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2
2
/22
剩余2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既然讲究“真情实感”,那么,散文的艺术品格应该具有“真实”的内质。相对其他文体来说,散文偏重于作者通过“假事”而“抒情”,但与诗歌的纯粹抒情有所不同——散文在反映现实社会和生活方面,较之小说、戏刷和诗歌更为直接,也更为切近。散文在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中占据重要的美学地位。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明清,高贵而典雅的散文,代表了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探究散文的艺术品格,如果不去研究散文独特的内在美学逻辑,那就得不到正确的艺术结论。只有把握散文独特的内在美学逻辑,才能找寻到散文在古代兴盛的本质规律——从遥远的《尚书》开始,到《周易》《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等文学著作,再到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苏轼和曾巩。以及“公安派”“桐城派”诸散文家。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就是这些散文作品不曾偏离“文章合为时而著”和“礼教治政”这个方向。简单来说就是坚持散文彻底拥抱现实社会和生活的美学追求——这就是散文内在的艺术特征。散文的艺术品格,首先是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与生活。这是散文区别于小说、戏剧和诗歌的重要因素。散文强调的是真实,真实是客观的存在,也就是现实社会和生活呈现出来原本的自然的状态。这给散文带来了艺术的难度。而这一难度就是如何真实与客观地进行艺术描绘。在这里,不能虚拟和变形,只能如实地又有艺术剪裁地反映这个世界。这里就需 要正确认识现实社会和生活,要学会分析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才能把握住现实社会和生活的主流、才能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写出接“地气”而又有“眼光”的优秀散文作品。其次,散文要抓取现实社会和生活里的“典型”。因为散文不像长篇小说,一般来说,其艺术效果容量有限,所以散文属于“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文体。既然散文的艺术容量有限,如何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和生活,如何写出具有本质的社会和生活“片段”,这就需要散文艺术家具有善于寻找“典型”的美学能力。思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信中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个著名艺术论断,虽然指的是整个文学艺术而言,但是,就散文写作来说尤其重要。善于抓取“典型”,实际上就是选取现实社会和生活里能体现本质的“一斑”或者“片段”,借以反映整体的现实社会和生活的历史过程,这是散文写作者应该具有的艺术能力。而具有这样的艺术能力,散文写作者就得先具有认识现实社会和生活本质的能力。而获得这个能力需要散文写作者哲学、思想和精神的不断提升,也需要其艺术表现水平的不断提升。再次,散文要有历史性的要求。散文,特别是描写宏大社会历史画面的散文,甚或是描写崇山峻岭和江河大地的散文,一个不容忽视的美学要求,就是必须具有历史性。所谓历史性,就是指时间性。散文的艺术生命力是要用时间来检验的,开放在现实社会和生活“土壤”里的“艺术之花”,是永远不会“凋谢”的,因为,从历史过程里“筛选”出来的带有“含食量”的“典型”的人与物,其自身就表现或者带有一定的历史本质特征,经过散文写作者的艺术描写,成为令人叹服的“金蔷薇”——而“金蔷薇”是不会被漫长的时间所湮灭,而是具有散文的历史性的艺术品格。(摘编自柏峰《散文的艺术品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散文与诗歌的纯粹抒情有所不同,它通过“叙事”而“抒情”,所叙之事为社会生活中客观真实的存在。B.要找寻到散文从《尚书》到“桐城派”兴盛的本质规律,就必须把握散文独特的内在美学逻辑。C.做文强调现实社会和生活呈现出来原本的自然的状态,这就要求散文只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这个世界。D.散文写作者应该具有善于寻找“典型”的艺术能力,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深刻反映社会生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指出了散文与其他文体的不同,然后从散文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散文的艺术特征。B.文章第一段紧扣论题,提出了总论点,使得整篇文章思路清晰,论证严密,观点鲜明。C.文章层次清晰,主要从“真实”“典型”“历史性”三个方面论述了散文的艺术品格。D.文章运用了对比、引用、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最后一段运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先秦诸子到唐宋八大家,再到“公安派”“桐城派”的散文作品,皆不失高贵典雅。B.要写出接地气而又有眼光的优秀散文,与作家正确认识现实社会和生活密不可分。C.散文的历史性要求,就是要描写宏大社会历史画面和具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艺术生命力。D.散文区别于小说、戏剧和诗歌的重要因素是:更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与生活。【答案】1.B2.B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它通过“叙事”而“抒情”错误。由原文“相对其他文体来说,散文偏重于作者通过‘叙事’而‘抒情’”可知,散文也不排除其他抒情方式,选项表述过于绝对。C.“这就要求散文只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这个世界”错误。由原文“散文强调的是真实,真实是客观的存在,也就是现实社会和生活呈现出来原本的自然的状态。这给散文带来了艺术的难度。而这一难度就是如何真实与客观地进行艺术描绘。