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2
2
/22
剩余2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仁寿一中南校区高2021级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本试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在日前举行的一个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科研人员在饲养小白鼠时,如果饲养在小笼子里,它会顺着小笼子的边缘跑。后来,将小白鼠养在更大的笼子里时,发现小白鼠还是习惯性地按以前在小笼子里的轨迹跑。王汉中将这种现象称为“小白鼠效应”。②其实,科学研究中的“小白鼠效应”并不少见。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也应该随之调整,与时俱进。但是,仍然有一些科研人员坚持“老把式”,采用单一学科的理念、知识和方法去研究新问题。例如,在植物保护领域,传统的病虫害防治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来打农药。如今,采用无人机喷洒农药,不仅效率高,也更节约。在这种情况下,在研究调查田间病虫害防治效果时,如果不懂无人机技术、不愿意研究卫星导航技术,恐怕就要跟现实“脱节”了。③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的一条重要路径。据统计,近20年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交叉研究成果占比已超过1/3。在这种大趋势下,如果仍然只盯着单一学科的“一亩三分地”,不愿走出“舒适区”,忽视交叉学科,就势必导致“小白鼠效应”,这既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创新成果的产生。④抢占科技制高点,需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当前,许多重大发现和事关国计民生的重 要问题,常常涉及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越来越多的原创性、引领性成果产生于学科交叉、技术集成。⑤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同样需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学科交叉融合是加速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强化学科交叉、寻求新的科研范式,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这要求科研人员摆脱惯性思维,抓住科研范式变革的机遇,凝练新的科学问题,促进各学科间不断融合,取长补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迈上新台阶。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要加强面向重大战略需求和新兴科学前沿交叉领域的统筹推进,建立学科交叉融合资助机制和资源配置模式,促进多学科对综合性复杂问题的协同攻关。同时,要尊重不同学科的特点,鼓励个性化发展,建立对交叉科学研究有效的评审机制和评价体系,培育自由包容的学术生态。⑦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的学科分支和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2021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这对于增强学术界和行业企业、社会公众对交叉学科的认同度,为交叉学科提供更好的发展通道和平台,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用好学科交叉融合这个“催化剂”,打破传统的学科专业壁垒,为取得更多原创成果、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贡献。(摘编自蒋建科《用好学科交叉这个“催化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研究中也有“小白鼠效应”,其特点是采用单一学科的理念、知识和方法研究新问题,坚持“老把式”。B.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的必然路径,没有学科交叉,就没有科技创新。C.只要坚持学科交叉融合,就能抢占到科技制高点,彻底实现科技自立与自强。D.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同时尊重不同学科特点,就能培育自由包容的学术生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小白鼠效应”,阐释了科学研究中类似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之不可取。B.文章通过无人机喷洒和背负式喷雾器打农药对比,论证了新科技方法的作用。C.文章引入论题后,先从科技创新的路径角度切入,然后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D.文章结尾从“交叉学科门类”设置的角度,论证了用好学科交叉的积极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加速,单一学科必将被学科的交叉融合取代。 B.在当今时代,用好学科交叉融合这个“催化剂”是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路径。C.“交叉学科门类”的设置,有助于提升交叉学科的社会认同度,促进其发展。D.科技发展促使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学科的交叉融合反过来又将推动科技发展。【答案】1.A2.B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没有……就没有……”说法绝对,根据第三段“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的一条重要路径”和第五段“学科交叉融合是加速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可知,学科交叉是是重要途径。