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绍兴市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中期末调测高一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3名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完成下面小题。1.神州十三号升空过程中依次涉及到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B.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C.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D.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2.下列关于大气垂直分层中各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B.平流层大气随着高度升高温度降低C.平流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稀少D.无线电长波通讯需利用电离层反射【答案】1.A2.C【解析】【分析】【1题详解】从地面向高空,大气的分层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所以神舟十三号升空过程中依次涉及到的大气分层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A符合题意。故选A。【2题详解】对流层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其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A错。平流层中存在臭氧层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平流层大气随高度的升高,温度升高,B错。平流层大气的水汽和杂质含量稀少,天气晴朗,C正确。无线电短波通讯需利用电离层反射,D错。故选C。【点睛】平流层的特点:(1)气温的垂直分布除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外,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气温升高;(2)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3)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2021年11月8日,全国多地夜空上演“金星伴月”的天象,即两个天体看上去较为接近的现象。在各种“伴月”现象中,由于金星较明亮,观赏效果较好。下图是绍兴某中学学生拍摄到的“金星伴月”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3.“金星伴月”包含的天体类型是()A.恒星、行星B.行星、卫星C.卫星、彗星D.行星、彗星4.与众多“伴月”天体相比,此时金星较明亮的原因之一是()A.体积最大B.质量最大C.距离太阳较近D.距离地球较近【答案】3.B4.D【解析】【3题详解】考查天体类型的判断,图中“金星伴月”的天体有金星和月球,其中金星围绕太阳绕转的一颗行星,月球属于地球的卫星,因此B正确;恒星是指能够自己发光和发热的天体,彗星,是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ACD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择B。【4题详解】与众多“伴月”天体相比,此时金星较明亮的原因之一是与其他太阳系中的行星相比,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因此出现金星伴月时由于距离较近,在视觉上看见金星较为明亮,D确;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而不是金星,AB错误;距离太阳较近的水星,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系主要由八大行星构成,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轨道为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公转轨道几乎在一个平面上,即运动特征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和共面性。北京时间2021年9月12日20时至13日8时,云南洱源县境内突降大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损失严重。灾情发生后,当地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完成下面小题。5.此次泥石流发生的直接诱因是() A.地表植被稀少B.位于山区,地势陡峭C.短时间的暴雨D.地质复杂,地面破碎6.在救灾过程中,快速精准确定失联人员位置可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NSSB.GISC.RSD.VR【答案】5.C6.A【解析】【分析】【5题详解】根据材料“云南洱源县境内突降大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损失严重”可知,此次泥石流发生的直接诱因是短时间的暴雨,C正确;地表植被稀少、位于山区,地势陡峭、地质复杂,地面破碎等是泥石流形成的前提条件,但不是诱发此次泥石流的直接诱因,ABD错误,故选C。【6题详解】根据材料,能够快速精准确定失联人员位置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A正确;GIS是以地理空间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不能用来精准定位,B错误;RS用于实时、快速的提供大面积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与地理信息及各种变化,是“看”的功能,不是用来定位的技术,C错误;VR是虚拟现实技术,不是用来定位的技术,D错误。故选A。【点睛】泥石流的条件主要有:一是要有物质来源,即常年累月地积存下来的大量泥沙、石块;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源;三是地形陡峻,也就是说,它常常发生在山区的沟谷地带。