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永州市2022年下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量75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道县福岩洞遗址发掘出距今8~12万年的智人牙齿47枚;零陵黄田铺发现距今2万年左右的古人类活动遗迹-石棚;道县玉蟾岩发掘出距今1.2~1.4万年的古栽培稻碳化谷粒和陶器碎片。以上考古成果说明这些地区()A.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栖息B.是中国远古人类发祥地C.处于早期国家形成时期D.文明出现早于黄河流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时间“8~12万年”、“1.2~1.4万年”可知这是旧石器时代,结合材料“智人牙齿”、“稻碳化谷粒和陶器碎片”可知,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栖息,A项正确;材料不能直接说明道县福岩洞遗址、道县玉蟾岩遗址是中国远古人类发祥地,排除B项;结合题干时间,此时早期国家还未形成,排除C项;道县位于湖南,属于长江流域,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2.唐朝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被周边民族所认同,是在()A.中华文明起源时期B.诸侯纷争与变法时期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D.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教材,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纷争不断,有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又纷纷变法,B项正确;根据教材,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此时“华夏”这个概念还没出现,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时期,此时“华夏”这个概念早已形成并发展,排除C项、D项。故选B项。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关于中国的某一制度,写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A.最早出现于西周B.官员既有封地且可以世代相袭C.导致了秦的灭亡D.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对于中国的某项制度的描述中“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制度为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并非中央政府任命,排除A项;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没有封地,也不可以世袭,排除B项;郡县制并非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4.《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这一时期统治者尊奉的治国理念是()A.以德治国B.以法治国C.无为而治D.外儒内法【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可知,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重视农业生产,主张轻徭薄赋,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体现的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C项正确;以德治国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以法治国是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汉朝董仲舒改革儒学,新儒学的特点是外儒内法,排除D项。故选C项。5.《资治通鉴》卷140记述某一诏令“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以上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楚国的吴起变法B.秦国的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D.北宋王安石变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和“宜改姓元氏”可知题干所涉及的内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改汉姓,将拓跋姓改为元姓,C项正确;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和北宋王安石变法均未汉人进行的变法,变法内容中均没有改拓跋为元姓的内容,排除ABD项。故选C项。6.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其中体现的经济思想是()A.以农为本B.重农抑商C.农商并重D.工商皆本【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可知,体现了贾思勰主张重视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的思想,即体现了其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主张,没有体现以农为本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农商并重的思想,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排除D项。故选B项。7.下图所示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赋税制度。该税制()A.以均田制为基础B.分夏秋两季征税C.对农民人身控制加强D.以货币地租形式为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缴纳的税项庸和调可知,这是唐代的赋税制度,其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A项正确;两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排除B项;通过图中的赋税制度无法看出比较性的结论,即“加强”无法体现,排除C项;租庸调制征收的是实物,排除D项。故选A 项。8.“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由此可见,契丹(辽)政策特点是()A.实行汉化B.民族分离C.军民合一D.因俗而治【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中可知,契丹设置北面官管理契丹事务,设置南面官管理汉人事务,说明其统治政策的特点是实行因俗而治,D项正确;契丹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统治政策,不是完全汉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因俗而治,不是实行民族分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因俗而治,不是军民合一,排除C项。故选D项。9.历史学家钱穆评价说“(它)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文中的“它”是指()A.秦朝的郡县B.西汉的刺史C.元朝的行省D.明朝的土司【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教材,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再结合材料“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经过比较可以得出,文中的“它”指的就是元朝的行省制,C项正确;秦朝的郡县和明朝的土司不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排除A项、D项;西汉的刺史是中央的派出官员,但不一定长驻在地方来管事,排除B项。故选C项。10.以李贽、戴震、颜元、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学者为代表的一批明清思想家,在批判和否定宋明理学纯粹道义论、幸福观的同时,还重构了幸福的内涵,倡导重欲、尚利、贵私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全新的均衡幸福观。这种思想的出现()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C.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D.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倡导重欲、尚利、贵私的价值取向”可知,明清之交的进步思想家重视利益和价值,结合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们所处的时代,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明清之交的进步思想虽然有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批判,但本质上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交的进步思想是对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反映,但是当时中国并未出现资产阶级,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明清之交,西方启蒙思想还未传播到中国,不符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列书刊共同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近代化的探索B.政治民主化尝试C.新兴阶级崛起D.晚清政府的自救【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海国图志》”并结合所学可知,是近代中国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民报》是孙中山创办的,其发刊词书中孙中山就介绍了“三民主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青年》是陈独秀1915年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其反映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近代化的有益探索,A项正确;《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未付诸实施;以《新青年》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但不是政治领域,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近代化的有益探索,而不是“新兴阶级的崛起”,排除C项;图片反映的事件,均未涉及晚清政府,排除D项。