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年摸底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高一开年摸底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孔子希望建立“天下有道”的社会,孟子希望建立“王道乐土”,老子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他们所说的“道”是A.建立理想社会的规则B.追求平等和谐的共同标准C.加强道德修养的规范D.顺应社会发展的自然法则【答案】A【解析】【详解】“天下有道”的社会指理想的社会秩序,“王道乐土”指施行仁政,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以道佐人主者”也可以理解为方法、规则,综合所述说明“道”即秩序、规则,A项正确;“天下有道”不能说明平等,奴隶社会本身就是不平等社会,排除B项;“天下有道”指秩序,而不是道德修养,排除C项;“天下有道”的社会强调社会的秩序和规则,并不能说明这一秩序符合自然法则,排除D项。故选A项。2.下表是西汉高祖至宣帝年间官员文化出身变化统计表。这一变化反映出出身比例时间法家儒家道家其它及不可考者高祖—武帝初年45.9%5%13.5%约35.6%武帝初年—宣帝末年25.5%45.1%很少约29.4% A.非儒家学派的消亡B.官僚素质显著提高C.察举制度日益完善D.大一统国家的强化【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本质是利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因此根据材料中官员出身的比重来看,受儒学独尊的影响,当时大一统国家的强化,D项正确;非儒家学派的消亡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官员文化素质提高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选官制度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3.北朝早期的佛像,造型雄健粗犷、浑厚质朴,且神态庄严,形成无比尊严和压抑的氛围。北朝中后期,佛像不仅体型变小,而且表情由肃穆威严变得慈眉善目、含蓄恬静。这一转变主要反映出当时()A.佛教信仰开始本土化B.社会秩序趋于稳定C.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D.三教合一局面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北魏早期,佛像雄健粗犷,浑厚质朴,这反映了北魏早期鲜卑族大气雄健和强悍的审美取向,北朝中后期的佛像呈现的“慈眉善目,含蓄恬静”则体现了汉化的特点,这一转变反映出当时民族交融的加强,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佛教信仰开始本土化,排除A项;北朝中后期,社会局势动荡,排除B项;唐朝时,三教合一局面才逐渐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4.在一次鉴宝活动中,某持宝人持有如图所示《多宝塔碑》书法名篇,专家鉴定组分析其特点是“肥硕健壮、雍容大度、敦厚雄浑”,如“蚕头燕尾”。鉴定结果是该作品为真迹,其作者是 A.东晋王羲之B.唐朝颜真卿C.唐朝柳公权D.唐朝怀素【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宝塔碑》是楷书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因此B正确,C排除;王羲之是行书的大家,A排除;怀素是草书的大家,D排除。故选B。5.宋代王岩叟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一道奏疏中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C.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反映出富民地主如果对待佃户不周,他们就有可能跑到其它地主家中务农,说明随着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是主要经营方式,排除A;B项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相互依存的关系,排除D。6.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明朝前期,宦官不得干政,禁其读书是最直接的方法。明中后期, 出于对外廷官员的不信任,皇帝便利用宦官对其实行制衡,而这也对宦官的文化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宦官识字的情况逐渐制度化,他们干政的可能性增大,说明这一时期中枢决策过程发生了异变,即由原来的皇帝与外廷直接发生关系,转变到宦官可以票拟,进而再转入外廷,A项正确;虽然宦官有票拟权,但是并不能代替皇帝进行决策,宦官权力增大,实质反映的是君主专制加强,排除B项;内阁依然是这一时期重要的议政机构,排除C项;宦官并未真正掌握决策权力,排除D项。故选A项。7.1846年,姚莹认为“英吉利、佛兰西、米利坚皆在西洋之极,去中国五万里。中国地利人事,彼日夕探习者,已数十年,无不知之,而吾中国曾无一人焉留心海外事者。不待兵革之交而胜负之数已较然矣。”这一观点A.揭示闭关锁国产生的消极后果B.反思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C.论证新思潮出现的历史必然性D.宣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姚莹用英法美对中国事务有着长期深入了解,中国却“无人留心海外事”的对比,解释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揭示了闭关锁国产生的消极后果,A项正确;材料并未分析中西两种文明的本质区别,没有揭示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B项错误;新思潮出现的历史必然性与“不待兵革之交而胜负之数已较然”等不符,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性,D项错误。8.1881年开平矿务局投产之时,李鸿章以“恤华商而敌洋煤”为由,向朝廷奏请税厘减至每吨一钱,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煤炭的大量生产不仅把洋煤排挤出华北市场,而且使天津、唐山一带濒于倒闭的传统工业得到复苏与发展。材料表明,开平煤矿的创办()A.开启了工业近代化进程B.得益于政府对军事工业的扶持C.推动近代民族工业产生D.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恤华商而敌洋煤”“煤炭大量生产不仅把洋煤排挤出华北市场,而且使天津、唐山一带濒于倒闭的传统工业得到复苏与发展”可知,清政府降低洋务企业的税负,增强开平煤矿的市场竞争力,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D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开平煤矿属于民用企业,材料未体现开平煤矿的创办得益于政府对军事工业的扶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近代民族工业产生,排除C项。故 选D项。9.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由于小农经济出身农民阶级局限性所致,因为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故D项正确;“长歌涌入金陵”,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是失败的主观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腐朽享乐”导致内部矛盾尖锐,以致发生内讧,这是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的表现,但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但这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表现之一,故C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0.甲午战争后的十年里,梁启超等人为“中国”一词注入国民、民族、国家等新内涵,并引入新式“历史”概念,将“中国”置于“世界”和“历史”交织而成的新型时空结构。他们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为变法奠定理论基础B.引入西方近代史学观念C.抵御西方文化的入侵D.激发国人救亡图存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注入国民、民族、国家等新内涵”“将‘中国’置于‘世界’和‘历史’交织而成的新型时空结构”并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等人通过探索构建近代新型史学的方式以激发国人的救亡图存意识,D项正确;从“甲午战争后的十年里”可知当时变法已失败,排除A项;B项是材料的表面现象,不是目的,排除B项;号召抵御西方文化的入侵均为救亡图存的具体表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1.1923年初,在毛泽东等人的宣传和指导下,湖南省衡山县的岳北、白果一带的农民运动勃兴。9月,在白果召开了岳北农会成立大会,到会者逾万人。在农会领导下,农民们开展平粜和阻禁地主外运谷米、棉花的斗争,会员曾一度发展到10万人以上。材料说明A.毛泽东思想不断走向成熟B.农民阶级表现出很强的革命性 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行D.北伐战争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在农会领导下,农民们开展平粜和阻禁地主外运谷米、棉花的斗争”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的力量及农民阶级表现出很强的革命性,B正确;此时处于毛泽东思想的萌芽阶段,A排除;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开辟的,C排除;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D排除。故选B。12.从1936年起,中国共产党提倡与各党派、团体和军队结成一个反日大同盟,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全国抗日解放联盟”“全国救亡社”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一些颇有说服力的口号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等广为流传。该材料表明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各个阶层的支持C.