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湖北省荆州市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荆州市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3
2
/23
剩余2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荆州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唐诗何以成为经典?从数量上来看,据专家估计,唐诗(包含五代诗)存世数量约53000首,作者约3000人。这组数字,远远超过了从《诗经》以来到隋朝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全部诗歌的总和。在作者方面,写诗几乎成为当时唐朝全民性的文艺活动,各行各业都有诗作传世,甚至不乏无名氏的精彩诗作留了下来。因此,从作者的身份、诗作的数量和诗人的数量来看,唐代诗歌都达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程度,堪称中国历史上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之所以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主要是因为它的艺术造诣登峰造极。那个伟大的时代不仅诞生了李、杜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诗人,而且还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名家,比如初唐四杰、王孟、高岑、晚唐的小李杜等。不仅如此,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既有像杜甫这样描写现实的伟大诗人,也有像李白这样风格比较浪漫的诗人,同时还有一些深受禅宗思想濡染的诗人。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各种体裁的发展,在唐代都达到一个全盛时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切好诗,到唐代已经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的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我揣摩鲁迅先生此话之意,大约是如今的我们如果想写诗抒发胸中之意的时候,不妨直接引用一首唐朝诗人的诗即可,不必亲自操刀了。唐诗之所以经典,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经典是要经过长时间检验的,而唐诗具有强大的时间穿透性。经典在流传过程之中,会得到不断的阐释和接受,会融入很多时代因素,成为作者和读者的一个公共空间,作者在写的时候就会留下空白,等着读者去填充。读者在读一首诗的时候,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忽然之间豁然开朗,领悟到诗歌的真谛,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和作者发生了共鸣,这就是接受文学传播过程中的时间穿越性。《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片段,黛玉给香菱推荐“诗歌教科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了。”也就是先把王维的诗揣摩透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诗”,因为杜甫的七言律诗在盛唐以后是出类拔萃的;“次 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李白的七绝是黛玉给香菱指定的第三本教科书。黛玉认为,有了这三本“教科书”垫底,再往上追溯读陶渊明的诗,读庾信、鲍照的诗,就有基础了,再过一段时间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香菱就可以成为诗翁了。这一段观点,不仅是曹雪芹的观点,也是清代很多作家、学者共同的观点。所以宋元明清以来,无数的诗歌读者,包括专业读者和非专业读者,他们在进行评论的时候以唐诗为主要评论对象。而他们学写诗歌,就像练书法时临帖一样,也是以唐诗为榜样。所以唐诗一千多年来,从唐代传到今天,是一代一代的读者不断努力、不断经典化的过程。(摘编自魏景波《唐诗经典的现代价值》)材料二: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这座高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有多方面的原因。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叛乱之前这一百多年,唐帝国的经济一直是上升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即使在安史之乱后,由于南方的开发与南北交通保持畅通,经济和文化增长的势头也没有停顿下来。这个社会,正是整个唐代文学艺术的温床。此其一。其次,由“五胡十六国”极其纷扰混乱的局面到隋唐统一,是一个国内各民族由斗争而融合的过程。国内各民族的融合,还加上当时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都使得各阶级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作家们的修养和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素材。其三,在长期南北分裂以后建立起来的唐帝国,对各种思想,也和对各族文化一样,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例如儒释道三教就是始终并存的。因此,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这就为诗歌创作和流行提供了方便,从而形成了唐诗的群众性基础。大家都爱写诗,爱读诗。这对于唐诗的发达,诗人的成长,是不可能不发生积极作用的。其四,唐帝国为了巩固其统治,制定和执行了通过科举从庶族地主中选拔人才的制度,以打破高门大族对仕途的垄断。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而进士的考试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种决定士子前途的考试和因之而派生的行卷[注]之风,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最后,就诗歌本身而论,经过八代先驱者的努力,五七言古诗已经成熟,律绝诗也基本上跨越了它们的试验阶段,足供唐代诗人自由采用。