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四川省阆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阆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2
2
/22
剩余2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四川省阆中中学2023年春高2020级四月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处。2.选择题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或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处。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物感说”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自然万物对于文论家们的启发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影响则更为深远,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成熟与定型都在这一时期完成。“物”不仅可以指客观事物,还可以指人们想象中事物的形象。由于“物”所独具的表现性,其可以传递出人们内心不同的情感色彩,人们在感物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并将情感表达出来,使物之形与人之情相融合。中国最早系统论述音乐美学的著作《礼记•乐记》首次明确提出了“物感说”这一概念。《礼记•乐记》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指出音乐创作中人与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西晋的陆机在所著的《文赋》中首次将“物感”说应用至文学理论中。《文赋》中的“物感”思想将自然景物纳入物感的范畴之中,开始强调自然景物对人的感发作用。“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树叶落于秋天,心生悲感,柔条发于春天,又心生欢喜。陆机认为四时之景的变化引发了人们对光阴的感叹,同时也将人们引入了审美体验的领域,引发了人们的审美创造冲动。陆机也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认为创作者之“意”要随物而动。在前代,“感于物”中的“物”不仅指自然界的物象,也指具有某种伦理道德意义上的事,与之不同的是,陆机《文赋》中的“物”已完全指自然景物了。这是儒家经学思想的地位在人们心中被动摇之后,呈现出的一种“物”的独立的观念。南朝的钟嵘把生活中的各种悲欢离合、荣辱忧乐也纳入感人之“物”的范畴中。他在《〈诗品〉序》中所说的“物”不仅包括自然风物,而且包含社会情事(“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在形形色色的人生境遇中,他更加强调那些能触发人之悲情的社会生 活,突出了社会生活在“物感”中的特殊地位。关于“物感”之情,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理念。这里的“情”既指物感之情,也指个人的喜怒哀乐之情。陆机认为文学创作者内心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才能充实文学作品的内容,在真实情感基础之上的情与文之间才会相统一。陆机认识到情感就是文学创作的动机,同时要求作家注重个人的情志涵养,因为作品风格的高下由作家精神境界的高下决定。与陆机的《文赋》不同,钟嵘在《诗品》中更加强调“怨”情对人的感发作用,同时也注重诗对于”怨”情的抒发。与孔子的“诗可以怨”所宣扬的“怨刺上政”意义不同,钟嵘《诗品》中所强调的“怨”是一种哀怨之情的表达以及怨愤之情的书写。由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在文学创作时常流露出一种感慨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悲凉之情。钟嵘物感思想中的以人为本、推崇怨情也与此密不可分。(摘编自高雅琪《“物感”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陆机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因此“物”能区别于前代而作为一种独立的观念存在,这是对儒家思想观念下的“物”的内涵的突破。B.“物感说”是指人感于物而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物对人心的触发,“物感说”既属于美学范畴,又是文学理论。C.钟嵘对“物”的内涵的认识更加丰富,他认为个人的现实境遇,如悲欢离合等也属于“物”的范畴,因此在价值层面上要高于陆机的学说。D.陆机提出“诗缘情”观点,认为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内在推动力,创作者注重个人的情志涵养,内心充满真挚的感情,就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先总述“物感说”的重要性,接着从“物感”之“物”和“物感”之“情”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论证思路清晰。B.文章第三段中引用陆机《文赋》中的话,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阐述,强调了景物对人的感发作用,使论证更加充分。C.文章在论述陆机和钟嵘有关“物感说”的观点时,重点阐述了两人对“物”的不同理解,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D.文章结尾在阐述钟嵘的“怨”情时,与孔子的“怨”进行了比较,说明前者是哀怨之情的表达以及怨愤之情的书写。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典感物美学得到了充分发展,陆机的《文赋》与钟嵘的《诗品》标志着中国古典感物美学走向成熟与定型。B.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著作《文心雕龙》中写道“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 心亦摇焉”,这可以作为“物感”的典型例证。C.《礼记•乐记》作为中国最早系统论述音乐美学的著作,指出“乐”产生于创作主体的心灵有感于“物”,是“物感”说最早的概念表述。D.钟嵘强调能触发人感情的社会生活在“物感”中的重要性,注重诗对于“怨”情的抒发,这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有着密切关系。【答案】1.B2.C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因此‘物’能区别于前代而作为一种独立的观念存在”强加因果,由原文的“陆机也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认为创作者之‘意’要随物而动……陆机《文赋》中的‘物’已完全指自然景物了。