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安徽省宣城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通感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法。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在文学描写中可以彼此打通。颜色能有温度,声音能有形象,冷暖似乎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通过语言文字调动起五官的感觉,可以充分领略事物的美感。通感是西方的概念,钱钟书把它拿来研究中国传统诗文,开辟了一条新思路。不要小看这种平行比较的方式,如果你没有见过,没有看过相关的大量例子,你怎么能把一个概念运用到另一个领域去?通感这个文学现象早就有,但是把它当做一种自觉的创作手法是在19世纪末法国象征主义那儿,他们写诗有意打破感官的界限,耳朵能听到香气、眼睛看到温度、鼻子能闻到乐曲,真是乱作一团。不过达到的效果倒很独特。钱钟书没有把通感发展到那个地步,他注意的还是比较优雅的通感方式,追求和谐、新奇的风格。他认为中国诗文一直存在着通感现象,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理解或认识到,所以他要把这一点给指出来。比如,中国古典诗歌里的通感最著名的例子要算那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枝头的春意属于眼睛观察的范围,“闹”却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享受。清代著名批评家李渔就不懂通感,所以嘲笑这句诗是乱用。钱钟书发现,将视觉和听觉最早融合在一起的是《礼记·乐记》,其中有一段话形容歌声说,歌声高音好像向上抗起,低音好像向下坠落,停止时好像枯木一样没有丝毫生气,声音连贯如珠串。这段话为后世诗文中的声音描写开辟了途径。钱钟书说,李商隐的诗形容歌声“珠串咽歌喉”和《乐记》的意思一样,都是说歌声好像具有珠子的形状,又圆满又光润,构成了视觉兼容触觉里的印象。白居易形容吹筚篥的声音“急声圆转促不断,栗栗辚辚如珠贯。缓声展引有长条,有条直直如笔描。下声作坠石沉重,高声忽举云飘萧”,这样《乐记》里的声音效果全都有了。李贺的比喻更有新意,“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歌声圆润如珠,露滴也像珠子一样圆亮,所以把歌声比做露珠, 但又多了甜美滋润的效果。钱钟书认为对《乐记》里“上如抗,下如坠”的描写发挥最好的是《老残游记》里王小玉说书那一段“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似的,抛入天……那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曲折……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太山的景……及至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山腰里盘旋穿插……愈唱愈低,愈低愈细……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下发出……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做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一段鼓书被作者描画得令人眼花缭乱,但钱钟书总结说,秘诀也不过“听声类形”四个字罢了。材料二:形容声音的“脆”如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里“唱得好的叫小良人儿,那个嗓子真是掉在地下摔三截”!形容静用深净的水色,如王维的“色静深松里”。声音的清远和热闹可以用温度感觉的寒暖来形容。如刘长卿“寒磐满空林”,清远的磐声回荡在幽静空旷的树林里,寒意顿生,杜牧的“歌台暖响”则用暖意形容喧繁的乐声。古代诗文对声音的创造性描写很多。钱钟书将它们归类:声音有气味,如“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声音有热度,如“乾风随马竹声焦”;声音有颜色和光亮,如“竹色笑语绿”,“犹吹花片作红声”,“风随柳转声皆绿”,“笑语谁家帘幕,镂冰丝红纷绿闹”,“月凉梦破鸡声白,枫霁烟醒鸟话红”;鸟声有时利快如剪,有时圆润如丸,像“避人幽鸟声如剪”,“燕语明如剪”,“鸟抛软语丸丸落”。钱钟书说,通感在西洋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比如荷马那句让翻译者头疼的句子“像知了坐在森林中的一棵树上,倾泄下百合花一样的声音”,19世纪末欧美的象征派诗人对通感大用特用,通感几乎成了他们的标志。比如一位诗人说“一阵香味迎着你父亲的鼻子叫唤”,就仿佛我们的诗人说“闹香”“香声喧”,说“碧空里一簇星星啧啧喳喳像小鸡似的走动”和我们的诗人说“小星闹如沸”也差不多了。其实,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和宗教也有些联系。佛教里讲人的六种感官可以互相为用。道家说“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都受到心灵的支配。