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高一历史注: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所有各题答案均写到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1.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游的彩陶风格影响了山东、江汉平原等地;江浙地区风格的陶器广泛出现在山东和湖北;长江中游风格的陶器出现在岭南地区。这些现象反映出()A.陶器是最主要的生产工具B.中华文化在多元交汇中发展C.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D.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黄河中游的彩陶风格影响了山东、江汉平原等地;江浙地区风格的陶器广泛出现在山东和湖北;长江中游风格的陶器出现在岭南地区”体现了中华文化在多元交汇中发展,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陶器是最主要的生产工具,排除A项;秦朝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盛行。各国常常“以邻为壑”,破坏他国的水利设施,造成灾害。战国中后期的人们普遍要求结束战乱,去除那些人为的灾害。这表明()A.统治者重农意识淡薄B.战争的残酷性有所减弱C.水利决定战争的成败D.统一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各国常常‘以邻为壑’,破坏他国的水利设施,造成灾害”“要求结束战乱,去除那些人为的灾害”可知,由于战国时期的分裂战乱,导致国与国之间常常搞破坏,因此结束战乱,实现国家的统一逐渐成为社会共识,D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诸侯国常常“以邻为壑”,破坏他国的水利设施,造成灾害,不能说明“战争的残酷性有所减弱”,排除B项;C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3.秦以前,一般人均可自称“朕”。秦统一后,“朕”成为皇帝的专属自称,皇帝的命令专称为“诏”,其印章专称为“玺”,对皇帝的名字也要进行避讳。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A.凸显皇帝独尊B.保证皇帝独裁C.重建礼乐文化D.宣扬皇帝功业【答案】A【解析】【详解】朕、诏、玺为皇帝专用,避讳皇帝的名字,这些规定主要是凸显皇帝独尊,A项正确;材料这些规定无法体现保证皇帝独裁,排除B项;材料这些规定与重建礼乐文化无关,排除C项;朕、诏、玺为皇帝专用,避讳皇帝的名字,无法体现宣扬皇帝功业,排除D项。故选A项。4.汉高祖出身不高,其臣子也多出自社会中下层,朝中基本是“布衣将相”,他们熟知民间疾苦,对“举措太众,刑罚太极”后果深有体会。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这客观上有利于汉初()A.沿袭秦朝的各项制度B.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C.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D.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他们熟知民间疾苦,对‘举措太众,刑罚太极’的后果深有体会”可知,西汉初期,统治者熟知民间疾苦,吸取秦朝“举措太众,刑罚太极”的教训,采取黄老无为思想治国,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C项正确,排除D项;西汉初期在沿袭秦朝制度的基础上还有所改变,A项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与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无关,排除B项。故选C项。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钱币的作用严重萎缩,百姓购买物品和计算物价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东晋南朝的钱币流通则相对广泛。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北方自然经济解体B.北方物资大量剩余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D.南方社会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北方商品贸易多以物易物,商品经济衰退,“东晋南朝的钱币流通则相对广泛”说明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商品经济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北方商品贸易多以物易物,商品经济衰退,不利于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A项;材料反映北方商品贸易多以物易物,商品经济衰退,并非物资大量剩余,排除B项;南宋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排除C项。故选D项。 6.唐太宗及其祖辈数代与鲜卑族保持通婚关系,即位后积极推行民族和解的政策。他认为“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这一认识()A.消除了汉族与周边民族的差异B.表明唐代统治者华夷观念强化C.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和平与稳定D.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严格遵循【答案】C【解析】【详解】“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大意是:恩惠遍及整个天下,则天下将会如一家一样融恰;相互猜忌,不信任,则骨肉兄弟也会反目仇杀。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积极推行民族和解的开明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和平与稳定,C项正确;AD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AD项;唐太宗积极推行民族和解的政策,淡化了华夷观念,排除B项。故选C项。7.唐初,赋税征收对象是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两税法实行后,赋税分户税和地税,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财政收入B.抑制土地兼并C.打击富商大贾D.加强人身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两税法“赋税分户税和地税,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同时以财产税为征收标准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A项正确;两税法不能起到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排除B项;唐朝实行两税法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排除C项;两税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8.颜真卿书法笔力厚重,体貌庄严,被誉为“盛唐风骨”。后世形容其字“一副大丈夫气派,望之正义凛然”。下列作品中符合此风格的是() A.B.C.D.【答案】C【解析】【详解】颜真卿书法笔力厚重,体貌庄严,C项是颜真卿楷书的作品,体现了“盛唐风骨”,C项正确;A项是大篆,B项是王羲之的行书,D项是张旭的草书,排除ABD项。故选C项。9.唐与五代,凡大小政事如何处置,先由宰相拟处,再请皇帝准可,而皇帝一般亦每照例准可之。及至宋初,宰相处理政事要先具“割子”,征求皇帝的意见,然后严格遵循旨意办事,“尽禀承之方,免差误之失”。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中枢机构日益成熟C.宰相权力有所削弱D.行政效率大大提高【答案】C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初,宰相处理政事征求皇帝的意见,然后严格遵循旨意办事。