故选A项。12.1912年1月24日《申报》刊登“北京某要津之秘密信”,内有“项城(袁世凯)并不坚持君主政体,惟所处地位断不能直截了当宣布共和。南中舆论每不谅其苦心,疑忌甚深,不无误会。某微窥其意,盖始终不愿以兵力从事。”该文内容引发关注评论,一时广为流传。该文的发表()A.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B.客观上加速清帝的退位C.反映了社会的主流认知D.推动了中华民国的成立【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项城(袁世凯)并不坚持君主政体,惟所处地位断不能直截了当宣布共和” 体现的是袁世凯并不赞成君主制,因其是晚清重臣的身份,不便直截了当宣布共和,因此该文章的发表说明了袁世凯对革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帝的退位,B项正确;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排除A项;该文的发表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认知,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建立,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赞誉中国某一事件“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斯诺所赞誉的事件发生在()A.辛亥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赞誉的“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B项正确;长征开始的时间是1934年,结束的时间是1936年,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全面抗战时期发生在1937至1945年,解放战争发生在1946年至1949年,都不符合长征发生的时间,排除ACD项。故选B项。14.下图是中国抗日战争某次会战形势图,该次会战()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标志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地图中的“上海市”“金山”“昆山”和“中国军队进攻、转移方向”“ 日军进攻、转移方向”可知,该战役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D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发生在太原会战期间,与地图信息不符,排除A项;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15.新中国成立之初,上海一位民族资本家在事后说“六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此次则仅用经济力量就能稳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不到的。”该事件是指()A.“银元之战”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C.“米棉之战”D.新中国的土地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此次则仅用经济力量就能稳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不到的”可知,上海投机资本在“银元之战”后不甘心失败,很快转向粮食、棉纱和煤炭市场,利用物资极其匮乏的机会,大做投机生意,引发又一次全国性涨价高潮。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以上海为主战场,打一场平抑物价的“歼灭战”,即“米棉之战”。通过“米棉之战”,全国物价逐步回落,一举结束了物价猛烈上涨、市场混乱的局面。这场斗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C项正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是“银元之战”,排除A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B项;土地改革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2022年1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一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将推动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开启两国关系新的辉煌篇章。这反映出当代中国()A.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政治盟友B.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C.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D.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国一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阿拉伯国家属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D项正确;中国在当今的外交中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并非政治盟友的关系,排除A项;阿拉伯国家并非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排除B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并不接壤,排除C项。故选D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材料二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为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故议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摘编自欧阳修《文忠集》卷113《论逐路取人札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实行的背景和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的表现并简述科举制的兴衰历程。【答案】(1)背景:社会动荡,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地方大族名士操纵干扰选官;曹操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采纳陈群建议。作用: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2)表现:天下人士皆可自由报考;实行糊名、誊录,增强保密性和公平性。历程:隋朝兴起,唐朝发展,宋元完善,明清僵化,清末废除。【解析】【小问1详解】背景:根据材料“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动荡,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根据材料“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可知地方大族名士操纵干扰选官。根据材料“曹丕继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可知曹操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采纳陈群建议。作用:根据材料“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可知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小问2详解】表现:根据材料“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为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择。”可知天下人士皆可自由报考。根据材料“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可知实行糊名、誊录,增强保密性和公平性。 历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在隋朝时建立,为了能够加强皇权的统治,执政者用科举制度代替了原来的政治制度,并且开设进士科运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员。但是当时的体制并不完善,到了唐朝的时候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被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种类别,武则天时期还曾经出现过武举,到了宋朝科举制度出现改革,这个时期明确了考试时间,建立了防止徇私舞弊的系统,在考试内容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朝时期科举制度进入鼎盛时期,明朝时期科举考试被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乡试、会试和殿试。科举制发展到清朝的时候弊端越来越凸显,八股文取士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僵化,最终科举制度被统治者废除。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美食顾问,河南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馆长孙润田到福建省龙岩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客家文化考察。考察归来,他深感客家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与中原及开封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一脉相承,客家饮食保留了大量的中州古味,是古代饮食文化的“活化石”。