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202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课时2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3

2/43

3/43

4/43

剩余3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单元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n单元综合测试\n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作为第一部全面反映从1921年到1949年28年间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党史类电视纪录片,《重生》近期在电视、网络媒体播出,引起了观众和网友的热烈反响。以往的历史文献类纪录片创作很少使用演员,即使有演员出现,也多为剪影、背影之类。而《重生》采取情景再现的拍摄方式,由演员实景演出。国外管这叫剧情式纪录片,国内也有借鉴,比如《圆明园》《河西走廊》等。但在党史题材创作中运用这一手段,《重生》尚属首次。一组数据可以从侧面说明这部纪录片对情景再现手法的用心程度。据统计,这部纪录片总共拍摄了191场戏,呈现了174位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设计了162个场景,动用1291位群众演员,使用500套服装,道具占用3个大库房,足够拍3部电视剧。此外,在选择174位历史人物特型演员时,该片既注重形似,又注重颜值。这种强化剧情式叙事的表现方式,充分考虑今天人们的审美诉求和年轻观众观影的习惯,容易在不同观众群体中引起共鸣。\n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认为,史书的记载归根结底是一种文本,不能把历史文本与历史本体等同起来。可见,在历史题材创作中,撷取、遴选可用的史料是反映历史的出发点,还需要依托于可靠、富有责任感的历史性评断,才能为观众提供更多令人信服的事实和有价值的信息,强化真实感,达到揭秘之效,提升作品的文献性品格。《重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充分尊重史实、努力还原历史情境。比如,上海法租界渔阳里2号的陈独秀旧居,是早期共产党的活动据点,根据史料,《新青年》编辑部当时是在陈独秀旧居的地下室。但在横店拍摄实景时没有地下室,美术师就用一堵很高的围墙搭建出一个地上“地下室”。近年来,市场经济改革全面深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比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作品,创作者在坚守主流价值表达的前提下,采取全明星阵容出演的商业模式,遗形取神,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纪录片《重生》力邀美国《纸牌屋》摄影团队加入。他们运用电影镜头语汇拍摄纪录片,使用柔光镜,即使表现一些严酷的场面也不例外,这样可以让人物自带光环,把观众带入一种回忆的情境之中。(摘编自《纪录片<重生>:让革命历史题材生动起来》)\n材料二: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34集电视连续剧《北平战与和》讲述了1948年秋古城北平通过傅作义与共产党的谈判实现和平解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深刻厚重的史实中揉入艺术化的戏剧情节,站在当下的思维高度,挖掘了事件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与现实意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要求创作者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用戏剧艺术表现真实的历史。如果说历史的真实构成了一部作品的骨架,让人直面铁的现象与规律,那么艺术化的处理则为作品增添丰满的血肉,掀起人思想情感的波澜。在《北平战与和》中,创作者抱着对革命历史的真挚情感和严肃责任感,淡定从容、扎扎实实地进行相关历史素材的深挖掘、精加工,使作品散发出厚重、宏阔的历史气息以及鲜活的、人性化的艺术气质。为了精确表现北平和谈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编剧在寻溯和熟悉史料上下了巨大功夫,努力克服历史表象、思维定势与主观偏见的干扰,以客观的心态尽可能地贴近历史真相,再根据创作角度有选择地提炼与编织素材。整部作品叙事结构宏大,涉及历史上有真实姓名的人物近50人,空间范围涵盖北平、南京、西柏坡、张家口、天津、新保安等。创作者一面细致描写北平和谈的来龙去脉,一面不时观照国内局势的发展,更以宽广的视野反映了中国内战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意义,为观众铺展开一幅气势磅礴、层次分明、信息量丰富的历史画卷。\n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创作者有分寸地植入合理的想象并进行虚构,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和戏剧矛盾冲突塑造出一批鲜活饱满的典型人物形象。不同于过去以我方为主的传统表现手法,该剧选择国民党将领傅作义为男一号,不能不说是一次颇具勇气的艺术尝试。以傅为视角中枢最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北平的复杂局势,也更便于勾连各个层面的相关人物与事件;同时傅的作用好比一面镜子,其最终抉择映照出国共两家的优劣之分,更是民心向背的绝佳印证。除了视角的突破,作品对历史人物的定位与认识也做了颇具新意的探索。