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文人五言诗创作的繁荣时期。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和王粲、刘桢、徐干、陈琳、阮瑀等建安七子。他们一扫汉末文人的颓唐,学习乐府民歌,通过亲身体验,来反映社会的丧乱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他们的不少诗篇,还表现了期盼乘时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名垂青史的奋发精神,大多情怀慷慨,意气风发,才调纵横。语言上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疏朗明白,不尚雕琢,具有清新刚健的风格。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称为“建安风骨”,或者称之为“汉魏风骨”。唐代诗人曾经把追求“建安风骨”当作革新诗风的一个有力口号。建安文学之后出现了正始文学,代表作家是阮籍、嵇康。在魏晋易代之际,为了反对司马氏集团的政治统治,嵇康直接抗争,诗文均愤世嫉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阮籍不敢公然反对,外表佯狂放诞,内心十分痛苦。其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大多采用比兴象征的手法,写得隐晦曲折,意旨深远,创造了黑暗政治下用诗歌进行抗争的新形式。这种五言咏怀组诗的体制,也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西晋时期,诗歌和现实的关系渐渐疏远,文人诗创作走入低谷。只有左思能自出机杼,独立不群。此后诗坛的复兴,要到东晋、刘宋两代,代表作家是陶渊明、谢灵运。陶渊明的诗歌按内容可以分成田园诗和咏怀诗。田园诗是他的独创,或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自己怡然自得的心境,或歌颂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他的咏怀诗围绕着出仕与归隐的矛盾,表现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 崇高品格。后代诗人像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都受到他精神品格的影响,从他的诗中得到了艺术的养料。当时另一位大诗人谢灵运,则热衷于山水。他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直接引领了谢朓、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诗创作。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民歌的新发展。东晋、宋、齐是南方民歌产生最多的时期。南方民歌大多属于南朝“清商曲”中的“吴歌”和“西曲”,内容几乎全是关于男女爱情的,代表作有《西洲曲》《子夜歌》《读曲歌》等。这些作品多为五言四句,情调哀怨缠绵,艳丽柔婉,且喜用双关谐音,语言活泼,当时文人仿作甚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感情直率,语言朴实,风格刚健。与此同时,南北朝文人诗的创作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鲍照和谢朓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两个诗人。其中鲍照的诗歌,偏重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对门阀制度的不满。谢朓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诗歌合律性高,有些作品已经和唐代的“近体”诗相似。他的一些五言四句短诗,仿自《吴声歌曲》,出语天然,情深味长,对于唐人五言绝句极有影响。南朝后期,社会风气奢靡,朝纲日益堕落,士人气质纤弱,所作诗歌大多内容空虚,充满脂粉气。庾信也是在“宫体诗”的创作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但是,他在出使北朝、被羁不返之后,生活境遇大变,故而能突破齐梁体的藩篱,成为南北朝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他的诗用事贴切,造语新颖,在体制声律上更加接近律、绝等近体诗的格调,着唐人之先鞭。(摘编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建安时期,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了文学的自觉,在作品中反映社会现实,也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期盼。B.正始文学有着更多的愤世嫉俗与压抑痛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作家开启了以诗歌抗争黑暗政治的新形式。C.陶渊明的诗歌以对农村恬美静穆生活的描述和对怡然自得心境的表现,表达了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崇高品格。D.与北朝民歌相比,南朝民歌内容比较单一,南北朝民歌的不同还体现在情调、语言、风格等方面。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论述建安时期时,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先总体概括其文学发展特征,然后列举代表人物进行说明。B.对东晋、刘宋时期的文人,文章主要从他们对前人艺术特色的传承、自身取得的成就、对 后来文人创作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C.