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6
2
/26
剩余2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高二生物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血红蛋白等B.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只与神经、内分泌有关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变的【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血红蛋白存在于血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存在于组织液中,故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B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错误;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在正常情况下是保持动态平衡的,D错误。故选B。2.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膝跳反射是由脊髓参与完成的非条件反射B.反射过程中兴奋在②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C.③处可释放神经递质传递信号D.踢球时抬小腿和膝跳反射抬小腿属于两种反射类型【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②所在神经上有神经节,故为传入神经,则①是感受器,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详解】A、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由脊髓参与完成的,A正确;B、反射过程中兴奋在②上的传导是单向的,离体条件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错误;C、③为神经中枢,此处有突触结构,突触可以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传递信号,C正确;D、踢球时抬小腿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的条件反射,而膝跳反射抬小腿是在脊髓参与下的非条件发射,D正确。故选B。3.当人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现象,在这一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自主神经系统是外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不受意识支配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入神经,其作用通常相反C.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是由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导致D.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平衡被打破,机体可能会出现多种功能障碍【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受意识支配,A正确;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传出神经,B错误;C、人在紧急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呼吸急促,C正确; D、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平衡被打破,机体可能会出现多种功能障碍,D正确。故选B。4.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甲神经元膜上的Ca2+通道打开而产生电流B.5-羟色氨酸与丙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C.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释放及扩散至突触后膜均需消耗ATPD.若对甲神经元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乙神经元膜电位不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1、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2、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根据突触小泡的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甲→乙→丙。【详解】A、据图可知,兴奋只能由甲神经元传递到乙而不能反过来,图示当兴奋传导到甲神经元时,甲神经元上膜电位发生变化,引起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A错误; B、乙神经元兴奋,释放5-羟色胺,5-羟色胺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抑制丙神经元兴奋,B错误;C、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释放需要消耗ATP,扩散不需消耗ATP,C错误;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D。5.如图为人体内相关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RH可作用于各种组织细胞并改变其生理活动B.图中靶细胞接受TRH信号后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C.分级调节体现了激素分泌的调节需多种器官共同参与D甲亢患者均伴随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TRH促进垂体分泌TSH,垂体分泌的TSH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属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水平后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TRH、TSH。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时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稳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详解】A、下丘脑分泌的TRH只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TSH,A错误;B、图中靶细胞接受TRH信号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B错误;C、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细胞,形成了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的分级调节,需要多种器官共同参与,C正确; D、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D错误。故选C。6.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B.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在寒冷环境下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D.正反馈调节不利于机体维持稳态,故正常人体内不存在正反馈【答案】A【解析】【分析】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肾上腺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而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体温调节是通过调节上述器官的产热和散热实现的。负反馈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这种维持系统平衡的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机制。正反馈调节的效果与负反馈的相反。【详解】A、由分析可知,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使血糖浓度升高,二者在调节血糖浓度的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A正确;B、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在垂体储存和释放,B错误;C、在寒冷环境下,由于散热量增加,人体的产热也增加,保持散热与产热平衡,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C错误;D、人体排尿反射的调节为正反馈调节,通过该过程使人体主动排尿,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错误。