编剧从国、共、傅各自的立场出发,尽量将每个人物的行为、心理充分合理化。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将雄才大略隐于质朴率真中的毛泽东;一个有心兴邦却无力回天的蒋介石;至于傅作义,编剧更是给予了深度挖掘,紧紧抓住“战与和”这一核心矛盾,把傅的处境推向黑暗与光明水火不容的极致境地,将其内心置于理性与感性、坚毅与忧惧、矛盾与抉择的激烈交锋中。(摘编自《评<北平战与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新追求》)\n答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生》拍摄了191场戏,拍摄场景、呈现的历史人物、动用的群众演员都很多,这在国内党史纪录片拍摄上不常见。B.随着时代变化,拍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也应该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考虑,与时俱进,探索开拓新的发展空间。C.《北平战与和》一剧所呈现出来的历史事件错综复杂,创作者对其进行深挖掘、精加工,从而使之兼顾历史性与艺术性。D.改变以我方为主的表现手法,以傅作义为男一号,是出于反映复杂局势、勾连人物与事件、印证民心向背等多方面考虑。1.C “创作者对其进行深挖掘、精加工”错误。材料二说的是“淡定从容、扎扎实实地进行相关历史素材的深挖掘、精加工”,“深挖掘、精加工”的对象是已有的“相关历史素材”,而不是选项中说的电视连续剧“所呈现出来的历史事件”。\n答案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虑这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诉求和年轻观众观影的习惯,是《重生》播出后,引发观众和网友热烈反响的重要原因。B.《重生》选择可用史料,依托可靠、富有责任感的历史性评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以海登·怀特的观点为依据的。C.只要对革命历史有真挚情感、严肃责任感,就能淡定从容地拍摄好相关影视剧,这是《北平战与和》给我们的启示。D.是战,是和,傅作义当时内心极为复杂,编剧把他的处境推向黑暗与光明极不相容的境地,是为了表现其形象的立体性。2.A B项,“以海登·怀特的观点为依据”错误,作者只是援引海登·怀特的观点作支撑。C项,“只要……就……”错误。结合材料二第二段“抱着对革命历史的真挚情感和严肃责任感,淡定从容、扎扎实实地进行相关历史素材的深挖掘、精加工,使作品散发出厚重、宏阔的历史气息以及鲜活的、人性化的艺术气质”分析,选项以充分条件复句表达,失之偏颇。D项,“是为了表现其形象的立体性”错误。结合“编剧从国、共、傅各自的立场出发,尽量将每个人物的行为、心理充分合理化”分析,“编剧把他的处境推向黑暗与光明极不相容的境地”,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行为、心理的合理性。\n答案3.如果要充实文章内容,下面的表述不能支持材料一或材料二所含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针对现在有些历史剧过度歪曲、戏说史实的现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大校李涛认为,要记录历史、再现历史,绝不能戏说历史、娱乐历史,必须要把史实搞得非常准确。B.在《重生》拍摄过程中,道具《新青年》还原了封面和里边所有的内容。为了制作这个道具,工作人员去图书馆,从《新青年》第一期到最后一期,对每一页的内容都进行翻拍。C.傅作义在属下眼中是威重令行的长官,在妻子面前是充满真情的丈夫,在女儿心中是世界上最慈爱的父亲;他承受着究竟是忠于国民党蒋介石,还是以民族大义为重的极大压力。D.傅作义冒着极大风险多次派代表与共产党接触,寻求和平的途径;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也以阔大的胸怀,引导傅作义彻底摆脱蒋介石反动集团,加入人民的行列。3.D “傅作义冒着极大风险”“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也以阔大的胸怀”错误。结合“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将雄才大略隐于质朴率真中的毛泽东;一个有心兴邦却无力回天的蒋介石;至于傅作义……将其内心置于理性与感性、坚毅与忧惧、矛盾与抉择的激烈交锋中”分析,“傅作义冒着极大风险”与“毛泽东主席和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阔大胸怀,与材料二“把傅的处境推向黑暗与光明水火不容的极致境地,将其内心置于理性与感性、坚毅与忧惧、矛盾与抉择的激烈交锋中”的内容不符。\n答案4.材料一多处使用了举例论证法,作用各异。请选择两例做简要说明。(4分)4.【答案】①以其他纪录片如《圆明园》《河西走廊》为例,强调《重生》与它们一样,是对剧情式纪录片的借鉴。②以影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拍摄为例,说明纪录片拍摄不断探索开拓新的发展空间。③以陈独秀旧居的拍摄情况为例,论证拍摄《重生》充分尊重史实,努力还原历史情境。(4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找到举例论证时的论据,然后对应找到论点即可。\n答案5.《重生》和《北平战与和》,一为纪录片,一为连续剧,请根据材料分析,两者在拍摄方式上有何异同。(6分)5.【答案】同:①两者都尊重历史事实,以史料为基础,强调真实性。②采用演员出演的形式,强化叙事与剧情。异:①《重生》采取情境再现的模式,还原历史情境。②《北平战与和》用戏剧艺术表现真实的历史,植入合理的想象并进行虚构,通过细节描写和戏剧矛盾冲突塑造人物。