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3
2
/23
剩余2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国人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报应不在今生,就在来世。好人遭逢不幸,也被认为是前世作了孽,应当受谴责的总是遭难者自己,而不是命运。中国人既然有这样的伦理信念,自然对人生悲剧性的一面就感受不深。对人类命运的不合理性没有一点感觉,也就没有悲剧,不愿承认痛苦和灾难有什么不合理性。此外,中国人的文学受到道德感的束缚,对他们来说,文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纯想象和虚构的文学作品那么少,戏剧发展得那么晚。事实上,戏剧在中国几乎就是喜剧的同义词。中国的剧作家总是喜欢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大团圆结尾。戏剧情境当然常常穿插着不幸事件,但结尾总是大团圆。中国戏剧的关键往往在亚里士多德所谓“突变”的地方,很少在最后的结尾。随便翻开一个剧本,不管主要人物处于多么悲惨的境地,你尽可以放心,结尾一定是皆大欢喜,有趣的只是他们怎样转危为安。剧本给人的总印象很少是阴郁的。(摘编自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材料二“贵和尚中”的思想积淀于民族心灵深处,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习性。这种强大的文化习性也走进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领域,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转化为中华美学观念中的重要审美心理定势,从而对中国古典戏曲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审美接受主体的剧作家, 在这种审美心理结构的指导下,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设计着一个又一个大团圆的故事。即使是创作悲剧,结尾也要安排一个光明的尾巴。因为把“中和为美”的社会审美观念体现在戏剧中,就是强调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的对立统一。观众在戏曲的开头看到好人蒙冤、有情人离散,内心就会不和谐。观众追求“中和之美”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压抑苦闷的感觉。只有安排一个大团圆结局,才能达到“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审美效果,用充满喜乐情绪的大团圆结局把作家和观众的心理机制带回到和谐、中庸的状态。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典型的道德伦理型社会,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就是戏剧作家往往以强烈的伦理责任感切入艺术领域,倡导在戏剧作品中展现最淳朴的人性,故而在叙述悲惨凄凉的情节时也不忘惩恶扬善,给观众以一线光明。在这种观念教导下,下层民众也形成了一种伦理信仰,他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相信“正义必胜,邪恶必败”,而且,观众会始终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世界和自我。中国悲剧主要是赞颂美好和控诉罪恶,肯定道德价值,它反映了中国人美好的伦理信念,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只有善的才是美的。中国古代社会专制势力过于强大,百姓在现实社会中地位低下。他们亲身体验了地痞流氓的专横作恶、高利贷者的贪婪无度、贪官污吏的草菅人命,等等,本已是备尝艰辛。尽管他们在内心深处一直充满着对公平与正义的殷切期盼,但低微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无力改变现状。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尖锐冲突只能通过欣赏文艺作品获得想象的满足。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团圆可以在文艺作品中得以实现,也就是通过戏剧之“圆”弥补生活之“缺”,戏剧充当了普通百姓艰辛生活的心理调节剂。(摘编自李志琴《大团圆结局的文化意蕴》)材料三作为我国最早的成熟的戏剧艺术形式,产生之初的南戏是完全草根的、平民的舞台艺术。与元杂剧高华雄浑的人文情怀有所不同,南戏更多聚焦的是婚姻家庭生活。写到书生几乎无一不涉及科考,凡参加科考的无一不高中状元,凡状元及第的无一不被当朝大官看中、招为东床快婿。“大团圆”结局是作家惯用的叙事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演戏场所也由农村庙祠转往城市剧院,老百姓的看戏方式随着网络通讯的发达发生了改变。将戏曲推广与振兴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转变传播观念,开拓传播渠道,推进戏曲艺术普及,培养年轻观众群体,已成为必然。借助于文化礼堂送戏下乡,凭借创新推出的“文化驿站”品牌文化项目,将戏曲渗入当下温州人的生活,继续发挥“娱乐休闲”与“高台教化”的作用。开展戏曲进校园、出国门,依托网络销售、微信微博宣传,推广戏曲文创衍生品,吸引年轻观众以及海外人士对温州南戏的关注,引发 人们对南戏认知的热度,以求南戏的全面复兴,皆不失为新时代个性鲜明的思考。无疑,把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把现代技术、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空间、传统文化等进行有机融合,对于文脉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戏曲从未离开过人们的生活,只是曲径通幽处,躲在深闺人难识。(摘编自胡胜盼《弘扬传承南戏文脉正当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戏剧作品在叙述凄惨情节时不忘惩恶扬善,这实质上对下层百姓起教化作用。B.独特的伦理信念使中国人不能感受人类命运的不公,导致悲剧的缺失和戏剧发展落后。