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广东省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广东省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惠州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说明: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这可以用来说明()A.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体性B.中华文明起源的渐进性C.中华文明起源的先进性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2.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遗址的“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来自周边各种文化因素的青铜器和玉石器,有长江中、下游以及甘肃、青海地区的,占比最大的仍是中原地区的夏商文化。这最能体现( )A.区域间文明的交流B.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C.奴隶制社会的残酷D.民族认同意识的形成3.周公在摄政期间,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加强对分封诸候的控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即所谓“周公制礼作乐”。在周公的推动下,西周时期( )A.政治文化认同加强B.中央集权得以强化C.宗法制度走向完备D.家国一体局面形成4.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提出“仁政于民”“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主张。这反映儒家在政治上主张( )A.以民为本B.礼法并用C.无为而治D.教化民众5.西汉初期,洛水以东的地区实行小亩制,即百步为一亩;洛水以西的地区实行大亩制,即二百四十步为一亩。汉武帝晚年,改革亩制,统一实施大亩制,且仍保持从前三十税一的税率。这一举措旨在( )A.思富养民B.加强地方管理C.开源节流D.统一经济政策6.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责备群臣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鲜卑旧服),卿等何为而违前诏?”这反映出当时北魏( )A.社会矛盾尖锐B.妇女社会地位较高C.民族交流频繁D.传统习俗影响深刻7.一同学绘制了中国某一时期的朝代结构图,请判断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A.社会大变革与民族认同的形成B.文化多元与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专制强化与社会停滞8. 有人描述唐代三省长官的工作:每天上午三省长官齐集政事堂,根据皇帝的旨意,经过商议,取得一致意见。事毕,于下午各自回本省办理。由此可见,政事堂的设立(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加强了中央集权C.避免了决策失误D.实现了权力制衡9.唐高祖李渊定道教为国教,宣布道教第一。武则天支持佛教,亲自参与组织《华严经》的翻译工作。唐武宗受韩愈“儒家道统”观念影响,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灭佛运动,强令僧尼还俗,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田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 )A.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B.宗教兴亡取决于皇帝喜好C.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本质D.社会发展影响了主流思想10.秦汉地方长官称为“牧、守、令”,即“主人”的意思。宋代地方长官为知府、知州,“知”是代理,名义上以中央官员兼任地方。这一变化反映了( )A.选官用官制度的完备B.中央对地方管辖的加强C.基层治理体系的建立D.地方官员素质显著提高11.右图是南宋李嵩《观灯图》,描绘元宵节期间,人们提灯、赏灯、看灯的情景。该作品反映了( )A.世俗画成为当时的主流B.普通市民社会地位提升C.坊市制促进夜市的繁荣D.社会发展影响民风民俗12.辽、夏、金、元在学习中原制度的基础上呈现出“因俗而治”的特点,他们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A.完全传承了汉人的政治制度B.达到了巩固国家统一的目的C.体现了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D.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13.元朝按照犬牙交错的原则,把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分割给若干个行省,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掌管辖内军政要务。这一措施旨在( )A.壮大地方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C.发展地方经济D.促进区域平衡14.朱元璋设置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时称“殿阁大学士”。其主要目的是( )A.削弱地方势力B.应对繁忙政务C.掌握决策大权D.打击宦官专权15.下表为唐至清朝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据此可知( )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A.经济水平影响文化教育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C.政治局势决定教育发展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16.美国历史学家弗兰克在其著作《白银资本》中说:“16、17世纪,欧洲人在与中国人的贸易中,不得不向中国支付白银。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据此可知,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实行赋税制度改革B.欧洲生产技术的落后C.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17.清朝 在绥服蒙古各部过程中,结合蒙古原有社会制度,逐步建立起盟旗制度。盟旗的重大军政事宜由朝廷的理藩院裁决,地方性重大事件则报有关地区将军、都统和办事大臣会办。可见,盟旗制度( )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B.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C.贯彻落实了民族平等的原则D.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18.下表是17-19世纪中国部分文献对“夷”内涵的解读。据此可知( )时期“夷”内涵的解读出处1643年“夷族”“夷类”,指传教士包藏祸心,妄图“以夷变夏”《辟邪集》1832年“barbarians”(野蛮人)《中英外交文书》1843年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海国图志》1858年将“夷”,改称为“洋”《天津条约》A.清朝政治统治面临危机B.中体西用思想成为主流C.传统夷夏观念受到冲击D.近代国家意识开始萌芽19.太平天国时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 )A.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B.各阶级奋斗目标逐渐趋同C.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族富强的愿望D.救亡图存已成为社会共识20.有学者说:“没有洋务派的积极倡导和经营,在古老的中国要出现近代工矿企业、近代电讯交通、近代科技教育,不知要推迟多少年,而且很难保证不会出现‘权操诸人’的‘不变亦变’的局面。”该学者意在强调洋务运动( )A.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方式B.遏制了列强势力的扩张C.