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广安市两校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四川省广安市两校2022-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乡土本色费孝通①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②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③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④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⑤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⑥“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14-\n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⑦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⑧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B.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14-\n“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大师①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②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③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④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⑤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⑥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⑦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14-\n⑧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⑨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名字?”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⑩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您的名字叫大师。”   ——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又富有感染力,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结尾处石匠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一语双关,耐人寻味。困境中石匠想到自己的母亲,带着对母亲的深情投入到雕刻中去,使一尊冰冷的汉白玉石升华为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得到了财主的认可。B.“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这句话很有深意,表现了关于“艺术真实”的问题,说明财主精通雕塑,他不满意石匠的作品。C.在雕像上刻工匠的名字是中国人的传统,财主不准石匠在雕像上刻名字,还威胁石匠要他出汉白玉石料钱,体现了财主的蛮不讲理,强横霸道。D.本文以“大师”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石匠一开始想当大师,却险些身败名裂,后来不想当大师,甚至忘了自己叫什么名字却反倒成了大师的故事。5.小说中写石匠在构思雕像时,还设想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哪里”,并且很具体。这一细节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6.小说塑造石匠这个人物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7.小说中普通石匠成为大师的经历启示我们成为大师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5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材料一:2022年3月,由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与搜韵网站共同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仅两天,网络点击量就达220万次。登陆平台,点击诗人名字,侈可看见他一生行迹的文字版和路线图,点击路线图中的任一个地点,能看到他在这里的生活轨迹,留下的作品,该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之前,文学研究几乎没有利用过大数据,该地图第一次通了历史的时空隔阖,将唐宋诗人请出了“格子间”。这并非王兆鹏第一次将大数据和文学连接在一起。上世纪90-14-\n年代,他就利用大数据给唐诗宋排名次,结果遭到一片骂,但王兆鹏却还是选择相信数据,他觉得在将来的文史研究中,作品的好坏评价“必须要有数据作支撑。”该地图还引起了海外研究者的关注,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也发来邮件,希望合作共享数据。(摘编自翁佳妍《用一张地图,将唐宋诗人请出“格子间”》)材料二:我们生活在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数据的大数据时代。数据越多,人们做出的分析就越多;人们分析得越多,制造的烟幕弹也就越多.因此不能单看数据的表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美国交通部关于对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的飞机晚点率统计分析为例:自1987年起,美国交通部就要求航空公司上报每个月的晚点记录。在最近的报告中,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是表现最好的一家,晚点率最低。在竞争对手纷纷倒闭的情况下,形势一片大好。但1991年的夏天,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却宣布破产,这与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有关。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时只关注四个对象:客机、到达机场、客机数量和晚点频率,而忽视了天气条件、載客率等,又加之在统计平均数时,对某些指标进行过度加权后,两个公司的平均晚点率就完全走向了反面。(摘编自美国冯启思《对“伪大数据”说不:走出大数据分析与解读的误区》)-14-\n[注]统计学认为,在统计中计算平均数等指标时,为了考虑到每个数量在总量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不同可以给予不同的权数,这样的做法就叫加权,即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事实上,没有重点的评价就不算是客观的评价。材料三:近日,《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据介绍,《方案》旨在运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创新农业监测统计工作的思路和办法,推动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试点省份包括:天津、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新疆,当前由于农业数据的共享开放不足,导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据碎片化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大量存在。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认为,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农业生产要素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摘编自《<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公布:打破信息孤岛共享涉农数据》)8.