C.“只要……就”说法绝对,“坚持学科交叉融合”对于“抢占到科技制高点”,是条件不充分的,学科交叉融合只是条件之一,不构成充分条件。D.条件关系倒置,后两句是第一句的方法途径。第六段讲的是怎样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同时尊重不同学科特点”不是必然会产生“培育自由包容的学术生态”的结果。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论证了新科技方法的作用”错。“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也应该随之调整,与时俱进”,此处对比意在论证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能力。A.“必将”说法绝对。原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的学科分支和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可知原文没有论述单一学科被取代的问题。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速率为1.4~2.5,远超SARS病毒,而新冠病毒的感染死亡率约为2%,在可以人传人的病毒中,我们熟知的SARS病毒的致死率为9.6%,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致死率为34.5%。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防控主体坚持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精准施策,做好协同配合。比如,救治感染患者,就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将重症病例集中到综合力量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又如,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源头控制,对车站、机场、码头等重点场所,以及汽车、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采取通风、消毒、体温监测等必要措施。无论是个人、社区,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讲究科学方法,注重精准施策,让各项防控举措更加有力、更加有效。(摘编自《财经》《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二: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突然宣布将新变异株B1.1.529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并列为“受关注变异株”(VOC),即风险等级最高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据基因测序,这个变异株的完整突变位点列表,总共含有超过50个突变,仅棘突蛋白部分就多达32处。棘突蛋白是大多数疫苗的目标,也是病毒用来打开进入我们身体细胞大门的关键。相比之下,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德尔塔毒株,棘突蛋白突变为16处。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结合位点之一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通俗来讲,也就是帮助病毒制造进入人体细胞的一种蛋白质。奥密克戎在此有10处变异,德尔塔只有2处。奥密克戎新毒株的“极其大量”突变,可能会带来诸多功能增强。棘突蛋白、衣壳蛋白的一大批结构突变,可能带来非常强而有效的免疫逃逸(抗疫苗、抵抗中和抗体)。更棘手的是,一些突变会增强细胞侵入能力,也就是增强传染性、人群扩散速度。另外一些突变,还有可能提高对免疫系统的干扰素的抑制对抗功能,也就是增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体内传染性。出于对奥密克戎变种的担忧,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欧盟等多个国家都已针对南非宣布新的旅行限制政策。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危害性还需要一段时间研判,应对新的变异和已经开始的秋冬疫情复燃,提高自身免疫力是自我防疫的重中之重,现在的新冠疫苗还是有保护效力的,目前来说关键还是要做好防控。(摘自网易新闻,有删改)材料三:新冠病毒在不同情况下存活时间一览表 存在物品(物质)环境温度存活时间空气10-15°C25°C4小时2--30分钟飞沫<25°C24小时鼻涕50°C30分钟液体75°C15分钟无纺布10-15°C<8小时不锈钢10-15°C24小时75%酒精品任何温度<5分钟肥皂水任何温度<5分钟材料四:随着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迅速在全球扩散,多国紧急升级防控措施。在应对新一波疫情的过程中,海外舆论出现不少肯定中国防疫政策的声音。美国外交学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黄严忠表示:奥密克戎毒株证明了“动态清零”策略的合理性,如果西方国家停止重新开放,并开始关闭边境,他们就没理由指责中国在防疫中坚持的路径,鉴于中国已实施的限制措施,奥密克戎毒株最不可能在中国“立即获得立足之处”。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11月30日报道说,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的防疫策略包括对获准入境人员实施多项严格的隔离措施,以及一系列基于社区的防控措施。虽然这没能杜绝散发疫情,但中国的感染人数仍远低于其他国家。香港大学医学院传染病科主任孔繁毅教授对《海峡时报》说,奥密克戎毒株的出现进一步证明,中国目前采取的“零容忍”政策是正确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推出能应对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多种毒株的第二代新冠疫苗。