学会鉴赏诗文中的通感,可以让我们品尝到美餐样色香味俱佳的诗文。通过会通中西的阐发研究和平行对照,钱钟书将中国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尚未深入理解或认识的通感现象,做了明确的界定、全面的说明和精要的论证,从而使通感概念大行于世,因此他的通感论也在中国文艺研究领域获得了开宗立教的地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感是诗文里常用的表现手法,就是使感觉在诗文作品里相互打通,产生形感、质感,让读者产生独特的审美体验效果。B.通感在诗文作品里一直存在,是一种作家自觉使用的极度早熟的创作手法,只有有些人从生活常理出发,认为是乱用。C.通感与佛教里六种感官互相为用、道家所说的“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一样,都是受心灵支配产生的效果。D.通感概念大行于世,钱钟书作出了深入的理解、全面的说明与精要的阐释,使我们品尝了美餐样的诗文味道。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说理从古到今,从外到中,论据使用材料丰富,分析说理条理清楚,大量诗文的引用,增强了文章趣味性与文化意蕴。B.材料一用“红杏枝头春意闹”,把属于眼睛观察范围的枝头春意,与属于听觉“闹”的声音波动结合,证明通感有和谐与新奇的效果。C.材料一李商隐诗“珠串咽歌喉”、《乐记》“上如抗,下如坠”、《老残游记》里王小玉说书都是典型的“听声类形”,产生了可感可触的效果。D.材料二说如果没有钱钟书,就不能发现诗文里的通感现象,钱钟书通感论在文艺理论中开宗立教,让读者品尝诗文里色香味相融的美。3.结合材料阐释,下列表述不属于“通感”的一项是()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她的声音犹如棉花糖一样甘甜,犹如婴儿的棉肚兜一样柔软。C.瀑布下泻,如半空中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飘动。D.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4.请简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5.林逋《山园小梅》里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请结合材料对于通感的阐述,谈谈你对于这个诗句表达效果的理解。【1~5题答案】【答案】1.B2.D3.C4.①采用了总分式论证结构,先总说通感,与西方通感相对照,再论述中国诗文的通感效果。②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用例证法、引证法与对比论证加了阐释。③语言深入浅出,富有文采。 5.香有浓淡之分,无明暗之别,“暗香”,化嗅觉为视觉,用视觉明暗沟通嗅觉的浓淡。“暗香”是一种淡淡的香气,是用来形容梅花香气的清淡,化无形为有形,具体可感,形象生动,与后面的“月黄昏”的意境结合,暗香与朦胧的月色交织,形成了静谧的意境。【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信息的能力。B.“通感在诗文作品里一直存在”错误,成为一种自觉的创作手法的是在19世纪末法国象征主义那儿。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信息的能力。D.“如果没有钱钟书,就不能发现诗文里的通感现象”说法过于绝对。由“钱钟书将中国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尚未深入理解或认识的通感现象,做了明确的界定、全面的说明和精要的论证,从而使通感概念大行于世”可知,钱钟书只是将其做了界定、说明和论证,并非就不能发现通感现象。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A.将“清香”说成“歌声”,嗅觉说成听觉;B.将“声音”说成“柔软的棉肚兜”,听觉说成触觉;C.比喻,把“瀑布”比喻成“白带子”;D.将“笛声”说成“青草香味”“光明”,听觉说成嗅觉和视觉。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论证思路是总分总。材料一第一段先提出通感的概念,然后稍作阐释,属于总写;第二段介绍钱钟书将中国传统诗文的通感与西方通感的比照;三至五段介绍中国古典诗文里的通感效果,这两部分属于分写。论证方法多样。“比如,中国古典诗歌里的通感最著名的例子要算那句‘红杏枝头春意闹’” 属于举例论证;“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属于引用论证;第二段将中西方通感进行对照,属于对比论证。语言有文采,如“颜色能有温度,声音能有形象,冷暖似乎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通过语言文字调动起五官的感觉,可以充分领略事物的美感”等句子深入浅出地介绍通感概念,富有文采。【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和诗句表达效果的能力。由“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在文学描写中可以彼此打通。