反映了宋代宰相权力有所削弱,C项正确;清代军机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A项;三省制标志着中枢机构日益成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行政效率,排除D项。故选C项。10.蒙古汗国没有年号纪年的传统。忽必烈继位后,建年号曰“中统”,以儒家经典《春秋》《易经》为洪范,以此实现寰宇一统、天下一家。这一举动旨在()A.实行民族平等政策B.强化元朝国家认同C.继承先代传统制度D.维护儒学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忽必烈继位后,建年号曰‘中统’,以儒家经典《春秋》《易经》为洪范,以此实现寰宇一统、天下一家”可知,元朝建年号曰“中统”,尊崇儒学经典,以实现寰宇一统、天下一家,目的在于强化元朝国家认同,B项正确;元朝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排除A项;材料强调元朝强化国家认同,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D项不是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11.据记载,在南宋都城临安形成了产销中心,当地的民谚曾这样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并且还有记载说,自东门外放眼望去,全都是菜地,根本就没有民居。这说明当时()A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明显发展C.经济领域出现了区域性分工D.商业成为社会经济主要部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自东门外放眼望去,全都是菜地”可知,当时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商业成为社会经济主要部门,排除BD项;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出现了区域性分工,排除C项。故选A项。12.据《世界图书》1981年第3期统计,我国从西汉至隋唐五代共出书2.3万多部,27万多卷。而宋朝出书则达1.1万多部,12.4万多卷,约相当于前代出书总数的一半。这反映了宋代() A.崇文抑武方针的实行B.市民文化成为主流C活字印刷术已经普及D.文化事业高度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反映的是宋代出书总数多,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推动了书籍和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宋代文化事业高度繁荣,D项正确;重文轻武政策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市民文化成为主流,排除B项;C项“已经普及”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3.麒麟被尊为“仁兽”、“瑞兽”,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往往与盛世联系在一起。郑和下西洋时期,明朝与亚非各国的交往,也包含着麒麟等动物的交流。与郑和下西洋直接有关的海上“麒麟贡”大约前后有七次,史称“麒麟外交”。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A.旨在促进物种交流B.政治特征较为明显C.固守天朝上国观念D.带有强烈经济目的【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交往,造就了“麒麟外交”的盛世,彰显了明朝的国威,说明郑和下西洋政治特征较为明显,B项正确;郑和下西洋目的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A项不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交往,无法体现固守天朝上国观念,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目的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不计经济效益,排除D项。故选B项。14.据载,雍正帝45岁登基,在位13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吃饭很简单,也不出去游玩,连承德避暑山庄都没去过。他批答奏章从不假别人之手,有的批复一千多字,一气呵成。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雍正皇帝的勤政B.宰相制度的废除C.君主专制的强化D.奏折制度的施行【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每天的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效率高,批答奏章从不假别人之手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君主专制的强化,C项正确;雍正皇帝的勤政只是表面现象, 并非其本质,排除A项;早在明代初期宰相制度已被废除,排除B项;奏折制度的施行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5.明清以前,陕西的庙会主要是民俗文化活动,无非敲锣打鼓,社火龙灯,唱戏酬神,饮酒作乐。明清以后,各级庙会已成为“虽祀神也,而藉以销售农工需用之器也”的经贸活动,唱戏酬神则反而成为“招致市场”的广告宣传手段。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B.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D.统治思想的根本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明清以前,陕西的庙会主要是民俗文化活动,明清以后,庙会成为“招致市场”的广告宣传手段,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变化与重农抑商政策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A项;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明清时期统治思想没有发生根本转变,排除D项。故选B项。1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A.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直接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C.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使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积325年窥探之后,在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正确;直接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尝试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排除C项;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D项。故选A项。17.有史学家在评价某一事件时说:“……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该史学家所评价的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中“改朝”指的是改朝换代,“换制”指的是改变政治制度,太平天国运动是要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的农民政权,没有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A项正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要变革旧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不主张推翻清朝统治,改朝换代,排除C项。故选A项。18.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挽救危局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主张中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变科举,⋯⋯在变官制”C.