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房水是由睫状体突产生的,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澈液体。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主要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B.泪液是房水外排形成的一种液体,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C.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D.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试题:房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的一种,充满前后房泪液的排出途径:泪腺分泌泪液--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下鼻道。房水循环:睫状体产生的房水--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详解】A、房水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房水是虹膜、角膜和晶状体细胞来与生存的体内环境,属于组织液,A正确;B、泪液是泪腺分泌的,不是房水外排形成的,B错误;C、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C正确;D、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D正确。故选B。2.如下图为神经元结构图,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一般包含①③和④三部分B.④外表套有一层髓鞘,构成一条神经C.多数神经元有一个④和多个①D.①接受信息,④将信息传向其他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结构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图中①为树突,②为轴突末梢,③为细胞体,④为轴突。【详解】A、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③细胞体、①树突和④轴突等,A正确;B、轴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构成的,B错误;C、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C正确;D、树突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轴突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D正确。故选B。3.高台跳水作为一种具有高难度动作和极具观赏性的极限运动往往特别受观众喜欢。运动员在完成高台跳水这项运动过程中,机体的生理活动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神经—体液调节作用下,人体内环境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员进入冷水后,相关感受器兴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B.位于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一直在起作用C.大脑皮层能参与体温、水盐平衡的调节D.运动过程中,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可供肌肉细胞使用【答案】B【解析】【分析】下丘脑中含有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大脑皮层中含有渴觉中枢。【详解】A、运动员进入冷水后,相关感受器兴奋,经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以 减少散热,A正确;B、呼吸中枢位于脑干,B错误;C、大脑皮层能参与体温、水盐平衡的调节,C正确;D、运动过程中,消耗大量能量,血糖水平降低,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进入血浆,经血液运输可供肌肉细胞使用,D正确。故选B。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B.扁桃体和甲状腺属于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C.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分泌产生,能发挥免疫作用D.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和B细胞,主要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详解】A、溶菌酶是既可以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也可以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B、扁桃体作为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和作战的场所,甲状腺是内分泌器官,不属于免疫器官,B错误;C、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是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C错误;D、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和B细胞(在骨髓发育成熟),主要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D正确。故选D。5.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B.特异性免疫  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  抗体D.特异性免疫  抗原【答案】D【解析】 【分析】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详解】题中已明确交代,将减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蛇毒就是抗原;蛇毒对于家兔是过去从没有接触过的外源性物质,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ABC错误。故选D。6.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答案】D【解析】【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A、浆细胞产生抗体,组织胺不是浆细胞产生的,一般是由肥大细胞产生,A错误;B、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而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C、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严重损伤,但是有时会危及生命,C错误;D、艾滋病患者的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所以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复合感染或者恶性肿瘤等疾病,D正确。故选D。 7.脑科学是21世纪最富有挑战性的前沿科学,继欧盟的人类脑计划、美国的大脑计划以及日本的脑思维计划后,中国脑计划在2019年加入全球大型脑科学计划潮流中。以下关于人脑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第一级记忆的某一信息加以注意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B.聋哑人相互交流时,需大脑皮层视觉性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参与调节C.学习和记忆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D.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有控制下肢运动的代表区【答案】A【解析】【分析】1、学习和记忆也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如同人脑的其他高级功能一样,学习和记忆也不是由单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2、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前两个阶段相当于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相当于长时记忆。感觉性记忆是转瞬即逝的,有效作用时间往往不超过1s,所记的信息并不构成真正的记忆。感觉性记忆的信息大部分迅速消退,如果对于某信息加以注意,如老师讲话的听觉刺激,或书本上文字的视觉刺激,则可以将这个瞬时记忆转人第一级记忆。第一级记忆保留的时间仍然很短,从数秒到数分钟,如临时记住某个验证码。第一级记忆中的小部分信息经过反复运用、强化,在第一级记忆中停留的时间延长,这样就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的持续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年不等,储存的信息可因之前或后来的信息干扰而遗忘。想要长久地记住信息,可以反复重复,并将新信息与已有的信息整合。