(6分)【解析】同:由材料一中的“《重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充分尊重史实、努力还原历史情境”和材料二中的“为了精确表现北平和谈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编剧在寻溯和熟悉史料上下了巨大功夫”等可知,两者都尊重历史事实,以史料为基础,强调真实性。由材料一中的“而《重生》……由演员实景演出”“这种强化剧情式叙事的表现方式……容易在不同观众群体中引起共鸣”和材料二中的“讲述了1948年秋古城北平通过傅作义与共产党的谈判实现和平解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深刻厚重的史实中揉入艺术化的戏剧情节”等可知,两者都采用演员出演的形式,强化叙事与剧情。异:由材料一中的“《重生》采取情景再现的拍摄方式”“《重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充分尊重史实、努力还原历史情境”可知,《重生》采取情境再现的拍摄方式,努力还原历史情境。由材料二中的“在深刻厚重的史实中揉入艺术化的戏剧情节”“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创作者有分寸地植入合理的想象并进行虚构,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和戏剧矛盾冲突塑造出一批鲜活饱满的典型人物形象”可知,《北平战与和》用戏剧艺术表现历史,在深刻厚重的史实中揉入艺术化的戏剧情节,创作者有分寸地植入合理的想象并进行虚构,借助细节描写和戏剧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n(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东方【注】(节选)魏 巍郭祥临到洞口,又回过头笑着说:“王大发,我也给你提个意见,以后说话你少带点刺儿行不?”“刺儿有刺儿的用处。”调皮骡子笑着说,“今天,我要是说:‘连长,你有时间没有?咱们谈谈。’你一定会说:‘好好,等我找个时间。’说不定拖到什么时候!你瞧,我刚说了个‘落后班’,你马上就坐了下来。”“咳,怪不得人说你是‘调皮骡子’!”郭祥用手点了点他,笑着走了出去。正如郭祥所料,现在打伏击是越来越困难了。为了提前到达,调皮骡子这个班天色刚交黄昏就提前出发。这支七个人组成的小分队,在草丛里忍受着密密的蚊蚋的侵袭,直到凌晨三点多钟,还不见敌人的影子。由于调皮骡子长久没有摊上任务,求战心切,仍然纹丝不动地聚精会神地伏在草丛里。这时候,东面的坡坎下钻出来五六个敌人,一面打冲锋枪,一面冲上来。调皮骡子不动声色,等敌人冲到30米处,接连投过去三颗手榴弹,打得敌人滚的滚,爬的爬,只剩下一两个逃到坡坎下面去了。\n这时,只见南边坡坎下草棵一动,摇摇晃晃地露出一顶钢盔。他刚举起枪来准备搂火,又立刻停住,原来那顶钢盔是用一根小棍儿顶着。他低声地骂了一句,没有理它。过了一会儿,坡坎下伸出两个脑袋,一伸一缩。调皮骡子仍然不加理睬。敌人的胆子渐渐大起来,坡坎下先后伸出七八个脑壳,悄悄地爬上了坡坎,试探着向弹坑接近。等他们进到适当距离,调皮骡子才抓起个大个儿飞雷,一扬臂,嗖地投了出去。轰隆一声巨响,登时像大炮弹一般掀起一股浓烟。他怕不解决问题,又一连投了几个手榴弹,半个山坡雾沉沉的。调皮骡子正暗自高兴,忽然背上像有人捶了一下,一扭脸,一颗小甜瓜手榴弹从背上滚下来,在炸弹坑里滴溜溜乱转。他来不及思索,就把手榴弹抓在手里,立起来一扬手投了回去。手榴弹还未落地就轰隆一声爆炸了。几乎与此同时,他听见背后“哒哒哒”一串冲锋枪声,背上一麻,就昏倒在弹坑里了。等他清醒过来,觉得浑身无力,肚子里热乎乎的;低头一看,腰里的皮带钻了好几个洞。他把怀解开,肠子已经流出来,像小茶碗那么一坨,垂在裤腰上。鲜血顺着两条裤腿流个不停。他一看左臂上还缠着的毛巾,那是昨天晚上夜间战斗的联络记号,就想把它解下来,垫着它把肠子塞进去。可是刚刚解下毛巾,猛一抬头,四五个黄毛脸的敌人已经冲到面前五六步远,正要来抓他活的。他登时怒火冲天,霍地立起身来,一只手用毛巾捂住肚子,一条臂夹着冲锋枪,一阵猛扫,把四五个敌人都打倒了。这时候,他的肠子已经流出了一大坨,他站立不稳,又坐在弹坑里……\n天色不知什么时候阴沉起来,一阵狂风过后,跟着来了一阵暴雨。调皮骡子忽然灵机一动:“不趁机突围,还在这里傻等什么?”这么一想,就用那条毛巾垫着,想把肠子塞进去;结果竟塞进了一多半,剩下一坨实在塞不进去,只好忍着疼痛把腰带往紧里扎了扎。接着,一手提着枪,一手拿着手榴弹,走出弹坑。在雨烟的保护下,调皮骡子顺利突围,艰难地跋涉在草莽里。等走到河边,回头看看后面并没有敌人追赶,就觉得实在走不动了。他稍微休息了一下,此刻他最怕的就是在河里滑倒,如果那样,就很可能爬不起来,他拄着冲锋枪,极力稳住步子,才过了那道不足一丈宽的小河。过了河,两条腿就像绑了两块大石头似的,每走一步都像有千百斤重。他只好走几步,歇上一歇。他觉得走了很长很长时间,回头看看,并没有走出多远。由于草深路滑,一脚蹬空,跌倒在坡坎下面,顿时又昏迷过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苏醒过来。他挣扎了好几次,都没有站起来,心里不由得生气起来:“你也是个老战士了。大江大河过了多少?今天就这几步路,你怎么就走不了啦?”他对自己的责备果然有效,抓着灌木丛,拄着枪把硬是站了起来,又开始了比平常几千里路还要遥远的征程……\n正在他艰难地跋涉时,忽然听见后面沙沙地响。他蓦地一惊,以为是敌人追过来了,就停住脚步,把子弹哗一声推了上去,静静地等待着。时间不大,听见草丛那边一个人说:“我看他不会叫敌人虏去。别看这家伙平时大大咧咧,到关键时刻是很过硬的!”另一个说:“很可能是负伤了,你看小高地上的炸弹坑里好大一摊血哟!”第三个说:“你怎么知道是他?”第二个又说:“你没看见那一堆手榴弹弦吗?还是得顺着血印找才行!”又一个说:“要是不下雨就好了,一下雨血印也看不见了。”说到这里,只听一个人用命令的口气说:“大伙散开一点,在草棵里仔细拨拉拨拉,就是把这草地翻遍,也得把他找着!”调皮骡子听出,说这话的正是自己的连长郭祥。他心里一阵热乎乎的,就尽全身的力量喊了一声:“连长!我在这里!”但是想不到自己的声音这么微弱,加上雨声又大,简直就跟没有喊出来似的。