(《奥密克戎来袭让海外舆论重新认识中国防疫政策》新华网)4.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速率高于SARS病毒,但致死率远低于SARS病毒。 B.奥密克戎变异株相对德尔塔毒株棘突蛋白突变更多,传染性更强。C.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秋冬疫情复燃,需要提高自身免疫力。D.将重症病例集中到综合力量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符合集中原则。5.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对重点场所和密闭交通工具采取通风消毒等必要措施能有效加强源头控制。B.对比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科学家们发现病毒变异株的突变越多,毒性越强。C.英美等国针对南非宣布新的旅行限制政策的举措导致了对奥密克戎的担忧。D.中国实施的防控措施和限制措施能有效防止奥密克戎毒株在中国立足。6.为有效防止在秋冬暴发新一轮大规模疫情,请你结合材料,提出建议。【答案】4.C5.A6.①个人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使用酒精消毒等,同时提高自身免疫力做好自我防疫。②国家坚持行之有效的“动态清零”防疫策略和隔离政策。③各方面、各主体科学精淮施策,做好协同配合。④尽快推出应对奥密克戎等多种毒株的第二代新冠疫苗。【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C.“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秋冬疫情复燃”错误,原文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危害性还需要一段时间研判,应对新的变异和已经开始的秋冬疫情复燃,提高自身免疫力是自我防疫的重中之重”,秋冬疫情并非奥密克戎导致的。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B.“病毒变异株的突变越多,毒性越强”错误,原文是“奥密克戎新毒株的“极其大量”“突变,可能会带来诸多功能增强”,并非突变越多,毒性越强。C.“举措导致了对奥密克戎担忧”错误,原文是“出于对奥密克戎变种的担忧,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欧盟等多个国家都已针对南非宣布新的旅行限制政策”选项因果颠倒。D.“能有效防止奥密克戎毒株在中国立足”错误,原文是:奥密克戎毒株最不可能在中国“立即获得立足之处”。故选A。【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二图表和“应对新的变异和已经开始的秋冬疫情复燃,提高自身免疫力是自我防疫的重中之重,现在的新冠疫苗还是有保护效力的,目前来说关键还是要做好防控”可知,个人应当良好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使用酒精消毒等,同时提高自身免疫力做好自我防疫。由“奥密克戎毒株证明了‘动态清零’策略的合理……鉴于中国已实施的限制措施,奥密克戎毒株最不可能在中国“立即获得立足之处”可知,国家应当坚持行之有效的“动态清零”防疫策略和隔离政策。由“无论是个人、社区,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讲究科学方法,注重精准施策,让各项防控举措更加有力、更加有效”可知,各方面、各主体科学精淮施策,做好协同配合。由“当务之急是尽快推出能应对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多种毒株的第二代新冠疫苗”可知,应当尽快推出应对奥密克戎等多种毒株的第二代新冠疫苗。(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老来割麦蒲楠栀子花的香在村子里荡来荡去,猛烈得很,哦,是割麦时间了。确实是这样,麦子黄了,麦子熟了,一棵棵沉醉的麦穗,饱饱地低着头。麦粒的香味,也从穗的缝隙里渗出,悄悄地香。这香和栀子的香不同,婉约而不张狂,提示着人们该磨镰了,该下地了。顺爷起得很早,他要乘着星露割麦。麦在一夜的露水里柔和,麦秸柔和,穗也柔和,不会碰一下就爆裂了。顺爷磨了一夜镰,实际上是用锉刀锉的,弯月样的锯镰刀,长了碎碎的牙齿,要一个个锉,否则镰刀锋利不起来,割起麦子费力不说,还拖泥带水。顺爷边磨镰边听收音机,习惯了,收音机播天气预报,明天天气晴好,适合开镰。一夜的星露果然是好,麦子们都还在露水里睡觉呢。顺爷自小就听老人说,露水是星星上落下的,所以就叫星露。星露好,新鲜,庄稼们爱这口。今年的麦长得好,风调雨顺,长得厚实。顺爷找了个田嘴下地,顺手挽了把麦子,刚要发力,却听到相邻的麦地有“唰唰”的镰刀摩擦麦秸的声音。还有比顺爷更早的人呢。顺爷知道是谁,他喊了声:六哥,割麦呀,还活着!六哥从麦地里抬起头,不阴不阳地回了句:承情,还活着,睡地上垫席子哦。顺爷七十二岁了,六哥比顺爷大上两岁,都是村中老人了。 干巴巴的对话结束了,顺爷和六哥都一心向麦,使着劲割起麦子来,一地的麦,要割上大半天时间的。顺爷和六哥的麦地都不大,亩把田的样子,要是田地多了,还真种不动。人不服老不行。年轻时顺爷种地可是一把好手,三五亩一天就能割个干净,镰刀挥起,一道优美的弧线划去,麦就倒了一片。现在差多了,几行麦子割下来,腰像要断了样,弯不下直不起。顺爷割了一气,汗流进眼里、嘴里,嗓子直冒烟。他缓缓地挺起腰,对着邻地说:六哥歇会儿吧,也没多少活儿。六哥回应:歇啥,不怕慢,就怕站,慢慢干。六哥不抬头,但“唰唰”的声音明显慢了下来。顺爷还听到六哥在嘟囔:不知明天的太阳可照我。不多的对话在麦穗间传来传去,幽幽的,似乎是这块地上唯一的声音。麦实在是长得好,可割麦的人呢?只管种不管收,可不是庄稼人的作派。还真是的,村里青壮年都跑城里去了,田又怕空着,疏疏地撒上种子,一副靠天收的模样,天和地都发了力,收获就在眼前,可怎么就忘了收割呢?顺爷想不明白,电话没少打,通知城里的人回来割麦。城里的人感谢归感谢,可就是人不回来。去年的麦,就有不少烂在田里,好了麻雀和喜鹊们。六哥自言自语:小东西们都不回,还说,一亩田的收成,不如城里干两天的。小东西们,田不收,吃啥呀。顺爷明白,六哥也一定打了无数电话,捂着嘴没笑出声来。顺爷问六哥:怎么不进城去?在家当孤鬼。六哥反问:你呢,家的灯盏亮些?这话是不用回答的,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脚下的地,种了一辈子的地,地熟了,离不开人呢。