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这是无法证实的。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并且其结果很难确定,但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除了这些个体差异外,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变种和亚种,以及亚种和物种。在分离的大陆上,或在同一大陆被某种障碍所隔离的不同区域内,以及孤立的岛屿上,存在着如此多样的生物类型,它们被一些有经验的博物学家归为变种,或被另一些博物学家列为地理种或亚种,而另一些却将其列为亲缘很近、特征明显的物种。如果动植物确有变异,不管这一变异是多么微小和缓慢,只要其变异或个体差异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它们为什么不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存和积聚起来,即所谓最适者生存呢?如果人们能够耐心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变异,那么在复杂而多变的生活条件下,那些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不会经常产生,并得到保存或选择呢?那些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起作用的,并严格审视每一个生物的全部体制、构造和生活习性的选择力量——即择优弃劣的力量,会受到什么限制吗?据我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摘编自《自然选择的证明》)材料二:1859年11月,达尔文出版了旷世之作《物种起源》。与达尔文同时发表相似观点的华莱士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当时生物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今天我们熟知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等概念当时都没有出现,因此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在后人的持续研究中,进化论被不断修正和完善着,但总体而言,达尔文进化论并没有被根本性动摇。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在1885年提出了“种质连续学说”,否定了达尔文学说中关于遗传规律的一些非正确观点。但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方面,魏斯曼完全接受并继承了, 认为除了自然选择外,进化不再需要其他机制。这种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进化学说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站在今天的视角,“种质连续学说”还不是真正的遗传规律。奥地利的孟德尔在1866年发现了真正的遗传规律,即经典遗传学上的两个重要定律——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900年,孟德尔的工作及其遗传学说被三位植物学家各自通过研究植物杂交而“重新发现”,遗传学从此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遗传学蓬勃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不连续突变引起进化的突变论思想占了上风,对达尔文的渐变论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挑战。但随后不久,一系列新的遗传学发现,尤其是群体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当然,也对达尔文原来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例如提出了“适应度”的概念取代传统的“最适者生存”的说法。到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同时又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此外还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进化理论形成,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现代达尔文主义把进化的思想扩展到生物学的所有分支,以消除进化生物学与生物学其他领域之间的隔阂,也把现代生物学中各个领域的进展尽量融入其理论框架之中。如今,在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密码的破解,进化论仍在不断地发展,“基因选择学说”“社会生物学”“间断平衡”“中性理论”“进化发育生物学”等理论或学科的发展,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推进着进化论。(摘编自《进化论错了吗》)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不管是在驯养情况下还是自然状况下,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生物的变异就会发生。B.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微小变异的累积也会产生巨大的效果。C.物种存在个体差异,也存在自然变种,二者差异十分明显,但没有人能明确将它们区分开。D.自然选择能将有益于生物发展的微小变异保存和积聚起来,虽然过程缓慢,却不会受到限制。2.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时候,华莱士也发表相似的观点,但他却将进化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可见其淡泊胸襟。B.“新达尔文主义”与“达尔文主义”并没有本质区别,它是基于魏斯曼提出的“种质连续学说”而对进化论所作的修正。