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2022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选题(25*2=50分)中国空间站(“天宫”)建设和研发面临很多技术上的挑战。为保障航天员的生活、工作顺利进行以及空间站的长期运营,“天宫”实验舱布置了大型柔性太阳翼(太阳能电池板),太阳翼的角度可调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天宫”实验舱布置了柔性太阳翼,主要是为了()A.避免陨石撞击B.躲避太阳风暴C.接受更多光照D.减弱风力影响2.推测空间站长期运营需克服的困难有()①地球引力较大②太空垃圾威胁③太阳风暴强烈④物资循环利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1.C2.C【解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太阳翼为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光能发电为空间站提供能源,布置柔性太阳翼可以通过调整太阳能板的角度获得更多的光照,C正确;陨石、太阳风暴来临时,柔性太阳翼也无法避免受到危害,BC错误;中国空间站(“天宫”)位于地球之外,大气稀少,没有风,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目前,太空垃圾数量大,且难以清除,对空间站安全运行构成威胁,②正确;为空间站补充物资成本高,因此空间站长期运营需要加大物资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④正确;随着科技发展,地球引力大不算困难,①错误;太阳风暴属于自然现象,不经常出现,对空间站危害比较少,④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太阳风暴,为自然现象,是指太阳上的剧烈爆发活动及其在日地空间引发的一系列强烈扰动。太阳爆发活动是太阳大气中发生的持续时间短暂、规模巨大的能量释放现象,主要通过增强的电磁辐射、高能带电粒子流和等离子体云等三种形式释放。太阳爆发活动喷射的物质和能量到达近地空间后,可引起地球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等地球空间环境强烈扰动,从而影响人类活动。“天宫二号”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2019年7月19日,绕地球运转的“天宫二号”完成全部拓展试验,受控离轨。下图为太阳系简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c天体与在轨飞行的“天宫二号”都()A.有自转现象B.是天然天体C.属于地月系D.属河外星系4.图中所示信息反映的行星运动特征是()A.绕日公转的同向性B.绕日公转的近圆形C.公转轨道的重合性D.自转方向的一致性【答案】3.C4.A【解析】【3题详解】依据与太阳的距离可判断c天体是地球,地球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但“天宫二号”仅绕地球公转,没有自转,A错误;地球是天然天体,“天宫二号”是人造天体,B错误;地球属于地月系,绕地球飞行的“天宫二号”同样属于地月系,C正确;地球和在轨飞行的“天宫二号”都属于银河系的范围内,并不属于河外星系,D错误。故选C。【4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得出太阳系的行星绕太阳公转都是同一方向,具有同向性,A正确;根据图中所示的信息并不能判定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具有近圆性的特征,B错误;各个行星的公转轨道由于距离太阳的远近不同,受到太阳引力的大小不同,因此公转轨道会不同,不存在重合性,C错误;图中并没有指示各个行星的自转方向,故不知道各个行星的自转方向是否一致,D错误。故选A。【点睛】八大行星是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5.“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6.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下列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A.岩石圈板块运动B.夏季我国盛行东南风C.动植物蓬勃生长D.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答案】5.D6.A【解析】【5题详解】“白太阳”现象即无黑子现象,太阳黑子数量少说明太阳活动处于低峰年,耀斑、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均较弱。地球气候的变化与太阳黑子有相关性,但有的地区呈正相关有的呈负相关,故全球降水都增多的说法错误,①错;太阳风活动弱时,由此引起的极光活动也较少,②错;耀斑会干扰地球磁场和电离层,影响磁场和无线短波通信,耀斑活动少时对二者的干扰也会减少,③④对,选D。【6题详解】岩石圈板块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能;我国夏季风的形成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而海陆气温的变化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动植物的生长需要太阳辐射;煤炭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具有整体性,当黑子数量多时,耀斑、太阳风也较强,称为太阳活动的高 峰年,反之则为低峰年。学生要熟记三种太阳活动的含义、出现的位置和三种活动对地球产生的相应影响。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8.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植被少C.地势高D.云雨少【答案】7.D8.D【解析】【7题详解】根据图中的光合有效辐射分布图,青藏高原地区光合有效辐射较大,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能强,农业的生产潜力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8题详解】乙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甲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区晴天少,云层厚,太阳辐射少。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一滴水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化为天上的白云,再到漫天的大雪,使地面银装素裹,融化后渗入地下,被植物的根系吸收。”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9.材料描述的现象体现了________的变化(  )A.大气圈B.水圈C.圈岩石D.生物圈10.图示圈层①②③④依次为(  )A.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9.B10.A11.B【解析】【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水圈水循环的过程。“一滴水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化为天上的白云”描述的是水汽蒸发的过程,“再到漫天的大雪,使地面银装素裹”描述的是降水的过程,“融化后渗入地下,被植物的根系吸收”描述的是下渗的过程。