顺爷和六哥都有不少承包地,儿孙们作主,大多数地流转给别人种,留下的地,是顺爷和六哥硬坚持的,这地是他们立根的地方。顺爷对流转出的地是有看法的,那些种地的人不下功夫,花拳绣腿,怎能和自己种、自己出力比。留下的地,顺爷不让别人插手,六哥也是,当孩子服侍,麦自然长得好,长得厚。小两岁还是不一样,顺爷超前割完了,六哥的地还剩下一垄。顺爷从麦棵间插了过去,对头地割将起来。六哥没说什么,乡里乡亲相互帮衬,再正常不过了。六哥突然笑出了声;顺子还记得不,过去为一拃宽的地,还打过架呢!顺爷答腔:记得,现在我把这地都给你,你可种得动?又是无话,只听到“唰唰”的声音紧一下慢一下。 两块地割完了。割完的两块地陷在大片的麦地中央,像是两只眼睛,沉浸地看着天空。六哥和顺爷坐在田埂上,各自想着心思。想什么呢?俩人对望了一眼,同时冒出了一句:该回了。气歇顺了,顺爷问六哥:明年还种吗?六哥斩钉截铁:种,没种够!你呢?顺爷也毫不含糊:种,走不动,爬也爬来。顺爷叹了口气:舍不得呀!六哥叹口气:舍不得哦!六哥突然很神秘地对顺爷说:告诉你,我大孙子要回村子了,说是再创业,种田呢!顺爷说:真的呀!真好。六哥说:真的,儿子敢不同意,打断他的狗腿。嗯,真好!割完的麦地,麦茬留得整齐,黄亮亮金灿灿的,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而留在麦茬间的花生,正嫩嫩吐绿,这是顺爷和六哥套种的。(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文本二:土地是乡土小说中最重要的意象,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同样离不开对土地的描述,“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直接陈述了乡下人为什么离不开土地,乡土社会的地缘与血缘关系,使定居成为常态,迁移成为变态。土地之所以能够成为农民谋生的手段,是因为土地上可以种植庄稼,生产粮食,而粮食才是养育人类的根本。《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之根本,伟大的农民多是善于耕种的形象,守护土地与庄稼成为他们引以为傲的职责。(选自李如彬《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庄稼”书写》,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以栀子花香引出麦香并将二者进行对比,深入传达出农人丰收在望的喜悦和对庄稼的深厚感情。B.顺爷和六哥“还活着”的调侃,看似极不礼貌,实则充分凸显了乡土社会中相知相熟的老哥俩关系的亲密和感情的融洽。C.小说通过对入城青壮年疏于耕作、淡于收获的侧面叙写,表达了对迷恋城市、好逸恶劳行为的委婉批判。D.小说用富有乡土气息质朴语言描绘了生动真实的劳动场景,自然和谐充满意趣,又隐约闪现伤逝之情。 8.文本一最后一段颇具意味,作者以此结尾有何用意?9.请结合文本二,评析小说中塑造的顺爷、六哥这类形象的现实意义。【答案】7.C8.①凸显人物形象。以优美的景物烘托人物喜悦而自豪的心情,凸显人物勤劳、热爱家乡、珍视土地的优良品质。②增强审美意蕴(以景结情)。以麦茬地里优美的景象,揭示劳动创造了美、劳动者赋予了大自然诗情画意,给人给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之感。③深化小说主题。作者寄寓景物以象征意义,预示着农业发展必将如嫩芽吐绿,充满勃勃生机。9.①顺爷和六哥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代表,他们热爱家乡、珍视土地、勤于劳作、乐于助人,具有值得传承发扬的可贵品质;②他们思想相对保守、安于现状,对进城务工、土地流转等存有偏见,对这种心理予以理解,但也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引领和合理指导;③顺爷和六哥的形象极具真实性和典型性,折射出社会转型时期必然产生的矛盾冲突,能够引发人们对农村改革的思考;④农业作为国之根本,作者通过这两个形象的塑造,呼吁全社会要重视农业生产,理解和尊重从事农业生产的耕作者。【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C.“表达了对迷恋城市、好逸恶劳行为的委婉批判”错。由与原文“小东西们都不回,还说,一亩田的收成,不如城里干两天的”等可知,入城青壮年不回乡收麦不是因为迷恋城市、好逸恶劳,而是因为种地的收入比不上在城里工作的收入。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最后一段是对麦地里的景物的描写,“黄亮亮金灿灿的,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留在麦茬间的花生,正嫩嫩吐绿”写出了麦地里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色,小说景物描写是为人物服务的,而且眼前的这一切,是顺爷和六哥通过辛勤劳作换来的,由此可得出“以优美的景物烘托人物喜悦而自豪的心情,凸显人物勤劳、热爱家乡、珍视土地的优良品质”和“以麦茬地里优美的景象,揭示劳动创造了美、劳动者赋予了大自然诗情画意,给人给人赏心悦目、回味无 穷之感”。“而留在麦茬间的花生,正嫩嫩吐绿”,绿色是希望的颜色,象征着新生,这句话正好承接了上文“告诉你,我大孙子要回村子了,说是再创业,种田呢”这一情节;预示着新一代年轻人将回到乡村,耕作土地,将有一代新人继承顺爷和六哥的事业,农村土地不会荒芜,深化了主题。由此可得出“作者寄寓景物以象征意义,预示着农业发展必将如嫩芽吐绿,充满勃勃生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形象分析:小说中顺爷和六哥一个七十二岁,一个七十四岁,“都是村中老人了”,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的代表。他们身上有着传统农民的优良品质:他们勤劳,大早上就起床割麦;他们热爱家乡和土地,在村里青壮年都进城工作时,还能坚守土地,坚持种田;他们热情纯朴,互相帮衬,乐于助人。“顺爷对流转出的地是有看法的,那些种地的人不下功夫,花拳绣腿,怎能和自己种、自己出力比”“小东西们都不回,还说,一亩田的收成,不如城里干两天的。小东西们,田不收,吃啥呀”,但他们对进城工作的看法是保守的,总认为到麦收时节了就得回家割麦;同时,他们认为土地就是他们的根,对农村土地流转抱有偏见。对这种心理予以理解,但也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引领和合理指导。