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图1数据支持以下结论:整体上,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正点到达的表现要胜过阿拉斯加航空公司。B.图2数据支持以下结论: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在每个机场的正点到达率均低于阿拉斯加航空公司。C.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最终走向了破产,这与分析人员所关注的评价对象不够全面有着一定的关系。D.为了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的统计,否则统计结果会有偏差。9.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是国内文学研究领域首次利用大数据的个案。B.王兆鹏的研究引起了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的关注,这说明海内外的文学研究者对于大数据的利用还是有一些共识和期待的。C.从《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的试点省份分布来看,说明我国当下利用大数据推进农业发展的侧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D.大数据的使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使得一些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因此利用大数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10.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信息化的当下我们该怎么对待大数据研究。(4分)二、古文、现代诗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14-\n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 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yǐ整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①,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注】①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项王军壁垓下壁:筑壁垒B.持短兵接战兵:兵器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购买1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C.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D.我何面目见之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4分)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B.①汉军至,无以渡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1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二)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14-\n阅读下面这诗,完成15~17题。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15.对《错误》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节以“莲花的开落”比喻“打江南走过”的“我”的容颜憔悴,突出“我”倍受相思煎熬。B.“东风不来”、“跫音不响”既点出环境的冷清幽静,又暗示等待的人没有归来。C.“柳絮不飞”“春帏不揭”的状态,和“寂寞的城”“窗扉紧掩”的比喻,刻画了闺中女子寂寞、闭锁的心境。D.第三节表明“我”并不是女子等待的“归人”,“我”只是骑着马路过这个江南小城。16.对《错误》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莲花”、“柳絮”、“青石”、“春帷”、“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在诗中营造了浓厚的江南气息,使诗歌具有古典美。B.“美丽的错误”是本诗的诗眼,说是个“错误”,是因为“我”并不是闺中女子所等待的那个人;说是“美丽”的,则强调女子容颜漂亮,让人惊艳。C.诗歌首尾呼应,主部部分(第二节)以“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为界,前面三句和后面三句在内容上和句式上基本相同,使全诗结构齐整而巧妙。D.诗歌运用了“我”与女子两种视角,“我”和“你”两个叙述人称,并使他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中自始至终未点明“我”与女子的关系,反而留下丰富的遐想空间。17.这首诗被广为传诵,它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50字以内)(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18.补出下列诗句中空缺的部分。-14-\n(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在雨的哀曲里,,散了她的芬芳。(戴望舒《雨巷》)(4)满载一船星辉,。(徐志摩《再别康桥》)(5),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徐志摩《再别康桥》)(6),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7),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战国策》)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5)分)A.城市名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成秦晋之好,进行“点对点”的结队帮扶。B.这位班主任十分精明能干,上任第一天便和学生约法三章,让学生都参与到班风学风的建设之中。C.一家人只要在大节目上不错就是了,余下来便要大家说说笑笑,才是天伦叙乐呢。D.数学老师摆下鸿门宴,约谈“潜力生”,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20.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5分)A.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者切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来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B.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C.目前,诗歌的命运空前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濒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必须挽救诗歌,拯救诗人。D.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21.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5分)A.在庆功宴上,王总举起酒杯说:“感谢各位的鼎力相助,本公司终于在香港成功上市。-14-\nB.老师常感叹:“怀念冰心先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读她的书,以感悟她的睿智与从容。”C.张校长说:“李老,明天我校召开管理工作研讨会,还请您老拨冗光临,斗胆赐教。D.马老师请经常拖欠作业的同学到办公室谈心,李明感激地说:“谢谢老师!您的教诲我会铭记在心!”22.依次填入下列句后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5分)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爱它们的“清”和“远”。,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去迎接太阳和大海。 ①各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䓍在水底晃动A、②④⑤③①    B、②④①③⑤ C、③①⑤④②    D、③⑤①②④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请以“留一点     给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验。