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部分地市州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元月联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年元月高三年级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6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继承了周朝五色理论,认为青、赤、黄、白、黑为正色,绀、缴、红、紫皆为间色,赋予了色彩更多的社会尊卑和道德伦理意义。《论语·乡党》有记载:“君子不以绀鲰饰,红紫不以为亵服"。上述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儒学向世俗化方向发展B.开始确立等级与色彩的联系C.儒家以色明礼强调秩序D.生产力发展推动服饰多样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孔子继承了周朝的五色理论,认为青、赤、黄、白、黑为正色,绀、缴、红、紫皆为间色,赋予了色彩更多的社会尊卑和道德伦理意义。”可得出儒家把色赋予礼的色彩,以色明礼,强调规范礼仪秩序,C项正确;材料与世俗化无关,排除A项;“开始”错误,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生产力与服饰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从某种角度看,东汉部分士族的萌生是一次巧妙地"钻空子":政府允许时人"通经人仕”,但经书并不易得。他们以“诗书传家”的方式保障文化特权在代际之间传承,世代为官。这说明()A.统治阶级限制经书的传播B.东汉后期国家吏治的黑暗C.察举制选官标准存在弊端D.文化垄断与传播工具有关【答案】D【解析】 【详解】根据“但经书并不易得。他们以‘诗书传家’的方式保障文化特权在代际之间传承,世代为官。”可得出世家大族垄断了经书,即垄断了文化传播的工具,从而形成了文化上的垄断,继而垄断官场,因此反映出文化垄断与传播工具有关,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书不容易获得,并没有限制经书传播,排除A项;材料与吏治黑暗无关,排除B项;当时并没有推行察举,排除C项。故选D项。3.宋代上奏官员将章奏文书的主要条目、发生时间、相关道理等罗列在黄纸上,并粘贴于封皮或正文前,供皇帝阅读,此谓“引黄”。“引黄”的出现()A.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B.表明皇权受到一定限制C.完善了官僚管理体制D.反映文官制度发展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代上奏官员将章奏文书的主要条目、发生时间、相关道理等罗列在黄纸上,并粘贴于封皮或正文前,供皇帝阅读”由此可知,这样会减少皇帝阅读奏文的时间,便于批阅,因为该做法类似于论文前的提纲、书籍的概要,便于读者快速了解内容梗概,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完善”说法绝对,排除C项;D项错在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4.13世纪的蒙古西征是人类早期在欧亚大陆范围内开展的一场全球化实践,在此过程中,一个受蒙古军事力量保护、穆斯林商业力量充当流通中介的欧亚贸易圈被建构起来,外贸过程中因传统金属货币受限于种种条件,最终元朝统治者选择发行纸币。这说明()A.金属货币不适应全球贸易B.纸币是元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蒙古主导早期全球化实践D.游牧民族的重商主义观念明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3世纪的蒙古西征是人类早期在欧亚大陆范围内开展的一场全球化实践,......欧亚贸易圈被建构起来,外贸过程中因传统金属货币受限于种种条件,最终元朝统治者选择发行纸币。”可知,纸币在元朝的使用,适应了当时对外商品贸易交流需要,因为外贸过程中传统金属货币受限于种种条件,说明纸币是元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金属货币不适应全球贸易,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结论,不应以偏概全,排除A项;蒙古主导早期全球化实践,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只是构建贸易圈,材料信息未体现主导,排除C项;游牧民族的重商主义观念明显,材料中没有体现重商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5.理学家鼓吹的治国之道,朱元璋基本接受了……明代洪武一朝编修了大量史鉴书,约两类三十多种,一类是以古为戒,如《君诫》《女诫》;另一类是以今事为戒,如《逆臣录》《祖训录》《醒贪墨录》等。这反映出明初() A.君主重视吏治维护统治B.社会伦理纲常失序C.重视教化树立行为规范D.正统史学渐趋衰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理学家鼓吹的治国之道,朱元璋基本接受了......一类是以古为戒,如《君诫》《女诫》;另一类是以今事为戒,如《逆臣录》《祖训录》《醒贪墨录》等”可知,明初朱元璋接受了理学的治国之道,即注重伦理道德的儒家行为规范和重视基层教化的作用,进而编修了大量史鉴书籍,C项正确;重视吏治维护统治,材料中没有体现吏治,排除A项;社会伦理纲常失序,与材料表达的信息不符,排除B项;正统史学渐趋衰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6.19世纪50年代中叶以前,香港在国内贸易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19世纪60年代初,香港变成了北部和南部产品的交易中心,转运贸易发展起来,部分土货经香港出口复进口。这种变化()A.是列强侵略深入中国内地的结果B.规范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C.减轻清政府繁重捐税的消极影响D.引发了中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香港岛于1842年被英国割占,最初被英军作为鸦片战争军需物资的中转基地,为前线的英军提供后勤补给,直到19世纪50年代中叶以前,香港在国内贸易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但随着列强侵略逐渐深入到中国内地,港英政府利用香港背靠中国内地的条件,充分发挥香港区位优势,到19世纪60年代初,香港变成了北部和南部产品的交易中心,转运贸易发展起来,部分土货经香港出口复进口,A项正确;香港经济地位的变化,无法规范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香港经济地位的变化是列强侵略的产物,不会减轻清政府的捐税负担,排除C项;“引发了中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7.