在这里,不能虚拟和变形,只能如实地又有艺术剪裁地反映这个世界”可知,做文创作允许在真实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剪裁。D.“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深刻反映社会生活”错误。由原文“善于抓取‘典型’,实际上就是选取现实社会和生活里能体现本质的‘一斑’或者‘片段’,借以反映整体的现实社会和生活的历史过程”可知,这里的“典型”是指选取典型的社会生活,不只是人物的塑造。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文章第一段紧扣论题,提出了总论点,使得整篇文章思路清晰,论证严密,观点鲜明”错误。文章第一段是对散文文体特点等情况介绍,并没有提出总论点,论点需要从后面的段落中概括归纳,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C.“散文的历史性要求,就是要描写宏大社会历史画面”错误。由原文“散文,特别是描写宏大社会历史画面的散文,甚或是描写崇山峻岭和江河大地的散文,一个不容忽视的美学要求,就是必须具有历史性。所谓历史性,就是指时间性。散文的艺术生命力是要用时间来检验的”可知,散文的历史性要求并不是“捕写宏大社会历史画面”,而是“艺术生命力是要用时间来检验的”。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电视机中,大家可以看到:王亚平用水搭起一座“桥”。与之对比,在地面上我们做的“液体桥”可以说十分微小。但是到了“天宫”空间站,王亚平手中的这座“液体桥”可谓是雄伟壮观,巨大无比。事实上,当我们在洗手时、当我们手沾有糖水时,我们手指尖的小液柱就是这一次实验的“液桥”。专家介绍:液桥是连接着两个固体表面之间的一段液体。我们发现:陆地上的液滴,到了“天宫”就可以形成液球。这是因为,地球引力消失后,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我们都知道,液体界面间存在着表面张力,这种表面张力让液体表面如同有一层很薄的弹性薄膜。正是这种虚拟的“薄膜”,使得液体的表面形貌得以维持,不会“垮塌”。但是,在地面上由于受到重力影响,表面张力很弱。因此,地面上的“液桥”通常长度很小,只有2~5mm。一旦大于5mm,“液桥”的表面张力将小于重力而被破坏掉。但是在“天宫”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中,液体处于“漂浮”状态,便可以形成尺寸较大的液桥。(摘编自网易《“液桥”实验是什么原理?水的张力在微重力下更明显了!》)材料二:我们都知道杯子满了以后水会沿着杯壁往下流,这是很自然的事,但细心的你也许同样也能发现,在杯子将满未满的时刻,水平面会一点一点地升高,在高过玻璃杯沿的时候,水仍未落下,水的表面却像胀起的气球一样,随着水的一点点增加,慢慢地变得丰盈起来,在高过杯沿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才像承受不住似的,哗啦一下流下杯壁。这时候你再仔细回想水将落未落时的状态,水面像紧紧缚着 一层水膜,拉着水不让它流下去,是的,这就是液体的表面张力。这种表面张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知道,水的内部其实是由无数的水分子组成的,它们有两种基本的运动状态,那就是相吸和相斥,它们处在时时刻刻的运动中,当周围的温度高时,它们的运动就快,温度低一些,运动就相对慢;挨得太近了,它们就把对方挤开,离得远了,它们又反过来紧紧牵着手。但水面表层的分子们动得太活泼,许多都跃出了水面,这就使得水面表层的水分子要比水里其他部位的数量要少,这么一来,平衡就打破了,因为少,分子隔着很远,它们争先恐后地拉着对方,形成一种往里挤的力,里面的水越来越多,它们拉得越来越吃力,这个时候突破了临界点,水面再也支持不了了,这就使水哗啦一下地流了出来。表面张力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雨后荷叶上滚动不去的水珠;清晨草叶上凝聚的露珠;水龙头下将滴未滴的水珠;夏天可以看见水黾在水面一跳一跳地滑行;小时候喜欢买泡泡水,一吹就会飞出一大串七彩的泡泡;当把针等重量轻的东西轻轻掷落水面时,会发现它们会长时间浮在水面,用手轻轻一推,就很快地沉下去了;两块干燥的玻璃叠在一起很容易分开,但是如果在玻璃之间加一些水,这时候你再试图去将它们分开,就不那么容易了。怎么样,是不是发现表面张力存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呢?(摘编自熊文丹《说说水的表面张力》)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空间站中,因为处于微重力环境下,人们可以用水连接两个固体,连接成的这个“液体桥”瞬间就可以形成液球。B.液体表面有一层薄膜,这是由表面张力构成的,它能维持液体的表面形貌,其特点是有弹性,很薄弱,受重力影响。C.在地球重力环境下,人们通常是无法在两个距离大于5mm的固体间建造一座“液桥”的,因为重力大于表面张力而将其破坏。D.影响“液桥”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地球引力、两个固体间的距离长短等因素,“液桥”大小与这两个因素的大小成正比。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介绍了“液桥”现象的产生及其原理,凸显其科普性。B.材料二由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出话题,结尾段又列举许多现象,更能激发读者兴趣,引起对表面张力的关注和思考。 C.一根重量很轻的针能长时间浮在水面,是因为针本身的重力很小,不足以对抗水的表面张力,重力突减时针则会下沉。D.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如“紧紧牵着手”“太活泼”等词语的使用,使得说明对象易被感知理解。6.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水的表面张力形成的原理。【答案】4.C5.C6.①由于水分子时刻处于运动状态,②在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下,③水面表层水分子少于内部的水分子,④因而表面水分子间的距离增大,⑤从而导致水分子间的吸力增大,⑥最终形成表面张力。【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这个‘液体桥’瞬间就可以形成液球”理解错误,原文是“我们发现:陆地上的液滴,到了‘天宫’就可以形成液球”;B.“液体表面有一层薄膜,这是由表面张力构成的”说法不当,文中说的是“这种表面张力让液体表面如同有一层很薄的弹性薄膜”,是一种打比方的说法,并不是真正的薄膜;D.“与这两个因素的大小成正比”说法不当,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液桥”的大小与地球引力成反比,与两固体间的距离成正比。