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月7日10:00-11:30】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期末高一年级质量监测试卷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1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分布图。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A.地域聚集性B.区域发展平衡性C.多元一体性D.连续未有中断性 2.西周制定的礼乐制度,对各级贵族享有的待遇有严格规定。史载西周“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B.西周青铜器数量比较少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3.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这一现象A.体现了同源共祖意识的萌生B.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C.加速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瓦解D.导致了诸夏蛮夷界限的消失4.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成色不好、分量不足为借口,废列侯106人。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该措施A.沿袭了秦朝制度B.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C.引发了七国叛乱D.加强了对王国的监察5.东晋标榜门第,实行“身份内婚制”,不和庶族通婚。琅琊王氏、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高门望族,成为帝室联姻的主要对象。此种现象旨在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观念保守,重视门第C.拉拢士族,巩固政权D.纯净血统,统一思想6.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完善,打通了知识分子的上升通道,给予士人阶层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士人阶层把自身命运同王朝社稷紧紧连接在一起。这一现象从根本上说明A.宋代科举制度仍受到世家大族控制B.门第等级观念在宋朝已彻底消失C.宋代的官员政治才能远超过唐代D.科举制的完善扩大了统治基础7.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十分盛行。此现象反映A.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强化C.土地兼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D.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8.宋代董在《救荒活民书》中将救荒(救灾)之政的责任人定为:人主、宰执、监司、太守、县令,“监司守令所当行,人主宰执之所不必行;人主宰执之所行,又非监司太守县令之所宜行”。这表明作者主张救荒A.应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责任B.需中央和地方各司其职相互配合C.要加强权力之间的相互牵制D.要加强中央集权和中央政府统筹9.元代行省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圆署会议即行省官员集体参与的会议。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也由朝廷指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其他官员一般不得随意干预。材料主要表明A.行省权力大而不专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统治C.行省所握权柄颇重D.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10.明朝平定云南后,在西南边疆逐渐建立起一套“内边区”与“外边区”差异化的边疆行政区划和管理模式,并对云南外边政区实行军管性和羁糜性的统治。这些举措 A.导致中央集权的弱化B.体现了行政管理上的灵活性C.导致西南边疆陷人混乱D.违背了当时的国情11.《醒世恒言》记载:“(盛泽镇)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养蚕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稠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材料反映出盛泽镇A.专业化趋势明显B.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C.同时兼具政治和经济中心双重功能D.自然经济解体12.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现象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使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13.鸦片战争后十余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除开头两三年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外,随后即呈现迟滞状态。由此可见,中国内在的抵抗力顽强坚韧,非一记重炮所能轰毁。该“抵抗力”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B.自然经济的抵制C.洋务运动的开展D.民众的反帝爱国运动14.史学界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才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将这一历史现象归结为“冲击——反应”模式。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模式的是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维新变法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15.郭嵩焘、郑观应以中国传统的本末观分析西学,认为西学内部有本末、体用之分,“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其体在育才于书院,议政于议院,其用在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这说明他们A.提倡侧重学习西方器物B.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C.对西学有着深入的认识D.摒弃了“华夷之辩”思想1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与立宪派政治理想完全一致B.完成了推翻封建主义的使命C.废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17.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对此解读错误的是A.反映了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B.三人最终目标一致,可谓殊途同归C.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D.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18.图2是1913年-191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数据,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B.重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C.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19.1915-1918年《新青年》第1卷至第5卷,“社会主义”一词共出现34次;1919年《新青年》第6卷,“社会主义”一词出现104次;1919-1922年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至第9卷,“社会主义”一词出现共达1188次。这一变化反映出A.十月革命影响各国革命斗争B.中国人反思西方文明的必要性C.革命运动促进新价值观传播D.人民群众政治觉悟的极大提高20.图3新四军臂章使用于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D.战略决战阶段21.毛泽东针对某历史事件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从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一历史事件是A.刘邓大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B.淮海战役,民众支援取得胜利C.平津战役,北平和平方式解放D.渡江战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22.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的活动余地。”毛泽东所描述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不结盟 23.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1951年全国人民的购买力比1950年增加25%,人均消费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农业的发展不仅开辟了广阔的国内市场,还为工业机械的购买提供了资金,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向城市,走向工矿企业。