有些信息,通过长年累月的运用则不易遗忘,就储存在第三级记忆中,成为永久记忆,比如对自己姓名的记忆。【详解】A、第一级记忆中的小部分信息经过反复运用、强化,在第一级记忆中停留的时间延长,这样就很容易转人第二级记忆,A错误;B、聋哑人不能说话且听觉功能受损,但其他功能正常,相互交流时需要大脑皮层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躯体运动中枢等参与调节,B正确;C、如同人脑的其他高级功能一样,学习和记忆也不是由单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C正确;D、大脑中央前回主要是运动区,中央后回主要是感觉区,因此在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有控制下肢运动的代表区,D正确。故选A。 8.如图所示,长日植物接受不同的日长以及短暂红光(R)与远红光(FR)处理,哪个可以开花(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答案】A【解析】【分析】1、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昼夜光照与黑暗的交替及其对植物发育,特别是开花有显著影响的现象。2、长日照植物需要短暗期,短暂闪光可打破暗期的连续性,其中红光促进长日照植物开花,抑制短日照植物开花,远红光促进短日照植物开花,抑制长日照植物开花。【详解】诱导长日植物开花要求短夜长日照处理,甲为长日照处理,乙为短日照处理,所以甲开花,乙不开花;短暂闪光可打破暗期的连续性,其中红光促进长日植物开花,远红光抑制长日植物开花,故处理后丙开花,丁不开花,A正确,BCD错误。故选A。9.关于植物激素调节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错误的是()A.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B.“一个烂苹果会糟蹋一筐好苹果”,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脱落酸C.茄子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授粉,可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2,4-D以避免减产D.小麦种子成熟时,若经历持续的干热会导致脱落酸降解,遇大雨天气则种子会在穗上发芽【答案】B【解析】【分析】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5)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两重性。【详解】A、尿液中含有生长素,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A正确; B、“一个烂苹果会糟蹋一筐好苹果",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乙烯,B错误;C、茄子的食用部分主要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生长素促进子房壁的发育,茄子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授粉,可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2,4-D以避免减产,C正确;D、小麦种子成熟时,若经历持续的干热会导致脱落酸降解,脱落酸是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当脱落酸减少时种子萌发便不受抑制,遇大雨天气则种子会在穗上发芽,D正确。故选B。10.如图为两种生物种群的生长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增长率始终不变B.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a点后种内竞争最为激烈C.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b点时的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值D.甲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λ代表增长率【答案】D【解析】【分析】甲曲线呈J型增长,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处于理想环境中,无种内斗争,增长率保持不变;乙曲线呈S型增长,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生存的环境存在环境阻力,b点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a点时种群数量增长停止,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详解】A、甲曲线呈J型增长,无K值,按该曲线增长的种群处于理想环境中,无种内斗争,增长率保持不变,A正确; B、乙曲线呈S型增长,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a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此时种内斗争最为激烈,B正确;C、b点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在同一环境中,不同种群的生存能力不同,因此在b点时的增长速率也不同,C正确;D、甲曲线呈J型增长,其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λ代表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D错误。故选D。11.在煤燃烧、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铅会以微小颗粒被排放进入大气,然后沉降在土壤和植物表面,而铅进入植物和动物体内后将不易被排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铅能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铅含量越高B.铅随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生态系统中铅循环具有全球性C.铅通过动植物呼吸作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燃烧等返回无机环境D.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清洁能源是减少铅的生物富集现象的有效措施【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详解】A、铅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能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铅含量越高,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铅会以微小颗粒被排放进入大气“可推知,铅随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生态系统中铅循环具有全球性,B正确;C、铅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不能最终通过动植物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煤燃烧、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铅会以微小颗粒被排放进入大气“可知大气中铅的来源之一是化学燃料的燃烧,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加大清洁能源利用,可减少大气中铅的来源,D正确。故选C。12.高强度的森林大火,能破坏土壤的化学、物理性质,降低土壤的保水性和渗透性,使该林地及其低洼地的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沼泽化。另外,由于土壤表面炭化增温,还会加速火烧 迹地干燥,导致阳性杂草丛生。下图是发生高强度火灾后的某地植物甲的种群密度、优势物种高度、物种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火烧后的黑色物质会大量吸收太阳能,使土壤表面增温,但不会对群落演替造成影响B.火灾后土壤中植物甲的繁殖体可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C.火灾后该地发生了次生演替D.在图中所示时间范围内,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步提高【答案】A【解析】【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火烧后的黑色物质会大量吸收太阳能,使土壤表面增温,即改变了该地的环境条件,会改变森林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错误;B、火灾后土壤中保留有植物甲的繁殖体,故该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而繁殖体的存留可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B正确;C、火灾后该地还保留了土壤条件及地下的繁殖体,因此发生了次生演替,C正确;D、在图中所示时间范围内,物种丰富度增大,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升高,D正确。故选A。二、不定项选择题13.在机体中,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其含量会迅速降低,以此保证突触传递的灵敏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方式主要有两种,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在核糖体内合成,并转移至突触小泡内储存B.