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高三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伴随着秋季开学的脚步,除了如火如荼(tú)的暑期研修,还有不断叠代的“双减”新政,但愿这声棒喝(hè),能让众多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得到真正的助益。B.中国名人文士的泰山情结肇(zhào)始于孔子,继而沿袭为积淀深厚的文化心理,蔓延为流传久远的文化风气,演变为寤寐思之、魂萦(yín)梦绕的文化景观。C.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刹(shā)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容易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zhānɡ)痼疾。D.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基业上,镌(juān)刻着无数为家为国奋斗不已的名字,正因为有这些以身许党许国的侠之大者,中国脊(jǐ)梁得以挺立,中国精神得以赓续。【1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和字形的能力。A.“不断叠代”的“叠”,应写作“迭”。B.“魂萦梦绕”的“萦”,应读作“yíng”。C.“顽瘴痼疾”的“瘴”,应读作“zhàng”。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甲】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读书人的气质是读书人的气质,这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耳濡目染养成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了他们这些毛坯而言,是毫无魅力的,甚至 可以说很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乙】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我认识的一些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你就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使你对眼前的这些形象过目不忘,永记心中。【丙】有时我会想:如果这些先生不是读书人又将如何?我且不说他们的内心因精神缺失会陷入平庸与俗气,就说其表,大概也是很难让人恭维的。此时,我就会惊叹读书的后天大力,它居然能将一个外表平平甚至偏下的人变得如此富有魅力,使你觉得他们的奕奕神采,好不让人仰慕。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耳濡目染B.甚至C.诙谐D.奕奕神采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2~3题答案】【答案】2.A3.A【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A.“耳濡目染”意思是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语段中陈述对象是“阅读”,不属于“经常听到看到”,应为“潜移默化”。使用错误。B.“甚至”,连词,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毫无魅力的”“很不完美的”两项前后递进。使用正确。C.“诙谐”意思是说话有风趣,引人发笑。结合语境“在餐桌上”说话有风趣。使用正确。D.“奕奕神采”是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结合语境“人变得如此富有魅力”,觉得他们精神旺盛,容光焕发。使用正确。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繁花似锦”后应为分号,“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两项是并列关系。故选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积极培育适应小农户需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多元主体,目前,农业专业服务公司等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已超过95万多个,服务小农户7800万户。B.当前正值秋冬季传染性疾病高发危险期,国外疫情持续蔓延,冷冻冷藏类食品和海产品成为新冠病毒传播的重大危险源,我国抗疫斗争形势依然复杂严峻。C.《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的法治体现,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法治保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支撑。D.请广大居民不要恐慌,强化个人防护意识,配合做好扫码、测温、戴口罩、一米线等疫情防控措施,尽早完成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共筑免疫屏障建立。【4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超过95万多个”成分赘余,删掉“多”;B.“冷冻冷藏类食品和海产品”并列不当,把“和”改为“包括”;D.“共筑免疫屏障建立”句式杂糅,可删掉“建立”。故选C。5.光明网书画频道联合北京金正德书画院发起“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书画展”作品征集活动。请在下面的展播作品中,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1)《长相思·致武汉同胞》思楚天,念楚天。病毒入侵顿觉寒,时逢过大年。民本连,国本连。,。(2)《天净沙·战疫》染疴黄鹤如何?真金烈火中国。大疫汹汹怎过——,。A.爱洒人间行大道,风正逆波平/雷神击破,众志成城降魔。B.患难兴邦永向前,春风四海传。/雷神击破,众志成城降魔。C.爱洒人间行大道,风正逆波平/初心不改,除害灭病旗明。D.患难兴邦永向前,春风四海传。/初心不改,除害灭病旗明。【5题答案】【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1)从格律和内容角度看,《长相思》最后两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押平韵,“道”是仄声;并且“病毒入侵”为灾难,和抗击疫情“患难兴邦”衔接得更好。