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下)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开学考)生物学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哪项不支持“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观点()A.大熊猫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分裂、分化为基础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C.细胞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有重要意义D.不同种类的细胞其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相同,含量最多的都是水【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详解】ABC、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大熊猫等多细胞生物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实现生长发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维持是以细胞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为基础的,所以,这三项均支持“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观点,ABC不符合题意;D、不同种类的细胞其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相同,含量最多的都是水,这描述的是细胞的统一性,不支持“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观点,D符合题意。故选D。2.某同学以大肠杆菌和蓝细菌为对象,对这两种生物进行了分析,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结构B.都是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C.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D.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大肠杆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结构,A正确;B、大肠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异养生物;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B错误; CD、大肠杆菌和蓝细菌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CD正确。故选B。3.肌动蛋白参与肌肉收缩、细胞分裂和细胞运动等重要生理过程。研究发现有一种可调控肌动蛋白成熟的蛋白质-肌动蛋白成熟蛋白酶(ACTMAP)。ACTMAP结构异常的小鼠肌细胞中积累了过量的未成熟的肌动蛋白,这些小鼠存在肌肉缺陷,如肌肉强度、肌纤维长度和伸缩量发生明显改变。据题干信息不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A.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B.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C.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D.有些蛋白质可帮助机体抵御病菌侵害【答案】D【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详解】A、肌动蛋白成熟蛋白酶是一种蛋白酶,具有催化作用,A不符合题意;B、由题意“ACTMAP结构异常的小鼠肌细胞中积累了过量的未成熟的肌动蛋白,这些小鼠存在肌肉缺陷,如肌肉强度、肌纤维长度和伸缩量发生明显改变”可知,ACTMAP结构异常,会导致其功能发生改变,B不符合题意;C、肌动蛋白是肌肉细胞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明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C不符合题意;D、题干中没有表示有些蛋白质可帮助机体抵御病菌侵害,D符合题意。故选D。4.糖类和脂肪都可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肪的分析,正确的是()A.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脂肪会大量转化为糖类,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培养脂肪细胞时,若提供大量葡萄糖而不提供脂肪,则细胞中不会存在脂肪C.与等质量的糖类相比,脂肪储存的能量多,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量也多D.淀粉、糖原等多糖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脂肪不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一般由C、H、O 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详解】A、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A错误;B、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培养脂肪细胞时,若提供大量葡萄糖而不提供脂肪,则细胞中会存在脂肪,B错误;C、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更少,氧化分解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量也多,脂肪释放的能量多,C正确;D、脂肪也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D错误。故选C。5.细胞中的核酸包括DNA和RNA,下图甲为组成细胞中DNA的单体、乙为组成细胞中RNA的单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核酸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B.甲组成的长链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乙组成的长链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C.①表示的含氮碱基有A、T、C、G4种,③表示-H,④表示-OHD.多个乙组成的长链中,乙的种类和数量储存着遗传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2、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A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B、由题干“甲为组成细胞中DNA的单体,乙为组成细胞中RNA的单体”可知,甲为脱氧核苷酸,乙为核糖核苷酸,甲组成的长链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乙组成的长链是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B正确;C、甲表示脱氧核苷酸,乙表示核糖核苷酸,因此,①表示的含氮碱基有A、T、C、G4种,③表示-H,④表示-OH,C正确;D、细胞中脱氧核甘酸的排列顺序储存着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D。6.核糖体是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器。下列关于核糖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B.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C.与汗腺细胞相比,胰腺腺泡细胞中的核糖体数量较多D.