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兴起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1.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C.増强了民族民主意识D.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22.1912年,三个重大历史事件以“临时”二字贯之,即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 )A.分权制衡的理念B.维护主权的决心C.民主共和的精神D.天下为公的思想23.1913年7月13日民国政府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要求各省民政长提倡工商业,对所有路、矿、林、垦、蚕桑、畜牧以及工艺场、厂及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由此可见,民国政府( )A.照搬了晚清政府的大政方针B.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C.意识到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D.注重工商业发展的连续性24.近代史有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副对联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B.社会转型中的辛亥革命C.北洋军阀割据的黑暗统治 D.儒学复兴运动遭遇挫折25.1916年,山西商人乔殿森集资在太谷东关创办了利川衣厂。该厂系诸人合资而成,同时根据员工表现、业绩给予顶身股,年终按股分红。试办数年后,产品正式行销出口,效益颇丰。该厂“效益颇丰”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影响B.国民政府重视C.经营理念创新D.商帮通力合作 26.1919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他们希望( )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B.扩大民主思想的影响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D.争取列强的外交同情27.1922年,中共二大将无产阶级置于“帮助”“援助”“扶助”的地位。1925年,中共四大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知道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完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B.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不断发展C.认识到革命统一战线的作用D.对社会性质作出了正确判断28.下表为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各机关及学校放假日期。放假日期放假事由及天数1月1日1月2、3日3月12日3月29日7月9日8月17日10月10日11月12日中华民国开国纪念放假一天新年放假一天总理逝世纪念放假一天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国纪念放假一天国民革命军誓师纪念日放假一天孔子诞辰纪念日放假一天(限于学校)国庆纪念日放假一天总理诞生放假一天上述节假日的设立意在( )A.强化国民政府对社会生活的控制B.建立政府和人民一致的意识形态C.突出总理对民国的“缔造之功”D.借立法体现国民党统治的合法性29.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市发动起义,但接连失败。毛泽东在攻打长沙受挫后,改变了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这条革命道路的开创关键在于A.注重群众路线B.巩固革命统一战线C.坚持独立自主D.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0.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这一规定A.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B.反映了民族矛盾的尖锐C.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明宣德、正统以后,中央政府开始设置总督、巡抚这样的临时官员,到各地方代表中央, 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在清政府致力于实行立宪政体之后,它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制度的改革。在义和团事件之后不久,政府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但这种努力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和官僚制度落后过时的原因被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存在着“捐纳”制度,特别是卖官鬻爵。以前当政府需要额外收入时,它就临时求助于卖官鬻爵的办法,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这个制度就成了一项长期措施。结果官场中有很多人是以金钱或军功获得他们的官职的,人们认为这种做法造成了大量的贪污腐化。其次,很多官署几乎没有职守。在中国,子女们被认为应遵循由父母规定的成例行事,因此,由历代皇帝设立的衙署即使在时移世易和需要改组时,仍然被保持了下来。——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初以后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制度改革的背景以及面临的挑战。(12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1922年上海《申报》创刊50周年,报馆借机延请各界名人对最近50年世界及中国的变化进行一次总结,梁启超应邀撰写了《五十年来中国进化概论》的文章。梁启超把近五十年的中国人的进步历史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到同治年间借了外国兵来平内乱,于是曾国藩、李鸿章一班人,很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所经过时间,比较的很长——从甲午战役起到民国六七年间止。约二十年的中间,政治界虽变迁很大,思想界只能算同一个色彩。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恰值欧洲大战告终,全世界思潮都添许多活气,新近回国的留学生,又很出了几位人物,鼓起勇气做全部解放的运动。(1)按照梁启超对“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的分期,请你列举“第一期”“第二期”与“第三期”的主要思潮。(9分)(2)请提炼一个主题或一个关键词概括材料中五十年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并结合史实加以阐释。(11分) 惠州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AAADBA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BBADACA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CDAAABBDA1.【考点】中华文明的起源【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文化遗存在各大主要区域均有分布并且各有特点,体现出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多元性,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各地区文化遗存各有特点,不是一体性,排除A项;材料只是介绍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分布情况,不能体现渐进性,排除B项;材料所述主要是遗存分布情况,并指出各区域遗存并不完全相同,未涉及先进性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答案】D2.