生水稻棉花甲22.024.121.821.922.4乙35.234.834.734.834.2丙18.118.218.016.518.4(1)CO2主要通过影响光合作用_____阶段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若用14CO2追踪光合作用中C原子的去向,则其转移途径可表示为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2)在CO2浓度倍增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倍增,此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因素可能是光反应阶段生成的_____不足,叶绿体中_____(填“C5”或“C3”)含量有所增加。(3)与甲组植物相比,丙组植物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CO2浓度倍增环境下_____活性降低,且这种活性的降低是不可逆的。(4)农业生产中,经常通过中耕松土、合理密植、通风、施肥等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实践中人们普遍认为,增施有机肥要比增施化肥更有利于农作物的增产,请对这一现象加以解释。_____。【答案】(1)①.暗反应②.CO2→三碳化合物→糖类(或“CO2→C3→(CH2O)”)(2)①.ATP、NADPH②.C3(3)固定CO2酶(4)微生物分解有机肥中的有机物能释放CO2,为农作物的光合作 用提供原料【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生成氧气、ATP和NADPH的过程。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由于这阶段基本上不直接依赖于光,而只是依赖于NADPH和ATP的提供,故称为暗反应阶段。【小问1详解】CO2是暗反应阶段的原料,主要通过影响暗反应阶段而影响光合速率;CO2与C5反应生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被还原成糖类,因此C原子的去向为CO2→三碳化合物→糖类。【小问2详解】在CO2浓度倍增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倍增,说明CO2不是限制因素,此时可能是光反应产物ATP、NADPH不足;CO2与C5反应生成C3,CO2倍增,C3增多,而C5的生成影响不大,C5消耗增多,因此C5含量下降。【小问3详解】CO2倍增,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固定CO2的酶即催化C5与CO2反应的酶活性下降,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小问4详解】微生物分解有机肥中的有机物能释放CO2,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增施有机肥要比增施化肥更有利于农作物的增产。22.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2)在体液免疫中,活化了的辅助性T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致敏的B细胞,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_____。 (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_____。(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设计思路:①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_____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②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_____;③一段时间后,测量两组小鼠_____。预期实验结果:_____。【答案】(1)突触(2)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3)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4)①.脾神经切断②.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③.抗N抗体的产生量④.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解析】【分析】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完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小问1详解】兴奋在相邻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小问2详解】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活化了的辅助性T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致敏的B细胞,B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小问3详解】生物膜功能与蛋白质有关,分析图2,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从而使CHR神经元产生兴奋。【小问4详解】本实验目的是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因此实验中的自变量为脑-脾神经通路是否被破坏。设计实验时要围绕单一自变量,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最终体液免疫能力的高低可通过产生抗体的量来进行检测。 实验设计思路为:①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小鼠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②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③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预期实验结果:本题为验证性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应该符合题目要求,即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以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因此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23.豚草是一种常见的入侵物种,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豚草的主要天敌是广聚萤叶甲,它可取食豚草叶片,并对豚草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豚草和广聚萤叶甲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二者皆会产生一系列变化,且这种变化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上述信息包含的种间关系有_____。