排除AC。(2)“大疫汹汹怎过”后边两句的内容应该和抗疫的做法有关,“雷神击破”强调了我们抗击疫情的速度和魄力,“众志成城降魔”是抗击疫情的方法就是团结,和上文照应的更好。而“初心不改”和“雷神击破”比起来太笼统,排除D。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表情包”在社交软件活跃之后,形成了一种流行文化。最近,中青校媒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70%的大学生会借用“表情包”表达自己的情绪,60%以上受访者认为“表情包”便于表示友好并且习惯通过“表情包”缓解尴尬。的确,近些年,“表情包”流动在各类社交场景之中,许多年轻人已经无法在虚拟社交时脱离这种简洁的图片形式了。6.请用一句话给“表情包”下定义,字数不超过30个字。7.请谈谈对年轻人中流行使用“表情包”的看法。【6~7题答案】【答案】6.表情包指的是一种利用图片来表示感情的方式。7.①表情包可以看作是线上文字交流的重要补充。②表情包能够充当同一圈层或代际群体的“接头暗号”。③表情包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还代表了年轻人追求新潮的生活方式。④不过,我们在拥抱表情包时,也不能忽略文字的力量。毕竟,人与人交流的真正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双方心灵相通。【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首先注意定义的模式:()是(),然后根据文段内容找到句子的宾语,由“‘表情包’流动在各类社交场景之中”可知,“表情包”是一种社交的“方式”。最后筛选表情包的本质特征,由“这种简洁的图片形式”可知,表情包其实是一些图片,由“超过70%的大学生会借用‘表情包’表达自己的情绪”可知,人们用表情包表达情绪。由此可以概括出:表情包指的是一种利用图片来表示感情的方式。【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和谈观点的能力。本题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对年轻人中流行使用“表情包”的看法,可以赞同,可以反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果赞同,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缓解尴尬、表达情绪,是一种社交方式的创新,简洁方便,便于沟通交流,极大提升聊天的趣味性等。如果反对,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让多数中老年人与时代脱轨;一旦被恶意商用,便会引起法律问题;使人际之间的文字交往减少,沟通不畅等。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同一文化系统或不同的文化系统所包含的文化要素之间有相容与不相容的关系。有些不同的文化要素,虽然似乎相反,实际上却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如果仅取其一个而排斥另一个,就会陷于偏失,引起不良的后果。古代儒家强调道德教育,不重视法治;法家则专重法治,完全否认道德教育的价值。事实上,道德教育和法律制度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这句话是对的。但孟子对于法还是重视不够。韩非强调“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显学》),“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韩非子·奸劫弑臣》),宣称:“夫贤势之不相容亦明矣”(《韩非子·难势》)。事实上德与法是相辅相成的,贤与势更非不相容。文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愈丰富就愈繁荣,万紫千红胜过孤芳自赏。但是也有一些文化要素,各属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能脱离原来的系统,不可能勉强地拼凑在一起。清初王夫之曾论古今的不同说:“郡县之与封建殊,犹裘与葛之不相沿矣。……封建也,学校也,乡举里选也,三者相扶以行,孤行则踬矣。(《读通鉴论》卷三)”王船山的议论确实精湛。古今的差别如此,中外的差别亦有类似的情况。例如清末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企图把三纲五常的旧伦理与近代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事实上君主专制和封建道德与近代科学的发展是不相容的。那么,不同的民族文化只有各自独立,或者只有“全盘西化” 才是出路吗?这又不然。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扬长补短,历史上不乏实例。保持自己的良好基础,学习先进文化的最新成就,以促进自己民族文化的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因为有些文化要素彼此不能相离,有些则是可以相离的。我们进行实际考察,就可以发现,不同的民族文化包含的文化要素有许多是并行不悖,甚至是可能相得益彰的。举例来说中国医学与西方医学各自具有自己的系统。西方医学已经发达到非常精密的程度,超迈前古。但是中医的一些优点仍为西医所不具备。中国医学确有实效。中医的一些理论至今仍令人感到神秘难解,可能只有进一步运用最新科学才能予以明确的诠释。中西医结合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中国绘画、中国音乐、中国建筑都有其独具的特色。西方绘画、西方音乐、西方建筑也都是应该学习的,但能够否认中国绘画、中国音乐、中国建筑的独特价值吗?关于音乐,有些人称中国音乐为民族音乐,似乎西方音乐才是音乐的正宗,这种民族自卑的作风,还是半殖民地的遗风。现代西方建筑采取了现代技术,确有古代中国不能及之处,但是建筑的民族形式仍有可取的优点。我们必须慎重考察古今中外不同的文化系统所包含的文化要素之间的相容与不相容的关系以及可离与不可离的关系。从某一系统中选取一定的要素,应以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适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准则。任何系统都是可以剖析的。