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泸州市高2019级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未交回,试卷自己保存。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的战争主要由贵族参加,战车兵器都由贵族自己装备;战国时期故争持续时间更长,战争规模更大,参战人数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大部分都是庶民,且武器装备都由国家提供。这种变化A.源于礼乐制的破坏B.助推中央集权体制建立C.体现了统一的趋势D.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战车兵器都由贵族自己装备”、“大部分都是庶民,且武器装备都由国家提供”可以得知春秋时期的战争由贵族提供兵器,而战国时期是国家提供兵器,并且参与的阶层更加广泛,因此,它有助于权力的集中,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等级的礼乐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主要侧重的是战争参与的主体及装备的提供者,统一趋势不是侧重点,排除C项;春秋时期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两汉之际常有刻画帝王、圣贤诞生的画像,如“女节梦接大星而生少昊,含始吞玉英而生高祖”,玉英出现的先决条件则是“五常并修”.只有社会风气醇厚、民风淳朴、生活富足的情况下玉英才会出现,以此象征大汉的天下前途无量。这些画像A.彰显了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B.蕴含了天行有常的哲学思想C.体现了传统人物画走向成熟D.宣扬了天意与人事交感相应【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女节梦接大星而生少昊,含始吞玉英而生高祖”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了帝王、圣贤的诞生都和“神”有关,并且把神和人间的“社会风气醇厚、民风淳朴、生活富足”相联系,宣扬了天意与人事能够交感相应,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天人感应思想,和“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无关,排除A项;“天行有常”指的是自然按照一定规律运行,体现的是朴素唯物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唯心思想,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绘画本身,而是绘画的内容体现的天人感应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3.唐代,即使家道破落人们也会在传记和墓志中追溯远祖如何显赫;宋代士大夫却不觉得贫贱是耻辱,反而会回顾当年的艰难,激励自己和清贫士子,如范仲淹就有“断齑画粥”的故事。这种变化A.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明宗法观念逐渐消亡C.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D.体现社会主流思想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代,即使家道破落人们也会在传记和墓志中追溯远祖如何显赫”、“宋代士大夫却不觉得贫贱是耻辱,反而会回顾当年的艰难,激励自己和清贫士子”可得出,唐朝社会虽然有科举制度,但是社会中也存在比较看重家世门第,宋朝由于科举取士人数增多,更加重视贫寒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地位,更加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不同的阶层,与商品经济关系不大,排除A项;“宗法观念逐渐消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唐宋时期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材料没有强调思想的不同,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4.中国历史上黄河因自然变迁或人为因素曾多次改道。元明清时期,为了顾全大运河的水量,曾强逼黄河南流,使与淮水合流,这造成黄河水患频仍,淮水亦酿出大害。这反映了当时A.水患治理成效不大B.水患导致了漕运渐趋衰落C.南方经济地位凸显D.经济与生态矛盾不可调和【答案】C【解析】【详解】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根据材料“为了顾全大运河的水量,曾强逼黄
河南流,使与淮水合流”由材料强逼黄河南流,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C项正确;材料只说明强逼黄河南流,这一治理措施成效不大,并不能体现当时整个水患治理成效不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水患对漕运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经济与生态矛盾不可调和”说法绝对,只要采取合理的行为,人与自然是能够和谐相处的,排除D项。故选C项。5.林则徐认为,“准令诸夷互市,原系推恩外服,普示怀柔,并非内地赖其食用之资,更非关榷利其抽分之税”。而伍廷芳(1842年一1922年)指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家间的关系亦是如此,互利就应是它们每一次交往的基调。这反映了A.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B.近代中国国家主权意识形成C.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D.传统文化影响近代外交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准令诸夷互市,原系推恩外服,普示怀柔,并非内地赖其食用之资,更非关榷利其抽分之税”大意是:中国和外国通商,并不是中国需要洋人的物品,更不是为了获得利益,而是向外国施加恩惠而已,这体现了林则徐天朝上国的思想。材料“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伍廷芳用儒家思想的来理解近代外交,D项正确;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是林则徐的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变化,排除C项;材料林则徐的观点无法体现近代中国国家主权意识形成,排除B项。故选D项。6.随着所生代知识分子的兴起,五四时期出现了新的“平民观:即以阶级观念来诠释“平民”的思想内涵,称其为“劳动阶级”(亦即”农工劳动者"),担负着社会改造的重要责任。新“平民观”的出现表明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B.知识分子成为社会改造的主力C.团结农工是革命的首要任务D.