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不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答案】A【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核仁,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A错误;B、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原料是氨基酸,B正确;C、胰腺腺泡细胞能够大量合成分泌蛋白,而汗腺分泌的是汗液,汗液中无蛋白质,因此胰腺腺泡细胞中核糖体数量较多,C正确;D、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不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正确。故选A。7.下图为某同学以洋葱表皮细胞为材料,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绘制的原生质体(植物细胞除细胞壁之外的结构)大小相对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原生质体的初始大小相对值记为1,该结果的获得可能有三种途径:①用同一部位的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甲、乙两次实验;②用同一部位的细胞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进行甲、乙两次实验;③用不同部位的细胞甲、乙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下列对①②③及图示相关的分析,正确的是() A.若为①,则甲曲线代表的蔗糖溶液的浓度高于乙曲线B.若为②,ab时间段内细胞只以自由扩散方式吸收物质C.若为①或②,则实验过程中只需连续观察,不需其他操作D.若为③,则实验前细胞甲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乙的细胞液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曲线a~b原生质体的相对值减少,说明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b~c原生质体相对值不变,细胞内外达到相对平衡状态;c~d段,原生质体的相对值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d~e段,细胞的相对值不再变化,但大于细胞初始状态,由于细胞壁的存在,无法判断此时细胞内外浓度大小。乙曲线发生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细胞可能失活。【详解】A、甲曲线a~b原生质体的相对值减少,说明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b~c原生质体相对值不变,细胞内外达到相对平衡状态;c~d段,原生质体的相对值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乙曲线发生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细胞过度失水已经死亡,若为①,则甲曲线代表的蔗糖溶液的浓度低于乙曲线,A错误;B、曲线a~b原生质体的相对值减少,说明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水分子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为协助扩散,ab时间段内细胞还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KNO3,B错误;C、若为①或②,实验过程中蔗糖处理后,需要用蒸馏水处理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错误;D、乙曲线发生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说明蔗糖处理失水太多,细胞死亡,若为③,则实验前细胞甲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乙的细胞液浓度,失水更少,细胞保持活性,能复原,D正确;故选D。8.多酶片是一种助消化药物,为肠溶衣与糖衣的双层包衣片,内层为肠溶衣(不易溶于胃液,可溶于肠液)包裹的胰酶,外层为糖衣(可溶于胃液)包裹的胃蛋白酶。若将多酶片外层和内层中的酶互换,则从理论上分析,某消化不良患者服用后()A.疗效显著增强,因为酶有催化作用B.疗效不变,因为酶的种类没有变化 C.疗效显著减弱,因为酶活性会受pH影响D.疗效显著减弱,因为酶具有专一性特点【答案】C【解析】【分析】多酶片的双层结构是依据“药物先进入胃,然后才进入小肠”来设计的,外层含有胃蛋白酶,内层含有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等,使其中各种酶能缓慢地释放出来发挥作用。【详解】ABCD、若将多酶片外层和内层中的酶互换,肠溶衣不易溶于胃液,但糖衣包裹的胃蛋白酶不能释放出来,不能起着治疗效果,到达小肠时只有胰酶起作用,胃蛋白酶不起作用,小肠pH较高,胃蛋白酶酶活性会受pH影响,ABD不会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9.研究发现,线粒体内膜上存在专门运输ATP和ADP的转运体(AAC),AAC只能1:1交换ADP和ATP,确保细胞正常代谢的能量需求。泡发过久的黑木耳会被椰毒假单胞杆菌污染,该细菌会分泌毒性极强的米酵菌酸,米酵菌酸可以竞争性地结合在AAC上,从而抑制ADP和ATP的交换,进而引发人体中毒。由上述信息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A.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增大内膜的表面积B.为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细胞内必然储存大量ATPC.椰毒假单胞杆菌会导致人体细胞严重缺少能量而死亡D.AAC在将ATP转入线粒体的同时将ADP转出线粒体【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线粒体内膜上转运体(AAC)能将ADP转入线粒体的同时将ATP转出线粒体;椰毒假单胞杆菌分泌的米酵菌酸可以竞争性地结合在AAC上,从而抑制ADP和ATP的交换,这会影响人体细胞正常代谢的能量需求,导致人体细胞严重缺少能量而死亡。【详解】A、题干信息可说明线粒体有内膜,但得不出"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增大内膜的表面积"这一结论,A错误;B、细胞中含有的ATP量很少,但ATP和ADP相互转化迅速,B错误;C、由题干信息可知,椰毒假单胞杆菌分泌的米酵菌酸可以竞争性地结合在AAC上,从而抑制ADP和ATP的交换,这会影响人体细胞正常代谢的能量需求,导致人体细胞严重缺少能量而死亡,C正确;D、线粒体作为细胞氧化供能的中心,转运体AAC应是在将ADP转入线粒体的同时将ATP转出线粒体,D错误。故选C。 10.下图1表示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程,a、b、c表示相关物质;图2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⑤⑥⑦表示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1的②③两个过程中,CO2产生的场所相同,都是细胞质基质B.①②过程产生的[H]可在图2的结构⑥与O2结合生成水并释放能量C.缺氧时酵母菌细胞产生的能量较少,原因是b和c中存留了大部分能量D.缺氧时,人体肌细胞中的a不能转化为b,原因是肌细胞中没有相关的酶【答案】D【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详解】A、图1中通过②过程(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通过③过程(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B、①②过程产生的[H]可在线粒体内膜(⑦)上与O2结合生成水并释放能量,B错误;C、缺氧时酵母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可产生图1中的b(酒精),不产生c(乳酸),C错误;D、缺氧条件下,人体肌细胞的丙酮酸能转化为乳酸但不能转化为酒精,这是因为肌细胞中无相关的酶,D正确。故选D。1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C3的分析,正确的是()A.C3的形成离不开特定酶的催化作用B.C3只能接受ATP中的能量并被NADPH还原 C.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会降低D.叶肉细胞的CO2吸收量是指暗反应阶段实际参与C3形成的CO2量【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分解成O2和[H],ADP和Pi形成ATP;暗反应阶段,CO2和C5结合,生成2个C3,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形成糖类和C5。辅酶Ⅱ(NADP+)与电子和质子(H+)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光反应与暗反应紧密联系,相互影响。