前辈们积累起来的艺术经验,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样式,都使得他们易于借鉴昔贤,驰骋才力,发抒性灵,来扩大诗的反映面,提高诗的表现力。所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使得唐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摘编自程千帆《唐诗鉴赏辞典·序言》)【注】应试者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呈送给有地位者,以求推荐,称为“行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唐朝,写诗是全民性活动,人人都会写诗,各行各业都有诗作传世,甚至不乏无名氏的诗作流传于世。B.唐诗成为经典,不仅因为其艺术造诣登峰造极,更重要的是诗歌数量和诗人数量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C.唐朝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使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有利于诗歌的创作和流行。D.因为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所以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的进士考试,直接促进了唐诗的创作繁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不仅诞生了李白,杜甫这样的世界级诗人,还出现了初唐四杰、王孟、高岑、小李杜等卓有成就的名家。B.后世读者读唐诗时,只要随时把带有时代因素的理解填充进去,就能豁然开朗,与作者发生跨越时间的共鸣。C.《红楼梦》“香菱学诗”中的观点,代表了曹雪芹和清代很多作家、学者的观点;自宋以后学写诗,也以唐诗为榜样。D.唐诗的繁荣兴盛,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得益于当时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B.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C.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杨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D.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欧阳修)//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4.在评价唐诗的成就时,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相近或者相同的观点?请简要概括。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答案】1.C2.B3.D4.①写诗成为全民性文艺活动。②诗歌题材丰富多样。③唐朝诗歌盛况空前。5.①首先提出问题“唐诗何以成为经典”。 ②然后分别从数量(诗人、诗作)、艺术造诣登峰造极、风格多样、具有强大的时间穿透性等四方面进行分析。③最后得出“唐诗的发展过程就是其不断经典化的过程”的结论。【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人人都会写诗”理解错误,依据材料一原文“写诗几乎成为当时唐朝全民性的文艺活动”可知,并不是“人人都会写诗”,而是“几乎”人人都会写诗。B.原因分析错误。有材料一可知,唐诗成为经典是因为“从作者的身份、诗作的数量和诗人的数量来看,唐代诗歌都达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程度”“艺术造诣登峰造极”“风格非常多样”“具有强大的时间穿透性”等因素促成的;另外从材料二来看,“所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使得唐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可知,唐诗成为经典,绝非“其艺术造诣登峰造极”和“诗歌数量和诗人数量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两方面促成的。D.“因为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所以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的进士考试”理解错误。依据材料二原文“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而进士的考试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种决定士子前途的考试和因之而派生的行卷之风,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可知,“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和“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的进士考试”并不是因果关系。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B.“只要随时把带有时代因素的理解填充进去,就能豁然开朗,与作者发生跨越时间的共鸣”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原文“经典在流传过程之中,会得到不断的阐释和接受,会融入很多时代因素,成为作者和读者的一个公共空间,作者在写的时候就会留下空白,等着读者去填充。读者在读一首诗的时候,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忽然之间豁然开朗,领悟到诗歌的真谛,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和作者发生了共鸣”可知,读者在读诗时,要有特定的“时间节点”,然后才“豁然开朗”,但这并不是说“只要随时把带有时代因素的理解填充进去,就能豁然开朗”。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论点、论据和论证关系的能力。D .