颜色能有温度,声音能有形象,冷暖似乎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通过语言文字调动起五官的感觉,可以充分领略事物的美感”可知,所谓通感就是人的感官相通,从而将无形的东西写的生动形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用“暗”修饰“香”,而生活中香味是分为浓香和淡香,香味属于嗅觉,没有明和暗的区别。林逋用“暗”修饰“香”,将嗅觉的形象付诸视觉,读者仿佛看到空中漂浮的淡淡的幽香,化无形为有形,具体可感,形象生动。淡淡的幽香与朦胧的月色相结合结合,形成了静谧的意境。(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希尔的面包王天丽①希尔安静地坐着时能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变化,柔软、温暖,像是春日里翻晒过的沃土。更奇妙的是,她觉得身体里充满了神奇的气泡,在时光里一点点苏醒、膨胀、发酵,如同正在烤箱里用小火烘烤面包,120℃、180℃,随了温度上升,小麦、蜂蜜、牛奶、鸡蛋、黄油、无花果、甜杏仁所有的材料都在贡献自己的味道,芬芳着,充盈着,成熟了……她似乎看到所有的美好,夏日里一棵结满果实的树木,一个四肢和小腹滚圆呀呀自语的小孩,正在树下玩着泥土②希尔的面包店坐落在春风小区拐角处。面包店是母亲留下来的,母亲在世时希尔并不喜欢这份营生,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却收入微薄,母亲走后她独自苦撑着,反倒越来越顺手。一开始不喜欢这个店,她不喜欢母亲过过的生活,更不喜欢那把破椅子,曾寻思着交给收废品的,如今又舍不得,甚至觉得再没有一把椅子这么合适自己,累得直不起腰时,一屁股坐下去,揉揉肩膀和酸胀的双腿,椅子紧紧地包围着她,盛着她。③除了继承那些不值钱却充满回忆的物件,她越来越像母亲,一样的身材,一样的声音 和好脾气,总是挂在嘴边的微笑,充沛的情感。她似乎要将母亲的生活重新过一遍似的,像一只拧紧发条的钟表一样。丈夫阿江劝她把铺子转让掉,找个轻松点的活计,为什么非要做面包?④没有为什么。希尔越来越喜欢做面包,越来越想当个母亲,这些不需要理由。就像当初大姐和二姐都拒绝了这份苦差事。只有圆脸厚嘴唇的希尔无法拒绝母亲。⑤门面不大,靠墙摆了一排玻璃柜,陈列着加工好的各种糕点。最受欢迎的是希尔面包,胖乎乎椭圆形状虽不起眼,却用了上好的伊犁黑蜂蜜,经过三次发酵,烤出来的面包不光味道鲜美,放在嘴里像咀嚼云朵一般松软。⑥后面是一间烘烤屋,三层电烤箱,一个恒温箱,一台冰箱。隔一段时间她就会用老的酵种培育出一罐新的,面糊里蜂窝状的气泡快要膨胀时,酸甜之中散发出酒精的味道时,一罐新酵种就成熟了。虽然希尔还没有怀过孩子,但是她知道培育菌种的过程就像在子宫里孕育一个婴儿,需要一片温暖湿润的土壤,需要一颗充满活力的种子,然后就在时间中安静地等待。⑦“希尔,希尔,快来看这些胖乎乎的面包,哎呦,它们是漂亮孩子,一个个,小宝贝,像我的希尔一样可爱。”如果母亲在,每一次面包出炉她都像第一次那般高兴,她叫嚷着,也会挑起她那对弯弯的眉毛。⑧店面不起眼,吸引人驻足的完全是不断飘散出来的甜点的香味,那香味挑动着人们的味蕾,让人分泌胃液,阻碍着行人的步伐。⑨最早光临的是校长,一个瘦高的银发老人。第一炉沾满糖霜的甜甜圈和溢出果酱的杏仁饼干是早餐的最佳选择,天天如此,除非他们远渡重洋去外国看儿子和孙子。⑩柳奶奶从超市回来,塑料袋里装了新鲜的鱼和虾。希尔知道她手里拮据,只有小孙女来的日子才会破费。⑪诗人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他刚好赶上面包出炉。诗人唏嘘着快烫熟的嘴巴,眼睛满足地闭上了。“希尔,你是魔术师,你做的点心和面包像诗歌一样美妙,爱情一样甜蜜。”⑫下午,女孩们会买走她们喜欢的酥酪和夹了玫瑰酱的小蛋糕。傍晚,下班的主妇买希尔面包做第二天的早点。放学的孩子们喜欢果酱和巧克力派。⑬毛豆偶尔会来店里,背着一个比他身体还大的书包,他只买那种最便宜的面包,希尔知道毛豆爸爸妈妈离异了,毛豆妈妈上夜班,没人给他做晚饭,他会在外面对付晚餐省下钱去打游戏。希尔递给他一杯牛奶,摸摸他细软的脖子问他要不要在店里写会儿作业再回家,他像只狡猾的鲶鱼扭动身体不吱声。 ⑭除了节日很少休息。十几天前她让妹妹看了半天铺子去医院做检查。医生说就这几日是排卵的日子,如果她下定决心,必须住院调理好身体,时刻准备着,人工受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⑮阿江,是个电工,今天的任务并不多。修理电线的空当,他坐在修理车架起的高高的云梯上休息,远处大朵大朵的白云正从最高的环球大厦后面升起,近处树权上乌鸦在新搭的窝里孵出了小鸟,几个毛茸茸的小家伙还没有学会飞,喳喳地挤成一团,它们完全不知道旁边树上匍匐着一只眼睛贼亮的狸花猫。⑯吓走那只野猫后,他们收了工。师徒俩人到小馆子里点了饭菜喝了几两白酒,瞎侃一阵子。徒弟小魏正为房子的事情发愁。媳妇马上要生孩子,不好意思与父母挤在一处了,但是房价高不可攀,他抱怨电视上天天说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却没见一个楼盘降价。⑰“女人真难伺候,尤其是怀孕后,什么贵就想吃什么,前两天要吃草莓,现在这个季节?败家娘儿们,要不是看在肚子里的孩子,真想——哥,你说女人咋这么麻烦,好好,不说了,喝一个。”⑱阿江不想听他絮叨,他以前也没见小魏这么烦人过。阿江扭头呵斥店伙计,问这盘菜是不是放了双份盐,想齁死人还是怎么地。