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单元正比例反比例单元教案(冀教版六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三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2.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3.在判断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办法。5.对现实生活中成正、反比例的事物有好奇心,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画图的方法来解决。教学重点: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正比例关系问题。【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会解决按比例分配的简单数学问题。2.有一些朴素的正、反比例概念。学生在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比如坐车时间越长,行走的距离就越远。第一课时正比例学科年级班级课题认识正比例课型新授课时主备人责任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2.知道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3.对显示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成正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学习重点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学习难点知道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学习多媒体课件 准备学习过程自主实践学习要点与学法指导课前三分钟前置小研究课本第18页例1的两个里程表。1.从这两个里程表中,你了解到什么?2.算一算,这辆汽车1小时跑了多少千米?3.你能将表格空白部分填写出来吗?4.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口述教材内容,既激发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师生共同完成,生成课程资源,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新知的学习。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背景下,初步感受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小组交流时间(时)23456路程(千米)180270360小组探究:1.写出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2.观察写出的比和比值,你发现了什么?3.写出一个关于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谁来说说是什么?4.这个关系式中,什么量是变化的,什么量是不变的?5.谁来说说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1.提出“写出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的要求,师生共同完成。2.观察写出的比和求出的比值,交流发现了什么?教师说明:90既是比值,又是速度,然后得出比值都是90的结果。3.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4.提出“议一议”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结合行程问题,教师参照教材上的表述介绍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成正比例。班级展示2.自动笔的单价为1.6元,请完成下表。数量(支)2345678总价(元)3.24.86.41.买一支自动笔1.6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买2支、3支、5支、6支、7支、8支各花多少钱?2.观察表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 写出一个式子表示总价、数量和单价之间的关系吗?试一试!3.买自动笔的总价和买自动笔的数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4.分析一下上面的两个例子和数量关系式,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5.谁来说一说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在学生自主计算和观察的基础上,自主总结关系式,获得积极的学习经验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过程,既是对已有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为认识正比例关系提供经验。分析归纳课例的共同点,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概况过程。给学生充分发现的机会。变换方式理解正比例的定义,有利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拓展1.让学生看试一试中的题,先自己判断并和同学交流。2.让学生读练一练表中的数据,说一说知道了什么,然后讨论第(1)个问题。全班交流,重点指导学生用正比例的定义进行判断。第(3)题只是要学生说出“每月支出的钱数越多(少),剩下的钱数就越少(多),所以不成正比例”或说出“每月支出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不是相除的关系”即可。自主检测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一袋面粉的质量一定,面粉的总质量和袋数。(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3)小麦每公顷的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4)平行四边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5)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2.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和边长呢?为什么?3.找一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并与同伴交流。板书设计认识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的量,比值一定 教学反思总评第二课时画图表示正比例的量学科数学六年级班级课题画图表示正比例的量课型新授课时1主备人责任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在方格纸上表示数据”。并回答问题的过程。2.能根据给出的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3.体会用图描述事物的直观性,认识到成正比例关系的问题可以借助画图解决。学习重点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在方格纸上表示数据”。学习难点能根据给出的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学习过程自主实践学习要点与学法指导课前三分钟前置小研究一、回顾旧知识,过渡新知识!1、什么样的两个量才是成正比例的量?正比例关系?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说明理由。(1)小明跳绳的速度和他的体重。(2)每盒铅笔的支数相同,盒数和铅笔的总支数。(3)每米彩带4元,填写下表。【学法指导】(独学、对学、群学、展示等环节要求明确)对学检查独立完成对组检查 购买彩带的长度和应付的钱数成正比例吗?说出理由。二、增添新知识,解决新问题1、试着把上表的数据在方格纸上表示出来。3、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有什么特点?2、不计算,看图估计:我知道买1.5米彩带要花多少元,买5.5米呢?3、提问题,并解决。独立完成对组检查组内交流小组交流1.用小黑板出示空白方格图,教师边说边写出横轴和竖轴的数和表示的量。2.教师介绍数轴的名称。3.采取先讲解,学生再尝试的方法,师生共同完成。4.让学生观察描出的点,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教师连接各点画出一条直线,再让学生观察,使学生了解各点连线是一条直线。然后讨论“说一说”的第(2)个问题。教师详细介绍,让学生明白方格纸横轴和竖轴表示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数轴的名称,方便下面的语言描述。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在方格纸上表示数据的过程。在观察点和线的过程中,了解成正比例的量在方格纸上画图表示的形态。班级展示1.讨论:买1.5米、2.5米彩带所花的钱数是不是都可以在直线找到相应的点?得到肯定性答案。2.教师介绍看图估计买1.5米彩带花的钱数。边介绍边画图。3.让学生看图估计买1.5米彩带花了多少钱,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4.让学生自己看图估计买5.5米彩带花了多少钱?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数与点之间的关系,为根据一个量估计另一个量作铺垫。通过示范,使学生学会根据一个量值估计另一个值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给学生尝试的机会,使学生获得积极的讨论方法。巩固三、实战练习:完成课后练一练。 拓展先观察表格在自己试着把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表示出来,组内交流随机抽查展示自主检测【达标测评】1.表中的数据可以用上面的图像表示。(1)图中的A点表示1小时行80千米,B点表示5小时行400千米,其他各点呢?(2)图中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吗?(3)根据图像判断,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行驶44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2.小李师傅生产零件的情况如下。(1)完成下表。2)把上表中的数据在下面的方格纸上表示出来。(3)连接各点,你发现什么?(4)估计一下,2.5小时大约做多少个零件?5.5小时呢?