这是儒家经学思想的地位在人们心中被动摇之后,呈现出的一种‘物’的独立的观念”可知,“陆机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与“‘物’能区别于前代而作为一种独立的观念存在”并无因果关系。C.“因此在价值层面上要高于陆机的学说”于文无据,原文第3、4段只是阐述了陆机与钟嵘对“物”的不同认识,并没有对两者学说的价值高低进行对比。D.“创作者注重个人的情志涵养,内心充满真挚的感情,就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说法绝对,由原文“陆机认为文学创作者内心充满了真挚的情……情与文之间才会相统一”可知,不能由此推出“创作者注重个人的……就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错误。阅读原文第3、4段可知,陆机认为“物”完全指自然景物,钟嵘则认为“物”不仅包括自然风物,还包括社会情事,钟嵘对“物”的理解在陆机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补充,在逻辑上是递进的关系。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陆机的《文赋》与钟嵘的《诗品》标志着中国古典感物美学走向成熟与定型”无中生有,由原文“自然万物对于文论家们的启发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影响则更为深远,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成熟与定型都在这一时期完成”可知,原文只是说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成熟与定型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但并未说其标志是什么。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农业部门因其兼具碳汇和碳源的双重属性在实现碳中和①的目标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农业利用农田等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进行生物固碳,每年吸收全球约30%的人为碳源排放。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活动引致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约占全球年均排放总量的25%。如中国土地利用及变化在2014年贡献了约11.51亿t的碳汇,相当于抵消了当年约9%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而当年中国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则占全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中国农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仍占全国甲烷和氧化亚氮总量的40%和60%。这与中国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如农业化学品投入过量、农地利用方式转变频繁、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等紧密相关。【注】①碳中和:国家、企业、活动等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摘编自林斌《中国农业碳减排政策、研究现状及展望》)》材料二:农业是温室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的主要排放源。甲烷的农业排放源主要包括:一是稻田长期处于淹水条件下,产甲烷细菌分解土壤中活性有机物质,产生甲烷,进而排放到大气中。稻田淹水时间越长、投入的新鲜有机物料越多,甲烷排放则越多。二是动物(主要是反刍动物)采食饲料后在消化道中经特殊微生物发酵会产生甲烷,然后通过打隔和肠道排放到大气中。三是畜禽粪便在贮存和处理过程中也会产生甲烷。农田土壤是最大的氧化亚氮释放源。农田土壤氧化亚氮是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过程的中间产物。化学氮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可提高硝化和反硝化率,进而增加氧化亚氮的排放量。同时,土壤氧化亚氮排放还与灌溉引起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淹水稻田在中期落干会大大刺激氧化亚氮的排放。与土壤类似,粪便贮存和管理过程中其所含的氮也会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产生氧化亚氮。除上述直接排放,农业生产还有一些“隐藏”的排放。农作物种植过程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等,这些农业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排放温室气体。在畜禽养殖过程中,饲料的生产、养殖场日常水电消耗等也会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摘编自程琨《农业与碳中和》)》材料三: 常见的生物质废弃物主要是生物体死亡、收获、加工利用后残余的生物质。生物质废弃物可能存在各种有害物质,所以农业生物质废弃物处理应基于农业固碳减排和环境健康风险的双重考量。生物质废弃物热解炭化工艺技术符合有机质转变以及去除有害物质环境风险的要求。它的基本原理是在限氧或无氧条件下,生物质在250~750℃发生热化学反应,生物质中碳化合物发生热解反应,通过固液气分离而产生生物质炭、木醋液和可燃气。生物质热解炭化工艺的核心是实现生物质中有机碳和养分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其中,产生的可燃气可作为能源用于生物质原料的烘干和热解炭化系统热源,剩余能量可代替化石燃料用于外部能源供给。经过冷凝获得的液体产物即木醋液是一种兼具药和肥特性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根施和叶面喷施稀释后的木醋液,可促生、抑病和增产。生物质热解炭化的主要产物是生物质炭,一种富含稳定有机质并包含矿质养分的固体炭质。它能产生有益效果,源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结构,在高温无氧条件下作物秸秆等生物质废弃物中有机质发生崩解和炭化,但大部分物理结构被保留,形成了疏松多孔性的特征。炭质稳定、多孔疏松特性、环境友好是生物质炭的主要特征。(摘编自卞荣军《生物质废弃物处理与农业碳中和》)4.下列有关“生物质废弃物热解炭化原理与产物应用途径”的图解中,最符合材料三的一项是()A.B.C. 