要求:1、细节真实、丰富而典型。2、记叙描写为主,能兼用其它表达方式。3、立意积极向上。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14-\n高一语文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1、【答案】(3分)A【解析】B项原文相关信息是“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因此“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的说法是错误的。C项原文所说乡土社会是“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而“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不是乡土社会,而是法理社会。D项“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说法有误,原文说“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可见“固守乡土,终老于斯”不是人们主动的选择,也无需选择。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2、【答案】(3分)C【解析】A项原文说“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没有说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B项“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有误,原文是说因为“熟悉”。D项“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有误,原文说“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恰恰相反。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的能力。3、【答案】(3分)B【解析】原文相关信息有“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的个别关联”,可见礼俗不是一种抽象出来的原则,更不是目的与手段之间的普遍联系。本题考查学生文意理解和推断能力。4、A(3分)【答案】【解析】本题从多角度综合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把选项代入原文,仔细分析。B.“说明财主精通艺术的”有误,财主未必懂艺术,也许只是直觉;C.“体现了财主的强横霸道”不当,财主也不是因为石匠刻上了名字而威胁,其实是财主对雕像不满;D.本文以“为财主母亲雕像”为线索,小说中间大量情节并没有围绕“大师”展开。故选A5、【答案】(2分)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心理。表现石匠急切地想抓住这个机会来证明自己技艺高超,成为同行中数一数二的人,并改变自己贫穷的生活状况;-14-\n ②情节发展:为下文财主斥责他刻了自己的名字,管家提醒他没刻自己的名字等情节做了铺垫; ③主题思想:与下文写石匠用心投入感情创作达到淡泊名利、胸中无我的状态形成对比,从而表现人物,深化主题。(每点2分,2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段的作用的能力。需要把握文段的内容,然后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本题可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对表现主旨的作用角度分析。注意联系文本,分条作答。6、【答案】(6分)①心理描写。如:最初石匠听到消息后畅想好运落到自己身上,体现了石匠的名利之心;他面对石像陷入沉思,完成了艺术的超越等。 ②细节描写。构思雕像时,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体现石匠的名利心很重。 ③神态描写。十个月石匠每天雕刻着,日渐消瘦,突出了石匠倾情雕刻的投入和忘我。 ④语言描写。石匠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上我的名字?”“我好想忘了我的名字”,突出了石匠淡泊名利、投入忘我的品格。 ⑤动作描写。石匠坐在人像前,呆呆地看着亲手雕刻的人像,扑到人像上等动作写出了石匠陷入困境的愁苦,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厚的感情。(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条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到答案。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7、【答案】(5分)①成为大师需要耐得寂寞。一开始石匠急功近利,一个月就完成了作品,结果雕出的作品得不到认可;后来他静下心来,历时十个月终于雕出精品。 ②成为大师需要专心于艺术,排除功利之心的干扰。一开始石匠的心思全在扬名获利上,结果作品很失败;后来他倾心于艺术创作,连名字都忘了,终于创作出大师级的作品。 ③成为大师需要有对艺术的透彻理解。一开始石匠拿着女人的画像,力求雕像与画像的形似,结果“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一番深刻的思考后他终于悟到艺术创作的真谛:神似才是作品的灵魂。 ④成为艺术大师需要情感的投入。一开始石匠是在做生意,作品中缺少感情的投入,就不动人;后来是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融注到作品之中,所以作品让人流泪。(每点2分,分条概括,结合文本前后对比分析,意思对即可。-14-\n【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作答本题注意结合石匠成为大师的经历,前后对比来分析。8、【答案】(3分)D【解析】“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的统计”错,原文的意思是不能过度加权)9、【答案】(5分)B【解析】A.“首次使用”错,上个世界90年代王兆鹏就用数据给唐诗宋词排名。C.“侧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于原文无据。D.“利用大数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过于绝对。10.【答案】(4分)依托大数据,对社会各行业进行更科学、有效的研究,合作共享,争取更大的发展。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大数据隐藏的烟幕弹仔细辨别,不能盲目相信“伪大数据”。(每点2分)11、【答案】(4分)D【解析】购:重金征求  12、【答案】(4分)B【解析】“地方”古意是土地方圆13、【答案】(4分)A【解析】两个“而”分别表转折和顺承14、【答案】(6分)(1)即使长江以东的父老兄弟怜惜我让我做王,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呢?   (2)我听说汉王用一千斤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我的头,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15.【答案】(3分)A【解析】“莲花的开落”应比喻“闺中女子”的容颜憔悴。16.【答案】(3分)B【解析】说“错误”是“美丽”的,是因为这瞬间的误会传达出一种带悲的美。17、【答案】(4分)鲜明的韵律感,具有古典美的意象和比喻以及含蓄动人的故事情境,是本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18、略(7分)19、【答案】(5分)B-14-\n【解析】A项“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用在此语境不妥;C项“天伦叙乐”即叙天伦之乐,叙谈父子、兄弟间的快乐之事;D项“鸿门宴”比喻不怀好意的宴请。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本义比喻义的掌握以及对成语使用语境的辨识。20、【答案】(5分)C【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诗人魏尔伦”之后加“的诗”;B项,“担当”与“文化精神”搭配不当,可在“文化”前加入“传承”;D项,最后一句缺少主语,可删掉“使读者”。21、【答案】(5分)C【解析】“斗胆赐教”不妥,可改为“不吝赐教。22、【答案】(5分)D【解析】注意前一句含有先后顺序的两个条件:“我爱”“也爱”告诉我们要先说“小池”,后说“溪流”;再注意按第二小句的“清”、“远”顺序排列即可。-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40:16 页数:14
价格:¥3 大小:270.6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