黑格尔哲学是一个相当严密的系统,而马克思、恩格斯却看出黑格尔哲学系统与其方法的矛盾,在批判其哲学系统的同时却剥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哲学思想的批判继承往往如此;一切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思想必然能够脱离其原来所在的系统而独立存在;一切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化成果也必然是并行不悖、彼此相容的。社会主义文化必然是一个新的创造,同时又是多项有价值的文化成果的新的综合。我们要排除一切浅见与偏向,努力创造光辉灿烂内容丰富的新中国文化。(张岱年《文化系统的分析与综合》,有删改)8.下列对材料中有关“文化要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强调道德教育,不重视法治,法家则专重法治,完全否认道德教育的价值,是因为二者都只看到文化要素之间不相容的关系,而忽视了其相辅相成的作用。B.王夫之说:“郡县之与封建殊,犹裘与葛之不相沿矣。……孤行则踬矣。”作者认为其议论确实精湛,准确地论述了古今文化要素的差别。C.由于有些文化要素彼此是可以相离的,这为我们在保持自己的良好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最新成就以促进自己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D.东西方的绘画、音乐、建筑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各自的特色,这说明不同的民族文化包含的文化要素是并行不悖的,甚至是可能相得益彰的。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同一文化系统或不同的文化系统所包含的文化要素之间有些是表面相反而实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如果仅取其一个而排斥另一个,就会引起不良的后果。B.清末企图把三纲五常的旧伦理与近代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的做法的失败,说明有一些文化要素是不能脱离原来的系统的,不可能勉强地拼凑在一起。C.虽然中医的一些理论至今令人感到神秘难解,但中医的一些优点仍为西医所不具备,中西医可以相得益彰,其结合的前景十分光明。D.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任何系统都是可以剖析的,他们看出了黑格尔哲学系统与其方法的矛盾,在批判其哲学系统的同时剥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10.请结合全文,概括不同“文化要素”之间的几种关系。【8~10题答案】【答案】8.C9.D10.(1)相容与不相容的关系;(2)似乎相反,实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3)可离与不可离的关系;(4)并行不悖又相得益彰。【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A.“是因为二者都只看到文化要素之间不相容的关系,而忽视了其相辅相成的作用”因果失当,文中只说“古代儒家强调道德教育,不重视法治;法家则专重法治,完全否认道德教育的价值。事实上,道德教育和法律制度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并没有说他们只重一方面的原因。B.“准确地论述了古今文化要素的差别”错,原文说的是“王船山的议论确实精湛”,并没有说“准确地论述”。D.“这说明不同的民族文化包含的文化要素是并行不悖的,甚至是可能相得益彰的”错误,原文说的是“不同的民族文化包含的文化要素有许多是并行不悖,甚至是可能相得益彰的”,选项漏掉了“有许多”这个限制性词语,扩大了范围。故选C。【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任何系统都是可以剖析的”于文无据,“任何系统都是可以剖析的”,这是作者张岱年的观点,原文“黑格尔哲学是一个相当严密的系统,而马克思、恩格斯却看出黑格尔哲学系统与其方法的矛盾,在批判其哲学系统的同时却剥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没有提及他们认为任何系统都是可以剖析的。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同一文化系统或不同的文化系统所包含的文化要素之间有相容与不相容的关系”可概括出:相容与不相容的关系。“有些不同的文化要素,虽然似乎相反,实际上却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可概括出:似乎相反,实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有些文化要素彼此不能相离,有些则是可以相离的”可概括出:可离与不可离的关系。“不同的民族文化包含的文化要素有许多是并行不悖,甚至是可能相得益彰的”并行不悖又相得益彰。(二)(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鹿原(节选)陈忠实①朱先生重新开始因赈济灾荒而中断已久的县志编纂工作,一度冷寂的白鹿书院又呈现出宁静的文墨气氛。他四处奔走的劳顿和风尘早已消失,饥饿造成的恐怖阴影却依然滞留在心间,眼前时不时地映现出舍饭场粥锅前拼死拥挤的情景,尽管这样,他的心头还是涌起案头文字工作的渴望和生气。②大饥馑是随着一场透雨自然结束的,村民们迫不及待从青葱葱的包谷秆子上掰下尚未干须的棒子,撕去嫩绿的皮衣,把一掐即破的颗粒用刀片刮削到案板上,流溢出牛奶似的白色浆汁,像捣蒜一样捣砸成糊浆,倒进锅里掺上野菜煮熟了吃。有人连同包谷棒子的嫩芯一起搁石碾上碾碎下锅,村巷里每到饭时就弥漫起一缕嫩包谷浆汁甜丝丝的气息。大人和小孩的脸色得了粮食的滋润开始活泛起来,交谈说话的声调也硬朗了,尽管还有那些赤贫户不得不继续拉着枣木棍子去讨饭,讨到的毕竟是真正的粮食。③ 原野上呈现出令人惊喜的景象,无边无际密不透风的包谷、谷子、黑豆的枝枝秆秆蔓蔓叶叶覆盖了田地,大路和小道被青葱葱的田禾遮盖淹没了,这种景象在人们的记忆里是空前仅有的。白鹿原的伏天十有九旱,农人只注重一料麦子而很少种秋,棉花也因为干旱的天象制约而几乎不种,收罢麦子以后就开始翻地,用一把二尺长镶着铁刃的木板锨扎翻土地,让土壤在伏天里充分曝晒,秋天播种小麦时,那土壤就松散绵软如同发酵的面团儿。整个广阔的原野上,男人们只穿一件短短的裤头,在强暴的烈日下挥舞锨板,地头的椿树或榆树下必定有一只装着沙果叶凉茶的瓦罐。有人耐不住寂寞就吼喊起来,四野里由近及远串连起一片“嘿……哟……哟……嘿”只有吼声而无字词的悠扬粗浑的号子……今年的年馑打乱了白鹿原的生产秩序,农人等不及到明年夏天才能收获的麦子,谁和谁不用商量就一律种下秋粮了。苍天对生灵施行了残暴之后又显示出柔肠,连着下了两三场透雨,所有秋粮田禾都呼啦啦长高了、扬花了、孕穗结荚了,原上再不复现往年里这个时月扎翻土地吆喝号子的雄浑壮观的景象。