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林省辽源市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考试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总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道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腊,本义是培养通达智能的自由公民教育。从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模式,到近代重振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教育,以及20世纪初美国及欧洲通识教育理念的勃兴,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传统。从教育的内容而言,博雅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以人的精神道德修养为内核,同时又将人格修养与知识积累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与过程。它试图通过人的性格培养来促进个性的发展。这一来自西方的教育理念与我们目前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教育观念的变革相吻合。“博雅”教育思想并非一个全新的西方概念,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以人的精神品格为培养目标,实现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博雅君子人格就已经成为教育者的最高理想。“博、雅”二维构成君子人格的整体框架,“博雅”精神成为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  儒家强调谈文、论艺、述道,博采古典精华,兼取众家之长,融古今于一炉,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辞令之功,还要坚守传统信仰与正统之道。“六艺”之教,以熏染习得的方式镶嵌在古人的身体与血脉中,并外化在生活方式与日常实践中,乐教被视为最高境界。孔子认为的人生教育三步曲就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自卫返鲁,第一件事就是“正乐”,使“雅颂各得其所”。这种教育理念所培育的古代博雅传统,成就了古人追求智慧、崇尚价值、执着理想的理智型生活方式。  对君子人格的自觉追求,是我国先秦时期人文觉醒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君子的内涵正是由“博”和“雅”两方面组成。一方面,君子代表着知识阶层,是知识的拥有者。《论语•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被置于首,广博的知识是君子人格的要义。另一方面,君子必须是仁德、操守、义节的实践者。“君子比德如玉”则寄托着人们对德行的无限推崇,是否有德是君子内涵不可或缺的内容。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教养、高尚的品德集于君子一身,使君子表现出仪表端庄、令人敬畏的威仪,这种独有气质正是人们所追求的博雅精神和君子风度。  对君子人格的追求使得我国古代传统教育从一开始就特别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人的精神塑造。“六艺”之学,既包含了各种知识、技能和艺术修养,也包含了思想、道德和人格修养,强调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求文武兼备,人格和谐。儒家用“六艺”概括了一个儒者所应该修习的方向。后来孔子顺应“学移民间”的历史潮流,创立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旧格局,使中国古代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晚年孔子整理、阐释(《诗》《书》《礼》《乐》《易》《春秋》,成为新的六艺之学,构成了儒学教育的基本内容,确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走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念成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在后世得到了长久的延续。  现代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自然也应该与时俱进。继承并发扬博雅教育的价值理念,在知识急剧扩增的时代适应教育普及化的需要,实现知识技能传授乃至道德人格与生命智慧养成的多重目标,是当代教育必须应对的挑战。-15-\n1.关于“博雅教育”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腊,是指通过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教学来提升人的知识认知水平的教育模式。  B.博雅教育是柏拉图最早提出的教育理念,在欧美表现为以通识教育理念为内涵的理想国教育模式。  C.博雅教育是通过人格修养与知识积累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与过程,达到提升人的精神道德修养的目的。  D.博雅教育不仅是一个全新的西方概念,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主要是培养知识渊博的人才。2.关于“儒家博雅君子人格的培养”的表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强调谈文、论艺、述道,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高超的辞令之功,也要坚守传统信仰与传统之道。  