由题干要求“不能支持‘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这一观点”可知,“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出自宋朝文学家欧阳修的诗作,“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宋朝文学家王安石的诗作,用宋朝文学家的诗作不能支持“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这一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依据材料一“在作者方面,写诗几乎成为当时唐朝全民性的文艺活动,各行各业都有诗作传世,甚至不乏无名氏的精彩诗作留了下来”和材料二“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这就为诗歌创作和流行提供了方便,从而形成了唐诗的群众性基础。大家都爱写诗,爱读诗。这对于唐诗的发达,诗人的成长,是不可能不发生积极作用的”可知,两则材料都认为唐朝写诗是全民性的文艺活动。其次,依据材料一“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既有像杜甫这样描写现实的伟大诗人,也有像李白这样风格比较浪漫的诗人,同时还有一些深受禅宗思想濡染的诗人。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各种体裁的发展,在唐代都达到一个全盛时期”和材料二“国内各民族的融合,还加上当时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都使得各阶级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作家们的修养和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素材”“前辈们积累起来的艺术经验,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样式,都使得他们易于借鉴昔贤,驰骋才力,发抒性灵,来扩大诗的反映面,提高诗的表现力”可知,两则材料都认为唐朝诗歌体裁风格多种多样。最后,依据材料一“从作者的身份、诗作的数量和诗人的数量来看,唐代诗歌都达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程度,堪称中国历史上诗歌的黄金时代”“而他们学写诗歌,就像练书法时临帖一样,也是以唐诗为榜样”和材料二“所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使得唐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可知,两则材料都认为唐朝诗歌创作盛况空前。【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首先,文章开头即提出“唐诗何以成为经典”的问题,属于提出问题部分。其次,又分别从“从作者的身份、诗作的数量和诗人的数量来看,唐代诗歌都达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程度,堪称中国历史上诗歌的黄金时代”,即诗人的身份、诗作数量和诗人数量;“唐诗之所以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主要是因为它的艺术造诣登峰造极”,即艺术造诣方面;“不仅如此,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各种体裁的发展,在唐代都达到一个全盛时期”,即体裁风格多样;“唐诗之所以经典,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经典是要经过 长时间检验的,而唐诗具有强大的时间穿透性”,即唐诗具有强大的时间穿透性等四方面来进行分析唐诗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所以唐诗一千多年来,从唐代传到今天,是一代一代的读者不断努力、不断经典化的过程”,即“唐诗的发展过程就是其不断经典化的过程”。(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掌门于德北在永安城里的武术界,多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两句话——一句是:太极李一甫,八卦杜其石。还有一句是:八卦不识太极,太极不知八卦。头一句话解释起来不难,李一甫、杜其石是太极、八卦两门的掌门,又是绝顶的高手,这样十个字,不能为过。这第二句,就隐藏了一段故事。三十年前,正值壮年的杜其石还沉浸在连胜十五场的喜悦之中。他向永安城里的各大门派发下帖子,邀其一一过招。各大门派当然不肯示弱,于是便有了老校军场武林大会的盛况。一个月内,杜其石打败了所有前来挑战的门派,一时间,杜其石的名字在永安城不胫而走,拜在他门下学艺的少年不计其数。胜是胜了,可杜其石高兴之余还有那么一点点不甘:太极门的李一甫没来应战。李一甫是山东人,自幼习武,练的就是太极。他十二岁随父亲的单位北上,来到永安城,从此在这里扎根。他在建筑公司上班,属于技术人员,为人本分,工作积极,在单位里颇有口碑。李一甫救过一个人。那是一个架子工,在四楼绑脚手架时,不慎从高处坠落。恰好李一甫从下边经过,听到惊呼,不由停下脚步。眼见着人落到面前了,李一甫轻描淡写地一托一推一带,架子工像个纸人似的摇摇晃晃地站在了那里。欢呼声是在三分钟之后才响起的。那时候,李一甫的身影已经从大家的眼前消失了。这样的人物怎么能不会一会呢?杜其石决定去“踢场子”。所谓的“踢场子”是武林的陋习。人家功夫好,他不服,就到人家练功的地方去寻事,这是极大的蔑视,就是武功再不济的人也不能容忍。所以,杜其石和李一甫的那一仗打得惊心动魄。 一个腾龙在水,一个猛虎入林,拳掌交错,各不相让。打斗到最后的结果是,李一甫抓住杜其石的一个破绽,狠狠地给了他一拳。这一拳有多重,至今恐怕也只有杜其石一个人知道。从此,八卦门在永安城里变得十分孤立。八卦和太极两门更是三十年不相往来。人生苦短,三十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七月十六的大清早,李一甫的大弟子袁文宗带来一个让八卦门弟子震惊的消息:太极门掌门李一甫要请杜其石吃饭,地点就在合盛楼。“他怎么说?”杜其石问。“家师说,请杜前辈一定赏光。”袁文宗深施一礼。杜其石的身体微微有一些颤抖。沉吟片刻,他说:“饭是要吃的,不过,应该由我来请。你回去对你师父说,还是由杜其石略备薄酒,请他务必屈尊移驾。”“你就这样说。”十分钟后,急匆匆的脚步声让杜其石和所有的弟子都屏住了呼吸。还是袁文宗,额角还是微汗,面色还是潮红。离着还有丈把远,他就几乎喊起来:“答应了,答应了。”杜其石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晚上八点半,李一甫在弟子的簇拥下,准时出现在合盛楼的小宴会厅里。他的面色有一点苍白,脚步已不那么稳健,虽然嘴角挂着笑,可眉目间却有一缕掩藏不住的疲倦。“李师傅。”“杜师傅。”二人双双抱拳行礼。直至这时,杜其石才看清,永安城武林的各大掌门竟然都来了。