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C.“重力突减时针则会下沉”说法不当,从材料二可知,其一,重力不会轻易改变;其二,假如重力突减,针也不会下沉。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 题干要求考生就材料中对水的表面张力形成的原理进行归纳整合。根据材料二第二段“这种表面张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一句的提示,可知后面的第二、三句主要介绍水的张力的形成原理,因此,需要对相应句子中的核心信息和关键要素加以筛选和概括,再整合成句即可。结合“水的内部其实是由无数的水分子组成的,它们有两种基本的运动状态,那就是相吸和相斥,它们处在时时刻刻的运动中”概括出“由于水分子时刻处于运动状态”;结合“当周围的温度高时,它们的运动就快,温度低一些,运动就相对慢”概括出“在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下”;结合“水面表层的分子们动得太活泼,许多都跃出了水面,这就使得水面表层的水分子要比水里其他部位的数量要少”概括出“水面表层水分子少于内部的水分子”;结合“平衡就打破了,因为少,分子隔着很远,它们争先恐后地拉着对方,形成一种往里挤的力,里面的水越来越多,它们拉得越来越吃力”概括出“导致水分子间的吸力增大”。最终形成表面张力。(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貂皮大衣马克·吐温收到通知接受遗产的信后,阿曼达的快乐简直无以形容。她是多么希望她的丈夫还在世,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馈赠安享老来福了。她并不那么穷,凭她的工作所得,她也生活得不错。然而,她并不满足于25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那些她过去根本无力问津的东西。阿曼达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令她暴富的信。那可是一大笔钱,远远超出了她的期望。而今她所面对的问题是:怎么花这么多的钱呢?当然消费方法成千上万,可是,在她的内心深处,答案早已存在:一件貂皮大衣。她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件貂皮大衣。一旦决定,她马上走进一家皮草行,在那里看遍了所有的貂皮大衣,而后选出了她最喜欢的一件。“您穿正合适,夫人。”当然了,那还用说,她感觉美妙极了,恨不得马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华贵,并向每一个人示善。她随便的数出了钱,傲慢地付清了账。 正是早春二月,其后的十余天里,貂皮大衣令阿曼达尽领了风骚。生平第一次,她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和快乐。每晚就寝前,她都要仔细端详它,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它。所以,她真害怕这心爱之物会被盗去。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在家呆着时她就放心,她的貂皮大衣不会遭遇不测。出门时她也不怕,她可以穿着它。尽管如此,也烦恼频生:要弄脏大衣可太容易了。天气日渐转暖,阿曼达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她不能穿貂皮大衣出门的季节来得太快了。四月的第三周,她突然发现世间万物中,她最恨的莫过于夏天了。在绝望中,她眼见夏天逼近,尽管她的绝大多数朋友都厌恶漫长的冬季,翘盼晴暖的天气。夏天最终来到了。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被迫只得待在家里与大衣为伍。她偶尔出去一趟,把大衣留在家里,却又惶惶然不知所措。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她跑出去,跳上出租车,直奔皮草行。“我想退了它,”她说,“你们看,它还跟新的一样。”可是店主告诉她,由于貂皮跌价了,所以她只能得回原价的五分之一。阿曼达的心凉了。“真抱歉未能满足您的要求,夫人,”店主说,“再见。”打那以后,阿曼达处心积虑地构想如何除去这个大包袱。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无法卖掉它,但她可以遗失它,不是吗?大衣是保了险的。如果她成功地丢了它,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百分之百的赔偿。要“遗失”一件貂皮大衣也绝非阿曼达所想的那般容易,但是她还是成功了。她坐上出租车,在闹市区下了车,并将大衣弃置在后座上,仿佛她真的忘了似的。然后她徒步回家,又变成了自由人。一到家,她马上写信向保险公司索赔。十天后,她去了保险公司。“我们已收到了您的信。一切都安排好了。”“你要记住,保险政策第十五条给予我们以赔偿实物的选择权。我们正准备这样做。”“什么!”“很简单,您只能再选一件貂皮大衣。我们会付钱的。”她乞求,她哀嚎,可都无济于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接受遗产买大衣——享受大衣——看守大衣——遗失大衣——获赔大衣,情节发展逐步展现了主人公阿曼达的性格特征。B.“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这一情节一方面说明阿曼达对这件貂皮大衣喜爱至极,另一方面也说明貂皮大衣的华贵,同时为下文情节埋下了伏笔。 C.“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表明阿曼达对奢侈品有了重新的认识,让她认识到财富的罪恶。D.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耐人寻味,同时引起人们对小说主题的思考。8.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情节进行分析。9.简要分析小说以“貂皮大衣”为题的作用。【答案】7.C8.阿曼达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最终被奢华(或财富)所累的资产阶级女性的形象。她不满足俭朴的生活,对奢侈品梦寐以求,拥有之后幸福快乐;最后又为奢侈品带来的现实的烦恼搞得焦头烂额,千方百计想摆脱却不得。9.小说以貂皮大衣为题,一是形象生动,貂皮大衣是华贵的服饰,用它代指奢侈品,代指奢华的生活,形象可感;二是小说的情节围绕貂皮大衣展开,起到情节线索的作用;三是有利于突出主题。阿曼达的烦恼(怕弄脏、夏天不能穿、担心丢失)都是由于貂皮大衣的华贵引起的。