故选A。7.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刺激B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来自病原体和辅助性T细胞B.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C.记忆B细胞再次接触同种抗原能迅速产生并分泌大量抗体D.浆细胞分泌的特异性抗体只能与细胞外的特定病原体结合 【答案】C【解析】【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大部分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吞噬,将抗原信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结合是B细胞活化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抗原增殖和对人体细胞的粘附。【详解】A、B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分别是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形成的第一信号刺激及辅助性T细胞传递的第二信号的刺激,A正确;B、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使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B错误;C、记忆B细胞再次接触同种抗原能迅速增殖分化,由分化后的浆细胞分泌抗体,C错误;D、浆细胞分泌的特异性抗体只能与细胞外的特定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D正确。故选C。8.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表面的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蛋白ACE-2特异性结合而侵入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病的重要措施B.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激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C.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新型冠状病毒D.抗S蛋白抗体可通过阻止病毒进入细胞来抑制感染【答案】C【解析】【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只能寄生在特定的活细胞内。【详解】AB、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激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有助于机体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病的重要措施,AB正确;C、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并不需要包含一个完整的新型冠状病毒,只需要包含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相关抗原即可,C错误;D、抗S蛋白抗体可通过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表面的S蛋白特异性结合,阻止病毒与人体细胞表面蛋白ACE-2特异性结合而侵入细胞,来抑制感染,D正确。 故选C。9.下图为探究2,4-D(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洋葱生根影响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2,4-D溶液的浓度B.适宜浓度的2,4-D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根伸长C.该实验中除2,4-D调节洋葱生根外,还有其他内源激素的影响D.培养6天的实验结果体现了2,4-D作用的两重性【答案】C【解析】【分析】曲线可知,培养6天生根长度最长,并且每条曲线都是在10-8mol/L左右促进生根效果最好。【详解】A、据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溶液的浓度和培养时间,A错误;B、适宜浓度的2,4-D通过促进细胞生长从而促进根伸长,B错误;C、该实验中除2,4-D调节洋葱生根外,还有其他内源激素的影响,如赤霉素等,C正确;D、据曲线可知,培养6天的根长度在不同浓度下均大于对照组,故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故选C。10.种群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则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会保持稳定B.与数学公式相比,曲线图模型能更精确地反映出种群的增长趋势C.一种生物迁入新环境后,在一定的时期内就会出现“J”形指数增长D.天敌等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有关 【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详解】A、年龄结构是对种群数量的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除了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迁入率和迁出率等,A错误;B、曲线图与数学公式相比,优点是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的增长趋势,局限性是没有数学公式精确,B错误;C、一种生物进入新环境初期,如果适应环境,而且没有天敌和资源较丰富等原因,在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若不适应该环境,则不会出现J型增长,C错误;D、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有关,如天敌、食物等因素,D正确。故选D。11.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群落的物种如果过少,则可能不存在种间关系B.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C.群落的空间结构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D.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详解】A、一个群落的物种如果过少,也会存在种间关系,如对于资源环境的竞争,A错误;B、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也是决定群落性质的重要因素,B正确;C、群落的空间结构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在某一时期,某些植物种类在群落生命活动中起主要作用;而在另一时期,则是另一些植物种类在群落生命活动中起主要作用,C正确;D、由于长期自然进化,群落中每种生物分别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A。12.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腌制方法、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会影响泡菜发酵液的亚硝酸盐含量B.在果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需将发酵瓶的瓶盖先拧松再拧紧C.变酸的酒表面和制作泡菜的坛内出现白膜都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D.家庭制作泡菜时会加入“陈泡菜水”,其作用是提供发酵菌种【答案】C【解析】【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2、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异养需氧型。当氧气充足,糖源充足时,可以直接将葡萄糖分解为醋酸;当氧气充足,糖源不足时先将乙醇分解为乙醛,再讲乙醛分解为醋酸。3、泡菜制作原理是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为了防止微生物污染,制作泡菜过程中应进行无菌操作;泡菜盐水的浓度过高会抑制乳酸菌发酵,造成咸而不酸,盐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造成杂菌污染;为了缩短制作时间可以加入陈泡菜水,以增加乳酸菌数量。