他只好把手指探上扳机向空中放了一枪……(有删改)【注】《东方》,作者魏巍,长篇小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作品通过对朝鲜战场和中国农村生活的描写,全面反映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n答案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叙述了一场伏击战的过程,壮烈的场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战士的大无畏精神。B.调皮骡子虽然平时阴阳怪气,是个刺头,但打起仗来有勇有谋,毫不含糊。C.小说用夸张手法写把流出来的肠子再塞回去,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D.由于立功心切,调皮骡子在战场上兴奋过头,捡敌人手榴弹时操作失误被炸成重伤。6.A B项,“阴阳怪气”错,调皮骡子平时只是调皮、爱开玩笑,大大咧咧的。C项,“夸张手法”错,这是战场上很可能有的真实情况。D项,“捡敌人手榴弹时操作失误被炸成重伤”错,结合“他听见背后‘哒哒哒’一串冲锋枪声,背上一麻,就昏倒在弹坑里了”可知,他是被背后袭击造成的重伤。\n答案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的对话,气氛轻松活泼,既表现了调皮骡子的性格,也与下文战斗场面的紧张残酷形成鲜明的对照。B.小说塑造人物以动作描写为主,写调皮骡子射击、投弹、艰难地突围和跋涉,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战士的精神气概。C.小说将战争的气氛写得逼真,既有现实主义的真实,又富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具有鼓动人心的力量,令人振奋。D.小说节选的结尾部分令人回味,“向空中放了一枪”后戛然而止,枪响之后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给人留下悬念。7.C “富有浪漫主义的想象”错。小说以平实的语言、全知视角写战争场面,没有“浪漫主义的想象”。\n答案8.小说将人物称为“调皮骡子”,郭祥称他为“王大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8.【答案】①小说称人物为“调皮骡子”,是为了突出人物个性,使人物形象更鲜明;②连长称他的大名“王大发”,表现了上级领导对同志的爱护与尊重。(4分)【解析】小说称人物为“调皮骡子”,“调皮”指顽皮,不驯顺;“骡子”,此处指王大发有力气,能打仗。这个称呼突出了人物个性,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调皮骡子”有戏谑的意味,连长称他的大名“王大发”,表现了一种尊重,可以看出上级领导对同志的爱护。\n答案9.小说的倒数第二段,从调皮骡子的角度来写连长带着战士们寻找战友,这样的叙事角度有什么好处?(6分)9.【答案】①与全文的叙述角度一致,使叙事更加流畅自然;②使情节富有情境性,富有波澜;③便于表现调皮骡子的感受,表现战友之情。(6分)【解析】此处从调皮骡子的角度来写连长带着战士们寻找战友,与全文的叙述角度一致,都是全知视角,和之前的情节一脉相承,使叙事更加流畅自然。本段围绕调皮骡子的感受展开情节,“他蓦地一惊,以为是敌人追过来……时间不大,听见草丛那边一个人说……另一个说……第三个说……”,这样叙述使情节极富情境性,又富有波澜;战友找自己的话语调皮骡子一一听到,不由“心里一阵热乎乎的”,这样叙述便于表现调皮骡子的感受;“我看他不会叫敌人虏去。别看这家伙平时大大咧咧,到关键时刻是很过硬的!”“大伙散开一点,在草棵里仔细拨拉拨拉,就是把这草地翻遍,也得把他找着!”,战友们了解调皮骡子,要全力找到他,表现了战友之情。\n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魏中山王英等众数十万攻钟离。上命豫州刺史韦睿将兵救钟离,受曹景宗节度。睿自合肥取直道,由阴陵大泽行,值涧谷,辄飞桥以济师。旬日至邵阳,上豫敕曹景宗曰:“韦睿,卿之乡望,宜善敬之!”景宗见睿,礼甚谨,上闻之曰:“二将和,师必济矣。”景宗与睿进顿邵阳洲,睿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去魏城百余步。南梁太守冯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比晓而营立。魏中山王英大惊,以杖击地曰:“是何神也!”景宗虑城中危惧,募军士潜行水底,赍敕入城,城中始知有外援,勇气百倍。明旦,英自帅众来战,睿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以麾军,一日数合,英乃退。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上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三月,淮水暴涨,睿使冯道根等乘斗舰竞发。别以小船载草,灌之以膏,从而焚其桥。军人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诸垒相次土崩,魏军大溃。景宗与群帅争先告捷,睿独居后,世尤以此贤之。(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二》)······\n附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七》(节选) 曹景宗,骁将也;韦睿执白角如意、乘板舆以麾军。夫二将之不相若,固宜其相轻矣。武帝豫敕景宗,得将将之术矣。敕睿以容景宗易,敕景宗以下睿难。然而非然也,睿能知景宗之鸷,而景宗不能知睿之弘,景宗之气敛,而何患睿之不善处景宗邪?且其诏之曰“韦睿,卿之乡望”,动之以情,折之以礼,而未尝有所抑扬焉。如其不然,睿愈下而景宗愈亢,睿抑岂能终为人屈乎?钟离之胜,功侔淝水,岂徒二将之能哉!附蔡东藩《南北史演义》(节选) 及钟离一役,又未尝专任韦睿,而独任曹景宗,令睿归景宗节制。