C.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新发现”,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 案,促进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D.在当今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新的生物学理论和学科层出不穷,它们为进化论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也推动其不断完善。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用来作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证明的一项是()A.对于可以触及到高处的反刍类动物来说,拥有修长四肢和长长的脖子,个体就越容易保存下来。B.在距今5.3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上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其门类比今天的还多。C.据计算,现代类人猿的脑细胞为10亿个,但现代人类的脑细胞却暴增到140亿个之多。D.进化是宇宙的主要过程,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确定到确定、由同质到异质的过程。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方法的采用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5.有段时间,一些否定进化论的文章在社交媒体平台被广泛转发。例如有人就说,不相信自然选择可以解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进化,对于生物学界的很多东西达尔文都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请根据材料二,对这样的论调进行反驳。【答案】1D2.C3.A4.①材料一主要采用类比论证,通过驯养情况下生物发生变异以及人们可以进行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推导出自然条件下生物也会发生变异以及通过自然选择将变异保存和积聚的结论。②材料二主要采用归纳论证(事实论证),通过梳理达尔文主义的发展历史,证明了达尔文进化论虽有不足甚至错误但并没有被根本性动摇的观点。5.①该论调以偏概全: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但不能就此否定其整个理论体系。②缺乏发展的眼光:从达尔文主义,到新达尔文主义,再到现代达尔文主义,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进化论也在不断修正、完善和发展,从而对生物进化作出更科学的解释。【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生物的变异就会发生”错,从“一旦”一词可知,环境条件变迁为变异发生提供可能性,并非充分条件。B.“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错,据“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可见是别人的主张而不是作者观点,且据“这是无法证实的”可见,作者对此并不赞同。C.“物种存在个体差异,也存在自然变种,二者差异十分明显,但没有人能明确将它们区 分开”错,“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指的是自然变种之间;没有人明确区分开的是“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C.“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新发现’,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错,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的是群体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促进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说法也不成立。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支持突变论思想,不符合达尔文渐变论。C.支持突变论思想,不符合达尔文渐变论。D.是关于进化的解释,不涉及自然选择。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根据“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并且其结果很难确定,但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变种和亚种,以及亚种和物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分析,材料一主要采用类比论证,通过驯养情况下生物发生变异以及人们可以进行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推导出自然条件下生物也会发生变异以及通过自然选择将变异保存和积聚的结论。材料二,根据“1859年11月,达尔文出版了旷世之作《物种起源》。