“我们可是不请自到,不知能不能讨一杯酒吃?”大家各行其礼。气氛骤然有一点紧张。杜其石镇定自若,侧身一让,连声说:“请——请——请!”“慢!”突然,李一甫摆了摆手。这一回,连杜其石也感到气氛不对了。待看到太极门弟子捧着红纸和蜡烛缓缓而入时,他紧绷的神经才又有些放松了。“都说杜师傅有‘隔山打虎’的神功,今天不妨让大家开开眼吧。”李一甫说。“好!”杜其石脆脆地叫了一声。太极门的弟子把蜡烛点燃,又把红纸张开,放在蜡烛的前面。大厅里所有的人都把目光停留在那张红纸上,更把希冀投放在红纸背后的蜡烛上。只见杜其石三步上前,在红纸前游身运掌,仅几步之后,突然拧腰,反手一掌,红纸发出“扑”的一声轻响。响是响了,纸却完好无缺。红纸挪开,再看蜡烛,已经灭了。 “好掌力!”李一甫第一个叫好。他不容别人说话,抢上一步,对杜其石再次施礼,说:“老夫已身患恶疾,恐不久于人世。今天特意登门拜访,向杜师傅谢罪。三十年前气盛,险些失手打伤杜师傅。心病大于身病。三十年了,每每想起此事,总是不能释怀!今日谢罪,万请一谅。”“哪里敢受,哪里敢受。三十年前那一拳,李师傅根本就是手下留情,不然我杜其石早成了一个废人了。”“老夫身体虚弱,不能亲受杜师傅一掌。所以就在这蜡烛上刻下我的名字,请它……”李一甫的话还没说完,就听他的弟子们大叫:“师父!师父!”众人急转身,只见刚刚灭了的蜡烛竟又悠悠地燃烧起来……“杜师傅……”看着重新燃烧起来的蜡烛,李一甫的喉头一热,眼角湿润了。“你看,你会渡过难关的。”杜其石一把抓住李一甫的手。场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摘选自《永安城轶事》)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从全文看,永安城武术界流传的两句话中,第一句表明两人是两个武术门派的顶尖高手,第二句表明两个门派都狭隘、保守,有门户之见。B.“踢场子”是旧时武术界极具羞辱性的上门寻事争斗行为,面对杜其石的主动上门约战,李一甫难以接受,因而痛下杀手,重伤了对手。C.三十年后,主动提出宴请的李一甫却迅速回复同意由八卦掌门作东,表现出这位太极掌门渴望见识“隔山打虎”神功的急切心情。D.小说结尾处,场内“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既传达出众人对两派掌门个人旧怨消解的赞赏祝贺,也饱含对李一甫定将战胜恶疾的美好祝愿。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语言描写分量较重,人物语言简洁且个性突出,一方面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另一方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一个腾龙在水,一个猛虎入林,拳掌交错,各不相让”,短促有力,传神写出惊心动魄的比武场景,富有画面感。C.面对李一甫的宴请邀约,杜其石却“反客为主”,说“请他务必屈尊移驾”,这一语言描写生动表现出他不服输的性格。D. 塑造杜其石、李一甫等人物,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结合,展示了两位掌门因“斗”生隙后又因“德”相惜的人格魅力。8.文题为“掌门”,究竟什么是掌门的风范呢?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9.小说中往往会有一些特殊段落起着重要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文画线段落的作用。【答案】6.D7.C8.①崇尚武术,武艺高强。两位掌门都身怀绝技,且羡慕称赏对方的绝技。②武德高尚,谦让有礼;敢于认错,胸襟磊落,勇于担当。两位掌门三十年后一笑泯恩仇,相互认错,主动揽责,相互欣赏,就是一种掌门风范。9.①人物形象上:既表现出李一甫武学的高深,又体现其扶危济困、低调谦逊的高尚武德,使掌门形象更具体、生动。②结构(布局)上:承上启下,既照应上文,丰富“救人”的具体内容,又为下文杜其石当年争强好胜“踢场子”做铺垫。③主旨上:插叙李一甫救人往事,表达对其高超武艺和高尚武德的赞美,暗示“掌门风范”的内涵,揭示小说主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相关内容分析和理解的能力。A.“第二句表明两个门派都保守、狭隘,有门户之见”表述错误,“八卦不识太极,太极不知八卦”是说太极和八卦的两位掌门因三十年前的一段个人恩怨,导致门户不通,不相往来,这与“门户之见”没有什么关系。B.“李一甫难以……痛下杀手,重伤了对手”错误,从后文杜其石说的“三十年前那一拳,李师傅根本就是手下留情,不然我杜其石早成了一个废人了”可知,李一甫“手下留情”了。C.“表现出这位太极掌门渴望见识‘隔山打虎’神功”理解有误,根据“今天特意登门拜访,向杜师傅谢罪。三十年前气盛,险些失手打伤杜师傅。心病大于身病。三十年了,每每想起此事,总是不能释怀!今日谢罪,万请一谅”可知,主动提出宴请的李一甫却迅速回复同意由八卦掌门作东是为了“谢罪”。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不服输”错误,应是表现太极和八卦两位掌门惺惺相惜、相互敬重的心理和气度。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本题旨在通过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两位掌门身上体现的美好品格皆为“掌门典范”。(1)崇尚武术,武艺高强。根据“太极李一甫,八卦杜其石……八卦不识太极,太极不知八卦”“李一甫、杜其石是太极、八卦两门的掌门,又是绝顶的高手”“杜其石打败了所有前来挑战的门派”“眼见着人落到面前了,李一甫轻描淡写地一托一推一带,架子工像个纸人似的摇摇晃晃地站在了那里”“一个腾龙在水,一个猛虎入林,拳掌交错,各不相让。打斗到最后的结果是,李一甫抓住杜其石的一个破绽,狠狠地给了他一拳。这一拳有多重,至今恐怕也只有杜其石一个人知道”“杜其石三步上前,在红纸前游身运掌,仅几步之后,突然拧腰,反手一掌,红纸发出‘扑’的一声轻响。响是响了,纸却完好无缺。红纸挪开,再看蜡烛,已经灭了”“刚刚灭了的蜡烛竟又悠悠地燃烧起来……”分析,两位掌门都身怀绝技,且羡慕称赏对方的绝技。(2)武德高尚,谦让有礼;敢于认错,胸襟磊落,勇于担当。文中说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太极门掌门李一甫在合盛楼请杜其石吃饭,杜其石欣然前往。饭前,李一甫说他今天特意登门拜访,向杜师傅谢罪。三十年前气盛,险些失手打伤杜师傅。他称自己心病大于身病。三十年间每每想起此事,总是不能释怀!三十年后选择在今日用蜡烛代替自己受杜其石一掌,以此谢罪,希望杜其石原谅他。而杜其石却说三十年前那一拳,根本就是李一甫手下留情,不然他早成了一个废人了。可见,两位掌门三十年后一笑泯恩仇,相互认错,主动揽责,相互欣赏,就是一种掌门风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考生需着眼整体,从人物、结构、主旨等多个角度理解其作用。