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粤教版选修一课件18.登临词二首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6

2/36

3/36

4/36

剩余3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18登临词二首 必备知识·素养基础 千秋岁引[北宋]王安石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赏析】此词从情调上看,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情真意切、悱恻动人、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人生中的另一面,抒发了功名误身、及时退隐的慨叹。上片以写景为主,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而且纯然是人为的声响,并非单纯的自然声响。接着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燕子东归,大雁南飞,激起了作者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地过渡到下面三句的忆旧。而“宛如昨”三字表明作者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不曾忘怀。 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在的生活;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说梦回酒醒的时候,每每思量此情此景。梦和酒,令人浑浑噩噩,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然而梦终究要做完,酒也有醒时。一旦梦回酒醒,那忧思离恨岂不是更深地噬人心胸吗?此处的“梦阑酒醒”正可视为作者历尽沧桑后的幡然醒悟。 背景解读1.《桂枝香》这首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以后,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使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因此,当他登上金陵高处,面对江山胜迹,不禁感慨万端,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2.《念奴娇·登多景楼》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陈亮为驳斥投降派所谓“江南不易保”的谬论,亲自到京口、建康等地观察地形。他根据实际调查所得的结论,向孝宗皇帝上书,提出了一系列经营南方、进取中原、统一国土的具体建议,这首《念奴娇·登多景楼》,实际上就是他这一系列政治主张的形象化。 cùzhàochùlùjiēshān 澄清蹬腿瞪眼漫画快慢谩骂遗留派遣 1.试分析“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一句的写景特点。提示:先写远景,用的是以静写动、以动写静的方法。千里长江好像一条洁白的绸带,山峦耸翠,似在亲密地簇拥着。词人巧妙地利用了由远观而造成的错觉,在动与不动之间,给人以新奇、真切感,且又气势宏大,和下阕的追古遥相呼应,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 2.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意。提示: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3.综合分析《桂枝香》《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提示:怀古题材词一般有以下特点:①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词中;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故,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⑤风格多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 关键能力·素养培优 1.《桂枝香》这是一首登临怀古抒怀词。通过对六朝统治者相继亡国的深刻历史教训的追怀和批判,对当时的当朝者提出了严正的警诫,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锐利目光和睿智的思辨能力。2.《念奴娇·登多景楼》这是一首政治色彩非常强烈的登临词。写景、怀古都为议论做准备,在议论中鲜明地申明了自己的政见,表现出抗敌报国的迫切心情、坚定立场和昂扬斗志。 1.《桂枝香》上片中作者登高远眺看到了哪些景物?它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形象。【提示】从词作描写的景物特点中概括形象表现出的特点。【答案】景物有:长江(澄江似练)、翠峰、船只(征帆去棹)、残阳、酒旗(酒家)、彩舟、星河(长江)、白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秀丽的山河图,在这一幅秀丽的图画中,给我们一种气象壮观的感觉。 2.《念奴娇·登多景楼》中用了哪些典故?有何表达效果?【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结合词作中表达的主题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念奴娇·登多景楼》用了“新亭对泣”“中流击楫”和“淝水之战”等典故,或讽刺尖刻辛辣,或决心收复中原,或抒写必胜信念,都与作者所表达的主旨有关,加强了词情的表达,丰富了内容,增强了气势。 3.《桂枝香》《念奴娇·登多景楼》都写及长江,但详略有异,说说两者在写法上的不同。【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结合词作写长江的手法来分析。【答案】《桂枝香》中用斜阳、帆樯、彩舟、白鹭来衬托长江之美,虽是秋色却无萧瑟之感,反而充满了生机与气势,运用的是白描手法。《念奴娇·登多景楼》这首词突出了长江的险要,借批判六朝统治者缺乏争雄的远略与勇气来揭露、批判现实中当权者凭借天险以求苟安的政策,是以议论为主。 对接高考诗歌鉴赏的技巧点拨(二)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 1.命题方式、范围常见的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句分析。②诗人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③诗歌运用了某某表现手法,试结合诗歌分析其好处。 2.答题误区(1)对表现手法不熟悉,答题时生搬硬套。(2)对题目要求不明确,用个别句子的修辞手法代替全诗的表现手法。(3)答题不完整,只写手法,缺少分析。诗歌鉴赏对手法的考查,往往有“结合诗句分析”的要求。因此,考生不仅要写出手法,还要结合诗句来分析。 3.解题技巧(1)熟记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及其作用。(2)依据诗歌的类别(题材)归纳其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如写景抒怀的诗歌往往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的手法,景物描写往往用动静结合、衬托等手法;思乡怀人的诗歌往往涉及虚实结合、想象等手法;咏物诗往往用到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3)掌握答题模式。