与达尔文同时发表相似观点的华莱士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在后人的持续研究中,进化论被不断修正和完善着,但总体而言,达尔文进化论并没有被根本性动摇”“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在1885年提出了‘种质连续学说’,否定了达尔文学说中关于遗传规律的一些非正确观点……这种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进化学说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一系列新的遗传学发现,尤其是群体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当 然,也对达尔文原来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到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同时又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此外还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进化理论形成,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分析,材料二主要采用归纳论证(事实论证),通过梳理达尔文主义的发展历史,证明了达尔文进化论虽有不足甚至错误但并没有被根本性动摇的观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首先指出该论调以偏概全。根据文中“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在后人的持续研究中,进化论被不断修正和完善着,但总体而言,达尔文进化论并没有被根本性动摇”可知,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但不能就此否定其整个理论体系。然后指出那些持否定进化论观点的的人缺乏发展的眼光。根据“1859年11月,达尔文出版了旷世之作《物种起源》。与达尔文同时发表相似观点的华莱士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方面,魏斯曼完全接受并继承了,认为除了自然选择外,进化不再需要其他机制。这种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进化学说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到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同时又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此外还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进化理论形成,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分析,从达尔文主义,到新达尔文主义,再到现代达尔文主义,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进化论也在不断修正、完善和发展,从而对生物进化作出更科学的解释。(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点睛金陵的安乐寺大殿建成,请张僧繇在墙壁上画了四条白龙。张僧繇画画有个规矩,不能点睛:一点睛画就要活。安乐寺的和尚不信,说龙没有眼睛就没有神韵,张僧繇只好给点了一条,点完睛,龙竟真的飞了。这样,安乐寺大殿的墙壁上只剩下三条白龙。画龙点睛的故事阎立本不知道听过多少回,每回都暗自发笑:虽说张僧繇是古往今来屈指可数的大画家,可这未免太夸张了,也不知道是哪个好事者杜撰的。阎立本想去安乐寺看看白龙。大殿昏暗,两壁的画仍然很显眼。左边两条没有眼珠的白龙在乌云里翻飞,搅得乌云翻卷,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右边壁上只有一条无睛白龙,孤单地在乌云中穿梭。阎立本顺着乌云望上去,见殿顶有一块雕画是重新拼接的,之前似乎被什么东西毁坏过。阎立本凝视良久,脑子里转了千百回:难道真的有一条白龙飞走了?阎立本对方丈说:“要不我也给白龙点个睛,看它能不能飞走?” 方丈一听,吓得脸都白了,他说:“阎中郎你可别吓我,谁不知道你的画技本朝第一呀!你要点睛,这龙肯定是要飞了。”阎立本说:“要是真飞走一条,我给你再画两条。”可方丈死活不肯,阎立本只好作罢。回到长安,阎立本和哥哥阎立德说起这事,立德也将信将疑,叹气说:“如果张僧繇这事是真的,那这个行当到我们手里可衰落得太快了。”阎立本想:不行,还是要去趟安乐寺,老方丈见阎立本又回来了,问阎立本是不是要点睛。阎立本说:“不是,我就是来看看画。”方丈不信,找来一个机灵的和尚,名叫慧翔,让他日夜跟在阎立本身边,绝不能让阎立本给龙点睛。慧翔就跟在阎立本屁股后面,阎立本也不介意。他让慧翔借了把梯子,一个人爬上爬下,把三条龙仔仔细细地揣摩了个遍。他给慧翔讲解,说:“张僧繇画的龙,不是我们正宗的本土画法,还吸收了西域犍陀罗的画风。你看这几条龙,有种说不上来的邪气。如果我要点睛,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方法点,要按照张僧繇的方法点,这样龙才能活。”慧翔听得似懂非懂,一听阎立本说要点睛,才回过神来,连忙摆手说:“不行,方丈说了,不能点睛,一点睛,龙就没了。”方丈听说阎立本又要点睛,急得觉也睡不好,半夜起来打坐。还好知事有个主意,他跟方丈说:“要不,再砌一面白墙,让阎立本画?”方丈这才安下心来,吩咐人去办。一连几晚,阎立本都在安乐寺内来回踱步,到了午夜都没有要歇息的意思,跟在后头的小和尚慧翔哈欠连天。阎立本一挥手说:“你走吧,我明天就要画画了,让我一个人清净一会儿。”慧翔走后,阎立本又在安乐寺里绕了一圈,不知不觉走到大殿门口。他推开门,从佛前取了一支蜡烛,借着烛光,沿龙身一点点地端详。恐怕连张僧繇都没有我对它熟悉吧?阎立本想。他忍不住又抚摸起来。当手掌触到龙身时,他感觉龙身体的起伏比上一次还要强烈,龙鳞也似乎一点点地张开,有种按捺不住的急躁。四下寂然无声。它真的想飞走吗?阎立本把蜡烛举高了一些,照见龙还没有眼珠的眼眶,眼眶上方,乌云旋转着要冲出大殿。一条龙飞走了,另一条却被困在这里,它渴望飞走。张僧繇已经不在了,它需要我。阎立本想到这里,心里一下子亮堂起来。他取来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墙,从怀里取出毛笔,放在嘴里舔了又舔,让笔头慢慢湿润。他感觉呼吸加重,嘴唇发干。过了一会儿,他终于调整好状态,握住毛笔,手慢慢往前伸。让它飞吧,明天我给方丈多画一条。方丈早早就睡了,睡梦中突然被一阵闷雷惊醒,那雷声席卷而来,在万籁俱寂的午夜 如同几百头驴子同时在耳边大叫,震得人头晕目眩。突然又是一阵闷雷,比刚才那一阵还要震撼,屋子也跟着颤抖,细泥从屋顶直往下掉,雨帘一般。外面突然嘈杂起来,有人喊:“龙活了,大殿里的龙活了。”方丈一听,心凉了半截,和尚们匆匆跑到大殿,只见阎立本坐在地上,墙上的龙却完好无损,有一个眼尖的小和尚发现了什么,说:“方丈你看,这条龙好像姿势变了。”