【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C.“表明阿曼达对奢侈品有了重新的认识,让她认识到财富的罪恶”错误。她只是客观感受到大衣带给自己的麻烦,并没有主观认识财富的罪恶。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要把握人物的形象,注重分析人物的具体做法、心理以及神态、肖像等描写手法涉及的具体内容。注意审清题干要求,“简要分析”的意思是答案要呈现“面(概括性格特征)”+“点(举出例子证明)”模式。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提取文本相关信息,力求全面;然后细心筛选,力求准确;最后加以整合,力求简洁。结合“她并不满足于25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那些她过去根本无力问津的东西”“她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件貂皮大衣”“她感觉美妙极了,恨不得马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华贵,并向每一个人示善”分析,得出阿曼达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的资产阶级女性的形象。她不满足俭朴的生活,对奢侈品梦寐以求,拥有之后幸福快乐。 结合“天气日渐转暖,阿曼达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她不能穿貂皮大衣出门的季节来得太快了”分析可知,获得梦寐以求的生活后,又被奢侈品带来的现实的烦恼搞得焦头烂额。结合“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无法卖掉它,但她可以遗失它,不是吗?大衣是保了险的。如果她成功地丢了它,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百分之百的赔偿”“她坐上出租车,在闹市区下了车,并将大衣弃置在后座上,仿佛她真的忘了似的”“她乞求,她哀号,可都无济无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分析可知,阿曼达虚伪贪婪,她想要以欺骗的方式获得全额赔偿,最后千方百计最终无法实现其获赔全款的如意算盘,还是落了一个无法摆脱的下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标题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小说以貂皮大衣为题,一是形象生动,以小见大,貂皮大衣代表昂贵奢华,是富贵华丽的象征,用服饰代指奢靡浮夸的生活,具体可感,貂皮大衣是大家熟悉的物件,读者可以联想想象,具有画面感,增强吸引力和可读性;二是小说的情节围绕貂皮大衣展开,起到串联情节的线索的作用,由梦想已久“在她的内心深处,答案早已存在:一件貂皮大衣。她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件貂皮大衣”,到动身去买“一旦决定,她马上走进一家皮草行,在那里看遍了所有的貂皮大衣,而后选出了她最喜欢的一件”,再到拥有后的快乐“正是早春二月,其后的十余天里,貂皮大衣令阿曼达尽领了风骚。生平第一次,她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和快乐”,接下来是无穷无尽的烦恼“每晚就寝前,她都要仔细端详它,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它。所以,她真害怕这心爱之物会被盗去。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在家呆着时她就放心,她的貂皮大衣不会遭遇不测。出门时她也不怕,她可以穿着它。尽管如此,也烦恼频生:要弄脏大衣可太容易了”“天气日渐转暖,阿曼达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她不能穿貂皮大衣出门的季节来得太快了”,这件貂皮大衣终究成为负累,于是想尽各种办法“抛弃”,卖给商家不成,便故意丢掉以获得保险金,最终也是徒费心机“她乞求,她哀嚎,可都无济于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三是有利于突出主题。阿曼达的烦恼(怕弄脏、夏天不能穿、担心丢失)都是由于貂皮大衣的华贵引起的,阿曼达无法摆脱追求华贵生活蒂来的不自由的烦恼。我们应该慎待财富。因为追求奢华的生活,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却使自己失去了应有的自由的生活。像莫洎桑小说《项链》里的女主人公马蒂尔德一样,为了一夜的风光,却付出了10年的艰辛。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徐阁老书①归有光有光幸生明公之乡,相望不过百里。自少已知向仰,而无由得一接其声光。庚子之岁,举于南都,而所试之文,乃得达于左右。顾称赏之不置,时有获侍而与闲之者,辄相告,以为幸矣:“子之见知于当世之巨公长者如此!”自后数试于礼部,遇明公之亲知,未尝不传道其语以为宠。有光之试又辄不利,退而归耕于野。以为古之人有生同世而不相知者矣,有知之而异世者矣。不知者恨其同世,知之者恨其异世。今获与明公同世,而又知之。而明公方在日月之际,有光之蹇拙蔽翳,无复自振,以为今已矣,无以望明公之门矣,是同世而有异世之感也。往岁,海虞瞿内翰见访,曰:“子之不遇不足忧,即徐公当国,子之进有日矣。”今幸而适明公之当国,又幸随多士之来,而自获举以来,几又二月,不一望明公之辉光。此有光之所以食不甘味、寝不成寐者也。有光尝读《易》,观消长变更之际,虽圣人不能无惧。而汉、唐、宋之君子,每履其际,其气不能不动,其色不能不形,而天下不能无惊以疑。盖以少不顺而激为大变者,有之矣。今明公处之宴然,而风俗世道为之潜易,如寒暑而旸之至而人不觉。此古之大臣之所难也。又尝读史,见汉文帝疏贾谊之少,而问冯唐之老;光武下冯衍之赋,而隆桓荣之经。两汉风俗治体,超轶后代,实在于此。今明公于科举之际,稍示意向,而海内枯槁之士,已于于焉乐观明公之化矣。于此之时,稍有蕴抱,谁不欲争自濯磨以自致于明公?不肯没没而已也!况有光被知于数十年之前者乎?今兹辄有干于阁人者,独以数十年之知,而不一见于明公;明公以数十年之知其人,而不见其一来,其亦不能无怪也。昔曾舍人巩《上范资政书》云:士之愿附于门下者多矣使巩不自别于其间固非巩之志亦阁下之所贱也有光素慕巩者故不量其不能如巩而欲学巩之自别焉。平生颇有所撰述,去家时,不及襄汇成编。索中得杂稿十九首,谨以为贽。明公试览其文,知其非求于世者也。干冒尊严,伏增惶恐。(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注】①徐阁老:嘉靖晚期阁老徐阶,明代名臣。本文写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作者时年近六十。