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试题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冰岛位于大西洋北部,一向以“冰火两重天”著称。2021年2月24日,冰岛首都附近发生了强烈地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冰岛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B.位于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C.南部地区峡湾地貌广布D.火山喷发可能会引发洪灾2.关于此次地震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岛各地地震烈度相同B.楼房矮且间距大利于抗震C.冰岛附近高压势力强盛D.可利用RS技术监测地震【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读图冰岛200米以下的平原面积极为狭窄,A错误;根据所学,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地带,属于生长边界,B错误;读图可知,北部曲折狭长,应该是峡湾地貌,而南部岸线相对平直,没有峡湾地貌,C错误;冰岛有冰火两重天称号,火山多且靠近冰原,当火山喷发后产生的炽热岩浆可能导致冰川融化形成洪水,D正确。故选D。【2题详解】根据所学,一次地震中,各地烈度是不同的,与震中距、建筑物的质量等有关,A错误;楼房 低矮且间距大利于抗震,斗栱是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抗震的重要构件,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B正确;2月为北半球冬季,海洋降温较陆地慢,此时在冰岛附近存在一个冰岛低压,C错误;监测地震可使用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而不是用遥感(RS),D错误。故选B。【点睛】高精度GPS技术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用来监测火山地震、构造地震、全球板块运动,尤其是板块边界地区的重要手段。全球有200个GPS基准站,计划在板块边界和全球已知构造活动区约25个区域加密GPS监测网,实现全球地壳运动的自动监测。此外,连同各国的区域网,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全球板块间的相对运动;监测板块边缘及内部的构造变形;确定不同尺度构造块体运动方式规模和运动速率。·确定区域位移场、速率场和应变场。读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3.该山脉()A.位于南半球中纬度B.北坡自然带数目多C.北坡为向阳坡D.南坡为迎风坡4.该山脉山麓的植被特征是()A.叶质硬B.叶片大C.板状根D.根系浅【答案】3.D4.A【解析】【3题详解】据图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特点可知,南坡降水量大于北坡,说明南坡为迎风坡,D正确;南坡的 气温高于北坡,说明南坡为向阳坡,C错误;南坡的气温比北坡高,说明热量条件好,此外,南坡比北坡降水多,则南坡的水热条件优于北坡,两坡的相对高度相等,故南坡的自然带数量更多,B错误;该地的7月温度高于1月,说明处于北半球,A错误。故选D。【4题详解】该地的7月温度高于1月,说明处于北半球;根据1月份山麓最低温度高于零度可知,该山地位于亚热带;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出现在冬季,最高温出现在夏季,说明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其典型的特征是叶片硬、有蜡质层,则A正确;叶片大为阔叶林的特征,板状根、根系浅为雨林的特征,BCD错误。故选A。【点睛】北半球7月气温高,南半球1月气温高;地中海气候属于冬雨型气候,雨热不同期。宁波黄古林“蔺草—水稻轮作系统”历史悠久,简言之就是“一季蔺草,一季晚稻”,循环往复。蔺草草茎粗细均匀,细长圆滑,抗拉性强,收割时可达1.5米,是制草席的原料。下图为农户在蔺草生长旺季时进行“敲网”,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属于“蔺草—水稻轮作系统”的生态效益的有()①提高水稻产量②均衡土壤养分③减少地表侵蚀④降低生产风险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6.农户在蔺草田里钉桩撑网的主要目的为()A.防止害虫入侵B.防止蔺草倒伏C.方便后期收割D.减少水分蒸发【答案】5.C6.B【解析】【5题详解】“蔺草—水稻轮作系统”生态效益有两种植物消耗养分不一样,均衡土壤养分、植被种类多样,减少地表侵蚀、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故②③正确,提高水稻产量、降低生产风险属于经济效益,故排除,故选C。 【6题详解】蔺草草茎粗细均匀,细长圆滑,抗拉性强,收割时可达1.5米,农户在蔺草田里钉桩撑网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蔺草倒伏,故B正确,钉桩撑网不能防止害虫入侵,不能方便后期收割,网格不会减少水分蒸发,故排除,故选B。【点睛】“蔺草—水稻轮作系统”是一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有节省土壤、提高生产能力、合理利用光、肥、水气资源、均衡土壤养分、减少地表侵蚀等。某年11月,华北一气象站(图1)测得锋面过境前后近地面气压升高,气温先短暂升高后下降。图2为该锋面附近温度垂直分布图,气温由T5向T0降低。完成下面小题。7.推测锋面过境时,温度升高的原因是()A.暖锋影响,气团加热B.冷暖气团相遇,风力强劲C.气流上升,水汽凝结D.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增温8.下列关于图2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大气垂直方向相对稳定B.②处水平气压差异最大C.③处多呈下沉气流D.④处位于冷锋锋后【答案】7.D8.A【解析】【7题详解】由图可知,气象站西侧为山地,锋面过境前后近地面气压升高,气温先短暂升高后下降证明为冷锋过境,故排除A、B;气流上升,水汽凝结,不会导致明显的增温,故排除C;气象站的偏北偏西方向为山地,锋面过境时,受地形影响,使得气象站及其附近气流下沉增温,D正确。故选D。【8题详解】等温线越密集,温差越大,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差异越大,② 处等温线较稀疏,水平气压差异较少,故B错误;③处位于暖气团一侧,暖气团被迫抬升,故C错误;④处位于暖气团一侧,属于冷锋锋前,故D错误;①处出现逆温,下冷上热,大气垂直方向相对稳定,故A正确。故选A。