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流转是必然趋势。因此,对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农民,需要进行科学引领和合理指导,让他们明白土地流转、农村人口流动的必然趋势,消除他们的偏见。同时顺爷和六哥这样的传统农民对进城工作、土地流转的偏见,也折射出了社会转型时期必然产生的矛盾冲突,能够引发人们对农业改革的思考。由文本二中“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土地之所以能够成为农民谋生的手段,是因为土地上可以种植庄,生产粮食,而粮食才是养有人类的根本”等内容可知,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来说,土地就是根。作者通过这两个形象的塑造,呼吁全社会要重视农业生产,理解和尊重从事农业生产的耕作者。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国家之任贤而吉,任不肖而凶,案往世而视己事,其必然也,如合符。此为人君者,不可以不慎也。阖闾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 夫差以见禽于越;穆公以秦显名尊号,而二世以劫于望夷。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是故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周公用事也。赵武灵王五十年而饿死于沙丘,任李兑故也。桓公得管仲九令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故魏有公子无忌,削地复得;赵任蔺相如,秦兵不敢出。由此观之,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故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卫君问于田让曰:“寡人封侯尽千里之地,赏赐尽御府缯帛,而士不至,何也?”田让对曰:“君之赏赐,不可以功及也;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犹举杖而呼狗,张弓而祝鸡矣;虽有香饵而不能致者,害之必也。”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晋荆战于邓,晋师败绩。荀林父将归请死,景公将许之,士贞伯曰:“不可。今天或者大警晋也。林父之事君,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今杀之,是重荆胜也。”景公曰:“善!”乃使复将。(节选自《说苑·尊贤》)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桓公得管仲/九令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B.桓公得管仲/九令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C.桓公得管仲/九令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D.桓公得管仲/九令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不肖而凶”与“河内凶”(《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凶”字含义相同。B.“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与“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两句中的“朝”字含义相同。C.“寡人封侯尽千里之地”与“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尽”字含义不同。D.“齐桓公使管仲治国”与“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两句中的“治”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主如果想要在国家治理上有显赫成绩名垂后世,在用人方面就一定要慎重,这都是经过历史事实验证的。B.卫国的国君因为德才兼备的贤人没有来卫国辅佐他而感到困惑,田让毫不客气地指出问题所在,即赏罚的标准模糊。C.齐桓公任用管仲治理国家,但一开始的效果并不好,对管仲推崇的孔子由此认为没有君主的支持,贤才也难有成就。D.荀林父打了败仗,惹得晋景公心中恼怒,要杀他,幸亏士贞伯替他说情,才得以逃脱罪名,恢复了将军职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2)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答案】10.B11.A12.D13.(1)都一样是君王,但所创造的功业却不相同,是因为他们所任用的人不同(造成的)。(2)桓公就立管仲为仲父。于是齐国大治,而后又称霸天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齐桓公得到管仲后,多次联合诸侯,让天下统一得到匡正,失去管仲后,任用了竖刁易牙,死后却不能下葬,成为天下的笑柄。荣辱同时施加在一个人的身上,就在于他所任用的人(是否适当)。“一”,副词,一概,修饰“匡”,作“匡”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管仲”作“失”的宾语,构成动宾关系,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A.“两句中的‘凶’字含义相同”错误,二者含义不同:第一个“凶”指国势的凶险;第二个“凶”指谷物收成不好。句意:任用佞臣治理国家国势就会凶险。/黄河以北遭遇荒年。B.“两句中的‘朝’的含义相同”正确,两个“朝”都是使动用法,使……朝见。句意:所以周成王在襁褓之中就让诸侯来周朝朝见。/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 C.“两句中的‘尽’字含义不同”正确,第一个“尽”指全部用上;第二个“尽”指全部。句意:寡人我分封属下不吝惜我国家的土地。/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D.“两句中的‘治’字含义不同”正确,两个“治”的含义不同:第一个“治”指治理;第二个“治”指治罪。句意:齐桓公让管仲治理国家。