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 语 言高考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理解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做一定的评价。1.命题方式、范围常见的提问方式:①找出诗句中的诗眼或用得最传神的字,结合诗歌分析其好处。②某个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③有人认为某句诗在全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简要分析。④这首诗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色? 2.答题误区(1)找不准关键字。(2)对关键词、句的分析脱离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欠准确。(3)对诗歌语言风格的术语不熟悉,难以对此进行恰当的评价。 3.解题技巧(1)抓住关键词找诗眼。诗眼往往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或形容词,常运用了修辞格或词类活用。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历来为人们称道,就是因为这个动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花朵竞相开放的盛况,又让人想象到鸟儿歌唱、蜂蝶起舞的场面,高度概括了春天蓬勃喧闹的特点。 (2)熟记常见的语言风格的术语,熟悉重要诗人的语言风格,能够对诗歌的语言风格进行判断。高考对语言风格的考查形式更多的是提供前人的评价,要求考生能够据此分析。(3)掌握答题模式。关键词:词的含义+运用的艺术手法+表达效果。关键句:句子含义+结合诗句赏析+表达的主旨情感。语言风格:什么语言特色+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蓁②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蓁: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分析上阕与下阕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解析】本题从比较描写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上片先介绍乐曲演奏者,接着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写乐曲的复杂变化,然后写乐曲超出了最天然的音律和乐器,属于正面描写。下片由“洗耳为渠听”可知,主要是从听者的角度来描写乐曲的,并且运用联想与想象进行渲染描绘,属于侧面描写。 【答案】①上阕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②下阕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美文赏读王安石:无私交才显王道汪微微个性名片: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奈何“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人物简介:王安石(1021—1086年),北宋丞相、新党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心为民力主改革,可惜天未亮,他起得太早。 著名的包公包青天难得人情世故一回,借着牡丹花开,很风雅地置办了酒宴,请来同事小聚。作为主家和上司,包公周全地一一请酒。平日里不喜应酬、滴酒不沾的司马光,碍于情面,勉力喝了几杯。轮到王安石时,包公嘴皮子都磨破了,一张黑脸都急白了,执拗的王安石仍目中无人地岿然不动。最后,暴脾气的包公没脾气了,只得放弃。此时的王安石,已至中年,并在官场浸泡二十余载,依然做不到官场那种客套又俗套的应酬——酒肉吃进肚里,朋友挂在嘴上。他的人生信条简单得可怕,你走天桥,我走地下道,无私交才是王道。 碰王安石钉子的,不独有实力派的包公,还有权力派的仁宗。按照帝国规定,凡进士高第者,为官一任即三年后,便可回京述职,留在皇帝身边。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提拔方式,自宋以来,一直被视为仕途发达的最佳捷径,他人没有条件也想创造条件地上,王安石却一再“矫情”地拒绝,拿仁宗签发的入京圣旨当白纸。一来二去,连钦差都习惯了他的躲猫猫,直接把圣旨送到家门口。这一次,王安石竟然极富想象力地躲进了茅房。钦差左等右等不见人来,只好把圣旨放到桌上就走。得知消息的王安石从茅房里跳出来,抓起圣旨一路狂奔,硬生生地将圣旨还了回去。 情商如此低下,又如此不识抬举,王安石的前途,本该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但神宗的1069年,却变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他像一颗大彗星,拖着长而明亮的大尾巴呼啸而来,官拜参知政事(宰相职),权倾朝野,政界为之变色。没办法,他情商低自有低调的活法,让别人无话可说。当年,20岁的他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开封,当时的文化名流曾巩、欧阳修等,一看他的文稿,惊为天人。第二年,科举应试之日,王安石的锦绣文章,被主考官一眼就相中为状元卷子。他用甩开他人若干条街的才华,让人望尘莫及。 随后25年里,他从县令一级级地干到太守。其间,在每一个地方,全部政绩斐然。而且,在此期间,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开办农民贷款法,也就是后来的青苗法的雏形,全部大获成功。他靠真枪实弹挣得的官声与民望,让文武百官、黎民百姓都埋头点赞。最绝的是,他不贪色、不爱财。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大坏官,无非这两条,可他一条都不沾。 他终生不纳妾,这在风流开放的宋代文人中几乎是没有的。他正经得连自己夫人都觉得无趣,于是夫人亲自出面,为他物色了一个美貌女子。结果,他不仅退还了女子,还帮女子家还清了债务。他节俭清廉,视富贵如浮云。每次发官饷,总是拎了装钱的袋子回家,直接就上缴给夫人。据说,他的宰相俸禄几乎已经变成公款,任凭亲友甚至同事花费。而且,官居宰相高位那么些年,从未用此权力为自己及其亲族谋过私利。 如今,翻看官方修订的《宋史》,我们会赫然发现:王安石变法的最重要支持者、参与者、助手、学生和继承人,几乎全部被列入奸臣的行列,只有他这位高举变法大旗的首倡者安然无恙——他活得如此低调又本分,人品和文品一样无可挑剔,即便是他最凶猛的敌人,也很难找到攻击他的破绽来。至于变法的完败,真是怨不得他,悲剧在于,天还没亮,而他起得太早了——超前,注定了他是孤独的伟大者。(选自《意林》,有删改) 【赏析】①文章通过鲜明的对照,高度评价了王安石,他低调本分,文品与人品无可挑剔,视富贵如浮云,清廉自律,在当时实属难得。②文章赞美了王安石的卓尔不群,对其变法失败深表理解与无奈。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3-15 04:30:02 页数:36
价格:¥3 大小:316.46 KB
文章作者:U-34438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