近代以来,西方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摩擦不断,突出表现为民教冲突。以下历年教案发生图中有三个典型的高峰期。据此判断,影响民教冲突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缘矛盾B.思想文化冲突C.民族危机D.清朝腐败落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近代以来,西方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摩擦不断,突出表现为民教冲突。”可知,近代以来,西方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摩擦不断,材料中的三个高峰期分别是1884——1885年、1895年、1898-1899年,结合所学知识,这三个时间段,发生过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这些历史事件与民族危机相关,C项正确;地缘矛盾,在材料时间段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思想文化冲突,是一因素,但不是最主要因素,排除B项;清朝腐败落后,是一客观因素,非最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8.至193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已成功构筑起一条贯穿大半个中国的公路交通网,共有京闽桂、京黔滇、京川藏等干线21条,支线15条,总里程接近12万公里,较之1927年之前增长了一倍有余。由此推断此时期()A.国民政府发展重心转移至中西部B.国民政府为打击中共殚精竭虑C.交通建设严重依赖战时经济体制D.国民政府已有一定的抗战准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至193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已成功构筑起一条贯穿大半个中国的公路交通网,共有京闽桂、京黔滇、京川藏等干线21条,支线15条,总里程接近12万公里”可知,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南京国民政府已经开始修建从南京通往西南的公路交通网,说明国民政府面对日本的侵略,已经有了一定的抗战准备,D项正确;国民政府发展重心转移至中西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国民政府为打击中共殚精竭虑,当时中共主力不在西南,排除B项;交通建设严重依赖战时经济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图版画《备战备荒为人民·喜交爱国粮》,出自陕西出版的《户县农民画选集》,生动 描绘了某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现象。这幅版画描绘事件的外交背景是中国()A.应对帝国主义的敌对封锁B.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备战备荒为人民这一口号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一时期中苏关系破裂,所以其外交背景是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就采取对新中国敌视封锁的政策,排除A项;实行“一边倒”是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是改革开放后,排除D项。故选C项。10.1979年,无锡第三十四中学开展了关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的"三美"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经过团中央的协调发动,"五讲四美"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到198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将"五讲四美"同"三热爱"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宣传。这一口号的提出()A.体现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B.经历了从底层自发向官方推广的历史进程C.反映了调节人际关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D.忽视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全面开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无锡第三十四中学率先开展了“三美”教育活动,后来“五讲四美”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最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将“五讲四美”同“三热爱”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宣传,由此可见,这一口号的提出经历了从底层自发向官方推广的历史进程,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1.希腊化时代是希腊文化与古埃及、巴比伦甚至是古印度等地文化相互交流汇合的结果。虽然这些地区文化都经历了自己的辉煌与繁荣,但特殊的政治环境决定了文化交流中希腊文化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希腊化”的性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被称为“希腊化” 时代是因为()A.马其顿通过征服处于统治地位B.希腊的古典文化更为光辉灿烂C.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更具先进性D.狭隘的城邦国家意识逐渐消失【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希腊化时代是希腊文化与古埃及、巴比伦甚至是古印度等地文化相互交流汇合的结果”特殊的政治环境决定了文化交流中希腊文化的主导地位“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通过十年的征战,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代”是因为马其顿通过征服处于统治地位,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特殊的政治环境决定了文化交流中希腊文化的主导地位,因此并不是因为希腊的古典文化更为光辉灿烂,排除B项;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只能说符合古希腊雅典等城邦的国情,不能说一定比其他地区的政治制度更具有先进性,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希腊文化的主导地位,与狭隘的城邦国家意识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11世纪末,来自欧洲的十字军闯入了原本属于希腊人和穆斯林的世界,这场宗教性军事行动前后持续近200年。