/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幸亏士贞伯替他说情,才得以逃脱罪名”错误,士贞伯并非替荀林父说情,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说服晋景公不要处死荀林父。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以”,……的原因;“功迹”,功业;“所任”,任用的人;“……者,……也”,表判断。(2)“以(之)为”,让他成为;“安”,安定、繁荣;“遂”,于是;“霸”,称霸。参考译文: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国家任命贤人治理国家就会安定太平,任用佞臣治理国家国势就会凶险,考查历史事件再联系当今的现实,这是必然的,就像符契相合一样丝毫不差。这就是作为国君的人不得不慎重的原因。阖闾因为吴国战无不胜而无敌于天下,但(他的儿子)夫差却被越国俘虏;秦穆公凭借秦国来让自己成为霸主,但(其后代)秦二世却在望夷宫被杀。都一样是君王,但所创造的功业却不相同,是因为他们所任用的人不同(造成的)。所以周成王在襁褓之中就让诸侯来周朝朝见,是因为当时是周公执掌朝政。赵武灵王在其即位五十年时却饿死在沙丘,是因为任用李兑的缘故。齐桓公得到管仲后,多次联合诸侯,让天下统一得到匡正,失去管仲后,任用了竖刁易牙,死后却不能下葬,成为天下的笑柄。荣辱同时施加在一个人的身上,就在于他所任用的人(是否适当)。所以魏国有公子无忌,失去的土地又失而复得;赵国任用 蔺相如,秦兵不敢侵犯赵国。由此看来,国家如果没有贤人的辅佐,能够建立功业成就名声、让危险的地方安定让绝嗣的国家得以承继的,从来就没有过。所以国家不求大,而要务得民心;臣佐不求多,而要务求贤才。得民心的人,百姓追随他;有贤臣辅佐的人,士人归附他。卫君向田让问政:“寡人我分封属下不吝惜我国家的土地,赏赐不吝惜府库中的财物,士人却不来(我的国家),这是为什么啊?”田让回答说:“大王您的赏赐,不因为有功而得到,您的处罚也不能因为恪守规则而避免。这就像举着棍子而招呼狗过来,张着弓来吸引鸡过来。即使有诱人的香饵也不能让它们来,是因为这里有让它们受害的因素。”齐桓公让管仲治理国家,管仲回答说:“低贱的不能凌驾于高贵之上。”于是桓公任命管仲为上卿,但国家并没有达到大治。桓公问(管仲):“什么原因?”管仲回答说:“贫穷的人不能让富裕的人(为自己办事)。”于是桓公赐给管仲一年的赋税,但是国家还是没有达到大治。桓公问:“什么原因?”管仲回答:“(与国王亲属关系)远的无法管制(与国王亲属关系)近的。”于是桓公就立管仲为仲父。于是齐国大治,而后又称霸天下。孔子说:“即使以管仲的贤能,如果不能得到这三种权力,也不让他的君王面向南面而称霸啊。”晋国与楚国在邓这个地方交战,晋国战败。荀林父回来后请求国君处死自己,晋景公想同意,士贞伯说:“不能这样。今天的事或者就是上天对晋国的警告。荀林父侍奉君王,在朝廷上想着尽忠君王,退朝后想着自己有何过错,怎样补救,这是国家的屏障啊。如果今天杀了他,是让楚国又一次战胜啊。”晋景公说:“好!”于是恢复荀林父领兵的权利。(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羌村三首(其一)杜甫〔唐代〕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过千里跋涉,终于在夕阳西下时回到羌村,开篇两句写傍晚时的景象,虽然措词平实, 但蕴意深厚。B.“柴门”是指贫苦人家的门;“鸟雀噪”反衬出村落的萧索冷清;“归客千里至”表达了诗人及家人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热情欢迎。C.“生还偶然遂”指生还的几率小。在战乱的年代,亲人相聚,乡邻探望,既喜悦又感慨,这种情绪一直洋溢在全诗的字里行间。D.最后两句“家人久别重逢,相对而坐,却难以置信”,悲喜交集,将梦幻般感受描摹出来,简单而传神。15.以小见大就是“随拈一事而诸事皆在其中”,在古代诗文中,常常运用这种手法来表现世事变幻,时代兴衰。请结合本诗赏析。【答案】14.B15.①“柴门鸟雀噪”,用“柴门”“鸟雀”喧叫,反衬出战乱年月村落的萧索荒芜和悲凉之感,反映战争给乡村带来的破坏和伤害。②“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写妻孥见面的小场景,用这反常的情态,曲折反映出那个战争时代的残酷和百姓的悲苦。③“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偶然”二字刻画出患难余生之人的心理状态,由一个人的偶然生还,反映出当时众多百姓随时有性命之忧的悲惨命运。④“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写邻里围观的情状。写千里归来的一人引发了众多邻人的百感交集。⑤“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写一家人惊喜重逢后,夜阑秉烛对坐不敢相信的兴奋情景,反衬出战乱中的百姓饱受颠沛流离的哀伤和悲苦。【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表达了诗人及家人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热情欢迎”错。“归客千里至”一句,归客是指诗人自己,而非“远道而来的客人”。诗句中含有诗人千里归家后的几分如释重负之感,又暗暗掺杂着“近乡情更怯”的忐忑不安。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以小见大就是“随拈一事而诸事皆在其中”,意思是通过小的事物来寓意朝代兴衰、历史变换等大事的手法。艺术效果好比“以鸟鸣春,以虫鸣秋”,小事衬托,大事浮出,令人浮想联翩,感觉意境深远或主旨深刻。此诗写诗人在战乱之中侥幸返家,与家人团聚,通过游子、家人、邻人的非常心态和反常举 动,揭露安史之乱百姓带来的灾难,既是对自己家庭命运的感慨,又是对天下苍生命运的同情,也表达了对战乱的强烈抗议和控诉。如诗句“柴门鸟雀噪”,用“柴门”“鸟雀”喧叫这些普通的意象为点,反映战乱后的乡村氛围。诗句写乡村黄昏的景色,其中鸟儿喧宾夺主的声音,反衬出战乱年月村落的萧索荒芜,隐隐流露出一种悲凉之感。反映战争给乡村带来的摧残和伤害。再如诗中“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用与妻孥见面的小场景,写乍见时似该喜悦而不当惊怪。然而,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亲人忽然出现,真叫妻孥不敢信,不敢认,乃至发楞“怪我在”,直到“惊定”,才喜极而泣。这反常的情态,曲折反映出那个战争时代的残酷和百姓的悲苦。