所有土地被秋庄稼苫着,农人们无法踏进田地就在村巷荫下乘凉,农闲时月的悠闲里便生出异事,有人忽然忆及朱先生赈济救命的恩德而发动大家纷纷捐款,敲锣打鼓把一块刻着“功德无量”的牌匾送到书院来。④朱先生听到锣鼓和铳响走出大门,弄清了原委就发了一通脾气:“你们刚刚吃上嫩包谷糊汤就瞎折腾!兴师动众搞这些华而不实的事图的啥?再说赈济粮是上头拨下的,不是我家的,我不过是把粮食分发下去,我有何德敢受此恭维?”说罢关了大门再不出来。那些人突然改变了主意,抬着金匾敲着锣鼓赶往朱先生的故里朱家坂去了。朱先生的儿子不胜荣光热情接待,把匾额端端正正挂到门楼上方。接着又有几个村子效法起来,朱先生家门口隔几天便潮起一次庙会,而且大有继续下去的势头。朱先生闻讯后赶回老家,制止了儿子们的愚蠢行为,把挂在屋里屋外的大小金字牌匾统统卸下来,塞到储存柴禾的烂窑里去。⑤这件事多少干扰了朱先生清理赈灾账目的工作,拖延了几天才挟着一摞明细账簿走进郝县长的办公房。郝县长接过那一摞账簿很激动:“这真是‘有口皆牌’!”当即与朱先生商定时日,要为他以及参与救灾的诸位先生设宴洗尘;朱先生避而不答转身就告辞了,走到门前说:“如若发现账目上有疑问,尽管追查,朱某绝不忌讳。”郝县长拉着推着又把朱先生拽进门来说:“我还有话跟你说。”朱先生坐下来。郝县长说:“年馑已过,人心稳住了。县府新添国民教育科,我想请先生出山。”朱先生听了一笑,说:“你不知道我这个人不成器,做点文墨文字的事还可以滥竽充数,一当起官来自个心里先怯得惶惶,日里不能食夜里不得眠。生就的雀儿头戴不起王冠——你饶了我吧!”郝县长根本不信:“这话不实。单是这次赈灾,先生所作所为无论朝野有口皆碑。卑职以为滋水不乏有识之士,当今最短缺的却是清廉的人。”朱先生依然不为所动,摇摇头轻淡地申述说:“ 我一生不勉强人,人也不经勉强我,勉强的事是做不好的。”说着又站起来告辞。郝县长再开不得口,钦服而不无遗憾地陪朱先生出门,又提出开头的话来:“那……你还是择空儿抽一天时间咱们聚聚,我也好代饥民向诸位先生说一句谢承的话呀?”朱先生笑着却很果断:“不必了。你有这心意,把那笔款子籴成粮食,分给街头路口的那些乞丐吧!他们的年馑还没过哩!”⑥县志编纂进入最费神的阶段,在一一找出前人所编几种版本的疑问和谬误之后,现在就要进行严格的考证,关于本县历史沿革需要大量查阅史料典籍,有关风土人情以及物产特产要到四乡去踏访询问,有关历朝百代本县所出的达官名流、文才武将、忠臣义士的生平简历需得考证,还有数以百计的烈女节妇的生卒年月和扼要事迹的查核,这么庞杂的事项都得由诸位先生分头去做。顶麻烦的是对本县山川岭原地貌的核查,一沟一峪,一峰一溪都得勘测,而这样的专门技能的测工得到省城去请。朱先生亲自出马到西安,请来了一主二副三位测工,又雇来三位年轻农人帮他们背行李扛测具,就开始钻山巡河去工作了……朱先生决计编出一部最翔实最准确的可资信赖的新县志,那无疑是滋水县的一部百科全书。大饥馑的恐怖在乡村里渐渐成为往事被活着的人回忆,朱先生偶然在睡梦里再现舍饭场上万人拥挤的情景,像是一群饿极的狼争夺一头仔猪,有时在捉筷端碗时眼前猛然现出被热粥烫得满脸水泡的女人的脸,影响他的食欲……尽管如此,毕竟只是一种阴影,他对县志的编纂工作更加专注了。(有删改)11.赏析第③段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12.分析第⑤段和郝县长对话的场景对塑造朱先生形象的作用。13.有人说“大饥馑”是本文必不可少的细节,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14.小说节选部分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朱先生的心理,主体部分却完全不涉及,如此安排有何用意?【11~14题答案】【答案】11.①描写的都是原野上庄稼葱茏的景象。“枝枝秆秆蔓蔓叶叶”“青葱葱”等叠词,“无边无际密不透风”等形容词,“呼啦啦”等拟声词,拟人手法的运用(“苍天对生灵施行了残暴之后又显示出柔肠”),三个“了”字短句(“长高了、扬花了、孕穗结荚了”),都既写出了庄稼的茂盛,渲染了大饥馑过后白鹿原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又突出了人们惊喜、高兴的心理情绪;②两处描写,都突出了今昔的对比,交代了白鹿原上的生产习惯及改变,为下文写农人给朱先生送匾张本,推动了情节的发展。12. ①本段描写了郝县长想要设宴答谢朱先生且邀请他出任“国民教育科”官员,却被朱先生一一拒绝的场景。②富有个性化的对话和精简到位的神态描写(“避而不答”“笑”“摇摇头轻淡地申述”“笑着却很果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朱先生廉正清醒、不慕名利、良善慈悲、原则性强的形象。13.答案示例:认同。①作为线索串连小说情节,自然地引出了对白鹿原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的描写;②作为背景旋律,弥漫于整篇小说,不仅影响了村民的举止,也时刻萦绕在朱先生的心头。③为塑造朱先生善良正直的形象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典型的社会背景。14.①开头结尾部分写朱先生心理,能让读者对朱先生有直接印象,主体部分不涉及又能更客观冷静真实地塑造朱先生形象;②突破了朱先生视角的局限,全方位展现白鹿原地理、人情风貌,行文更自由自然。【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景物描写的能力。“原野上呈现出令人惊喜的景象”“所有秋粮田禾都呼啦啦长高了、扬花了、孕穗结荚了”描写的都是原野上庄稼葱茏的景象。“枝枝秆秆蔓蔓叶叶”“青葱葱”等叠词,“呼啦啦”等拟声词,增强了表现力,画面感强,让人如身临其境,尤其是大饥荒过后,这样的景象让人欣喜、振奋。“无边无际密不透风”,长势喜人,写出了庄稼的茂盛。“苍天对生灵施行了残暴之后又显示出柔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苍天当作人来写,苍天还是仁慈的,终究降下来甘霖,表现人们对连着下雨的天气的感恩、喜悦之情。“长高了、扬花了、孕穗结荚了”,三个“了”字短句,描写了庄稼葱茏的景象,也突出了人们惊喜、高兴的心理情绪。“这种景象在人们的记忆里是空前仅有的”“所有秋粮田禾都呼啦啦长高了、扬花了、孕穗结荚了,原上再不复现往年里这个时月扎翻土地吆喝号子的雄浑壮观的景象”两处描写,都突出了今昔的对比,交代了白鹿原上的生产习惯及改变,“农闲时月的悠闲里便生出异事,有人忽然忆及朱先生赈济救命的恩德而发动大家纷纷捐款,敲锣打鼓把一块刻着‘功德无量’的牌匾送到书院来”,为下文写农人给朱先生送匾张本,推动了情节的发展。【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塑造人物手法、鉴赏段落作用的能力。 “年馑已过,人心稳住了。县府新添国民教育科,我想请先生出山”“我一生不勉强人,人也不经勉强我,勉强的事是做不好的”“郝县长再开不得口,钦服而不无遗憾地陪朱先生出门”,本段描写了郝县长想要设宴答谢朱先生且邀请他出任“国民教育科”官员,却被朱先生一一拒绝的场景。郝县长请他出山时,朱先生却说“一当起官来自个心里先怯得惶惶,日里不能食夜里不得眠。