B.乐教被视为“六艺”之教的最高境界,孔子非常重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三部曲,通过正乐,使雅颂各得其所。  C.先秦时期注重对君子人格的自觉追求,把“博学”置于君子修炼的首位,视广博的知识为君子人格的决定因素。  D.我国古代传统教育特别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人的精神塑造,强调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求文武兼备,人格和谐。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博雅”精神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博、雅”是君子人格的整体框架,培养通达智能的自由公民是其最高理想。  B.“君子比德如玉”寄托着人们对德行的无限推崇,作为君子必须做仁德、操守、义节的实践者。  C.孔子创立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开创了“学移民间”的风气,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旧格局。  D.新的六艺之学是儒学教育的核心内容,确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走向,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念,在今天依然要继承发扬。二、(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潘季驯,字时良,乌程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九江推官,擢御史,巡抚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广人大便。临代去,疏请饬后至者守其法,帝从之。四十四年,由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与朱衡共开新河。加右副都御史,寻以忧去。万历四年夏,再起官,巡抚江西。明年冬,召为刑部右侍郎。是时,河决崔镇,大学士张居正深以为优。河槽尚书吴桂芳复老黄河故道,会桂芳卒,六年夏,命季驯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代之。季驯以故道久湮,虽浚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议筑崔镇以塞决口,筑遥堤以防溃决。-15-\n又淮清河浊,淮弱河强,河水一斗,沙居其六,非极湍急,必至停滞,当藉淮之清以刷河之浊。筑高堰束淮入清口,以敌河之强,使二水并流,则海口自浚。遂条上六事,诏如议。明年冬,两河工成。又明年春,加太子太保,进工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季驯之再起也,以张居正援。居正殁,家属尽幽系,子敬修自缢死。季驯言:“居正母逾八旬,旦暮莫必其命,乞降特恩宥释。”又以治居正狱太急,宣言居正家属毙狱者已数十人。先是,御史李植、江东之辈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相讦。季驯力右时行、巍,痛诋言者。言者交怒。植遂劾季驯党庇居正,落职为民。十三年,御史李栋上疏,讼曰:“隆庆间,河决崔镇,为运道梗。数年以来,民居既奠,河水安流,咸曰:‘此潘尚书功也。’昔先臣宋礼治会通河,至于今是赖,陛下允督臣万恭之请,予之谥荫。今季驯功不在礼下乃当身存之日使与编户齿宁不隳诸臣任事之心失朝廷报功之典哉?”十六年,给事中梅国楼复荐,遂起季驯右都御史,总督河道。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樁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三疏乞休。归三年卒,年七十五。(节选自《明史·潘季驯传》,有删改)【注】樁埽(zhuāngsào):打桩和护堤堵口的填料。4.下列画浪线的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3分)A.今季驯功不在/礼下乃当身存之/日使与编户齿/宁不隳诸臣任事之/心失朝廷报功之典哉B.今季驯功不在礼下/乃当身存之/日使与编户齿宁不隳/诸臣任事之心失/朝廷报功之典哉C.今季驯功不在/礼下乃当身存之日/使与编户齿宁不隳/诸臣任事之心失/朝廷报功之典哉D.今季驯功不在礼下/乃当身存之日/使与编户齿/宁不隳诸臣任事之心/失朝廷报功之典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A.均平里甲法,里甲是明朝乡村基层组织,110户为一里,一里分10甲,即州县预算需求,让百姓依照自己的劳动力向官府纳银。B.太子太保,是东宫官职,和太子太傅,太子太师一样都负责教习太子,是太子的老师。C.刑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侍郎,副职为刑部尚书,下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D.隆庆,是中国明朝时期明穆宗朱载垕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潘季驯第二次被起用,是由于张居正的援助,因而在张居正死后,家属被拘禁的情况下,他不畏风险,挺身而出,为其家属求情。B.潘季驯治河有功,仕途却并不顺利。他曾陷入朝廷纷争,因帮张居正说话遭李植弹劾,削职为民。后多亏梅国楼上疏为他申辩,朝廷才又起用了他。C.潘季驯恪尽职守,为百姓谋利。他任广东巡抚时,推行均平里甲法,使广东大受其益;临近离任时,还上疏奏请继任者能继续推行均平里甲法,皇上驳回了他的建议。D.潘季驯整治黄河,功勋显赫。他四次奉命治理黄河,筑建堤坝,设定预防措施,设置官吏,建筑闸口,下至木石及打桩和护堤堵口的填料,都管理得极为细致。