东征过程中,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典文献、阿拉伯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印刷术等传入欧洲。材料表明十字军东征()A.客观上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出现B.地中海沿岸成为西欧经济中心C.使得东方与西方文化开始交流D.有利于西欧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东征过程中,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典文献、阿拉伯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印刷术等传入欧洲,古典文献、阿拉伯科学知识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印刷术的传入便利了知识的普及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这些都客观上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出现和发展,A项正确;材料主要讲十字军东征促进了西欧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不涉及经济,不能得出地中海沿岸成为西欧经济中心,排除B项;东西方文化交流早在十字军东征前就开始了,排除C项;从材料看不出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13.1805年,英国受审判的罪犯为4605人,1846年这一数字增加到30349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城市居民。城市酗酒者人数也在增加,因为在他们看来喝啤酒是逃避悲惨生活的最好方法。这表明英国()A.工业革命导致工人生活悲惨B.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C.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突出D.犯罪率与城市化率成正比【答案】C【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进入19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居民犯罪人数上升,而且城市居民喝啤酒以逃避悲惨生活的人数也在增加,由此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城市化进程中贫富差距拉大、城市犯罪上升等社会问题突出,C项正确;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仅凭城市犯罪人数上升并不能反映出工业革命导致整个工人阶级生活悲惨,排除A项;题干的主旨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突出,并没有反映英国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排除B项;题干没有犯罪率与城市化率的对比,无从得出两者一定成正比,排除D项。故选C项。14.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领导民族民主运动的资产阶级,逐渐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的狼狈为奸,强调各国斗争应与之对应。1907年,章太炎和印度、缅甸……朝鲜等国的革命者,成立了“亚洲和亲会”,力图互相支援。这反映了“亚洲觉醒”时期革命具有()A.民主性B.自发性C.彻底性D.联合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强调各国斗争应与之对应。1907年,章太炎和印度、缅甸……朝鲜等国的革命者,成立了‘亚洲和亲会’,力图互相支援”可知,这一时期的“亚洲觉醒”表现出了亚洲各国人民相互支持,共同对敌的特点,具有联合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主性,排除A项;自发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觉醒大多数失败了,具有不彻底性,排除C项。故选D项。15.1933年12月,针对内外形势的变化,苏联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开展为争取集体安全而斗争的决议,正式将"集体安全"作为外交政策,强调"安全不可分割",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苏联提出"集体安全"旨在()A.打击国内外敌对政治势力B.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C.阻止法西斯势力对外扩张D.联合东欧以反对帝国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3年12月,针对内外形势变化,苏联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开展为争取集体安全而斗争的决议......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可知,1933年,针对法西斯势力的不断崛起和扩张,苏联寻求建立集体安全体系,来阻止法西斯势力对外扩张,保证苏联的国家安全,C项正确;打击国内外敌对政治势力,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苏联是计划经济,经济危机对苏联影响不大,排除B项;联合东欧以反对帝国主义,与材料主旨不符,苏联阻止的法西斯的威胁,排除D项。故选C项。16.1810年,罐装食品实验成功并开始为人们提供食品,随后沙丁鱼罐头、浓缩牛肉汁等方便食品大量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快餐在世界各地流行,汉堡包、热狗、三明治、 披萨、炸鸡、薯条等快餐店迅速占领全球市场。这种现象()A.体现饮食对卫生和营养的追求B.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需求C.得益于垄断组织的规模化经营D.