文章在论述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用以说理,并使用对比等手法,让读者对所论说的道理有更明晰的认识。D.文章主要使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不同时期的诗歌发展的特点以及成就,条理分明,思路清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建安风骨”体现为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这些特征对后世的诗风革新也产生了影响。B.陶渊明和谢灵运分别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田园诗派和山水诗派,对唐朝很多重要诗人都有引领作用。C.对于部分诗人来说,比如嵇康、鲍照、庾信等,创作诗歌不仅是发泄内心情感的方式,也是反抗黑暗政治的途径。D.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的发展有起有伏,虽然在一定时期会被藩篱束缚,但不断变化是诗歌发展的常态。【答案】1.D2.B3.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摘编自钱钟书《谈中国诗》)材料二:要尊重审美差异性,倡导具有包容性的批评文风。文学批评在本质上是一个审美、判断 和阐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批评主体不同的知识结构、审美趣味就会产生审美差异性。因此,面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这一特征是由批评主体的个体差异性和作品本身的意义丰富性所决定的,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要尊重这种审美差异性,而不是追求一种审美的绝对性、单一性、排他性。当然,尊重审美差异性并不是要放弃寻求审美共识,更不代表无限制地容纳各种不理性声音的存在,对于那些越出学术边界的杂音和噪音,以及一些盲目吹捧或恶意攻击的声音,必须进行有力的辩驳,在争鸣中让真理愈辩愈明,并最终形成一定的审美共识。无论是正面肯定还是反面否定,文学批评的最终目的是达成一种审美共识,推动文学健康发展。作为一种思想的容器和观念的载体,文学批评需要对话,需要在不同声音的对话中,去慢慢接近真理。在对话过程中,必须以包容性、客观性、学理性为前提。失去了这样一个前提,批评本身的有效性和说服力都将大打折扣。文学批评要想真正起到对于文学创作的引领作用,必须要在批评实践中坚持包容性、客观性、学理性的批评原则,努力建立起开放包容、客观理性的批评生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摘编自辛文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批评》)材料三:不同时期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会导致批评的观念、理论和方法的变化。文学批评是批评家思想的一种表达,不同时期,批评家个人所持有的评价标准、审美趣味、理论武器都是不一样的,文学批评的样貌也肯定很不一样。就新中国70多年来的文学批评而言,我们能看到文学批评与时代语境、西方理论资源、市场环境、新媒介新技术不断发生联系,从而改变了文学批评的总体格局。当下,新媒体和新技术构成的新语境是文学批评必须面对的现实。新媒体使文学批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大众化。现在很多文学杂志、文学批评期刊、出版社以及很多文化公司,甚至个人都开了微信公众号。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文学批评一步步学院化,学院派文学批评的艰深与呆板一直为人所诟病。而新媒体文学批评的出现,使得滞重的学术规范带给文学批评的文体板结的症状,某种程度上正在慢慢改观。新媒体也带来了文学批评的融合。许多传统文学的作家们也放下身段去配合做各种宣传活动,甚至配合出版社去抖音、微视等平台进行文学活动直播。另外,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参与文学数据分析、文学发展走向预测、文学阅读心理态势、文学类型审美要素分析、文学排行等诸多文学批评环节,人工智能开始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在文学批评中发挥超常的作用。 (摘编自黄玲《新时代文学批评的新变与开拓》)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钱钟书阐释中国诗和西洋诗关系,意在突出中国诗和外国诗的相通之处,表达中外文化应交流共进的观点。B.文学批评是审美、判断和阐释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作品会有不同的判断、阐释,这是由批评主体决定的。C.坚持批评原则,建立批评生态,提高专业性、权威性,都是真正实现文学批评对创作引领作用的要求。D.文学批评的方式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别,学院派文学批评的文体板结现象随着新媒体批评的出现而慢慢改变。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诗只是诗”,是从诗歌本质上对中国诗进行定位的,从这点出发,我们不应相信“中国诗歌特色”之类的说法。B.文学批评的最终目的是要达成一种审美共识,推动文学健康发展,并不排除尊重审美差异性,但也要对一些不理性的声音加以辩驳。C.文学批评的总体格局是变动着的,主要是因为批评主体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也与批评的语境、资源、市场等发生改变相关。D.