再如诗句“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其中“偶然”二字含有极丰富的内容和无限的感慨。杜甫从陷叛军之手到脱离叛军亡归,从触怒肃宗到此次返家,风波险恶,现在竟得生还,实属太偶然,妻子惊怪就不足为奇了。非常恰切地刻画出患难余生之人的心理状态,由一个人的偶然生还,反映出当时众多百姓随时有性命之忧的悲惨命运。又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写邻里围观的情状,诗人千里归来的消息引来偌多邻人。邻人凭墙相望,识趣地远看,不忍搅扰这一家人既幸福而又颇心酸的时刻;另一方面他们人人都进入角色,感叹歔欷,可能是羡慕,可能是心酸,也可能是勾起自家的伤痛,富于人情味,又含蓄蕴藉。也是以点带面的写法。又如“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写一家人夜阑秉烛对坐的情景,深夜了,劫后余生的诗人与亲人还沉浸在兴奋的余情之中,感觉像是在梦中一样,以这个典型场面来反衬出战乱中的百姓饱受颠沛流离的哀伤和悲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蜀道的盘旋曲折。(2)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描述了他听到几种乐声的不同感受,其中被贬浔阳之后听到山歌与村笛后的感受是“____________”,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____________”,(恭谨地)请求她再弹一曲。(3)郦道元《三峡》中,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青泥何盘盘②.百步九折萦岩峦③.呕哑嘲哳难为听④.如听仙乐耳暂明⑤.空谷传响⑥.哀转久绝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盘”“萦”“呕哑嘲哳”“暂”。第II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与精英文化最大的不同,民间文化是生活的文化,或者说,(),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民间歌谣,就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口头文学形式,是他们在长期劳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情感的表达,可以鼓舞情绪、减轻疲劳、丰富生活。民间曲艺、民间雕刻也是老百姓生产、生活的自然,对所用的材料,也都是随地取材。前几天在大连,我看到有位民间艺人用大连的海蛤——紫石房蛤,磨制了前8后2共10个孔,当场演奏了乐曲《友谊地久天长》。我问他这是什么乐器,他说没有名字,是他独创的,既没有对权益进行保护,也没当回事儿,已经搞了二十多年了,还在不断地完善。这样的事例______。千千万万的民间艺人,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一个心思干一件事,把一项艺术做得______,成为“绝活”。“绝活”靠的是喜好,靠的是智慧,靠的是______。正因为此,创新与发展才永不停歇。17.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生活的一部分产生了民间文化B.民间文化对于生活就是一部分C.生活的一部分就是民间文化D.民间文化就是生活的一部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民间曲艺、民间雕刻也是老百姓生产、生活的自然表达,所用的材料,也都是随地取材。B.民间曲艺、民间雕刻也是老百姓自然的生产、生活,对所用的材料,也都是从随地取材。C.民间曲艺、民间雕刻也是自然的老百姓生产、生活的表达,所用的材料,也都是从随地取材。D.民间曲艺、民间雕刻也是自然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对所用的材料,也都是随地取材。【答案】17.①.数不胜数②.炉火纯青③.持之以恒18.D19.A【解析】【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本处的主语为事例,意思是这样的事例很多,所以可用“数不胜数”。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第二空,这里面是说把一项艺术做到了极致,成为“绝活”,所以可用“炉火纯青”。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第三空,本处是指练就“绝活”需要长久坚持下去,所以可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主语是民间文化,所以所填之处的主语为“民间文化”,排除A、C;后句“与生活息息相关”,强调民间文化与生活关系密切,B项不能准确表达此意,排除B。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民间曲艺、民间雕刻也是老百姓生产、生活的自然”搭配不当,应改为“民间曲艺、民间雕刻也是老百姓生产、生活的自然表达”。二是“对所用的材料,也都是随地取材”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改为“所用的材料,也都是随地取材”。C.“从随地取材”中“从”赘余,可删去。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选项来看,两处错误都改正,表述无误的是A项。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健康人的肠道里包含有益菌(益生菌)、有害菌和条件致病菌等3种细菌,这些细菌按一定比例存在,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致病菌的过度繁殖,调整人体防御机制以对抗入侵的病原体。益生菌对维持菌群平衡、防止因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有积极作用,适量补充益生菌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肠道疾病发生,增强肠道抵抗力。但是,人体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会促使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久之,人体肠道便会产生依赖性,医学上称之为“益生菌依赖症”。