(5)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板书设计画图表示正比例的量在方格纸上画图表示成正比例关系的量,并且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教学反思 总评第三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学科数学六年级班级课题认识成反比例的量课型新授课时1主备人责任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认识和判断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2.知道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与同学进行交流。3.对现实生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成反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学习重点知道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学习难点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准备找一本《安徒生童话》,把四个人看书表格画在小黑板上(图用文字),找一张10元人民币。学习过程自主实践学习要点与学法指导课前三分钟前置小研究安徒生童话选亮亮红红聪聪丫丫每天看的页数12151820需要的天数15121091.亮亮、红红、聪聪和丫丫各看一本《安徒生童话选》。2.每天看书的页数与看书天数的乘积就是这本书的页数,你们能总结出一个数量关系式吗?学习指南:1.小组交流。建议3分钟2.全班交流。预计3分钟描述:当书的总页数一定,每天看的页数和要看的天数有什么变化规律。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每天看书的页数与需要的天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当书的总页数一定时,每天看的页数和看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小组交流面值5角2角5角1元5元张数100504.老师这有一张10张的人民币,如果要把它换成5角的,能换几张?5.那要换成2角的,5角的,1元的呢?6.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都发现了么?学生说,教师填在表格中。提出:分析两个例子和数量关系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成反比例的意义,并说明成反比例的两种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班级展示7.观察这个数量关系式,谁能说一说什么量是一定的?什么量是变化的,怎样变化的?8.通过看书的事情,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反比例,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零钱的面值与换的张数这两种量成反比利吗?为什么?和同桌说一说9.现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上面的两个例子和数量关系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10.我们认识了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的量,你能举一个生活中反比例的例子吗?先和同学交流一下。提出成反比例的量具备什么条件。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巩固拓展1.让学生自己判断“试一试”中的三组数量。.交流学生判断的结果,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自主检测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自己判断,再全班交流,重点关注第3~6题。2.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读题并判断。板书设计认识成反比例的量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书的总页数(一定)钱的面值×张数=10(元)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相对应的积也一定,就说这两种量成反比例,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称为反比例关系。教学反思总评 第四课时整理与复习学科数学六年级班级课题整理与复习课型复习课时主备人责任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讨论和总结正、反比例关系式及字母表达式的过程。2.在常见数量关系的三种量中,知道某一种量一定情况下,其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理解正、反比例字母表达式和含义。3.在讨论和判断正、反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判断和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学习重点在常见数量关系的三种量中,知道某一种量一定情况下,其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学习难点在常见数量关系的三种量中,知道某一种量一定情况下,其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学习准备学习过程自主实践学习要点与学法指导课前三分钟前置小研究1.分别提出“什么样的量是成正比例的量,什么样的量是成反比例的量”,指导回答。2.让学生总结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重点了解不同点。通过正、反比例定义的复习,进一步形成概念,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化。通过分析总结,进一步理解具有正、反比例关系的量的特点,培养数学思维。小组交流(一)购物问题。1.让学生观察表(1)中的数据,先说一说给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要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2.让学生描述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判断数量和总结成什么比例。3.让学生观察表(2)中的数据,先说一说给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再描述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判断单价和数量成什么比例。4.分别讨论“议一议”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5.教师概括:在单价、数量、总价三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一个量不变,就能判断出其他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引出行程问题。在分析数据,指出数据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了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给学生充分自主归纳知识并交流的机会,考查学生能否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否对自己的结论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提升学生的数学经验,发展数学思维。班级展示(二)行程问题。1.让学生读书,然后说一说从中知道了什么,怎样知道的。2.让学生用比例的定义判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3.鼓励学生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中,找出其他成正比例的情况,然后再找出反比例的情况。4.教师概括的在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一个一定的量,就能判断其他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5.如果,我们用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一定的量,你们能写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吗?试一试!培养学生回答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提升数学经验,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拓展1.练一练第1题.2.练一练第2题,4.练一练第4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汽车运货问题中有哪些数量,再提出第2题的要求,学生自己总结,最后交流。先指导学生找出相关联的量和一定的量,再分别解决问题。先帮助学生理解题,让学生明白大齿轮与小齿轮转数的关系,因为3:1=3,所以大齿轮转1圈,小齿轮转3圈,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自主检测1.填空:(1)在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这三种量中,当底面周长一定时,()和()成()比例;当()一定时,()和()成()比例;当()一定时,()和()成()比例。(2)在被除数、除数、商这三种量中,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当()一定时,()和()成反比例。(3)ab=c,当c一定时a和b成()比例;当a一定时b和c成( )比例;当b一定时a和c成()比例。2.判断下列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分数的分母一定,分子和分数值。(2)圆的周长和半径。(3)7a-5b=0,(a和b均不为0),a和b。(4)小明跑步的速度与年龄。(5)一堆粮食,每次运的数量和运的次数。(6)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与比值。(7)班级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8)在同一幅地图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9)树的高度和它生长的年数。(10)x=5÷y,x和y板书设计正、反比例的复习X×Y=K(一定)教学反思总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数学
发布时间:2022-03-17 17:06:03 页数:11
价格:¥3 大小:938.5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