生就的雀儿头戴不起王冠——你饶了我吧”“我一生不勉强人,人也不要勉强我,勉强的事是做不好的”,这些属于语言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朱先生不看重名利,不愿违心当官而只想为百姓做事的高尚精神。当县长要为他以及参与救灾的诸位先生设宴洗尘,“朱先生避而不答转身就告辞”,当郝县长要请朱先生出山,“朱先生听了一笑”,直言拒绝,当郝县长再三请求,“朱先生依然不为所动,摇摇头轻淡地申述说……”,当郝县长提出再聚并要对朱先生赈济灾民表示感谢时,“朱先生笑着却很果断”地拒绝,富有个性化的对话和精简到位的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朱先生廉正清醒、不慕名利、良善慈悲、原则性强的形象。【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段落作用的能力。原文的“大饥馑”确实是本文必不可少的细节,所以宜回答认同。“饥饿造成的恐怖阴影却依然滞留在心间,眼前时不时地映现出舍饭场粥锅前拼死拥挤的情景”“朱先生偶然在睡梦里再现舍饭场上万人拥挤的情景,像是一群饿极的狼争夺一头仔猪……尽管如此,毕竟只是一种阴影,他对县志的编纂工作更加专注了”,“大饥馑”作为线索串连小说情节,“白鹿原的伏天十有九旱,农人只注重一料麦子而很少种秋,棉花也因为干旱的天象制约而几乎不种”“今年的年馑打乱了白鹿原的生产秩序,农人等不及到明年夏天才能收获的麦子,谁和谁不用商量就一律种下秋粮了”,自然地引出了对白鹿原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的描写。“大饥馑是随着一场透雨自然结束的,村民们迫不及待从青葱葱的包谷秆子上掰下尚未干须的棒子……”“今年的年馑打乱了白鹿原的生产秩序,农人等不及到明年夏天才能收获的麦子,谁和谁不用商量就一律种下秋粮了”,大饥馑作为背景旋律,弥漫于整篇小说,影响了村民的举止,“饥饿造成的恐怖阴影却依然滞留在心间,眼前时不时地映现出舍饭场粥锅前拼死拥挤的情景”“朱先生偶然在睡梦里再现舍饭场上万人拥挤的情景,像是一群饿极的狼争夺一头仔猪”,也时刻萦绕在朱先生的心头。 当人们为报答朱先生的赈济救命的恩德而给他送牌匾时,朱先生清楚原委后拒绝接收瓶匾额,而人们“改变了主意,抬着金匾敲着锣鼓赶往朱先生的故里去了。朱先生的儿子不胜荣光热情接待,把匾额端端正正挂到门楼上方”,当朱先生闻讯后“赶回老家,制止了儿子们的愚蠢行为,把挂在屋里屋外的大小金字牌匾统统卸下来,塞到储存柴禾的烂窑里去”,作者通过朱先生和他儿子对匾额的态度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朱先生不图虚名的高贵品格,大饥馑为塑造朱先生善良正直的形象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典型的社会背景。当然如果不认同,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饥饿造成的恐怖阴影却依然滞留在心间,眼前时不时地映现出舍饭场粥锅前拼死拥挤的情景,尽管这样,他的心头还是涌起案头文字工作的渴望和生气”“尽管如此,毕竟只是一种阴影,他对县志的编纂工作更加专注了”,开头结尾部分写朱先生心理,能让读者对朱先生有直接印象,主体部分不涉及又能更客观冷静真实地塑造朱先生形象,如通过作者对朱先生亲自考察的叙述“县志编纂进入最费神的阶段,在一一找出前人所编几种版本的疑问和谬误之后,现在就要进行严格的考证,关于本县历史沿革需要大量查阅史料典籍,有关风土人情以及物产特产要到四乡去踏访询问,有关历朝百代本县所出的达官名流、文才武将、忠臣义士的生平简历需得考证,还有数以百计的烈女节妇的生卒年月和扼要事迹的查核,……而这样的专门技能的测工得到省城去请”“朱先生亲自出马到西安,请来了一主二副三位测工,又雇来三位年轻农人帮他们背行李扛测具,就开始钻山巡河去工作了……”由此突显出朱先生不辞劳苦、亲身实干的工作风格;突破了朱先生视角的局限,文中的“大饥馑”“包谷秆子”“包谷、谷子、黑豆”等语言以及人们为感谢朱先生的赈济救命而敲锣打鼓地给朱先生送来“功德无量”的牌匾等描写全方位展现白鹿原地理、人情风貌,行文更自由自然。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重刻曾南丰先生文集序(明)宁瑞鲤余不佞,亦尝诵先生之文矣。顷释褐承乏丰土,私窃幸溯前哲徽音,获寄仰止。入境久之,复耳三文公之迹为详,盖相国文肃公子宣、史馆文昭公子开,皆先生季仲,而先生讳巩,字子固,则世所推文定公者。先生文旧刻县署,存者陶阴亥豕,阙者首尾决衡。余怅然欲一新诸梨,而簿书倥偬,居鲜暇日。会邑庠士曾敏才、敏道、国彦、敏行、国祚、育秀、能先等诣余,请曰:“祖南丰先生倡道宋嘉佑间,为时儒宗,所著文集若干卷,学士大夫交传诵之。兹欲仰承雅意,摹刻佳本,藏之祖庙,以志不朽。乞赐一言之辱,弁之首简,幸甚。” 余维夙昔向往之勤,孜孜诵法,其可以不文辞?盖先生之文至矣,乃六经之羽翼,人治之元龟,自孟轲氏以来,未有臻斯盛者也。夫其矢口成谟,摛词树帜,彼曷尝雕锼锻炼,字栉句比,规规然矜一隅,工累黍哉!辟之三垣九野,向夕而光章;万壑群川,归虚而沛艾。至错经纬而涣沦漪,天地不为文而不能使之不文,亦其势然也。先生生昆体浸淫之后,洛学未兴之前,识抱灵珠,神超象帝,致知诚意之说,率先启钥,功良伟矣。尝试取先生书详读之,张皇幽渺,则天地万汇靡遁其情;商订运代,则曩畴风俗曲尽其变。条国家盈缩灾眚,随计蠹耗图回之安在;规官守刑名法度,壹令钱谷狱讼之兼筹。旁至篇什赋咏,罔不温润舂容,可弦可诵。盖先生于义理,茧丝牛毛,于学,贯道与器,故文章卓绝若此。考神宗时属新官制除目填委先生下马口占敕词日除数十人各极命官法意神宗简注特隆有史学见称士类之许。践更中外,所至有声。即父兄鼎贵,中朝故人,舒国秉均轴,先生进止泊如也。则先生自任,实贞且重,独以文章致大名耶?故观先生者,于道不于文,政以文论,亦自岿然诸名家中。何者?昌黎贻论于格致,柳州谬称于罗侯。舒国新经字说之见疵,眉山纵横习气之未遣。唯是六一纡余典重,先生并之。至《为人后议》一出,六一且有当时未见此论之叹,盖追忆濮议云。然则先生在诸公间,有过之无弗及也。倘所谓六经羽翼,人治元龟,直接孟氏之传,岂虚也哉?它时文昭公裔思孔氏为余言:厥先祖世藏先生《隆平集》数十卷,别无副本,未敢轻示人,丰人士即不知先生复有是书。雅欲手写全编,传之好事,以困公车未能也。则并梓以垂示来者,非兹邑一快书与?诸生祖讳怘,先生再世孙,死金将之难于越,遗子崈,事闻,以恩泽补将仕郎,终南安军守,由抚转徙桑梓之查溪,世建庙貌,瞰溪流数武,余道于舟次,往往为之低回而谒其祠焉。思孔氏业古辞赋,已卓登作者之坛,而诸庠士英奕济济,咸质有其文,可谓能世其家者,余故乐为之序,并致《隆平集》遗之。明万历丁酉岁季夏月谷旦,赐进士出身、知南丰县事桐汭宁瑞鲤撰。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不佞,亦尝诵先生之文矣佞:才能B.阙者首尾决衡阙:缺失C.则曩畴风俗曲尽其变曩:用袋子装D则并梓以垂示来者梓:刊印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有臻斯盛者也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B.