①,人就将终生依靠和使用人工合成的口服益生菌产品来 维持生命的健康状态。此外,②,因为不同年龄层所需要的益生菌数量是不同的。益生菌只有“活的”才益生,且生存条件要求较高,也并非多多益善,③。一般情况下,如果饮食结构合理,那么人们能从正常饮食中摄取所需营养;如确实需要补充,应该在医师或营养师指导下服用,千万不能盲目滥用,以免后患无穷。20.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21.根据文段信息,给“益生菌”下定义,不超过50字。【答案】20.①一旦(如果)患上“益生菌依赖症”;②补充益生菌数量要根据不同年龄来设计;③因而(因此)无需(不能)盲目补充。21.益生菌是一种存在于健康人肠道里维持菌群平衡,能一定程度预防肠道疾病发生,增强肠道抵抗力的有益细菌。【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人就将终生依靠和使用人工合成的口服益生菌产品来维持生命的健康状态”可知,这是对人们患上“益生菌依赖症”危害的阐述,所以前文可填入“一旦(如果)患上‘益生菌依赖症’”。第二空,根据后文“因为不同年龄层所需要的益生菌数量是不同的”可知,这是对前文出现现象的原因的解释,据此可推测前文说的结果是:人们没有根据不同年龄来补充益生菌,据此可填入“补充益生菌数量要根据不同年龄来设计”。第三空,横线后文分析了两种需要补充益生菌的情况,根据最后“千万不能盲目滥用,以免后患无穷”可知,前文应该说的是盲目滥用的后果,据此可填入“因而无需盲目补充”。【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对“益生菌”的介绍集中在第一段的一、二两句中,可结合第一段的一、二两句来给“益生菌”下定义。根据“健康人的肠道里包含有益菌(益生菌)、有害菌和条件致病菌等3种细菌”,“益生菌对维持菌群平衡、防止因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有积极作用”,可提取出主干句“益生菌是一种有益细菌”。根据“健康人的肠道”“对维持菌群平衡、防止因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有积极作用”“适量 补充益生菌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肠道疾病发生,增强肠道抵抗力”,可提取出益生菌的一些特点:存在于健康人的肠道,能维持菌群平衡,能预防肠道疾病发生,增强肠道抵抗力。然后把益生菌的这些特点换成定语的形式,放到主干句中即可,注意放置的位置和字数要求。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群才华横溢、风格各异的女子形象,并常常借助人物所做的诗句来表现她们的品质特点。如薛宝钗咏柳絮:“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林黛玉葬花:“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史湘云咏白海棠:“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红楼群芳虽然都凋零了,但她们优秀品质却千古流芳。你认为以上哪种品质是当下青年最应该拥有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直言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常常借助人物所做的诗句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第二部分列举薛宝钗咏柳絮、林黛玉葬花、史湘云咏菊的诗句。根据材料提供的诗歌内容,可概括出三个人物的四种品质。①薛宝钗写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实际上是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地道出薛宝钗青云平步的志向。体现了其性格是:善借外力,成就自我,志向高远,不惧困难勇往直前。②林黛玉的这句诗是其高洁品质的象征。在压抑的现实里,她宁愿像花朵一样维持自己的高洁,即使死去,也要清清白白。体现了其性格是:高洁傲岸,人格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③史湘云的诗句中“蘅芷阶通”一联──这里隐寓史湘云对人生的一种感悟:人不能孤芳自赏,而要随俗随众。作者写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则“也宜墙角也宜盆”的隐义是说她无论是在史家绮罗丛中受到娇养,还是投靠贾府寄人篱下,都能处处顺合环境,随地而宜。这也就是她性格豪爽洒脱的根据。体 现了其性格是:真名士自风流,有傲气也有豪气,豁达乐观,潇洒恣意。题目有明确的写作要求“你认为以上哪种品质是当下青年最应该拥有的”,所以考生应明确选择一种品质,并适当联系比较另外几个女性的品质,以突出“最”的涵义。写作时要结合材料谈谈自己对新时代青年形象的思考。比如写薛宝钗的品质是当下青年最应该拥有的,可以先从阅读《红楼梦》的感想入题,通过对比谈谈对《红楼梦》女性形象的看法,接着详细分析薛宝钗的品质为何是当代青年最应该拥有的,如“善借外力,成就自我”“志向高远,不惧困难勇往直前”这些品质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最后联系新时代对青年的要求,总结自己的看法。立意:1.智者借力上青云(宝钗)。2.纵展青云之志(宝钗)。3.豁达人生更出彩(史湘云)。4.人淡如菊,心素至简(史湘云)。5.洁身自好,不染流俗(林黛玉)。6.洁来洁去,永葆初心(林黛玉)。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英语10月月考试题(附解析)
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中学2022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附解析)
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文科数学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3-22 18:10:02
页数:22
价格:¥2
大小:45.1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