【点睛】冷锋过境前天气晴朗、温度高、气压低;过境时雨雪、大风、降温;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读某半岛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关于甲处海水流动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表层西北流行东南B.表层东南流向西北C.底层东南流向西北D.底层没有稳定流向107月,图示洋流()A.加剧了海—气相互作用B.使附近等温线向南凸出C.增加了海域海水的盐度D.增加了海雾的发生频率【答案】9.B10.D【解析】【9题详解】甲处是曼德海峡,其西北面是红海,东南是亚丁湾,由于红海是世界盐度最大的海域,因此海水密度大,水面低于亚丁湾,导致表层海水由亚丁湾流入红海,底层相反,B正确,排除ACD。故选B。【10题详解】7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索马里半岛沿海因此造成冷水上泛,形成索马里寒流,减弱了海水蒸发,减弱了海气相互作用,A错误;由于索马里寒流向北流动,因此使附近等温线向北凸出,B错误;寒流经过的海区,海水盐度降低,C错误;夏季,当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经过水温较低的寒流洋面时,遇冷凝结容易形成海雾,D正确。故选D。 【点睛】索马里洋流是一个具有季节性的洋流,冬季时也是一个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暖流。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为降温减湿,加剧索马里夏季的干旱。2021年12月16日,位于温州浙南产业集聚区瓯飞围区内的滩涂上,亚洲最大滩涂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在温州并网发电,项目将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相结合,“上可发电、下可养鱼”,并网后年平均发电量达到6.5亿千瓦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渔光互补”工程可以()①提高土地利用率②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就业③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④改善大气环境质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2.“渔光互补”主要改善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臭氧层空洞C.全球气候变暖D.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11.B12.C【解析】11题详解】渔光互补是将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相结合,上可发电,下可养鱼,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也能带动与光伏发电相关的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同时利用太阳能发电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因此①②④正确,B正确。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能源储藏状况决定的,渔光互补提供了清洁能源,但不能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能源储藏状况,不会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③错误,排除ACD。故选B。【12题详解】由于渔光互补工程增加了利用清洁的太阳能发电,这样就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全球变暖,C正确;不能改善水土流失、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ABD。故选C。 【点睛】随着光伏在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光伏产业的的了解也在日益加深,在水库、小型湖泊等水域环境上建设光伏电站,我们就称之为“水上光伏”。光伏面板下方的水域可用于鱼类和虾类繁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水产养殖提供良好的屏蔽效果,从而形成一种基于发电和养殖的新型发电模式。“渔光互补”是近年来光伏电站建设的一种流行形式,它在确保光伏发电的同时,实现了水耕农业的功能,为我国发展新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我国某新能源汽车企业国际化路径与众不同,其生产的纯电动大巴优先选择欧洲国家出口,后在匈牙利、法国投资建厂。完成下面小题。13.影响该企业在法国建厂的主要因素为()A.市场B.政策C.环境D.劳动力14.与浙江相比,该企业为挪威设计车型新增加的功能最有可能是()A.电机防潮功能B.高温防爆胎功能C.汽车爬坡功能D.座椅加热功能【答案】13.A14.D【解析】【13题详解】我国该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法国建厂的主要原因是离欧洲市场近,A正确;政策、环境不是影响其建厂的主要原因,BC错误;法国为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不利于建厂开工,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与浙江相比,挪威纬度高,气候寒冷,因此增加座椅加热功能是能够满足驾驶者和乘车人的需求,D正确;相比来看,浙江纬度低,多高温天气,降雨也多,更应增加电机防潮功能和高温防爆胎功能,AB错误;两地都多山地地形,都应考虑汽车爬坡功能,不是新增功能,C错误。故选D。【点睛】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的理论,指资源型产业的繁荣会抑制其他产业的发展。山西省被称为中国的“鲁尔区”,深受“煤炭诅咒”的困扰。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支柱 工业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对比鲁尔区,山西省发展支柱工业的主要限制性条件为()A.劳动力不足B.市场狭小C.水资源短缺D.交通不便16.下列属于山西省摆脱“资源诅咒”的措施是()A.治理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质量B.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全面取代火电C.改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内河航运D.