表明跨国公司主导经济全球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两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逐步加快,因此为了适应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在饮食上,方便食品出现并获得较快发展,B项正确;众所周知,汉堡包、热狗等食品被称之为垃圾食品,排除A项;1810年,垄断组织还没有出现,所以C项不能解释1810年方便食品大量出现的现象,排除C项;跨国公司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快餐在世界各地流行并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明清开海与禁海之争材料一明朝前期实行海禁政策,不许百姓私自下海,只允许官方控制的朝贡贸易。从国外看,海外各国普遍希望获得更多的中国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沿海闽粤地区,人多地少,百姓以海为生,为了生计和谋求财富,便走上了下海走私的道路。同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都御史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在此之前,明朝政府已允许外国商人以私人身份到广东贸易。但明朝的开海贸易仅限于漳州月港,真正适于开展对外贸易的地区并未开放。——摘编自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通史》材料二自明中叶以后迄清康雍乾之际,历时200余年的禁海与开海之争,从本质上讲是以闽广两省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主体部分经济结构差异所致,反映到政治上,则是闽广江浙地区的经济利益必然会程度不同地左右着中央关于海禁的决策。明中叶以来,在禁海问题上中央欲禁而不能,足以证明闽广江浙地区经济、政治实力绝不容许漠然置之。而立足于全国而制定的包括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中央政策,为传统的政治体制和文化观念所制约,自然难于兼容东南沿海地方特殊的经济利益,不管出于何种理由,禁海一而再、再而三地定为国策,实在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据。——摘编自郭成康《康乾之际禁南洋案探析——兼论地方利益对中央决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开海与禁海之争持续多年的原因。【答案】(1)变化:从实行海禁到部分开放影响:商品大量出口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推动白银货币化;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利于沿海地方秩序的稳定;密切中外交流,推动西学东渐局面形成;局部开放不利于对外贸易的扩展。(任答3点) (2)原因:国家整体利益与地方利益存在矛盾;主体农耕经济和沿海商品经济的利益矛盾;传统思想观念(重农抑商、华夷观)的影响;君主专制政治体制下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任答3点)【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明朝前期实行海禁政策,不许百姓私自下海,只允许官方控制的朝贡贸易”“在此之前,明朝政府已允许外国商人以私人身份到广东贸易。但明朝的开海贸易仅限于漳州月港,真正适于开展对外贸易的地区并未开放”可知,从实行海禁到部分开放。影响:根据材料“从国外看,海外各国普遍希望获得更多的中国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沿海闽粤地区,人多地少,百姓以海为生,为了生计和谋求财富,便走上了下海走私的道路。同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明朝政府已允许外国商人以私人身份到广东贸易。但明朝的开海贸易仅限于漳州月港,真正适于开展对外贸易的地区并未开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商品大量出口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推动白银货币化;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利于沿海地方秩序的稳定;密切中外交流,推动西学东渐局面形成;局部开放不利于对外贸易的扩展等方面分析影响。(2)原因:根据材料“自明中叶以后迄清康雍乾之际,历时200余年的禁海与开海之争,从本质上讲是以闽广两省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主体部分经济结构差异所致,反映到政治上,则是闽广江浙地区的经济利益必然会程度不同地左右着中央关于海禁的决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整体利益与地方利益存在矛盾;主体农耕经济和沿海商品经济的利益矛盾;根据材料“而立足于全国而制定的包括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中央政策,为传统的政治体制和文化观念所制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思想观念(重农抑商、华夷观)的影响;君主专制政治体制下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18教育事业与湖北近代化材料一湖北的编译事业,起步于张之洞督鄂时期,被其视之为振兴实业的重要手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之洞先后创办了专修外语的学堂、湖北编译局和江楚编译局。编译局先后翻译了《格致学丛书》《化学丛书》《教育学原理》《新编章蒙养正教育学》《湖北武学》《埃及近事考》等书,这些译书多为日文西书或日本论著转译为中文书籍。后这些中文书籍传播给了两湖地区新式学堂的师生,渗透到教育实践中。——摘编自江凌《试论近代编译书局的兴起对湖北教育近代化的影响》材料二据统计,截止到1903年,湖北已经有留日学生91人,两年后激增至约1700余人。1907年,留日学生全国各省共计5400多名,湖北所派学生即有1360名,占了四分之一。截至辛亥革命前夕,湖北留日学生共计5千余人(含自费生),在全国居第一。此外,湖北还向欧美各国派遣了一定数量的留学生,学教育者占其中大多数。湖北新式教育发展快速,以至于慈禧太后曾于1907年说:“造就人才的是湖北,我所虑的也在湖北"。——摘编自刘春丽《湖北绅士在新式教育领域内的分化与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湖北编译书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湖北地区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答案】(1)特点:与振兴实业相关联;由专门机构编译;种类多样;以日文为媒介;渗透到教育实践。(任答4点)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清末变法运动的推动;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张之洞认识到教育对近代化的重要性。