国共开始酝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全国抗日解放联盟”“全国救亡社”“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中国人要团结一致对外抵抗日本侵略,这说明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当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信息,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各个阶层支持的信息,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的时候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且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D选项错误。13.毛泽东某电文载:“电悉,歼灭七十四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证明……是能够用各个歼击方法打破敌人进攻,取得决定胜利。现在全国各战场除山东外均已采取攻势,但这一切攻势的意义,均是帮助主要战场山东打破敌人进攻。刘邓下月出击,作用也是如此。”电文中“意义极大”是指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打退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D.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歼灭七十四师……但这一切攻势的意义,均是帮助主要战场山东打破敌人进攻”可知,电文说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解放军在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七十四师,其“意义极大”是指打退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B正确;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是在1946年,故A错误;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C错误;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故D错误。14.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经历了几个高潮,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A.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与英国等国建立外交关系B.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的突破口在于重返联合国C.中共十八大以来,走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D.提出亲诚惠容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中不同时期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在外交上走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道路,C项正确;1972年,中国与英国建立外交关系,排除A项;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国建交的又一个高潮,排除B项;新时期对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的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开始引进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国人开始了“中国化”教育学的尝试;改革开放后,强调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这说明A.中国教育深受苏联强烈影响B.改革开放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C.外交方针影响了教育的发展D.政治环境影响教育方针制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开始引进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国人开始了‘中国化’教育学的尝试;改革开放后,强调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随着时代的不同在不断的变化,说明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到了教育方针的制定,D项正确;中国教育深受苏联强烈影响,说法不全面,排除A项;改革开放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说法不全面,无法概括全部材料信息,排除B项;外交方针影响了教育的发展,说法不全面,无法概括全部材料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6.“发展”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他设想“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时机,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南方谈话强调“发展”A.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B.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C.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冲破了原有体制的束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成为了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这主要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必然选择,这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B项正确;南方谈话不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已经开始,排除C项;南方谈话为党的十四大奠定基础,不是冲破了原有体制的束缚,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宋书》材料二唐初赋敛之法日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指户口册)浸坏....至是(780年),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旧唐书.杨炎传》宗法制示例:宗法制是西周时期以周公为代表的执政者推行的一项政治制度。宗法制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有利于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材料三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朝时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2)请参考材料二,模仿所给的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两税法。(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在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各举一例,说明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现象。【答案】(1)原因:社会安定;兵役徭役负担减轻;人口增加。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2)两税法:唐中期(或780年)宰相杨炎主持的一次税制改革。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两税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3)农业:明清时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任答一点)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任答一 点)商业: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发展;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活跃。(任答一点)【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可知,社会安定;根据材料“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可知,兵役徭役负担减轻,人口增加。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2)两税法:根据材料“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可知,两税法是唐中期(或780年)宰相杨炎主持的一次税制改革。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取消阻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根据材料"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可知,两税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3)农业:根据图示可知,明清时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手工业:根据材料,楷纺织业、丝织业、陶瓷业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明代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据所学可知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商业:根据所学可知,明代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根据图中手工业分布情况可知,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活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材料二《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参议会各级议员的选举都实行直接选举。