(选自《长江文艺》2021年第4期,有删改)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希尔对自己身体变化的真切感受,神奇而美好,既有对当下自己生命的深情赞美,又有对未来美好小生命的诚挚企盼。B.希尔一开始对母亲的店、母亲的生活、母亲用过的物件都有一种排斥,而今却越来越喜欢,越来越享受,写出了希尔内心的平静。C.校长、柳奶奶、诗人、女孩、主妇、学生等顾客的光临,既可见面包种类繁多,能满足不同人物需求,也可见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D.阿江和徒弟小魏做工间隙看到大朵白云的升起、挤成一团的小鸟、威胁小鸟的狸花猫,这些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难、时时存在的危险。7.文中画横线部分在小说结构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举店面和香味,上承希尔的店面和面包的描写,下启希尔一天的大致生活状况。B.通过写面包香味对人的影响,凸显面包受人欢迎,侧面写希尔加工面包的手艺高超。C.希尔的面包店店面不大,但来往的人不少,在对比中突显当地生活繁荣,人们富足。D.通过写希尔的面包被广大顾客认可,不再直接写希尔,扭转故事情节的叙述方向。8.小说第⑦段写到母亲对希尔及其面包的赞扬,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9.小说的叙述很有特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9题答案】【答案】6.D7.C8.①再现母亲的语言及肖像,想像母亲的赞美,说明了母亲对希尔的影响。②暗示希尔加工面包的手艺成熟及她对当前工作的满足、陶醉;③把面包看成了孩子,暗示希尔准备受孕。9.①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叙述。②以“面包”为线索,记叙希尔接手面包店的经历与心理变化。③顺叙插叙结合,顺叙希尔日常生活,又插叙希尔面包店由来,拓展了写作范围,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D.“生活的艰难、时时存在的危险”错误。本处体现的应该是阿江和小魏的心地善良。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的把握能力。C.“突显当地生活繁荣,人们富足”错误。应该是突显面包之好,希尔人缘之好。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语段作用的把握能力。本段中希尔回忆了母亲在每一次面包出炉时的语言和肖像,想象母亲赞美这些刚出炉的面包像漂亮的孩子,像希尔一样可爱,从而说明母亲对希尔的影响。第六段写到希尔培育新酵种的过程,隔一段时间她就用老的酵种培育出一罐新的,并且她认为培育的过程就像孕育一个婴儿,从而可以看出希尔加工面包的手艺越来越成熟,所以这里面写到希尔回忆母亲在每一次面包出炉时的语言和外貌,从而暗示出希尔加工面包的手艺成熟及她对当前工作的满足、陶醉。这里面希尔回忆母亲在每一次面包出炉时的语言和肖像,母亲将面包比作一个个漂亮的孩子,而后文写到十几天前希尔去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说如果她下定决心,必须住院调理好身体, 时刻准备着,人工受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这一处将面包看成了孩子,暗示出希尔准备受孕。【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述特色的把握能力。本文的主人公是希尔,并且是以希尔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的,叙述了希尔在面包店里的感受、希尔面包店的由来、希尔对面包店态度的变化、面包店的顾客以及希尔的丈夫等等,叙述非常地灵活自由,并没有受到时空的限制。本文的题目为“希尔的面包”,叙述了希尔在面包店里的感受、希尔面包店的由来、希尔对面包店态度的变化、面包店的顾客等等,记叙了希尔接手面包店的经历与心理变化,所以“面包”是本文的线索,贯穿了全文。文章记叙了希尔的日常生活,如希尔在面包店里的感受,光临希尔面包店的顾客,希尔准备受孕以及希尔的善良的丈夫阿江等等,采用了顺叙的方式来记叙。同时,文章第二、三段写到希尔面包店的由来,这一部分属于插叙。顺叙和插叙相结合,拓展了写作范围,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至道三年六月乙巳,工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钱若水罢为集贤院学士、判院事。先是,太宗为若水言:“士之学古入官,遭时得位,纡朱拖紫,跃马食肉,前呼后拥,延赏宗族,此足以为荣矣,岂得不竭诚报国乎?”若水对曰:“高尚之士,不以名位为光宠;忠正之士,亦不以穷达易志操。其或以爵禄荣遇之故而效忠于上,中人以下者之所为也。”太宗然其言。及刘昌言罢,太宗谓赵镕等曰:“见昌言否?”镕对曰:“屡见之。”上曰:“涕泣否?”对曰:“与臣等言,多至流涕。”太宗曰:“大率如此,当进用时,不能悉心补职,一旦斥去,即澜汍涕泗。”若水曰:“昌言实未尝涕泗,盖镕等迎合上意耳。”吕蒙正罢,太宗又谓若水曰:“人臣当竭节以保富贵。