②曾舍人巩:曾巩,曾任中书舍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之愿/附于门下者多矣/使巩不自别/于其间固/非巩之志/亦阁下之所贱也/有光素慕巩者/故不量其不能如巩/而欲学巩之自别焉B.士之愿/附于门下者多矣/使巩不自别于其间/固非巩之志/亦图下之所贱也/有光素慕巩者/故不量其不能/如巩而欲/学巩之自别焉C.士之愿附于门下者多矣/使巩不自别于其间固/非巩之志/亦阁下之所贱也/有光素慕巩者/故不量其不能/如巩而欲/学巩之自别焉D.士之愿附于门下者多矣/使巩不自别于其间/固非巩之志/亦阁下之所贱也/有光素慕巩者/故不量其不能如巩/而欲学巩之自别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少已知向仰”与“向之所欣”(《兰亭集序》)两句中的“向”字含义相同。B.“不知者恨其同世”与“慢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恨”字含义相同。C.“盖以少不顺而激为大变者”与“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两句中的“盖”字含义不同。D.“明公以数十年之知其人”与“故夫知效一官”(《逍遥游》)两句中的“知”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科举不顺、仕途坎坷。自从庚子年南都乡试中举以后,曾多次参加礼部会试,都失意落第,直到年老才考中进士,可见其作为传统知识分子出仕人世之心执著强烈。B.本文引经据典,说服力强。如列举汉文帝重用贾谊、冯唐,光武帝尊宠冯衍、桓荣的史事、意在表明自己老当益壮,希望徐阁老提携自己,以施展才干,为国建立功业。C.作者措辞得体,颇有分寸。高度赞扬徐阁老有古大臣之风,治世颇有成效,对于这位有同乡之谊的当权者不无景仰感佩、恭谨奉迎之言语,但并无卑躬屈膝的媚骨丑态。D.本文叙议结合,层次分明。先从作者生平遭际及与徐阁老的知交起笔,紧扣"幸"字,倾吐怀抱;后谈读书心得,联系徐阁老品性,不忘自荐;结尾表明自己独特志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明公处之宴然,而凤俗世道为之潜易,如寒暑雨晒之至而人不觉。(2)稍有蕴抱,谁不欲争自濯磨以自致于明公?不肯没没而已也!【答案】10.D11.A12.B13.①现在您安闲地对待世事,而风俗世道因此无声无息地变迁,就像寒冷炎热、下雨晴朗的天气到来而人们却浑然不知。②稍微怀揣抱负的。谁不想争着洗涤感炼而向您举荐自己?都不愿默无声息罢了! 【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希望归附您门下的士人很多啊,让我曾巩不与众人有所区别,这本来不是我的志向,也是您所鄙视的。”我平素敬慕曾巩,所以不曾思量自己不能像曾巩一样,而想学曾巩自我区别于他人的做法。“士之愿附于门下者”是定语后置句,“愿附于门下者”是“士”的后置定语,“之……者”是标志,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自别于其间”是状语后置句,“于其间”是后置状语,其后断开,而且“固”是副词,修饰后面的谓语,所以放在下一句中,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含义相同”错误。“自少已知向仰”中的“向”是向往的意思,“向之所欣”中的“向”是过去、以前的意思。句意:我年轻时已知道向往仰慕您。/过去所喜欢的东西。B.“恨”,都是“遗憾”的意思。句意:不相知的人遗憾自己与他人生于同时代。/遗憾天亮得太慢。C.盖:因为;伞盖。句意:因为稍微不顺利而急剧改变神色的人。/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D.知:了解;通“智”,智慧,才智。句意:而您也有着几十年来对我的了解。/那些才智胜任一个官职的。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B.“汉文帝重用贾谊、冯唐,光武帝尊宠冯衍、桓荣”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汉文帝疏贾谊之少,而问冯唐之老;光武下冯衍之赋,而隆桓荣之经”可知,汉文帝疏远贾谊,光武帝弃用冯衍。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宴然”,安闲的样子;“为之”,因此;“潜易”,无声无息地变迁;“寒暑雨旸”,像寒冷炎热、下雨晴朗;“至”,到;“觉”,发觉,知晓。②“蕴抱”,怀藏抱负;“濯磨”,洗涤磨炼;“致”,送达,可以译为“荐举”;“自致于明公”,状语后置句,“于”,向;“没没”,默无声息。参考译文:我有幸生于您的故乡,两家相距不超过百里。我年轻时已知道向往仰慕您,可是没有机缘能亲聆您的言谈,目睹您的风采。庚子年,我在南京参加乡试并及第,而试场文章竟然能传到您的身边。您却不住地称赞文章,时常有在您手下服侍并且参与知道内情的人,就把当时的情形告诉我,并认为我幸运:“您被当今年高望重的公卿大夫这样赏识!”此后我多次参加礼部会试,遇见了您的亲戚朋友,我未尝不因为他们转告您的话语而深以为荣。我科考又总是不顺利,回家耕种田野。我认为古人有生于同时代而不能相知的,有相知却生于不同时代的。不相知的人遗憾自己与他人生于同时代,相知的人遗憾自己与他人生于不同时代。现在能有幸与您生于同时代,又与您相知。而您正当位高权重之时,我却艰难困拙,不为人所知,再也振作不起来,以为自己如今已经完了,没有办法到您的门下去拜访您,这是我与您生于同时代却有与您生于不同时代的感受啊。往年,海虞县翰林院学士瞿景淳访问我,对我说:“您遇不到知音,不值得忧伤,徐公即将主持国政,您晋升职位就指日可待了。”如今有幸恰逢您主持国政,又庆幸自己名列于众多同科进士之后,自从我科举中第以来,差不多过了两个月,不曾拜望您的风采。这就是我吃不香甜、睡不安稳的原因啊。我曾经阅读《易经》,观察事物生长消亡、变化发展的关系(规律),深感即使圣人对此也不能不敬畏。而汉代、唐代、宋代的君子,每当经历世事变迁,他们的精神不能不触动,他们的面色不能不显现,而天下人不能够没有惊讶又疑惑。因为稍微不顺利而急剧改变神色的人,是有的。现在您安然对待世事,而风俗世道因此无声无息地变迁,就像寒冷炎热、下雨晴朗的天气到来而人们却浑然不知觉。这就是古代贤能的大臣也难以做到的。我又曾经阅读史书,看见汉文帝疏远年轻的贾谊,却求教年老的冯唐;光武帝弃用冯衍的文采,却尊宠桓荣的经学。两汉风俗、政治法度,超越后代,其原因确实就在这里。现今您在科考选材时,稍微表明意图和方向,天下困苦的士人,已经安然自得,乐见您的教化。正当此时,稍有抱负,谁不想争着加强自我修养(或直译为“洗涤磨炼”),而向您荐举自己?都不愿湮没无闻(或译为“默无声息”“无所作为”)罢了!何况我在几十年前就被您赏识 的?如今就有请托看门人而拜见您的人,唯独我有着几十年的相知,却不拜见您一次;而您也有着几十年来对我的了解,却没看见我来拜望您一次,大概也不能不感到奇怪吧。