这反映出土地改革A.旨在彻底实现社会主义改造B.实现在全国范围推行土地公有制C.与以往的土地改革性质不同D.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24.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又一个宣言书。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他意在强调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B.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区域范围C.全面推进城市国有企业改革D.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市场的作用25.从1993年到2002年,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有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一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从政策调整进入到制度创新阶段。文中“制度创新”是指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方法26.时代精神是指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这样的时代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时代内涵的精神是A.挽救危机、救亡图存B.艰苦奋斗、发奋图强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引领时代、开拓进取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些理论的思想精髓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加强党的政治建设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重视理论联系实际28.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正式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B.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新中国临时宪法的性质C.1954年9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1982年12月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29.下表为1978-1997年我国工业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该时期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97年25.5%39.1%17.9%18.5%A.个体私营经济出现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产业结构升级完成D.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 30.2021年11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同舟共济,继往开来,携手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国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遵循的原则是A.“亲、诚、惠、容”B.“五位一体”C.“真、实、亲、诚”D.“共商、共建、共享”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摘编自司马光《传家集》材料二王安石……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摘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安石新政,虽属失败,毕竟在其政制的后面,有一套高远的理想。这一种理想,自有深远的泉源,绝不是只在应付现实、建立功名的观念下所能产生的。——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从长远来看有巨大的积极意义,但在短时期内也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一部分在改革中利益受到损害的少数民族军人掀起暴动,导致了北魏的覆亡。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也在北魏灭亡前后出现短暂的反复。——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由。(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原因和影响的角度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6分)(3)关于北魏孝文帝的评价,有人认为他是鲜卑族的盖世英雄,也有人说他是鲜卑族的千古罪人。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5分)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中国的特点: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着重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7~1991》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提出的革命新道路,并谈谈你的认识。(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4分)3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占比较高,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2%、40.7%和52.2%。2018年末,我国就业人员增加到77586万人,2018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3.0辆,比2013年增长95.3%。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的经济成分基本上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2018年,私营企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数量已超过一半。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凭借其区位优势和政策优惠率先发展,2018年,中西部地区实现利润较1978年分别增长192倍和147倍,东北地区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较1978年增长21倍。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高达27.0%,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自2009年起,我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地位。中国工业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作出了巨大贡献。——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制造大国屹立东方》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工业快速发展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世前后中国钢铁业的显著变化及其成因。(8分)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期末高一年级质量监测试卷历史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ABBCDDBA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BDCDDDC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CDAADCDBC【解析】1.根据地图可知,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数量多、类型多、分布广,因此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故选C项;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数量多、分布广,“地域聚集性”与题目主旨不符合,排除A项;“区域发展平衡性”和“连续未有中断性”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D两项。2.根据“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可知,西周社会等级森严。西周时,在分封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周王以下的诸侯、卿大夫、士是享有各种特权的贵族,最下层的是广大平民和奴隶,各等级之间等级森严,故选A。3.根据材料“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打破了‘邦国’‘宗族’壁障……”及所学可知,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之后逐渐融入华夏族。