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心得)之“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其他论文之&ldquo;问题探究式&rdquo;教学法 <br />  有道是:聪明的人会说,精明的人善听,高明的人善问!学问、学问!就是学习问的,不是学答的,可我们现的教学就是很多情况是是学答的。怎么问?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与角度,方向与角度决定了智慧的长远。为适应新课程理念,探索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育受益终生的有效学习思维模式与习惯。开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学习、学生为主体的探究、讨论为主要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思品课问题探究教学实践。 <br />  &ldquo;问题探究式&rdquo;教学法之环节 <br />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ldquo;想问&rdquo;。 <br />  &ldquo;兴趣是最好的老师。&rdquo;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因此,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有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成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br />  例如:在《我们都爱玩》这一课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情境:现场调查今年的春节过得怎么样?请对号举手!A 非常幸福快乐、 B 比较幸福快乐、 C 不幸福快乐。  然后根据实情现场访谈内心真实的想法与原因:是什么让你感觉快乐幸福或不快乐的?在承认多种影响因素的前提下,顺利导向对玩这个问题的探讨与思考。因为玩乐的情况与快乐的童年有紧密的联系,于是有关玩的问题与情境就自然地来自生活,来自真实的体验,经验,然后与教材上的观点相互印证,最后生成了令自己可亲可信的理念。具体问题情境:在自己开心的玩乐中的心理感觉如何?为何玩得不开心?布置实践调查:我校中学生的玩之状况,首先:预想调查中要解决或可能碰到的问题?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调查取证,是谁在侵犯我们玩的权利?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以问题为先导,不断推动学生去学习思考,养成学问的习惯。 <br />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入手,同时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尽可能地创设条件,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 <br />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ldquo;会问&rdquo;。 <br />  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因此,&ldquo;想问&rdquo;的基础上还要求&ldquo;会问&rdquo;,&ldquo;会问&rdquo;才会增长智慧。这就是说,学习过程就是从&ldquo;有问题&rdquo;到&ldquo;没问题&rdquo;再到&ldquo;有问题&rdquo;的求知过程,学习的终点不是&ldquo;没问题&rdquo;而是产生&ldquo;新问题&rdquo;。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ldquo;心理安全&rdquo;和&ldquo;心理自由&rdquo;。同时,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教材,自己质疑,对教材中不懂或似懂非懂的概念提出疑问。在讲课时学生对老师出示的材料可能有许多不同的问题,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充分肯定,并逐一讲解。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ldquo;会问&rdquo; (即质疑和提问)是一种发现探究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又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口,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和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这当中要注意:把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化,让学生在探索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开拓思维,增长智慧。 <br />  三、教师重点点拨,实现认知飞跃,使学生&ldquo;会学&rdquo;。 <br />  &ldquo;会问&rdquo;还要&ldquo;会学&rdquo;。在整个自学过程中,读书&ldquo;由薄到厚&rdquo;是量的积累,&ldquo;由厚到薄&rdquo;是质的飞跃。那么,怎样才能做到&ldquo;由厚到薄&rdquo;呢?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把知识顺理成章,编织成网。这样知识就可以&ldquo;并联&rdquo;在一起,上下通气,互为因果地&ldquo;串联&rdquo;起来,节与节可以&ldquo;接线&rdquo;,章与章也可以&ldquo;接线&rdquo;。一旦知识理成线、结成网,复杂的内容在学生脑子里也可以融会贯通,了如指掌。 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指导学生将知识理成线、结成网,及时查漏补缺,抓住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完...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27:02 页数:6
价格:¥3 大小:27.5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