新媒体和新技术改变了文学批评旧有的语境,取代了文学批评的传统媒介,使文学批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大众化。6.在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批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B5.B6.①新时代的文学批评应有广阔的视野,寻找文艺作品在整个人类情感上的相通性,避免“中西本位文化”之类的狭隘认识。②新时代的文学批评要尊重审美差异性,倡导包容性,在不同声音的对话中去接近真理,但对于不理性的声音,也要进行有力的辩驳。③新时代的文学批评应在观念,理论、方法上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时代的技术优势,对文艺批评方法进行革新。(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边城(节选)沈从文 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洋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各处飘着。翠翠只迷述糊糊地躺在粗麻布帐子里草荐上,以为这梦做得顶美顶甜。祖父却在床上醒看,张起个耳朵听对溪高崖上的人唱了半夜的歌。他知道那是谁唱的,他知道是河街上天保大老走马路的第一着,又忧愁又快乐地听下去。第二天天一亮,翠翠就同祖父起身了,用溪水洗了脸,把早上说梦的忌讳去掉了,翠翠赶忙同祖父去说昨晚上所梦的事情:“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祖父温和悲悯地笑着,并不告给翠翠昨晚上的事实。昨晚上唱歌的,老船夫还以为是天保大老,日来便要翠翠守船,借故到城里去送药,探听情况。在河街见到了大老,就一把拉住那小伙子,很快乐地说:“大老,你这个人,又走车路又走马路,是怎样一个狡猾东西!”但老船夫却做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这两弟兄昨晚上同时到碧溪岨去,为了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让那弟弟先唱。翠翠同她祖父晚上听到的歌声,便全是那个傩送二老所唱的。大老伴弟弟回家时,就决定了同茶峒地方离开。这时正想下河去看新船装货。老船夫见他神情冷冷的,他拍了大老一下,轻轻地说:“你唱得很好,别人在梦里听着你那个歌,为那个歌带得很运,走了不少的路!你是第一号,是我们地方唱歌第一号。”大老望着弄渡船的老船夫涎皮的老脸,轻轻地说:“算了吧,你把宝贝女儿送给了会唱歌的竹雀吧。”这句话使老船夫完全弄不明白它的意思。老船夫搓着手说:“大老,听我说句正经话,你那件事走车路,不对;走马路,你有分的!”那大老把手指着窗口说:“伯伯,你看那边,你要竹雀做孙女婿,竹雀在那里啊!”老船夫抬头望到二老,正在窗口整理一个渔网。回碧溪岨到渡船上时,翠翠问:“爷爷,你同谁吵了架,脸色那样难看!”祖父莞尔而笑,他到城里的事情,不告给翠翠一个字。两人吃完饭坐在屋里,因屋前滨水,长脚蚊子一到黄昏就嗡翁的叫着,翠翠便把蒿艾束成的烟包点燃,向屋中角隅各处晃着驱逐蚊子。晃了一阵,估计全屋子里已为蒿艾烟气熏透 了,才搁到床前地上去,再坐在小板凳上来听祖父说话。从一些故事上慢慢地谈到了唱歌,祖父话说得很妙。祖父到后发问道:“翠翠,梦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怎么样?”祖父把话当笑话说着的。翠翠便也当笑话答道:“有人唱歌我就听下去,他唱多久我也听多久!”“照理说: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可是人家为你唱,是要你懂他歌里的意思!”“爷爷,懂歌里什么意思?”“自然是他那颗想同你要好的真心!不懂那点心事,不是同听竹雀唱歌一样了吗?”“我懂了他的心又怎么样?”祖父用拳头把自己腿重重地捶着,且笑着:“翠翠,你人乖,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莫生气。我信口开河,说个笑话给你听。你应当当笑话听。河街天保大老走车路,请保山来提亲,我告诉过你这件事了,你那神气不愿意,是不是?可是,假若那个人还有个兄弟,走马路,为你来唱歌,向你攀交情,你将怎么说?”翠翠吃了一惊,低下头去。因为她不明白这笑话有几分真,又不清楚这笑话是谁谄的。祖父说:“你告诉我,原意哪一个?”翠翠便微笑着轻轻地带点儿恳求的神气说:“爷爷莫说这个笑话吧。”翠翠站起身了。“我说的若是真话呢?”“爷爷你真是个……”翠翠说着走出去了。祖父说:“我说的是笑话,你生我的气吗?”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走近门限边时,就把话引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去:“爷爷看天上的月亮,那么大!”说着,出了屋外,便在那一派清光的露天中站定。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阵,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久之,对溪除了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以外,别无所有。翠翠走回家里去,在房门边摸着了那个芦管,拿出来在月光下自己吹着。觉吹得不好,又递给祖父要祖父吹。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情节集中,以老船夫对翠翠的关心为明线,以天保兄弟对翠翠的感情为暗线,明暗结 合,富有韵味。B.梦境中,翠翠跟着歌声飞起去悬崖边摘虎耳草,暗示了她对朦胧爱情的甜蜜感受和潜意识里对爱情的向往。C.对于很多事情,祖父都选择不告诉翠翠,可以看出祖父对翠翠的呵护以及对翠翠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D.小说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或通过对话、独白、神态等展现,或借助景物、人物侧面烘托。8.