“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和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完成下面小题。7.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易造成的影响是()A.海平面上升,沿海渔业资源更丰富B.极冰融化,冰盖面积减少C.欧、美各地冬季暴雪天气明显减少D.促进作物生长,农业增产8.为实现“碳中和”,普通民众可参与的是()A.烘干机晾衣服B.公交车出行C.设计减排制度D.过节送贺卡 【答案】7.B8.B【解析】【分析】【7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沿海渔业资源可能减少,A错误;全球变暖,极冰融化,冰盖面积减少,B正确;欧美国家冬季暴雪天气明显增多,C错误;二氧化碳增多,能促进作物光合作用,作物产量可能增加;但同时全球变暖,中纬度地区因蒸发旺盛,加剧干旱,可能导致水资源不足,有些地区旱涝灾害出现频率增多,都会导致农业减产,D错误。故选B。【8题详解】为实现碳中和,普通公民可参与公交车出行,减少机动车燃油和尾气排放,助力碳中和,B正确;烘干机晾衣服,增加能耗,不利于减排,A错误;设计减排制度不是普通民众能做到的事情,C错误;过节送贺卡会加剧森林资源的消耗,不利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B。【点睛】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球处于温暖时期,气温呈现上升趋势;②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火山爆发等影响到气温的变化。2、人为原因:①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气温室气体总量增多;②森林的破坏,减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2021年9月19日以来的数月中,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火山持续猛烈喷发,其多股熔岩流入大海,腾起大量浓烟。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火山喷出的岩浆源自()A.地壳B.岩石圈C.地核D.软流层10.此次火山喷发产生的大量浓烟,对大气受热过程各环节造成的影响是()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减弱D.⑤增强【答案】9.D10.A【解析】【分析】【9题详解】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D正确。地壳位于地幔以上,地核位于地幔以下,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坚硬的岩石构成,ABC错。故选D。【10题详解】火山喷发产生大量浓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①增强,A正确。火山喷发产生大量浓烟,空气中二氧化碳以及水汽的含量可能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可能增强(二氧化碳以及水汽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波段辐射),不会减弱,B错。③为大气逆辐射,火山喷发产生大量浓烟,大气逆辐射增强,C错。⑤为地面辐射,其强弱与地温直接相关,浓烟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增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降低,地面辐射减弱,D错。故选A。【点睛】太阳、地面、大气之间的能量传输如下图所示: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人类在海边的许多活动,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下图是9月某日浙江一水文站24小时内潮水位变化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图中潮、汐判断准确是()A.甲时段属于汐、乙时段属于潮B.甲时段属于汐、丙时段属于潮C.乙时段属于潮、丁时段属于汐D.丙时段属于汐、丁时段属于潮12.丙时段,适宜在当地开展的人类活动是()A.大型满载船舶进港B.渔民赶海C.开采海底油气资源D.休闲观潮【答案】11.C12.B【解析】【分析】【1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天的涨和落为潮,即白天的高潮时段称为潮,乙为潮;夜晚的涨和落为汐,即夜晚的高潮时段称为汐,丁为汐,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 读图可知,丙时段,是一天中海水潮位低时,而且处于一天中的傍晚时分,适合渔民赶海,在潮间带捡拾海产品,B正确;大型满载船舶此时不能进港,容易搁浅,A错误;开采海底油气资源与潮汐无关,C错误;观潮时一般是一天中的大潮时,而不是潮位低时,D错误。故选B。【点睛】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人类们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存在迅速变化的水层,正常情况下该层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增加,有利于潜艇航行。有时,该海水层中出现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的情况,称为“海中断崖”。完成下面小题。13.从海平面垂直向下2000米,海水密度变化最显著的海区是()A.赤道海区B.副热带海区C.中纬度海区D.高纬度海区14.潜艇在进入“海中断崖”的刹那,潜艇会()A明显上升B.迅速下沉C.保持平稳D.倾斜上漂【答案】13.A14.B【解析】【分析】【13题详解】在水平方向上,海水表层密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增,赤道海区表层海水密度相对于副热带海区、中纬度海区以及高纬度海区更小。在垂直方向上,随着深度的增加,从海平面垂直向下,海水密度增大。由此分析可知,从海平面垂直向下2千米,赤道海区海水密度增大的幅度更大,海水密度变化最为显著,故选A。