加大煤炭开采力度,发展煤炭深加工【答案】15.C16.A【解析】【15题详解】德国鲁尔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且有多条河流经过,故水资源丰富;而我国山西省,降水较少,而山西省支柱工业煤炭产业需水量大,所以水资源短缺是山西省发展支柱工业的主要限制性条件,C正确;对比鲁尔区,山西省劳动力资源充足,A错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市场需求量大,B错误;山西省有多条铁路经过,交通便利,D错;故选C。【16题详解】“资源诅咒”是指资源型产业的繁荣会抑制其他产业的发展。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利于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A正确;从风能的资源量上看,山西省风能资源并不丰富,从开发利用难度、生产的稳定性上看,风能季节性强,生产波动性较大,所以山西省利用风能发电难以全面取代火电,B错误;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河流流量小,含沙量大,航运能力差,改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内河航运不可取,C错误;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过度依赖煤炭资源,可能加重资源诅咒,D错误;故选A。 【点睛】山西省利用风能发电难以取代火力发电的原因:从风能的资源量上看,山西省风能资源并不丰富;从开发利用难度、生产的稳定性上看,风能季节性强,生产波动性较大;从开发成本上看,风能占地面积大,技术要求高,发电成本较高。陕西省水资源分布空间差异明显,地处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仅为陕南汉江流域的约四分之一。正在建设中的引汉济渭工程通过长约98公里的自流输水隧洞将汉江流域的水调至渭河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导致陕南地区与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出现较大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为()A.植被类型B.大气环流C.流域面积D.地形地势18.将汉江流域的水调至渭河流域采用自流输水隧洞有利于()①改善汉江水质②节约投资成本③克服地形屏障④降低运营成本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7.B18.C【解析】【17题详解】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仅为陕南汉江流域的四分之一,表明水资源总量南多北少,南北差异大。根据图中的纬度信息可知,陕南纬度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大,年降水较丰富,水资源总量大,而关中位于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较陕南小,年降水较少,水资源总量较少。造成两地水资源总量出现较大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大气环流,B对;植被类型、流域面积不会造成水资源南北差异,AC错误;虽然陕南以秦巴山地为主,关中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形地势存在差异,但两地的水资源都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因此,陕南地区与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出现较大差异与地形地势无关,D错误;故选B。【18题详解】 自流输水隧洞从底部横穿秦岭,克服地形屏障,同时自流供水使输水的运营成本降低,③④正确,C正确;自流输水隧洞不会改善汉江水质,①错误,AD错误;建设输水隧洞需要开挖山体,会增加投资成本,②错误,B错误;故选C。【点睛】陕西跨三个温度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降雨量自南向北减少。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绘制的该校某日杆影变化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标杆影子范围,OC平分∠AOB,当北京时间为11:40,杆影与OC重合。完成下面小题。19.该中学的气候类型为()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20.当日影夹角∠AOB持续变大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杆影在图示地面呈顺时针转动B.杆影OB朝向由东南转为西南C.正午杆影朝向由正北变为正南D.正午杆影长度将先变短后变长【答案】19.C20.A【解析】【19题详解】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且东加西减。北京时间采用的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由资料可知,图中阴影部分为标杆影子范围,OC平分∠A0B,即0C是当地时间12时的杆影。由资料可知,当北京时间为11:40,杆影与0C重合,即北京时间为11:40,当地地方时是12:00。该地比120°E时间早20分钟,经度靠东5°,即该地经度是125°E。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我国其它地区在该经度是海洋。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正午时日影朝北,当日影夹角∠AOB持续变大时,昼长变长,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由于太阳在天空的移动方向是从偏东方向经正南再到偏西方向,则杆影的移动方向是由偏西方向经正北再到偏东方向。经分析可知,C 为正北方向,则A为偏东方向,B为偏西方向,则杆影在图示地面的移动方向是从B到C再到A,即呈顺时针转动,A正确;经分析可知,OB为日出时的杆影,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日出方向由东南经正东再到东北,杆影OB朝向由西北到正西再转为西南,B错误;正午杆影朝向还是正北,C错误;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正午杆影长度将变短,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二、选择题II(本大侧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伏尔加河流域内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其注入里海,同时在河口处形成面积较大的三角洲。近几百年来里海湖面变化明显,18世纪时,阿斯特拉罕还位于里海岸边。完成下面小题。21.造成伏尔加河三角洲前端沙漠化土地面积明显多于后端的主要原因是()A.三角洲上游用水量大B.三角洲前端用水量大C.三角洲前端风力较小,泥沙沉积D.