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农业既利用农田等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吸收部分人为碳源排放,又在其生产活动中排放温室气体,故农业部门兼具碳汇和碳源的双重属性。B.2014年中国土地利用及变化贡献的碳汇能够抵消当年中国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可见我国已达成了碳中和的目标。C.农业化学品投入过量、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等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是造成农业生产中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D.农田土壤释放的氧化亚氮要多于动物蓄养过程中产生的氧化亚氮,但动物蓄养过程中产生的甲烷则多于稻田淹水环境中产生的甲烷。6.“碳足迹”是指某个产品或活动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请结合材料,以水稻为例,简要说明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碳足迹有哪些。【答案】4.B5.A6.(1)直接排放:①稻田在淹水条件下,土壤中活性有机物质被分解而产生的甲烷的排放。②稻田土壤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氧化亚氮的排放。③稻田中化学氮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增加的氧化亚氮的排放。④淹水稻田在中期落干刺激氧化亚氮的排放。(2)间接(“隐藏”)排放: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它基本原理是在限氧或无氧条件下”可知,在热解碳化窑加热过程中不需要充足氧气,排除CD;结合“可燃气可作为能源用于生物质原料的烘干和热解炭化系统热源,剩余能量可代替化石燃料用于外部能源供给。……木醋液,可促生、抑病和增产……生物质炭,一种富含稳定有机质并包含矿质养分的固体炭质。它能产生有益效果,源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结构,在高温无氧条件下作物秸秆等生物质废弃物中有机质发生崩解和炭化” 分析,可燃气的作用是供热供暖、并网发电等;木醋液的作用是叶面调理剂、天然杀菌剂等;生物质炭对应作用是炭基肥料、环境材料等。排除A。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可见我国已达成了碳中和的目标”错误,碳中和是对国家、企业、活动等多方主体的综合考量,农业本身的碳汇和碳排放不能说明整体的情况,选项以偏概全。C.“……是主要原因”错误,原文为“2014年中国农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仍占全国甲烷和氧化亚氮总量的40%和60%。这与中国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如农业化学品投入过量、农地利用方式转变频繁、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等紧密相关”,只是“紧密相关”,没有说是“主要原因”,选项于文无据。D.“动物蓄养过程中产生的甲烷则多于稻田淹水环境中产生的甲烷”错误,文中只提到甲烷的农业排放源,没有比较谁产生的甲烷多,选项于文无据。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直接排放:结合“稻田长期处于淹水条件下,产甲烷细菌分解土壤中活性有机物质,产生甲烷,进而排放到大气中”可概括出,稻田在淹水条件下,土壤中活性有机物质被分解而产生的甲烷的排放;结合“农田土壤氧化亚氮是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过程的中间产物”可概括出,稻田土壤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氧化亚氮的排放;结合“化学氮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可提高硝化和反硝化率,进而增加氧化亚氮的排放量”可概括出,稻田中化学氮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增加的氧化亚氮的排放;结合“淹水稻田在中期落干会大大刺激氧化亚氮的排放”可概括出,淹水稻田在中期落干刺激氧化亚氮的排放。间接(“隐藏”)排放:结合“农作物种植过程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等,这些农业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排放温室气体”可概括出,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信封里的儿子司玉笙 那时候他不识字,班长就一笔一划地教他。时间长了,他就离不开班长了。班长问他是哪里人,他就哭了,说俺也不知道俺是哪里人,就知道家离老黄河不远,爹娘走得早……班长说,我家离老黄河几十里,爹去世得早,我娘辛辛苦苦拉扯我兄妹仨……兄弟,这队伍就是咱的家……1950年秋,部队来到东北整训。入朝作战前的誓师动员大会上,阵阵口号声中,人人热血沸腾,会后纷纷写了请战书或决心书。他比葫芦画瓢地将班长的照抄下来,就是名字不一样。班长一看笑了说,刘兴根、刘敬根,念不好就念成一个人了。他也笑了,说,咱俩就是一个人。趁着一个休息日,班长说,趁出国前咱也去街上照个相,留个念。于是就去了。过了几天,照片取出来了,是黑白的。单身的一人一张,一寸;两个人的合影也是一人一张,两寸。他第一次见这照片不禁叫了起来,咋跟活的一样!班长说,这相片可金贵哩,花去我半个月的津贴,得放好。在他的注视下,班长将自己那三张照片塞进一个早已写好地址的信封里。这信封纸质韧硬,正面有红框,竖写形制。揣着这照片,两个人跨过鸭绿江。随部队急行军到了指定区域,放眼一望,满目冰山雪岭,林木间寒气重重。战斗一打响,阵地上一片火海硝烟,残枝碎石乱蹦。激战中,班长被一颗炮弹炸成重伤,融化的冰雪和冒着热气的鲜血糊满了一身。奄奄一息的班长看看他,说,兄弟,这信封你拿着,里面还有攒给咱娘的钱……班长牺牲后他被临阵任命为班长,一喊刘兴根他就答应,好像有两个人在他身子骨里发力,打起仗来十分英勇。两年后,后方战地医院又多了一名伤员。这伤员头部被弹片击中,昏迷了一个星期方才苏醒。医护人员高兴地相互传语,刘兴根醒来了,英雄醒来了……后来,他被转到国内疗养。能下地活动时,他将那信封找出,小心翼翼地抚平,再添上回信的地址,托人寄出。过了个把月,回信来了,是人代写的:你母亲接到你寄来的信和照片喜出望外,捂住哭了大半天。自你参军走后,这些年来你母亲天天去庄东头的大路口盼你。你两个妹妹已出嫁。四亩庄稼地有互助组帮种帮收,家中一切安好,勿念……读完信,他忽地捶了自己一下,我本来就是娘的儿子呀!往后再写信,他就用班长的口吻。那边回信问,合影照上的另一个是谁?他答,是我最亲密的战友,也是娘的儿子。那边回信说,你母亲现在逢人就说,俺儿回来了,还多了一个,就在俺怀里。