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能量,主要由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提供C.神经递质作用后,若其含量不能降低,则引起突触后膜的持续兴奋D.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也以胞吞的方式进行回收【答案】ACD【解析】【分析】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形成的结构,我们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形成。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其对应的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解】A、绝大多数的神经递质为非蛋白类物质,所以其合成与核糖体无关,A错误;B、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是一个耗能过程,主要需线粒体供能,B正确;C、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所以神经递质持续与对应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的持续兴奋或抑制,C错误;D、神经递质在回收过程中有专门的通道蛋白运送,D错误。故选ACD。14.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过程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能促进动物睡眠【答案】BC【解析】【分析】分析图解,视网膜为感受器,视网膜感受暗信号后,作用于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为松果体;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下丘脑的活动,属于反馈调节。【详解】A、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本题中下丘脑直接控制松果体,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暗信号会促进褪黑素的分泌,而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B正确;C、据图可知,褪黑素由松果体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到下丘脑,反过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D、褪黑素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对促进睡眠不利,D错误。故选BC。15.许多生物学知识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下列叙述与所蕴含的生物学道理相符的是()A.四世纪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有“海藻酒疗瘿”,是利用了海藻中的“碘”治疗甲状腺肿大B.七世纪的孙思邈用猪肝治疗雀目,是利用猪肝中储存的维生素A治疗色盲症C.“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物种间的捕食关系D.“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以小便浸之……以泥封树枝,则生根”体现了赤霉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答案】AC【解析】【分析】1、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2、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3、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详解】A、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有“海藻酒疗瘿”,是利用了海藻中的“碘”治疗甲状腺肿大,因为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A正确;B、用猪肝治疗雀目,实际是利用了猪肝中含量较丰富的维生素A治疗维生素A缺乏导致的“夜盲症”,而不是“色盲症”,B错误;C、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蜾蠃幼虫就拿螟蛉作食物。蜾蠃是一种寄生蜂,但以螟蛉为食,故《诗经·小雅·小宛》中的“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物种间的捕食关系,C正确;D、“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以小便浸之……以泥封树枝,则生根”体现了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错误。故选AC。16.某人工鱼塘的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如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W1代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100%C.A1、A2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2【答案】D【解析】【分析】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传递、 转化和散失过程。根据如图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W1,图中A表示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部分,B表示未利用部分,C表示流向分解者,D表示下一营养级同化部分。【详解】A、W1代表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即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B、能量传递效率指(某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第一营养级同化量为A1+B1+C1+D1,第二营养级同化量为D1,,因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100%,B正确;C、A1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A2表示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正确;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量流向分解者部分,而C1属于生产者流向分解者部分,D错误。故选D。三、非选择题17.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请根据图分析问题:(1)B为____激素,与健康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的B激素分泌量更_____,Graves氏病患者C激素比正常人的分泌量更多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抗体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与______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使甲状腺机能增强,另一方面甲状腺激素增多不能通过_______调节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2)Graves氏病是一种______病,糖皮质激素(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治疗Graves氏病,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D物质的合成和F过程,D物质为_____,F过程代表_________。 (3)某人下丘脑功能正常,但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诊断病因,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该患者的____部位发生了病变。【答案】(1)①.促甲状腺②.少③.促甲状腺④.负反馈(2)①.自身免疫②.淋巴因子③.增殖、分化(3)垂体【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可知,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D表示淋巴因子,E表示B细胞,F表示细胞的分裂和分化,G是浆细胞。由图可知:Graves氏病形成的原因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Y激素受体并发挥作用,导致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更多。2、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小问1详解】B是由垂体分泌的作用于甲状腺的激素,所以B是促甲状腺激素。