C.大团圆结局哀而不伤,用喜乐情绪把作家和观众的心理机制带回到和谐、中庸的状态。D.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通讯日益发达,老百姓的看戏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喜欢善恶报应的大团圆结尾,这使得古代的戏剧和喜剧几乎没有差别,剧本都给人明朗的印象。B.中国古代的剧作家有意识地设计大团圆结局,形成了“贵和尚中”的思想,迎合观众“中和之美”的心理。C.作为我国最早的成熟的戏剧艺术形式,南戏是完全草根的、平民的舞台艺术。D.中国古代社会充斥着各种不公,身份低微的百姓无力改变现状,通过想象中的圆满来达到心理的满足。3.根据材料内容,不符合中国式“大团圆结局”的一项是()A.《白蛇传》中,白娘子和许仙被法海硬生生拆散,白娘子也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后来,许仙的儿子也苦练成仙,最后打败了法海,救出了自己的母亲。B.《长生殿》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月宫相会,道出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样哀婉缠绵的心声。C.《窦娥冤》中,窦娥含冤而死后,窦天章得官归来,重审女儿冤案,窦娥得以沉冤昭雪,观众获得了精神的愉悦,得到了心理的补偿。D.《祝福》中,祥林嫂死去后,鲁镇的爆竹声“联绵不断”,祝福的空气把疑虑一扫而空,天地圣众“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5.结合材料,概述当前弘扬和传承南戏的途径。【答案】1.B2.D3.D4.①首先从中国人的文化习性和审美观念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式大团圆结局现象。 ②接着从伦理信仰方面解释了中国式大团圆结局现象。③最后,从社会心理方面分析了中国式大团圆结局形成原因。5.①政府层面:将戏曲推广与振兴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借助文化礼堂送戏下乡。②受众层面:培养年轻观众群体,开展戏曲进校园、出国门。③传播渠道:利用现代技术、网络宣传,推广戏曲文创衍生品,吸引关注。【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独特的伦理信念使中国人不能感受人类命运的不公,导致悲剧的缺失和戏剧发展落后”说法错误。材料一第二段“对人类命运的不合理性没有一点感觉,也就没有悲剧,不愿承认痛苦和灾难有什么不合理性”“中国人的文学受到道德感的束缚,对他们来说,文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纯想象和虚构的文学作品那么少,戏剧发展得那么晚”可知,“独特的伦理信念使中国人不能感受人类命运的不公”导致悲剧的缺失,“中国人认为文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导致中国戏剧的发展落后。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中国人喜欢善恶报应的大团圆结尾”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中国的剧作家总是喜欢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大团圆结尾”可知,是中国的剧作家喜欢善恶报应的大团圆结尾。B.“中国古代的剧作家有意识地设计大团圆结局,形成了‘贵和尚中’的思想”因果倒置。从材料二第一段“作为审美接受主体的剧作家,在这种审美心理结构的指导下,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设计着一个又一个大团圆的故事”可知,是因为在“贵和尚中”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古代的剧作家有意识地设计大团圆结局。C.“南戏是完全草根的、平民的舞台艺术”说法错误。材料三第一段原文为“作为我国最早的成熟的戏剧艺术形式,产生之初的南戏是完全草根的、平民的舞台艺术”,表明其在“产生之初”是完全草根的、平民的舞台艺术。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祝福》中,祥林嫂死去后,并没有出现大团圆的结局,“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是作者的讽刺。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二共三段,第一段,作者提出“‘贵和尚中’的思想积淀于民族心灵深处,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习性”“因为把‘中和为美’的社会审美观念体现在戏剧中,就是强调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的对立统一”,首先从中国人的文化习性和审美观念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式大团圆结局现象。第二段中,作者提出“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典型的道德伦理型社会,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就是戏剧作家往往以强烈的伦理责任感切入艺术领域,倡导在戏剧作品中展现最淳朴的人性,故而在叙述悲惨凄凉的情节时也不忘惩恶扬善,给观众以一线光明”,这就从伦理信仰方面解释了中国式大团圆结局现象。最后,在第三段,作者又从社会心理方面分析了中国式大团圆结局形成原因。“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团圆可以在文艺作品中得以实现,也就是通过戏剧之‘圆’弥补生活之‘缺’,戏剧充当了普通百姓艰辛生活的心理调节剂。”【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根据材料三“将戏曲推广与振兴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转变传播观念,开拓传播渠道,推进戏曲艺术普及,培养年轻观众群体”“借助于文化礼堂送戏下乡,凭借创新推出的‘文化驿站’品牌文化项目,将戏曲渗入当下温州人的生活,继续发挥‘娱乐休闲’与‘高台教化’的作用”可以概括出:在政府层面,将戏曲推广与振兴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借助文化礼堂送戏下乡。