豚草的爆发通常会使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_____,利用广聚萤叶甲防治豚草的方式属于_____。(2)若要研究豚草的_____,需要调查它所处的空间位置、占有资源的情况及种间关系;若要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____进行采样调查,土壤取样深度不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3)研究者就豚草和广聚萤叶甲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在4组网笼中养殖豚草,分别连续2代进行如下处理:①常温+无叶甲取食②增温+无叶甲取食③常温+有叶甲取食④增温+有叶甲取食。将第3代豚草种植在相同条件下,放入叶甲,统计豚草生物量和叶甲死亡率,结果如图。结果表明:增温对豚草生物量的影响_____。广聚萤叶甲取食会导致豚草表现出某种未知的抵御叶甲的机制,判断的依据是_____,该现象的产生是_____的结果。(4)研究发现: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豚草向北方的传播速度快于广聚萤叶甲,导致两个物种的分布重叠区域逐渐减少。有人预测,从长远来看,这将不利于对豚草的防治。结合本研究结果判断上述预测是否准确,并阐述理由_____。【答案】(1)①.捕食、竞争②.降低③.生物防治(2)①.生态位②.取样器取样法③.垂直 (3)①.提高豚草生物量②.叶甲死亡率:③>①,④>②③.协同进化(4)不准确;本研究中,增温情况下经过3代繁殖后,④组豚草生物量大于②组,说明气候变暖和叶甲取食共同存在时,豚草的生物量反而更高【解析】【分析】共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常见的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小问1详解】广聚萤叶甲取食豚草叶,是捕食关系;广聚萤叶甲对豚草产生显著抑制作用,是竞争关系。利用广聚萤叶甲防治豚草是利用生物学的相关原理去防治害虫,是生物防治。【小问2详解】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若要研究豚草的生态位需要调查它所处的空间位置、占有资源的情况及种间关系。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深度不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体现了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小问3详解】①常温+无叶甲取食②增温+无叶甲取食是对照,自变量是温度;③常温+有叶甲取食④增温+有叶甲取食也是对照,自变量是温度。据左图豚草生物量,可知②>①,④>③,增温能提高豚草生物量。①常温+无叶甲取食③常温+有叶甲取食是对照,自变量是是否有叶甲取食,②增温+无叶甲取食④增温+有叶甲取食是对照,自变量是是否有叶甲取食,根据右图叶甲死亡率,③>①,④>②,广聚萤叶甲取食会导致豚草表现出某种未知的抵御叶甲能力。该现象的产生是豚草和叶甲长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协同进化。【小问4详解】该预测是不准确的;在本研究中,左图豚草生物量中,增温情况下经过3代繁殖后,④组豚草生物量大于②组,说明气候变暖和叶甲取食共同存在时,豚草的生物量反而更高。24.某闭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由基因A、a控制;茎干有刺和无刺,由基因B、b控制。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一用红花无刺植株人工传粉给白花有刺植株,F1有红花无刺植株、红花有刺植株两种类型,F1中红花无刺植株自花受粉,F2表型之比为红花无刺∶红花有刺∶白花无刺∶白花有刺=6∶3∶2∶1。实验二从F1两种表型中各选取一株,对它们和两个亲本的两对基因(A、a和B、b)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电泳分离,结果如图,其中图谱一为亲代白花有刺植株的电泳图谱。 回答下列问题:(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2)亲本红花无刺植株与F1红花有刺植株的电泳结果分别对应图谱______,图谱三对应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3)对于F2表型出现6∶3∶2∶1的原因,科研人员分析后确定有两种假说可对此进行解释:假说①:基因型为BB时导致受精卵不能发育。假说②:含有基因B的花粉只有50%可以参与受精。现以F2为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对上述假说进行验证:让F2中无刺作______(填“父本”或“母本”)与有刺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则假说①成立;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假说②成立。【答案】(1)红花、无刺(2)①.二、四②.AaBb(3)①.父本②.无刺:有刺=1:1③.无刺:有刺=5:6【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实验一中,亲本红花和白花杂交,F1全是红花,则红花是显性;F1中无刺植株自交,子代出现有刺,则无刺是显性。【小问2详解】用红花无刺植株人工传粉给白花有刺植株,F1有红花无刺植株、红花有刺植株两种类型,推知亲本红花无刺基因型为AABb、白花有刺基因型为aabb,F1红花无刺基因型为AaBb、红花有刺基因型为Aabb。以上四个(种)个体中,白花有刺植株只有a、b两种基因,F1红花无刺植株含有A、a、B、b四种基因,而亲本红花无刺植株、F1中红花有刺植株各含三种基因。已知图谱一为亲代白花有刺植株的电泳图谱,说明条带1和条带3 为基因a和b,图谱三含4个条带,说明图谱三对应F1红花无刺植株,条带2和4对应基因A和B,亲本红花无刺(AABb)和F1红花有刺(Aabb)各有三个条带,它们的电泳结果是图谱二或图谱四。F1中红花有刺植株(Aabb)与白花有刺亲本(aabb)相比,两者都有基因a和b基因,前者比后者多基因A,由此可以判定图谱四为F1中红花有刺植株的电泳结果,条带2对应基因A。红花无刺亲本(AABb)的电泳结果为图谱二,它与F1中红花无刺(AaBb)植株相比,都有基因A、B、b,前者比后者只少基因a,由此可以判定条带1对应基因a。综合以上分析,亲本红花无刺植株与F1红花有刺植株的电泳结果分别对应图谱二、四。【小问3详解】F1红花有刺(AaBb)植株自交,F2的表型比例是红花无刺∶红花有刺∶白花无刺∶白花有刺=6∶3∶2∶1=(3红花∶1白花)(2无刺:1有刺),因此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为了确定哪种假说成立,可以用F2中无刺作父本,与有刺(bb)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假说①成立,则基因型为BB时导致受精卵不能发育,F2无刺基因型是Bb,Bb×bb→Bb∶bb=1∶1,表型及比例为无刺:有刺=1∶1;若假说②成立,则含有基因B的花粉只有50%可以参与受精,则F1基因型Bb自交,产生的卵子为B∶b=1∶1,精子为B∶b=1∶2,产生的F2无刺为1/4BB、3/4Bb,将F2无刺(作父本)和有刺杂交,父本的配子是5/11B、6/11b,卵子均为b,则后代无刺∶有刺=5∶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5-08 08:12:02 页数:21
价格:¥3 大小:747.9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