(1)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分析:“架子工,在四楼绑脚手架时,不慎从高处坠落”“李一甫轻描淡写地一托一推一带,架子工像个纸人似的摇摇晃晃地站在了那里。欢呼声是在三分钟之后才响起的。那时候,李一甫的身影已经从大家的眼前消失了”分析可知:此处描写李一甫救人的事情,既表现出李一甫武学的高深,又体现其扶危济困、低调谦逊的高尚武德,使掌门形象更具体、生动。(2)从结构安排方面分析:上文写“李一甫救过一个人”,下文写“这样的人物怎么能不会一会呢?杜其石决定去‘踢场子’”,可见,该段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照应上文,丰富“救人”的具体内容,又为下文杜其石当年争强好胜“踢场子”做铺垫。(2)从主题设置方面分析: 从叙事方式看,这段文字属于插叙,插叙李一甫救人往事。从“李一甫轻描淡写地一托一推一带,架子工像个纸人似的摇摇晃晃地站在了那里。欢呼声是在三分钟之后才响起的。那时候,李一甫的身影已经从大家的眼前消失了”分析,作者赞美李一甫不经有高超的武艺,还有高尚的武德。这就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诠释了标题“掌门”的深刻内涵,对小说主旨有一定的揭示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联合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行道引术,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11.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古代爵位名,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B.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夫死叫“薨”,士死为“卒”。C.谥,是指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也称为谥号。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世家”是叙述贵族王侯之事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B.张良足智多谋。智取峣山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C.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军将领,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D.张良思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14.高祖想要捐送关东,张良认为谁可和他共建功业?为什么? 【答案】10.D11.B12.C13.(1)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2)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要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果士兵们)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还不如趁他们懈怠的时候去袭击他们。14.(1)黥布。他是楚军的猛将,并且和项王有隔阂;(2)彭越和齐王田荣。他们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会留”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应为“会于留”,“于留”是后置状语,其后要断开,排除选项AC;“三万户”做“当”的宾语,中间不能分开,排除选项A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士死为‘卒’”错误,大夫死曰“卒”,士死为“不禄”。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错误。由“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可知,既然有“引兵击秦军”,怎么可能“没有动用一兵一卒”。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愿”,希望;“且”,暂且;“壁”,营垒;“使”,派;“具食”,准备粮饷;“张”,张挂;“为疑兵”,作为疑兵。(2)“独”,只是;“畔”同“叛”,反叛;“从”,听从;“因”,趁着;“解”,同“懈”,懈怠,松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黥布。由原文“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可知,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由此可知,黥布是楚军的猛将,并且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由原文“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可知,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由此可知,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参考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沛公从雒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怀,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果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做汉王,统治巴蜀,让张良送厚礼给项伯,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于是劝告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返回去。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到了 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留侯身体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食谷物,闭门不出一年多。