幸睿素负重名,为景宗所敬礼,始得和衷共济,大破魏军。否则,景宗尝违诏进军矣;虽有密敕,令彼敬睿,亦乌足恃!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B.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C.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D.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答案10.D “攻城”是“魏师复夜来”的目的,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两项。“于城上”作状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n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度,文中是一个官名,指地方军政长官。古代受此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有此称。B.敕,皇帝的诏令,与《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义相同。C.如意,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等制作,头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D.垒,古代指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垒西边”的“垒”意义相同。答案11.A 此处为动词,意为指挥调度。\n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皇帝说韦睿是曹景宗的同乡望族,所以曹景宗在礼节上待韦睿很恭谨。B.曹景宗命人将圣旨送入钟离城中,城中人得知有援兵到达,因而勇气倍增。C.韦睿趁淮水暴涨,派战船出击,纵火烧桥,军队奋勇争先,魏军因而大败。D.北魏军队溃败后,曹景宗等人争抢功劳,韦睿功成身退,世人因此称赞他。答案12.D “韦睿功成身退”错误,原文是说曹景宗同其他将帅争着先去告捷,只有韦睿独自一人在最后才上报,而并非功成身退。\n13.把文中(含附加材料)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睿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去魏城百余步。(2)如其不然,睿愈下而景宗愈亢,睿抑岂能终为人屈乎?答案13.(1)韦睿连夜在曹景宗营地前二十里的地方挖掘长长的壕沟,距离魏军城池只百余步远。(关键词“夜”“堑”“去”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如果不是这样,韦睿越是谦让,曹景宗就越是高傲,韦睿难道能够始终受他人的屈辱吗?(关键词“下”“亢”“屈”各1分,句子大意1分)\n14.两段附加材料均对《资治通鉴》记载的钟离之战进行了评价,王夫之与蔡东藩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两段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案14.【答案】不一致。(1分)王夫之认为,钟离之胜不仅因为曹景宗和韦睿团结配合,还因为皇帝预先下诏、善于“将将”;(1分)蔡东藩则对皇帝让曹景宗节制韦睿表示异议,皇帝的密诏并无实质作用,幸好名气大的韦睿得到了曹景宗敬重,两人因此团结并获胜。(1分)\n参考译文北魏中山王元英等几十万人攻打钟离,梁武帝命令豫州刺史韦睿率兵去援救钟离,接受曹景宗的指挥。韦睿从合肥取直道,经由阴陵大泽而行,遇上了涧谷,就架起飞桥让部伍过去。十日就到达邵阳,武帝预先告诫曹景宗说:“韦睿是你们州里的望族出身,应该好好地敬重他。”曹景宗见了韦睿,礼节甚为恭谨,武帝得知其情后说:“两个将领和睦,军队一定能取胜。”曹景宗与韦睿进驻邵阳洲,韦睿连夜在曹景宗营地前二十里的地方挖掘长长的壕沟,距离魏军城池只百余步远。南梁太守冯道根能走马量地,计算马的步数来分配每人的工作量,天快亮时城垒就建成了。北魏中山王元英大吃一惊,用杖击打着地面说道:“这是哪位神灵保佑啊!”曹景宗忧虑城中恐惧,招募军士潜水而行,把圣旨送入城中,城中才知道外面援军到了,因此勇气倍增。第二天早晨,元英亲自率部来交战,韦睿乘坐没有加漆的木车,手执白角如意来指挥军队,一日交战数次,元英才撤退。北魏军队在夜里又来攻城,箭雨密集而至,韦睿的儿子韦黯请求下城墙去避箭,韦睿不准许,军中一片震惊,韦睿站在城墙上厉声呵叱,人心才安定下来。武帝命令曹景宗和韦睿各攻一座桥,韦睿攻南桥,曹景宗攻北桥。三月,淮水暴涨,韦睿派冯道根等乘战舰一齐出发。又另用小船载草,草上灌膏油,放火烧桥。战士们奋勇争先,呼喊声震天动地,个个一以当百。北魏营垒依次土崩瓦解,北魏军队大溃败。曹景宗同其他将帅争着先去告捷,只有韦睿独自一人在最后才上报,世人尤其因这一点而赞扬他。\n附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七》(节选)参考译文曹景宗是一员骁将,韦睿手拿白角如意、乘坐抬轿来指挥军队。二位将领风格不同,本来应该是会互相轻视对方的。武帝提前下诏令告诫景宗,是深得统率将领的本事。下诏令给韦睿来包容曹景宗容易,下诏令给曹景宗来包容韦睿很难。然而事实不是这样,韦睿能知晓曹景宗的狠鸷,但曹景宗不能知晓韦睿的宽宏,如果曹景宗的气焰收敛,又何必担心韦睿不善于与曹景宗相处呢?况且皇帝的诏书说“韦睿是你们州里的望族出身”,既用感情打动他,又用礼法使他明白,不曾对二人有任何的贬抑或褒扬。如果不是这样,韦睿越是谦让,曹景宗就越是高傲,韦睿难道能够始终受他人的屈辱吗?钟离战役获胜,其功与淝水之战差不多,又岂止是曹韦二将的功劳呢?附蔡东藩《南北史演义》(节选)参考译文至于钟离这一仗,又不曾专任韦睿为统帅,而只是任命曹景宗为统帅,下令让韦睿归于曹景宗节制。幸好韦睿一向负有盛名,被曹景宗敬重和礼遇,这才让他们二人能和衷共济,从而大败魏军。