中共成立的组织条件日益成熟【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五四时期”、“劳动阶级”、“农工劳动者”、“担负着社会改造的重要责任”及所学知识可得,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发的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知识分子在众多阶层中占据着主力,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在众多的任务重,团结工农是首要任务,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关于中共早期组织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7.1948年,山东解放区发生严重灾荒,陷入“国困民穷”的境地。中央华东局将救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心,通过“以工代赈、民间互济”等方式较好地完成了救灾,使山东解放区得以继续为战争提供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援。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具有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大领导力B.已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从根本上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D.意在构建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央华东局将救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心,通过‘以工代赈、民间互济’等方式较好地完成了救灾”体现了共产党通过采取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山东解放区发生的严重灾荒问题,说明中国共产党具有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大领导力,A项正确;1948年仍然是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取得战争的胜利,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国共两党的态势,也没有体现解决山东灾荒所带来的影响,也不能仅仅通过解决灾荒就得出“从根本上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和构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8.有学者提出,“一国两制”作为探索国家统一的理论,与我国现代国家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可以分为国家统一中的“一国两制"(1949-1997年),国家治理中的“一国两制(1997-2017年)和民族复兴中的“一国两制”(2017-2049年)。由此可知,“一国两制”A.以和平方式实现了祖国完全统一B.完善了人民民主制度程序C.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D.是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创新【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与我国现代国家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国家统一中”、“国家治理中的”、“民族复兴中的”及所学知识可得,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初提出的一国两制的内涵也不断的丰富和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强调用和平的方式,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人民民主制度程序,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指的是一国两制,而不是针对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
9.葬礼演说是雅典城邦一项重要的制度,体现了城邦官方的意识形态。在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面4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演说赞颂的对象一直是城邦公民集体,但到公元前4世纪末的演说中将军成为主要的赞颂对象,公民集体只是作为陪衬出现。这表明A.希波战争提升了将军地位B.雅典城邦制度走向衰落C.智者运动影响了演说主题D.雅典公民珍视个人自由【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但到公元前4世纪末的演说中将军成为主要的赞颂对象,公民集体只是作为陪衬出现”及所学知识可得,公民的集体地位下降,将军个人地位上升,这样可能会导致个人权力膨胀,从而破坏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甚至走向衰落,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希波战争给将军带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不是演说的内容,并且未提及智者学派,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雅典公民集体地位下降,而不是个人自由的重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0.17世纪以前的欧洲,上层阶级的学者可以接受逻辑训练,而平民工匠只能进行定量方法的实验。到1600年左右,资本主义的兴起导致了一些工匠与受过系统训练的大学结合有了互动,实验科学就诞生了。这便是著名的“齐尔塞尔论题”。这论题表明A.近代教育兴起推动实验科学发展B.工业革命缓解了社会职业偏见C.科学产生得益于实验方法的进步D.社会结构变迁推动科学的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上层阶级的学者可以接受逻辑训练,而平民工匠只能进行定量方法的实验。”而到了1600年“资本主义的兴起导致了一些工匠与受过系统训练的大学结合有了互动,实验科学就诞生了。”说明资本主义的兴起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结构又推动了实验科学就诞生了,D项正确;“资本主义的兴起导致了一些工匠与受过系统训练的大学结合有了互动”、“实验科学就诞生了”可知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实验科学就诞生了,排除A项;工业革命是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实验方法,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1.斯大林曾经认为苏联工业化速度要适中,不能损害农业的发展。但1926年斯大林却提出:
我们当前的基本任务就是加快我国工业的发展速度,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全力推进我国工业,从而加速整个经济的发展”。导致斯大林工业化认识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C.对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认识D.对新经济政策的反思和突破【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加快我国工业的发展速度,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全力推进我国工业,从而加速整个经济的发展”及所学知识可得,斯大林更加重视工业的发展,因为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快速的发展,并被其包围,B项正确;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斯大林对发展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与认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斯大林对新经济政策的不足与的出的经验,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2.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强调各国应充分行使国家主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平等地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应有的作用。1979年第34届联大通过了《反对霸权主义决议》,指出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不得在任何情况下或以任向理由在国家关系中推行霸权主义。A.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B.促进了第三世界经济发展C.反映了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D.有利于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各国应充分行使国家主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平等地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应有的作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不得在任何情况下或以任向理由在国家关系中推行霸权主义”体现了在国际关系中不分大小,遵循独立、平等和反霸权主义原则,这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经济”问题,而且也不只是针对第三世界国家,排除B项;材料时间是1970年、1979年,当时国际格局仍然是两极格局,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各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要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作答。(一)必做题:共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纪时,教会在许多地方建立各类医院、孤寡收客所、盲人院等,其出发点是为了体现上帝慈爱和救赎自己的罪恶。到17世纪,洛克指出:"人民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在资本积累初期,农民大量流离失所,为了缓和激烈的社会冲突,英国社会上层存在着一种采取某种户外救济的措施和惩治懒惰的混合着的愿望。到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获得议会通过。19世纪最后三十年.英国经济持续衰落,关于贫困原因也从分析“道德”方面的原因转向“经济”方面原因。1890-1895年新自由主义更多认为,社会问题不能仅仅依靠个人来解决,应该依靠国家干预,建立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摘编自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等材料二中国传统社会家庭不仅承担了生产生育的功能,而且具有抚养教育、赡养等功能。郑观应指出:中国富翁只想将财产留给子孙,这种保障模式,是中国慈善事业不发达的根由所在。薛福成说:“盖用机器以造物,则利归富商:可分其余润必养我贫民”。康有为设计了一个“公养”(婴儿出生后,由公立的福利机构抚养)“公教”(普及全民义务教育)、“公恤"(残、老、病、死时提供社会福利)的“大同社会”。传统观念中,政府将社会救济视为皇帝对子民的怜悯、恩赐,到清末民初,思想界已认识到,“人民之于国家,休戚相关,患难与共,其于救济事业,自视为政府对于人民应尽责任”。——摘编自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材料三中国传统分配正义思想、西方分配正义思想由于其自身理论缺陷、时代背景限制,没有解决好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的分配不正义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全西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奋斗目标,更好体现社会会书正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需求。这是社会保障体系自身发展完善的必然要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契合。——摘编自李东杨《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近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社会救济思想基本内容并简析其意义。
(3)综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救济思想发展的认识。【答案】(1)原因:①中世纪教会救助的传统;②启蒙思想的影响: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矛盾加剧;④民主法制发展的推动;⑤经济理论的更新,促进对社会问题的持续反思。(任答四点)(2)基本内容:①反对传统宗族保障模式;②社会教济应建立在近代工业基础之上;③构建一个“公养”、、“公教”“公恤”的新的救济模式;④将社会救济视为政府的责任。(任答三点)意义:①丰富了社会保障的理论内涵:②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③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对后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定的借鉴。(任答三点)(3)认识:①社会救济思想的发展具有渐进性;②中国传统和西方的社会救济思想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③要善于借鉴前代和其他国家的社会救济思想;④社会救济思想要立足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更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等。【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中世纪时,教会在许多地方建立各类医院、孤寡收客所、盲人院等,其出发点是为了体现上帝慈爱和救赎自己的罪恶”可知,中世纪教会救助的传统;根据材料“洛克指出:‘人民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可知,启蒙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在资本积累初期,农民大量流离失所,为了缓和激烈的社会冲突,英国社会上层存在着一种采取某种户外救济的措施和惩治懒惰的混合着的愿望”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矛盾加剧;根据材料“到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获得议会通过”可知,民主法制发展的推动;根据材料“关于贫困原因也从分析‘道德’方面的原因转向‘经济’方面原因。”