Graves氏病患者体内C甲状腺激素比正常人的分泌量更多,其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的抗体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起着促甲状腺激素类似的功能,使甲状腺机能增强,而且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故不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控制甲状腺激素的过量分泌,由此可见与正常人相比,患者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最终导致Graves氏病患者的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更少。【小问2详解】Graves氏病是患者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即自身的抗体攻击自身的组成物质,所以属于自身免疫病。D物质是由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B细胞经过F过程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故F过程为增殖、分化的过程。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淋巴因子的合成和B细胞增殖、分化过程,减少浆细胞的产生,进而减少抗体的分泌,从而治疗Graves氏病。【小问3详解】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某人下丘脑功能正常,但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诊断病因,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该患者的垂体部位发生了病变而无法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无法分泌甲状腺激素。【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综合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免 疫调节和免疫失调等相关知识。18.下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激素。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图中_________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激素调节(2)①代表_________激素,它是由_________释放的,该激素能特异性作用于E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3)图中具有协同作用关系的激素有_________(填序号)。(4)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下丘脑可通过D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⑦作用于_________等主要器官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平衡,这种激素分泌的调节称为_________。(5)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体内的血糖来源于_________,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激素③分泌会增多,该激素是由_________(填文字)细胞分泌的,图中下丘脑调节该激素的分泌方式为_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答案】(1)下丘脑(2)①.抗利尿②.垂体③.E细胞表面有该激素的特异性受体(3)③④、④⑦(4)①.肝脏、骨骼肌②.分级(反馈)调节(5)①.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②.胰岛A③.神经调节【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B、C、D、E分别指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肾上腺、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①~⑦分别是抗利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小问1详解】 图中下丘脑作为神经中枢参与神经调节,作为分泌腺体参与激素调节。【小问2详解】①代表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经垂体后叶释放,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有相应的特异性受体,所以抗利尿激素能特异性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小问3详解】图中③胰高血糖素、④肾上腺素都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④肾上腺素、⑦甲状腺激素都具有促进体温升高的作用。【小问4详解】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肝脏和骨骼肌产热加快;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分级调节,并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其浓度相对稳定。【小问5详解】比赛过程中,血糖迅速消耗,主要依靠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为葡萄糖及时供给以保证血糖浓度;③是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有促进血糖升高的作用;下丘脑调节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但图中只体现出神经调节。【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稳态调节的具体实例结合图解进行分析,识别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物质或细胞(器官)进行解答。19.植物激素调节。下图1显示燕麦胚芽鞘受单侧光照时的生长情况及受光照处生长素的主要运输方向。(1)当生长素沿b方向运输时,其在细胞间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_。(2)下列激素对植物生长所起主要作用,与生长素在a处所起的作用类似的是______________。A.乙烯B.赤霉素C.脱落酸D.细胞分裂素(3)下列激素中,燕麦的嫩叶比成熟叶在单位时间及单位面积内合成量多的是 ______________。A.乙烯B.生长素C.脱落酸D.细胞分裂素(4)为探究不同浓度的2,4-D对燕麦发芽的影响,某学生用不同浓度的2,4-D分别浸泡燕麦种子12h,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结果如下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A.0.4mg·L-1的2,4-D溶液促进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B.2,4-D溶液既能促进根的生长,也能抑制根的生长C.1moL·L-1的2,4-D溶液是培养无根麦芽的最适浓度D.2,4-D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功能,属于植物激素(5)研究者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细胞,得到结果如表1,据此分析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1:细胞内物质含量的比值处理前处理后DNA:RNA:蛋白质1:3.1:111:5.4:21.7(6)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生长素类似物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A.原料来源丰富B.生产过程简单C.不被酶分解而效果稳定D.作用效果与生长素类似【答案】(1)主动运输(2)BD(3)BD(4)B(5)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细胞的转录过程(6)ABCD 【解析】【分析】1、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从合成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统称为植物激素。2、植物激素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显著,但由于植物体内激素含量极低,难以提取,因此,生产上使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通常称作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的植物促进剂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生长素类,如萘乙酸、2,4-D等;细胞分裂素类,如6-苄基腺嘌呤等;赤霉素类,如赤霉酸等;乙烯类,如乙烯利等。【小问1详解】图1显示燕麦胚芽鞘受单侧光照时出现向光弯曲生长,a侧促进作用显著,生长素浓度高,即当生长素沿b方向逆浓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其在细胞间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小问2详解】生长素在a处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而赤霉素具有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的作用,因而四种激素中与生长素在a处所起的作用类似的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故选BD。