蒙正前日布衣,朕擢为宰相。今退在班列,想其目穿望复位矣。”若水曰:“蒙正虽登显贵,然其夙望,亦不为忝冒。仆射师长百僚,资品崇重,又非寂寞之地。且蒙正固未尝以退罢郁悒。当今岩穴高士,不求荣爵者甚多,如臣等辈,贪官禄,诚不足以自重。”太宗默然。若水因自念上待辅臣如此盖未尝有秉节高迈不贪名势能全进退之道以感人主。将俟满岁即移疾,会春旱,太宗焦劳甚,若水不敢言。既而西边用兵,越明年,太宗宴驾,章不果上。上即位,若水以母老,请解机务。章再上,乃得请。召谢便 殿,命坐慰劳。入对苑中,从容数刻。上问近臣谁可大用者,若水言中书舍人王旦有德望,宜任大事。上曰:“此固朕心之所属也。”若水好汲引后进,推贤重士,胸中豁如也。《谈苑》载若水辞位事甚美,但颇颠倒,又误以对吕蒙正寂寞事为刘昌言。按:昌言罢枢密在蒙正罢相前三月,蒙正罢相时,昌言已在襄州矣。今皆正之。又书记若水事云:“王曾罢相,章圣语若水,若水愤而出,被道士服归嵩山。”此尤误,今不取。(节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水因自念上/待辅臣如此/盖未尝有秉节高迈/不贪名势/能全进退之道/以感人主B.若水因自念/上待辅臣如此/盖未尝有秉节高迈/不贪名势/能全进退之道/以感人主C.若水因自念/上待辅臣如此/盖未尝有秉节/高迈不贪名势/能全进退之道/以感人主D.若水因自念上/待辅臣如此/盖未尝有秉节/高迈不贪名势/能全进退之道/以感人主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乙巳,为干支之一,乙是天干第二位,巳是地支第六位。B.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文中指代百姓。C.擢,提升官职。类似表示升官的还有晋、陟、谪、升等。D.移疾,移病。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求退的婉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认为读书人进入官场后鲜衣怒马、锦衣玉食,应该尽忠报国。钱若水却认为只是中人以下才会这样做。B.刘昌言被罢官,太宗问赵镕,刘昌言有没有伤心,赵镕说刘昌言痛苦不堪。钱若水认为赵镕此举是迎合皇帝。C.吕蒙正被罢官后,太宗认为吕蒙正肯定会望眼欲穿想恢复原位,钱若水则认为吕蒙正不会因为被罢官而伤心。D.钱若水想一年后通过自己称病辞官的不贪图功名的行为来感动皇帝,但一直到皇帝移驾他处,都没呈上奏章。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水好汲引后进,推贤重士,胸中豁如也。(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14.作者在为钱若水立传时更正了哪些内容?这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史学观?【10~14题答案】 【答案】10.B11.C12.D13.(1)钱若水喜欢荐举提拔后辈,推举、重视贤士,胸怀宽广。(2)(晋国)已经向东边把郑国当做边邑,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封地,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他想要的土地呢?14.①更正了钱若水辞官前后颠倒的情况以及吕蒙正罢官是因为刘昌言的谬误;②去除钱若水因为王曾罢相而生气、后被道士说服带回嵩山的错误;③反映了作者尊重历史事实的史学观。【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若水于是想到皇上如此对待辅臣,大概是不曾有过坚守气节高超非凡且不贪图名利权势、能懂进退保全之道的人来感动皇帝。“上”指“皇上”,“待”意为对待,“上待”构成主谓结构,不可断开,排除AD。“秉节高迈”是并列结构的短语,之间不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类似表示升官的还有晋、陟、谪、升等”说法错误。谪:贬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但一直到皇帝移驾他处”理解错误。宴驾,指皇帝驾崩,去世。这句话是说一直到太宗皇帝驾崩,钱若水辞职的奏章也没有呈上。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汲引”,推荐,提拔;“后进”,晚辈;“豁如”,形容宽阔、宽广的样子。(2)“既”,已经;“东”,向东;“封”(第一个),使……成为疆界;“肆”,扩大,扩张;“阙”,减少,侵损;“焉”,兼词,“于之”,从哪儿。【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文在最后一段指出了原来记载的一些错误,从“《谈苑》载若水辞位事甚美,但颇颠倒,又误以对吕蒙正寂寞事为刘昌言。按:昌言罢枢密在蒙正罢相前三月,蒙正罢相时,昌言已在襄州矣”可知,作者更正了钱若水辞官前后颠倒的情况以及吕蒙正罢官是因为刘昌言的谬误。从“又书记若水事云:‘王曾罢相,章圣语若水,若水愤而出,被道士服归嵩山。’此尤误,今不取”可知,去除钱若水因为王曾罢相而生气、后被道士说服带回嵩山的错误。从以上作者对历史记述错误的修改可知,作者在撰写历史时,追求事实真相,有错即改,反映了作者尊重历史事实的史学观。