经济理论的更新,促进对社会问题的持续反思。(2)基本内容:根据材料“中国富翁只想将财产留给子孙,这种保障模式,是中国慈善事业不发达的根由所在”可知,反对传统宗族保障模式;根据材料“盖用机器以造物,则利归富商:可分其余润必养我贫民”可知,社会教济应建立在近代工业基础之上;根据材料“康有为设计了一个‘公养’(婴儿出生后,由公立的福利机构抚养)‘公教’(普及全民义务教育)、‘公恤’(残、老、病、死时提供社会福利)的‘大同社会’”可知,构建一个“公养”、、“公教”“公恤”的新的救济模式;根据材料“人民之于国家,休成相关,患难与共,其于救济事业,自视为政府对于人民应尽责任”可知,将社会救济视为政府的责任。(任答三点)意义:不同的理论提出,丰富了社会保障的理论内涵:强调政府有义务承担社会救济,这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强调工业发展对于社会救济的作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从思想传承角度看,对后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定的借鉴。
(3)认识:从思想发展角度看,社会救济思想的发展具有渐进性;根据材料“中国传统分配正义思想、西方分配正义思想由于其自身理论缺陷、时代背景限制,没有解决好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的分配不正义问题”可知,中国传统和西方的社会救济思想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要善于借鉴前代和其他国家的社会救济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救济思想要立足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更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等。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图摘自1910年《小说月报》第4刊《飞艇图》。已时人对飞艇的描述,涉及结构、载重量、操作方法等,将其作为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来讴歌,也提到气球可能成为重要的战争武器。但中国的科学小说家,不讨论这武器到底属于何方,也不考虑空气动力、飞行速度以及太空中的失重等。此外,画报也不忘引经据典,《庄子·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说法也用于飞艇描述。——摘编自陈平原《晚清科学小说为何先天不足》等提取材料信息。谈你对当时国人关于“飞艇”描述的认识,并加以的阐释(提取信息不能照抄原文,观点明确,阐释逻辑清晰)【答案】信息:晚清(1910年)、大众传媒、飞艇图“中国”英文标识描述飞能不全面、人类征服自然、飞艇可成为战争武器、救亡图存(爱国)意识、用传统文化解释现代科技等。认识:晚清科普读物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特征。阐释: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国家的崛起,伴随着西学的传播,科技日益受到国人的关注;《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时人借飞艇讴歌人类征服自然能力,意识到飞艇可以作为战争武器,这有利于启蒙国人的科学意识,促进民族觉醒,教亡图存。但受限于认知水平和传统观念,作家们不讨论飞艇到底属于何方,不考虑空气动力、飞行速度以及太空中的失重等问题,对中国科学小说乃至中国科技的发展作用有限。总之,晚清中国的科学小说反映了近代国人在探索教国救民的时代需求,但又受制于时代。
【解析】【详解】信息:根据材料内容,可以提取信息晚清(1910年)、大众传媒、《飞艇图》“中国”英文标识描述飞艇不全面、人类征服自然、飞艇可成为战争武器、救亡图存(爱国)意识、用传统文化解释现代科技等。认识: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晚清科普读物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特征。阐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国家的崛起,伴随着西学的传播,科技日益受到国人的关注;根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根据材料“将其作为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来讴歌,也提到气球可能成为重要的战争武器。但中国的科学小说家,不讨论这武器到底属于何方,也不考虑空气动力、飞行速度以及太空中的失重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人借飞艇讴歌人类征服自然能力,意识到飞艇可以作为战争武器,这有利于启蒙国人的科学意识,促进民族觉醒,教亡图存。但受限于认知水平和传统观念,作家们不讨论飞艇到底属于何方,不考虑空气动力、飞行速度以及太空中的失重等问题,对中国科学小说乃至中国科技的发展作用有限。总之,晚清中国的科学小说反映了近代国人在探索教国救民的时代需求,但又受制于时代。15.材料“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朝由盛唐进入中唐。战争顿繁户籍制度遭到破坏,”民富者多丁,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唐德宗建中元年推行杨炎创立的两税法,两税法不以人丁为本,而以资产为差,资产多者税重、原来不承担租赁庸调义务的不课户一律纳税,实现了部分摊丁入亩。开征盐税、茶税、酒税、矿产税、工商管理税和交易税这五种工商税,这些税收在德宗建中年间在平定藩镇之乱的关键时刻起到重要作用。为了保证新的财政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改革财政经济管理体制形成了财政三司领导下的地方理院制,负责对地方财政税收的监督检查工作,确立了“上供、送使、留州”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但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制约了财政经济改革的作用。——摘编自刘太祥《试论中唐财政经济改革的作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唐财政税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唐财政税收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①按资产征税,扩大纳税面;②税种增多;③注重监督制约。(2)影响:①增加了财政收入;②优化了财税管理体制;③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王朝的统治;④对后世财政管理和税制改革奠定基础;⑤受制于政治环境,改革作用有限。【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唐德宗建中元年推行杨炎创立的两税法,两税法不以人丁为本,而以资产为差,资产多者税重、原来不承担租赁庸调义务的不课户一律纳税”可得出,按资产征税,扩大纳税面;根据材料“开征盐税、茶税、酒税、矿产税、工商管理税和交易税这五种工商税”可得出,税种增多;根据材料“为了保证新的财政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改革财政经济管理体制形成了财政三司领导下的地方理院制,负责对地方财政税收的监督检查工作”可得,注重监督制约。