众人举起蜡烛,照着那条白龙。它果然变换了姿势,从昂首变作垂头,那双眼睛被点了几笔,但看上去毫无生气。它没有飞起来?和尚们看着阎立本,满脑子疑问。阎立本瘫坐在大殿里,目光呆滞,张着嘴一动不动。“还是比不上张僧繇啊!”过了很久,他才还了魂一般,气若游丝地说。阎立本后来当上右相。他告诫儿子:“我小时候读书,文辞不比同侪差,却偏偏要学画画,能画过张僧繇吗?无非做个匠人,像奴仆一样侍奉他人,真是莫大的耻辱。你们要以我为戒,别再学画了。”(有删节)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阎立本第一次去安乐寺,就想“给白龙点个睛”,表明他其时相信自己是可以与张僧繇比肩的,因为他“画技本朝第一”。B.哥哥阎立德的话激发了阎立本再次去安乐寺的想法,他仔细揣摩了张僧繇画龙的技法,总结了张僧繇画风后,就决心点睛。C.阎立本对张僧繇画的龙的认识有一个渐进深入的过程,他第三次揣摩画艺时才理解了张僧繇画龙的寓意在于表达想飞的渴望。D.阎立本抚摸白龙时,感觉到白龙“有种按捺不住的急躁”,言在此而意在彼,写出了阎立本想借点睛以证明画技的急切心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点睛”是故事的中心事件,将张僧繇画龙不点睛的历史传说与现实中阎立本点睛不成的故事结合起来,结构连贯紧凑。B.小说一面强化阎立本意欲点睛的意愿,一面渲染方丈阻止其点睛的行为,运用对比的手法形成反差,增强了情节叙述的张力。C.小说从阎立本对画龙点睛传说的不信写起,到最终对自己画技的不信收笔,展示了阎立本从自大狂妄到深以为耻的心路历程。D.小说注重细节伏应,如阎立本的官位,先借方丈之口点出其为中郎,后又陈述其当上右相,行文看似不经意,其实意味深长。8.小说将阎立本点睛的情节安排在午夜,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太平广记》载:“(阎立本)视张僧繇旧迹曰:‘定虚得名耳。’明日及往,曰:‘犹是近代佳手。’明日又往,曰:‘名下定无虚士。’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小说属于“故事新编”,较之历史文献记载,作者就学艺而言表达了哪些“新”的道理?请结合小说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D7.C8.①营造神奇而紧张的故事氛围,激发读者兴趣;②反衬人物急切而紧张的内心,更有张力;③使点睛的情节更合理,将故事推向高潮,更有利于刻画点睛给众人带来的反应。9.①学艺不应有攀比好胜之心;②学艺不能因为受挫就放弃追求;③学艺须广泛吸纳并借鉴方能成其大;④艺无止境,不能因名气而自大。【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A.强加因果,“画技本朝第一”是方丈的说法,且他也只是出于好奇,没有相信自己与张僧繇比肩。B.“总结了张僧繇画风后,就决心点睛”曲解文意,总结了张僧繇画风后,只是说“如果我要点睛”云云,这表明他当时并没有点睛的决心,点睛是后来的事情。C.“张僧繇画龙的寓意在于表达想飞的渴望”错,于文无据。原文说“张僧繇画画有个规矩,不能点睛:一点睛画就要活。安乐寺的和尚不信,说龙没有眼睛就没有神韵,张僧繇只好给点了一条,点完睛,龙竟真的飞了。这样,安乐寺大殿的墙壁上只剩下三条白龙”,只是说明张僧繇画技高超,有点“睛”之术,而不是表达“想飞的渴望”。再者,从后文“一条龙飞走了,另一条却被困在这里,它渴望飞走”看出这是阎立本的心理想法,而不是张僧繇的。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自大狂妄”的说法错误。阎立本对张僧繇画龙点睛的传说的不太确信,主要是因为觉得传说不合常理,是“好事者杜撰”的,但并不能得出他“自大狂妄”的结论。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从小说情节设置的角度看,之所以把阎立本“点睛”的情节放在午夜,这是前面阎立本对张僧繇画龙点睛,最终白龙腾跃而去传说的不信和自己多次要求给白龙点睛而不得方丈允许,并派小和尚看守的层层铺叙。这种安排为小说营造了紧张而神秘的氛围,正是读者最为期待的时刻。 选择午夜点睛,除了更符合情节发展的需要之外,也能衬托阎立本执着不舍的精神念头,反衬他急切而紧张的内心。从文中“阎立本又在安乐寺里绕了一圈,不知不觉走到大殿门口。他推开门,从佛前取了一支蜡烛,借着烛光,沿龙身一点点地端详”“他感觉龙身体的起伏比上一次还要强烈,龙鳞也似乎一点点地张开,有种按捺不住的急躁”“一条龙飞走了,另一条却被困在这里,它渴望飞走。张僧繇已经不在了,它需要我”等语句可以看出彼时的阎立本紧张的内心和执着的“点睛”念头。而午夜画龙后,带来神异的天象及众人的反应,正恰到好处的把小说推向了高潮。据文中“方丈早早就睡了,睡梦中突然被一阵闷雷惊醒,那雷声席卷而来,在万籁俱寂的午夜如同几百头驴子同时在耳边大叫,震得人头晕目眩。突然又是一阵闷雷,比刚才那一阵还要震撼,屋子也跟着颤抖,细泥从屋顶直往下掉,雨帘一般……”“众人举起蜡烛,照着那条白龙。它果然变换了姿势,从昂首变作垂头,那双眼睛被点了几笔,但看上去毫无生气”等语句分析,阎立本午夜为龙点睛,将故事推向高潮,更有利于刻画点睛给众人带来的反应。据以上分析可以拟写出答案。【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及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这篇小说脱胎于《太平广记》,但却增添了不少新意,题干的要求探讨就学艺而言,这篇小说给读者有哪些“新”的道理。根据“它果然变换了姿势,从昂首变作垂头,那双眼睛被点了几笔,但看上去毫无生气。它没有飞起来?和尚们看着阎立本,满脑子疑问。阎立本瘫坐在大殿里,目光呆滞,张着嘴一动不动。’还是比不上张僧繇啊!’过了很久,他才还了魂一般,气若游丝地说”分析,阎立本觉得自己给龙点睛后,龙也会像张僧繇点睛一样飞走,但是最终龙也没有飞起来,由此得出:学艺不应有攀比好胜之心。根据“阎立本后来当上右相。他告诫儿子:‘我小时候读书,文辞不比同侪差,却偏偏要学画画,能画过张僧繇吗?无非做个匠人,像奴仆一样侍奉他人,真是莫大的耻辱。你们要以我为戒,别再学画了’”分析,阎立本点睛失败后,告诫自己的儿子以后不要学画画了。由此可知,学艺不能因为受挫就放弃追求。根据“张僧繇画的龙,不是我们正宗的本土画法,还吸收了西域犍陀罗的画风。你看这几条龙,有种说不上来的邪气。