参考译文:至道三年(997)六月乙巳,工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钱若水被降职为集贤院学士、判院事。先前,太宗对若水说:“士子学习古文经典进入官场,遇到时运得享高位,身着官袍,高头大马,锦衣玉食,前呼后拥,赏赐延及宗族,这足够成为一生荣耀,怎么能不竭诚报国呢?”若水回答道:“高尚的士子,不把功名位次当作荣耀;忠诚正直的士子,也不因为穷困、发达改变自己的志向、节操。如果有人因为功名利禄、荣获宠信而效忠于皇上,这是中等之人以下的人所做的事情。”太宗认为他的话说得对。等刘昌言被罢官,太宗对赵镕等人说:“看见刘昌言没有?”赵镕回答说:“经常遇见他。”太宗说:“他伤心、哭泣吗?”赵镕回答说:“跟我们谈论时,常常谈到痛哭。”太宗说:“大多如此。当他们升官重用时,不能细心任职,一旦被罢官,就痛哭流涕。”若水说:“刘昌言其实并没有流泪,这大概是赵镕等人迎合皇上的意思罢了。”吕蒙正罢官,太宗又对若水说:“人臣应当竭尽气节永保富贵。吕蒙正以前是平民百姓,我提拔他担任宰相。现在被罢官成为普通人,我想他应望眼欲穿想恢复原位。”若水说:“吕蒙正虽然位登显贵,可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也不过不滥竽充数。仆射率领百官,资格地位尊崇重要,又不是失意之地。且吕蒙正本来不曾因为被降职而抑郁伤心。当今隐居岩穴的高洁之士,不求功名利禄的人很多,像我们这些人,贪图高官厚禄,实在不值得自我看重。”太宗沉默。若水于是自己思念,皇上如此对待辅臣,大概是不曾有过坚守气节高洁且不贪图名利权势、能懂进退保全之道的人来感动皇帝。将要等满一年后就上书称病求退,正碰上春天大旱,太宗操劳厉害,若水不敢上言。不久西边发生战争,过了一年,太宗驾崩,奏章最终没有呈上。当今圣上即位,若水因为母亲年高,请求罢官回家。奏章两次呈上,才得到允许。圣上在便殿当面道谢,赐坐慰劳。在苑中奏对,言语 从容。皇上问近臣中谁能重用,若水说中书舍人王旦有德行、名望,应该能委任大事。皇上说:“他本来就是我心中中意的人。”钱若水喜欢引导荐举后辈,推举、重视贤士,胸怀宽广。《谈苑》记载若水辞官的事情非常美好,但事情前后颠倒,又误认为吕蒙正失意的事情是因为刘昌言。查实:刘昌言罢官枢密使在吕蒙正罢官宰相前三个月,吕蒙正罢官宰相时,刘昌言已经在襄州。现在都改正了。又有书记载若水的事情说:“王曾罢官宰相,章圣告诉了若水,若水愤怒地离开,穿着道士服归隐嵩山。”这更加谬误,现在不取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青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使用了生活里常见的“犬”与“桃花”的物象,显示出与人类密切相关生活场景,借以表达戴道士的生活环境。B.三四句出现了“鹿”“钟”的意象,与人类精神的生活黏合,戴道士的隐逸生活色彩出现在我们面前,开始接近于仙化。C.五六句“竹”的意象是与宁折不弯的品格相联系的,表达了一种不纳俗之态,同时“泉”也是隐士内心精神清洁世界的写照。D.最后一句“倚”是一个长时间的停留动作,与寻、不遇相暗合,暗示了作者追寻无果的久久不去彷徨与无所适从。16.请赏析“飞泉挂青峰”的表达妙处。【15~16题答案】【答案】15.C16.①“挂”字化动为静,把白色飞泉比作挂于碧峰的白练,侧重其形,有人之境渐至无人之境。②白泉与碧峰相映衬,景色奇丽壮观。与前句“野竹”“青霭”相应,显示出对于“喧嚣”主动隔离。③用有形写无声的静谧,点出了追求内在静谧。【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五六句‘竹’的意象是与宁折不弯的品格相联系的”错误。“野竹分青霭”,野竹分开青雾直穿蓝天。写出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与宁折不弯的品格相联系错误,它是与隐逸生活相关联的物象。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飞泉挂青峰”,飞瀑挂在碧绿山峰之上。“飞泉”句用一个“挂”字,化动为静,把白色飞泉比作挂于碧峰的白练,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一方面写出视距之远,一方面以白泉与碧峰相映衬,两个字生动形象,突出了道士居所之景的奇丽壮观。“野竹分青霭,飞泉挂青峰”,意思是野竹刺破了空中的青色云气,表现了野竹的高大参天,描绘出翠竹与云气相浑然一体的景色。暗示出诗人所站之处与飞泉距离之远,同时以白泉与碧峰相映衬,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这两句,前句可谓近景,后句必是远景,远景近景相结合,画面显得很有层次。它写出了道士所居之处景色的奇丽可爱。显示出对于“喧嚣”主动隔离。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飞泉本是动态的,结果让一个挂字,让人看到青山之中一条白练垂下的情景,用有形写无声的静谧。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点出了追求内在静谧。(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____________”。(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设想了一个中等国家可能遇到的困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认为自己用三年时间可以使之改观。