【详解】A、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较多,如制作泡菜时腌制方法、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都会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A正确;B、在果酒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故需要每隔12h左右将发酵瓶的瓶盖先拧松再拧紧,B正确;C、变酸的酒表面和制作泡菜的坛内都会有白膜出现,前者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后者是酵母菌大量繁殖形成的,C错误;D、家庭中泡菜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D正确。故选C。1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常用于商业化生产,其过程一般为:无菌培养物的建立→培养物增殖→生根培养→试管苗移栽及鉴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为获得无菌培养物,外植体、培养基和操作器械均需严格灭菌B.组织培养过程中也可无明显愈伤组织形成,直接形成胚状体等结构C.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值,有利于诱导生根D.用同一植株的体细胞离体培养获得的再生苗不会出现变异 【答案】B【解析】【分析】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体。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使用比例对植物细胞发育的影响: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为获得无菌培养物,外植体要经过表面消毒处理后,才能进行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必须彻底灭菌,错误;B、组织培养过程中也可无明显愈伤组织形成,直接形成胚状体等结构,B正确;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因此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值,有利于诱导生芽,C错误;D、用同一植株体细胞离体培养获得的再生苗会出现变异,如在愈伤组织的培养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等变异,D错误。故选B。14.胚胎工程技术能够充分挖掘动物的繁殖潜力,为优良牲畜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如图是育种工作者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a~h为操作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为获得大量的精子,需用促性腺激素处理良种公牛B.采集的精子必须置于ATP溶液中进行获能处理C.若要生产高产奶牛,需取③处细胞做DNA分析鉴定性别D.转基因牛D的培育可以经过b→f→g过程【答案】D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体外受精、b是早期胚胎发育过程、c表示胚胎分割、d和f表示胚胎移植、e和g表示妊娠。b过程形成的是囊胚,其中①是滋养层细胞、②是囊胚腔、③是内细胞团。【详解】A、要获得大量的卵母细胞,需用促性腺激素处理良种母牛,促进其超数排卵,雄性个体本身能获得大量的精子,不需要激素处理,A错误;B、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包括培养法和化学诱导法。对于啮齿动物、家兔和猪等动物的精子,一般采用培养法,即将取自附睾的精子,放入人工配制的获能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精子就可获能;对于牛、羊等家畜的精子常采用化学法,即将精子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溶液,B错误;C、要生产高产奶牛,可取①滋养层细胞处细胞做DNA分析性别鉴定,取雌性胚胎移植,C错误;D、据题图可知,转基因牛D的培育可以经过b→f→g过程,D正确。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1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探究实践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时,一般使用标记重捕法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需预实验以确定合适的接种量和培养条件C.调查某趋光性小昆虫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黑光灯诱捕法D.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以随机扫取表层土进行取样【答案】AC【解析】【分析】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的方法。若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估算的方法,如黑光灯诱捕法、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详解】A、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若该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一般使用标记重捕法,A正确; 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利用抽样检测方法研究其种群数量变化,不需要进行预实验,B错误;C、调查某趋光性小昆虫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黑光灯诱捕法,C正确;D、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需要选择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小动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取样,D错误。故选AC。1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栽培稻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完全相同,体现了物种多样性B.生态系统多样性对于维持遗传和物种多样性是必不可少的C.将濒危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属于易地保护D.生物多样性能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体现了其直接价值【答案】AD【解析】【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具有独特性,从而构成了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还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以及潜在价值。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们尚不太清楚的许多方面的价值。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详解】A、不同栽培稻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完全相同,体现了遗传多样性,A错误;B、由分析可知,生态系统为多种多样的生物提供生存环境,是维持遗传和物种多样性性必不 可少的,B正确;C、易地保护就是把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迁移到动物园、科研所等进行保护和繁殖,C正确;D、由分析可知,生物多样性能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错误。故选AD。17.物质S(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才能降解S。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③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后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B.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可能为琼脂C.步骤5应选择物质S浓度最低的锥形瓶中的菌株D.物质S诱发细菌发生了突变,提高了其降解S的能力【答案】B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为淤泥取样进行稀释,②为接种到液体培养基甲上,进行选择培养,③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以S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其中Y为琼脂,④为挑取单菌落接种,⑤在以S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进一步筛选出高效降解S的菌株。