【考点】中华文明的交流【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周边文化因素的文物,占比最大的是中原地区夏商文化,体现出文明的交流与借鉴,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只是讲述大量青铜器的出现,并未体现技术成熟,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述文化交流,C与材料无关,排除C;材料讲述中原地区的夏商文化占比最大,并为体现民族认同的形成,而且对民族认同的时间错误,故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3.【考点】分封制【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周公为了加强对分封诸侯的控制,制礼作乐,通过一系列礼乐规范,从而达到诸侯对周天子的文化和政治认同,故A项符合题意;西周时期还没有形成集权现象,更谈不上加强,排除B;宗法制度为了解决权力继承问题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材料无体现,排除C项;家国 一体主要指一个人既是家族的族长,又是国家的掌权者,同时家族势力在国家的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既是国,国就是家,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4.【考点】儒家思想【解析】材料反映出孔子、孟子主张君主应该对百姓施行仁政,不能过度剥削和压迫百姓,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的主张,故选A项。材料没有设计到法治、礼法并用等方面内容,排除B项;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排除C项;教化民众是孟子的主张,其强调统治者要从思想上对百姓进行道德教育,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5.【考点】西汉田亩税制【解析】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晚年将小亩制改成大亩制,而税收还保持三十税一,人民掌握的土地变多了,但是赋税没有增加,由此可见其富民的主张,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加强对地方管理,排除B项;材料中征税标准仍是三十税一,并未体现开源之说,排除C项;材料仅仅体现汉武帝晚期面临国家经济问题而采取的措施,非统一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6.【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鲜卑旧服)”,说明人的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阻碍变法,故选D项;材料中内容主要讲述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学习汉族,体现了民族交融,排除A项;从妇女的服饰无法体现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民族交融频繁,排除C项。故选D项。【答案】D7.【考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解析】分析图片可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该时期的基本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方面国家长期分裂,政权分立,一方面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故B项符合题意。社会大变革与民族认同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宋代,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中心开始南移,社会并未停滞,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8.【考点】政事堂【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政事堂的设立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皇帝的意志,故A项正确;材料讲述中央官制问题,不是中央集权,故排除B项;材料所述的理政有利于提高效率,避免了决策失误太过绝对,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权力制衡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 9.【考点】三教并立【解析】从材料看,唐朝不同时期所重视的思想有一定差异,不仅包括儒家、道教,还有佛教,体现出每个时期为了维护统治所用政治思想的多元化,C项正确;儒学仍旧是正统,排除A项;宗教兴亡取决于皇帝喜好,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当时主导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C10.【考点】中央集权【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汉时期地方官有较大的权力,是主人,宋代以中央官员兼任地方官职,体现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加强,故选B项;材料体现对地方长官权力的变更,无法体现选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讲述地方官员权力大小的变迁,排除C项;不能从名称变迁体现官员素质,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11.【考点】商品经济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题中的绘画作品描绘了城市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风俗场景,间接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景象,体现了经济发展与民风民俗的内在联系,故选D项;从一副绘画无法体现世俗化成为主流,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风俗而非市民社会地位提升,排除B项;宋代时期已经打破了市坊制度的限制,排除C项;故选D项。【答案】D12.【考点】民族政策【解析】材料“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体现的是辽夏金元推行不同的民族政策,这与各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汉化水平有关,C项正确;材料体现各民族特色的制度,完全继承汉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当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排除B项;四等人制属于民族歧视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C13.【考点】行省制【解析】由材料可知,在地方行政区域上按照犬牙交错的原则进行设置,这就削弱了地理因素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这一措施不利于壮大地方势力,排除A项;这一措施是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强化君主专制,排除C项;这一措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并不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平衡,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 14.【考点】殿阁大学士【解析】宰相废除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长,故选B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殿阁大学士是顾问机构,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排除C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15.