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又淮清河浊,淮弱河强,河水一斗,沙居其六,非极湍急,必至停滞,当藉淮之清以刷河之浊。(5分)-15-\n(2)隆庆间,河决崔镇,为运道梗。数年以来,民居既奠,河水安流,咸曰:‘此潘尚书功也。’(5分)(二)、诗歌鉴赏(共2小题,1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两题。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①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注:①帝乡:此处指长安,长安多杏树。8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9全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10.名句填空。(每题1分,共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3),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4),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5)故不积跬步,。(荀子《劝学》)(6)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11.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条绳索[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①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15-\n②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③“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④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⑤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⑥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⑦“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  ⑧“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⑨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⑩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⑾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  ⑿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⒀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⒁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⒂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⒃-15-\n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⒄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  ⒅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⒆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⒇“我的绳索。”他回答道。(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2分)  A.小说生动形象地塑造了胡安这个人物,运用了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B.小说通过细节描写,将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绳索”写得充满真实感,比如绳索从空中垂下来的样子,对胡安爬绳索的过程描写也很真实。  C.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这样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D.对比鲜明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看起来不可能发生的行为,就是通过胡安和“我”的对比表现出来的。  E.成人世界带来的阴影往往会遮蔽童心深处一闪而过的火花,使孩子在成长中遗忘了好奇的本能。(2).第⑬⑭段的插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3).小说主人公胡安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4).如何理解文中绳索的象征意义?(4分)四.12.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杰克•伦敦的悲剧(有改动)①杰克•伦敦(1876--1916)是美国近代著名作家。他和马克•吐温①,也许是我国读者最熟悉的两个美国作家了。然而,同作为美国现实主义时代的现实主义作家,两个人的结局却大不一样。马克•吐温以七十五岁高龄病死在写作岗位上,实践了他的“工作是世界上最大的快乐”的信念。杰克•伦敦却在四十岁壮年之时,吞服了大量吗啡,在自己豪华的大牧场中结束了一生。-15-\n  ②杰克•伦敦的童年是很不幸的。他是一个在旧金山出生的私生子,生父是一个占卜者。后来,母亲嫁给已经有十一个孩子的约翰•伦敦,继父的境况也不好。杰克•伦敦的童年在穷苦的日子中度过。