【14题详解】海中断崖处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即海水密度“上大下小”,潜艇在进入海中断崖的刹那,由于海水密度变小,浮力减小,潜艇会迅速下沉,从而遭遇危险,故选B。 【点睛】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水平方向上,海水密度大致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加,在表层至1000米深度,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增大,在2000米以下的地区海水密度基本不变。受极端强暴雨天气影响,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多市县发生洪涝灾害,26日河南卫辉市城区的主干道成了救援船只的水路。下图是该主干道部分路段航拍图。完成下面小题。15.航空遥感、尤其是无人机遥感在抗洪救灾中可发挥的作用是()A.预报暴雨发生时间B.监测天气变化过程C.勘察地表水位高低D.获取被淹范围信息16.面对洪涝灾害,下列当地普通居民的避灾做法正确的是()A.立刻下水游泳,选择高处避险B.一旦积水进屋,及时切断电源C.爬上电线杆或铁塔,等待救援D.随身携带家中最贵重物品撤离【答案】15.D16.B【解析】【分析】【15题详解】遥感拍摄时,暴雨已经发生,无法预报暴雨发生时间和监测天气变化过程,A、B 错误;水位高低的勘察应从水下到水垂直高度的测量,遥感无法实现,C错误;通过图片的拍摄,可以获知被淹的范围信息,D正确。故选D。【16题详解】水下状况不明,隐患多,不宜下水游泳避险,A错误;一旦积水进屋,可能浸泡电源、电器,发生电击事件,应及时切断电源,B正确;爬上电线杆和铁塔,有受电击的危险,且水浸泡后,电线杆和铁塔不稳定,危险性大,C错误;避险时生命最为重要,切忌为携带贵重物品,错失逃离时机,D错误。故选B。【点睛】遥感是通过空中拍照,通过图片进行应用的信息技术,相当于眼睛的“看”的功能。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科学家自制了一种集沙仪器,通过收集大风中的沙粒来研究风沙流情况。图1是沙丘中集沙仪的安置位置示意图,图2是集沙仪剖面示意图(①~⑩为收集砂粒的管子)。完成下面小题。17.形成沙丘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C.风、水共同侵蚀D.风、水共同沉积18.管子内沙粒最多的是()A.①B.②C.⑨D.⑩【答案】17.B18.A【解析】【分析】【17题详解】 沙丘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风携带沙粒向前搬运的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风速降低,搬运能力减弱,风力沉积形成沙丘,其主要原因是风力沉积,而非风力侵蚀,B正确,A错。与流水作用关系不大,CD错。故选B。【18题详解】大风搬运沙粒的过程中,靠近近地面的地区沙粒搬运量更多,①~⑩收集管中,①更易收集靠近近地面的沙粒,管子内沙粒储量最多,A正确。故选A。【点睛】新月形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是平面如新月的沙丘。其纵剖面的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面平缓,背风坡凹而陡。冰川风是指在冰川谷地中,冰川表面空气温度比谷中同高度空气温度低,导致冰川表面空气沿冰川向下流动而形成的风。若冰川足够大,可全天盛行冰川风,但风速有日变化。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存在冰川风现象,且近年来其势力有所变化。下图为盛行谷风时的冰川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冰川风对山谷风产生的影响是()A.增强谷风的势力B.改变山风的风向C.延长山风持续时间D.延长谷风持续时间20.下列关于近年来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冰川风的变化特征及理由组合正确的是()A.势力变大冰川面积变大B.势力变大冰川面积变小C.势力变小冰川面积变大D.势力变小冰川面积变小【答案】19.C20.D【解析】【分析】【19题详解】山谷风是山顶和谷地气温差异形成的热力环流,同一水平面上,白天山顶气温高,山谷气温低,形成谷风,夜间相反形成山风。冰川风的方向与山风的方向一致,所以,减弱了古谷风的势力,A错误;冰川风的方向与山风的方向一致,没有改变山风的方向,B错误;加强和延长的山峰的持续时间,C正确;缩短了谷风的持续时间,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使珠穆朗玛峰北侧的冰川不断融化,面积缩小,导致冰川风势力变小,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近年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导致山地冰川和两极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极端天气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2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1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中国“探日”天眼“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将于2022年发射,其任务之一是探测日冕物质抛射(日冕物质在较短时间内被大规模抛出太阳)现象。下图是太阳及部分太阳活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1.关于太阳活动的类型与发生位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日珥—光球层B.耀斑—色球层C.黑子—色球层D.太阳风—日冕层 22.强烈的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是()A.出现极光现象B.温度明显升高C.降水有所增加D.可能爆发磁暴【答案】21BD22.AD【解析】【分析】【2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珥发生在色球层,A错误;耀斑发生在色球层,B正确;黑子发生在光球层,C错误;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D正确。