三角洲前端流水侵蚀,水土流失22.若在伏尔加河上游修建大型水库,河口附近较之前的变化为()A.三角洲萎缩加剧B.水位季节变化增大C.土地盐碱化加剧D.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21.A22.C【解析】【21题详解】 河口三角洲是由河流携带泥沙在入海口处,由于流速减慢和海水顶托,导致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洲上游用水量大,进入三角洲前端的水量少,水源不足,容易出现沙漠,A正确、B错误;三角洲前端位于湖岸边,湖陆风明显,且风力较大,容易沙漠化,C错误;三角洲地区以流水沉积为主,D错误。故选A。【22题详解】由于伏尔加河等北部河流是里海主要的补给水源,加上地处内陆,蒸发强烈,里海的水位可能会下降。因此当伏尔加河入湖水量和泥沙减少时,里海海水对岸边的侵蚀作用并没有增强,伏尔加河河口三角洲面积不会迅速萎缩,A错误;若在伏尔加河上游修建大型水库,能起到调蓄河流流量的作用,因此水位季节变化会变小,B错误;当伏尔加河上游修建了大型水库,导致下泄水量减少,河口地区土地裸露,加上蒸发强烈,可能导致土地盐碱化加剧扩大,C正确;由于水库的拦水拦沙作用,河口地区的由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减少,可能使渔业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D错误。故选C。【点睛】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的西南部,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丘陵,注入里海,全长3690千米,流域面积约138万平方千米,年均输沙量约2700万吨;干流总落差256米,建有多个梯级电站;中下游地区平原广阔,河道弯曲,多沙洲和浅滩。据统计,伏尔加河春季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左右,水源主要来自中上游地区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该地区有白鲟和白鲑等洄游性鱼类,在伏尔加河产卵,在里海育肥。据统计1996年以来,里海湖面每年以近7厘米的速度下降。23.读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气候冷湿,天然牧场广阔B.乙地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是光照C.丙地为冬小麦产区,商品率高D.丁地产棉,其生长后期阳光充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地位于美国五大湖区域,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冷湿,不适合谷物的生长,而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加上城市众多,市场广阔,形成乳畜业,A错误;乙地位于美国西部沿海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干燥,光照充足,制约该地农业生产的因素是水源不足,B错误;丙地位于美国中部大平原区,但由于纬度较高,因此为春小麦产区,商品率高,C错误;丁地位于美国南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为棉花带,其生长后期为秋季,降水少,阳光充足,D正确。故选D。某地理研学小组利用某地区地质地形平面图(下图),对当地进行野外考察,完成下面小题。24.该地理小组成员沿图中A-B一线做地形和地质剖面图,绘制最准确的是()A.B. C.D.25.依据图示与考察,下列研学小组的推测可信的是()A.图示区内最大高差为202米B.图示区内可能发育三条溪流C.图示区地貌主要受外力作用D.图示区岩层受连续沉积而成【答案】24.B25.C【解析】【24题详解】首先读等高线分布特点,从A至B地形剖面应该是地势先降低后升高,因此排除AC;再根据地质分界线,解读地质剖面可知,从A至B地层变化是K-T1-P2-T1-T2-T1-P2-P1,地层由新变老后再变新,再变老,根据所学背斜构造呈现的是中间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老,且岩层形态表现为是岩层向上拱起,因此B正确,排除D。故选B。【25题详解】图中最高点海拔在150-200米之间,最低点在0-50米之间,因此相对高差在100-200之间,A错误;根据等高线分布形态,图中存在两个山谷,可能发育两条溪流,B错误;根据图中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起伏不大,再加上褶皱形成后,背斜山演变成了背斜谷,说明当地地貌主要受外力作用,C正确;如果图示区岩层受连续沉积形成的话,岩层形态应该表现为水平分布,而不是出现褶皱构造,D错误。故选C。【点睛】背斜是褶皱构造的向上拱起的部分。核心部位为老岩层,自核心部位向两侧(翼部)依次出露为新岩层。背斜在地貌上的表现不一定是高地,如果背斜是构造上的突起,其地形表现为山脊突起的背斜山;当褶皱形成以后,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背斜轴部所在就变为地形上的背斜谷。辨别背斜应根据岩层的新老顺序和对称或重复出露等征来确定。向斜是褶皱构造向下弯曲拗陷的部分。核心部位为较新岩层,自核心部位向两翼依次出露为老岩层。 向斜构造在地形上多表现为谷地,也可能成为高地。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农牧交错带是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两侧自然环境差异大,元代李志常曾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材料二:农牧交错带内农牧业生产波动变化大,在历史上农牧区界线经历了多次变迁,图1为部分农牧区界线历史变迁及附近区域略图。材料三:商都县位于农牧交错带,其结合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图2),利用农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龙头企业+基地(生产车间)+农户”的订单合同模式,实现了区域脱贫。(1)商都县位于我国____(三大自然区),李志常登高之地南侧自然带为____,影响南北自 然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2)指出从汉代到现代我国农牧区界线的空间变化,说明造成该变化的人为原因。(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订单合同模式对商都县发展的有利影响。【答案】(1)①.西北干旱区(或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②.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水分(2)农牧区界线向西、向北(西北)推移;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过快,用地压力增大,耕地向西北牧区扩展。