于学,贯道与器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独以文章致大名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D.有过之无弗及也佯狂不知所之者1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曾在南丰做官任职,看到原来县署里刻印的曾巩的文章,有的传写有误,有的缺失不全,就有心将其整理完整,可惜太忙没能实现。B.曾巩的后人重新刊印了他的文集,作者受其请托写下了这篇序言。作者高度赞扬了曾巩的文章,认为自孟子之后,无人能超过他。C.曾巩曾获宋神宗的特别关注,称赞他史学才能突出。其历任朝廷内外官职,所到之处都有好的名声,父兄是朝中故人,自己又位高权重,所以他能进退自如。D.曾家先祖世代收藏着几十卷《隆平集》,没有副本,一般不轻易示人,其后代曾思孔希望借这次重刊曾巩文集的机会一起刊印出来,使它也流芳百世。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考神宗时属新官制除目填委先生下马口占敕词日除数十人各极命官法意神宗简注特隆有史学见称士类之许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余维夙昔向往之勤,孜孜诵法,其可以不文辞?(2)唯是六一纡余典重,先生并之。【15~19题答案】【答案】15.C16.B17.C18.考神宗时/属新官制/除目填委/先生下马/口占敕词/日除数十人/各极命官法意/神宗简注特隆/有史学见称士类之许。19.(1)我日夜都向往着做成这件事,急切地称颂并效法,怎么能够不为此写文章呢?(2)只有欧阳修的文章迂回曲折典雅厚重,南丰先生则博采众长。【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曩”,过去。句意:那么过去的风俗全部变化。故选C。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者”,表判断,不译;句末语气词,呢。B.“于”都是介词,对于。C.“以”,介词,凭借;连词,才。D.“之”,代词,他们;动词,到,往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父兄是朝中故人,自己又位高权重,所以他能进退自如”错,原文是“即父兄鼎贵,中朝故人,舒国秉均轴,先生进止泊如也”,意思是:即使父亲兄弟显赫尊贵,为内朝好友舒国公(王安石)掌管国家权力,先生仍然进退淡泊。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考查宋神宗时,革新官吏制度,除授官吏的文书堆积如山,南丰先生一上任就授予官职的言辞随口而出,每天都有几十人,都能完全表达朝廷官员的法令旨意,宋神宗对他特别关注,曾经赞许他史学才能突出。“神宗时”做时间状语,其后断开。“先生下马”指南丰先生一上任,属于主谓式短语,前后断开。“日”做时间状语,放后一句,其前断开。“口占敕词”“各极命官法意”的主语是“先生”,“神宗”作后句的主语,“神宗”前断开。“简注特隆”“有”是“神宗”的两个动作,中间要断开。最后断句为:考神宗时/属新官制/除目填委/先生下马/口占敕词/日除数十人/各极命官法意/神宗简注特隆/有史学见称士类之许。【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夙昔”,日夜;“诵法”,称颂并效法;:“其”,表反问,怎么;“文辞”,名词作动词,写文章。 (2)“唯”,只有;“六一”,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纡余典重”,指文章迂回曲折典雅厚重;“并”,指博采众长。参考译文:我没有什么才能,也曾经读过先生的文章。刚做官的时候曾在南丰任职,私下里庆幸能够追寻先辈贤人的美德,寄托仰慕之情。到了南丰很久,又详细地听说了三文公的事迹,即相国文肃公曾子宣、国史院编修曾子开,都是先生的兄弟,先生名巩,字子固,就是世人推崇的文定公。原来县署里刻印的先生的文章,有些保存下来的传写有误,有些部分缺失首尾不全。我深感遗憾想要将它整理完整,可是文书事务繁忙,平时很少有空闲的时候。正好县里的秀才曾敏才、敏道、国彦、敏行、国祚、育秀、能先等来看望我,请求说:“先祖南丰先生是宋代嘉佑年间读书人景仰的学者,他创作的文集若干卷,读书人交相传诵。现在想要仰承好意,临摹雕刻好的版本,藏在祖庙,用来表明永不磨灭之意。希望您能赏赐一篇文章,编在文集首页,那就好极了。”我日夜都向往着做成这件事,急切地称颂并效法,怎么能够不为此写文章呢?南丰先生的文章是极好的,是六经的辅佐,贤人政治的谋士,自从孟子以来,还从来没有达到这样的盛况的。他出口成章,铺陈文辞就成为典范,他何曾雕琢锤炼,字句整齐,浅陋拘泥于一隅,长于一点一点积累呢?就像三垣九野,到了傍晚就会光芒显耀;群山中众多流水,汇聚以后就水量充沛。到了经纬交错水波消散的时候,天地不想文饰却不能不文饰,也是形势使然。先生出生在西昆体盛行之后,二程学说兴起之前,见识卓越,神采超越象帝,致知诚意的学说,率先开启,功劳实在是伟大。曾经拿先生的书详细阅读,高大精深微妙,天地万物不能隐藏它们的情状;商量订正时序变化,那么过去的风俗全部变化。列举国家的盈亏灾祸,随时谋划国家损耗图谋运转的办法;谋划官吏职责刑法名称法令制度,让钱财粮食诉讼等都筹划好。其它诗赋等,没有不温润闲雅的,可以用来弦歌诵读。大概先生对于义理,研究得精细周密,对于学问,贯通道与器,所以文章能如此卓越超群。考查宋神宗时,革新官吏制度,除授官吏的文书堆积如山,南丰先生一上任就授予官职的言辞随口而出,每天都有几十人,都能完全表达朝廷官员的法令旨意,宋神宗对他特别关注,曾经赞许他史学才能突出。历任朝廷内外官职,所到之处都有好的名声。即使父亲兄弟显赫尊贵,为内朝好友舒国公(王安石)掌管国家权力,先生仍然进退淡泊。先生自己的职位,也很重要,难道是凭借文章获得名声吗?所以我看先生的名声,在于道德而不在于文章,仅从文章而论,在众多名家之中也高大独立。为什么呢?韩愈在探究事物道理获取知识方面留下精彩论说,柳宗元被罗侯谬赞。舒国公(王安石)的《新经》《字说》被人耻笑,苏轼奔 放自如的风气还没有形成。只有欧阳修的文章迂回曲折典雅厚重,南丰先生则博采众长。到了《为人后议》一文出现,欧阳修尚且感叹当时从未见过这样的议论,大概是追忆英宗时代的事件。然而南丰先生在各位大家中间,有超过他们的地方却没有不足的。如果称他为六经辅佐,政治谋士,孟子传人,难道是虚名吗?后来文昭公(曾巩的弟弟)的后代曾思孔对我说:他的先祖世代收藏着几十卷《隆平集》,没有副本,不敢轻易拿给人看,即使南丰人士也不知道先生有这本书。想要手写整部文稿,传给后来的好事者,因为忙于应试而未能实现。将它们一起刊印出来留传给后来的人阅读,难道不是我们这个地方的一件好事吗?秀才先人讳怘,是先生的两代孙,在越地死于金将之难留下一个儿子名崈,事情闻于朝廷,因为先辈恩荫补授侍郎一职,终于南安军守一职,调动官职担任家乡查溪巡抚,世人为之庙,俯瞰不远处的溪流,我乘船经过这里,常常为之徘徊而去拜谒祠堂。