如果我要点睛,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方法点,要按照张僧繇的方法点,这样龙才能活”等语句看出,张僧繇之所以有“点睛”之术,就在于他广博地吸收各种技法,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据此,可以概括出:“学艺须广泛吸纳并借鉴方能成其大”的要点。根据“阎中郎你可别吓我,谁不知道你的画技本朝第一呀!你要点睛,这龙肯定是要飞了”可知当时阎立本的名声是很大的,但是他直接说张僧繇的画作带有西域的邪气,就是比较自大的表现;同时结合文中“一条龙飞走了,另一条却被困在这里,它渴望飞走。张 僧繇已经不在了,它需要我”等语句分析,可得出:艺无止境,不能因名气而自大的观点。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吕大器,字俨若,遂宁人。崇祯元年进士。援行人,擢吏部稽勋主事,更历四司,乞假归。以邑城庳恶倡议修筑工甫竣贼至佐有司拒守城获全诏增秩一等出为关南道参议,迁固原副使。巡抚丁启睿檄大器讨长武贼,用穴地火攻法灭之。大器负才,性刚躁,善避事。见天下多故,惧当军旅任,力辞,且投揭吏科,言己好酒色财,必不可用。帝趣令入京,诡称疾不至,严旨切责,亦不至,命所司察奏。明年三月始至,命以本官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时畿辅未解严,大器及诸将和应荐、张汝行驰扼顺义牛栏山。总督赵光抃集诸镇师大战螺山,应荐阵亡,他将亦多败。大器所部无失事,增俸一等。十七年四月,京师报陷,南京大臣议立君。大器主钱谦益、雷縯祚言,立潞王,议未定而马士英及刘泽清诸将拥福王至。福王立,迁大器吏部左侍郎。大器以异议绌,自危,乃上疏劾士英。言其拥兵入朝,䩄留政地,翻先皇手定逆案,欲跻阮大铖中枢。其子以铜臭为都督,女弟夫未履行阵,授总戎,姻娅越其杰、田仰、杨文骢先朝罪人,尽登膴仕,乱名器。疏入,以和衷体国答之。未几,泽清入朝,劾大器、縯祚怀异图。大器遂乞休去,以手书监国告庙文送内阁,明无他,士英憾未已,令太常少卿李沾劾之。遂削大器籍,复命法司逮治之。以蜀地尽失,无可踪迹而止。大器既去,沾得超擢左都御史。谦益亦以附士英、大铖,得为礼部尚书。独縯祚论死。明年,宗室朱容藩自称天下兵马副元帅,据䕫州。大器檄占春、大海、云风讨杀容藩,大器至思南得疾,次都匀而卒,王谥为文肃。(节选自《明史·吕大器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邑城庳恶/倡议修筑/工甫竣/贼至佐/有司拒守/城获全/诏增秩一等/B.以邑城庳恶/倡议修筑/工甫竣/贼至佐/有司拒守/城获全诏/增秩一等/C.以邑城庳恶/倡议修筑/工甫竣/贼至/佐有司拒守/城获全诏/增秩一等/D.以邑城庳恶/倡议修筑/工甫竣/贼至/佐有司拒守/城获全/诏增秩一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畿辅,“畿”是京都,“辅”是护卫,畿辅指环绕京城之特殊行政区域。B.告庙,庙,供祀先祖处所,君王出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C.太常,官名,掌宗庙礼仪,兼管文化教育、陵县行政,统辖博士和太学。D.夔州,巴蜀东北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治地即今日重庆奉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大器负有才能,征讨长武的贼寇,他采用挖地洞火攻的办法消灭了贼寇;螺山一战,别的将领或死或败,而他的部队没出过什么事。B.吕大器懂得避事,他看到天下大乱,就力辞军队中职务,且以贪爱酒色财为托辞;得罪马士英又被刘泽清弹劾后,他也主动请辞官职。C.吕大器行事周密,他在辞官回乡之前,亲手把监国告庙的文件抄一份送到内阁,表明自己别无他念;返乡后又藏匿行踪,得以避祸。D.吕大器不阿不谀,他与钱谦益主张拥立潞王,但马士英及刘泽清等拥立了福王,他却不像钱谦益那样,曲从依附马士英,谋求高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严旨切责,亦不至,命所司察奏。(2)大器以异议绌,自危,乃上疏劾士英。14.吕大器弹劾马士英的罪状有哪些?请简要说明。【答案】10.D11.A12.C13.(1)皇帝下圣旨严厉责备他,他还是不去,皇帝命令有关部门调查后回奏。(2)大器因为不同的意见被贬退,自感处境危殆,就上书弹劾士英。14.①拥兵入朝,且留朝不去;②翻钦定逆案,想让阮大铖进内阁;③任用亲属及先朝罪人,乱了朝纲。【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看到遂宁城的城墙低矮而且不结实,就倡议加以修建。工程刚刚完毕,贼寇来了,他帮助地方官拒敌守城,遂宁得以保全。朝廷下令给他升官一级。“贼至”,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后面断开,排除AB;“城获全”,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后面断开,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畿辅”解释错误,畿辅,是同义复合词。畿,京畿;辅,三辅。它们都指京城附近的地方。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返乡后又藏匿行踪”错误,不是吕大器“藏匿行踪”,而是“蜀地尽失,无可踪 迹”,四川的领土全部失陷,无法找到他的人影。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切责”严厉责备;“不至”,不去;“所司”,有关部门;“察奏”,查后回奏。(2)“绌”,被贬退;“危”,危殆;“劾”,弹劾。【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言其拥兵入朝,䩄留政地”可概括出,拥兵入朝,且留朝不去;结合“翻先皇手定逆案,欲跻阮大铖中枢”可概括出,翻钦定逆案,想让阮大铖进内阁;结合“其子以铜臭为都督,女弟夫未履行阵,授总戎,姻娅越其杰、田仰、杨文骢先朝罪人,尽登膴仕,乱名器”可概括出,任用亲属及先朝罪人,乱了朝纲。参考译文:吕大器,字俨若,遂宁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初任行人,升为吏部稽勋主事后又先后在四个司里任过职,然后请假回乡。他看到遂宁城的城墙低矮而且不结实,就倡议加以修建。工程刚刚完毕,贼寇来了,他帮助地方官拒敌守城,遂宁得以保全。朝廷下令给他升官一级。回朝以后,大器到地方上担任了关南道参议,又升为固原副使。期间,巡抚丁启睿传令让他去征讨长武的贼寇,他采用挖地洞火攻的办法消灭了贼寇。