……妈祖本是沿海地区人们航行的保护神,客家人也把她请到山乡,作为山乡的保护神。客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的精华,长期的迁移养成了兼收并蓄取其长、开拓进取不保守的民风,使客家民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上材料均出自乔还田《客家人与客家文化漫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客家人向南迁徙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客家文化的特点。【答案】(1)原因:北方战乱频繁,政局动荡;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发。南方自然环境优越,政局相对安定。(2)特点:客家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兼收并蓄,开拓进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解析】 【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一“五胡乱华引起第一次客家迁徙”“大唐完成崩溃时期”“大宋王朝沦陷,元朝崛起”可得出,北方战乱频繁,政局动荡;结合所学可得出,北方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发。南方自然环境优越,政局相对安定。【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二“民俗文化与中原及开封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一脉相承,客家饮食保留了大量的中州古味”可得出,客家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根据材料二“长期的迁移养成了兼收并蓄取其长、开拓进取不保守的民风”可得出,兼收并蓄,开拓进取;根据材料二“使客家民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体育开始逐步传入我国。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出于强兵的作用,主动接触和引进西方军事体操,创办军事学堂,开设体操课程。维新派人物谭嗣同认为西方诸国的强大在喜动,而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1903年,清政府推行以日式兵操为主的体育课程,近代体育课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北洋政府正式将体操科改名为体育科,打破了兵操就是体育的观念,体育课程分为田径、球类等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设立了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举办了四届全国运动会,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摘编自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近代体育史》材料二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体育运动发展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展体育运动的意义。【答案】(1)背景:西学东渐;民族危机加深,民族意识的觉醒;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社会变革的推动;政府的重视和推行;有识之士的推动。(任答4点)(2)意义:有利于强兵御侮,救亡图存;促进民族觉醒,增强凝聚力;促进教育改革,完善教育制度;提升民族体质,振兴中华;娱乐身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任答3点)【解析】【小问1详解】背景:根据材料一“近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体育开始逐步传入我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到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西方体育开始传入中国。根据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出于强兵的作用,主动接触和引进西方军事体操,创办军事学堂,开设体操课程。”可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意识的觉醒。根据材料一“ 维新派人物谭嗣同认为西方诸国的强大在喜动,而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可知有识之士的推动。根据材料一“清政府推行以日式兵操为主的体育课程,近代体育课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可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社会变革的推动。根据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可知政府的重视和推行。【小问2详解】意义:根据材料一“洋务派出于强兵的作用,主动接触和引进西方军事体操”,可知体育运动有利于强兵御侮,救亡图存。根据材料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认为西方诸国的强大在喜动,而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可知体育运动能够促进民族觉醒,增强凝聚力。根据材料一“设立了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举办了四届全国运动会,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可知促进教育改革,完善教育制度。根据材料二“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可知体育运动能够提升民族体质,振兴中华,娱乐身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洋时期是近代以来变革最剧烈的时代,是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传统与现代并存,反对外国侵略与向西方学习同在,各种矛盾纵横交织,呈现出一个极端混乱的时代,而中国社会就是在繁杂矛盾中发展和进步的,黑暗中酝酿着光明。——张华腾《北洋军阀史研究百年:历程、特点及展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1)论题(2)论述评分等级评分要求第一档次①论据准确,充分运用史实,史实引用合理。②阐述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二档次①能够运用史实,论据较准确,史实引用较合理。②阐述较明确,证论较充分,逻辑关系较清楚,表述较清楚。第三档次①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②阐述不清,逻辑关系不清。示例一:论题:北洋时期的中国社会在黑暗中酝酿着光明。 论述:北洋时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但新的进步力量也在孕育着。政治上,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国共开始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一定的发展,为旧民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实业救国思潮发展;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改造社会思想武器。示例二:论题:北洋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或剧烈变革的时代)。论述:北洋时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到近代的转型时期。政治上,由封建君主专制向民主共和制转型,封建专制制度和思想观念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民主共和政体得以延续。经济上,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思想文化上,由封建传统文化向资产阶级文化转型,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批判愚昧和迷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解析】【详解】论题:据材料“北洋时期是近代以来变革最剧烈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传统与现代并存,反对外国侵略与向西方学习同在,各种矛盾纵横交织,……而中国社会就是在繁杂矛盾中发展和进步的,黑暗中酝酿着光明。”可拟论题为:北洋时期的中国社会在黑暗中酝酿着光明。论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北洋时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但新进步力量也在孕育着;政治上,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国共开始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实业救国思潮发展;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等方面论述。论题:据材料“北洋时期是近代以来变革最剧烈的时代,是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可拟论题为:北洋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或剧烈变革的时代)。论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北洋时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到近代的转型时期;政治上,由封建君主专制向民主共和制转型;经济上,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思想文化上,由封建传统文化向资产阶级文化转型,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批判愚昧和迷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等方面论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17 18:15:02 页数:12
价格:¥2 大小:1.3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