根据材料三“推进戏曲艺术普及,培养年轻观众群体”“开展戏曲进校园、出国门”可以概括出:在受众层面,培养年轻观众群体,开展戏曲进校园、出国门。根据材料三“依托网络销售、微信微博宣传,推广戏曲文创衍生品,吸引年轻观众以及海外人士对温州南戏的关注,引发人们对南戏认知的热度”可以概括出:在传播渠道方面,利用现代技术、网络宣传,推广戏曲文创衍生品,吸引关注。 (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牛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莫美①斜阳西照,流云依稀。山脚下,小河旁,水田里,一头牛,一个人,似乎未动,其实在动。②牛,和人在耙田。③牛,是老黄牛,老了,力气衰了,走得慢,很吃力。人,是年轻人,三十出头,身强力壮,但手艺生疏,有点忙乱,有点急躁。④啪的一声,年轻人抽了老黄牛一鞭。⑤“又打牛了!会用牛的人,不动鞭子。”⑥是一位老人的声音。老人坐在田埂上,眯缝着眼,抽烟。⑦年轻人是老人的儿子。⑧儿子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屁股一拍,闯荡去了。开初几年,叫花子一样,慢慢地混得人模狗样了,却又荡回来捣鼓。他和几个同龄人商量,要成立什么专业合作社,搞产供销一条龙;还要参加竞选,想当村委会主任。老人对那些新鲜玩意不感兴趣,但对儿子虚心学干农活儿很高兴。农民嘛,会干农活儿,不管世道如何变化,都有饭吃,不会饿死。⑨所有农活儿中,最难掌握的就是犁耙功夫。不会犁耙的农民,只能称为半个农民。春耕开始,老人便手把手地教儿子犁田耙田。草子田要三犁三耙,现在已是三耙了,耙过之后就可以插秧。这次耙田,虽不是最费力气的,却是最见功夫的。要做到泥烂如浆,田平如镜,确实不容易。好在儿子悟性好,肯卖力,只是有点急躁,沉不住气。⑩“不要飘,压耙,带泥走!”老人大声叫道,“把泥带到前面的水凼里。”⑪儿子便双手用力压耙。耙前便堆满了泥。老黄牛走得更慢了。⑫儿子又抽了牛一鞭。⑬“又打牛了!”老人说,“牛通人性。你老是打牛,牛就会反抗,就会怨恨。你要把牛当人看待,多和它讲话,它听得懂的。我只要哼一声,它就晓得是什么意思。”⑭儿子不吭声,终于把泥带到父亲指定的水凼里。⑮“上来抽筒烟吧!”老人说。⑯儿子便吆住牛。刚上田埂,老人便递上一筒卷好的喇叭烟。儿子接过,老人又为儿子 点火。儿子狠狠地吧了几口,咳嗽两声。⑰“我看呢……”老人眯缝着眼,笑着说,“你不要去参与村主任的竞选。别人家族势力大,乡里县里都有靠山,你赢不了他。”⑱“我知道赢不了。”儿子说,“但估计我得票也不会太少。给他一点压力也好,也许他会收敛一些,不那么为所欲为了。”⑲老人说:“他选上后,会卡你害你。”⑳儿子说:“我不偷不抢,不犯法,他奈何不了我。”㉑老人不再说话。儿子抽完烟,又下田了。㉒“压耙,带泥走!”老人又在教导。㉓儿子便双手用力压耙,耙前堆满了泥,老黄牛走得更慢了。㉔儿子又抽了老黄牛一鞭。㉕老黄牛挨了鞭子,并未加快步伐,而是回头望望,眼里盈满痛苦与无奈。㉖老人心疼了,对着儿子吼道:“只晓得打牛!老教不改!”停了停,老人又说:“好在牛不晓得它的力气有多大,不然的话,人还驾驭不了它呢!”㉗儿子望了老人一眼,停住了。老人忽然觉得自己的话很有哲理。㉘儿子又望了老人一眼,瓮声瓮气地说:“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大,别人也奈何不了你呢!”㉙老人立马收了笑容,呆住了。儿子吆喝一声,又耙田了。㉚收工了。儿子把牛赶到田边,扛着耙先走了。㉛老人走进田里,用手舀水,在牛身上反复擦洗。老黄牛很是温顺,耷拉着脑袋,偶尔抬眼望望老人,满腹委屈的样子。㉜牛,和人,往家走。牛,走得很慢。㉝牛,走得实在太慢了。看来春耕以后,只能杀了。但老人舍不得杀,他和这牛的感情实在太深了。那就卖了。但卖后呢?还不照样被杀?老人想想他的老黄牛,又想想他自己,心中忽然涌起一种悲怆感,眼睛潮潮的。㉞山脚下,小河边,田埂小道上,一头牛,一个人,似乎没动,其实在动。夕阳西沉,红霞满天。(选自《湖南日报·湘江副刊》2015年8月28日)文本二: “五四”以后,伴随现代小说观念的转型,自然描写作为现代小说重要的理论要素被提到写作与批评的日程上来,这种追求显著地改变了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而要创造现代小说散文化的叙事效果,传统散文的描写技法就不可避免地在现代小说中得到广泛运用,这便是小说创作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散文特征,自然描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某种意义上,以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人物情感,以描绘自然景物组织作品的结构框架,并通过自然描写创设美好的意境,从而将人物心理情感的抒发、哲理的思考与分析和对客观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融情、景、意为一体的新小说是现代小说最为重要的审美特征。(节选自石现超《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叙述特征》)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有多次关于老黄牛“走得慢”的细节描写,老黄牛走得很慢主要是因为它“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B.老父亲非常心疼老水牛,但是儿子不听父亲的喝令,仍要鞭打水牛,是要表现父亲的善良和儿子的残忍。C.文中老人“心中突然涌起一种悲怆感”,是因为老黄牛快到生命的尽头,他同情老黄牛辛酸可怜的一生。D.老人为儿子递上喇叭烟,并为儿子点上火,是想调和与儿子因“打牛”引起的矛盾,为劝说儿子营造良好氛围。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⑧段叙述了一些儿子过去的经历和老人的心理,为下文父子间的对话做了铺垫。B.小说大量描写父子间十分简省的对话,叙述简洁、平缓,看似单调,实则为描写父子之间的意识冲突营造出了十分恰当的氛围。C.小说没有刻意塑造精彩的人物和描写曲折的情节,而以平实自然的语言传达出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感受。D.故事写的是农村两代人的悲剧。老人的一生像牛一样,是个悲剧;从父子间的对话来看,儿子未来不会顺畅,也将会是一个悲剧。8.请结合文本一全文,简要谈谈“牛”在文中的象征内涵。9.请结合文本二的小说理论,从结构、意境和主旨等角度简析文本一第①段和最后一段运用描写手法的异同之处。