【详解】A、步骤③先吸取0.1mL菌液滴在培养基上,再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后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A错误;B、乙培养基属于固定培养基,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为琼脂,B正确;C、由题意可知,该菌株能降解S,在培养基相同的情况下,S浓度越低,说明菌株的降解能力越强,因此步骤5应选择物质S浓度最低的锥形瓶中的菌株,C正确;D、物质S对细菌进行选择,能够降解S的菌株才能在以S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生存,然后筛选出降解S能力强的,D错误。 故选BC。18.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CO2的排放量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产生的CO2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B.只要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就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将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C.碳中和是生产者固定的CO2的总量与消费者呼吸释放的CO2总量达到动态平衡D.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人类生活方式不同,碳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答案】BC【解析】【分析】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气中。【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A正确;B、一方面要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即碳释放,另一方面要增加碳储存,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将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B错误;C、碳中和是生产者固定的CO2的总量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呼吸释放的CO2的总量达到动态平衡,C错误;D、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人类生活方式不同,生存所需资源不同,碳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BC。19.抗PD-L1单克隆抗体能与肿瘤细胞膜表面的PD-L1特异性结合,因而具有治疗某些癌症的作用。下图表示制备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离B淋巴细胞前,需要对小鼠注射PD-L1B.经PEG诱导后融合的细胞即为杂交瘤细胞C.图中细胞群a~d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D.图中细胞群a可用于大规模培养,生产抗PD-L1单克隆抗体【答案】ACD【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B细胞杂交瘤;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详解】A、在分离B淋巴细胞前,需要对小鼠注射PD-L1进行免疫,产生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A正确;B、经PEG诱导后融合的细胞,有同种细胞融合的细胞,不是杂交瘤细胞,B错误;C、图中细胞群a~d表示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繁殖,又能产生抗体,C正确;D、图中细胞群a能产生抗PD-L1抗体,可扩大化培养生产抗PD-L1单克隆抗体,D正确。故选ACD。三、非选择题20.SARS-CoV-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有3~7天的潜伏期,发病时有发热、干咳、浑身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下图是机体对入侵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其中I~Ⅶ表示不同种类细胞,a~g代表不同物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_____道防线,可抵御部分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侵入人体的SARS-CoV-2大多数被体液中的细胞I吞噬,以上过程属于___________免疫。同时,细胞I把病毒特有的抗原暴露出来,呈递给Th细胞,进而产生___________免疫,其中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_____________(填图中标号)产生物质[g]___________(填名称)与SARS-CoV-2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SARS-CoV-2侵入肺部细胞后,___________细胞(填名称)直接与病毒入侵的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图中d、e、f都属于____________,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3)科研人员将新冠病毒灭活后研制出灭活病毒疫苗,这种疫苗保留有新冠病毒的___________,能激活人体产生免疫反应,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引起细胞免疫。灭活疫苗需要进行第二次接种,进行第二次接种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4)目前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①核酸检测,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②抗原检测,检测病毒表面的核衣壳蛋白;③抗体检测,检测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某刚痊愈的患者进行了如上三种检测,“+”表示阳性结果,“-”表示阴性结果,检测的结果最可能是____________。选项①检测结果②检测结果③检测结果A--+B-+-C++- D+++【答案】(1)①.一②.非特异性免疫③.细胞免疫和体液④.Ⅶ⑤.抗体(2)①.细胞毒性T②.细胞因子(3)①.抗原②.会③.免疫应答更持久(4)A【解析】【分析】由图分析,该图为病毒侵入机体后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该过程既有细胞免疫又有体液免疫。其中I为吞噬细胞、Ⅱ、Ⅲ为细胞毒性T细胞、Ⅳ为记忆T细胞、Ⅴ为B细胞、Ⅵ为记忆B细胞、Ⅶ为浆细胞。a、b表示抗原决定簇,d、e、f表示细胞因子,g表示抗体。【小问1详解】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侵入人体的SARS-CoV-2大多数被体液中的细胞I吞噬,以上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Th细胞属于辅助性T细胞,既能参与细胞免疫,也能参与体液免疫。其中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Ⅴ为B细胞、Ⅵ为记忆B细胞、Ⅶ为浆细胞,其中浆细胞能产生g抗体。【小问2详解】SARS-CoV-2侵入肺部细胞后,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与病毒入侵的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图中d、e、f都是Th细胞(辅助性T细胞)属于细胞因子,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小问3详解】疫苗保留了抗原性,能激活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会引起细胞免疫。但通常需要多次接种,因为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量和记忆细胞少,需要通过多次免疫接种,免疫应答才更持久(或才能达免疫要求),因此进行第二次接种的意义是免疫应答更持久。【小问4详解】若核酸检测为阳性,说明体内含有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RNA;若抗原检测为阳性,说明体内含有新冠病毒表面的核衣壳蛋白;若抗体检测为阳性,说明体内含有新冠病毒的抗体。刚痊愈的患者体内没有新冠病毒,但是含有新冠病毒的抗体,因此该患者的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都应该为阴性,抗休检测为阳性,即①②③检测结果分别为“-”、“-”、“+”,A正确,BCD错误。 故选A。21.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某地因地制宜构建了图1所示生态农业,请分析并回答下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的玉米、人、鸡、食用菌等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__,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碳元素在这些生物之间以____________的形式流动。