恰逢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强让他吃饭,说:“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食。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军中乐刘克庄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刁斗”是军中用具,铜质,白天可烧饭,夜间用来打更。“设刁斗”是说在夜间军营有巡逻的兵士;“面面”与“深深”相对,呼应“万人守”,烘托出军营戒备森严的战争气氛。 B.诗人笔下的将军不仅藐视敌人,认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麋捕鹿”这种狩猎方式来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C.“更阑酒醒山月落”句,更阑、酒醒、月落,诗人不从正面着笔,而是让读者展开无尽的想象,进而能尽得诗歌之意。D.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分明。16.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对“将军”懦弱惧死、虚伪狡诈、不恤士卒、贪图享乐的丑恶行径的讽刺和强烈愤慨。开头两句交代军营的环境,明写营中戒备森严,将军警惕性很高,暗讽将军的懦弱惧死;中间六句围绕“乐”字展开,集中写将军虚伪狡诈、纵酒作乐、赏赐无度,不着一字评论,暗含讥讽与批判。②对戍边士卒的悲惨境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最后两句由将军转向士兵,由写乐转向写悲。一面是士兵驻守隘口、枕戈待旦,一面是将军玩忽职守、大意轻敌;一面是伴舞助兴的歌女可以随便得到“彩缣百段”的赏赐,另一面是“血战人”无钱买药疗伤。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自身对士卒的深切同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藐视敌人,认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麋捕鹿’这种狩猎方式来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错。“自信虏畏不敢犯”是自以为是,盲目轻敌;“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不妥,“射麋捕鹿”是将军意志松懈,贪图享乐。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四句写将军懦弱怕死。“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入夜,军营周围布置了手持刁斗打更巡逻的士卒,将军住的中军大帐有万人守卫,这二句明写营中戒备森严,将军警惕性很高,暗讽将军的懦弱无能。“面面”与“深深”四字见出将军防范措施无懈可击,为保全自己可谓费尽心机。“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这二句承一、二句,把居于“深深”“帐门”之内“将军”推出,进一步写他的懦弱怕死。“贵重”一词,语带讥讽。接着,便用“自言虏 畏不敢犯”表现将军狡诈虚伪,自欺欺人。他把自己置于严密保护之下,反倒夸口说敌人怕他,不敢来侵犯。其实这不过是为自己的荒淫享乐找一个借口。“射糜捕鹿来行酒。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三句便露出其耽于享乐的真相。古人认为畋猎可以申文武之教,而这位将军“射麋捕鹿”只是为了“行酒”。古人认为女乐随军会影响士气,而这位将军却整夜沉醉于酒色之中。饮酒听歌要到夜静更深,为了寻欢作乐赏赐歌儿舞女,不惜挥霍“彩缣百段”。前八句写将军的日常生活,不着一字评论,而其灯红酒绿、醉生梦死、豪奢无度的情景表露无遗。这位守边将军的军旅生活可谓其乐陶陶,然而战斗在前沿的士兵又是如何?“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他们浴血奋战,身负重伤,可是连救急救危的医药费也无钱支付。“谁知”二句感情强烈,是对不顾士兵死活的宋军高级将领的控诉,是对南宋苟安享乐的统治集团的愤怒谴责。这里,一面是将军的惧敌畏死,一面是士卒的防边血战;将军在军帐内行酒作乐,士卒在阵地前冲锋流血;一边是挥霍无度地买酒征歌,一边是身负重伤后无钱买药。这种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里官兵之间的矛盾,使全诗的感情基调显得十分沉郁。诗人表达了对“将军”不顾边境安危和士兵死活、一心贪图享乐的丑恶行径的强烈愤慨,同时对戍边士卒的悲惨境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但是又无法改变现实,只能采取消极办法反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的话后,对庄宗的“成败之迹”做理性概括,说明盛衰之势的本源在于“人事”是自然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燕歌行》中运用对比揭露军中将军和士兵的矛盾,暗示战争必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钟鼓馔玉不足贵②.但愿长醉不愿醒③.忧劳可以兴国④.逸豫可以亡身⑤.战士军前半死生⑥.美人帐下犹歌舞【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馔”“豫”“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期以来,各种平台的热搜榜上内容_______________。流量为王不良观念的影响,文艺作品在热搜榜上的亮相基本取决于明星的流量而不是作品的质量所决定。有口碑,却没热度;频上热搜,口碑却“扑街”,这种奇怪的情况逐渐成了一种_____________的现象。近几年,随着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节点的到来,重大主题创作持续开展,相继推出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文艺作品。近年来涌现出了豫剧《焦裕禄》、话剧《谷文昌》、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人民群众________的优秀作品,通过多种文艺形式展示,以小人物表现大变化,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以小数故揭示大道理,从而增强人们的道德判断力和国家荣誉感,不断提高观众审美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网络文艺作为文艺百花园中的后起之秀,青少年群体的精神家园,同样为党的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随着各项活动的持续开展,更多的文艺精品接续前期力作___________,充分彰显文化自信。