说着还掏出照片让人家看……这一提,他心里便拱出一句,我就是我就是,永远是!为尽量使自己像娘的儿子,他每天对着班长的照片进行“整容”。班长的颧骨高,他就反复夹捏自己的腮帮子,好让颧骨突出。时间长了,腮帮子还真凹陷下去了一点。护理人员奇怪,问,刘班长,脸上怎么不舒服?都好着哩。他说,只是想娘了。 复员前,组织上派人征求他的意见,问:“安排你到本地一个大厂工会工作咋样?”他说:“我还是想回庄里给娘端端碗,洗洗脚。”肩着背包,提着网兜,他按着信封上的地址一路打听找到了这个小刘庄。还未进庄,头前身后呼呼啦啦簇拥了一群人,争相替他拿行李。被人引着,一进这农家小院,他愣了:一位衣衫打有补丁的中年妇女端坐在简易的板凳上,双手捏的竟是班长写的那个信封!丢下行李,他紧跑几步,跪伏在这位母亲的双膝前,一声憋了许久的话语,自胸腔喷薄而出:娘啊——是根儿么?眼泪扑簌簌地滴落下来,是热的。是我,是我,娘!粗糙温暖的手在他头上脸上抖抖嗦嗦触摸着。俺的儿,你这脖子上的那颗痣咋没了?娘,扛枪磨去了。抬头一看,娘泪湿的眼皮是合着的,眼窝里分明有什么在拱动。旁边一个妹妹插话道:“娘怕你忧心,信里不让告诉你她的眼几年前就瞎了。”娘,明天我就带你看眼去!背着娘上车下车跑了几个医院诊治,娘的眼还是没有起色。娘说:“甭花那钱了,有恁在跟前,俺啥都看得明白。”此时,县里给他安排好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他坚辞不去,说:“我回来就是照护娘的。”并对两个妹妹说:“有哥在恁放心,恁该忙啥忙啥。”于是就在生产队当了保管员,离家近。给他说媳妇,他就要求一条:必须对我娘一百个孝顺!婚后,两口子轻声问暖,俯身侍奉,娘的脸上就断不了笑容,直至八十六岁寿终。在操办老人家的后事时,有人好像知晓了他的经历,想写一篇稿宣传宣传。面对这些好奇者,他说:“我没啥可写的,与那些埋在雪地里的战友比,我还活在母亲身边……”那日晚间,他在电视新闻上看到部分战友的遗骸被军用飞机运回祖国时,泪珠止不住地滚淌。让家人打开那小盒子,指指那张合影照叮嘱道,放大,放大……放大的合影照拿回来后,他看着看着突然说了一句什么,牙关一紧竟昏迷过去。紧急送进医院抢救无效,于当天夜里去世。灵棚内,高挂的遗像就是那张放大的合影。问清原由,吊唁者无不动容,噙泪再三鞠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十几枚压在箱底的军功章,还有那个老式信封。信封已经毛边了,淡淡的血迹依旧形如雪地梅花……(选自《北方文学》2022年第1期,有删改)文本二:央广网北京11月28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退伍老兵廖良开从3000 公里外的重庆来到吉林,祭拜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战友母亲。当年,为了一个承诺,他默默赡养一对老人21年。时光退回到1997年,当年19岁的战友刘继强因为援救落水群众牺牲后,廖良开想的最多的是自己能否替战友尽孝。有了这个想法后,廖良开开始给去世战友在吉林的父母写信。1998年,吉林妈妈生日当天,廖良开在电话中第一次叫了妈;1999年,廖良开第一次休探亲假没有回重庆老家,而是来到吉林,和吉林父母见面,上门认亲。从此,这对特殊的父子情、母子爱跨越3000公里,真实而又默默地展开。2017年,吉林妈妈因病去世,廖良开悲痛不已,把吉林爸爸接到了自己的家里照顾。吉林爸爸说,因为有了廖良开,他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摘自2018年11月28日央广网)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情节的推进,主人公刘敬根的情感愈加真切,由接受班长的临终嘱托,到为班长母亲养老送终,完成“儿子”角色的转变。B.退伍老兵廖良开信守承诺,替战友默默尽孝21年的事迹感人至深,他用行动诠释孝老爱亲的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小说结尾“淡淡的血迹依旧形如雪地梅花”,以“雪地梅花”象征革命英雄们的抗美杀敌精神长存,意蕴丰富深远。D.小说以第三人称来叙述,以旁观者的身份比较客观地记叙了刘敬根赡养战友娘亲的故事,人物心理描写较细腻生动。8.小说主人公“他”叫刘敬根,这一人物性格特点有哪些?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9.两个文本主要内容类似,相较文本二的新闻消息而言,小说《信封里的儿子》艺术表现力更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C8.①有情有义。主动替班长侍奉母亲,有情有义;找媳妇以孝顺母亲为唯一条件,至诚至孝。②英勇无畏。他冲锋在前,打起仗来十分英勇;头部被弹片击中而昏迷一周,他毫不畏惧。③不计名利。为照顾母亲,他两次主动放弃好工作;把十几枚军功章压在箱底,从不示人。9.①情节安排更精巧。新闻消息平铺直叙;小说以信封为线索,连接刘兴根、刘敬根这两个儿子情深义重的故事,设计巧妙。②人物刻画更立体。新闻消息以报道新闻事实为主,简明扼要;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物形象。③主题表达更丰富。新闻消息重在表现廖良开的重诺重情;小说重在赞美军人重情重义、不计名利的美好品质和高尚情操。④阅读趣味更浓厚。新闻消息客观报道;小说的铺垫、比喻等手法,社会背景的融入,人物对话的描写,使小说引人入胜。【解析】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象征”错误,应是比喻。信封上的“血迹”形如“雪地梅花”,寓意刘敬根对班长的深切缅怀,他们的革命情谊天长地久,鲜活如初。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他”复员后拒绝组织安排,回到班长的老家,主动替班长侍奉母亲,可见他有情有义;“给他说媳妇,他就要求一条:必须对我娘一百个孝顺”,找媳妇以孝顺母亲为唯一条件,可见他至诚至孝。“班长牺牲后他被临阵任命为班长,一喊刘兴根他就答应,好像有两个人在他身子骨里发力,打起仗来十分英勇”,他冲锋在前,打起仗来十分英勇;“头部被弹片击中,昏迷了一个星期方才苏醒”,头部被弹片击中而昏迷一周,他毫不畏惧。可见他英勇无畏。“复员前,组织上派人征求他的意见,问:‘安排你到本地一个大厂工会工作咋样?’他说:‘我还是想回庄里给娘端端碗,洗洗脚。’……县里给他安排好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他坚辞不去,说:‘我回来就是照护娘的。’……于是就在生产队当了保管员,离家近”,为照顾母亲,他两次主动放弃好工作;“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十几枚压在箱底的军功章”,他把十几枚军功章压在箱底,从不示人。可见他不计名利。【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文体特征的能力。从情节看,结合“退伍老兵廖良开从3000公里外的重庆来到吉林,祭拜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战友母亲……当年19岁的战友刘继强因为援救落水群众牺牲后,廖良开想的最多的是自己能否替战友尽孝”等内容可知,新闻消息平铺直叙;从“班长将自己那三张照片塞进一个早已写好地址的信封里。