十一岁他就外出打零工谋生,十四岁到一家罐头厂做工,每天工作十小时,得到一元钱,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干了不多久,这个十四岁刚出头的孩子借了一些钱,买了一条小船,参加到偷袭私人牡蛎场的队伍中,希望用这种手段来改善穷困的处境。偷袭中他被渔场巡逻队抓获,被罚做苦工。不久,他放弃了“牡蛎海盗”的营生,当水手去远东。航海生涯,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遍地的贫困、剥削和暴力,深深地印入杰克•伦敦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心灵中。  ③航海归来,境况并未好转。1894年,十八岁的杰克•伦敦参加了“基林军”,这是当时由平民党人领导的向华盛顿“进军”的失业者组织的一部分。这次“进军”的领导人考克西等在华盛顿以“践踏国会草坪”被捕,进军组织亦遭取缔。杰克•伦敦在退出“进军”行列之后,又继续过流浪生活,监牢、警察局成了他常进常出的地方。  ④长年的流浪没有使杰克•伦敦丧失生活的信心,他强烈地追求知识,不甘于自暴自弃。即使在飘泊无定、随时会以“流浪罪”被拘捕的困境中,书也总是他的伴侣。1896年他二十岁时,甚至还考进了加州大学。然而,大学的门毕竟不总是向穷困如杰克•伦敦这样的人敞开的。1897年他就被迫退学,同姐夫一起去阿拉斯加淘金。“黄金梦”又很快破灭,身染重病回家。  ⑤一条条的路走不通,一件件的事碰壁。杰克•伦敦萌发了写作的愿望。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有满腔的对穷苦人的同情,在二十三岁(1899年)时,他的第一篇小说《给猎人》发表了,二十四岁时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狼之子》。在这些作品里,淘金工人的生活是杰克•伦敦心爱的题材。  ⑥杰克•伦敦的思想是混杂的。他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也读过黑格尔、斯宾塞、达尔文和尼采的著作。在他青年时代的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到他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脉搏。1907年(时年三十一岁)写的《铁蹄》,指出美国资本主义有向极权主义转变的可能性,还对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消灭作了有预见性的警告。我国已经有译本的《马丁•伊登》(1909年),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这本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无情,对人性的蹂躏、对正义的践踏。主人公伊登依靠个人奋斗成了名,但是成名之后得到的不是欢乐,而是可怕的空虚,结果以自杀了结一生。七年后,它的作者杰克•伦敦真正走上了马丁•伊登的道路。  ⑦极端的个人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把杰克•伦敦带进了一个矛盾的精神世界,使他青年时期具有的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叛逆者的性格,逐渐消褪,变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  ⑧1911年,他公开声明,他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钱。他在成名之后,得到很多的钱。他认为他有权过豪华奢侈的生活。他曾经用一大笔钱建造一条命名为“斯纳克”(一种想象中的恶兽)的游船;1913年用了十万美元(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钱财)以近四年时间建造一所名叫“娘居”的别墅,在落成后即将迁居的时候,忽然起火焚毁。这位已经跻身上流社会的大作家,看了看价值十万美元的废墟,摆了摆手,宣布将另建一个庄园。这时的杰克•伦敦已经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拜金主义泥淖,为了得到更多的钱,粗制滥造,写出一些完全背离自己信念的低劣之作。他在1911年时还说过:“我如果自己能够作出选择的话,除了写一篇说明我对资产阶级世界是多么鄙视的社会主义者的文章外,我什么也不会下笔。”可是在1916年1月,他公开声明脱离自己曾经积极参与活动的美国社会党。  ⑨这位曾经饱尝人世艰辛,也曾经用自己的笔为社会底层的不幸者呼喊过的作家,随着他的成名和发财,沉沦到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深渊。1916年11月22日,杰克•伦敦用自杀结束了四十年的一生,留下了鱼龙混杂的四十九部著作。  【注】①马克•-15-\n吐温(1835—1910),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幽默大师、著名演说家。他出身贫苦,上学时就不得不打工,做过印刷所学徒,送报人和排字工,后来又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舵手。(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2分)  A.通过《马丁•伊登》我们看到,杰克•伦敦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才被毁灭是有着很强的预见性的,但自己也免不了这样的结局,说明他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B.二十几岁的杰克•伦敦是以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对穷苦人的满腔同情开始的文学创作,因此,他从一开始就是一位鄙视资产阶级世界,敢于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大胆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残酷无情的社会主义者。  