否则,曹景宗是曾经违背过诏令而在前线进军的,虽然有秘密的诏令,让他来敬重韦睿,这个诏令又怎么能约束到他呢!\n(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登尉佗楼许 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②。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秦时受当时南海尉任嚣所托,尉佗行南海尉事;汉立,朝廷先后两次派陆贾出使南越,最终说服尉佗称臣,归附汉朝。③薰弦:代指舜帝创作的《南风歌》。\n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起笔不凡,写尉佗在刘邦、项羽逐鹿中原之时,审时度势,在岭南自立为王。B.颔联概述尉佗的政治经历,意在强调任嚣、陆贾诚心助力尉佗,功不可没。C.颈联写到“昔时”“今世”,突出后人对尉佗的感念,饱含历史沧桑感。D.诗人登楼怀古,着眼历史大局,叙议结合,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充分肯定。答案15.B “意在强调……功不可没”错误,颔联概述尉佗的政治经历,不是为了突出二人的助力,其写作重心仍是尉佗。\n16.诗人对尉佗做出了高度的评价,请结合全诗分析他的功绩。(6分)答案16.【答案】①尉佗能够审时度势,顾全大局,称臣汉朝;②他在岭南护佑一方,使百姓长期承其恩泽;③他引入中原文化,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n白话诗歌在刘邦、项羽率领军队逐鹿中原,鹿死谁手还未确定时,尉佗却前往岭南,在南方人民中自立为王。尉佗因任嚣的力荐行南海尉事,因陆贾的劝说向汉朝臣服。当今祭祀尉佗的祠庙里依然陈列着箫鼓,昔日尉佗的行宫中依然飘扬着旌旗。越地百姓未必知道舜帝的圣贤,但他们奏一曲舜帝创作的《南风歌》就会感念尉佗的万世恩泽。诗歌鉴赏本诗表面上写登楼,实际上意在怀古,纪念南越王尉佗。前两联以纪实的方式描述了尉佗从南越称王到臣服汉朝的过程,称颂了其历史功绩。首联场面宏大,起笔不凡,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典故写天下纷争,以“未穷”二字暗示战祸绵延之久。面对这样的动荡,尉佗却能够审时度势,前往岭南称王,一统南海。颔联概括了尉佗的政治经历,写他顾全大局,臣服汉朝,为南越之地带来了长久的和平稳定。颈联写到“昔时”“今世”,当地百姓感念尉佗,为尉佗立庙祭祀,箫鼓喧闹,旌旗猎猎,借南越残存之物,凸显了历史的沧桑感。尾联用舜帝创作《南风歌》的典故来突出尉佗引入中原文化、促进民族融合的历史功绩。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尉佗的崇敬与怀念之情。\n(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借用琵琶女的动作以及擅长弹奏的名曲来表现她有高超技艺的句子是“,”。(2)韩愈《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责是“”,在解说人们应从师的原因时,认为“”,不可能没有疑惑。(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表现了山间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情景。答案17.(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3)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每空1分)\n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长征文化是革命文化的灵魂。长征文化公园的筹建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长征文化,长征文化公园作为一种公共文化载体,既是国家的象征,也承载着长征文化的内涵。长征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命脉,是民族振兴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革命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革命精神的延续,既包括革命器物的保护,也离不开革命文化的传承繁荣。长征文化的主体是群众,传承的载体也是群众。长征文化根源在群众的生活——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落到实处,关键是要靠群众,要靠有坚守的本地群众。熠熠生辉的长征文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活力,(    )。他们有的甘守清贫,为长征文化符号代代相传;有的顶住压力,为长征遗存文物的当下命运奔走呼号;有的,为长征文化发扬光大默默奉献。能够坚守的本地群众是推动长征文化发展繁荣的有生力量,长征文化公园的设计,应该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让有远见卓识的群众,把长征文化公园的建设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让长征文化在长征沿途找到现实落点,使长征文化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n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纷至沓来殚精竭虑倾囊相助各抒己见B.纷至沓来处心积虑倾其所有各执一词C.绵延不绝处心积虑倾囊相助各执一词D.绵延不绝殚精竭虑倾其所有各抒己见答案18.D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绵延不绝:指山脉、树木、建筑物等事物前后连接不断。根据语境,应用“绵延不绝”。