所以材料描述的现象体现了水圈的变化,B项正确。故选B。【1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各个圈层之间的关系。图中①圈层能为③圈层供水且能渗进②圈层,因此①是水圈、②是岩石圈;③可为④供氧,④可为②提供降水,因此③是生物圈、④是大气圈,A项正确。故选A。【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关系。“落红”来源于生物圈;“春泥”反映了岩石圈,反映的圈层关系是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关系,有上题可知②是岩石圈,③是生物圈,B项正确。故选B。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图a所示的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可能和小岛连接的岸堤是()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13.图b中阴影所示的河流地貌位于()A.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形成B.河流的凹岸,流水沉积形成C.河流的凸岸,流水侵蚀形成D.河流的凸岸,流水沉积形成【答案】12.C13.D【解析】【分析】【12题详解】读图a左图可知,纬度向北递增,应为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河水向右偏转,②所在河岸附近河水多、流速快,侵蚀作用较强,而①所在河岸附近河水少,流速慢,沉积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小岛最终可能和①岸连接;读图a右图可知,纬度向南递增,应为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河水向左偏转,③所在河岸附近河水多、流速快,侵蚀作用较强,而④所在河岸附近河水少,流速慢,沉积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小岛最终可能和④岸连接。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b中阴影所示河流地貌位于河流弯曲河道的凸岸,排除AB;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凹岸附近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较强,凸岸附近河水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因此图中阴影部分为凸岸沉积作用形成的新河岸或河漫滩,排除C,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当河水行至拐弯处,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使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凸岸流速变慢而堆积下来形成边滩。这两种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横剖面上,构成了横向环流。在横向环流的作用下,河道愈来愈弯曲,结果形成曲流。下图(线为等高线,单位:m)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下题。14.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15.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答案】14.B15.C【解析】【14题详解】图中地貌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对于风积地貌来讲,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处坡度较缓。由此判断,图示地区的风应从左侧向右吹,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判断风向为西北风。故选B。【15题详解】图中地貌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该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各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一小部分属于湿润地区;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属于湿润地区。故选C。【点睛】新月形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是平面如新月的沙丘。其纵剖面的两坡不对称,迎 风坡凸而平缓,坡度在5°-20°之间;背风坡凹而陡,一般为28°-34°。新月形沙丘背风坡的两侧形成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沙丘的两翼,此两翼顺着风向延伸。新月形沙丘是在单一方向的风或两种相反方向的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大部分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读图“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是在()A.石灰岩分布区B.花岗岩分布区C.玄武岩分布区D.片麻岩分布区17.该地形景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18.形成图示洞穴的地质作用为()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答案】16.A17.D18.B【解析】【分析】【16题详解】根据图中地貌名词提示“石笋、钟乳石、石柱”,该洞穴是溶洞,是可溶性岩石被流水溶蚀的结果,因此分布在石灰岩区,A正确;BCD岩石都不能被水溶蚀,BC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在我国石灰岩广泛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且云贵高原地区气候高温多雨,石灰岩在自然状态下被大量溶蚀,因此D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是我国冰川地貌广泛分布区,A错误;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着黄土,形成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B错误;内蒙古高原气候干旱,风力地貌为主,C错误。故选D。【18题详解】形成图示洞穴的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是可溶性岩石(CaCO₃)在常温下与水和二氧化碳发 生化学反应,溶蚀而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外力作用:读牛轭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导致牛轭湖跟原河道分离的主要作用是()A.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流水沉积D.地壳下陷 20.下列关于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带来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A.