C.极端的个人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是使青年杰克•伦敦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叛逆性格逐渐消退,直至成为彻头彻尾的拜金主义者的重要的思想根源。  D.对于饱尝人世艰辛、思想混杂的杰克•伦敦的一生,作者是抱有批判和惋惜之情的。但作者也认为,杰克•伦敦及其所留下的鱼龙混杂的四十九部著作,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的研究方面深具价值。  E.这篇传记语言简明流畅,结构清晰,并采用倒叙的写法,将传主从童年直到自杀身亡的短暂的一生清晰、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2)。赏析文章开篇首段的写作手法。(3分)(3).作为一篇评传,这篇传记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举例说明。(3分)(4).简要概括杰克•伦敦的主要人生经历。(4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在饮水机行业过快发展过程中,监管乏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         的局面,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②世界杯期间,大量外国游客涌入巴西,各色人等        ,导致当地犯罪率急剧提高。③对于风生水起的互联网金融,刘明康表示,不是每一家都是赢家,目前这个领域      ,谁走的更好,还需拭目以待。A.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B.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C.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泥沙俱下D.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15-\nB.针对目前媒体报道比较多的反式脂肪酸的问题,卫生部表示,已经组织进行了相关风险监测评估,对于婴幼儿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最高含量应小于总脂肪酸的3%。C.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有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D.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我们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破解经济增长受环境瓶颈制约的难题。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对于管理者来说,面对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尤其是负面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信息公开有据可循,对社会关切有所交代。①第一反应是掩饰、回避,其实并不奇怪②必须以制度的名义予以确认③出于自身形象及利益的考虑④这样的心理举世皆然,没有什么国情的差异⑤差异在于有无明确并且可行的制度约束⑥重大事件发生后,多长时间内对外公布信息,公布到什么程度,多久更新……如此种种A.①④⑥②⑤③B.①⑥②③④⑤C.③①④⑤⑥②D.③②④⑤⑥①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划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超过30字。(5分)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对作品中一些字词的理解可以借助字典辞典,但不能依赖字典辞典。例如“白日”,辞典注曰“太阳”。但熟悉古典诗歌的人都会感到这个词以“白”形容“日”,似乎强调了“日”的亮度。左思说“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鲍照说“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白日”是“太阳”,但是经过诗人反复使用后,它已带有一种光亡万丈的气象。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开头说“白日依山尽”,虽然写的是夕阳,但因用了“白日”这两个字,仍给人以辉煌灿烂的感觉。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_________________。17.下面这一漫画针对哪一社会现象,寓意或主旨是什么?(6分)-15-\n六.写作。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著名作家麦家说人生必须配备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5-\n辽源五中2022-202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考点:论述类文本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答案:1、C  2、C 3、B试题解析:1.A.“提升人的知识认知水平”说法片面。B.“以通识教育理念为内涵的理想国教育模式”说法错误。D.“培养知识渊博的人才”说法错误。2.“视广博的知识为君子人格的决定因素”的说法错误。3.A.“培养通达智能的自由公民”是西方教育的培养目标。C.“孔子开创了学移民间的风气”说法错误。D.应该是“确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走向”。