【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这些税收在德宗建中年间在平定藩镇之乱的关键时刻起到重要作用”、“为了保证新的财政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及所学知识可得,增加了财政收入、优化了财税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王朝的统治,对后世财政管理和税制改革奠定基础,受制于政治环境,根据材料“但政治腐败,潘镇制据,制约了财政经济改革的作用”可得出,受制于政治环境,改革作用有限。【点睛】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0年8月,德军对英国进行了狂轰烂炸,丘吉尔支持迁居伦敦的欧洲各国流亡政府结成同盟。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了苏德战争,丘吉尔表示“任何对纳粹帝国作战的个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第二天,美国发表了支持苏联抗击法西斯的声明。在苏联的建议下,1941年7月12日苏英在莫斯科,签订了《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的协定》。1941年8月9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并签署了“大西洋宪章”,它标志着英美两国合作的加强。苏联对此发表声明,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宪章对于动员和鼓舞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法西斯侵略者无疑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英美被迫对日宣战,德美也互相宣战。至此,美国正式参加“二战”。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二十六个国家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摘编自杨春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意义》(1)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意义。【答案】(1)特点:伴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而逐步形成;大国主导;阵营不断扩大;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对抗。(2)意义:孤立和打击了法西斯侵略者;改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双方力量对比;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战后联合国
的建立。【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1940年8月,德军对英国进行了狂轰烂炸,丘吉尔支持迁居伦敦欧州各国流亡政府结成同盟”可归纳出伴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而逐步形成;根据材料“在苏联的建议下,1941年7月12日苏英在莫斯科,签订了《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的协定》”可归纳出大国主导;根据材料“。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二十六个国家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可归纳出阵营不断扩大;从美苏等国家合作来看,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对抗。【小问2详解】意义:根据材料“宪章对于动员和鼓舞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法西斯侵略者无疑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孤立和打击法西斯侵略者、改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双方力量对比、增强世界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及有助于战后联合国的建立等角度进行分析。【点睛】17.材料吕祖谦(1137年-1181年),南宋理学家、文学家,累迁直秘阁学士;参与重修《宋徽宗实录》,编撰刊行《皇朝文鉴)、吕祖谦将儒分为真儒和愚儒,”徒诵训诂”“不知内省”者是愚儒,而真儒唯“实学”是求。“实学”者,乃济世之学。读史不应仅限于随事立论,更重要的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道理。他认为观古史而不知鉴戒犹如心有所蔽,照此下去,则祸不远矣。在“六经皆史”的基础上又有拓展认为一切实事皆是历史,皆可作为考察的依据,过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可以作为史料来解读,这就更加开阔了史学的观察视角。他说:“史,心史也,记,心记也。未有一物居心外者也。”黄宗羲高度赞扬了吕祖谦的史学成就,近代很多学者也都认同吕祖谦对渐东史学的功绩。——摘编自王飞《吕祖谦的史学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吕祖谦史学观点的内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吕祖谦的史学观点。【答案】(1)内容:①强调经世致用;②知史明理;③历史具有鉴诫意义;④主张一切实事皆是历史;⑤主张从心学角度解读历史。(2)评价:①丰富了史学理论,为后世史学发展莫定基础:②促进理学发展;③对明清进步思
想产生重要影响;④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同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吕祖谦将儒分为真儒和愚儒,徒诵训诂、不知内省者是愚儒,而真儒唯实学是求”可得出,强调经世致用;根据材料“读史不应仅限于随事立论,更重要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道理”可得,知史明理;根据材料“他认为观古史而不知鉴戒犹如心有所蔽,照此下去,则祸不远矣”可得出,历史具有鉴诫意义;根据材料“在六经皆史的基础上又有拓展认为一切实事皆是历史,皆可作为考察的依据”可得出,主张一切实事皆是历;根据材料“史,心史也,记,心记也。未有一物居心外者也”可得出,主张从心学角度解读历史。【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吕祖谦的史学观点丰富了史学理论,为后世史学发展莫定基础;在理学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促进理学发展;对明清进步思想产生重要影响;从根本上说,其观点维护当时的统治秩序,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根据材料“史,心史也,记,心记也。未有一物居心外者也”可得,同时也有其不足的一面,同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点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