“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D.“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一切的黑暗”【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军事,这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体现,C项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A项;“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变科举,⋯⋯在变官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排除B项;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即德先生、赛先生,排除D项。故选C项。19.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指出:“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为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A.倡导“扶清灭洋”B.推进立宪运动C.推行清末“新政”D.建立共和政体【答案】D【解析】【详解】孙中山主张学习美国的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项正确;义和团倡导“扶清灭洋”,资产阶级维新派推进立宪运动,清政府推行清末“新政”,排除ABC项。故选D项。20.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倡导“兽性主义”(意志顽狠,善争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中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两 者旨在()A.宣传西方民主科学B.揭示近代体育教育的缺失C.推动思想文化革新D.塑造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意志顽狠,善争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可知,二人旨在塑造拯救中华民族所需要的健康的体魄、勇敢的意志,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D项正确;A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C项;B项不是二人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故选D项。21.某高中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史实: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国民革命,井冈山的斗争,红军长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解放战争。据此推断,该小组的研究主题是()A.马列主义的传播B.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C.国共关系的演变D.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据此推断,该小组的研究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B项正确;国民革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与马列主义的传播无关,排除A项;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因此五四运动无法体现国共关系,排除C项;1927年在井冈山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时间不符合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国民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22.1924-1927年的这场革命,其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这场革命的实质是()A.反帝反封建运动B.思想解放运动C.收回利权运动D.农民革命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1924-1927年开展了国民大革命,提出的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质,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大革命是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项;收回利权体现了反帝性质,无法体现反封建,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并非农民革命运动,排除D项。故选A 项。23.1937年9月,宋庆龄在《致英国工党书》中旗帜鲜明地指出:“日本法西斯主义者以及他们惨杀的和非人道的破坏方法,不仅威胁中国的独立,对于所有民主国家以及全人类的和平和自由,也同样是威胁。”因而,“中华民族的抗战确乎有着国际的意义。”宋庆龄旨在()A.谴责日本法西斯行径B.阐述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C.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D.为中国抗战赢得国际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中华民族的抗战确乎有着国际的意义。”可知,宋庆龄旨在强调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B项正确;材料旨在强调中华民族的抗战的世界意义,并非强调日本法西斯行径,排除A项;“中华民族的抗战确乎有着国际的意义。”表明宋庆龄旨在阐述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并非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C项;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24.1937至1938年陕甘宁地区耕地增加了60多万亩,牛羊增加到30多万头。一大批工厂如兵工厂、被服厂、石油厂、盐厂等纷纷建立起来,除停止营业的老店重新开业外,新开店铺一千多家。这些现象反映了()A.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B.抗日民主根据地得到巩固C.边区经济被彻底改变D.国民党经济建设效果良好【答案】B【解析】【详解】1937至1938年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地区农业、工业的发展,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奠定了物质基础,B项正确;1937至1938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排除A项;C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C项;陕甘宁地区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当时经济发展与国民党经济建设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5.1947年年中,国统区物价已涨至战前的6万倍,出现了买东西要用麻袋装钱的奇观。工人、农民、政府公教人员等都深受通货膨胀之害,生活入不敷出。工农业生产也因为通货膨胀和内战而无法正常进行。这反映出()A.日本侵华影响深远B.民族工商业快速发展C.战后恢复困难重重D.国民党面临统治危机【答案】D【解析】 【详解】解放战争爆发后,国统区的财政经济陷入崩溃,为了维持庞大的战争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国民党在人民中的威信一落千丈,使国民党面临统治危机,D项正确;1945年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排除A项;当时民族工业陷于破产,排除B项;材料现象主要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的,并非战争导致的困难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26.