【答案】6.D7.D8.①老黄牛象征着父辈老农民。二者都是勤劳忠诚的,但都老实隐忍,缺乏自我觉醒,只能任命运摆布,过得艰辛劳苦。 ②牛和牛耕方式也是老式农业社会的象征,“老了,力气衰了,走得慢,很吃力”,在新的形势和历史进程中,很不适应,它将很快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走向终结。9.①从结构框架上看,两段都运用了自然景物描写,很有镜头感,前后照应,使结构有回环之美。首段由面到点,以“斜阳”和初显的“红霞”将“儿子”和“牛”引导出场,尾段由面到点再到面,以“父亲”和“牛”在“夕阳”和满天的“红霞”下回家收篇。②从意境创设上看,两段均运用了白描,分别描绘出从下午和傍晚乡村田间的平静沉寂的景象,实际上也写出了中国乡村千百年来难以变化的缓慢节奏和单调、陈旧的气象。首段为故事营造了一种较为沉闷的氛围,尾段“红霞满天”又给这种氛围增加了一丝爽朗和亮色。③从主旨上看,两段中都有“似乎未动,其实在动”的描写,蕴含作者对农村陈旧的气象正悄然改变的观察和思考。首段“斜阳西照,流云依稀”暗示陈腐将去,变化隐约可见,含蓄表达了对农村陈旧气象的否定;尾段“夕阳西沉,红霞满天”暗示旧新陈代谢,明天将是晴朗的日子,含蓄表达了对农村新变化期待和信心。【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因为它‘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错误,根据“牛,是老黄牛,老了,力气衰了,走得慢,很吃力”可知,牛走得慢主要因为它衰老了。B.“是要表现父亲的善良和儿子的残忍”错误,老父亲心疼是因为他和老黄牛有深厚感情,惺惺相惜,而儿子鞭打牛主要为表现年轻人的手艺生疏及急躁、冲动。C.“是因为老黄牛快到生命的尽头,他同情老黄牛辛酸可怜的一生”错误,根据“老人想想他的老黄牛,又想想他自己,心中忽然涌起一种悲怆感,眼睛潮潮的”可知,“悲怆”主要是因为老人感受到自己和黄牛一样命运可怜,都即将走到命运的尽头。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D.“儿子未来不会顺畅,也将会是一个悲剧”错误,老人的命运是个悲剧,但儿子不是,他有想法有行动,还有灿烂明天,就像文章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红霞满天”暗示的一样,第二天会很晴朗(农谚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故选D。【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品中物象的含义的能力。如儿子耙田时多次抽打牛,牛没有反抗,勤恳犁地,“好在牛不晓得它的力气有多大,不然的话,人还驾驭不了它呢”“老黄牛很是温顺,耷拉着脑袋,偶尔抬眼望望老人,满腹委屈的样子”;父亲叫儿子“不要去参与村主任的竞选”,因为“别人家族势力大,乡里县里都有靠山,你赢不了他”“他选上后,会卡你害你”,由此可知,父亲和牛都老实隐忍,任命运摆布,所以老黄牛象征着父辈老农民。如“牛,是老黄牛,老了,力气衰了,走得慢,很吃力”,所以儿子老是用鞭子抽它,想让他耙田更快一些,这种牛耕方式是老式农业社会的象征;根据文中儿子“要成立什么专业合作社,搞产供销一条龙”可知,社会形势在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跟不上新形势,所以这里的“牛”和牛耕的方式是老式农业社会的象征,最终会被淘汰,走向终结。【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以及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可以根据材料二中“以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人物情感,以描绘自然景物组织作品的结构框架,并通过自然描写创设美好的意境,从而将人物心理情感的抒发、哲理的思考与分析和对客观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融情、景、意为一体的新小说是现代小说最为重要的审美特征”来分析材料一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描写。根据“以描绘自然景物组织作品的结构框架”分析:第一段先描写“斜阳西照,流云依稀”最后写到“一头牛,一个人”,由面到点;最后一段由“山脚下,小河边,田埂小道上”写到“一头牛,一个人”再写到“夕阳西沉,红霞满天”,由面到点再到面。两段都运用了自然景物描写,镜头感强,前后照应。根据“通过自然描写创设美好的意境”分析,两段都选取“山”“河”“人”“牛”“夕阳”等意象,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从下午和傍晚乡村田间的平静沉寂的景象,“斜阳西照,流云依稀”营造了一种较为沉闷的氛围,“红霞满天”又给这种氛围增加了一丝亮色,给人一种希望。根据“以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人物情感”分析,两段中“似乎未动,其实在动”是暗示了当时社会气象正悄然。“斜阳西照,流云依稀”,暗示社会变化不大,如父亲劝儿子不要参加竞争,怕遭到报复,当时这种隐忍、任命运摆布的思想根深蒂固,含蓄表达了对农村陈旧气象的否定;“夕阳西沉,红霞满天”,含蓄表达了对农村新变化期待和信心,体现在:儿子出去闯荡,“要成立什么专业合作社,搞产供销一条龙”,别人势力大,有靠山,他仍然敢于参与村主任的竞选。两段描写都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凸显出文章的主旨。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乙楚子①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②,执鞭以出。仆析父从。夕,右尹子革③入见,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④。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⑤。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敢请命。”王入视之。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 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节选自《左传·昭公十二年》,有删改)【注释】①楚子:楚灵王。楚灵王弑杀楚王麇,自立为王后,对内肆意搜刮,对外滥用武力。