这信封纸质韧硬,正面有红框,竖写形制……兄弟,这信封你拿着,里面还有攒给咱娘的钱……一位衣衫打有补丁的中年妇女端坐在简易的板凳上,双手捏的竟是班长写的那个信封……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十几枚压在箱底的军功章,还有那个老式信封。信封已经毛边了,淡淡的血迹依旧形如雪地梅花”等内容可知,小说以信封为线索,连接刘兴根、刘敬根这两个儿子情深义重的故事,设计巧妙。小说情节安排更精巧。从人物形象看,结合“从此,这对特殊的父子情、母子爱跨越3000公里,真实而又默默地展开。2017 年,吉林妈妈因病去世,廖良开悲痛不已,把吉林爸爸接到了自己的家里照顾”等内容可知,新闻消息以报道新闻事实为主,简明扼要;小说中刘敬根在战场上英勇无敌,复员后替班长侍奉母亲,至诚至孝,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物形象。小说人物刻画更立体。从主题看,结合“当年,为了一个承诺,他默默赡养一对老人21年……吉林妈妈因病去世,廖良开悲痛不已,把吉林爸爸接到了自己的家里照顾”等内容可知,新闻消息重在表现廖良开的重诺重情;小说塑造了刘敬根的形象,写刘敬根放弃优厚待遇,甘愿回到农村奉养班长的母亲,从不张扬自己的军功,重在赞美军人重情重义、不计名利的美好品质和高尚情操。小说主题表达更丰富。从表达效果看,新闻消息客观报道,没有多少感情色彩;小说开头有关于信封故事的铺垫,“淡淡的血迹依旧形如雪地梅花”比喻手法的运用,抗美援朝、志愿军遗骸回祖国等社会背景的融入,“班长一看笑了说,刘兴根、刘敬根,念不好就念成一个人了。他也笑了,说,咱俩就是一个人”等人物对话的描写,使小说引人入胜。小说阅读趣味更浓厚。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注]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乃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说,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桓子曰:“善。”智伯又求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与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谋士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大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 注:狃[niǔ]习惯,拘泥。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B.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C.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D.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水的意思是巡视水势,“行”与《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的“行”字含义不同。B.人事指人情事理,与《孔雀东南飞》“人事不可量”的“人事”含义相同。C.潜出指秘密出城,“潜”与《岳阳楼记》“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的“潜”字含义不同。D.“翼而击之”的“翼”是“从两侧”的意思,与《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先后向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索要土地,三人起初都不想给,韩、魏后来经过身边的人献计才同意给,而赵没有给。B.段规、任章分别劝谏韩康子、魏桓子给智伯土地的理由,均是利用智伯贪财好利的缺点麻痹他,试图寻找机会攻打他。C.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晋阳并引水灌城,导致城内锅灶被泡塌,青蛙四处乱跳,百姓民不聊生,人马互食D.司马光认为智伯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他灭亡的原因在于才胜过德。世俗中往往没有人能分得清德和才,概称其为贤明,因而错用人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2)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答案】10.B11.B12.D13.(1)他骄傲而轻敌,我们警惕忧惧而互相亲善;用精诚团结之兵来对付狂妄轻敌的智伯,智家的命一定不会长久了。(2 )聪明、明察、坚强、勇毅,是所谓才;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是所谓德。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我们约定灭掉赵家后三家分割其地,晋阳城仅差三版就被水淹没,城内宰马为食,破城已是指日可待,然而韩康子、魏桓子两人没有高兴的心情,反倒面有忧色,这不是必反又是什么?“三版”陈述“城不没者”,应归于上句;“人马”做“相食”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AD。“无喜志”与“有忧色”是对称句式,中间应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巡视;行伍,军队。二者含义不同。句意:智伯巡视水势/一定能使军队和睦相处。B.错误。人情事理;人世间的事。两个字含义不同。句意:凭人之常情知道这件事/人世间的事不可预料。C.正确。秘密地;隐藏。两个字含义不同。句意: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D.正确。从两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两个字含义不同。句意: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侧翼夹击/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司马光认为智伯是一个有才能的人”错误,原文说的是“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只说智伯是因为才胜德而亡,但并没有说智伯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因而错用人才”也只是作者的推测,不一定是真正原因。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彼”,他;“此”,我们;“相亲”,相互亲善;“待”,对付。(2)“谓”,叫做;“……者……也”表判断;“资”,辅助;“帅”,统帅。参考译文:智伯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想不给。段规说:“ 智伯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一定讨伐我们;不如姑且给他。