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1月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8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位置,每题2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等几派显学相互辩难,阐述义理的中心都集中在“内圣外王”的主题上。“内圣”是指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即“修身”;“外王”是指参与社会政治管理,即“治国”。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文化A.诸子百家立场一致B.出现了大一统的趋势C.摆脱了神学的影响D.关注现实政治和人伦2.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汉简《二年(吕后二年)律令•金布律》载:“诸私为苗(卤)盐、煮济、汉,及有私盐井煮者,税之,县官取一,主取五。”据此可知,当时A.采取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B.盐铁专卖政策已有所松动C.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D.诸侯王国的势力日益膨胀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变救》中说:“五行变至,当救之以德,施之天下,则咎除;不救以德,不出三年,天当雨石。”这反映了A.天人感应的思想B.君权神授的观念C.尊法敬天的理念D.尚法存礼的观点4.下表是魏晋时期的三则故事,这反映出当时引文出处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晋书·阮籍传》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A.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时代主流B.传统儒学遭遇信仰危机C.士人群体追求世俗生活享受D.儒、道、佛三教出现交融5.“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这说明唐代文学艺术A.风格多样,兼收并蓄B.面向现实,关注社会C.名家辈出,相互影响D.发展兴盛,全面繁荣6.《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解释为:“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存天理,灭人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C.“人伦者,天理也”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7.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8.明朝冯梦龙所著“三言”中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等美好品质不再是君子的专利,在书中刻画的市井小民身上也有体现。材料表明A.商品经济冲击儒家地位B.市民文学融入儒家伦理C.小说动摇了传统价值观D.晚明出现启蒙进步思潮9.明清时期,李时珍十年中多次远行,踏遍青山尝百草;徐霞客头戴“远游冠”,手拄铁杖,游遍“九州五岳,问奇名山大川”;顾炎武遍游华北,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A.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反映市民阶层的需求C.旨在总结古代科技的成果D.体现文人的闲情逸致10.1895年,康有为创办上海强学会并发行《强学报》,该报以孔子生卒为纪年起始,第一期署日期为“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同列。康有为的做法意在A.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批判君主专制C.凸显改制的正统性D.消弭满汉矛盾11.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12.毛泽东曾说:“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这表明毛泽东A.坚持“百花齐放"B.坚持真理,实事求是C.坚持“百家争鸣"D.坚持学术文化自由化13.据下图可知,当时中国的高等教育A.依据现实需求设置专业B.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C.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D.凸显了教育的社会主义原则 14.“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这里的“新的高度”是指提出了A.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5.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黑死病”大瘟疫,当时整个英国有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遇难,整个欧洲大约有2500万人死亡。人们开始公开讨论瘟疫的根源。曼彻斯特的大主教威廉姆斯•埃丁顿给他的教士们写了一封信:“人类的纵欲是多么可怕……如今它变本加厉,这理所当然地要激起神的愤怒。这场灾难就是神明对人类这众多罪恶的惩罚。”宣称“黑死病”是上帝在惩罚人类罪恶的大主教埃丁顿,不久也染黑死病身亡。这可能会在民众中产生促进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是A.恐惧绝望,万念俱灰B.质疑神学,崇尚科学C.推崇理性,反对信仰上帝D.逃离欧洲,寻求出路16.“宗教不再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所谓来世虚无缥缈的幸福也不再能迷惑人。人开始成为衡量时间的尺度。诗人们也在诗篇中抒发自己对时间的看法,通过对永恒时间与短暂生命的思考……突出了这一时代的整体风貌。”这一时间观念的变化A.彰显了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B.受到了宗教改革的影响C.与启蒙运动的追求相辅相成D.是近代科学革命的产物17.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性主张——社会契约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经由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三大社会契约理论家对古老契约思想作出重新阐释,发展到完备形态,使其重新绽放生机。这一生机A.复兴了古希腊思想文化B.否定了君主立宪制度C.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内涵D.根除了专制主义思想18.“反事实推理”是西方史学的一种研究思维,探讨假设不发生该历史事件的前提下历史的发展趋势。据此推知,下表相关研究反映了欧洲A.人民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B.战乱导致了收入增长缓慢C.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显露D.技术革新推动生产力提高19.“他的哲学中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也对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他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他是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贡献是A.