故选BD。【22题详解】强烈的日冕物质抛射时,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两极大气层上空时,与那里的大气层产生摩擦相撞,出现极光现象,A正确;高能带电粒子流还能干扰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D正确;高能带电粒子流对地球上的气温和降水没有明显影响,BC错误。故选AD。【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气候:地球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②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③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④在两极地区出现极光。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科技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力度不断增大。下图是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3.①位置可能勘探到的海洋矿产资源是()A.油气矿B.可燃冰C.滨海砂矿D.锰结核矿 24.下列属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是()A.渔场B.海上工厂C.盐场D.海底隧道【答案】23.AC24.BD【解析】【分析】本题以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洋资源及其利用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23题详解】由图可知,①位置位于大陆架,该地的矿产资源是油气资源和砂矿,A、C正确。可燃冰和锰结核矿均分布在深海海盆,B、D错误。故选AC。【24题详解】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包括作为运输空间如海底隧道,也包括作为生产生活空间如海上工厂,B、D正确,渔场属生物资源利用方式,A错误。盐场属海洋矿产资源利用方式,C错误。故选BD。【点睛】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其中大陆架分布的矿产资源是油气资源和砂矿;深海海盆分布的是可燃冰和锰结核矿。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包括:运输空间如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等;海上生产生活空间如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等;还有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方面。古诗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例如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②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等,不仅形象地刻画了一幅美丽景象,还有着深刻的地理原理。完成下面小题。25.上述①、②、③、④四句诗句中包含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是()A①B.②C.③D.④26.“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描述了云南昆明四季如春,影响昆明“四季如春”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纬度B.地形C.植被D.河流【答案】25.AC26.AB【解析】 【分析】本题以古诗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热力作用、气候的影响因素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25题详解】①诗句的意思是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早上太阳高度小,波长短的蓝紫光被散射,红光波长较长,能到达地面。诗句描述的是大气的削弱作用。A正确。②诗句的意思是城市还热,乡村已是秋意,描述的是城市热岛效应现象,B错误。③诗句的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秋季晚上气温低,大气逆辐射弱,容易产生霜冻现象。C正确。④诗句的意思是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诗句描述的是春雨导致水位上涨的现象,诗句描述的是天气系统,D错误。故选AC。【26题详解】昆明地处低纬度,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较高。昆明位于云贵高原,由于地势高,夏季气温较低,夏季凉爽。A、B正确。植被和河流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排除C、D选项,故选AB。【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洋流和人类活动等。西藏林芝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每年3、4月桃花盛开,与高山白雪相互映衬,形成山下桃花山上雪的独特雪域江南风景,吸引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进藏旅游。下图是3月林芝桃花盛开时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27.林芝形成山下桃花山上雪景观,与其关系密切的自然地理要素是()A.降水B.热量C.海拔D.光照28.春季去西藏旅游,建议随身携带的物资及理由组合正确的是()A.墨镜地面辐射强B.短袖白天气温高 C.防晒霜太阳辐射强D.氧气罐大气密度小【答案】27.BC28.CD【解析】【分析】【2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芝形成山下桃花山上雪景观,形成原因是山地垂直分异的结果,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山下3、4月份已经春暖花开,山上由于海拔高气温仍很低,还是冰雪覆盖。