【17题答案】【答案】①.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②.王者不却众庶③.故能明其德④.摄乎大国之间⑤.加之以师旅⑥.因之以饥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利”“庶”“德”“摄”“旅”“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进入香港机场,__________之处是精美的巨幅广告,活泼的英语告示,现代感十足的商店,完善的路线标牌。进入台北机场,突然安静下来。好像是到了“乡下”,()。虽然整洁明亮,可是__________。进入北京机场,就连“乡下”都不是了。墙上是空的,客人第一眼看见的东西是高悬在海关头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条例》。人们进入香港时,整个机场营造一种__________的气氛告诉你,“香港是亚洲的世界之都,我们欢迎你”。进入文化最深厚的北京,劈面给你的第一印象却是__________的管制法令。就文化内涵而言,香港其实是最薄弱的。相较之下,台北的当代文化最活跃,北京的历史文物最丰富,但是,在国际舞台上的演出——不论是参与和观光客与人口的比例,香港都却是最高的。台北和北京都不太懂得要如何将自己的内涵流露出去。我们说,香港最“国际化”的意思就是,香港比较懂得用国际的语言和手段“呈现”自己。所以国际化是一个呈现的能力,但是不要误会为那只是表面的包装和行销。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视线所及空旷寂寥兴高采烈威势森严B.琳琅触目空空如也欢天喜地威势森严C.琳琅触目空空如也欢天喜地戒备森严D.视线所及空旷寂寥兴高采烈戒备森严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国际舞台上的演出——不论是参与和观光客与人口的比例,香港都却是最高的。台北和北京都不太懂得要如何将自己的内涵呈现出去。B.在国际舞台上的演出——不论是参与或者是观光客与人口的比例,香港都却是最高的。台北和北京都不太懂得要如何将自己的内涵流露出去。C.在国际舞台上的演出——不论是参与或者是观光客与人口的比例,香港都却是最高的。台北和北京都不太懂得要如何将自己的内涵呈现出去。D.在国际舞台上的演出——不论是参与和观光客或者是人口的比例,香港都却是最高的。台北和北京都不太懂得要如何将自己的内涵流露出去。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广告少了,英语少了,标牌少了B.英语少了,标牌少了,广告少了C.标牌少了,英语少了,广告少了D.英语少了,广告少了,标牌少了【18~20题答案】【答案】18.A19.C20.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琳琅触目:指眼前所见都是珍贵的物品或美好的诗文。视线所及: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后面所提示的内容并不是精美珍贵的物品,而是广告,所以选用“视线所及”。空旷寂寥:寂静冷清,空旷高远。空空如也:形容一无所有或什么都没有。本处是指台北机场,不可能什么有没有,而是强调其与香港机场的热闹不同,所以选用“空旷寂寥”。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本处用来形容的是气氛,所以选用“兴高采烈”。威势森严:威力和气势整齐严肃。戒备森严:警戒防备得非常严密。本处指北京机场海关悬挂的管制法令给人的威严感,应选“威势森严”。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语句有两处错误:一是“不论是参与和观光客”搭配不当,与“不论是”相搭配的是“或者是”,所以把“和”改为“或者是”;二是“内涵流露出去”搭配不当,“内涵”与“流露”搭配不当,应将“流露”改为“呈现”。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选项C。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按照前后文照应的原则,前文有“活泼的英语告示,现代感十足的商店,完善的路线标牌”,所以应是“英语少了,广告少了,标牌少了”。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死亡,是所有人类必须经历的,是人生的终场。科学家研究如何让人类寿命延长,甚至是找到永生奥秘,但①。也许未来科技发达了,有机会达到永生吧。死亡与衰老相伴,不过科学家发现,人类衰老过程并不匀速进行,②,其中衰老速度最快的是34岁、60岁和78岁三个节点。人在34岁时,最容易感受到生活、工作、婚姻等压力,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不论男女,在这阶段都很容易衰老。60岁是死亡高发的一个年龄阶段,60岁刚刚结束工作,原本应该享受退休生活,但刚刚退休的人反而不适应,闲的时间太多就总是瞎想,不够豁达就容易加速衰老。78岁身体机能已经处于“晚期”,越是生性豁达的人,晚年生活就越是幸福快乐。反而经常焦虑自己、焦虑子孙后代的老人家,因为心态的变化,会加速身体衰老的过程。总之,③。心态摆好,活得更久。