有人评价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首抒情的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9.对于“唱歌”,翠翠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微妙的变化?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答案】7.D8.①以爱情故事作为抒情的载体,在叙述翠翠与二老朦胧的爱情的同时,表达着作者对“爱”“美”“善”的诗性的歌与咏叹。②“白雾”“月光”等环境给人如梦如幻的感觉,具有诗歌的意境美。③语言上追求诗意化的表现,用细腻优美的语言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烘托人物内在的情绪节奏,描绘了淳朴优美的民风民俗。9.①对于梦里的歌声,翠翠觉得有趣、甜美。在梦中,翠听着歌声,灵魂为之“浮起来了”,她觉得歌声“挺好听”“又软又绵”。②爷爷跟翠翠谈唱歌的时候、翠翠感到好奇、害羞和迷茫。翠翠不知道祖父说的话有几分是真,把话题转到另一件事情上。③在月光下,对歌声有了向往之情,希望“听一个人来唱歌”。在柔和月光下,翠翠想,如果溪对画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 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位;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B.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C.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D.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轩,古时指一种有围棚或帷幕车,也可指有窗的长廊或者小屋,本文中指的是小屋。B.大母,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母亲的母亲,一层是父亲的母亲,这里指后者,即祖母。C.束发,清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将头发束起为髻,常用“束发”指成童的年龄,即15至18岁。D.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位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所执,供上朝时指画或记事所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虽小,但环境幽雅,兰桂竹木、明月、桂影,再加上满架之书、啸歌之声,都衬出 作者高雅的志趣。B.作者住在项脊轩,虽可喜,但也有可悲之事,比如庭阶寂寂,叔父分家,以及回顾往事点滴,都让人悲从中来。C.作者对项脊轩一共修过两次,第二次修建的规制有所不同,第二次修过后,作者就多在外地,很少住在里面了。D.在项脊轩中,出现了很多人物:老妪、母、大母、妻子等。这些人都以项脊轩为枢纽,融入了作者浓郁的情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2)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答案】10.C11.C12.B13.(1)在前(北)面开了四扇窗子,院子四周砌上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日光,日光反照,室内才明亮起来。(2)我已经作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古代的事情,或者伏在桌旁学写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迟”字,把久雨之后的炊烟写得十分传神,使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也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B.“朝槿”“露葵”具有特定的内涵,构成对比,暗寓短暂和永恒之意,而“观”“折”两个动作又显示了作者对人世的洒脱。C.海鸥不相疑,表现了诗人远离尘嚣、淡泊自然的境界,这种境界的达成,也正是上文“习静”“清斋”的结果。 D.本诗将诗人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相结合,形象鲜明,情景交融,物我相惬,兴味深远。15.“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是李嘉祐的诗句,唐人认为王维添上“漠漠”“阴阴”四字,便自见其妙,精彩数倍。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四字妙处的理解。【答案】14.B15.①漠漠,广漠的意思,这里形容水田广布;阴阴,幽暗深邃的样子,这里描状夏木茂密。②意境营造上,“漠漠”有广阔意,“阴阴”有幽深意,“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气氛。③表达效果上,漠漠、阴阴,两个叠字的使用,让情景更加鲜活生动。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与优美的画面相映衬,使诗歌更具诗情画意。(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蜩与学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描述自己飞翔的状态,从而对“图南”的大鹏鸟进行嘲笑。