②秦复陶:秦国的羽衣。翠被:用翠羽装饰的披肩。舄:鞋。③子格,春秋时期郑国郑穆公之孙,大夫子然之子,名丹,由郑国逃亡至楚国,任右尹。④熊绎:楚国始祖。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齐、卫、晋、鲁四国的始祖。康王:即周康王,周王第三代。⑤旧许是宅:曾经住在许国旧地。许:周初分封的诸侯国。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B.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C.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D.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道主,即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晋围郑,郑在秦的东方,故郑可成为秦的东道主,为其东行提供服务。古人还有南道主、北道主、西道主的说法。B.材料甲称秦穆公为“秦伯”,材料乙称楚灵王为“楚子”,这是对周分封诸侯时爵位等第的体现,秦晋楚三国按爵位高低依序是秦伯、晋侯、楚子。C.鼎,本是古代烹饪之器;夏商周三代,鼎被用作礼器,专用于祭祀、典礼或宴飨,而逐渐发展成为统治阶级权力与地位的象征,继而成为国之重器。D.古时后兄弟按长幼“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次之,季最小。孔丘表字“仲尼”,故可以由此推知孔子在兄弟中排行第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灵王假托狩猎之名,派兵围困徐国,并亲率大军驻扎乾溪,威慑吴国;他服饰极尽奢华,威仪不凡,这些都彰显了他欲成为霸主的野心。B.上面文段中晋文公和楚灵王都有知人善用的格局,年高位卑的烛之武被委以劝退强敌的重任,落难流亡的郑王室后裔子革深得楚王信任。C. 楚灵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以接见子革,他想向周索取鼎、向郑国索要土地,他能在小处守礼,却在大处失节的矛盾,皆源于贪欲。D.楚王夸赞熟读远古典籍的倚相为“良史”,有炫耀楚国人才众多的意味;子革据其不知《祈招》予以驳斥,意在向楚王炫耀自己博学广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14.面对楚灵王的贪婪无厌,子革的劝谏颇有特色。请结合文本,概括并简析他的劝谏特点。【答案】10.C11.B12.D13.(1)(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2)孔子说:“古时有记载说:‘克制自己,回到礼仪上来,这就是仁。’说得真好啊!楚灵王如果能像这样,岂会在乾溪受辱?”14.子革采用的是欲擒故纵的方式:楚灵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子革一开始顺着他,三问三答,都是随声附和;之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利用周穆王的故事,一下击中楚灵王的要害,使他内心震动,坐卧不安,达到劝谏的目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楚国因此没有分赐到宝器,而他们都有。现在周室与上述四国都服侍君王,将会唯命是从,岂会吝惜九鼎?“楚”是前一句的主语,“彼”是后一句的主语,“而”是连词,表转折,放在下一句的开头,前面断开,排除AB;“服事”的宾语是“君王”,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秦晋楚三国按爵位高低依序是秦伯、晋侯、楚子”错误,爵位按照由高到低应为“公侯伯子男”,所以正确的顺序为“晋侯、秦伯、楚子”。故选B。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子革据其不知《祈招》予以驳斥,意在向楚王炫耀自己博学广识”错误,从文中来看,子革驳斥的目的不是炫耀自己的博学广识,而是借倚相不会背《祈招》的诗来讲述周穆王的故事,是对灵王想扩张领土而进行的劝阻谏辞,所以目的是劝阻。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既”,已经;第一个“封”,使……成为边境,第二个“封”,名词,边界;“肆”,扩张;“阙”,侵损,使……亏损。(2)“志”,记载;“克己复礼,仁也”,判断句,克制自己,回到礼仪上来,这就是仁;“信”,确实;“善”,好;“如是”,像这样;“辱于乾溪”,状语后置。【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到子革和楚灵王之间的对话,结合对话的内容分析劝谏的技巧。如灵王回顾了自己的祖先对周王朝的巨大功勋,提出第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派人向周天子索取礼器,天子会不会给”,子革的回答是“肯定会给啊……大王您派人去要礼器,天子哪敢不给啊”;第二个问题“如果楚国现在派人去索取这片土地,郑国会不会给我们呢”,子革的回答是“肯定会给啊!周天子都不敢不给我们礼器,郑国怎么敢不给我们土地啊”;第三个问题“……诸侯应该害怕我们了吧”,子革的回答是“肯定会害怕啊!这四个城池的兵力足够威慑诸侯了,何况还有楚国本土的兵力呢?谁敢不害怕大王啊”,至此,灵王的自信心和欲望已经膨胀到极点。之后当楚灵王吹嘘倚相博学多识、炫耀楚国的人才众多的时候,子革说倚相连《祈招》都不会背,以此引起出楚灵王的好奇心,子革趁机给他讲述周穆王的故事,一下击中楚灵王的要害,使他内心震动,坐卧不安。参考译文:甲 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敢以烦执事”又译为:冒昧地以此事来打扰您)。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无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乙楚灵王到州来冬猎,驻扎在颍尾,派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率领军队包围徐国以恐吓吴国。楚王驻扎在乾溪,作为他们的后援。天下雪,楚王戴皮帽,穿秦国羽衣,翠鸟羽毛的披肩,豹皮鞋,握鞭而出。仆析父跟随着。子革晚上进见,楚王会见他,脱去帽子、披风,丢掉鞭子,和他谈话,说:“从前我们先王熊绎与齐国的吕伋、卫国的王孙牟、晋国的燮父、鲁国的伯禽同时事奉周康王,四国都有分赐的宝器,唯独我国没有。