曾思孔以学习古代的辞赋为业,已经成为非常卓越的作者,各位生员人才济济,都文采与质朴兼备,可以说是能够世世代代使家族流传的人,所以我乐于为他们写序,让它和《隆平集》一起流传后世。明万历丁酉年夏天吉日,赐进士出身南丰县知事桐汭宁瑞鲤撰写。(二)(8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中吕·红绣鞋·警世(元)张养浩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①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②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③威风不见了!【注释】①送了人:指断送人。②恰:才。③旧来时:从前。20.文中“警世”的对象是_________。从前后文推测,作者写的“深坑”应该喻指_________。21.卢前在《论曲绝句》中称此曲:“足为当头棒喝。”请赏析其妙处。【20~21题答案】【答案】20.①.为官者②.官场的各种险恶处境(意思接近即可)21.(1)开首两句便给了身居显贵倚势弄权者当头一棒,直截了当地说明断送人的缘由。为官者身骑高头大马前呼后拥,多么威风凛凛,作威作福终会祸来天怒。(2)将为官者先前前呼后拥的场面与触祸后的惶恐战栗和万分忧虑对比,一热一冷,反差巨大,给人以当头棒喝的警醒效果。(3)全曲纯用白描直陈的手法,把做官的耀武扬威到惨遭灾祸的过程写得十分 形象逼真,痛快淋漓;通俗易懂而又情感激烈地嘲讽了平时作威作福、耀武扬威的为官者终将玩火自焚的可悲下场,有当头棒喝之效。【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分析曲子,这几句主要写的意思是:才上马就有差役齐声喝道,这就是那葬送人的根苗,直引到了深坑里才感到心焦。祸来了躲到哪里去,老天动怒了怎么能宽恕,此时旧日的威风全都不见了。而题目是《警世》,含有警醒世人之意,根据意思可知这里的世人应为“为官之人”。从前文“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和后文“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可知,曲中之人骑高头大马还有人喝道,颇有威风,可以推测此人为官员,故第一空可以填“为官者”。从后文“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可以推测,这里“深坑”所比喻的是官场的各种险恶处境。【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卢前称此曲“足为当头棒喝。”在曲的开头两句“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的根苗”中第一句“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写出了做官者骑高头大马前呼后拥,还有人为其喝道,充分的表现了他们的威风,但紧接着一句话锋突转,“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的根苗”,指出当官者这样作威作福终会惹得天怒人怨,最后这人一定会被断送前程。所以本首曲中,开篇两句便给了身居显贵倚势弄权者当头一棒,指出为官者作威作福终会祸来天怒。直截了当地说明断送人的缘由。同时,曲中也运用了对比,将为官者前后境况进行了对比,如为官时“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和触祸后的“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通过前后态度的对比,一热一冷,反差巨大,不得不让读者深思,所以起到了给人以当头棒喝的警醒效果。作者在词中采用白描直陈的手法,几乎全用口语,其中将做官者在触祸前后的行为心理都描摹得非常形象,犹如那人的一切都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样既让作者的描写十分形象逼真,也让内容通俗易懂,可以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意图,明白为官者终将玩火自焚的可悲下场,有当头棒喝之效。(三)(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论语·子罕》)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论语·乡党》22.(1)关于与朋友交往的尺度,子游有个类似于材料一中孔子的说法,请写出子游的原话:。(2)“过之,必趋”中的“趋”,与“鲤趋而过庭”的“趋”意思一致吗?请解释。2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孔子的交友原则。【22~23题答案】【答案】22.(1)朋友数,斯疏矣。(2)一致。均指小步快走,表示谨敬、敬慎。23①遵循“中庸”原则,适度交往,“不可则止”;②以礼为准则,礼虽多,但不滥、不乱,“必作”“必趋”“不拜”;③不以利益多少、有无论朋友,友善、诚挚交往,“于我殡”“虽车马,非祭肉,不拜”。【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1)“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的意思是: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体现了孔子与朋友交往的尺度,即劝告朋友过于频繁,反而会被疏远。子游有个类似于材料一中孔子的说法是“朋友数,斯疏矣”。(2)“过之,必趋”的句意是“经过这些人身边时,他一定快步走过”,其中“趋”的意思是“小步快走”;“鲤趋而过庭”的意思是“我快步跑过”,其中“趋”的意思是“小步快走”。故二者的含义一致,均指小步快走,表示谨敬、敬慎。【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第一句的句意是: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可见孔子的交友原则是遵循“中庸”原则,适度交往,“不可则止”。 第二句的句意是:孔子对于穿丧服的人、穿礼服戴礼帽的人和盲人,相见的时候,哪怕他们很年轻,也一定会站起身来;经过这些人身边时,他一定快步走过。可见孔子的交友原则是以礼为准则,礼虽多,但不滥、不乱,“必作”“必趋”“不拜”。第三句的句意是:朋友去世了,无人料理后事,孔子说:“我来负责殡葬之事。”朋友赠送的礼物,即使是车马之类的贵重物品,只要不是祭肉,孔子受赠都不拜。可见孔子的交友原则是不以利益多少、有无论朋友,友善、诚挚交往,“于我殡”“虽车马,非祭肉,不拜”。参考译文:子贡问与朋友的相处之道。孔子说:“忠心地劝告他并好好地开导他,如果不听从也就罢了,不要自取侮辱。”(《论语·颜渊》)孔子对于穿丧服的人、穿礼服戴礼帽的人和盲人,相见的时候,哪怕他们很年轻,也一定会站起身来;经过这些人身边时,他一定快步走过。