【详解】A、C3是由CO2和C5反应生成的,该反应离不开特定酶的催化作用,A正确;B、C3能接受ATP、NADPH中的能量并被NADPH还原,B错误;C、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C3的还原变慢,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会升高,C错误;D、叶肉细胞的CO2吸收量是指暗反应阶段参与C3形成的CO2量,再减去细胞中线粒体有氧呼吸放出的CO2量,D错误。故选A。12.洋葱根尖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某同学利用洋葱根尖进行了观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时,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较多B.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C.有丝分裂后期,洋葱根尖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为32条D.有丝分裂末期,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此时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期的较多),立即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使染色体着色。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便于观察。5、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找到各时期的细胞。 【详解】A、由于间期时间长,则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发现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较多,A正确;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赤道板是一个假想的平面,B正确;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此时期细胞内无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D、有丝分裂末期,纺锤体逐渐消失,细胞内出现新的核膜、核仁,D正确。故选C。13.人体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体内有多种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等。下表表示人体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表中A~F表示相关基因,“+”表示表达,“-”表示不表达。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发育时期相关基因活性ABCDEF胚胎十十十———胎儿——十十——成人——十—十十A.细胞分化导致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B.细胞分化导致不同发育时期红细胞内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C.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完全相同D.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中的基因会在特定的时间选择性表达【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详解】A、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导致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A正确; B、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引起细胞分化,而不是细胞分化引起细胞中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B错误;C、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分化,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C正确;D、表中自变量为人体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因变量为红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发育阶段表达的基因种类不完全相同,D正确。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4.水和P元素都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下列对水和P元素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分析,错误的是()A.缺P会影响核酸的合成,但不影响ATP和脂肪的合成B.水和P都可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C.土壤中的含水量与植物根尖细胞对P的吸收无关D.缺水、缺P都会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生理过程【答案】AC【解析】【分析】核酸的组成元素: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N;糖类的组成元素:C、H、O;脂质的组成元素:C、H、O,磷脂还含有N、P。【详解】A、Р是许多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当Р供应不足时,核酸和ATP的合成会受到影响,但不会影响脂肪的合成,A错误;B、水中的结合水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P参与生物膜的组成,水和P都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B正确;C、植物根尖细胞对Р的吸收与根尖细胞和土壤溶液的浓度差有关,是以离子形式被吸收的,P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形成离子形式,所以土壤中的含水量影响植物根尖细胞对Р的吸收,C错误;D、水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缺Р会影响生物膜的形成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正确。故选AC。15.研究发现,线粒体外膜中特定蛋白不仅可以调控线粒体与其他细胞器的分子信号传递,还能够诱发受损线粒体降解,因降解而造成的线粒体空缺可通过线粒体分裂来弥补,从而维持细胞线粒体稳态及细胞正常的能量供应。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受损线粒体降解与溶酶体有关,因为线粒体与溶酶体都是具膜结构的细胞器B.线粒体是细胞内有氧呼吸的唯一场所,对维持细胞正常能量供应有重要意义C.上述信息可说明生物膜有信息传递功能,而该功能又与膜中特定蛋白有关D.与受损线粒体降解直接有关的是线粒体外膜中的特定蛋白,说明该蛋白还有催化作用 【答案】ABD【解析】【分析】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详解】A、受损线粒体降解与溶酶体有关,因为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A错误;B、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错误;C、据题干信息“线粒体外膜中特定蛋白可以调控线粒体与其他细胞器的分子信号传递”说明生物膜有信息传递功能,且膜中特定蛋白可能起到识别接受信号的作用,C正确;D、线粒体外膜中特定蛋白能够诱发受损线粒体降解,说明该蛋白起到诱导作用,并不直接分解物质,因而不具有催化作用,D错误。故选ABD。16.人体红细胞能不断地从血液中吸收K+,排出CO2,肾小管上皮细胞快速重吸收水以维持机体的水盐平衡,唾液腺细胞能不断分泌唾液淀粉酶维持人体正常消化。下列对上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成熟红细胞吸收K+的过程中,运输K+的转运蛋白的空间构象会发生改变B.成熟红细胞呼吸强度影响其吸收K+的速率,不影响其排出CO2的速率C.肾小管上皮细胞能以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方式重吸收水分子D.