他习惯于得地,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用兵对付别人,这样以后我们能够免于祸患而等待事情的变化了。”韩康子于是派使臣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给智伯。智伯大喜,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想不给。任章问:“什么原因不给呢?”魏桓子说:“无缘无故要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伯无缘无故强索他人领地,一定会引起其他大夫官员的警惕忧惧;我们给智伯地,他一定会骄傲。他骄傲而轻敌,我们警惕忧惧而互相亲善;用精诚团结之兵来对付狂妄轻敌的智伯,智家的命一定不会长久了。”魏桓子说:“对。”智伯又向赵襄子要皋狼的地方,赵襄子不给。智伯勃然大怒,率领韩与魏两家甲兵前去攻打赵家。赵襄子于是逃到晋阳。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晋阳,引水灌城,城墙头只差三版的地方没有被淹没,锅灶都被泡塌,青蛙四处乱跳,民众仍是没有背叛之意。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右边护卫。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脚。谋士疵对智伯说:“韩、魏两家肯定会反叛。”智伯问:“你凭什么知道?”疵说:“凭人之常情知道这件事。现在我们约定灭掉赵家后三家分割其地,晋阳城仅差三版就被水淹没,城内宰马为食,破城已是指日可待,然而韩康子、魏桓子两人没有高兴的心情,反倒面有忧色,这不是必反又是什么?”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说:“现在智伯率领韩、魏两家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就该轮到韩、魏了。”韩康子、魏桓子说:“我们心里也知道会这样;只怕事情还未办好而计谋先泄露出去,就会马上大祸临头。”张孟谈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进入我一人耳朵,有何伤害呢!”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了。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智军守堤官吏,使大水决口反灌智伯军营。智伯军队大乱,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侧翼夹击,赵襄子率士兵从他的正面作战,大败智伯的军队,于是杀死智伯,又将智家族人尽行诛灭。臣司马光说:智伯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才与德是不同的,而世俗中(往往)没人能分得清,一概称他们为贤明,这大概是错用人才的原因。聪明、明察、坚强、勇毅,是所谓才;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是所谓德。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八声甘州·寄参寥子①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②、雅志莫相违。西州路③,不应回首,为我沾衣。① 参廖子:即诗僧道潜,常与苏轼相酬和。元祐六年,苏轼因治理有功被召进京任职,临行作此词赠道潜。②谢公:指谢安。《晋书》记载,他身为重臣,却渴望造一条大船,沿水路归东山,后因病重未如愿。③西州路:谢安去世后,羊昙经过西州时忆及故人,恸哭而去。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以风向多变以及潮水涨退等景象暗指世事的无常,表意比较含蓄。B.“几度斜晖”以转瞬即逝的黄昏,表达诗人对相聚美好却无比短暂的伤感之情。C.共赏西湖、访春山之雅事,“空翠烟霏”之妙趣,都强化“诗人相得”的意味。D.诗中的情景涉及古代、往昔、眼前、来年等时间维度,气度恢弘,情感深挚。15.古人常以“进”“退”代指官职的升、降。苏轼的这首词与另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分别反映“进”和“退”之忧。请结合这两首词分析。【答案】14.B15.①这首词:诗人升任京官,却希望自己不要像谢安那样无法归隐、更不要让朋友像羊昙那样痛哭故人,隐含世事难料、身不由己的担忧。②《念奴娇·赤壁怀古》:诗人被贬黄州,以周瑜情场和战场的得意来反衬自身的失意,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闷。【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伤感之情”错误,对此无情的人生,词人的态度却很乐观,“不用思量今古”,不必替古人伤心,也不必为现实忧虑,表达了乐观和旷达之情。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词表达升官之忧:“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希望我不要像谢安那样没有回到东山,死在西洲路,让你回首痛哭,违背了我们的雅志。诗人升任京官,却希望自己不要像谢安那样无法归隐、更不要让朋友像羊昙那样痛哭故人,隐含世事难料、身不由己的担忧。《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官退之忧:“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诗人被贬黄州,以周瑜情场和战场的得意来反衬自身的失意,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闷。(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示时序的交替是那样匆匆不可待,写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3)古人写诗词讲究炼字,既用“空”字写景状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用“空”字表达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海日生残夜②.江春入旧年③.好古文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⑤.夜静春山空(空山新雨后/山空松子落/凤去台空江自流)⑥.空山不见人(塞上长城空自许/怀旧空吟闻笛赋/是非成败转头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多情自古空余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残、好、传、凤、赋。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伪勤奋”,是一种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从主观来看,一部分“伪勤奋”的孩子好胜心比较强,希望自己不惜熬夜学习,甚至花更多的时间,达到在班里、年级里拔尖。