因此与其关系密切的自然地理要素是热量和海拔,BC正确;与降水条件关系不大,山上山下光照条件差别不大,因此AD错误。故选BC。【28题详解】春季去西藏,戴墨镜,是因为太阳辐射强,A错误;要准备保暖衣服,海拔高气温低,日较差大,B错误;带好防晒霜,是因为太阳辐射强,C正确;带氧气罐,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少,D正确。故选CD。【点睛】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北京某老住宅区局部低洼,且缺乏排水设施,大雨后内涝严重。结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对该住宅区内道路与花园进行重新设计和建造,形成雨水花园,有效解决内涝问题。下图为该住宅区内雨水花园中雨水收集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雨水花园建成后,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是()A.下渗量增多B.蒸发量减弱C.地表径流量增大D.地下径流量增大30.利用石笼(装填了石块的笼子)作为雨水花园边界的优势是()A.防止雨水花园积水倒灌道路路面B.石缝积累的土壤能促进植物生长C.对初期的雨水具有一定过滤作用D.增加粗糙度以降低地表径流速度【答案】29.AD30.BC【解析】【分析】【29题详解】城市雨水花园建成后,植被绿地以及水域的面积增加。下渗量增多,地表径流减小,地下径流增大,AD正确,C错。由于植被和水域的面积增加,蒸发量增多,B错。故选AD。【30题详解】雨水花园位置低于路面,雨水花园积水倒灌道路路面的可能性小,A错。石笼装填了石块,石块颗粒物较大,石缝间积累的土壤,有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植被的生长又使得雨水花园边界趋向稳定,B正确。石块间缝隙较大,对初期雨水具有一定的过滤作用,有利于为雨水花园植被提供相对较为清洁的水源,C正确。石笼主要对地表径流器过滤净化作用,降低地表径流的速度并不是其主要作用(地表径流速度的降低主要通过绿地等实现),D错。故选BC。 【点睛】影响下渗的因素:坡度、地表及土壤性质、植被、降水强度与时间长短等。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新G219是在原219国道基础上,向北部延伸至新疆喀纳斯,向南部延伸至广西东兴,跨越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四省区,是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的边境公路。2021年夏季,我国某考察组沿G219,穿过雪山冰川、荒漠戈壁、高山峡谷和河流湖泊等地,采集了丰富的地理素材。材料二:图1是G219在西藏、新疆部分的位置简图,图2是考察组沿途拍摄的四张典型地貌景观照片。(1)照片①显示的典型冲积扇地貌,常出现在河流____位置,此处由于水流速度变慢,水中泥沙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沿水流方向逐渐变____。(2)甲地风力大,最有可能出现四张景观照片中的照片____。这种相间排列的____、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组合地貌,称谓____地貌。(3)照片③在乙地拍摄,该景观两壁险峻陡峭,河谷呈____字形,跟河流的____作用强烈关系密切。(4)考察组驾车时感受到照片②所在地最频繁的气象灾害是____ 灾害,该灾害对当地公路危害严重,提出两点有效的防治措施____。【答案】(1)①.出山口②.小(2)①.④②.风蚀柱(/风蚀城堡)③.雅丹(3)①.V②.侵蚀##下蚀(4)①.风沙(/沙尘)②.措施:修建防护林带;设置草(/石)方格沙障;设置高立式沙障。【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风蚀地貌,沙漠化的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小问1详解】冲积扇常出现在河流的出山口附近,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口,地势开阔,流速减缓,流水的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粗颗粒物质搬运的距离相对较短,细颗粒物质被搬运的更远,所以沉积物颗粒大小沿水流方向逐渐变小。【小问2详解】甲地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更强。④为雅丹地貌,受风力侵蚀形成,这种地貌由相间的风蚀柱或风蚀城堡、风蚀残丘以及风蚀沟壑组成。【小问3详解】照片③河谷深切,两岸险峻陡峭,河谷呈V字形,这与河流下蚀作用强烈密切相关。【小问4详解】②为沙丘地貌,风沙活动频繁,遭遇的最频繁的气象灾害是风沙灾害(或沙尘暴)。风沙活动会掩埋路基,损坏交通基础设施,可以修建沿公路的防护林带,削弱风沙活动。还可以设置草方格沙障以及高立式沙障,增大地表摩擦,减轻风沙活动对公路的影响。【点睛】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地形平坦,沼泽广布,下游河道宽、河床浅,涌潮强烈。受洋流等因素影响,东南部海域成为阿根廷滑柔鱼的重要产卵区和索饵(获取饵料)区。材料二:图1是南美洲大陆及周边海域简图,图2是亚马逊河口盐度分布图。 (1)亚马孙河河口形态呈____状,受____和太阳引力的影响,潮水从外海涌入河道,形成壮观的涌潮。潮汐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目前人类利用潮汐能的重要方式是____。(2)与游向成鱼产卵区相比,滑柔稚鱼去索饵区时____(顺/逆)洋流游动。与福克兰寒流相比,巴西暖流密度更____,两者相遇后,海水发生____(水平/垂直)搅动,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为鱼类提供丰富的____,形成滑柔鱼渔场。(3)亚马孙流域沼泽广布,这与水循环各个环节关系密切。亚马孙流域____量大,气候湿润;地形平坦,____汇集速度缓慢;土质黏重,地表水____少;植被覆盖好,土壤水分____弱。(4)归纳亚马孙河口海域海水盐度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答案】(1)①.喇叭②.月球③.发电(2)①.顺②.小③.垂直④.饵料(3)①.降水②.地表径流③.下渗④.蒸发(4)特点:自河口向外凸出,数值向外海递增。