(《论语·子罕》)朋友去世了,无人料理后事,孔子说:“我来负责殡葬之事。”朋友赠送的礼物,即使是车马之类的贵重物品,只要不是祭肉,孔子受赠都不拜。(《论语·乡党》(四)古诗文默写。(6分)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_______。君子于其言,____________。(《论语》)。(2)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4)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诗经·氓》)(5)五花马、千金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24题答案】【答案】①.言之必可行也②.无所苟而已矣③.竟无语凝噎④.暮霭沉沉楚天阔⑤.数罟不入洿池⑥.鱼鳖不可胜食也⑦.士贰其行⑧.士也罔极⑨.呼儿将出换美酒⑩.与尔同销万古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书写:苟、已、凝噎、霭、罟、洿、鳖、贰、罔、销。四、作文(60分)2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众传播学中有这么一条理论:沉默的螺旋。就是当两种声音交锋时,弱势的那个声音会变得越来越微弱,螺旋减少,最终走向消失。基于这样的现实,有人说“势单力薄,看破不说破,知人不评人,知理不争论,是人生的大智慧”;而有些人却认为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遇到问题要敢于亮剑,激烈交锋,据理力争。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你的人生体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25题答案】【答案】例文:相信自己,坚持真理当陶渊明高唱“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时,他承担着辛苦劳作,清贫苦寒的生活重担;当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他承受着高官厚禄的内心诱惑;当林则徐呐喊“开眼看世界”,他又何尝不在忍受不得志的苦闷和流放的痛楚?陶渊明所处的社会本是贪官遗野,文天祥所处的时代保命投敌的事例屡见不鲜,而林则徐身边的同僚又有哪一个不是在歌颂腐朽的大清?然而他们却都“背道而驰”,就像在众人皆苟且偷生的时候,偏有一个叫岳飞的汉子打破“沉默的螺旋”,特立独行,想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展不世豪情,将精忠报国谨记心间,为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众人皆麻木不仁浑浑噩噩之时,偏要有个神智清醒的鲁迅打破“沉默的螺旋”,以笔为剑,直指旧社会的愚昧与腐朽,将中华这条沉睡的巨龙从梦中唤醒……他们都处在混乱的年代,却能够相信自己,坚持打破时人心中的“螺旋”,以一已之力力挽狂澜,为信念而奋斗不息。相信自己,这是避免盲从的良药;坚持真理,这是开启成功的钥匙。自汉代至唐宋,社会上的文人雅士们无不在追求华丽的辞藻,专事铺陈,文章华美之风盛行。然而韩愈、柳宗元却并未亦步亦趋,他们猛烈抨击内容空洞的骈文,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他们相信自己的判断,所以直斥文学的弊端,他们坚信文学需要改革才能重生,所以即使遭受攻讦,却也大胆创新。他们最终成功,而中国文学也重焕生机。文学因他而成为文学。科学的殿堂中也从来不乏执著而坚定的人,当西方中世纪社会上教会势力强大,教徒人数众多,宗教法庭裁判用火刑威胁的时候,伽利略站到了被斥为“异端“的日心说一方。即使被囚禁,即使被迫害,他也从未改变过自己的想法,只因他用望远镜看到了真实的宇宙。他相信自己的探索,所以直面社会的黑暗;他坚信日心说的真理,所以在宗教法庭上,他仍坚定地为自己的学说辩护。 科学因他而成为科学。相信自己并不是轻易做到,人们总是在生活中受到太多的诱惑与历练,当社会上的大部分人都在做同一件事,听信同一种言论,很难有人不对反对方的自己产生怀疑。同样,坚信真理也不是轻易实现的,尤其是当你所信仰的真理被多数人甚至全社会视为悖论的时候。相信自己还是跟随他人?坚持真理还是求得生存?我想此时,我们需要一种勇气,需要一种力量,需要一份执著。“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虽然只是就某种情况而言,然而少数人之所以有掌握真理的机会,是因为他们的身上有一种阻止他们步人后尘的信念与力量。我们不一定要做少数人,但要做相信自己,坚持真理的人。也许,我们应当问问自己,是否有“打破沉默”的勇气……【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沉默的螺旋”这一理论于1972年由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尔·诺伊曼提出,她认为在影响公众意见的方面,大众媒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沉默的螺旋”理论描述的现象是:当人们在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之前,会观察公共意见环境对自己意见的态度。若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受欢迎且大部分人同意的状态,就会积极地参与讨论与扩散;相反,若发现自己持有的观点处于劣势地位,就会保持沉默或者改变态度转向优势意见。意见一方的沉默以及倒戈造成另一方意见的不断壮大,由此循环,使得优势意见的声音越来越大,而劣势意见不断沉默直至消失。这样的发展过程呈现螺旋上升的状态。材料第二段对“沉默的螺旋”这一理论所阐述的两种相反观点,也就是写作时应该选择或思考的任意一方。写作时可以选择支持“沉默的螺旋”,指出个人意见往往因不了解全貌而带有偏见,因此要审慎对待公共意见,或支持“知理不争论”等观点中蕴含的人生大智慧等。也可以支持后者,借用“反沉默螺旋”观点,指出公众具有理性,能自我思考且不会盲目从众和趋同,受众会支持少数意见,而这些少数意见被更多的网友接受后,可能发展成为与多数意见相匹敌甚至超过多数意见的情况。不管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善于运用对比论证来完善自己的观点。立意:1.做沉默的螺旋,不争一隅之见。 2.反沉默螺旋,勇敢发表真知。3.支持还是反对沉默的螺旋,皆待时间去验证。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13 09:37:06 页数:24
价格:¥3 大小:50.4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