(2)小地老虎是一种破坏极强害虫,专门啃食玉米幼苗的心叶。农民常用米糠+花生麸炒香拌5%敌百虫,上面盖新鲜嫩草,引诱小地老虎幼虫来取食。这种杀虫法是根据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而设计的。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原因是____________。图2是流经该生态系统中小地老虎的能量示意图(a、b、c表示相应的能量值),其中A代表___________,小地老虎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是___________。(3)该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秸秆、粪便中的能量,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原理。从物质循环角度看,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施氮肥的原因是___________。(4)如图中的A、B、C和生产者表示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请以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在如图中建立能量流动的模型【答案】(1)①.生物群落②.分解者③.含碳有机物(2)①.信息传递②.物种组成成分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③.小地老虎呼吸作用散失④.b+c(3)①.整体性②. 由于氮元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故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4)【解析】【分析】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小问1详解】该生态系统中的玉米、人、鸡、食用菌等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由图分析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碳元素在这些生物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小问2详解】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根据题意:农民常用米糠+花生麸炒香拌5%敌百虫,上面盖新鲜嫩草,引诱小地老虎幼虫来取食,这种杀虫法是根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而设计的。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原因是物种组成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差。分析题图可知,小地老虎的摄入量=同化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A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其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b,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也来自于小地老虎,数值为c,则一年内小地老虎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是b+c。【小问3详解】该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秸秆、类便中的能量,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从物质循环角度看,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施氮肥的原因是该生态系统中的氮元素随农产品输出不断减少,需及时补充。【小问4详解】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故由图可知A为初级消费者,B为次级消费者,C 为分解者。故生态系统生物组成成分三者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如下图所示:22.下丘脑是联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在体温、血糖、水盐平衡的调节中都有着重要作用。下图表示人体下丘脑参与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a~e表示物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若给动物饲喂含有物质c的食物,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物质a的量将___________,此过程为___________调节。(2)在寒冷条件下,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经过分析综合,通过传出神经控制某腺体,使体内___________激素含量升高,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因为人体___________是有限的,当长时间置身于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的热量小于散失的热量,从而导致体温下降。(3)人体大量出汗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传至___________产生渴感,主动饮水;另一方面引发__________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4)若e物质能够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则乙中分泌e物质的细胞为___________,e物质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__。下丘脑与乙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__,该信号分子发挥完作用后的去向为___________。【答案】(1)①.减少②.反馈(2)①.体温调节中枢②.甲状腺激素③.体温调节能力(3)①.升高②.大脑皮层③.垂体 (4)①.胰岛B细胞②.特异性受体③.神经递质④.被特定的酶分解或被回收【解析】【分析】1、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少。【小问1详解】物质c为甲状腺激素,若给动物饲喂含有物质c的食物,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物质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小问2详解】在寒冷条件下,人体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方式,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经过分析综合,通过传出神经控制某腺体,使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因为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当长时间置身于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的热量小于散失的热量,从而导致体温下降。【小问3详解】人体大量出汗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另一方面引发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小问4详解】胰岛素能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若e物质能够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则乙中分泌e物质的细胞为胰岛素,乙为胰岛B细胞,胰岛素物质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下丘脑与乙胰岛B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用完后有两个去向,被特定的酶分解或被回收。 23.现代农业会产生大量秸杆废弃物,为高效降解这些废弃物,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试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稀释菌液:取牛的瘤胃液经过滤获得菌液。为确定合适的稀释倍数,研究人员取1mL菌液进行图1所示操作,在统计菌落时,发现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36个,则每毫升菌液中的细菌数大约为___________个。