过去中书舍人曾巩在《上范资政书》中说:“希望归附您门下的士人很多啊,让我曾巩不与众人有所区别,这本来不是我的志向,也是您所鄙视的。”我平素敬慕曾巩,所以不曾思量自己不能像曾巩一样,而想学曾巩自我区别于他人的做法。我平时多有著述,离家时,来不及编辑成册。囊袋中找到十九篇诗文,恭敬地以此作为拜见您的小礼物。您试着浏览我的这些诗文,就会明白我不是那种要在人世间追逐名利的人。冒犯您的尊严,我徒增惶恐之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归田四时乐吞夏二首(共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颍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B.春回大地,暖阳让肥沃的土壤复苏,春水流淌潋滟生辉,新阳、野水作为典型意象,突出春的季节特点。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而“胡不归”又巧妙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D.诗歌结尾写诗人远离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约,悠闲自在,而且照应了题目“归田”二字。15.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答案】14.D15.①“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意象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凸显了田园风光的优美。②使用叠词。“聒聒”“翩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对仗工整。③色彩渲染,对比鲜明。“碧山“丹杏”“青 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写出了景物的优美。④视听、远近高低的结合,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诗歌结尾写诗人远离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错误。由“欲”字可知,这两句运用想象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生活的憧憬。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阅读全诗,精读“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这四句写景的诗句。首先选取了典型的景物如“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图。其中“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写出了田园景物的绚烂优美,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鸣鸠”“布谷”为听觉角度描写,其他为视觉,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借鸠鸟齐鸣、布谷翩飞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突出了田园的勃勃生机。“碧山”“丹杏”“青草”“黄犊”为远景,“鸣鸠”“布谷”为近景;“鸣鸠”“碧山”“丹杏”为高处景,“布谷”“青草”“黄犊”为低处景;远近高低结合。极有层次地勾勒出了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描写了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另外,“聒聒”“翩翩”叠词的使用,形象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煜《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之深的句子是“____?___”。(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阿房宫的繁华奢靡时,用“____,____”两句夸张地描绘出阿房宫的门钉之多超过了仓中稻米的情景。(3)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两句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为下文陈述不仕的原因做铺垫。 【答案】①.问君能有几多愁②.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③.钉头磷磷④.多于在庾之粟粒⑤.臣以险衅⑥.夙遭闵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磷”“庾”“粟”“衅”“闵”。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3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莫宗江等人去山西五台山调查佛光寺。正当他们为第一次发现一座唐代建筑而①时,北京卢沟桥畔已燃起了抗战的烽火。梁思成和刘敦桢带领着仅有的几位研究人员,在云南、四川等地仍②地进行着古建筑的研究,他们勘察了40余个县,为当时的中央博物馆绘制了大量古建筑模型图,在印刷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出版营造学社的汇刊。1944年,梁思成开始撰写《中国建筑史》。这时,多病的身体折磨着他,脊椎软骨硬化病使他不得不经常戴着铁马甲工作;学社经费来源的断绝又使他不得不多次去重庆政府募化微薄的津贴;十分短缺的物质条件使得他只能靠大量的线描图来弥补照片的不足。在林微因、莫宗江、卢绳等人的协助下、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中国古代建筑史,终于在抗日时期西南的一个小山庄里完成了。在这部著作中,梁思成根据大量的实物和文献资料,第一次按中国历史的发展,将各时期的建筑,从城市规划,宫殿、陵墓到寺庙、园林、民居都作了详细的叙述,并对各时期的建筑特征作了分析和比较。这些论述和分析都远远超过了过去外国人对中国建筑的研究水平,达到了③的高度。17.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梁思成克服了哪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最终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部巨著?