二.文言文4、D5、C(长官为刑部尚书,副职为刑部侍郎)6、C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7、(1)淮河清澈黄河混浊,淮河水弱黄河水强,一斗黄河水,沙占十分之六,如果水流不是很湍急,必然导致淤塞滞流。应借淮河的清水冲刷黄河的浊水(定语后置,极,藉各1分,句意2分)(2)“隆庆年间,黄河在崔镇决口,将漕运通道阻梗。多年来,百姓定居,黄河水安然流淌,人们都说:‘这是潘尚书的功劳。’(决,奠,判断句各1分,句意2分)考点:诗歌试题解析:8.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此题运用的写作手法就是情景关系中的乐景衬哀情。9.此题的考点是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此题就是从题材和景物形象的方面来分析的。答案:8。以乐景衬哀情(反衬)(触景生情)的表现手法。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机,可面对这美好景象,诗人却感到忧愁、苦涩。-15-\n9。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但因春寒料峭而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流离之苦(身世之悲)——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之景也无法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诗人深深忆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10.(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3)间关莺语花底滑(4)落霞与孤鹜齐飞(5)无以至千里(6)气吞万里如虎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考点:小说试题解析:1.试题分析: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这一定义告诉,首先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第二、在这三要素之中人物是中心。第三、小说的主题是最终目的。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在赏析小说时,一定要考虑这三个方面。(1)A“运用了语言、心理描写”概括不全面,缺少了动作描写。C主要采取的是第三人称手法,最后两段使用了第一人称。D“对比鲜明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通过胡安和“我”的对比表现出来”都有误。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插叙的作用题,答题时先分析插入的段落的内容,然后注意和主要人物的关系,再考虑结构和主题的关系。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概括的题目,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到答案。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多元解读拓展题,必须结合文本来证明你提出观点的正确性。如说明是象征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梦想世界,要从绳索产生的背景,胡安的内心世界,世俗对这种梦想世界的不解等三方面拓展,立足文本自圆其说。11.答案:(1).EB(答对一个给1分,答对两个给2分)(2).①人物性格上,通过补充他回忆故事和学校经历的描写,进一步表现了胡安喜欢幻想的性格,使胡安的行为更加合理;(1分)②内容上,交代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动因,为后文情节做铺垫;(1分)③结构安排上,使情节更加起伏,充满波澜,摇曳多姿。(1分)(3).①充满好奇和自信、喜欢探索:看见绳索极力攀爬想探寻究竟、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1分)②谨慎胆怯,小心细致:一步一步十分小心接近绳索,用指尖轻轻触碰绳索,爬到十米害怕得不敢继续。(1分)-15-\n③勇敢执着,有冒险精神:在央求父亲无果后,自己向绳索跑去。七十年后还在寻找绳索。(1分)(4).①象征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梦想世界。②象征与成人世界相对的儿童世界。③象征人们向往的某种奇迹。④象征在现实中逐步消失的某种文化。(能联系文本分析,每点1分。字数不到,观点,表达方向有问题酌情扣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考点:人物传记试题解析:(1).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仔细辨识选项与文本的细微差别。B项,“从一开始就是”暗示始终都是;D项,“但作者也认为”没有根据。所以选BD。(2).此题可从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着手答题。(3).此题考查对传记写作特色的鉴赏能力。对于这篇传记来说,最突出的特点,从很多段落的开头、结尾及文段内容便很容易看出,叙述和评论相结合,即夹叙夹议或者“评”“传”结合。答题时,可结合着②③④⑦段的写作特点来分析即可。(4).此题可从文本中对杰克•伦敦的叙述中,抓住具有代表性的概括性的语句加以概括即可。如第二段,主要抓住杰克•伦敦的童年不幸,把他面对困难的境遇的奋斗内容概括出来。以此类推即可。12.答案:(1).BD(答对一个给1分,答对两个给2分)(2).采用对比的手法,(1分)将杰克•伦敦和马克•吐温并提,使两人结局形成鲜明反差,呼应了题目中的“悲剧”,(1分)开篇即道出传主的悲剧结局,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3).