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鱼龙混杂熟视无睹脍炙人口不一而足B.鱼目混珠司空见惯脍炙人口层出不穷C.鱼目混珠熟视无睹喜闻乐见不一而足D.鱼龙混杂司空见惯喜闻乐见层出不穷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流量为王不良观念的影响下,文艺作品在热搜榜上的亮相基本取决于明星的流量而不是作品的质量所决定。B.流量为王不良观念的影响,文艺作品在热搜榜上的亮相基本由明星的流量而不是作品的质量所决定。C.在流量为王不良观念的影响下,使文艺作品在热搜榜上的亮相基本取决于明星的流量而不是作品的质量所决定。D.在流量为王不良观念的影响下,文艺作品在热搜榜上的亮相基本取决于明星的流量而不是作品的质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8.D19.D20.“以小人物表现大变化,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以小故事揭示大道理”由“以……+动宾短语”三个结构相同、内容相关、语气一致句子排列在一起,从而构成排比修辞。将文艺作品的方式、内涵进行阐释,起到了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强情感抒发的作用。【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现也可形容事物好的坏的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第一空前面的陈述对象为热搜榜上的内容有好有坏,应用“鱼龙混杂”。熟视无睹: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第二空是指这种奇怪的情况逐渐成为了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应填“司空见惯”。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第三空指的是这些文艺作品因为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人民群众很喜欢看,所以应用“喜闻乐见”。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第四空根据前文所说随着各项活动的持续开展,这样的作品应是会接连不断地出现,所以应填“层出不穷”。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句话中有两处语病:一,“流量为王不良观念的影响,文艺作品……”中途易辙,应改为“在流量为王不良观念的影响下,文艺作品……”;二,“取决于明星的流量而不是作品的质量所决定”句式杂糅,应将“取决于”改为“由”,或删除“所决定”。修改正确的只有D项。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本句话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排比这种修辞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式相同、内容相 关、语气一致的句子组成的。而“以小人物表现大变化,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以小故事揭示大道理”由“以……+动宾短语”的结构形式组成的,并且都是强调通过小的切口表现打的方面这一内容,并且语气上都有感叹的语气,从而构成排比修辞。排比这种修辞因为句子结构的一致性,能够起到增强语势的作用,并且起到对内容进行强调的作用,有利于情感的抒发。本句话中将文艺作品的方式、内涵进行阐释,起到了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强情感抒发的作用。(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科学家们设想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把农业向“上”延伸。①,这是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就可以长高、长大,直到开花结果。利用这个原理,在适宜条件下,给植物足够的光和必需的营养,就可以把庄稼“种”到空中去,把高楼大厦变成一个个小型农场,用车间生产的办法来生产粮食和瓜果等。在植物车间里,②,果蔬、粮食就可以“长了一茬又一茬”。研究发现,()。比如,优化红光或远红光的比例,可以提高三色革的开花数量和质量;而要想长出肥厚的绿色生菜,就需要多用蓝光和红光。植物工厂采用循环流动的营养液来为植物提供营养。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口味”和“取食偏好”,很多植物对于营养液的成分,酸碱性、温度等的“挑剔”程度也不同,③。只要做到精准的人工控制,就可在植物工厂里实现万物生长的梦。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植物光合作用和光信号调节受光质影响,不同的植物对光质具有偏好性B.光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光信号调节,不同的植物对光质具有偏好性C.光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光信号调节,不同光质对植物具有偏好性D.植物光合作用和光信号调节受光质影响,不同光质对植物具有偏好性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B22.①万物生长靠太阳;②只要有足够的光照和营养;③要对营养液进行个性化配制。【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这里是在研究什么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此处需要写“研究发现”的结果,联系后文“优化红光或远红光的比例,可以提高三色革的开花数量和质量;而要想长出肥厚的绿色生菜,就需要多用蓝光和红光”,可见这是说不同的光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应当先说“光质”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影响,再说不同的植物对光质具有偏好性。符合要求的是B项。