【考点】科举制【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唐代河南的状元人数明显超过江苏,而到了清朝时江苏的状元高达49人,河南却仅仅只有一人,结合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史实,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故选A项。从表格中无法体现南北经济发展平衡,排除B项;C项过于绝对,排除C项;从选官方面无法得出政治重心南移。故选A项。【答案】A16.【考点】手工业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可以看出中国手工业具有优势,故选D项;材料主要讲述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与中国的赋税制度改革无关,排除A项;欧洲手工业技术落后不合符史实,排除B项;闭关锁国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答案】D17.【考点】盟旗制度【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盟旗的重大军政事宜由朝廷的理藩院裁决”,“地方性重大事件则报有关地区将军、都统和办事大臣会办”说明盟旗制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故选A项;盟旗制度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数旗合并成盟,由清政府任命旗长、盟长,对加强蒙古地区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并非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平等是新中国实行的民族政策,排除C、D项。故选A项。【答案】A18.【考点】夷夏观念【解析】材料体现的是17—19世纪对“夷”的解读,由“野蛮人”指责传教士们“包藏祸心”到“域外之良友”“洋”,说明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了冲击,故选C项;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中体西用”思想兴起,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体现近代国家意识出现萌芽,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C19.【考点】西学东渐【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为挽救太平天国而提出的学习西方的方案;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拜托内忧外患而向西方学习的自救运动;两者都向通过向西方学习来拜托各自的危机,故选A项;各阶级目标趋同说法错误,排除B项;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不会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项;两次鸦片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共识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20.【考点】洋务运动【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没有洋务派的积极倡导和经营,在古老的中国要出现近代工矿企业、近代电讯交通、近代科技教育,不知要推迟多少年”,并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推动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创办新式海郡和学堂,派选留学生,开近代教育先河等等,因此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故选D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遏制列强势力的扩张,排除B项;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兴起,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答案】D21.【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材料中“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民族意识;“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民主意识。由此可知,梁启超主要肯定了辛亥革命增强民族民主意识的功绩,故选C项;材料信息未涉及民主共和政体和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排除A、B项;辛亥革命并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独立,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C22.【考点】民主共和【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临时”意味着没有经过正式的程序进行选举的,因此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只有通过正式的程序进行选举才能成为正式的总统,故选C项。ABD项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项。【答案】C23.【考点】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 民国初年,北京政府不仅要求各省提倡工商业,还下令保护和维持所有路况、林厂及商办公司,清朝时期不危及国体的“保护兴业各法令”仍然适用等,说明民国政府注重工商业发展的连续性,故选D项;民国政府在国体等方面与晚清政府不同,并没有继承晚清政府的大政方针,排除A项;材料讲述在清政府政策的态度,与B项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经济结构的调整,排除C项。故选D项。【答案】D24.【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对联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故选A项;BC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项。【答案】A25.【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利川蛋厂“效益颇丰”是“正式行销出口”后的结果,再结合“1916年”“试办数年后”可知,这与当时一战,欧洲列强本身生产力受到打击,无暇东顾有关。故选A项。国民政府成立于1925年,不符合时间设定。故B项错误。经营理念创新是其中一点原因,但是与“行销出口”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利川蛋厂发展时期正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商帮是明清时期的区域性商人群体,故D项错误。故选A项。【答案】A26.【考点】五四爱国运动【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联系所学如识,1919年五四运动提出“还我青岛”口号,可如,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民主思想,排除B项;结合1919年5月7日和青岛可知此正是五四运动时期,主要是为了重传爱国意识,此时正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排除C项;材料主要是借传统文化来深化国人的爱国意识,并非博得列强的同情,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27.【考点】中国共产党【解析】从中共二大到中共四大,中共逐渐明确了在民族运动中的地位,主张独立地位、领导地位,这表明中共在总结反思大革命的经验教训,B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是1927年后才出现的,时空错误,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C项,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涉及到中国社会性质认识,排除D项;【答案】B28.