他仗着自己有本事,性情刚强、急躁,善于避事。当时他看到天下大乱,怕担任军队中的职务,所以极力推辞,并且给吏科投上一封帖子,说自己好酒,好色,贪财,一定不胜任。崇祯皇帝催他来京师,他诈称有病不去。皇帝下圣旨严厉责备他,他还是不去,皇帝命令有关部门调查后回奏。第二年三月他才到京。崇祯皇帝命令他以原官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保定、山东、河北的军务。当时京城郊区还没有解严,大器和其他将领和应荐、张汝行飞马前往扼守顺义的牛栏山。总督赵光扑会合各镇兵力在螺山大战,应荐阵亡,别的将领也多次失败。大器领的部队没出过什么事,被提升了一级官俸。十七年(1644)四月,京师沦陷了,南京的大臣们讨论立新皇帝。大器同意钱谦益、雷縯祚的主张,打算立潞王。还没有确定下来,马士英和刘泽清等将领簇拥着福王来了。福王登基后,提升大器为吏部左侍郎。大器因为不同的意见被贬退,自感处境危殆,就上书弹劾士英。说他拥兵入朝,厚颜无耻地在朝廷中逗留不去,翻先皇帝亲定的逆案,想把阮大铖塞进内阁。他的儿子花了几个臭钱就当上都督,他的妹夫没上过战场竟官拜总兵,他自己的姻亲越其杰、田仰、杨文骢本来是先朝的罪人,现在却高官厚禄,这些岂不是坏乱了等级名分。他的奏疏递进去以后,福王以和好共处,体谅国家答复了他。不久,泽清入朝,弹劾大器、縯祚心中在图谋不轨。大器于是请求离职回家,临行之前亲手把福王监国告庙的文件抄了一份送到内阁,表明自己别无他念。士英对他怀恨不已,又让太常少卿李沾弹劾他。朝廷于是剥夺了大器的官 籍,又命令法司把他逮捕问罪。因为四川的领土全部失陷,无法找到他的人影才罢休。大器被赶走后,李沾被破格提拔为左都御史。谦益也因为追随士英、大铖,得以出任礼部尚书。只有縯祚被判了死刑。第二年,宗室朱容藩自称天下兵马副元帅,驻兵夔州。大器传令占春、大海、云凤讨伐,把容藩杀掉了。大器到思南后得了病,返回途中驻在都匀时去世。永明王给他加谥号为“文肃”。(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采莲方干采莲女儿避残热,隔夜相期侵早发。指剥春葱腕似雪,画桡轻拨蒲根月。兰舟尺速①有输赢,先到河湾赌何物。才到河湾分首去,散在花间不知处。[注]①尺速:速度相差在尺,形容船速相近。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采莲女儿为了避开天气的酷热,在头一天就相约好,天刚亮就出发去采莲。B.第三句写采莲女儿娇美的细节与“指如削葱根”“皓腕凝霜雪”两句诗意思相近。C.第四句写采莲女儿摇着有画饰的船桨,轻轻地拨碎了水中那蒲草根下月亮的倒影。D.诗歌以时间为序,叙写了采莲女儿相约、出发、划桨、赛船以及采莲的生动场景。16.诗人笔下描绘的采莲女儿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作答。【答案】15.D16.①勤劳能干:凌晨就出发去采莲,擅长划船,身手快捷;②青春美丽:指如葱,腕如雪;③活泼要强:比赛行船赌东西,到了河湾处却又分头忙着采莲而去,不计较。【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及采莲的生动场景”错误,诗歌没有直接写采莲的场景。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采莲女儿避残热,隔夜相期侵早发……画桡轻拨蒲根月”,采莲女儿为了避开天热,凌晨就出发去采莲。她们摇着有画饰的船桨,轻轻地拨碎了水中那蒲草根下月亮的倒影。可见采莲女儿勤劳能干,擅长划船,身手快捷;“指剥春葱腕似雪”,手指想春天的葱白一样细腻洁白,手腕洁白似雪。可见她们青春美 丽;“兰舟尺速有输赢,先到河湾赌何物。才到河湾分首去,散在花间不知处”,她们比赛划船赌东西,到了河湾处却又分头忙着采莲而去,一点不计较。可见采莲女儿活泼要强不计较。(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概括了人们交往的两种形式,一种是室中晤谈,倾诉衷肠;一种则是“______,______”。(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将种树划分为两个阶段,并分别用比喻的方法指出了这两个阶段上郭橐驼对待树木的态度:“______,______”。(3)姜夔《扬州慢》用对比手法描写扬州,一边是昔日杜牧眼里的繁华,一边是自己眼前的凄凉,比如杜牧诗中的“春风十里扬州路”,眼前却是“______”;杜牧称赏的二十四桥明月,如今却是“______”。(4)在古代诗词中,“鸥”这一意象往往含有淡泊、归隐、飘零等寓意,比如“______”“______”等诗句中就是如此。【答案】①.(或)因寄所托②.放浪形骸之外③.其莳也若子④.其置也若弃⑤.尽荠麦青青⑥.冷月无声⑦.但见群鸥日日来⑧.此心归与白鸥盟##天地一沙鸥##惊起一滩鸥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1)至(3)句易错字词有:“托”“形骸”“莳”“置”“荠”。第(4)句要抓住“‘鸥’这一意象往往含有淡泊、归隐、飘零等寓意”这一要求默写,还要注意易错字,如“此心归与白鸥盟”中的“盟”,“惊起一滩鸥鹭”中的“鹭”。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阿Q正传》所用的讽刺笔墨是很精练的。这种精练,除文字的简练之外,主要表现为作者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提炼最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或细节。作品中赵秀才与假洋鬼子到静修庵“革命”①的一段描述,不过二百多字,含义却十分深刻,把人物丑恶卑劣的灵魂揭露得______,真是绝妙。这两个反动人物的“革命”行动是这样______,但又完全符合他们的身份、处境和思想性格的逻辑发展,令人可信,(甲),高度典型化的。在未庄,“革命”就表现为打碎了静修庵里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②的龙牌,老尼姑被当作清政府,挨了赵秀才们“不少的棍子和栗凿”,庵里又不见了一个宣德炉,这是多么辛辣而又意味深长的讽刺。这样的描写,在作品中______。革命风声传到未庄时,赵太爷与阿Q对 话的描写,多为人们所称道。一向不把阿Q当人看待的赵太爷,居然怯怯地迎着阿Q低声叫“老Q”③了。几句对话,把阿Q飘飘然的狂态和赵太爷的惶恐狡猾,都______地表现出来了。还有,《不准革命》一章中,假洋鬼子“白着眼睛”对几个闲人胡乱吹牛,(乙),“将自己的魂灵枭首通衢”④,丑态毕露。