1937年第一次普选时选民参选率就达到了70%。 1942年选举后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统计县别党派延川、安塞、清涧、吴堡、曲子、华池、新宁、新正、赤水、淳耀、同宜耀等11个县共产党员2456人占参议员总数的30.34%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5640人占参议员总数的69.6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简要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答案】(1)名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理由:中央决策机制上,形成了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交由皇帝御批、再交由尚书省执行的流程。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三省长官共议国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科举制不分门第,打破了士族门阀特权、使许多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使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和公平,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2)措施:实行普选;实施参议会制度;推行"三三制"。(任答2点即可)作用: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调动了各阶层民众的抗日积极性);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政权建设的尝试;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任答2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名称:根据材料"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可知这一制度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材料"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可知,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科举制。理由:根据材料"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可分析出,三省六部制是在中央决策机制上,形成了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交由皇帝御批、再交由尚书省执行的流程。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三省长官共议国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根据材料"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可分析出,隋唐的科举制不分门第,打破了士族门阀特权,使许多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使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和公平,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小问2详解】 措施:根据材料"1942年选举后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统计"可知,共产党员占总数的30.34%,即三分之一、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占总数的三分之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中的三三制;根据材料"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可知陕甘宁边区的选举包含了绝大多数人,实行的是普选制及参议会制度。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普选制,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抵御日本的侵略,争取抗战的胜利,通过在陕甘宁边区的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尝试,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历史不会忘记,100多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当时留日中国学生等为骨干组建中国同盟会,毅然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点燃了振兴中华的希望。——《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答案】(1)贡献: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促进政治近代化;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经济近代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改变了社会的风俗习惯,促进了思想的近代化。(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愚昧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后期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民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毅然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促进政治近代化”;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经济近代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改变了社会的风俗习惯,促进了思想的近代化”。(2)根据材料二中的“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愚昧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根据材料二中的“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后期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民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年代主要热词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当家作主、五年计划、苏联老大哥、中山装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右派、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雷锋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绿军装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法制、大包干、万元户、“五讲”“四美”、高考、银河—Ⅰ号、喇叭裤20世纪90年代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休闲装21世纪初期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短信、杨利伟、入世、博客、上合组织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新时代、“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购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曲折与发展。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用三年时间恢复了国民经济,经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由此我国也进入了计划经济时期。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和当前主要任务做出了正确分析,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后来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失误,不久又发生了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十年间,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到21世纪初,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尤其进入新时代,我们不断深化改革,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正逐步实现。说明:若学生以“建国以来物质生活的变迁与发展”、“建国以来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与成果”、“建国以来社会风尚的变迁与发展”、“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发展”等为论题进行论述,条理清晰,史实准确也可。【解析】【详解】根据不同时期相关习俗的热词:“中山装”“票证”“绿军装”“喇叭裤”“上网、休闲装”“网购”等等可以提炼一个论题:建国以来物质生活的变迁与发展。然后结合所学,说明不同时期我国物质生活的变迁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最后总结说明:随着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幸福,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他论题,言之成理也可。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4-11 23:14:01 页数:14
价格:¥2 大小:436.3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