加快河流流速B.减缓洪水灾害C.增加航运距离D.减少河道淤积【答案】19.A20.C【解析】19题详解】在自由河曲的发展过程中,当河曲弯到一定程度时,上下凹岸间的河曲颈逐渐被河流旁蚀而变窄,当水流冲溃河曲颈部后,就产生自然的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废弃的河湾与河流隔绝,堵塞成湖形成牛轭湖(如图)。因此导致牛轭湖跟原河道分离的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地壳下陷都不是牛轭湖跟原河道分离的主要原因,故选A。【20题详解】河流裁弯取直后,河水直接由取直后的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加快,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A、B说法正确;河流自然截弯取直会缩短航运距离,C说法错误;河流裁弯取直后,河水直接由取直后的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加快,减少河道淤积,D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故选C。【点睛】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1.该版面图案景观是()A.九寨沟风光B.桂林山水C.鼎湖山保护区D.长白山天池22.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冰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海浪侵蚀作用23.该景观地貌属于()A.雅丹地貌B.丹霞地貌C.冰蚀地貌D.喀斯特地貌【答案】21.B22.B23.D【解析】【分析】【21题详解】读图和结合生活可知,图示景观地势崎岖,峰岭众多,山环水绕,峰岭秀丽,是桂林山水景观。ACD错误,B正确。故选B。【22题详解】桂林山水在云贵高原地区,是石灰岩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ACD错误,B正确。故选B。【23题详解】可溶性岩石在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被溶蚀,形成的地貌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D正确;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被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冰蚀地貌形成在高山地区,如U型谷,冰斗,角峰,峡湾等,ABC错误,故选D。点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最为著名的景点,位于一个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大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该景点已于2017年3月8日坍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蓝窗”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海水沉积B.风力侵蚀C.海水侵蚀D.风力沉积25.下列地貌与“蓝窗”的形成属于同一地质作用的是() A.沙滩B.海蚀崖C.风蚀柱D.石钟乳【答案】24.C25.B【解析】【分析】【24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一个海边悬崖(海蚀崖)尽头的景点,海水侵蚀海岸的最主要作用力是海浪,海浪通过不断撞击岸边的岩石,加大岩石裂缝,最终使岩石破碎。故推断“蓝窗”的形成过程中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可知,“蓝窗”景观主要是海水侵蚀的结果。沙滩是海水沉积形成的,不是海水侵蚀的结果,A错误。海蚀崖是海水侵蚀形成的典型地貌,与“蓝窗”景观成因相同,B正确。风蚀柱是风力侵蚀形成的,不是海水侵蚀的结果,C错误。石钟乳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不是海水侵蚀的结果,D错误。故选B。【点睛】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二、综合题(50分)26.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10月24日4时45分在土耳其(38.6。N,43.2。E,图中A处)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结合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1)左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是:甲______,乙______,经过乙处时地震波的波速变化情况是:横波______,纵波______。(2)土耳其地震震源位于地球的哪个内部圈层?______,它与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组成______。(3)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右图中字母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是______,其传播特点是______。(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答案】(1)①.莫霍界面②.古登堡界面③.突然消失④.速度下降(2)①.地壳②.岩石圈(3)①.B②.只能在固态中传播(4)①.A②.横波消失【解析】【分析】本题目以土耳其地震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球内部结构及地震波等相关知识,考查学 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根据这一特点判断出图中甲莫霍界面,乙是古登堡界面,经过乙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小问2详解】土耳其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因此位于地壳。地壳与软流层(平均100-110千米)以上上地幔顶部共同组成岩石圈。【小问3详解】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经过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经过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因此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B,其传播特点是只能在固态中传播。【小问4详解】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海底油气矿藏属于液态物质,遇到此物质,横波消失,故选A。27.甲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乙图为该河流某处干流河谷横剖面形态图。(1)乙图所示剖面最可能位于甲图中____处(填A或C),泥沙层形成的外力作用以____为主。(2)甲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为____并说明其形成过程____?(3)古代人在M附近河段河岸建设聚落,最可能选择____(凹岸或凸岸),试分析其原因____?【答案】(1)①.C②.