现在我派人到周室,要求将九鼎作为分赐给我国的宝器,周王会给我吗?”于革回答说:“会给君王啊!从前我们先王熊绎在偏僻的荆山地方,柴车破衣,居于草野,跋涉山林,事奉天子,只有这桃木做的弓、枣木做的箭来供奉王室大事之用。齐,是周王的舅父;晋及鲁、卫,是周王的同母兄弟。楚国因此没有分赐到宝器,而他们都有。现在周室与上述四国都服侍君王,将会唯命是从,岂会吝惜九鼎?”楚王说:“从前我们的远祖伯父昆吾,住在许国旧地,现在郑国人贪图那里的田地有利,而不给我们。我们如果向他们要求,会给我们吗?”子革回答说:“会给君王啊!周室不吝惜九鼎,郑因岂敢吝惜田地?”楚王说:“从前诸侯认为我国偏远而畏惧晋国,现在我们大力修筑陈、蔡、不羹等城邑,兵赋都达到兵车一千辆,你参与其事是有功劳的,诸侯会畏惧我们吗?”子革回答说:“会畏惧君王啊!单这四大城邑,已足以使人畏惧了,再加上楚国,岂敢不畏惧君王吗!”这时工尹路请示说:“君王命令破开圭玉装饰斧柄,冒昧请君王指示。”楚王进去察看。仆析父对于革说:“您,是楚国有声望的人,现在和君王说话好象回声一样应和,国家会怎么样呢?”子革说:“我磨快言语的刀刃以待时机,君王出来,我的刀刃就将砍下去了。” 楚王出来,又接着谈话。左史倚相从面前小步快速走过,楚王说:“这个人是好史官,你要好好看待他。这个人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样的古书。”子革回答说:“下臣曾经问过他,从前周穆王想要随心所欲,走遍天下,要使天下都留有他的车辙马迹。祭公谋父作了《祈招》的诗篇来制止穆王的贪心,穆王因此能在祇宫寿终正寝。下臣问他诗句却不知道。如果问年代久远的事,他怎能知道?”楚王说:“你能吗?”子革回答说:“能。那首诗说:‘《祈招》的音乐和谐,表现了美德的声音。想起我们君王的气度,似玉,似金。保全百姓的力量,而没有象醉饱一样的贪心。”楚王作了一揖就进去了,有好几天,送上饭不吃,躺下睡不着,还是不能自己克制,以致遇到祸难。孔子说;“古时有记载说:‘克制自己,回到礼仪上来,这就是仁。’说得真好啊!楚灵王如果能象这样,岂会在乾溪受辱?”(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①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②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③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④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注∶①此诗大约作于唐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时年五十岁,居于成都草堂。②莫,没有。③槎,木筏。④陶谢,指陶渊明、谢灵运。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海”表明江水的宽度和深度,且具有动感,是引发诗人灵感的重要原因。B.首联是诗人对刻意求工的艺术追求的总结,此特点在《登高》诗中有所体现。C.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江水,只用水槛垂钓、故着浮槎来暗示锦江的水势之大。D.诗人行将衰老,春花美景已不能引起自己的深愁,转而追求陶谢的悠闲生活。16.诗中的“短述”流露出作者对诗歌创作从执着到平和的心态变化。请结合全诗加以简析。【答案】15.D16.①开篇说自己过去对诗歌的追求,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②现在老了写诗完全是胡乱应付,即使有春花美景也不会动心;③今天面对美景,反而想将写诗的事情交给陶谢这样有才华的人。诗人至此没有了过去的刻意求工,转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解析】 【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D.“春花美景已不能引起自己的深愁,转而追求陶谢的悠闲生活”错。诗歌尾联的大意是:今天看见江水如海的美景,很想找到像陶渊明、谢灵运一样的诗人,让他们写诗记下这次一同游春赏景的感受。面对美景,作者想将写诗的事情交给陶谢这样有才华的人。诗人至此没有了过去的刻意求工,转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结构思路及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开篇写“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说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颔联写“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写现在人已越来越老,写诗全都是随随便便敷衍而成,对着春天的花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颈联和尾联写“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写江边新装了一副木栏,可供我悠然地垂钓,我又备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今天面对美景,作者反而想将写诗的事情交给陶谢这样有才华的人。诗人至此没有了过去的刻意求工,转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三)名句名篇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沂水边快乐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2)杜甫《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周瑜的运筹帷幄。【答案】①.浴乎沂②.风乎舞雩③.艰难苦恨繁霜鬓④.潦倒新停浊酒杯⑤.谈笑间⑥.樯橹灰飞烟灭【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沂”“雩”“鬓”“潦”“樯橹”。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象征着力量、勇敢和无畏的虎年到来之际,在喜庆团圆和万物复苏的日子里,各国运动员相聚中国,在赛场上展现和平与友谊,这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的生动______,向世界______出了“一起向未来”的积极信息。