该数字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值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培养基的准备:培养基的配制主要包括如下步骤:a.溶化,b.调pH,c.灭菌,d.称量,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培养基经过___________(填灭菌方法)处理后,待冷却至___________左右时倒平板。在培养基凝固之前加入灭菌的刚果红,从功能上来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培养基中碳源主要是___________。在培养过程中,需放置___________培养基一起培养,以检验培养基是否受污染。(3)接种与观察:在无菌条件下,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分离,需要用到图2中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培养过程中定期观察菌落特征和透明圈的大小,图3中D/d的值越___________,表示该菌对纤维素的分解能力越强。【答案】(1)①.3.6×106②.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2)①.d→a→b→c②.高压蒸汽灭菌③.50℃④.鉴别⑤.纤维素⑥.未接种(3)①.①②③④②.小 【解析】【分析】制备培养基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小问1详解】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取1mL菌原液稀释104倍,之后取0.1mL稀释后的菌液进行接种并平板培养。在统计菌落时,发现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36个,则每毫升菌原液中的细菌数大约为36÷0.1×104=3.6×106个。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故比实际结果偏低。【小问2详解】制备培养基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并且在灭菌之前应调PH,故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dabc。培养基经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然后待冷却至50℃左右时倒平板。在培养基凝固之前加入灭菌的刚果红,从功能上来看,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欲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其培养基中应以纤维素为主要碳源。为了检验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将未接种的培养基一起培养,如果其上长出菌落则证明培养基受到了污染,需要重新制备。【小问3详解】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用滴管将少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之后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灭菌,用冷却后的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的表面,使菌液分布均匀,并且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酒精灯附近进行,需要用到①酒精灯、②滴管、③培养皿、④涂布器。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能力越强,图3中d/D的值越小,即透明圈越大。24.图1为培育转AFPs基因(抗冻基因)番茄的示意图,外源DNA和质粒上均标出了酶切位点及相关抗性基因,其中A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c为四环素抗性基因。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若需使用插入灭活法筛选并鉴定重组质粒,应优先选用限制酶____________对目的基因和质粒切割。在形成的重组质粒上,能被RNA聚合酶识别且结合的部位称为____________。 (2)图2中的A链和B链来自于AFPs基因。欲利用PCR技术对AFPs基因扩增4次循环,应选取的引物是____________,需要的引物数量是___________个。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添加___________酶。(3)为提高导入成功率,常利用____________处理农杆菌,Ti质粒含有的____________可将目的基因整合到番茄细胞的染色体DNA上,采用___________技术将番茄细胞培育成转基因番茄。若要获得抗冻能力更强的抗冻番茄,可以对AFPs基因进行改造,最终得到相应的蛋白质,该过程需用到__________工程。检测转基因番茄是否产生抗冻蛋白,所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4)用插入灭活法筛选出的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和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的存活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答案】(1)①.EcoRI、BamHI②.启动子(2)①.引物2、引物3②.30③.耐高温的DNA聚合酶(3)①.Ca2+②.T-DNA③.植物组织培养④.蛋白质⑤.抗原-抗体杂交(4)存活、不能存活【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质粒中含有Ap基因和Tc基因,可选用的限制酶有EcoRI、BamHI、HindⅢ。构建重组质粒后,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重组质粒导入番茄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转基因番茄。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一般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然后再将重组的基因表达载体导人其中。(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有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有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小问1详解】由题意可知,质粒的Tc基因中含有BamHI切割位点,若选用插入灭活法筛选并鉴定重组质粒,选用的限制酶组合应为EcoRI和BamHI。RNA聚合酶是转录的酶,能够识别并结合基因上的启动子。【小问2详解】DNA复制时从3’端延伸,因此利用PCR技术扩增AFPs基因选取的引物应为引物2和引物3。PCR循环4次,合成的DNA分子数为24=16,每条子链的合成都需要引物,故需要的引物数量为16-2=14个。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的复制,因此在添加引物的同时,需要添加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小问3详解】形成的重组质粒需要导入到农杆菌体内,利用农杆菌将重组质粒转入番茄细胞中,因此为提高导入成功率,常利用Ca2+处理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的DNA)可转移到被侵染的番茄细胞中,并且将其整合到该细胞的染色体DNA上。获得转基因的番茄细胞后,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该番茄细胞培育成转基因番茄。若要对AFPs基因改造获得抗冻的番茄,需要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先设计出所需的蛋白质,再进一步推导相应的基因碱基排列顺序,然后改造基因。检测转基因番茄是否产生抗冻蛋白,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小问4详解】由题意可知,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由于其Tc基因被限制酶切割插入了目的基因,导致其对四环素无抗性,因此用插入灭活法筛选出的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不能正常存活,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不能存活。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知识的细节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判断,正确解答问题。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1-2022学年高二英语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4-27 06:18:02
页数:26
价格:¥2
大小:934.8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