(任答2点)(2)影响:培养了大批具有近代专业知识的人才;促进湖北地区实业发展和社会近代化;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奠定重要基础。(任答3点)【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湖北的编译事业,起步于张之洞督鄂时期,被其视之为振兴实业的重要手段”可知,与振兴实业相关联;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之洞先后创办了专修外语的学堂、湖北编译局和江楚编译局”可知,由专门机构编译;根据材料“编译局先后翻译了《格致学丛书》《化学丛书》《教育学原理》《新编章蒙养正教育学》《湖北武学》《埃及近事考》等书”可知,种类多样;根据材料“这些译书多为日文西书或日本论著转译为中文书籍”可知,以日文为媒介;根据材料“后这些中文书籍传播给了两湖地区新式学堂的师生,渗透到教育实践中”可知,渗透到教育实践。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之洞先后创办了专修外语的学堂、湖北编译局和江楚编译局。编译局先后翻译了《格致学丛书》《化学丛书》《教育学原理》《新编章蒙养正教育学》《湖北武学》《埃及近事考》等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危机加深;清末变法运动的推动;根据材料“这些译书多为日文西书或日本论著转译为中文书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根据材料“编译局先后翻译了《格致学丛书》《化学丛书》《教育学原理》《新编章蒙养正教育学》《湖北武学》《埃及近事考》等书”“后这些中文书籍传播给了两湖地区新式学堂的师生,渗透到教育实践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之洞认识到教育对近代化的重要性。(2)影响:根据材料“据统计,截止到1903年,湖北已经有留日学生91人,两年后激增至约1700余人。1907年,留日学生全国各省共计5400多名,湖北所派学生即有1360名,占了四分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培养了大批具有近代专业知识的人才;促进湖北地区实业发展和社会近代化;根据材料“截至辛亥革命前夕,湖北留日学生共计5千余人(含自费生),在全国居第一”“造就人才的是湖北,我所虑的也在湖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奠定重要基础。19.近现代西方外交材料一19世纪曾被称为“英国统治下的和平”年代或“英国世纪”,当时英国在大部分时间里推行的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在和平时期设法使自己避免卷入任何正式固定的结盟关系。这种外交传统发端于都铎王朝,据说亨利八世曾让人给他画了一幅肖像:他右手提着一架保持平衡状态的天平,天平的一边装着法国,另一边是奥地利;左手拿着一 块砝码,随时准备添加在天平的某一边。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论是欧洲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19世纪70年代前后,一个统一的德国出现在欧洲中心地带,严重打破了欧洲原有的力量平衡。在世界范围内,就经济实力而论,美国和德国已先后赶上或超过了英国。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斗争,大大激化了欧美各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范围内的力量重新组合在加紧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为摆脱四面受敌的处境,决定抛掉所谓的“超脱”外衣,放弃建立在力量绝对优势基础之上的"光荣孤立"政策,逐步走上了"结盟"的道路。——摘编自王振华《英国外交的几个问题》材料二丘吉尔在1948年10月英国保守党年会上正式提出"三环外交"总方针:"第一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第二环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它英联邦自治领在内及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大环同时并存,一旦它们连结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或力量的结合足以推翻它们,或敢于向它们挑战。我们是在这三环中的每一环里都具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国家。事实上我们正处在三环间的连接点上。"——摘编自戴丽雯、张士昌《二战后英国对欧洲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英国“三环外交”政策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实施结果。【答案】(1)变化:从“大陆均势政策”(或者光荣孤立)到与他国结盟。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打破欧洲固有的力量平衡;各国矛盾加剧,世界力量重新组合,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答2点)(2)特点:英国处于核心地位;仍然坚持殖民主义思想;强调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力图构建安全防务体系。(任答2点)结果:维系了英联邦;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成为欧共体成员国。(答3点)【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一“他右手提着一架保持平衡状态的天平,天平的一边装着法国,另一边是奥地利”“放弃建立在力量绝对优势基础之上的‘光荣孤立’政策,逐步走上了‘结盟’的道路”可得出,从“大陆均势政策”(或者光荣孤立)到与他国结盟。背景:根据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前后,一个统一的德国出现在欧洲中心地带,严重打破了欧洲原有的力量平衡”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打破欧洲固有的力量平衡;根据材料一“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斗争,大大激化了欧美各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并结合所学可得 出,各国矛盾加剧,世界力量重新组合,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二“第一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可得出,英国处于核心地位;根据材料二“第二环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它英联邦自治领在内及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可得出,仍然坚持殖民主义思想;强调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根据材料二“就没有任何力量或力量的结合足以推翻它们,或敢于向它们挑战”可得出,力图构建安全防务体系。