请概括出五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4个字。【答案】17.示例:①欣喜若狂②坚持不懈③前无古人18.①人员不足。②经费断绝。③物质短缺。④病痛折磨。⑤战争干扰。【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中发现唐代建筑属首次,心情应该是“极度高兴”,可填“欣喜若狂”。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②语境中说卢沟桥事变发生但梁思成等人没有因之放松工作,仍在坚持,可填“坚持不懈”。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③语境中有“超过了过去”,可知是说前所未有,可填前“前无古人”。无古人:前所未有的。【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结合“梁思成和刘敦桢带领着仅有的几位研究人员,在云南、四川等地仍(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古建筑的研究”概括出“人员不足”;结合“学社经费来源的断绝又使他不得不多次去重庆政府募化微薄的津贴”概括出“经费断绝”;结合“十分短缺的物质条件使得他只能靠大量的线描图来弥补照片的不足”概括出“物质短缺”;结合“多病的身体折磨着他,脊椎软骨硬化病使他不得不经常戴着铁马甲工作”概括出“病痛折磨”;结合“北京卢沟桥畔已燃起了抗战的烽火”概括出“战争干扰”。(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运动为什么让人觉得很爽?多巴胺能让人更快乐吗?戒烟为什么这么难?这些问题①,但实际上都与同一种物质相关——我们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简单来说,神经递质就像是大脑的信使——大脑里的细胞用它与其他细胞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谷氨酸等,每一种神经递质都充满个性。许多人一知半解地将多巴胺视为“快乐物质”,但实际上,多巴胺②,而是通过“奖励预测误差”而参与了愉悦感产生的过程。抽烟会令人上瘾,就是与此有关。吸入一口烟后,尼古丁会快速进入大脑,间接地刺激负责管理奖励系统的神经细胞,让它们分泌多巴胺,进而产生愉悦感。但是,大脑会逐渐适应这样的信号,当停止吸烟后,相关区域的神经细胞会难以适应这种低水平的激活状态,人会出现种种戒断带来的不适,这也③。相比多巴胺,内啡肽更接近真正的快乐物质。它是一种“大脑自产自销的止疼药”,能够抑制疼痛信号在大脑中的传递。 运动在短时间内能够促进内啡肽的产生,是因为高运动量会被你身体的肌肉里的糖原耗尽,这会使你感触到肌肉疼痛。为了让你的身体能够继续运动下去,大脑会释放内啡肽进入身体,给身体止疼。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汉语中,“信使”意为使臣、使者,指奉派担任使命或传达消息、递送书信的人。文中称神经递质为“信使”也很恰当而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说说你的理解。21.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9.①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②并不直接产生主观的愉悦感③解释了为什么戒烟会这样难20.①从内容表达的角度看,大脑里的细胞利用神经递质来与其他细胞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神经递质承担的恰如信使传达消息之类的职责。②从辞格使用的角度看,文本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神经递质非常抽象的工作原理,也使行文活泼富有人情味。21.运动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内啡肽的产生,是因为高运动量会将你身体的肌肉里的糖原耗尽,这会使你感受到肌肉疼痛。【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从语脉上看,第一处横线上所填内容,与其后的分句“但实际上都与同一种物质相关”构成转折关系,共同对段首三个问题进行评说,可见这三个问题表面看起来是毫不相干的,据此给出案①。第二处横线上所填内容是对前一分句内容的否定,与其后一分句一正一反,说明很多人将多巴胺视为“快乐物质”是错误的,然后分析了多巴胺使人产生愉悦感的机理。据此给出答案②。第三处横线上所填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小结,概括说明戒烟的难点所在。据此给出答案③。【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理解句子的表达特点不能离开语境。单独来看,称神经递质为“信使”确实费解,但结合语境中对神经递质工作原理(特性)的解说,即“大脑里的细胞用它与其他细胞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则不难理解,神经递质承担的恰如信使传达消息之类的职责。 “信使”之喻不仅合乎语境,而且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神经递质”比喻为“信使”,且用“沟通和信息交换”赋予“神经递质”人的特点,形象生动,生活色彩浓郁。【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三处语病:一是多层状语语序不当,须将“在短时间内能够促进”修改为“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二是误用介词“被”,导致语意不合逻辑,须将“会被”修改为“会将”;三是动宾搭配不当,须将“感触”修改为“感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陶潜《与子俨等疏》中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读书能给人带来收获,看似容易,但读什么、怎么读,却能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与发展潜力。一些人读书瞄向“谋生之书”“成功之书”,冷落了经典和“养心之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前10名。有人习惯于手不释卷,独爱翰墨书香,在纸质书卷中感受阅读的魅力;有人钟情于视听兼备,喜欢声画共赏,在数字化世界里享受读书的乐趣。