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学(心得)之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中问题设计的三个抓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数学论文之浅谈初中数学&ldquo;导学案&rdquo;中问题设计的三个抓手 <br />  <br />  长屿中学   杨玉希 <br />  新课改的大潮不期而至,践行先学后教,打造高效课堂是当前每一位教师的追求,新课改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教师的点拨引导为主要方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构建一个全新的课堂。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是近阶段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 <br />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ldquo;三维目标&rdquo;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br />  高效课堂的突出教学特点就是体现了问题式教学的风格。导学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而且设计的问题是本着&ldquo;知识问题化&rdquo;的基本原则,并要体现&ldquo;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rdquo;的要求。导学案通过对问题的设计来呈现&ldquo;导问&rdquo;、&ldquo;导学&rdquo;、&ldquo;导思&rdquo;、&ldquo;导练&rdquo;、&ldquo;导测&rdquo;、&ldquo;导评&rdquo;等功能,以此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和自主发展。 以问题形式来切入教学,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无问题意识转移到问题意识上来,从没有问题转移到有问题的学习上来。传统的教育通常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搞得没问题,家长会把孩子的一个个问题不耐烦地&ldquo;化解掉&rdquo;,教师也会把一个个有问题的孩子粗暴地&ldquo;打压掉&rdquo;。 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没有了问题也就没有了创造。可以说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ldquo;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rdquo;(陶行知),&ldquo;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问题的人是善于思考的人&rdquo;(爱因斯坦)。 如果说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那么问题就是导学案设计的主线。整个设计贯穿了问题主线这一原则。它大大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也大大增强了教师导学的针对性。 <br />  本人在近两年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标理念,践行&ldquo;先学后教,以学定教&rdquo;的教学思路,以导学案为载体,本着&ldquo;知识问题化&rdquo;的原则,狠抓问题设计的质量,提效数学课堂。在导学案的问题设计过程有些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br />  (一)问题设计要抓住梯度,面向全体,循序渐进 <br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老师应该是尊重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因此在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避免问题设计得太简单或太难,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既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甚至后进学生回答,这样以点带面,共同提高。 <br />  案例1:在八(上)&ldquo;等腰三角形&rdquo;这一章里,我们知道&ldquo;知一求二,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可求三角形另外两角&rdquo;的问题,经常要进行分类讨论,但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对此我设置了如下的问题: <br />  问题1:顶角为50°的等腰三角形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多少? <br />  问题2:底角为50°的等腰三角形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多少? <br />  问题3:有一个内角为50°的等腰三角形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多少? <br />  有一个内角为150°的等腰三角形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多少? <br />  问题4:从前面几个问题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n,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多少? <br />  问题5:在什么情况下,能唯一确定其它两个内角的度数?什么情况下不能?需要分类讨论? <br />  五个问题从易到难,一环扣一环,可以面向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1和问题2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体现了面向全体这一原则,只要学生等腰三角形的基础知识过关,都可以求得另外角的度数;问题3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在看到&ldquo;有一个内角&rdquo;这个条件时,能否产生这样的疑问&ldquo;这个已知角是三角形的顶角还是底角?&rdquo;,这一点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就是一个区别,在问题需要分类讨论的情况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30:17 页数:8
价格:¥3 大小:30.5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