材料表明华夏一体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华夏认同,与“同源共祖意识萌生”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打破了‘邦国’‘宗族’壁障”,无法表明宗法制度瓦解,排除C项;“导致了诸夏蛮夷界限的消失”,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4.据材料可知,为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实力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国家,故选B项;材料中的措施针对的是诸侯国,而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排除A项;七国之乱发生在汉景帝时期,排除C项;材料属于削弱诸侯实力的措施,并不属于监察措施,排除D项。5.东晋帝室联姻的目的是为了东晋帝室的统治需要,所以与高门望族的联姻,是为了拉拢当时的士族地主,来巩固东晋的政权和统治,故选C项;题干中提到的是东晋帝室与高门望族的士族联姻,与相权没有任何关系,排除A项;东晋帝室与高门望族联姻是重视门第的表现,其观念本质上是为了维护统治需要,所以是积极的,而不是保守的观念,排除B项;东晋帝室属于司马家族,与其他姓氏之间的联姻不影响其血统纯净问题,且与统一思想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6.据材料“宋代科举制打通了知识分子的上升通道,给予士人阶层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士人阶层把自身命运同王朝社稷紧紧连接在一起”可知,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故选D项;“仍受世家大族控制”说法错误,排除A项;“彻底消失”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强调宋代科举制比唐代完善,没有比较官员政治才能,排除C项。7.据材料可知,宋代土地买卖现象比较常见,佐证了宋代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宋代士农工商的身份仍然比较分明,排除A项;土地买卖盛行反映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排除B项;土地买卖盛行是土地兼并的结果,排除C项。 8.材料体现了救灾的责任人为人主、宰执、监司、太守、县令,而他们之间的具体职责又是有一定区别的,但又在相互配合。材料只讲到了责任人之间的关系,未涉及追究责任事宜,排除A;材料中说“监司守令所当行,人主宰执之所不必行;人主宰执之所行,又非监司太守县令之所宜行”,体现了中央和地方决策系统各司其职互相配合,B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要加强权力之间的牵制,只涉及两级决策系统的关系,排除C;材料中只说到两级决策系统各司其职,未提到要加强中央集权和中央政府的统筹,排除D。9.依据材料可知,元代的行省所掌握的权力比较大,如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各种庶政,但是其军事权却为“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所掌管,其财政权也为“由朝廷指定的一二名官员”所掌管,并且“其他官员一般不得随意干预”,由此可知元代行省的权力大但是并不专,受到节制,因此A正确;材料并非仅强调中央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统治,排除B;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元代行省权力虽大但并不集中,不能得出其“权柄颇重”的结论,排除C;结合所学可知,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排除D。10.依据材料可知,这是明朝边疆控制和政区建置的创新性制度,体现了明朝疆域观在行政管理上的灵活性,B正确;该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该措施也有利于保障西南边疆较长时间的稳定,排除C;该措施适应云南边疆外弧地带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地理环境和多样民族性特征,符合当时的国情,排除D。11.依据材料“市上两岸稠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可知,当时盛泽镇手工业生产呈现专业化特色,A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产生,排除B;明代工商业市镇体现的主要是经济功能,排除C;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12.根据材料“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可知这些地区用于出售的农产品增多,即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故选D项;根据材料,粮食生产比重降低,不是粮食的产量降低,排除A项;根据所学,明清的人口在不断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排除B项;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出售经济作物可以获得高收益,排除C项。13.根据材料“中国内在的抵抗力顽强坚韧,非一记重炮所能轰毁”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有一种强烈的抵制作用,导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呈现迟滞状态,故选B项;太平天国运动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不会影响英国输华商品情况,排除A项;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民众的反帝爱国运动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D项。1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面临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故A、B、C三项都属于“冲击——反应”模式。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掀起辛亥革命,所以D项不符合“冲击——反应”模式,故选D项。15.据材料信息可知,郭嵩焘、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以中国传统的本末观分析西学”,指出西学的“本”“体”在于政教,“末”“用”在于器物,可见相较于洋务派而言,早期维新派对西学有着深入的认识,故C项正确;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器物,郭嵩焘、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A项;甲午战败后,中国有识之士才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排除B项;材料不是在探讨“华夷”问题,排除D项。 16.根据材料“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意识,反映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故选D项;辛亥革命体现的是民主共和制,跟立宪派不一致,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没有推翻封建主义,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排除C项。17.据所学,康有为、孙中山、张謇代表的是部分国人的要求,不能说明全体国人要求变革,故D项解读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据所学,1895年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各阶层纷纷寻找救国之路,故A项解读正确;据所学,康有为、孙中山、张謇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目标一致,故B项解读正确;据材料“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可知,近代国人追求近代化的途径不同,故C项解读正确。18.由图示看出,1913年~1916年中国进口贸易呈下降趋势,出口贸易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口总额下降。而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良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长,故选D项;洋务运动出现在晚清时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A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发展薄弱,排除B项;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才成立,排除C项。19.据材料信息可知,“社会主义”一词在《新青年》上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在1919年后,这一变化可以反映出五四运动对社会主义新型价值观念传播的促进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只能看出中国,无法得知各国的情况,故A项错误;一战影响了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和反思,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看出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提高,故D项错误。