这些都显示了鲁迅的深刻洞察力、高超的捕捉形象的本领和杰出的讽刺才能。18.文中①-④画波浪线处引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①B.②C.③D.④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淋漓尽致荒诞无稽数见不鲜神情毕肖B.酣畅淋漓荒谬不经数见不鲜妍媸毕露C.淋漓尽致荒谬不经并非仅见神情毕肖D.酣畅淋漓荒诞无稽并非仅见妍媸毕露20.下列在文中甲、乙两处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既是夸张的,又是真实的乙:同样是通过人物的言语动作B.甲:既是夸张的,又是真实的乙:同样是让人物通过言语动作C.甲:既是真实的,又是夸张的乙:同样是让人物通过言语动作D.甲:既是真实的,又是夸张的乙:同样是通过人物的言语动作【答案】18.A19.C20.B【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①表示否定或讽刺;②③④表示引用。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酣畅淋漓: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和“揭露”搭配,指刻画人物性格充分、透彻,应选用“淋漓尽致”。荒谬不经: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荒诞无稽:形容十分荒唐毫无根据。结合“反动人物的‘革命’行动”及小说相关内容可知,此处应指赵秀才与假洋鬼子到静修庵“革命”是荒唐可笑的,应选用“荒诞无稽”。并非仅见:并不少见。数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语境指辛辣而又意味深长的讽刺在作品中有很多,常常看到,应选用“数见不鲜”。神情毕肖:神态表情完全相像,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像是真的一样,表现得活灵活现。妍 媸毕露:指美丽和丑陋都显现出来。阿Q飘飘然的狂态和赵太爷的惶恐狡猾都是丑陋的,没有美丽的一面,应选用“神情毕肖”。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甲,“夸张”对应前面的“荒谬不经”,“真实”对应后面的“可信”。排除CD;乙,“让人物……”与“将自己的……”相衔接。排除AD。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历史上,石钟山得名有三种说法,一是主声派,认为山乃以声得名。代表人物有《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唐人李渤、宋人苏轼。二是主形派,代表人物是清人曾国藩与俞樾,其观点是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三派是主张形声结合的,清人郭庆蕃即持此说,其《舟中望石钟山》诗中指出山形如洪钟,波涛与玲珑的山石激荡又发出类似钟磬之声。究竟哪一种说法更为科学,更符合实际呢?其实,石钟山是由石灰岩构成的,它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因含有二氧化碳的地表水及地下水长期的溶蚀,使其形成了奇特的岩溶地貌;特别是山的下部受到江水湖水及地下水的冲刷溶蚀,其山体下部几乎被掏空,呈中空之状。另外,山体外形上尖下圆,孤峰处于江边湖畔的平原上,宛如洪钟覆地。山下石钟洞,乃穹形溶洞,当长江与鄱阳湖水灌注溶洞之内,风兴浪作,水波连续猛烈地冲击洞顶与四壁,砰訇之声回环四起,余韵绵绵,犹以物击钟,声布四方。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乃石钟山取义得名的真谛。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22.请根据文意得出结论,并简要概括石钟山取义得名的原因。一共不超过30字。【答案】21.石钟山是由石灰岩构成的,石灰岩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因长期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蚀,而形成了奇特的岩溶地貌(或:石钟山是由石灰岩构成的,石灰岩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含有二氧化碳的地表水及地下水长期的溶蚀,使其形成了奇特的岩溶地貌)。22.结论:“形声结合说”更符合实际。原因:既有钟之形,且有钟之声,形声兼备。【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它”指代不明,把“它”改为“石灰岩”;二是“因……使其……”句式杂糅,改为“因长期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蚀,而形成了奇特的岩溶地貌”或“含有二氧化碳的地表水及地下水长期的溶蚀,使其形成了奇特的岩溶地貌”。画线句子改为:石钟山是由石灰岩构成的,石灰岩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因长期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蚀,而形成了奇特的岩溶地貌。或:石钟山是由石灰岩构成的,石灰岩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含有二氧化碳的地表水及地下水长期的溶蚀,使其形成了奇特的岩溶地貌。【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结论应是指哪一种说法更为科学,更符合实际,结合上一段“山体外形上尖下圆,孤峰处于江边湖畔的平原上,宛如洪钟覆地……水波连续猛烈地冲击洞顶与四壁,砰訇之声回环四起,余韵绵绵,犹以物击钟,声布四方”可得出结论:“形声结合说”更符合实际。原因是“山体外形上尖下圆,孤峰处于江边湖畔的平原上,宛如洪钟覆地”指向“既有钟之形”,“水波连续猛烈地冲击洞顶与四壁,砰訇之声回环四起,余韵绵绵,犹以物击钟,声布四方”指向“且有钟之声”,形声兼备。