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过程不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答案】ABC【解析】【分析】物质运输方式:(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①自由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②协助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参与;不需要消耗能量。(2)主动运输:能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3)胞吞胞吐: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或出细胞内的过程。【详解】A、红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K+,此过程中K+需先与载体蛋白结合,载体蛋白的空间构象会发生改变,A正确;B、红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K+,细胞呼吸为该过程提供能量,所以细胞呼吸强度会影响其吸收K+的速率,成熟红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乳酸,无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以自由扩散方式排出细胞,该过程的速率受二氧化碳浓度梯度的影响,不受红细胞呼吸强度的影响,B正确;C、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水分子,还可借助水通道蛋白通过协助扩散重吸收水分子,C正确; D、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D错误。故选ABC。17.浙江大学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刊登的论文指出:ATP和NADPH是细胞再生修复不可或缺的,骨关节炎是由于软骨细胞中ATP、NADPH耗竭而导致关节软骨受损。浙大科研团队将哺乳动物细胞膜包覆在植物类囊体外层形成纳米类囊体,该纳米类囊体被退变的软骨细胞摄取,实现了退行性骨关节炎疾病的治疗。下列有关用上述方法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炎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必须给含纳米类囊体的软骨细胞提供光照才可达到治疗效果B.含纳米类囊体的软骨细胞中发生了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C.含纳米类囊体的软骨细胞中会发生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变D.含纳米类囊体的软骨细胞中合成的ATP全部来自光反应【答案】A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作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以下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l(NADPH)。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这样,光能就转化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详解】A、纳米类囊体需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可用于细胞再生修复,A正确;B、软骨细胞中无进行暗反应所需的酶和反应物,不能进行相关代谢,B错误;C、含纳米类囊体的软骨细胞中能进行光反应过程,即能将光能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C正确;D、含纳米类囊体的软骨细胞中合成的ATP来自光反应和细胞呼吸,D错误。故选AC。18.人体内的抗原呈递细胞(APC)可将它的端粒以囊泡形式转移到另一种细胞-T细胞(在人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端粒上,从而保护T细胞免受细胞分裂导致的细胞衰老。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APC和T细胞中端粒的化学组成相同,都含有DNA和蛋白质B.APC的端粒通过囊泡转移到T细胞,说明衰老T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C.衰老T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D.APC的端粒转移到T细胞,可避免因T细胞衰老而导致的免疫力下降 【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细胞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千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淋巴器官内,成熟时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详解】A、APC和T细胞为两种细胞发生的基因的选择表达,端粒的化学组成不完全相同,A错误;B、细胞衰老会使细胞膜的通透性下降,细胞衰老过程不可逆转,衰老T细胞膜的通透性不会增加,B错误;C、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C正确;D、APC的端粒转移到T细胞过程中,能保护T细胞免受细胞分裂导致的细胞衰老,但不可避免因T细胞衰老而导致的免疫力下降,D错误;故选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19.沙棘是一种在我国西北地区大量种植的植物,其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和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果油中含有的维生素E和SOD等活性成分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以达到抗衰老的作用;沙棘叶片含较多的蛋白质及纤维素,所以,该植物是典型的果叶可食植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沙棘果实中的各种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___,这些氨基酸进入人体细胞后通过___(过程)形成多肽,该过程中会产生水,这些水中的H元素来自______。沙棘果实中的果油含有的维生素E和SOD等活性成分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以达到抗衰老的作用,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导致细胞衰老主要是它会攻击___(至少答出两种)等分子。(2)沙棘叶片呈绿色,缺镁会导致叶片失绿,这是因为______。有人认为,缺镁引起的叶片失绿不影响叶片的有氧呼吸,若欲通过实验探究此观点,请补充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取等量的正常叶片和缺镁引起的失绿叶片,___。(3)研究还发现,沙棘果实中含有较多的糖类,若要检测其中是否含有还原糖,需用到的试剂是___,该试剂使用的方法是___。检测过程中还需进行___。【答案】(1)①.C、H、O、N②.脱水缩合③.氨基和羧基④.磷脂、DNA、蛋白质(2)①.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缺镁导致叶绿素无法形成②.在相同的黑暗条件下检测各组叶片的耗氧量(或CO2释放量、有机物的消耗量)(3)①.斐林试剂②.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③.水浴加热【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淀粉的鉴定利用碘液,观察是否产生蓝色。(3)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4)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5)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小问1详解】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食物中的氨基酸进入人体细胞后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脱水缩合过程产生的水中的H元素分别来自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自由基导致细胞衰老主要是它会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小问2详解】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缺镁导致叶绿体无法形成,所以,缺镁会导致叶片失绿。