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根据语境,应用“殚精竭虑”。倾其所有:把自己所有的东西(物质上的或者精神上的)都无私地奉献出来。倾囊相助:把衣袋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帮助别人。这里说的是群众为长征文化发扬光大默默奉献,应用“倾其所有”。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各执一词: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不肯相让。根据语境,应用“各抒己见”。\n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究其原因,似乎是众多甘愿付出的群众竭尽全力地保护传承长征文化B.究其原因,恐怕是众多甘愿付出的群众竭尽全力地保护传承长征文化C.究其原因,是众多甘愿付出的为长征文化保护传承竭尽全力的群众D.究其原因,是众多甘愿付出的群众在竭尽全力地保护传承长征文化答案19.D 根据语段信息可知,此处应该谈长征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原因。从“始终”等表达的肯定语气来看,A项中的“似乎”和B项中的“恐怕”与前文语气不一致,排除。括号后的例子写的是群众为传承保护长征文化竭尽全力,而C项的中心语是“群众”,不合适,排除。\n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各国政府——无论是专制政府还是共和政府,都驱逐他。B.你今天心情好像不错——咱们班长和谁在一个小组?C.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D.十里长街回荡着“周——总——理”的声响,山谷回响着。答案20.A 画波浪线句中的破折号标示解释说明。A项,标示解释说明;B项,标示话题的转变;C项,标示插入语;D项,标示声音的延长。\n(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现实中的战争远比电影《长津湖》更为残酷,那是一页令人不忍卒读的历史篇章。志愿军战士们扛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战争一线。恶劣的天气、装备的悬殊、匮乏的物资以致于巨大的牺牲,没有什么不能打消他们“必赢”的信心。多少英雄烈士血洒沙场,多少忠诚魂魄长眠他乡,可无论饥寒、伤残,还是阵亡,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硬生生地用血肉之躯、铮铮铁骨铸起了一道捍卫家国的钢铁长城,诠释了什么叫军人荣耀、英雄气概、爱国赤诚。他们普通如小草,他们伟岸如苍松翠柏;(    )有人说:“《长津湖》电影结束后,等了十几分钟没有彩蛋,走出电影院看到外面万家灯火,高楼林立,热闹非凡,想来便是最好的彩蛋。”是的,这繁华盛世,是无数革命先辈所憧憬的未来。时光不语,英烈永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吾辈自强,沿着先辈们开辟出来的道路砥砺前行,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n21.仿照材料第二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括号内再写一组句子。(3分)答案21.【答案】他们渺小如石子,他们伟大如高山峻峰。(3分)【解析】先分析例句。“他们普通如小草,他们伟岸如苍松翠柏”,格式上,采用“他们……如……,他们……如……”的句式;内容上,“普通”与“伟岸”、“小草”与“苍松翠柏”形成对照,凸显了战士们既平凡又伟大的形象。仿写时从这两方面入手即可。\n2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共有四处表达不当,请修改。(8分)答案22.【答案】恶劣的天气、悬殊的装备(2分)、匮乏的物资乃至巨大的牺牲(2分),没有什么能(2分)打击他们“必赢”的信心(2分)。【解析】语病修改语序不当根据短语的结构特点可知,应将“装备的悬殊”修改为“悬殊的装备”。不合逻辑“巨大的牺牲”是“恶劣的天气、悬殊的装备、匮乏的物资”在程度上的延伸,应把“以致于”改为“乃至”。否定失当“没有什么不能”否定失当,应删掉“不”。搭配不当“打消……信心”搭配不当,可将“打消”改为“摧毁”或“打击”。\n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从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的南昌,到燃起星星之火的井冈山;从建立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到艰难跋涉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重温那个年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内心总会被一种力量震撼;感受一个个革命英雄牢不可破的信念和坚不可摧的意志,总能让人热血澎湃。历经岁月沉淀,那个红色的时代,那面血染的旗帜,永远熠熠生辉。回望百年党史,会愈加强烈地感受到,正是那些红色的故事和红色的精神,才让中国青年的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火不熄。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是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请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写一篇“国旗下的演讲”的演讲稿,表达对红色精神的理解。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真实信息;不少于800字。