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吕氏春秋》)②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刘向《说苑·政理》)③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以上论述出于不同的情境,但都是古人认识世界、求真辨伪的真切体验和经验总结,在今天读来依然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眼见未必为实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确,大千世界,缤纷至极,眼睛看到的一定是事实吗?人们通过眼睛所看到的有时只是事物的表象,可我们往往又不能通过表面来判断事物的本质,所以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相。眼见未必为实,要探究事情全过程。事情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果我们仅仅凭借 眼前看到的一个片段就去轻易判断,那么一定会断章取义。为人师表的孔子让弟子颜回煮饭,因为看到了他用手去抓锅里的饭来吃,就断定他在偷吃。后来才明白是因为有灰尘掉到了锅里,颜回将灰尘抓了出来,害怕浪费,所以吃掉了。孔子惭愧地感叹:“本来以为眼睛看见的就是真相,可谁知也未必可信。”仅仅依靠看到的一部分来判断一件事是不可信的,就连圣人孔子也会犯错,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呢?因此,想要弄清一件事,必须探究全过程。眼见未必为实,要用心去感受。人们观察一件事物时,总是会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做出一些与实际情况霄壤之别的判断。曾有一个太太抱怨对面太太很懒惰,说人家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发现不是对面的衣服洗不干净,而是自家的窗户脏了。这位太太,因为自己家的窗户误导了她,所以才认为对面的衣服没有洗干净。可见,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会被环境遮蔽双眼。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为假相所骗,损失了十万箭,为赤壁之战的失败埋下了祸根。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我们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眼见未必为实,要亲身体验。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但通过亲身实践的,一定是真实的。如果我们想学游泳,以为站在岸上观察模仿人们的动作就可以学会。然而到了水下,依旧是旱鸭子。虽然在岸上观察的很明白,但是却无法感知游泳的动作和用力方法以及前进速度……学习游泳不能单凭眼睛看,就像许多事情一样,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弄清楚事物的真相。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我们的眼睛有时会被迷雾所覆盖,但只要我们肯拨开它们,我们的认识就可以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因为有迷雾,我们不可以盲目地相信自己的眼睛,不去探究全过程就会断章取义,不用心感受就会有错误的判断,不亲身实践就不会了解事物的本质。别把眼见当全实,眼睛有时也会说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了三段古文言,材料一,孔子说:“人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即便是眼睛看到的仍不一定可信;人依靠的是心,可是自己的心有时也依靠不住。”材料二,意思是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亲脚踏到的,亲脚踏到的不如亲手辨认的。材料三,意思是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材料一强调眼见不一定为实,凭借内心的想法来衡量事物,到头来也不一定可靠。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人类犹如瞎子摸象般地在探索这个世界,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尤其更不能有成见。有时候,我们对人宽容一点,甚至理想化一点,反倒能将一个人 引导成我们希望的样子,正如吸引力法则:你希望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世界就会以什么样子展示给你。材料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材料三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综合三则材料可知,判断一件事情,看待一个人,道听途说最不可信,凭空猜测最无根据,哪怕是亲眼看到也未必是真实情况,必须要亲自实践,深入实际,认真调查,多方了解,才能得出一个最接近真相的结论。从“感悟与思考”可知,文体更倾向于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判断人与事需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这样做的意义,如何深入实际、认真调查。也可以运用正反对比式结构谈道听途说、凭空猜测的坏处,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的好处。立意:1.耳听为虚,眼见不一定为实。2.诸事不可臆断,必要躬行。3.道听途说终不实,绝知此事要躬行。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拨云又见日。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带答案)
重庆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东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4 03:08:01
页数:19
价格:¥2
大小:44.0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