要设计实验探究叶片失绿是否影响叶片的有氧呼吸,需取等量的正常叶片和缺镁引起的失绿叶片进行对比,且在相同的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以避免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中可检测各组叶片的耗氧量,也可检测CO2释放量或有机物的消耗量。【小问3详解】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常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检测过程中还需进行水浴加热。20.下图是某高等动物体的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间传递信息的方式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正常情况下,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某一特定结构中,该结构的功能是______,该结构中的DNA___(填“能”或“不能”)通过细胞膜到细胞外。据图可知,细胞膜具有______的功能。(2)与图中囊泡的形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内质网和___,其中后者的主要作用是___。图中囊泡为单层膜结构,其膜的基本支架是___。图中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能精确识别其靶细胞的原因是______。图中激素只能和靶细胞上的乙结合而不能与甲结合,你认为其原因是___。【答案】(1)①.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②.不能③.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①.高尔基体②.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③.磷脂双分子层④.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与激素特异性识别(或结合)的信号分子(或受体)⑤.(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甲、乙的分子结构不同【解析】【分析】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细胞膜的重要功能之一,交流方式多种多样:①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递质)随血液到全身,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②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传递信息(如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③相邻细胞间通过通道传递信息(如植物的胞间连丝)。小问1详解】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细胞核的主要功能可概括为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的DNA不能通过细胞膜到细胞外。图示中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能分泌到细胞外并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可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小问2详解】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都能形成囊泡,与囊泡形成的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可以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囊泡膜为生物膜,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由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与激素特异性识别的受体,故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能精确识别靶细胞。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靶细胞上的甲、乙受体的分子结构不同,故激素只能和靶细胞上的乙结合而不能与甲结合。21.某同学以盆栽番茄幼苗为材料,设置常温(对照)、高温、常温+CO2和高温+CO2共4个组别,以研究高温胁迫与增施CO2对番茄幼苗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CO2中的C在叶绿体中的转移途径为___,该过程的发生依赖于番茄叶片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这些光合色素主要分为两大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___光;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在光合作用的具体作用是______。(2)决定番茄产量的是果实的重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叶,但正常条件下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并不全部运输到果实,这是因为______。据图示信息判断,要减少高温胁迫对番茄产量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是___。【答案】(1)①.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②.CO2→C3→(CH2O)③.蓝紫光和红④.将水分解为氧和H+;为ATP合成提供能量(2)①.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产物为糖类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中部分用于叶片细胞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部分运输到根、茎等器官用于根茎的生长②.增加二氧化碳【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小问1详解】本题的目的是研究高温胁迫与增施CO2对番茄幼苗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是番茄幼苗净光合速率,CO2中的C在叶绿体中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光合色素主要分为两大类——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植物叶片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小问2详解】由于番茄自身根茎等生长所需的有机物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且叶片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并不全部运输到果实。高温组与高温+CO2组比较,后者净光合作用较高,说明要避免高温胁迫对番茄产量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是增施CO2。22.多酚氧化酶是普遍存在于马铃薯、苹果等植物组织中的一类酶,能在常温下使邻苯二酚等茶多酚物质氧化而呈现褐色,这是果蔬发生褐变的主要原因。探究影响苹果组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因素,为避免苹果褐变提供理论依据,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甲组同学的实验过程为;取5支10mL试管,每支试管中加入500μL邻苯二酚溶液4mL磷酸缓冲液(pH6.0),分别在0°C、10°C、35°C、75°C、100°C下保温2min,然后加入相应温度下500μL从苹果组织中提取的多酚氧化酶粗酶液,继续保温10min后观察颜色变化。该组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结果发现,35°C条件下实验组的试管中颜色最深。该实验中各组在保温结束后应立即观察记录颜色变化,据题分析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2)根据甲组同学的实验结果,乙组同学进行实验,其过程为:取5支10mL试管,分别加入4mLpH为3.0、4.5、6.0、7.5、9.0的磷酸缓冲液,再依次加入500μL邻苯二酚溶液和500μL从苹果组织中提取的多酚氧化酶粗酶液,35°C保温10min,每支试管都放在35°C条件下保温的原因是______。