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析这个比喻的构成及作用。【21~22题答案】【答案】21.①短时间内永生是不可能了②而是“忽快忽慢”③心态容易造成身体的衰老22.是暗喻,本体是“死亡”,喻体是“终场”,比喻词是“是”。“终场”指演出或比赛结束,把抽象的死化为具体可感的“终场”,形象生动。【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上文“科学家研究如何让人类寿命延长,甚至是找到永生奥秘,但”推断①处内容与上文构成转折关系;再结合后文“也许未来科技发达了,有机会达到永生吧”,可以推断人类短期内难以达成永生的愿望。可以填入“短时间内永生是不可能了”之类的内容。 第二空,结合上下文“科学家发现,人类衰老过程并不匀速进行”“其中衰老速度最快的是34岁、60岁和78岁三个节点”,推断②处是说人类衰老过程有时快,有时慢;对应前文“人类衰老过程并不匀速进行”,句式应为“而是……”。可以填入“而是‘忽快忽慢’”之类的内容。第三空,结合上文“心态的变化,会加速身体衰老的过程。总之”,推断③处是对上文的总结,强调心态对身体衰老的影响,可以填入“心态容易造成身体的衰老”之类的内容。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的是否准确简洁连贯。【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从“死亡……是人生的终场”可知,划线句子是把“死亡”比作了“人生的终场”,本体是“死亡”,喻体是“终场”,比喻词是“是”,这是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终场”:指演出或球赛结束,泛指事情结局终了。这里用通俗易懂、具体可感的“终场”来比喻抽象的“死亡”,使表达变得形象生动,使抽象的表述变得浅显易懂,令人更加清楚明白。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全面减少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繁重的作业负担”。“双减”政策的出台,表明了党和国家解决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决心和魄力,如何更好地落实“双减”,减量轻负之时,又能提效增质?作业的科学设计是必由之路,如何合理设计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完善作业评价机制,你作为这个时代的学生肯定有你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学校召开“双减”工作座谈会,让你在会上发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写出你的思考与建议。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3题答案】【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材料主要讲国家“双减”政策出台,同时也引出关于如何落实“双减”及如何做到提效增质等问题。这也是学校、家长和学生关心的问题。 写作任务限定的写作情境,就是学校召开的“双减”工作座谈会,你是发言者,要求表达个人的思考与建议。从这个任务来看,写作的内容应该着眼两个方面,一是对“双减”的思考,二是需要提出建议。因为是学生的身份,因此在写作时要着眼于个人对“双减”的理解。可以先谈一下“双减”的好处,比如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提高学习的兴趣等;然后谈“双减”在具体落实中出现的问题,比如“一减了之”,只是减少学习或在校的时间,减少作业的布置量,但是效果并不好,引发学生和家长的担心等;最后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作业的设计上以提升质量为主,控制好作业量,同时注意完善评价机制等,总之要让“双减”落到实处。因为是一个针对具体问题分析的作文,不适合拓展太远,应该就事论事,有针对性。要求写成发言稿的形式,写作时格式要正确,同时要注意发言稿的用语及态度等。立意:1.让“双减”落到实处。2.“双减”不是一减了之。3.提升“双减”的效果。4.减“量”不减“质”。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安徽省宣城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带答案)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杭州县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安徽省宣城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调研试卷(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试卷(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3 23:16:01
页数:19
价格:¥2
大小:44.3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