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民主改革的情况下,新中国在1949年到1952年的短短三年多时间中,就医治了战争创伤,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这主要得益于()A.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B.党和政府采取了有力的举措C.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D.获得了苏联的大量经济援助【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抗美援朝、民主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等任务的胜利完成,主要得益于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有力的举措,B项正确;新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是影响而非原因,排除A项;直到1956年底,我国才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苏联经济援助只是客观因素,并非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27.据党内人士回忆,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前,毛泽东就提出了“以苏为鉴”的问题。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更加明确地提出了避免苏联弯路,走“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不只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人也都做了很多思考。这反映出中共()A.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正确处理了人民内部矛盾C.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D.断绝了与苏联的外交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更加明确地提出了避免苏联弯路,走‘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不只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人也都做了很多思考”,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材料反映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人都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积极探索,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共正确处理了人民内部矛盾,排除B项;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避免苏联弯路”并不以为中国断绝了与苏联的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28.据1981年初调查,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30%-40%,约1.3 亿人。随着收入的增长也出现了剩余资金,1983年底农民储蓄存款已达228亿元。以上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我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逐步推广,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D项正确;90年代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ABC项。故选D项。29.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2021年1月,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号召:“让多边主义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二者共同反映出中国()A.具有大国的责任与担当B.试图主导世界秩序C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D.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号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出中国不断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体现出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A项正确;中国不断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并不意味中国试图主导世界秩序,排除B项;1954年中国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排除D项。故选A项。30.《宋太宗实录》是北宋史官修撰,完整记载宋太宗一朝22年史事的官方史书。而《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南宋史学家编撰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史学巨著,取材丰富。《实录》最大的史料价值在于原始性,而《长编》的史料价值在于繁复和考异。据此可知()A.《实录》的史料价值高于《长编》B.《长编》是二手史料,可信度较低C.《实录》与《长编》可以相互补充D.《实录》能完全真实反映历史真相【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宋太宗实录》是北宋史官修撰,完整记载宋太宗一朝22年史事的官方史书”可知,《实录》属于一手史料,最大的史料价值在于原始性,根据“《长编》的史料价值在于繁复和考异”可知,《长编》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二者可以相互补充,C项正确;“《实录》最大的史料价值在于原始性,而《长编》的史料价值在于繁复和考异”说明二者史料价值都较高,排除AB项;D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满分40分,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31题20分,32题2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1.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对黄帝的赞颂和祭祀延续至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黄帝被推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史记》以《黄帝本纪》为中国历史的开篇。司马迁还以“万系一宗”来叙说民族关系,认为汉人与诸多民族均是同根同源。历代祭祀黄帝之举,史不绝书。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往往自称为黄帝后裔。对黄帝的崇拜,使中华文明在多元发展的同时,一以贯之地保持了连续性。——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材料二以下图片是毛泽东、蒋介石、邓小平在黄帝陵的题字(词)碑(注:毛泽东祭文是为国共两党同祭黄帝而作,部分内容为“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蒋介石题字“黄帝陵”:邓小平题字“炎黄子孙”。)材料三改革开放后,全球华人有规模地“重返黄帝陵”寻根祭祖,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已逾百万人次。……20世纪最后的二十多年中,一些卓有成就的华人华侨频繁回国投资、讲学,为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积极献计献策。