\n答案23.【立意探索】弘扬民族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方向。对于本题来说,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弘扬红色精神。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具有革命精神的人物,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正确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以天下苍生幸福为念,为崇高事业义无反顾,这种红色精神一定要弘扬。②担当青年使命。无数英烈用个人生命的“舍得”换来人民群众的“获得”,在历史长河中汇聚起坚不可摧的前进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缅怀那些演绎红色故事的先辈,学习他们的红色精神,是历史的使命、时代的呼唤。③树立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便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他们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领导中国革命从弱到强,最终带领中华民族从黑暗中走出来,展示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概。题目要求“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写一篇‘国旗下的演讲’的演讲稿,表达对红色精神的理解”。首先,要明确文体要求,格式、内容等方面要符合演讲稿的特点。其次,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围绕“红色精神”展开,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要突出这一中心。\n佳作展台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之“钙”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之‘钙’”。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过去的一百年,是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共同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只有深入学习、准确理解党的历史,才能弄清楚党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不断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才能感受信仰之光、奋斗之艰,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铸魂补钙;才能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厚植报国情、立下强国志,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让人们汲取智慧、积聚继续前行的力量。在建党一百年这个重要节点,我们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n红色精神不朽,革命英雄不朽,高尚人格不朽。翻开革命历史画卷,回望党的奋斗历程,无一不彰显出革命先辈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忠诚的赤子之心、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报国为民的真挚情怀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让人不自觉地为之震撼,心生敬佩。回望奋斗路坚定传承,眺望奋进路使命催征。新征程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这更需要我们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确保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的力量。历史,总是以深邃的逻辑启迪着未来。纵览建党百年的激荡风云,人们总是能从青年人身上感觉到一种冲动和果敢。这种冲动和果敢,充满革命性的力量,正是青春的本色姿态。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自当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热爱之,继承之,弘扬之,从党史中汲取营养,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勇担时代使命。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名师点评此篇演讲稿以“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开篇,回望党的百年历史,强调深入学习、准确理解党的历史的重要性,并从新时代青年的角度出发,指出学习党史对当代青年的意义。全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充分展现了作者对红色精神的深刻理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5:16:38 页数:43
价格:¥3 大小:439.8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