发现了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B.提出时空的变化和结构与物质的运动、状态密切相关C.其理论使力学和天文学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D.第一次将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赶了出去 20.如图是列宾的《意外归来》,该画表现了一位被流放多年的革命者突然回家的瞬间在他家庭所引起的惊愕反应,男孩的表情由惊奇转而识别出自己的父亲,而小女孩则显示出对陌生人惧怕的神情。这一美术作品A.善于捕捉画面光影印象B.画面呈现支离破碎感C.注重对典型人物的刻画D.凸显对主观随意的联想21.战国后期,荀子到秦国访问,讲述观感时说到“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梏。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材料体现了秦国的统一是因为A.秦王雄才大略招贤纳士锐意改革B.良好吏治为其统一发挥重要作用C.泰国的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D.秦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22、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A.封建化的过程B.农业化的过程C.工业化的过程D.汉化的过程23.下表可用来说明,王安石变法熙宁二年(1069年)七月实行“均输法”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实行“青苗法”熙宁二年(1069年)十一月实行“农田(水利)利害条约”熙宁二年(1069年)十二月实行“募役法”(即免役法)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实行“保甲法”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实行“市易法”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颁布“方田均税法”“保马法”等A.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操之过急B.强调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C.重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D.重视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24.马丁•路德号召德意志基督徒:“在尊严意识中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和责任,使他们依照自己的能力在德国民族中管理这些教士职位。”这一主张A.使基督徒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B.顺应了新教徒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C.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使新教完全摆脱了天主教会的控制二.材料问答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共3道大题,共52分)25.在历史发展历程中,“中国”一词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乃是“中国”主权行使,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联合政权。元朝同时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材料二 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将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国家定名为“中华共和国”,并提出具体政纲:“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与各大国平等”;“投票公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指出的元朝时期的“中国观”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这些变化有何重要意义。(12分)(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邹容和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设想有何异同,并分析原因。(1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人文主义从最初的“成蛹期”“破茧期”到最后的“成蝶”,从原来的反基督教倾向人文主义演变为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等,这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它的不同内涵。人文主义发展绵延不断的原因在于其精神气质的可贵。人文主义从根本上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者信条,而是一场曾经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而且现在仍在提出非常不同的看法的持续的辩论。正是作为一种辩论,让它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把内涵深化、外延扩大。在当今世界提倡人文关怀的情况下,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尊严,开发人的潜在力,从思想上重视人,时代将会赋予它全新的内涵。——摘编自李科玉拿《读<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7.梭伦改革保护公民权利,维护城邦利益,推动了雅典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梭伦取消了所有涉及个人劳役的债务,所有因债务而遭奴役者均被释放,并禁止将来再有任何奴役制度。梭伦立法是一种革命,所有自由人在法律前一律平等,无论贫富都要受同样的约束和惩罚。他使在习惯上早已被认可的私有财产制合法化。他通过开放公民权利以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凡外邦人具有各行业专长、欲携眷永久定居雅典的,可获得公民权利。梭伦将所有在阿提卡的自由民依照财富区分为四个集团,荣誉与税捐也依次区分,不纳税捐就不能享受荣誉(第四级则免税)。他的法律规定在雅典发生暴乱时采取中立的人将丧失公民资格,因为他认为大众对国事漠不关心可以导致国家灭亡;凡殉国者的子女应由国家抚养与教育,这项法律成为雅典人多年勇敢作战的主要原因。他采取中庸之道且保全了邦国,当人们问他一个有秩序而组织良好的国家基础是什么时,他的答复是“人民服从治理的人,而治理的人服从法律”。——摘编自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概括梭伦围绕公民权利所采取的措施。(8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7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04 00:35:01 页数:7
价格:¥2 大小:2.0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