——摘编自苏征社《试论邓小平侨务思想的实践意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帝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两党祭祀黄帝的背景和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黄帝”这一文化符号在今天的现实价值。【答案】(1)意义:推动了华夏族的形成;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加强了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文明具有多元化和连续性。(2)背景:日本发动并扩大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努力推进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影响: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团结中华民族共同抗战;有利于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形成和民族精神的创造。(3)现实价值:宣传黄帝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习俗,有助于增强海内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有利于发展文创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解析】【详解】(1)意义:根据材料一中“黄帝被推为中华民族始祖”“汉人与诸多民族均是同根同源”“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往往自称为黄帝后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华夏族的形成,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加强了民族凝聚力;“对黄帝的崇拜,使中华文明在多元发展的同时,一以贯之地保持了连续性”可知,使中华文明具有多元化和连续性。(2)背景:根据材料二中毛泽东、蒋介石在黄帝陵的题字(词)碑的时间,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发展并扩大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努力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影响:根据材料二中“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革命和国家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三四十年代国共两党祭祀黄帝,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团结中华民族共同抗战,有利于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形成和民族精神的创造。(3)现实价值:根据材料三中“一些卓有成就的华人华侨频繁回国投资、讲学,为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积极献计献策”,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思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分析可知,宣传黄帝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习俗,有助于增强海内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有利于发展文创产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2.英模是时代的缩影、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集体记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末年,闽南沿海经常遭到倭寇骚扰侵犯,军民奋起抵抗,涌现了很多民族英雄,俞大猷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逝世后朝廷追赠“左军都督”,谥号武襄。有关俞大 猷抗击倭寇的故事也在闽南地区广为流传。在闽南民众的想象中,俞大猷是一个晓勇善战、智勇双全的民族英雄,是一代抗倭名将,在抗倭战斗中,他刚毅沉着,有勇有谋,立下了赫赫战功,保护了沿海百姓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安宁。——摘编自戴冠青《英雄想象中的价值取向与生命追求》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后,城乡妇女广泛投入到国家建设中来。1950年,以梁军名字命名的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成立,纵情驰骋在北大荒的原野上。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们研究出了多种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开垦出了22500亩土地。梁军光荣地出席全国第一届工农兵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59年,梁军驾驶新中国建造的第一台拖拉机的英姿被永久地定格在第三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上,成为几代中国人共同的记忆。——摘编自朱宝辉《绽放在拖拉机上的铿锵玫瑰》等材料三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俞大猷抗击倭寇的故事在闽南地区广为流传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军”们大量涌现的背景及其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俞大猷是明朝抗倭民族英雄;朝廷追赠俞大猷为“左军都督”;俞大猷晓勇善战、智勇双全,在抗倭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保护了沿海百姓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安宁。(2)背景:新中国成立,国家独立;广大人民政治地位提高,积极投入到国家建设中;中国经济落后。时代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涌现了很多民族英雄,俞大猷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得出俞大猷是明朝抗倭民族英雄;根据“朝廷追赠‘左军都督’”得出朝廷追赠俞大猷为“左军都督”;根据“俞大猷是一个晓勇善战、智勇双全的民族英雄……保护了沿海百姓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安宁”得出俞大猷晓勇善战、智勇双全,在抗倭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保护了沿海百姓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安宁。【小问2详解】背景:根据“新中国成立之后”得出新中国成立,国家独立;根据“城乡妇女广泛投入到国家建 设中来”得出广大人民政治地位提高,积极投入到国家建设中;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经济落后。时代精神:根据所学可知,体现的时代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小问3详解】根据“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得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根据“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得出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07 15:45:02 页数:16
价格:¥2 大小:1.9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