【考点】南京国民政府 【解析】根据材料中“中华民国开国纪念放假一天”“总理逝世纪念放假一天”“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国纪念放假一天”“国民革命军誓师纪念日放假一天”等放假事由,结合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的放假事由表达了对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及孙中山等革命事件和人物的宣传和崇拜,这有利于建立政府与人民一致的意识形态,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民众社会生活的控制,排除A项;放假事由中只有两个节日涉及总理,并没有突出总理对民国的“缔造之功”,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立法,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29.【考点】井冈山道路【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保存革命力量,故放弃攻打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它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故选D项;材料讲述的开创革命道路问题,排除A项:大革命已经失败了,革命统一战线已经解体,排除B项;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答案】D30.【考点】中华苏维埃【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体现了中华苏维埃政权是人民政权,能够使政权赢得更多的革命力量支持,故选A项;材料并未体现民族矛盾问题,排除B项;根据材料的1931年时间,可知北伐战争已经结束了,抗日战争尚未开始,排除C、D项。故选A项。【答案】A31.【考点】行政制度改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涉及到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第(1)问明初以后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通过提取材料信息“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即可以答出。根据材料中“解决三司之弊”“官员设置尚未完全固定”“注重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设置地方行政长官的辖区”,提炼特点。第(2)问概括清末行政制度改革的背景以及面临的挑战,通过提取材料“贪污腐化和官僚制度落后过时”“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贪污腐化和官僚制度落后过时”,结合时空即可以答出。 【答案】(1)原因:明初废行省,设三司;三司互不隶属,事权不一,不利于中央集权;地方行政管理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每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特点:针对性(解决三司之弊);临时性(官员设置尚未完全固定);协调性(注重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灵活性(因地制宜设置地方行政长官的辖区)。(每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背景:内忧外患(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民族危机深重;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以求自救;同盟会成立,民主革命运动兴起。(每点2分,任答三点给6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挑战:统治集团内部对落后体制的依赖;官僚制度落后过时;政府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改革阻力重重;官员队伍的失职;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成规陋习,习惯思维。(每点2分,任答三点给6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2.【考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解析】此题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为主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归纳、概括等历史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也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第(1)问据材料“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调用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2)问是个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要求概括材料中近代前期五十年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通过近代重大的历史事件,加以阐释。【答案】(1)思潮:第一期: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或新思潮萌发)、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或者洋务思潮);第二期: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第三期:民主与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每期答出一点给3分,共9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示例1:关键词:救亡图存(民族觉醒) 阐释: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为应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前赴后继,由浅入深,进行了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有益探索: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兴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战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传播维新思想,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企图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传播民主革命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运动,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袁世凯倒行逆施,以陈独秀为首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打出民主科学旗号,兴起新文化运动,力图从文化上进行革新;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开创了救亡图存的新局面。示例2:巨变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活出现新旧杂陈、新陈代谢的特征。(其他关键词:如新生、动荡、进步等。阐释关键词时,至少需要三个史实加以阐释。阐释准确。有主题或者关键词的给2分,一个史实给1分,有相关论证的给2分,满分11分)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广东省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廊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秦皇岛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3-10 09:13:46
页数:14
价格:¥3
大小:92.6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