他们的愿望和行动可嘉,但因为没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结果却往往是①。比如他们虽然延长了学习时间,在形式上表现为很用功,但并没能实现高效学习,对所学内容仅仅停留在抄写、背诵、默写等机械和重复性学习的层面,对需要理解的内容依然②,或不懂得深入思考,拓展思路,不会举一反三。生活中“伪勤奋”的孩子③,他们有的人在学习上的时间没少用,貌似很勤奋,但是效果不佳;有的人上课不听讲,人在教室心跑天外;有的人不愿动脑,作业多图省事,靠抄袭或百度;还有的人连轴转上辅导班,但都是被父母“挟持”去的,自己无兴趣,出工不出力。其实,学习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而是比谁更用心,要勤求真学问,苦练真本领。而“伪勤奋”是④,以为骗过了自己就万事大吉,殊不知结果是不会陪你演戏的!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9.请根据材料内容,用一句话为“伪勤奋”下定义,不超过40个字。 【答案】17.①事倍功半②一知半解③比比皆是④掩耳盗铃18.从主观来看,一部分“伪勤奋”的孩子好胜心比较强,希望自己花更多的时间,甚至不惜熬夜学习,达到在班里、年级里拔尖的目的。19.“伪勤奋”是指学习时间长但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不用心的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伪勤奋”是指学习时间长却没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后文举例内容“比如他们虽然延长了学习时间,在形式上表现为很用功,但并没能实现高效学习”可知,此处语境强调的是“伪勤奋”是一种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时间长,收获小,故可用“事倍功半”。事倍功半:形容费力大而收效小。第二空,由“仅仅停留在抄写、背诵、默写等机械和重复性学习的层面,对需要理解的内容依然”可知,语境指对需要理解的内容不理解,故可用“一知半解”。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第三空,根据下文“有的人……有的人……有的人……还有的人”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伪勤奋”的现象常见,故可用“比比皆是”。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第④空,根据情境,结合后文“以为骗过了自己就万事大吉,殊不知结果是不会陪你演戏的”可知,“伪勤奋”并非耍聪明,而是自欺欺人,故可用“掩耳盗铃”。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以下语病:第一处,语序不当,“希望自己不惜熬夜学习,甚至花更多的时间”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希望自己花更多的时间,甚至不惜熬夜学习”;第二处,成分残缺,“达到在班里、年级里拔尖”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目的”。【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要找到被定义对象的种概念和属概念。结合文段第一句“‘伪勤奋’,是一种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可确定句子主干(种概念和属概念):“伪勤奋”是一种……的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结合“因为没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付出与成绩回报往往不匹配”“虽然延长了学习时间,在形式上表现为很用功,但并没能实现高效学习”“学习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而是比谁更用心,要勤求真学问,苦练真本领”可概括出原因,从而得到种差:学习时 间长但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不用心。整合以上信息,注意字数限制可得出答案:“伪勤奋”是指学习时间长但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不用心的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总体而言,虫和植物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相互受益,比如,昆虫给植物传播花粉,而植物为昆虫提供食物,可谓相得益彰,互利互惠;然而,自然界中更普遍的虫和植物的关系却是第二类——①_____________。据统计,全世界大约存在792000种昆虫,这些昆虫中,大约45%以植物为食,我们称之为植食昆虫,以下简称昆虫。事实上,所有的植物都会被至少一种虫类所取食,这就是共进化理论。有化石证据表明,昆虫对植物的取食行为最早发生在大约3.5亿年前。那么,②_____________?共进化,也叫协同进化,最初由Ehrlich和Raven在研究粉蝶与其寄主十字花科植物关系时提出。简要说来就是,植物通过进化,③_____________,保护了自身;与此同时,昆虫种群通过新的进化重新适应产生次生代谢物的植物;成对的交互作用的结果造成昆虫食性的专化、形成动植物生态关系多样性。20.下列句中的冒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个乞丐了。C.但一般来说,质量好的文化产品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先进的政治性、思想性;较高的知识性、学术性、艺术性;较高的文字质量和印刷装帧质量;鲜明的特色和风格。D.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0.C21.①单纯的取食行为②什么是共进化理论呢③产生一系列的次生代谢物【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画线句冒号用法为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A.用在“说”后边,引出说话的内容。B.表总结上文。C.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D.表解释说明。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下文“事实上,所有的植物都会被至少一种虫类所取食”,本空应填与“互利互惠”相对的昆虫与植物的关系,故填“单纯的取食行为”;第二空,本空应与下文“共进化,也叫协同进化”构成设问关系,根据上文“这就是共进化理论。……那么”可知,此处应填“什么是共进化理论呢”相似的句子;第三空,根据下文“与此同时,昆虫种群通过新的进化重新适应产生次生代谢物的植物”可知,此处应填植物通过进化产生了次生代谢物,故应填“产生一系列的次生代谢物”。