结果:根据材料二“第一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可得出,维系了英联邦;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根据材料三“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可得出,成为欧共体成员国。20.邮票与历史变迁邮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等作为题材,以小小的“方寸之地”承载着往昔的历史。1949年以来,我国发行了多套农村题材的邮票,它们见证了中国农村发生的变迁。有人把邮票誉为"国家名片""形象的百科全书""人类历史的缩影"。请结合中国现代史,以“农村变迁”为主题,任选两枚或多枚邮票,自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生产关系变革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中共中央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十地改革,确定农民土地私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图1近处三位农民手握土地证,远处农民在耕作,反映了农民分得土地的喜悦心情。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新生政权。 1953年,为适应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中共中央以“农业合作”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使土地所有制由农民私有到集体公有。图2农民紧握入社申请书,走上集体化道路。农业集体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初步基础。中共根据时代的变化,适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示例2:新中国农村发展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推行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图3标识"人民公社好"反映了这段时期的历史。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实际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图4反映农民领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合同书的场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新中国在农村发展中经历过曲折,也有成功的探索,最终中共找到了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推动农村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解析】【详解】本题为观点阐述类题目。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图1土地改革......图2农业合作化......图3人民公社化运动......图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图5取消农业税”,提取邮票中所表现的农村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提炼出论题:生产关系变革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或者是新中国农村发展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等;其次,围绕所提炼的论题,按照背景、内容、影响或意义的格式,对选择的邮票信息进行详细的说明即可,如:生产关系变革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中共中央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十地改革,确定农民土地私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图1近处三位农民手握土地证,远处农民在耕作,反映了农民分得土地的喜悦心情。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新生政权。1953年,为适应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中共中央以“农业合作”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使土地所有制由农民私有到集体公有。图2农民紧握入社申请书,走上集体化道路。农业集体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初步基础。或者,新中国农村发展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推行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图3标识“人民公社好”反映了这段时期的历史。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实际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图4反映农民领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合同书的场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最后,进行总结升华,再次说明论题的正确性,如:中共根据时代的变化,适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或者,新中国在农村发展中经历过曲折,也有成功的探索,最终中共找到 了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推动农村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观点提炼阐述试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02 17:30:01 页数:14
价格:¥3 大小:1.31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