(3)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丰富饲料,畜牧业为土地提供肥料,提高土地生产力(或改善土壤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解析】【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阅读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都县位于4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西,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李志常等高之地南侧位于太行山区域内,属于我国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造成南北自然景观出现树和草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的不一样,因此是水分不一导致的。【小问2详解】观察图1中信息可知,从汉代到现代,我国农牧区界线逐渐向西北方向推移,主要是由于我国农业的发展,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扩大种植面积;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从而导致耕地面积逐渐向农牧区方向扩展。【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订单合同模式,可以优化该县的产业结构,增加区域的产业种类,从而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为该县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种植业可以为畜牧业提供大量的饲料,减少畜牧业的成本;畜牧业的生产过程可以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生产力;进而改善土壤,保护了生态环境。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某区域地形图,该区黑土分布,素有“粮仓”之称,是“一带一路”上我国最大的葵花籽油进口区,也是中国重要的海外农业合作基地。材料二:图2为图1中A城的气候统计图。(1)该地区冬季____,土壤冻结时间长,____不易被分解,黑土肥力高。(2)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图示第聂伯河段春汛显著的主要原因。(3)中国与A城开展农业合作,可向其输出____、____等商品或服务。从气候角度,分析图示区葵花籽油较英国产量高,品质好的原因。____【答案】(1)①.寒冷②.腐殖质(或有机质)(2)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融雪(季节性积雪融水)量大,形成春汛。(3)①.农业技术装备②.农业生产技术③.纬度偏低,热量较充足,原料种植面积大;靠近内陆,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葵花籽含油量高;冬季温度低,病虫害少,农业污染少,原料品质高。【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区域地形图和A城的气候统计图为试题背景,涉及了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河流补给类型、农业区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1,根据经纬位置信息可知,该地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寒冷期长,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活动缓慢,有机质不易被分解,黑土肥力高。【小问2详解】读图1和图2,根据经纬位置信息可知,该地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寒冷期长,降水较多,积雪量大,且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化,融水量大,补给河流,形成春汛。【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商品谷物农业发达,机械化生产和农业技术先进,因此中国与A城开展农业合作,可向其输出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结合所学可知,与英国相比,A城纬度偏低,热量较充足,葵花种植面积大,葵花籽产量大。A城靠近内陆,气候大陆性较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葵花籽含油量高,品质更好。A城冬季寒冷,气温低,热量条件差,病虫害少,农药用量少,农业污染少,葵花籽品质高。28.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洋山港是我国首个在海岛上建设的特大型智能化集装箱港口,其附近海域潮流强劲,通过东海大桥与上海连接,该港口建成标志着上海港从河港扩展到海港。材料二: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上海第二产业不断向郊区扩散,重点打造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产业集群、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2015年11月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飞机在上海浦东高科技园区总装下线,未来浦东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民用航空产业基地。材料三:图1为上海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洋山深水港区示意图。 (1)指出洋山港集装箱实现精准叠放的国产地理信息技术:____,并从港口水域条件的角度,分析上海港从河港扩展到海港的原因。____(2)推断临港新片区的发展将对上海市人口迁移产生哪些影响。(3)简述浦东航空产业区发展的区位优势。【答案】(1)①.BDS(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②.河港泥沙淤积严重,水深不足,水域较窄,岸线长度相对需求紧张;洋山港不易淤积,水深,水域开阔,满足日益增长(或大型船舶)的通航与停泊需要。(2)迁入市中心人口减少(或减缓),迁入郊区的人口增多或人口迁移由市中心向郊区转移;迁入人口的素质提高。(3)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资金雄厚;科技发达,人才众多;产业基础雄厚,集聚效益高;海陆空交通便捷,便于货运;经济辐射广,市场广阔;环境优美;国家政策支持。