流水沉积(2)①.冲积扇②. ①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②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平坦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3)①.凸岸②.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流较缓,取水方便,地质基础较坚固。【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河流地貌及对聚落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分析可知,A位于河流上游,C位于河流下游地区,乙图中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且河床中有较厚的泥沙沉积层,说明河流沉积作用较强,应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所以该剖面图最有可能位于甲图中的C处,泥沙层形成的外力作用以流水沉积为主。【小问2详解】根据P地地貌景观可知,该处地貌为河流出山口位置的冲积扇。河流上游山区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洪水期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河流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口时,因地形急剧变缓,河道也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从而形成冲积扇。【小问3详解】根据甲图中的方向指示标可知,M处河道大致向北弯曲,该河流的南岸为凸岸,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地质基础较坚固,堆积作用导致地形较平坦,土层较厚,土壤肥沃,水流速度较缓,利于取水,最有利于古代聚落的形成。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甘肃省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但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目前该省正在加大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力度。下图为甘肃省太阳辐射[单位:kW•h/(m2•a)]分布示意图。 (1)简述甘肃省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2)分析甘肃省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较低的原因。(3)简要评价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优缺点。(4)说明甘肃省加大太阳能资源开发力度对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1)①分布不均;②西北部太阳能资源丰富;③东部、东南部太阳能资源相对匮乏。(2)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①该省位于中纬度地区,夏季太阳高度较大,白昼时间长;②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③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开发利用率低的原因:①常规能源丰富;②基础设施不完善,开发难度大;③经济不发达,人口、城市较少,能源需求小;④资金短缺,科技水平较为落后。(3)优点:太阳能分布范围广,能量巨大,清洁无污染。缺点:占地面积大,成本高;受纬度、天气、季节、昼夜等因素影响较大,不稳定。(4)①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②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提供丰富能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④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周边居民收入。【解析】【分析】本题以甘肃省太阳能分布及利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甘肃省的地形和气候、太阳能的优缺点及太阳能的开发对当地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能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总体上,甘肃省太阳能分布不均匀。西北部太阳辐射多,最多达1900-2000kW•h/(m2•a),太阳能资源丰富;东部及东南部太阳辐射少,最少1200-1300W•h/(m2•a),太阳能资源相对于西北部较匮乏。 【小问2详解】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甘肃省位于北纬32°31′-42°57′的中纬度地区,夏季太阳高度角大,白天时间长,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多;甘肃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且距海较远,年降水量少,晴天日数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多;该省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多。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的原因:甘肃省为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短缺,科技水平较为落后;人口少,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也少,对能源的需求量小;基础设施不完善,加大开发难度;该省的煤炭和石油等常规能源丰富,人们对太阳能资源的需求少。【小问3详解】太阳能作为新能源,最大的优点是清洁无污染,且分布范围广,沙漠、戈壁滩、高原等地方都有分布;且能量巨大,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地球输送能量。缺点:太阳能不稳定,受纬度、天气、季节、昼夜等因素影响较大,中低纬地区太阳能丰富,高纬度较少;晴天多阴天少;夏季多冬季少;白天多夜晚无。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发电,需要大面积放置发电设施,占地面积大;建立太阳能发电厂前期投资多,成本高。【小问4详解】太阳能清洁无污染,甘肃省加大太阳能资源开发力度,减少对常规能源的利用,也能够减少当地大气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开发力度,提供更丰富的能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周边居民收入。加大开发力度,需要完善当地基础设施,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点睛】太阳能能量巨大,清洁无污染,已经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2-16 14:46:02 页数:18
价格:¥2 大小:2.36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