颜色变化观察过程与甲组同学的相同。综合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还不足以确定苹果组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原因是___。(3)丙组同学想直接利用甲、乙组同学实验后的试管及试管中的溶液直接设计实验验证低温导致的酶活性降低是可逆的,而高温、过酸、过碱导致的酶活性降低是不可逆的,请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__。预期实验结果:___。【答案】(1)①.探究温度对苹果组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②.多酚氧化酶与邻苯二酚的反应在常温下也能进行,这样操作可避免实验后反应的颜色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在适宜条件下,据甲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可知,35℃条件下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较高②.两组同学设置的温度梯度和pH梯度较大(3)①.将0℃,100℃,pH3.0,pH9.0条件下的试管重新置于适宜条件(35℃,pH6.0)下保温10min后,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②.仅0℃处理过的试管中溶液颜色加深,其他试管中溶液颜色基本不变【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小问1详解】从甲组同学的实验过程看,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所以,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苹果组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由题干信息知,多酚氧化酶与邻苯二酚的反应在常温下也能进行,所以,保温结束后酶仍有活性的试管中会继续发生反应,这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记录,所以,保温结束后应立即观察记录颜色变化,这样操作可避免实验后反应的颜色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小问2详解】由乙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判断,本实验目的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酶活性相关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因素应该为对应酶活性的最适条件,所以每支试管都放在35℃条件下保温的原因是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在适宜条件下,据甲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可知,35℃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较高。综合甲、乙组实验,还不足以确定苹果组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原因是两组同学设置的温度梯度和pH梯度较大。【小问3详解】若直接利用甲、乙组同学实验后的试管及溶液验证低温导致的酶活性降低是可逆的,而高温,过酸、过碱导致的酶活性降低是不可逆的。实验设计时应选择低温组和高温组,低pH组和高pH组,即选择0℃,100℃,pH3.0,pH9.0条件下的试管重新置于适宜条件(35℃,pH6.0)下保温10min后,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预期实验结果为只有0℃处理过的试管中溶液颜色加深,其他试管中溶液颜色基本不变。23.下图1为可连续分裂的某动物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过程中,检测到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与细胞不同时期的对应关系,图2为观察到的某细胞分裂模式XX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1中AB段和EF段染色体与核DNA数目相等,结合细胞分裂过程分析,具体原因是___。通过图示分裂方式形成的亲子代细胞中的遗传信息___(填“一致”或“不一致”),原因是______。(2)图2对应图1曲线的____段,该时期的后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___ 。请据图2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画出图2后一时期细胞状态______(染色体数目及颜色必须对应图2细胞)。(3)一些细胞在分裂若干次后继续培养,会发生部分细胞不再分裂进而出现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___。细胞凋亡不仅保证了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而且在___方面也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答案】(1)①.AB段细胞中核DNA还没有复制,EF段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加倍,两阶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相等②.一致③.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2)①.CD②.1:1:0③.(3)①.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②.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解析】【分析】连续分裂为有丝分裂的特点,图1表示可连续分裂的动物细胞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S期,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包括G2、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图2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小问1详解】连续分裂为有丝分裂的特点,故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其中AB段表示G1期,DNA尚未复制,故此时染色体数:核DNA数=1:1,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此时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染色体数:核DNA数=1:1;图1分裂的方式为有丝分裂,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间期的染色体正确复制和分裂期的平均分配,保证亲子代细胞的遗传物质保持一致。【小问2详解】图2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图2对应图1曲线的CD段,该时期的后一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期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所以,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1:0,在绘制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时,一要注意染色体的数目和位置,即数目为体细胞的2 倍,细胞中两套相同的染色体位于细胞两极要注意细胞形态,即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故有丝分裂后期的模式图如图所示:。【小问3详解】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对多细胞生物个体的正常发育、生命活动稳定状态的维持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等,细胞程序性死亡具有重要作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4-03 21:24:01 页数:21
价格:¥2 大小:404.1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