“评”“传”结合(或夹叙夹议)。(1分)传文第②③④段在对杰克伦敦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苦难艰辛的流浪生活的叙述之前都有简短的评论,点明他人生坎坷,突出他的坚韧、顽强、不自暴自弃的性格;(1分)又如第⑦段,在叙述了杰克伦敦的丰富的阅读经历和杰出的创作成就之后,又用评论点明其性格蜕变的原因。(1分)(4).①杰克•伦敦少年和青年时曾历经磨难,顽强拼搏,以求走出贫穷的处境;②他热爱读书,求知欲强,自信坚毅,虽屡屡碰壁,而不自暴自弃;③后来以写作谋生,创作了不少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作品,因此成名,跻身上流社会;④成名后,陷入拜金主义泥淖,为挣钱而写作,粗制滥造,青年时期叛逆性格日渐消褪,变得唯利是图和玩世不恭,极端个人主义和“超人”哲学,使其精神世界充满矛盾,最后自杀。(4点答全满分,少一点扣1分。)13.考点:词语(包括熟语)试题解析:“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符合第③句语境。“鱼龙混杂”虽也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但前者多用在动态语境中,后者多用在静态语境中。符合第②句语境。“鱼目混珠”用来比喻以假乱真。符合第①句语境。答案:D-15-\n  14.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试题解析:A“围绕……”和“以……为”句式杂糅;B无主语,应将“对于”去掉,C多对一,应改为“不在于它文辞是否优美,形式是否新颖,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答案:D15.C16.答案:词语在文学作品中的含义要比在字典词典中含义丰富的多。或:词语在文学作品中的独特意蕴字典词典没有具体解释。(只要合乎文意即可得分)17.这幅漫画针对用人单位只看重大学生的学校名气、学历、专业技能、社会经历,而忽视学生品德的不良倾向。(或针对当今大学生只看重学校名气、学历、专业技能和社会经历,而忽视自身品德的不良倾向。)(4分)主旨:用人不能忽略品德缺失。(2分)考点:材料作文18.试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展示了著名作家麦家对人生的解读,指出面对人生际遇应持的态度:看远,看细,看透,看淡与笑看人生等等。面对人生,有时候,我们要用望远镜,看远方,看到前路的希望;有时候,我们要用显微镜,用苛刻的眼光去发现自身的不足,正确认识自己;有时候,我们要用放大镜,把人生世事都看清楚透彻了,会觉得人生没有过不了的坎;有时候,我们要用太阳镜,对功名利禄,保持一种淡然心态;有时候,我们要用哈哈镜,面对厄运困苦,一笑而过……  考生可从五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来立意,也可以选取几个方面来写,也可以写我们许多人往往拿错了眼镜,该拿太阳镜时拿了显微镜,该拿望远镜时拿了放大镜,所以经常把事情办糟糕,从而提出关键是要选对眼镜。译文:潘季驯,字时良,乌程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的进士。授职为九江推官。升任御史,为广东巡按。推行均平里甲法,广东的人觉得大为便利。临到将离职时,他还上奏请求告诫后来的人遵守此法,皇帝依从了他。晋升为大理寺丞。四十四年,他由左少卿晋升为右佥都御史,总管河道。他与朱衡共同开挖新河,被加封为右副都御史。不久因奔父母的丧事而离职。历四年(1576)-15-\n夏天,他再次出任官职,担任江西巡抚。第二年冬天,被召为刑部右侍郎。当时,黄河在崔镇决口,大学士张居正很忧虑。河漕尚书吴桂芳提议恢复先前的黄河故道,遇上吴桂芳去世,六年的夏天,皇帝任命潘季驯任右都御史兼任工部左侍郎取代他。潘季驯认为黄河故道长期废置,虽然再疏浚,它的深度和宽度必定不如现在的河道,提议在崔镇筑堤堵塞决口,筑长堤以防止溃决。又淮河清澈黄河混浊,淮河水弱黄河水强,一斗黄河水,沙占十分之六,如果水流不是很湍急,必然导致淤塞滞流。应借淮河的清水冲刷黄河的浊水,在高堰筑堤约束淮河的水流入清口,使之与黄河的水势匹敌,两条河水合流,那么海口就自然疏浚了。他条陈六件事,诏令同意他的意见。第二年冬天,两条河的工程完工。第三年春天,他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升任工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潘季驯的复出,是因为张居正的支持。张居正死后,家属全部被幽禁,儿子张敬修上吊自杀。潘季驯劝谏:“张居正的母亲年过八十,早晚会去世,请求下诏以特别的恩惠宽恕她。”又认为治张居正的罪太急迫了,宣称张居正的家属死于此案的已达数十人。在此之前,御史李植、江东等人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相互攻击。潘季驯极力支持申时行、杨巍,痛斥言官,言官们很恼怒。于是李植弹劾潘季驯与张居正结党相庇护,将他削职为民。万历十三年(1585),御史李栋上奏替他鸣冤:“隆庆年间,黄河在崔镇决口,将漕运通道阻梗。多年来,百姓定居,黄河水安然流淌,人们都说:‘这是潘尚书的功劳。’过去已故大臣宋礼治理会通河,至今都受益,陛下应允了督臣万恭的请求,给予他谥号和荫庇。现在潘季驯的功绩不在宋礼之下,却在身存之日,成为一般平民,难道这不损害大臣建功立业之心,损害朝廷酬报功勋的典制吗?”万历十六年(1588),给事中梅国楼又举荐他。于是启用潘季驯任右都御史,全权督察河道。潘季驯总计四次奉命治理黄河,前后达二十七年,熟习地形的险夷。增筑堤防,设置专员,修建水闸,以至于木石桩埽(埽sào,治河时用来护堤堵口的器材,用树枝、秫秸、石头等捆扎而成。)他都处理周详,因此积劳成疾。多次上奏请求退休,皇帝不允许。都给事中杨其休请求允许潘季驯离去。他回乡三年后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37:46 页数:15
价格:¥3 大小:98.0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