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赛场内外______收获点赞。生活在冬奥村,不少运动员“想让世界知道,北京冬奥村的床是世界上最好的”;拼搏在赛场上,很多冰雪健儿表示从未见过这么好的比赛场地;开幕式上,美国运动员与中国志愿者友善互动,被“欢迎来到中国”的温暖话语感动到流泪……从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到现场观众,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展现得______。更重要的定,中国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以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A.诠释传达屡屡淋漓尽致B.诠释传递频频淋漓尽致C.阐释传递频频酣畅淋漓D.阐释传达屡屡酣畅淋漓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A.中国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通过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B.中国以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以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C.中国以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伟大成就,通过冬奥会的舞台传遍了全世界。D.中国以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伟大成就,由于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B19.C20. ①比喻构成:将190多个国家比作190多条小船,将190多个国家团结在一起比作同在一条大船。各自孤立的国家与团结在一起的国家之间是小个体与大团体的关系,这和小船与大船之间的关系具有相似性。②表达效果:具体形象地阐明了世界各国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的道理,使深刻的道理通俗易懂。【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诠释:说明解释,用于书面语,侧重于对某事的讲解证明。阐释:阐明陈述并解释,侧重于阐述事实后加以解释。文中没有阐述事实,用“诠释”。传递:一般是在平等的情况下进行。传达:多数情况下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下辈,此处不存在上下级,故选“传递”。频频:一次又一次,表示动作或情况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重复出现。屡屡:屡次,常常,再三,表示情况一再出现。频频强调出现的次数频繁,屡屡表达的次数频率不及频频。文中表达的是次数多,频率高,故选“频频”。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酣畅淋漓:指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前者侧重意思的表达,后者侧重情感的宣泄。此处搭配“展现”,显然不是情感宣泄,而是表达得充分,故选“淋漓尽致”。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一为成分残缺,“三亿人”所属不明,“伟大成就”的主体错误,应在“中国”后添加介词“以”,使“中国”成为“三亿人”的所属和“伟大成就”的主体,“冬奥会”成为“带动”的状语。二为搭配不当,“冬奥会的舞台”是“传”的途径,用“以”不准确,应将“以”改为“通过”,“传到”用词不当,应将“到”改为“遍”。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线句本体为“世界各国”(190多个国家),喻体为“190多条小船”,把世界各国的团结合作比作“同在一条大船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各自独立,就如同各自在小船上一般,是单独的个体;而国家之间的相互团结,则像共同乘上一艘大船,形成“同舟共济”的大团体,具有相似性。 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形象生动,此处把抽象的世界各国选择孤立或团结比喻成具体形象的小船与大船,更易理解;选段以议论为主,比喻说理使深刻的道理通俗易懂。(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针对有关“新冠疫苗”这一民众普遍关心的话题,《两会夜话》栏目现场嘉宾进行了解疑释惑。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张云涛用一个动画短片进行科普:新冠疫苗的接种,能够大大降低新冠病毒肺炎发生的几率,即使发生了新冠肺炎,疫苗也会大幅度降低发病的症状。栏目主理人、人民网总编辑罗华说:“各种技术路线生产出来的疫苗,其实是殊途同归,经过临床验证以后,②,就用谁的。如此一来,疫苗才能达到它的目的:造福人类。这次疫情,③,另一方面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我们人类如果能做出一个广谱的冠状病毒疫苗,很可能就解决了流感的通用疫苗问题,推动整个科学的进步。”21.在上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概括罗华的观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答案】21.①新冠疫苗打了之后管用吗②谁的疫苗能够防疫③一方面给人类带来灾难22.疫苗有利于我们抗击疫情。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但客观上也推动了科学的进步。【解析】【分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此处应该是一个反问句。那么根据后面嘉宾的解疑释惑内容分析,如“能够大大降低新冠病毒肺炎发生的几率”“疫苗才能达到它的目的:造福人类”等分析,都是关于接种新冠疫苗的作用和影响的,此处应该是对这个方面的提问,如“新冠疫苗打了之后管用吗”。第二处,前面讲“各种技术路线生产出来的疫苗,其实是殊途同归”,后面讲“经过临床验证”“就用谁的”,其实语境讲不同技术路线生产出的疫苗,经过试验,选取有效的使用。