2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纪年换算为公历纪年,民国29年为公历1940年,属于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故选B项;其他三项不合题意。21.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材料“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可知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A项;淮海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排除B项;北平和平方式解放是在1949年1月,排除C项;渡江战役是1949年,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22.根据材料“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的活动余地”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所描述的外交方针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故C项正确;“一边倒”指的是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无关,排除A项;“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无关,排除B项;不结盟外交的核心本质是不加入任何大国集团,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无关,排除D项。 23.根据“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1951年全国人民的购买力比1950年增加25%,人均消费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农业的发展不仅开辟了广阔的国内市场,还为工业机械的购买提供了资金,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向城市,走向工矿企业”可知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故D项正确;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排除A项;题干不涉及全国范围推行土地公有制,排除B项;没有提到以往土地改革的性质问题,排除C项。24.根据材料“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强调在社会主义国家也能发展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故A项正确;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区域范围,是改革开放的问题,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全面推进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市场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25.据材料信息可知,自1993年起,国有企业改革从政策调整进入到制度创新阶段,结合所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史实可知,这种制度创新是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故选A项;此时中国刚刚与世界接轨,无法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排除B项;1978年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排除C项;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方法不属于制度创新,排除D项。26.引领时代、开拓进取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故选D项;挽救危机、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面临着物质匮乏、百废待兴的困难局面,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时代精神,排除B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当前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和时代精神,排除C项;27.据材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知几代领导人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故选C项;毛泽东思想中对中国革命的认识与社会主义关系不大,排除A项;注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排除B项;理论联系实际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排除D项。28.结合所学知识,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D项说法错误,故选D项;1954年9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是限制袁世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A、B、C三项说法都正确。29.据表中数据可知,从1978年到1997年,我国工业产值中国有所占比例下降,集体增多,个体和其他经济类型从无到有,这种变化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A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C项说法绝对;D项与史实不符。30.据材料“中国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遵循的原则是”,可知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时,提出了“真、实、亲、诚”的对非洲政策新理念,成为引领和指导着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故选C项;“亲、诚、惠、容”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外交关系时提出并坚持的重要理念,排除A项;“五位一体”指的是中共十八大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除B项;“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也是为破解世界共性治理难题贡献的中国方案,排除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14分) (1)(3分)理由:不守祖宗之法;力度过大;牵涉范围过广;扰乱了社会秩序;导致社会不得安宁;加重人民负担。(每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得满分3分)(2)(6分)看法:王安石在北宋统治危机日益加深,庆历新政失败后,实行变法,适应时代要求,体现了一代改革家的责任担当和治世情怀。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财政收入;变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4分)但强兵效果并不明显;加重了人民负担;引起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北宋逐渐走向衰亡。(2分)(按照积极4分、消极2分两个方面赋分)(3)(5分)示例一:观点:孝文帝是鲜卑族的盖世英雄。(1分)理由:孝文帝改革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生产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2分)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2分)示例二:观点:孝文帝是鲜卑族的千古罪人。(1分)理由:孝文帝改革的汉化举措大多是学习汉文化中的繁文缛节,抛弃了鲜卑族勇武质朴的特点;“定姓族”把东晋南朝已经腐朽的门阀体制移植到北魏,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成为北魏末年动乱的起因;(2分)迁都洛阳促使朝廷风气重文轻武,加剧了鲜卑族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最终导致北魏灭亡。(2分)【解析】(1)据材料一“尽变更祖宗旧法”可知,不守祖宗之法;从材料一“继之以夜,而不得息”可知,力度过大;由材料一“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可知,牵涉范围过广;从材料一“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可知,扰乱了社会秩序,导致社会不得安宁;据所学王安石变法可知,加重人民负担。(2)看法主要从原因和影响方面评价王安石变法,原因方面,据材料二“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并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在北宋统治危机日益加深,庆历新政失败后,实行变法,适应时代要求,体现了一代改革家的责任担当和治世情怀。