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冲浪是冲浪者站在冲浪板上驾驭海浪的水上运动,已被列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惊涛骇浪之上翱翔,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海浪够高够大,且在冲浪者可驾驭的范围内;冲浪板尺寸合适,能被冲浪者灵活操控;冲浪者有足够的勇气,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练好“冲浪”真本领,实现民族大复兴冲浪者要翱翔海浪之上,不仅要有惊涛骇浪和合适冲浪板的协助,还须拥有高超冲浪技巧、强大的勇气和过硬的身体素质。时代如浪潮翻涌,新时代“弄潮儿”应修己身,借外物,抓机遇,练好“冲浪”真本领,实现民族大复兴。优秀的冲浪者想要完成精彩的冲浪,需要具备多方条件:过硬的身体素质是一切技能的基础,高而大的海浪是冲浪平台,合适的冲浪板是有效工具,强大的勇气是冲浪者的意志体现。只有海、板、人三者合一,互相联动,才能做一名好的冲浪者。同理,当今国内外局势波橘云诡,青年“弄潮儿”如果想勇立潮头,必须练好“真本领”。修己身是前提,要外炼体魄,内炼意志。搏击大风大浪,没有强健身体不行;肩负复兴重任,没有过硬体魄难堪。指点江山毛泽东一生先后17次在武汉畅游滚滚长江,把游泳当作与磨砺斗志、强身健体的最好方法。除了外炼,更需内修,培养勇气,增强意志,方可弄潮时代。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勇敢走出舒适圈,来到百色,扎根基层,成为 “最美奋斗者”;福建农村80后大学生林炉生抵住各方压力,回老家创建公益书院,十八年如一日;90后大学生禹化普不走寻常路,勇于自主创业,卖台湾手抓饼,实现财富自由。青年们修己身,外炼体魄,内炼意志,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展现新时代青年最好的精神风貌。借外物是手段,要借助工具,为我所用。合适的冲浪板可让冲浪者更灵活操控;用对工具和方法,奔向目的会更轻松自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爱迪生借助一根针,改良电话机,诞生第一台留声机;诸葛亮巧借东风,赢得赤壁之战的全胜。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加需要给自己增添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中国科学家借神舟,一探浩渺宇宙;屠呦呦借中医古籍,奇取治疟青蒿素;教育借助互联网+,迎来教改的春天。可见,善假于物,是实现复兴梦征途中不可或缺的助推器。抓机遇是目的,要找准平台,实现飞跃。冲浪要大风大浪,弄潮要抓住机遇。当今世界局势动荡,我国正处复兴关键时期。习近平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抓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契机”,85后小伙严磊将福州油纸伞发扬光大,自立品牌,创业成功;凭借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农业发展的“好风”,90后大学生代辉辉回村自主创业,成立“潢川县荣华家庭农场”,带领乡亲一起致富,展现新一代农村青年的风采。时代大有可为,青年一代善于抓住机遇,找准合适平台,人生便可实现飞跃。修己身,借外物,抓机遇,三位一体,互相促进,是成为时代冲浪者必备素养。新时代青年英才,请练好“冲浪”真本领,勇做时代“弄潮儿”,实现民族大复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本次作文由冲浪这一体育运动现象,引出人生思考。考生读完材料第一时间应该思考的是“冲浪”这一现象的本身具有什么内涵,而根据材料中的关键句可知,要成功冲浪,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海浪高且大,且可控;二、冲浪板尺寸合适,能灵活操控;三、冲浪者有足够的勇气,良好的身体素质。这其中,海浪和冲浪板是外在客观条件,冲浪者是内在主观条件。正如材料中所言,“冲浪者站在冲浪板上驾驭海浪”“在惊涛骇浪之上翱翔”,海浪和冲浪板是成就这项精彩运动的外在条件,这些因素,天然可以成就,人工可以形成;而冲浪超凡的勇气、高超的技能和过硬的身体则不是每个有都具备的。而在试题写作任务中,第一句交待时代大背景,第二句给出写作任务,回答新时代我们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的问题。注意这里有一个比喻句,“时代的浪潮”,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是谁?从考生来看,当然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文章要有“我”“我们青年” 的融入,要有时代、身份意识的明确体现。对此,写作时,同样可以借用“冲浪者”这一比喻来展开写作,说明我们新时代青少年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勇担使命,冲锋突破,奋勇向前。对此可由冲浪运动引申说明,新时代青少年同样在时代之浪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时代舞台广阔,机遇巨大,但挑战也巨大。时代之浪够高够大,但是我们只要奋力拼搏,也是可以完全掌握的,“风浪越大,鱼越大”。我们要勇抓时代机遇。对此,我们还要找到人生的“冲浪板”,就是寻到到适合自己的专业、领域、技能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在时代发展中彰显自己的个人价值,演绎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要做好迎击时代浪潮的准备,要有迎接挑战,搏击时代风浪的勇气、担当、自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含专业技能、学识才华),积极修炼己身,锤炼勇毅品格,练就过硬本领。立意:1.做一名有勇有谋的时代“冲浪者”。2.站在时代的浪尖起舞。3.练好“冲浪”本领,实现民族复兴。4.修己身,借外物,抓机遇,实现复兴梦。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有答案)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有答案)
四川省阆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阆中市阆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上海市格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3届高三数学理科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3-04-28 03:35:02
页数:22
价格:¥3
大小:2.4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