【解析】【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地理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和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产业的区位优势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精准叠放集装箱,需要做到精准定位,应该使用定位系统,而我国国产的定位系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作为河流入海口,泥沙淤积较为严重,导致区域内的水域较浅,且受河道影响,水域较为窄,岸线长度相对运输需求来讲,较为紧张,不利于发展;而扩展到海港,水域较深,不易被泥沙淤积,水域面积更加宽阔,海岸线较长,能满足大型船舶的通行和停泊。【小问2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临港新片区的发展,重点打造的是核心技术产业集群,属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会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而迁入市中心的人口将有所减少;由于属 于核心技术,未来浦东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民用航空产业基地,需要大量的人才,因此迁入人口素质较高。【小问3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浦东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利用发展航空产业区;且区域内属于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资金充裕,一定范围内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基地,人才众多,科技力量非常雄厚;材料显示其拥有产业基础且雄厚,因此产业集聚效应高;区域内的交通非常发达,拥有海陆空等交通方式,运输便利,效率较高;具有一定的经济辐射作用,市场广阔;规划合理,环境非常优美;拥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9.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天然气经压缩、冷却至其凝点温度后变成液化天然气(LNG),其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的1/625,质量约为同体积水的45%。LNG采用专用船或油罐车运输,使用时再重新气化。材料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天然气供应已呈现“西气东输、北气南下、就近供应、海气登陆”的整体格局。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广州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煤改气”工程不断深入。材料三:图1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及广州LNG站分布示意图。图2为“十三五”时期广州市部分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1)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在霍尔果斯至乌鲁木齐段施工所面临的自然挑战。(2)从运输角度,说明将天然气液化成LNG的出发点。(3)从供需角度,分析广州已有西气东输仍大力建设LNG接收站的原因。 【答案】(1)(途径沙漠、戈壁、山地等地区,)地质地貌复杂;气候干旱,水源不足;冬季严寒多雪,夏季炎热干燥,日照强烈;风沙大;昼夜温差大;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需要避让自然保护区等。(2)增加运量;节省运输材料和空间;运输更灵活。(3)广州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天然气缺口大;受环保政策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或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天然气替代煤炭,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增大;保证能源的多元供应(或能源安全或化化能源供应结构),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天然气消费为载体,考查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液化运输问题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要经过北疆地区,途径沙漠、戈壁、山地等不同地形地貌地区,地质地貌情况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由于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水源不足,影响施工人员生产生活;冬季严寒多雪,夏季炎热干燥,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风沙大,这些恶劣的气候条件都影响施工期的长短;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还需要避让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方面工作也较多,协调处理难度大等。【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天然气变成液化天然气(LNG)后,其体积、质量都减小,因此在使用油罐车等运输过程中能够增加运量;同时能够节省运输工具和占用空间;使用油罐车等进行陆上公路运输更机动灵活。【小问3详解】从能源供应和需求看,广州市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特别是天然气缺口大;受环保政策驱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广州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煤改气”工程不断深入,对天然气的需求量骤然增大;读图可知,广州能源消费结构在不断调整优化,电力净调入一直占据高位,为保证能源的多元稳定供应,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因此需要大量建设LNG接收站。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4-30 10:00:07 页数:21
价格:¥2 大小:3.68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