原因:亚马逊河径流量大,离河口近,淡水汇水量大,海水被稀释明显。【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潮汐现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 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亚马孙河口形态呈喇叭状,受月球和太阳引力的影响,潮水易从外海涌入河道,形成较为壮观的涌潮。就目前而言,人们利用潮汐能最重要的方式是利用潮汐发电。【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成鱼产卵线大致自南向北游,逆巴西暖流游动,而稚鱼索饵线路大致自北向南流动,顺巴西暖流游动。与福克兰寒流相比,巴西暖流温度更高,密度更小,寒暖流相遇后,海水密度差异较大,海水发生垂直搅动,将海洋底层营养物质代至表层,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形成渔场。【小问3详解】亚马逊流域属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气候湿润。地形平坦,水速慢,地表径流汇集速度缓慢。同时,土壤黏重,地表水下渗量少。植被覆盖率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土壤水份蒸发较弱。【小问4详解】根据图2信息可知,亚马孙河口海域海水盐度自河口向外海凸出,盐度数值向外海增加。河口附近海水盐度主要受陆地径流注入的影响,陆地径流为淡水,亚马孙和径流量大,距河口越近的地区,受陆地淡水的稀释作用越明显,海水盐度相对较小,距河口越远的地区,受陆地淡水稀释作用较弱,海水盐度相对较大。【点睛】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寒假期间,浙江某中学在全国各地开展“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各小组拍摄了其研学地的典型景观照片,还观察了研学地的典型土壤剖面。返校后,各小组整理好研学中获取的素材,并进行成果研讨交流活动。材料二:图1是研学地位置分布简图,图2是各小组拍摄的研学地典型景观照片。 (1)写出各小组在研学地拍摄的对应景观图。甲——____乙——____丙——____丁——____(2)制作、观察土壤剖面并采集土壤标本时,需要用到多种工具,在标签、铁锹、锤子、罗盘、相机、标本盒、自行车、望远镜、剖面刀、袖珍秤、手电筒等工具中选择三种可能用到的工具:____、____、____。(3)返校后,同学们对各研学地拍摄的典型植被进行了探讨,得出影响①、②两地植被不同的主要因素是____,影响③、④两地森林疏密状况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____。说出森林对大气环境的主要生态价值____。(4)土壤的发育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并进一步表现出一定的剖面特征,描述甲地典型土壤的剖面特征并结合气候与植被说明其发育环境。【答案】(1)①.④②.③③.①④.②(2)①.标签②.铁锹③.相机、标本盒、剖面刀(3)①.水分②.水分③.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碳平衡);吸烟滞尘,净化空气(4)剖面特征:土红色;有机质层薄,腐殖质少,淋溶层厚。发育环境:常年温暖湿润,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常绿阔叶林植被茂盛,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形式进入土壤。【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植被类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土壤的观察与收集,土壤剖面,土壤形成的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甲为我国南方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④;乙位于陕北地区,黄土广布,对应③;丙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为典型的畜牧业,对应①;丁位于我国长白山区附近,对应②。【小问2详解】采集土壤标本需要用铁锹,对采集的土壤标本进行分类,需要用到标签和标本盒。另外,观察土壤剖面以及土壤标本的制作,还需要用到相机摄像以及剖面刀等工具。【小问3详解】①②两地纬度差异不大,海陆位置差异明显,②距海更近,水分充足,适合森林生长,①距海相对较远,水分较少,适合草原植被生长,两地植被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③位于黄土高原,位置靠近内陆,降水较少,森林稀疏,④位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距海相对更近,降水充足,森林茂密,③④两地森林疏密状况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水分。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碳平衡,调节区域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同时,森林还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等生态价值。【小问4详解】甲地为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在土壤剖面中,土壤颜色呈土红色,有机质层薄,腐殖质少,淋溶层厚度大。主要原因在于: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候温和,常绿阔叶林植被茂盛,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形式进入土壤,但土壤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分解速度快,有机质层薄,腐殖质少。降水丰富,土壤淋溶作用较强,淋溶层厚度大,土壤呈土红色。【点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2-16 14:15:03 页数:22
价格:¥2 大小:3.4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