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教师优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中教师优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br />   笔者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本市市区的两年一度的高中教师优课<br />评比活动。评比活动的程序是各校先推荐一名老师参加市区的优课评<br />比,然后从中选拔出一名老师参加全市的优课评比。具体的操作过程<br />是提前一天告诉选手课题,就同一个课题要准备好说课和上课的教案,<br />第二天先说课,选拔出五名选手(共有十名老师参赛)后再上课。<br />   本次选定的课题是 20xx 年 6 月第 1 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物<br />理选修 3-4 的第十一章第一节&ldquo;简谐运动&rdquo;。听完各位选手的说课和<br />上课,觉得各位选手在对教材的理解、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教<br />学环节的衔接和上课时的师生观等各方面都存在值得探讨之处。<br />   一、对教材的理解<br />   说课中各位选手都对这一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了简要表<br />述:简谐运动是继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圆周运动之后的一种复杂<br />的运动形式,同时又是后面继续学习机械波、电磁波的基础,因此很<br />重要。<br />   感想:说课老师都没有提及简谐运动复杂性的原因是什么。从<br />匀速直线运动到匀变速运动到匀速圆周运动,对应的是从&ldquo;无加速度&rdquo;<br />到&ldquo;加速度恒定&rdquo;到&ldquo;加速度的大小恒定、方向变化&rdquo;的过程。简谐运动<br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方向都在变化,因此比以往的任何一种形式的运<br />动都要复杂。一个更普遍的判断规则就是从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br />圆周运动到简谐运动直至机械波,对应的动力学方程越来越复杂。这<br />一点要求老师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教材。<br /> <br />   二、重点的把握<br />   对照新旧人教版教材不难发现,与过去相比,本节内容的编排<br />有了很大的改变。好几位老师意识到了本节内容的重点应是简谐运动<br />的位移时间图象的获得和其正弦函数特征的证明。但也有老师仍然认<br />为教学重点在于振动过程的各个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及位移时间图象<br />的应用。至于验证简谐振动图象的正弦函数特征,大部分参赛老师只<br />是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了口头上的提示,只有一位老师按照教材中<br />的方法一让学生选取了部分特殊点进行了验证。<br />   感想:认为教学重点在于振动过程的各个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及<br />位移时间图象的应用,这是仍然没有摆脱老教材和以往涉及到的有关<br />振动图象的习题的影响。也可以说是有一种对新教材的排斥和应试心<br />理在作怪。事实上,阅读完教材就可以判断出本节内容的重点应该是<br />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的获得和其正弦函数特征的证明,但为什么<br />现在的教材不从动力学特征来定义简谐运动,而是先给出简谐运动的<br />图象,再提出简谐运动的定义呢?有些老师认为这是从表象开始来认<br />识简谐运动,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比原来的从动力学特征定义降<br />低了难度。这种降低难度具体体现在何处?没有老师提及原因。<br />   这要从对于运动的描述来分析:要详尽准确地描述某一种形式<br />的运动,一般要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规律。显然,<br />简谐运动的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远比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br />律复杂,因此应从位移时间关系开始分析起。当然,为了方便起见,<br />简谐运动中的位移又重新加以了定义。位移与时间定量的函数关系在<br /> <br />中学部分显然无法得到,只有从两者的图象关系讨论起。这样看来,<br />新教材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是用心良苦。而教材中的验证简谐振动图象<br />的正弦函数特征的做法,虽然比较粗糙,但却符合物理学的猜想、验<br />证的研究方法,利用好这一点可以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严谨的<br />思维品质。<br />   三、难点的突破<br />   教材中简谐运动图象是通过摄像机或数码相机拍摄小球的运<br />动。因为相机是每隔 0.04s 就拍摄一帧照片,当在电脑中建立一个<br />幻灯片的演示文稿,把这些照片插入文稿中的同一张空白幻灯片中,<br />照片就会按拍摄时间的先后一帧一帧自动向右平铺开来。把这些照片<br />的上端对齐,就能得到教材 11.1-2 所示的画面。有些老师根本不顾<br />教材中提供的方法,仍然借助于传统的漏沙摆或诸如教材中的 11.1-4<br />所示的装置来获得振动图象;有些老师认为教材中的处理方法不可能<br />实现,认为教材中的图片 11.1-2 的获得不好想象;有些老师只是将<br />教材中的处理方法口头上复述了一遍,接着就让学生直接来验证教材<br />中的 ...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4:17:09 页数:8
价格:¥3 大小:30.50 KB
文章作者:U-13191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