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此处要填的是“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再联系后文“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可知,这是说植物生长靠太阳,用耳熟能详的句子表达出来,据此填写“万物生长靠太阳”;第二空,前面说“在适宜条件下,给植物足够的光和必需的营养,就可以……”,可见要想使果蔬、粮食“长了一茬又一茬”,就要给它足够的阳光和营养这个充分条件,据此填写“只要有足够的光照和营养”;第三空,前面说植物有不同的“口味”和“取食偏好”,对于营养液的成分,酸碱性、温度等的“挑剔”程度也不同,这就要求营养液的配置要“个性化”,据此填写“要对营养液进行个性化配制”。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我们正在穿越百年大变局的时代路口,步履艰难但目光坚定。从国家到个人,抉择是横亘一年的命题。我们看到,顶着疫情阴霾,中国商人冒险出行;面对滔天洪灾,酒店店主打开了门;“双减”变轨之下,新东方断臂求生;“三孩”政策落地,不同家庭作了生与不生的决定;14年分离之后,被拐儿子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童话大王”郑渊洁选择停刊,擎起反侵权大旗;专职妈妈走上了考公务员之路;“老旅游人”当上了职业红娘……每一个抉择都是对过往的告别,对新生的渴望。即便前途只有一丝微光,即便泰山崩于眼前,也须咬紧牙关,奋力拼搏。每一个抉择看似微小,但都是每一个个体对时代做出的坚强回应。面对这一个个抉择构成的中国这一年的社会图景,请以“抉择”为题写出你的思考和感悟。不要套作和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抉择 每一场抉择都期待一场苦尽甘来,是贪图安稳还是追求自由,是勇往直前还是畏缩不前,是追慕虚荣还是淡泊名利,抉择不同,答案也不尽相同。抉择是勇气,为坎坷的前路壮行。身为失聪患者,江梦南的成长首先是一场抉择的较量。在命运的岔路口,她坦然面对,决心改变。她曾说:“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这一点。”她克服万难,通过观察唇语掌握“听”与“说”,在无声的世界里学习、研究,她以不屈抵御人生风雨。哪怕独行于无声世界,她依旧选择了抗争到底。天助自助者,她凭借勇气成为了家乡小镇近年来唯一一个进入全国顶尖学府的大学生。按照她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在她的身上,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矢志不渝,是“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的勇于抉择。抉择是坚韧的爱,为生命担责。遭遇疾病的人,往往对生命有更高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激起他们改变现状的奋发之心。江梦南勇于抉择、善于担当。她不仅学业有成,还致力于研究、解决关于失聪患者生命健康的问题。像江梦南这般因为淋过雨,所以更希望为他人撑伞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首先要选择与自己的不幸和解,用更强大的意志去战胜它,拯救更多的人于水火。“吾声快递”是一家专门招聘聋哑人的公司,该项目的发起人顾忠说:“我不想看到更多的聋哑朋友只能靠低保过日子,活得太艰难。”于是他白手起家,助力聋哑人就业,他用一次次抉择撑起弱势群体的一片天空。这正印证了威尔·杜兰特的一句话:“生命之于我们,正意味着不断地将我们自身遭遇的一切转化为光与火。”这些令人感动的抉择,是遭遇困苦时的一腔勇气,更是走过坎坷后的自觉担当。忆往昔,抉择凝结在杨根思怀抱炸药奔跑的风雪中,书写在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心里;看今朝,抉择停留在吴孟超治病救人的初心中,传递在千万抗疫人员无私奉献的奔忙里。他们在逆境中奋起,在困境中担当。此时正值世界范围内疫情再次袭来的危难时刻,从冰冷跳动的病例数字到疫情蔓延的消息,从上课方式改变到考试时间改变,突如其来的这一切将计划和经验打破,让我们一度陷入无助甚至恐慌。在我看来,这正是该正确做出抉择之时,是浑浑噩噩、蹉跎时光,还是直面困境、突破局限?于我,于你,皆是抉择。愿吾辈皆能明确目标,勇抉择,善担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命题作文题,由材料、命题以及写作要求组成。 材料共二段。第一段指出在2021年我们做了很多抉择,接着列举了从国家到个人的“抉择”:有在疫情下的商人做出抉择,出行;有在洪灾面前酒店店主做出抉择,开店门;有在“双减”政策下,新东方的抉择;有在“三孩”政策落地后,不同家庭作的抉择等等。第二段指出抉择的意义。它是对过往的告别,对新生的渴望。是咬紧牙关,奋力拼搏。是每一个个体对时代做出的坚强回应。要求以“抉择”为题写出你的思考和感悟。实际上,在我们的—生中有很多抉择,人在一生中将会遇到很多岔路口,当面临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或者人生未来方向设定时,人就需要抉择和放弃,这是人生的必备课题。当面临选择,要坚守初心,遵从内心的抉择,不要迷茫徘徊。要敢于抉择,在抉择之后奋力拼搏,一时失败了,没有关系,要坚强。行文思路:由材料引出观点“正确抉择,助人成长”,开门见山,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证,从反面论证“错误的决策所带来的痛苦真的令人后悔莫及”,从正面论证“当我们的抉择正确的时候,我们便会获益匪浅”,最后指出“正确抉择,助人成长”,表明抉择虽难,但着实促人成长。立意:1.敢于抉择,奋国拼搏。2.正确抉择,助力成长。3.每一次抉择至关重要,它体现着人的坚强与勇毅。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1-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带解析)
湖北省鄂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临沂市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2021-2022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新高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带答案)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13 09:35:02
页数:23
价格:¥2
大小:46.6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