影响方面,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据所学王安石变法可知,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财政收入;变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强兵效果并不明显;加重了人民负担;引起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北宋逐渐走向衰亡。(3)“北魏孝文帝的评价,有人认为他是鲜卑族的盖世英雄,也有人说他是鲜卑族的千古罪人”可得观点已摆出来,只需要针对观点列举,据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从长远来看有巨大的积极意义”可以看出偏重其为积极意义,可以作为“盖世英雄”的论据。而材料三“一部分在改革中利益受到损害的少数民族军人掀起暴动,导致了北魏的覆亡。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也在北魏灭亡前后出现短暂的反复”则偏重于其的不良影响,可作为“千古罪人”的论据,然后补充所学知识即可。32.(12分)(1)(4分)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或者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道路的失败(或者过去的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得满分4分) (2)(4分)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或者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分)认识: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答出任意一点即得满分2分)(3)(4分)意义: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得满分4分)【解析】(1)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主要是:民族危机加深(或者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道路的失败(或者过去的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2)革命新道路:由材料“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不能走“城市中心道路”,而应该走“工农武装割据”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结合国情分析得出认识: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3.(14分)(1)(6分)影响: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多种所有制经济得到发展;东部、中西部、东北地区经济都得到较大增长;经济总量增长,是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作出了巨大贡献。(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得满分6分)(2)(8分)变化:由重产量到重质量;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型;投资规模急速扩张;更加注重产品创新与结构调整;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得满分4分)成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经济建设的客观需求;钢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行业投资。(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得满分4分) 【解析】(1)据材料一“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2%、40.7%和52.2%”可知,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从材料一“2018年,私营企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数量已超过一半”可知,多种所有制经济得到发展;由材料一“2018年,中西部地区实现利润较1978年分别增长192倍和147倍,东北地区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较1978年增长21倍”可知,东部、中西部、东北地区经济都得到较大增长;据材料一“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高达27.0%,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可知,经济总量增长,是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从材料一“中国工业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作出了巨大贡献”可知,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作出了巨大贡献。(2)第二小问明显变化,据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可知由重产量到重质量、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型;据材料二“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可知投资规模急速扩张;据材料二“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可知更加注重产品创新与结构调整、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第二小问成因,题干内容中所涉及的时间点是“入世前后”,即2001年前后,据此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据材料二“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可知国家经济建设的客观需求;据材料二“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可知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行业投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钢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期末高一年级质量监测试卷·双向细目表历史题号题型分值考查知识点难度备注1选择题2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易中国古代史2选择题2西周礼乐制度易中国古代史3选择题2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认同中中国古代史4选择题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易中国古代史5选择题2东晋的门阀社会易中国古代史6选择题2宋代科举制的影响中中国古代史7选择题2宋代的土地买卖中中国古代史8选择题2宋代的社会治理中中国古代史9选择题2元代行省制较难中国古代史10选择题2明朝的边疆管理中中国古代史11选择题2明代的工商业市镇易中国古代史12选择题2明清农业发展易中国古代史13选择题2鸦片战争中中国近代史 14选择题2列强侵华和中国各阶层的抗争中中国近代史15选择题2早期维新思想中中国近代史16选择题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较难中国近代史17选择题2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较难中国近代史18选择题2民族工业的发展较难中国近代史19选择题2新文化运动困难中国近代史20选择题2抗日战争易中国近代史21选择题2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近代史22选择题2新中国的外交中中国现代史23选择题2土地改革中中国现代史24选择题2南方谈话中中国现代史25选择题2国企改革中中国现代史26选择题2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易中国现代史27选择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易中国现代史28选择题2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与1954年宪法中中国现代史29选择题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较难中国现代史30选择题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中国现代史31非选择题14中国古代改革与变法较难中国古代史32非选择题1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易中国近代史、现代史33非选择题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较难中国现代史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五中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0年云南省文山州昭通保山市中考数学试卷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广东省佛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张家界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25 19:45:02
页数:15
价格:¥2
大小:539.5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