数字化阅读确实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然而也引发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方面的担忧。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读书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书香氤氲,且行且歌读书,是一种开始,它孕育着思想。读书人,除了拥有一个真实饱满的现实世界外,还拥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浩瀚的精神世界。人生漫漫,让书香氤氲,我们且行且歌。书香氤氲,且行且歌。我们需要放慢脚步,寻找诗意的世界。浮华乱世迷人眼,我们的视线被各种事物遮掩,脑子里每天充满了要做的事情。生活的担子压在身上,逼得我们不断加快生活节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沉溺其中无法自拔。2020年1月6日国内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的阅读报告显示,数字阅读增长趋势高于纸书阅读。现在的人们用手机中下载的令人眼花缭乱的阅读APP 替换了书橱中一本又一本的书,用网络上的“5分钟带你了解……”的小视频来代替静下来读一本书。他们用APP读书可以一目十行,面对纸质书籍却死活读不进去,就像是看电视剧开倍速一样,我们的人生仿佛按下了快进键,我们容易变得心浮气躁,再也找不到“枕上诗书闲处好,前门风景雨来佳”的意境,王小波曾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生活的诗意并不在远方,而就在眼前,就在这书香氤氲中,一字一句间。书香氤氲,且行且歌。我们要永远相信文字的力量,那是人生的一束光。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翻开《活着》,我们能看到福贵对生命的坚持。看着福贵在经受一连串打击后由疼痛变得清醒再到释然,然后唱着“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晃晃悠悠地向着夕阳走去。在钢铁森林,人们心中依然怀有最纯真的温存。我们通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走入保尔柯察金的世界。他将他的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我们不禁思考:在漫长人生中是否有一件事值得我为之披星戴月,倾注全部呢?找到心之所向,像保尔柯察金般坚毅不屈,让我们跋山涉水,不做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不虚度年华而要勇敢地奔赴理想。文字照亮了我们人生的一角,激励我们追逐美好。书香氤氲,且行且歌。我们要用生活所感去读书,要学思并重。鲁迅先生说:“倘只看书,便成书橱。”不要为读书而读书,那样可能读完一无所获。其实你看过的文字,汲取的思想都构成了那个辽阔无边的精神世界,铸就了你自己。可能我未入过繁华之境,未听过喧器声音,未见过太多的人与事,未有过滚烫人生,但通过阅读思考书所得的情感与智慧,凭自身阅读构建起的精神总能让我无畏地奔向前方的未知之境,用读书所获来抵抗世间种磨难,无论顺境逆境,所行皆化为坦途,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能看到太阳强烈,水波温柔,这本身就是种幸福。通过阅读思考,我永远对生活有期待、有热望,这便是读书的意义。在俗世中寻到一个诗意的世界,让书籍成为穿透风雪的一束光,光会驱散黑暗,而我们就跟着光。山河平静辽阔,岁月书香氤氲,让我们且行且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要求考生针对读书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将感悟与思考写成读书月活动中的发言稿。材料中涉及的思考点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由此可以思考读书的好处,强调读书能给人带来收获,读书能给人带来快乐。“但读什么、怎么读,却能折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与发展潜力”引导考生思考“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一些人读书瞄向‘谋生之书’‘成功之书’,冷落了经典和‘养心之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前10名”,从“读什么”的角度看,可以思考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合理选择阅读材料,选择好或不好的书会有怎样的结果。“有人习惯于……;有人钟情于……”。从“怎么读”的角度看,可以思考纸质阅读和视听阅读的优劣,该如何选择,数字化阅读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数字化阅读确实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然而也引发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方面的担忧”分析了数字化阅读的优劣,可作为纸质书的比较。综合上述分析,考生可以由当下现象谈读书的作用,如滋养精神,增长智慧,摆脱平庸,促进人类进步等;也可以谈读书需要戒除浮躁,需要思考,可以适当借助电子资源等;还可以谈阅读量少,冷落经典,分析原因等。行文构思时,可以写书之悟、书之乐。首先可列举李白、李清照等唐诗宋词论证读书是一种感悟,在书中,我们找到了一份难得的闲静;其次可列举范仲淹、朱自清、高尔基等作家的文章论证读书是一种享受,在书中,我们领悟到了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紧接着可列举《红楼梦》《雷雨》《哈姆莱特》等例子论证读书是一种意境和情怀,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最后,发出号召,读书的过程就是丰富和充实人生的过程,朋友们,如果有时间,就请多读书吧!立意:1.合理选择阅读材料。2.选不好书,会陷入急功近利的浮躁与短视。3.正确看待数字化阅读。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Word版含答案)
榆林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理科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1 18:26:02
页数:22
价格:¥2
大小:52.5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