【小问3详解】生长素主要在细胞生长旺盛的部位合成,如顶端分生组织、幼嫩叶片和发育中的种子等,此外根尖也可以合成少量生长素。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素存在于植物幼嫩的根尖、萌发的种子、正在发育的果实等生长旺盛的部位,在该四种激素中,燕麦的嫩叶比成熟叶在单位时间及单位面积内合成量多的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故选BD。【小问4详解】A、与0mg·L-1的2,4-D溶液对芽、根的作用比较,0.4mg·L-1的2,4-D溶液促进芽、根的生长,A错误;B、据图示可知,0.4mg·L-1的2,4-D溶液能促进根的生长,但大于0.7mg·L-1的2,4-D溶液能抑制根的生长,B正确;C、1moL·L-1的2,4-D溶液促进芽的生长,但无法确定是否是培养无根麦芽的最适浓度,C错误;D、2,4-D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D错误。故选B。【小问5详解】据表1数据,研究者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细胞,RNA和蛋白质的量都有所增加,而DNA 的量不变,说明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细胞的转录过程。【小问6详解】由于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大部分原料来源丰富,生产过程简单,所以可以大量生产;此外,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像植物体内的激素那样易受氧化酶破坏,效果稳定。因此合成生长素类似物具有原料来源丰富、生产过程简单、不被酶分解而效果稳定、作用效果与生长素类似的优点,故选ABCD。20.种群数量是随时间而改变的,即种群波动,分为周期波动和随机波动。种群数量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随机波动,而环境条件的随机波动也可能引起种群的周期波动。下图为“雪兔及其有关生物的10年周期波动模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植物(图中嫩枝叶表示)为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___。(2)分析图中曲线可知,所有生物都出现了种群波动,该波动主要由植被和____________相互作用所激发的。其中嫩枝叶的波动是_______________(填“周期波动”“随机波动”)。(3)披肩榛鸡的波动周期约为__________年,分析图中生物的波动周期会发现,种群周期波动的主要特点是波峰的间距是固定的,波的振幅是____________。(4)雪兔的冬季食料主要是前一年夏季新生长出来的嫩枝,直径大都在3毫米以下。当这些嫩枝的数量减少到不足以养活雪兔的整个越冬种群的时候,雪兔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雪兔种群数量下降过程中,披肩榛鸡的种群数量也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在对次生演替研究过程中,以下属于群落层面的研究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A.物种的多样性B.优势现象C.垂直结构D.出生率和死亡率E.营养结构 【答案】(1)①.生产者②.生物群落(群落)(2)①.雪兔②.周期性波动(3)①.6②.不规则(变化、可变)的(4)猞猁的捕食(5)ABCE【解析】【分析】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2、种群的特征:(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小问1详解】该嫩枝叶植物能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小问2详解】分析图中曲线可知,所有生物都出现了种群波动,该波动主要由嫩枝叶的周期性波动和雪兔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由于季节的变化和雪兔的捕食,嫩枝叶的波动呈现出周期波动。【小问3详解】据图示分析可知,披肩榛鸡的波动周期约为6年,分析图中生物的波动周期会发现,种群周期波动的主要特点是波峰的间距是固定的,波的振幅是不规则(变化、可变)的。【小问4详解】雪兔种群数量下降,披肩榛鸡被猞猁捕食的机会增大,从而导致披肩榛鸡的种群数量也急剧下降。【小问5详解】ABCE、物种多样性、优势种现象、垂直结构属于群落层面的研究内容,群落层次也可以研究其营养结构,ABCE正确;D、出生率和死亡率属于种群层次研究的内容,D错误。故选ABCE。【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的特征及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21.草原生态系统在地球上有着广泛的分布,如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兔子种群的λ值(λ=当年的种群数量/上一年的种群数量)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图3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为简单,因此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较低。(2)图1中,若蛇的食物1/3来自鼠,2/3来自青蛙,且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蛇种群增加的能量为6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消耗植物的能量是________kJ。(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4)据图2可知,当兔子的种群数量小于80只时,兔子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当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时,兔子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只。(5)图3中,碳元素由B进入到A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图3中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未在图1中体现的是________(填字母)。【答案】①.抵抗力稳定性②.11000③.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④.J⑤.150⑥.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⑦.B和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包含4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兔子种群的λ值,当λ值大于1时兔种群数量增加,当λ值小于1时兔种群数量降低;图3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A表示生产者,B表示二氧化碳库,C表示消费者,D表示分解者。【详解】(1)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为简单,因此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2)已知蛇的食物1/3来自鼠,2/3来自青蛙,且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蛇种群的能量增加60kJ需要消耗的植物的能量=60×1/3÷20%÷10%+60×2/3÷20%÷20%÷10%=11000kJ。(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4)根据图2可知,当种群数量小于80只时,λ值一直等于2,兔子数量每年成倍的增长,为“J”型增长曲线;当λ值等于1时,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时,此时兔子的种群数量为150只。(5)图3中A是生产者,B是二氧化碳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中的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产者;图3中有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而图1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图3中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未在图1中体现的是B和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物质循环以及种群的数量增长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数出图1中食物链、弄清楚图2中λ值与兔种群数量的关系,并能够判断出图3中各个字母代表的成分的名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4-09 19:06:01 页数:22
价格:¥2 大小:819.5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