(2)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绘阿房宫曲折的走廊和高高翘起的屋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3)“东风”和“明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中用这两个意象表达在流逝的时光面前无限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我决起而飞②.抢榆枋而止③.廊腰缦回④.檐牙高啄⑤.小楼昨夜又东风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新时代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航线上,家国情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该成为英雄性格的底色和行为动力,而忘我投入、的牺牲精神,是人民和事业之所需,也是英雄本色。英雄形象的塑造,实行高昂奋进的美学风格的再确立,这是文学发展新时代的内在要求。庄重、激昂的美学风格曾是革命文学的主体风格。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俗化、阴柔型的文学风格形成乃至流行。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新时代的英雄形象塑造及其凛然宏阔的艺术风格,传承赓续的正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传统和美学传统。不可忽视的是,新时代是家国情怀彰显、民族精神勃发、中国精神高扬的时代,(),那就是海纳百川的史诗气度、的豪迈激情、 的浩然正气。当代中国故事中般的豪迈悲壮、时代英雄的奋斗精神,也必将带来涤荡灵魂的感奋力量。这意味着,当我们塑造新时代的英雄形象、唤回崇高刚健的美学风格时,我们的文学创作才与国家、时代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华民族新史诗的书写也必将真正实现。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虽九死其犹未悔波澜不惊血气方刚铁马冰河B.虽千万人吾往矣波澜壮阔血气方刚铁画银钩C.虽九死其犹未悔波澜壮阔至大至刚铁马冰河D.虽千万人吾往矣波澜不惊至大至刚铁画银钩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通过英雄形象的塑造,实现高昂奋进的美学风格的再确立,这是新时代文学发展的内在要求。B.通过英雄形象的塑造,实行高昂奋进的美学风格的再确立,这是文学发展新时代的内在要求。C.英雄形象的塑造,实现高昂奋进的美学风格的再确立,这是文学发展新时代的内在要求。D.英雄形象的塑造,实行高昂奋进的美学风格的再确立,这是新时代文学发展的内在要求。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与这一时代本质相契合的美学范型被新时代呼唤着B.这样的时代呼唤着与这一时代本质相契合的美学范型C.这样的时代呼唤着美学范型,与这一时代本质契合D.美学范型在这样的时代被呼唤着与这一时代相契合【答案】17.C18.A19.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①,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②,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 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就上句“乌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③,“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乌,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20.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对于韩愈劝贾岛把“推”改为“敲”,作者观点是什么?请用两个句子概括他的理由。【答案】20.①其实更动了文字②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③“推”可以无声(意思对即可)21.(1)观点:韩愈把“推”改成“敲”的修改不一定恰当。(意思对即可)(2)理由:①“敲”说明寺里还有其他人,体现不出“僧”的自在无碍和胸襟气度。②“敲”有声音,打破了夜的岑寂,与上句“鸟宿池边树”的意境不调和。(意思对即可)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最近几年,考古这个曾经的“冷门”行当越来越热。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激发了大批网友探寻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不少人更是选择通过读书来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和文物的了解;河南博物院的数字考古盲盒亮相后,在国庆假期7天时间就吸引3000万用户“在线考古”……全民考古热,改变了人们对“考古”的认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智范先生说:“以前常说‘考古好苦,挖坟掘土’,其实不准确。考古就是穿越历史迷雾、触摸留在文物上的痕迹,通过考古发掘,一点点收集材料,连缀起支离破碎的事实,关联起中国乃至人类的历史,让文物获得重生。”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我们该如何读懂考古、认识考古呢?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13 09:34:01 页数:13
价格:¥2 大小:36.1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