此处应该是讲哪个疫苗有效。第三处,前面主语为“这次疫情”,后面为“另一方面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此处是讲“一方面”的内容,应该是讲疫情一方面带来的灾难。 【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和选用句式的能力。第一句话讲各种技术路线生产出来的疫苗,对抗击疫情是有效的。第二句讲生产疫苗的目的。第三句是对此处疫情的评价,既是灾难,也是机会。最后一句话讲新冠肺炎疫情推动整个科学的进步。题干要求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可以用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但是”,也就是此次疫情虽然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但是也推动整个科学的进步。需要注意字数的要求。四、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俄罗斯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拙中得巧,清光自来古语曰:“宁拙勿巧。”有人又云巧干胜于蛮干。巧意味着机数,拙则意味着踏实稳干。二者看似相悖,但巧有巧的简便,拙有拙的稳妥,二者结合,先是有“词劣而后工”般拙的积淀,再随着它“新去月婆安”,巧妙应变,也会悟得那条“人道是,清光更多”。是故在拙中觅巧,清光自然来。老歌《笨小孩》近期刷屏网络,便是大众对拙这样持续努力的态度认可。无论是《阿甘正传》里的励志阿甘,还是《垫底辣妹》里逆风翻盘的女孩。全社会都在肯定这不怕重头再来的勇气,这沉心静气的心境。但他们,是有智慧地“拙”,是头脑请醒地拙。而反思当今,为何那么多人,在高中,是小镇做题家,不注意方法,肝脑涂地也换不来理想大学通知书;在工作里,被迫“乙里乙气”,带着乙方的“奴”姿态,仅被指挥付出全力,而不去主导局面,终究成了心底抑郁的、沉默的大多数。如阿麦克·韦斯的“后视镜”理论,只顾着当前之路,而忘记来因与去路。 这是“拙”的悲哀,而反之,“巧”又如何不是一样?的确有人取巧夺胜:在改革开放初期,随意游深圳,获一身黄金,在文物并购低谷时二两拨千金,成顶级收藏家。但这样没有积淀的巧,不死守,很难出位。所以有明星乘直播快车敛财,终获诈骗丢脸一条龙服务进监狱,所以有《看不见的城市》云:所谓得巧而沉醉在城市者,终成欲望之奴。”“拙”与“巧”孤立则均有风险,然合则有无穷的制胜潜力。就文学领域而言,我们深知杜甫苦心孤诣,不成好文不罢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来是多么自然与灵巧,可反观时人授机取巧“萧萧搏黍声中日,漠漠春鉏影外人”,博黍与春鉏就是黄鹏与白鹭,“萧萧”与“漠漠”也来自名篇的寻章摘句。怎的,就让该诗默默无闻?这倒反衬出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与深谙平易近人的传唱之学。而生活中亦存拙巧皆用的现象。近日,世界技工大赛中,中国农民工如盘古开天辟地般首次为中国夺得金奖。他顺利创新了新式砖以补建筑之弊,我们却不能不去看他走出巧思之路后三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研究。靠搬砖以数量结算工钱,可他则是细细观察,暗悟“砖之道”。还有三个月在全网创造1200万粉丝的“张同学”,他巧妙地走着农村质朴生活的视频拍摄之路,而一个视频达200多个分镜头却让人不得不感叹他的努力与积淀。拙中得巧,是一个人毫不放弃的咬牙坚持,还有从不麻木的敏捷。正如那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样,当你有了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努力,才有机会去选择哪一片海域,创造哪一方润土。且就坚持安而后工吧,待到新春能有丰富的枝条荡漾,再斫去月婆娑,得那清光更多。“拙”中得“巧”,清光不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关键词是“拙”与“巧”“巧干”和“蛮干”等。材料一从“科研态度”的角度,提出“宁拙勿巧”的观点:诚实、不投机取巧、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肯干。注意的是,此处的“拙”做褒义解,相关的词条有:拙朴、拙诚、守拙、古拙、 大巧若拙。“巧”偏向于贬义的“取巧”:用巧妙的手段谋取利益(多指不正当的)或躲避困难,类似的词语还有:投机取巧,奇技淫巧,巧言令色,巧舌如簧,巧立名目,巧伪夸饰等。材料二从“讲究方法”的角度,认为“巧干胜于蛮干”,即要学会使巧劲,用巧力,巧妙行事,灵巧变通。注意的是,此处的“蛮干”(不顾客观规律或实际情况去硬干)是贬义词,和前面的“拙”有所不同,所以不宜立意为“巧干不如蛮干”。试题说“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我们可以从某一则材料入手,也可结合两则材料。最佳角度应该是结合两则材料,辩证地思考“拙”与“巧”的关系,并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没有限定文体,议论文和记叙文均可。“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最好结合现实,使文章更有针对性,内容更充实。立意:1.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讲究方法。2.踏实做事,灵活处事。3.诚实为人,不投机取巧。4.脚踏实地,宁拙勿巧。5.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有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有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有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有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有解析)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4 00:42:02
页数:23
价格:¥2
大小:48.1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